大学百年校庆公关策划

2024-04-10

大学百年校庆公关策划(精选6篇)

篇1:大学百年校庆公关策划

河海大学百年校庆公关策划

一、活动背景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2000年间隶属水利部管理,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以及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河海大学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北麓,并在常州市和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301.96亩。1986年在常州市建立分校,后改为校区。2001年9月正式启用新建的江宁校区,校园建设及教学、生活设施更趋于现代化。本科学生主要集中在江宁的新校区河海大学现有16个院(系),50个本科专业,38个博士点,124个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一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综合实力均处于国家一流地位。在世界水利水电工程方面仅次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育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了回顾学校历史,展现办学成就,展现美好的未来扩大知名度,在和歌高校的竞争中占优势,激励师生、校友爱校荣校的精神,凝聚各方力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高校,学校决定筹备校庆活动。

二、活动主题:

三、活动宗旨

河海大学华诞一百周年庆典,为进一步传承河海大学百年优秀传统,进一步弘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用于探索”的“河海精神”;让百年丰厚的文化资源聚合成激励全校学生刻苦求学,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让百年珍贵的思想精华积淀为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内在品质;让百年博大的人文精神转化为河海大学不断进步的力量之源;让百年悠久的河海文化汇聚成中华灿烂文化中一颗明亮之星。在河海大学华诞一百周年之际,秉持开拓创新的理念,将百年文化传承,作为自身发展前进的动力,高扬起“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旗帜。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校庆活动为切入点,向社会各界宣传河海大学的发展史和河海师生为社会所作贡献,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在新时代环境下紧随脚步对教育方针及教育理念的转变,充分提高河海大学的知名度。

2、通过此次校庆活动,唤起全校师生爱校荣校的意识,提高全体教职工以及全体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提高河海大学内部的凝聚力。

3、通过此次校庆活动让外界更加深刻的了解河海大学,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包括参加完高考的新生和其他各高校报考研究生,使得河海大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4、增加企业对河海大学的关注程度,吸引更多大企业来河海大学对毕业生进行招聘,以此提高河海大学的就业率,进而提高河海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综合竞争实力。

5、通过河海大学百年校庆,让社会各界认识到学校的综合实力,吸引各界人士对河海进行各种赞助,提高学校各方面的硬件设施以便更好的提高软

件发展。

五、校庆各阶段事项

(一)启动阶段

1、确定日期和名称,地点为南京江宁校区

2、成立校庆筹备机构,安排各类活动场景,以及准备后勤工作,安排宾客住所餐饮等,还有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3、确立活动所需的公关委员会,安排校庆期间与各界人士的交流,应对突发状况,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种不确定事件。

4、举办各类营造校氛围的活动。(1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母校系列文艺演出 2校史知识竞赛 3一系列的体育竞技活动,包括足球,篮球,手球等。4举行河海大学手球比赛 5进行体操表演

5、举行以“母校,我为你骄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二)、筹备阶段

1、内部公关,对校内公众进行宣传以及动员,通过贴海报,广播,校报等手段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校内公众都以最大的积极性加入到此次校庆活动中来。

2、外部公众。包括国家和省水利部领导、国家和省教育部领导、与河海大学有合作关系的国内外高校领导代表、与河海大学关系比较紧密的邻校的领导、江苏省领导,南京市和常州市领导、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河海大学杰出校友、其他领域专家教授代表等。

3、媒体选择

A、在江苏省电视台或南京及常州电视台进行电视直播。

B、在河海大学校报上印刷此次活动,并选择社会知名媒体报刊刊登此次校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三)庆典阶段

1、举办盛大的开幕式,在开幕式安排校领导以及各类宾客讲话,安排新生阅兵式,进行文艺演出。

举行座谈会,与校友进行交流,安排毕业班的学生代表发言,在专家教授之间举行茶话会,面向学生、教师、宾客举行酒会,舞狮盘鼓、燃放烟花以增强氛围,在宾客师生中开展签名活动,举行联谊会

2、制作各种纪念品

3、在校友中征集文章和摄影,制作成纪念册。

(四)闭幕阶段

1、做好宾客归程安排,尽力给各界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2、进行反馈工作,让各宾客对此次校庆活动进行点评,对学校发展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与企业进行交流,对学校各优势进行宣传,以便吸引企业在学校进行毕业班的招聘和对学校的赞助和投资。

六、经费预算(略)

七、效果预测

对外,社会各界对河海大学的发展历史,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得河海大学的声誉提高一个很大的层次。社会各界对河海现行的教育理念以及在顺应时代潮流而做出的一些教育方针和理念的改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于此次校庆活动,会有更多优秀的企业在河海大学进行招聘,而河海的就业率会更上一层楼。同时,各省市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也更多的选择河海大学,提高了生源质量。在其他方面也会得到更多的赞助。

对内,通过河海大学百年校庆,学校师生更加以河海为荣,更加热爱河海。提高学生努力进取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历史,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具有凝聚力。

0963810207李梅

篇2:大学百年校庆公关策划

百年的历程,百年的拼搏,百年的辉煌,河海大学走过了百年的风雨,迎来了百年的华诞。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对外加大宣传,对内加强团结,重新描绘河海大学的宏伟蓝图,续写灿烂的新篇章,拟定于2015年4月28日举办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为了确保校庆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特作如下方案。

一、百年校庆的目的1、通过本次校庆活动为切入,向社会各界传达本校的发展历程、教学成绩以及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紧随脚步,对教育方针与理念的转变信息,扩大本校在社会的影响力,提升社会的认知与美誉度。

2、通过本次活动的规模效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和鼓舞全校师生员工的热情,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认识,形成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进学校在新时期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3、借助本次活动,发扬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本着“展示成就、扩大影响、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原则。

4、通过十周年的校庆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5、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完善校园的“软件工程”,加强校友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和了解,增进校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二、百年校庆主题

百年校庆的主题是“团结拼搏、求真创新、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我校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创建的,一百年来全校师生,以对祖国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实践“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形成了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百年校庆原则

隆重热烈,简朴务实,有序高效,促进发展

四、庆典活动时间计划

(一)启动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成立校庆筹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校庆筹备委员会

名誉主任:×××、×××

主 任:×××、副 主 任:×××、×××、×××

下设校庆活动办公室

主 任:×××

2、研究确定校庆日和校庆规范名称。

校庆时间:2015年4月28日

校庆规范名称:今天是您的百年诞辰——我的母校

3、召开各工作组组长会议,各小组选定工作人员。

4、各组根据工作职责提出工作方案报校庆领导小组审定。

5、在校内外营造迎校庆氛围,发布致校友的一封信。

6、启动校庆活动经费筹集工作。

7、研究确定规划项目和校园景观项目。

8、充实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设计好校徽、校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方案。

9、完成校庆筹备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二)筹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

1、建立各地校友联络站,设立校友网站,编辑《校友通讯录》。

2、编印《河海大学校史》、百年校庆纪念册,编辑《校庆专刊》,制作光盘(专题片),设计确定校庆纪念品。

3、举办百年校庆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宣传报道、拍摄校庆专题片。布置校史陈列馆。

4、组织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学校大门与德育墙,修建校庆标志物,修整美化校园环境。环境美化,校舍整修。

5、组织文艺活动排练和师生活动布展。

6、开展“师生同唱一首歌(校歌)”活动。

7、组织实施规划项目和校园景观项目。

8、继续筹集校庆活动相关经费,设立专项基金。

9、联系落实领导题词,确定重要领导、来宾和重要校友名单。

10、制订校庆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11、完成学校校庆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三)庆典阶段(2015年4月28日——校庆日)

1、邀请领导、来宾、校友。

2、编印校友录。

3、起草校庆文稿,印制文字资料。

4、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各种媒体上加大校庆宣传力度。

5、登记接收礼品和钱物并进行展示。

6、隆重举行建校100年庆典。

7、组织各类校庆相关活动。

五、总体要求

全校全体师生要充分认识校庆的重要意义,各筹备工作组、各系部、各班级、各教研组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活动宗旨要求和时间安排,召开本组工作人员会议,制定本组工作方案,落实具体职责,按时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学校将根据筹备工作的进展补充适当的人员。

篇3:大学百年校庆公关策划

一、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具体作用

(一) 识别、导向性功能

高校VI设计, 是将学校形象具体化的创作过程。形象得到具体的视觉表现形式, 看得见, 摸得着, 并且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无论是从传播的准确性, 还是从认知的容易性, 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学校整体的视觉形象设计, 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传播, 形成一个统一的、独特的学校形象, 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 达到识别和宣传目的。其次, VI设计是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所有形象要素的整合, 对学校老师和学生个体心理、行为起导向性作用, 学校传达的精神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 凝聚、激励性功能

一套完善的VI设计, 可以培养师生的归属意识, 群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大家在认同的价值观基础上凝聚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 并把学校的发展与每位师生的个体发展有机结合, 在心理上由认同转化为行为上的参与, 由参与产生责任感, 进而爆发出巨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艺术审美性功能

符合审美, VI设计固然不能以观赏价值代替实用价值, 但也不能单单只求实用而忽视了美。由于VI的识别是通过视觉传达完成的, 公众识别的过程, 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美的形象必然吸引更多的眼球, 同时也给人美的享受。

2012年5月, 南通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 百年校庆不仅是南通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也是学校凝聚八方力量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更是各界校友回归母校观看发展成就, 回顾办学历程, 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的一次盛大聚会。届时, 南通大学将开展一系列庆典活动。围绕此次庆典活动主题的VI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对此, 笔者以南通大学百年校庆VI设计教学实践为例, 运用VI设计的相关理念, 通过对作品的设计分析, 探讨如何通过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来达到和增强校庆的宣传力和感染力。

二、VI设计的基本内容

VI设计主要分为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基础系统主要以标志, 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 整个VI设计是建立在这三大核心构成的基础之上。应用系统主要分为办公用品类、广告宣传类、纪念品类、服饰类和交通类等。

无论是基础系统的运用, 还是应用系统的拓展, VI设计都要突出的将抽象的理念最准确、最形象的表达出来, 使之转化为易被接受和识别的视觉符号系统。

三、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设计原则

高校VI设计首先从理念建设入手, 反映出鲜明的思想特色与文化个性。如北京大学借百年校庆时机广泛宣传“常为新的, 改进的运动先锋”的精神;清华大学九十年校庆把梁启超“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哲学名言作为一种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南开大学制定“允公允能, 日新日异”的校训;复旦大学制定了“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勤思”。高校VI设计以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为精神内涵, 将具体可见的外在形象与内在观念融为一体。高校VI的设计与实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既要体现视觉设计艺术的一般要求, 又要满足学校时代教育文化的特殊要求。在设计中应关注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一) 文化性

有人说, “文化品位不高的学校, 就象一个爆发户, 给人的感觉是缺乏底气, 缺乏底蕴, 比较单薄, 甚至浅薄, 这样的学校给人感觉缺乏教养, 当然谈不上品牌形象”。[1]因此, 文化性对塑造高校形象有着无形的影响力, 它是展示学校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而VI设计是将无形的学校文化转化为有形的视觉形象, 让人切身感知。这就要求设计者关注视觉形象设计的历史延续性, 挖掘学校的文化因素。这里的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办学宗旨、理念、历史、民族情节、人文底蕴及地域环境等。

在指导南通大学百年校庆VI设计实践过程中, 我们时刻关注学校文化元素的提炼。比如, 百年校庆的会徽设计时, 考虑到南通的地域文化以及南通大学的大学文化精神, 故采用汉字“百”以及南通二字的首字母“NT”以及阿拉伯数“100”同构组合变形, 在“百”字上采用写意手法, 该笔画又作为江海的浪涛形象, 寓意南通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江海之畔——南通, 而且激荡飞扬, 富有动感。下方的“100”笔画严密规范, 体现严谨治学的态度, “南通大学”是中国教育家、实业家, 南通大学的创办人张謇先生的手写体, 端庄大方, 笔墨有力。色彩上采用中国红和南通特色传统工艺蓝印画布的颜色, 突出学校百年校庆的喜庆气氛, 又彰显南通地域文化。整个标志体型简洁、寓意明确、红蓝对比, 识别力强, 既体现了南通大学“祈通中西, 力求精进”的办学特色, 又衬托出南通深厚的地域文化以及南通大学百年校庆的主题。

(二) 教育性

一套好的高校VI设计要体现学校教育的特色, 让人一看到就能联想到是一个教育机构, 使学校的视觉形象设计有很好的指向性。同时, 学校的视觉形象本身具有教育功能。我们在视觉形象设计中要努力实现这一功能的最大化, 发挥学校视觉形象的教育功能。比如, 在指导南通大学百年校庆宣传海报设计时, 在图形选择上分别选取直尺、树木年轮、结绳和胶片, 这四种物象均有着明显的时间元素, 且对于时间进程有着高度的象征和概括。直尺虽然是长度的一种衡量工具, 但其长度数字却能转为时间数字, 该工具体现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树木年轮记载了时间的历程, 能够让人想到“十年树木, 百年数人”的教育理念。结绳以古老的结绳记事为依据, 体现了南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胶片的历史记录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这些视觉形象象征了南通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理想, 使全校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 时代性

任何设计都离不开时代的影响, 不管是否有意, 人们的设计总会留下时代的特征。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应用要体现时代性特征, 就是要强调对时代特征的理解和表现, 这实际上也是学校文化对外要求的一种积极反映。在指导南通大学百年校庆VI设计教学实践中, 我们着重体现以下两个时代性特征:1.传统元素的挖掘。当今社会是一个人类情感回归的社会, 重视民族、传统已经成为时代之需, 在设计领域也一度兴起设计回归的思潮。2.现代设计的结合。现代设计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这是以现代审美和技术发展共同促成的时代性特征。以南通大学校庆纪念文化衫设计为例, 从T恤的图案设计上同时贯彻了这两个时代性特征, 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如运用中国飞檐式建筑外形, 中国结的图案, 中国印章的形式以及中国传统玉玺外型等元素, 并通过丝网印刷的传统工艺形式表现。但这些传统元素在运用时, 又以现代表现手法展现。如图形的简洁概括, 运用点、线、面的装饰构成手法, 在图形中多次使用波尔卡点进行装饰, 这是通过现代电脑技术才能实现的一种表现效果, 以及选择T恤作为承载物, 时尚元素和大众文化并存,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四) 艺术性

虽然视觉符号主要功能在于识别, 但这种识别毕竟是通过视觉传达完成的。换句话, 识别的功能是通过情感的功能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 视觉符号是一种视觉艺术, 而接受者进行识别的过程同时也是艺术审美的过程。艺术性包括艺术的形式、手法、原则和强化的视觉冲击力。以南通大学百年校庆剪纸纪念品设计为例, 在艺术形式上选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其审美风格独特, 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上利用剪纸的造型语言, 构图简洁, 造型美观, 通过镂空对比体现图案装饰之美。在创作设计中遵循统一与变化, 对称与均衡, 节奏与韵律, 调和与对比, 比例与尺寸, 色彩与联想, 情感与心理等美学原则, 以达到主体视觉现象突出, 图形交错穿插而错落有致, 具有很强的视觉艺术效果。

(五) 参与性

高校VI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师生参与, 不少高校设有VI设计的相关专业, 在高校教师群体思想理论实践指导下, 加上学生的创造力, 完全有能力参与到学校视觉形象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来。此外, 高校VI设计主要受众也是师生。让师生参与高校VI设计与实施既有可能, 更有必要。以南通大学百年校庆为契机, 以教学实践的形式指导学生参与VI设计与实施, 不但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深刻感受和领会百年校庆的重大意义, 见证学校办学成果, 感受大学文化精神, 激发师生主人翁意识。同时, 把参与设计的过程变成接受教育的过程。

因此, VI设计是高校形象塑造的工作重心。一个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高校都不会轻易放弃VI形象设计的应用。同时, 在VI设计的过程中也应把握住高校形象塑造的独特性, 在设计原则上应注重其文化性、教育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参与性等特点, 充分发挥和挖掘高校的视觉形象传播资源, 达到提生形象, 打造品牌名校的目。

摘要:VI设计即视觉识别系统, 是高校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相同的使命, 对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南通大学百年校庆VI设计教学实践, 具体分析VI设计在高校形象塑造中体现的文化性、教育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参与性等设计原则。

关键词:VI设计,高校形象,南通大学百年校庆,应用

参考文献

篇4:校庆“三”“百年”

(一)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大学生活的母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今年9月8日将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从1962至1968年,我在那里生活了6年(本应1967年毕业,可分配时已到了1968年的夏季)。6年的大学生活让人感慨万千。有幸在历史系目睹大家风采,亲聆教诲,让人终身受益。白寿彝先生(讲授《史学概论》)的高屋建瓴,何兹全先生(讲授《中国历史文选》)的渊博宽厚,杨钊先生(讲授《中国古代史》)的古拙,刘家和先生、李雅书先生(讲授《世界古代史》)的谦和、娴熟,龚书铎先生(讲授《中国近代史》)的深邃,刘宗绪先生(讲授《世界近代史》)的睿智,回味无穷,吸纳不尽。还有些老先生如赵光贤、朱庆永、刘启戈等,因诸多原因有的未上课,有的甚至连面也未曾见过,但那声望却是不胫而走的。

何兹全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蜚声中外,却毫无"大家"的傲气,无论对学生还是同仁,都是诚于心,笑于形,亲敬之感油然而生。90年校庆时同窗好友陈琳国(是何先生的博士弟子)夫妇陪我一起去看望先生,先生虽已80高龄,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一如当年。当时学校流传着一段何先生的佳话:先生为北师大90年校庆捐了一笔钱,他的弟子闻知,建议有关方面不要接受,因为先生生活虽然并不拮据,平日却十分节俭,连皮带断了都要缝好再用,不忍心先生解囊。一向慈祥和善的先生得知此事,斥责弟子们"多管闲事",坚持己意,先生风范,可见一斑。今年5月8日,山西大学百年校庆时,学校请来了何老先生的公子何芳川先生。何芳川专攻世界史,博导、教授自不必说,还是刚卸任的北大副校长。可是当我自我介绍是何老先生的学生时,他马上接口说:"那我就是你的大哥,可以吧?"这不仅使我"升格",更使彼此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在"历史系百年成就展"室,有一幅1982年中国非洲史研讨会在山大举行的照片,他兴致勃勃地寻找着43岁时的"他",不时风趣几句,虽满头白发,却一片纯真。在留言簿上的署名是"后学何芳川"。这次到山西,携夫人同来,但夫人一应开销坚持自付;与陪同相持不下时,每每搬出何兹全先生作"盾牌",声称"家父有言"......早就听说何芳川在北大有"平民校长"之美称,短暂的接触,实实在在地填补了耳闻之"虚"。何兹全先生当年任北师大历史系副主任时,虽无"平民主任"之说,但在我们心中他既是师长也是同行,套用一句时髦的话,那是一种"零距离"的尊敬。在何芳川身上,我看到了又一个何兹全先生。大概这也可以叫作"有其父必有其子"吧。我为此感到骄傲!

或许因自幼喜好文史,在北师大,不仅对历史系,对其他文科系的名家也非常景仰。如中文系的黎锦熙、黄药眠、刘盼遂、穆木天、李长之、葛信益、启功、钟敬文诸先生,政教系的陶大镛、马特,教育系的瞿菊农、朱智贤等众多老先生,虽无缘耳提面命,却心仪久之。每看到他们有新作问世,总要翻看翻看,似乎不懂也是一种满足、一种享受。有一次,我在学校的书店里看到启功先生新出版的一本诗词集,全部手书,甚为喜爱,可惜锦囊羞涩,无缘致喙。当年给我们讲写作课的是中文系的齐大卫先生,尚年轻,但极其敬业,讲授杨朔的《荔枝蜜》,绘声绘色,至今历历在目。我从一个偏远的县城第一次到北京,一切甚感新鲜,头回作文,写了篇大意是北京美、北京人的心灵更美的短文,齐先生在课堂上夸奖了几句,几使我萌生转系的念头。还有教英语的蔡文萦先生,偶尔几句鼓励的话,就使人受益匪浅。历史系资料室的马香雪先生,平常很少说话,只是埋头整理卡片,后来才知他是精通英、法、意等多种文字的行家里手,在翻译方面颇有造诣。时在图书馆政史阅览室工作的杨国昌先生,工作尽职尽责,还经常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直到他当了全国《资本论》研究会的会长,我才知道他原来是经济学专家。

我对陈垣老校长的敬佩之心近乎虔诚。老校长与历史系关系特殊,进校前我就看到过他对历史系毕业生的讲话,听到过"四世同堂"的佳话。到了师大历史系,才逐渐感受到老校长的学识与威望的魅力。大约是1963年,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在程今吾副校长的主持下,学校搞了个书展,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图书馆大厅中央的一张大圆桌上,密密麻麻摆放着的全是老校长一人的著作,有许多精品是他个人出资印制的。那时,我才开始懂得什么是"学富五车",什么是"著作等身",什么叫"大师"。当时师生中流传着许多老校长如何对史书"如数家珍"的轶事,让人折服,惊叹不已。遗憾的是那时老校长已80高龄,平时住在校外,很少到校,六年里未能亲自聆听老校长讲话。有一次,老校长来校参加声援非洲人民的一个大会,声明是让助手宣读的,我们只能在操场远远地看见他模糊的身影,然而那也是极大的满足,因为老校长是"国宝"级的人物!

北京毕竟是北京。六年里,每逢"五一"或国庆,常有幸远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风采;在历史博物馆,聆听郭沫若先生讲郑成功;纪念"一二·九",在人民大会堂目睹蒋南翔部长做报告;中苏论战,戎子和来校描述如何唇枪舌战;中印边界冲突,从硝烟弥漫的前线回来的解放军军官介绍怎样克敌制胜;柴德赓先生讲《王鸣盛与钱大昕》的口才与风采,陈瀚笙先生介绍印度研究时的厚重与无华,陈强先生表演"黄世仁"的滑稽与可笑,中山公园的音乐会,国庆仪仗队的演练,天安门广场的狂欢......一切好像发生在昨天。有一次,似乎是外交部的乔冠华先生来校做报告,我与一位同窗被安排作记录,两个小时下来,手指发直,可那兴奋却溢于言表,因为头回坐到了主席台的角落。即使是"文化大革命"的日子里,也有国家体操队、乒乓球队、举重队、田径队、战友文工团等各种文艺、体育团体到校表演,有幸目睹王维俭、庄则栋、陈镜开、吴浮山、胡松华等人的风采。记得胡松华演唱时,起初他一首一首地唱"语录"歌,大家则不依不饶地一遍又一遍地鼓掌,直到那清脆嘹亮的《赞歌》回荡在北饭厅,才得以收场。

有位学者曾这样说:"牛津大学的教授是怎样教学生的呢?就是每周把几个学生召集在一起,教授抽着烟,把烟喷向学生,系统地喷了四年,学生就变成了成熟的学生。......一流大学的学术氛围、一流的学者,就是被这种氛围熏陶出来的。"我想他这里强调的就是一流大学那种宽松、和谐、活泼、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万千的师大学子们就是在这种理念的熏陶下吸纳营养,成长壮大,以母校为骄傲,为母校增光。

在师大的后两年适逢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书是无法念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另一幅景象:"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阴阳怪气,北京五大学生"领袖"的穷争恶斗,学子的无知,老先生的厄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倍受折磨......学业大受影响,却也多了一番但愿以后再也不会有的阅历。

(二)

忻州一中是从1902年成立的"秀容书院"绵延下来的,也跨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1956至1962年在那里的六年中学生活,保留着我青少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

忻州一中当时叫忻县一中,忻州、定襄合并时又叫忻定一中,校址也多次迁移。在我的记忆中解放时在老城东北角的"火神庙"附近,后迁到老城的西南坡上,到1956年我上中学时刚搬到城北约两三里处。粉红的围墙,整齐的教室,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名目繁多的运动器材,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那就是童话里的世界。那时,学校和老城之间,全是庄稼地,冬春视野开阔,夏秋一片绿黄。我的家在城内,上下学常是一路小跑,路旁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学校盖大礼堂,我们一趟一趟从附近匡村的砖窑上背砖;学校号召积肥,我们披星戴月,一大早沿着乡间小路拾粪;大炼钢铁,我们曾在上学的路上被拦截到铁厂砸矿石;除"四害"时,我们也曾在上课时间到庄稼地里敲锣打鼓赶麻雀......在那童心正盛的日子里,一切都涂着一层浪漫的色彩。尤其是初中的41班,在同年级8个班中年龄最小,也调皮至极。有的住校生晚上光着屁股在操场周围的杂草丛中捉迷藏;有的竟然爬到宿舍的房顶上东游西逛,到处乱窜!一次上语文课,我们把一位姓李的老先生气得对着窗户讲了45分钟,因为下面一片吵吵声,而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后来,教代数的董有为先生当了班主任,他管理学生很有一套,不卡不压,不愠不怒,却把一团乱麻拧成了一股绳。一群十四五岁的小孩,无论是全校的歌泳比赛还是广播操比赛,都能捧回冠军奖状,就连踢毽子比赛也让高三的"大"学生"俯首称臣"。有一年冬天,拔河成风,我们班和隔壁高一个年级的同学较上了劲,每逢争夺战,全班齐上阵,硬要把那根又粗又长的绳子盘到我们教室的后边。也许就是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调动起了学习的劲头,我们那个班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同年级前茅,就连1962年高考,凡考上重点大学的,都是当年41班那群"调皮小子"。那时候,调皮归调皮,考试却极其规矩,"偷看"比小偷要丢脸万千倍,为大家所不齿。每临考场,必目不斜视。

忻州一中也有一批让人骄傲的老师。也许是处于铁路沿线的缘故,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清华、北师大、南京大学的都有,这使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就像一间封闭的房屋开启了许多窗户,射进了缕缕灿烂的阳光。来自清华的罗明昆先生,讲数学干净利落,每节课只讲二三十分钟就交代得一清二楚,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交口称赞;语文老师杨廷钧,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提到了《荡寇志》,好奇心竟驱使我千方百计在一位同学家里找到了一册缺头少尾的旧本子,借来浏览;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文学院的李良和先生,古文底子很厚,是学校的"活字典",有一年元旦晚会,大家请他吟诗,他双手一张说:"我有两只手,好诗无一首。"虚怀若谷的作风赢得了阵阵掌声;狄子中先生的英语,语法交代得很清楚,1962年高考,考文科的同学凡是上了山西大学的,都念了外语系;章乃彬先生刚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课余常在操场踢足球,又给我们投射了些许足球文化的影子。那时的老师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些许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山大中文系毕业的王仁玉老师,患风湿病,上课拄着拐杖,但常常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预先把要讲的重点写到黑板上,有时累得满头大汗,但从未见他坐着讲课。有一回,为了鼓励学生练笔,号召大家写"万字文",竟然给我的作文打了99分!那不过是些东拉西扯的东西,可却促使我暗中在语文上使了劲,还悄悄地在《忻定小报》、《云冈文艺》上发表了两三首小诗。遗憾的是上大学后我再没有见过王老师,听说他后来调到太原十中,"文革"中不堪羞辱,切腹自尽。此噩耗曾让我唏嘘不已。我一向对教师动辄斥责学生"笨蛋"、"蠢才"极为反感,因为稚嫩的嫩苗需要的是精心呵护,不是狂风暴雨!王老师是一位深谙教育之道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忻州一中的王法成老校长。我上中学时,他由地区教育局局长调任忻县一中校长。老人学识渊博,治校有方。在新盖的礼堂里,学子们席地而坐,一上午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辩证法;早自习,他会突然随意叫几个学生到办公室,询问英语单词,掌握情况;早晨,我们跑校生拼命地往学校跑,生怕校门口遇上检查迟到的那位个子不高、戴一副深度眼镜、不苟言笑的老人。当时的师生对老校长是畏而敬之。一听说"老校长来了",谁也免不了"心跳脸变色";可是在背后,无人不对老校长的所作所为点头称道。1959年我念高一时,他独具慧眼地把四个班的外语分成了英、俄两个语种,我所在的高16班和17班学英语,这一举措当时在全国也属罕见。我到师大历史系时,全班40位同学,念英语的只有4人,分别来自四川、浙江、北京和山西。那时一起上英语课的还有中文系、教育等系的,几个系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人。我调到山西大学任教后,通过培训、考试,有幸出国深造,细想起来,与王法成老校长当年的高瞻远瞩不无关系。

早就听说老校长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和外语系,是老资格的"双学位"获得者,早年参加革命,曾任保德县长等,但仅耳闻而已。最近,山西大学百年校庆出了两本书:《山西大学百年纪事史》和《山西大学百年校史》(中华书局,2002年3月版)。《纪事》在"1938年(民国27年)"条下对老校长有专门介绍,读后方知传言毫无水分,兹照录如下:"王法成(山西大学理学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保德委员会干事、岢岚中心区秘书与组织部长、岢岚专员公署财政科长、保德县长。1946年,国共和谈三人小组抵晋绥时,作中共代表英文翻译。"(见《纪事》第149页)山西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郭贵春先生在为两书所写的"前言"中指出:"面对着国家与民族的危亡,山西大学的师生们、校友们用自己的热血和身躯谱写着抗日的篇章。"大批山大师生、校友"留在了山西,参加了牺盟会、决死队、战动总会"。在他所列的战动总会工作的10人中,"王法成"的名字赫然在目。他还指出,"山西大学的师生们和校友们在抗日前线、在敌人后方、在各抗日根据地,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解放而努力工作者,他们发扬山大光荣的革命传统,为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而英勇不屈地战斗着!"(见《纪事》第5-6页)读到此处,我深深地为我们的老校长而骄傲,为山西大学而骄傲!不幸的是"文革"中,老校长却备受摧残,癫狂而死......

忻州一中的教学设施在当时也属一流。在实验室,我第一次看到了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从图书室,我第一次接触了《国语》、《战国策》之类;音乐课上我学会了唱"小杜鹃叫咕咕";体育课使我懂得了打垒球的规则,还迷上了乒乓球,后来又加入了"校队",有幸同当地的高手"过招",如今又成了老年健身的一"宝"!那时,学校给每班配有二胡、笛子等乐器,让学生课余拨弄,同学中能拉个曲、吹个调的大有人在。回想中学时代,只是在高三时为了应考,放弃了一切爱好,"蓬头垢面"在树丛中死记硬背,着实吃了一番"苦",其余的日子都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不像如今的孩子,娘肚子里就得听音乐、学英语,又吃苹果又补钙,操心过度;一背上书包,就重担在肩,如牛负重,将来能否成为贝多芬、张大千姑且不说,先倒失去了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三)

第三个"百年"校庆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地方--山西大学。它的前身是1902年用"庚子"赔款建立的"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起,是我国最早的三所大学之一。今年5月8日,浓彩重笔的庆典使山大人感受了百年老校的自豪与自信。

我与山西大学的关系是从1978年调到历史系后开始的。眨眼间,我在这里已度过了24个春秋。这24年,可谓五味俱尝。受"文革"影响,毕业后的我,整整在社会上混了10年,把大学学的一点东西都还给了老师。"文革"后登上大学讲台,又得教世界史,个中甘苦,只有业内同仁可知。山西大学虽然比不上全国的名牌院校,但历史系也有一批功底厚实的老先生。如周传儒、马非百、梁园东、阎宗临、王辑五、罗元贞等长期在历史系执教,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为师生所敬仰。王辑五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53年任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他所著的《中国日本交通史》被誉为"至今仍未见可以替代"的著作;另一部专著《亚洲各国史纲要》曾是全国高校的通用教材。何芳川先生在《世界历史》2000年第4期上发表的《迎接中国世界史研究新纪元》一文中指出:"王辑五、何肇发、朱杰勤、陈瀚笙、季羡林、周一良先生的著述,培养了一代年轻的学人,奠定了我国亚洲史研究的最初基石。"阎宗临先生是瑞士伏利堡大学的博士,并曾在该校执教。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山西大学历史系任教授、系主任等职,在当时"草盛豆苗稀"的世界史园地,荜路褴褛,辛勤耕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记得60年代初,有一次舅父马作楫家来了一位老人,见舅母正在厨房操持,便信口吟出"三日下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诗句,态度祥和,满口五台话。第一印象是为人和善、学识渊博,事后才知是阎宗临先生。那时我正念高中,敬佩之心自在不言中。可惜我调到山大时,老人已病瘫在床,无缘受诲。罗元贞先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大等校教授。先生精于诗词,1952年曾致书毛主席,建议改《长征》诗中的"金沙浪拍云崖暖"句中的"浪拍"为"水拍",毛主席亲笔回函致谢,被师生称为毛主席的"一字师"。江地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捻军史专家,《剑桥中国史》称他是"治学严谨的中国史学家",在师生中也威望甚高。我第一次给78级上《世界近代史》时,同时上《中国近代史》的就是江先生。当时自己初登大学讲台,和这样一位学界前辈同台"献艺",压力可知。所幸有同事和学生的鼓励,才算闯过教学关。作家韩石山先生曾对系友说过一句话:"能够到山大历史系读书应该感到自豪!"确实,山西大学历史系有一批造诣不凡的学界前辈,也有一批奋发向上的可畏"后生",厚重的文化传承和底蕴是历史系的骄傲,是山大人的骄傲!

在山大历史系,我教世界近代史,懂点英语是情理中事。但过去学过的,经过十年动乱,基本上还给了老师,一切得从头做起。已届不惑之年,却得硬着头皮记单词、练口语,苦不堪言。第一次到北京考EPT,听懂的只有"number one"、"number two"之类......其余一片空白。幸运的是在外语进修班遇到的老师都是山大外语系的英语"高手",诸多外教不说,外语系的常风、高健、彭阜民、聂崇信诸先生,就是颇多建树的专家,从中受惠良多。高健先生辅仁出身,中英文底子很厚,他的译著《英诗览胜》、《培根论说文选》等,颇得世人赞许。彭阜民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尤擅汉译英,他的《郭沫若剧作选》在英译本受到广泛好评。1986年,他到美国访问,在美国人家里做客,主人惊诧地问他在何处学的英语?因为女主人是希腊裔,在美国生活了二三十年,照主人的说法是"也不如彭先生讲得好!"有一年,太原电视台让我翻译电视剧《唐王开基》的剧情介绍,我不谙深浅,冒昧地接受下来。译出后,心里没谱,拿去请彭先生过目,彭先生几乎重译了一遍。我起初把题目译成"How the tang Dynasty was Established"彭先生改为:"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Tang Dynasty"。优劣高下,自不待言。从那时起,我才逐渐领悟到点翻译ABC。

在外语培训班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德高望重的常风老先生,他的学识、风范,堪称楷模。常风先生系榆次常家第15代后人,清华外语系毕业,三四十年代曾协助朱光潜先生主办京派重要刊物《文学杂志》,在学界崭露头角,与钱钟书、萧乾等过从甚密。常先生曾任北大西语系副教授,山大外语系教授、系主任等,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一身仙风道骨。出版的集子取名《弃余集》(1944)、《窥天集》(1944,1998)、《逝水集》(1995)、《彷徨中的冷静》(1998)等,或许不无寓意。钱钟书是先生北大时的同窗挚友,吴晗是其夫人郭吾真先生的清华同学,但常先生夫妇从不向人提起这些;钱钟书先生弃世时,先生发唁电,人们才对此略有所闻。80年代初我听先生讲课时,常先生已70高龄,但精神矍铄,一口流畅的英语连续讲一个上午,不事休息,讲桌上连一杯水都不放,倒常提醒我们随时"方便"。有一次,我对英文《全球通史》里的一段话在理解上有些困惑,便把两种理解的译文附原文呈交先生请教,没想到几天后收到先生复函,钢笔行书密密麻麻两页,详细阐述了他的看法,因为是竖写,行文中的英文是把纸横过来写上去。其不苟精神令人岂止感佩!有一次,某刊物创刊40年,想请先生写几个字,先生坚辞,谦称自己"不会写"。谦恭之风,常萦徊脑际。有一年春节,我去给先生拜年,临行,先生非送到楼下不可,并说"这是我的规矩!"山西大学百年校庆,他虽年迈多病,与外界接触甚少,却与夫人各捐200元,以表心迹。可惜老人未能目睹庆典,以93岁高龄猝然离世!常先生的夫人郭吾真先生是历史系的资深教授,早在1992年,就在收入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慨然解囊,捐资1万元设立郭吾真奖学金,至今已奖励9届,惠及40余位学子。老一辈学者严谨治学、一丝不苟、虚怀若谷、待人以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山大学人的骄傲,也值得我们这些后学者深思!

转瞬间的60个春秋里,18年在学校念书,25年在学校教书;其间,有37年是在上述三所有"百年"历程的老校度过的,这是一件乐事。为庆贺山西大学百岁,我诌了几句打油诗:"坎坷长征路,荆棘世纪程。九曲十八弯,感慨万千重。云横山川晦,天高日月明。海纳百川时,老树沐春风。"我想,大学之"大",不在地盘大小,学生多少,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能容纳千家百派的氛围,让学子们的思想张开翅膀。只有这样,"求实"、"创新"、"勤奋"、"严谨"之类才能真正体现,而不至于流于"套话"!希望我们的学校愈办愈好,我们的后代愈长愈壮!

2002年6月于山西大学

(责编 周边)

篇5:大学百年校庆公关策划

音响组

一、筹备工作进度

二、分组工作

三、具体工作分工

音乐组:胡鹏负责常规状态音乐播放,刘汀负责备用电脑音乐待命,昝盺负责备用拷贝(磁带,CD)的待命。三人时刻保持待命状态同步,注意与音响师沟通。

话筒组:席晓琳与徐贝贝分站舞台两侧收发话筒,邓丰丰负责话筒的传递。主持、相声等原声部分需在上下场时确认话筒或耳麦的开关状态。

技术组:在最终版音乐拿到后,将音乐转换成为MP3 /WAV格式各一份,并调试好,有问题及时与焦惠普沟通。确认无误后,将音乐交由工作室制作成为CD及磁带各两盘(每个音乐单独制作)。制作完毕后确认拷贝质量,并在带妆彩排前交由音乐组在大礼堂进行试音。

保障组:与焦慧普随时保持畅通联系,跟进最新版音乐,彩排及正式演出期间顶替因故无法坚守岗位的人员。

篇6:百年校庆总策划

一、活动宗旨

南通大学建校已近一百年,在这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中我校历尽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经历的大大小小的风浪不计其数。但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能够阻挡我校的发展与壮大,反而促成了我校数不清的荣誉与成就。在这样的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南通大学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与高贵品质。为了践行我校“祁通中西 力求精进”这一校训,庆祝建校一百周年,弘扬通大精神,特举办“纪念南通大学建立一百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展现南通大学的风采与魅力,透露出其浓厚的人文底蕴,同时表露广大通大学子的青春活力以彰显南通大学的前程充满希望,丰富校园生活文化,显现通大人文魅力是不变的主题。

二、主办单位

南通大学学生会

三、活动时间

2012年3月—6月

四、活动对象

南通大学全体在校师生

五、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笔墨风采(征集类)

1、“联动你我共度校庆”祝福短信征集

为更加深入且深刻地了解南通大学的发展历程与成长足迹,使得广大的同学们能够真正地以在南通大学读书为荣,特举办“联动你我,共度校庆”短信征集大赛,使广大同学有一个比较好的渠道来表达自己对于南通大学的祝福、对学校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将部分优秀短信将在校庆开幕式现场由大屏幕滚动播出、在闭幕式晚会上,对编写的祝福短信进行抽奖,送出奖品

2、“百年传承”纪念品征集大赛

为更好的庆祝南通大学百年华诞,铭记百年来的沧桑历程,展望美好的未来,特举行“百年传承”纪念品征集大赛,包括邮票、明信片、挂历等纪念品的征集,通过号召同学踊跃参加此次活动,增强身为通大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设计将被永久保留。

3、“我们的通大,我们的标志”主题征集大赛

为进一步加深对于南通大学办学传统、教育理念的认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与师生的认同感;大力弘扬南通大学“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精神,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特举行以“我们的通大,我们的标志”为主题的征集大赛,包括校歌、宣传口号、校庆标识、吉祥物等标志的征集。

第二部分:谈吐飞扬(学术、访谈类)

1、“书香萦绕半月谈”读书节活动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百年通大,文化传承”的读书系列活动,以读书、感悟、心得交流等活动形式来体现全校学生为通大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校庆网页设置

为通大百年校庆提供一个交流展示平台,激发同学们参与百年校庆的热情。有利于百年校庆中新创意、新想法的融入。提高同学对校会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方便日后活动工作准备和开展。

3、“校友有约”——走进通大成功人士

邀请通大部分知名校友回校讲述自己成长、工作中的心路历程、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展现校友风采、弘扬通大精神、传承通大传统,鼓舞激励在校通大学子。第三部分:通大印象(展示类)

1、“通大印象”校史展示活动

校史展示以“时间长廊”为形式展示通大百年历史,展示分为四个部分:创办史(张謇办学)、发展史(三校合并)、辉煌史(教学成果)、展望史(未来展望)。通过整体展示,传播通大文化,发扬通大精神,让更多学子明校史、知校情、展校风。

2、“寻找历史足迹 再现辉煌历程“主题摄影展及图片展

通过征集通大学子拍摄的通大景色,通大生活等优秀摄影作品,以及一些张謇先生的生平图片,通大以前的图片等,在学校设点进行大规模展示。

3、百年校庆电视专题系列片

为迎接百年校庆,学校组织多部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主要包括南通大学校歌MV、形象片、风光片、广告片等,首映式上将向广大通大人集中展示这些电视片的风采,展示拍摄过程中的片段,包括社会各界的感言。第四部分:百态年华(文艺类)

1、“诗歌齐颂通大情”朗诵大赛

由参赛者个人或团体自创有关“百年校庆”诗歌,并通过参赛的形式进行诗歌朗诵PK赛。

2、“忆往昔,看今朝”话剧巡演

面向全校广大师生征集有关通大过去创建的话剧剧本,挑选优秀的进行编排,加深通大学子对母校的认识,张扬青春活力,用精湛生动的表演,回忆那段峥嵘岁月,勾勒属于我们,属于通大的美好蓝图。

3、“永不退色的记忆”——南通大学建立一百周年大型联欢晚会(闭幕式)

在百年校庆系列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特此奉上一场激情无限的大型联欢晚会,唱响通大,让另一个百年在歌声中慢慢延续下去。

第五部分:践行笃志(实践类)

1、“同埋时间囊”——纪念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

在校庆日当天,集合各学院在校生代表、研究生代表以及毕业生代表,用文字记录下他们此时此刻的情感,并投入空瓶中,共同埋进通大的一片土地里。

2、火炬传递

百年之际,我校广大学生将以重走发展路程的方式,从南通医学院的前身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出发,沿着南通大学发展路程将火炬传递到南通大学各校区,以象征着南通大学大学生精神的一种传递。

3、百米横幅签名会

为留下所有爱校人士在通大百年校庆之际的足迹和祝福,面向全校师生以及校友,通过在百米横幅上留下自己的签名或寄语的形式,传递他们对百年通大的祝福。签名会结束后,将会把此百米横幅向全校师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展示。

4、“情系百年,心系通大”美食节

为庆祝南通大学百年华诞,广大通大学子欢聚一堂,通过美食烹饪比赛的形式,向通大百年校庆献礼。

5、“百年树人”植树活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通大孕育了莘莘学子,出于为校园绿化出一份力的宗旨,出于“百年树人”的寓意,组织我校广大学生种下一棵属于自己的树木,并且会在树上挂上寄语牌。

南通大学学生会

上一篇:东皇太一词,东皇太一词李希仲,东皇太一词的意思,东皇太一词赏析下一篇:团拜会祝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