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泥小 百年辉煌

2024-04-21

百年泥小 百年辉煌(精选6篇)

篇1:百年泥小 百年辉煌

一百周年校庆宣传片

百年泥小

百年辉煌

学校简况:

泥城小学始创于1911年,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南汇区第一任县委书记、上海最早的农民暴动——泥城暴动、浦东最大的抗日作战——卫角战斗等都是泥小师生的赫赫史迹。目前学校有25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员工67人,退休教师75人。

泥城小学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真正高速发展的时段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泥城小学以建设富有人文精神的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主目标,坚持人文化的德育、人文化的管理、人文化的教学、人文化的学校环境建设,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声誉也不断提高。

学校硬件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前,泥城小学(包括十多所村校)都是简陋的平房,1978年,泥城小学建造了第一排楼房,随后逐渐的一排排建造起来,下面的村校也开始变成楼房。1987年,泥城小学整体搬迁到现在的校址,98年建造了综合楼,08年塑胶操场完工,2010年学校进行了防震加固。目前学校硬件设施完备,各类专用室设施齐全,校园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包括教师手提电脑等配备齐全,学校环境也十分优美。

师资队伍稳步提升

1978年学校有92位教师,但大多是退伍军人、民办转制、顶替工等教师,真正中师和中专毕业的人不多,只有28位,占总数的30.43%,没有一位大专以上学历教师。80年初,开始有大量的中师生进入学校,到1988年,学校126位教师中,中师、中专等合格学历的有75位,占总数的59.52%,有一位职后进修大专学历的教师,还没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998年后学校不仅有更多的中师生进入,还有专科和本科生进入,2002年学校有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内退和转岗了一批不合格学历教师,使学校上岗教师全部达到了合格学历。到现在2011年,通过职后进修和引进,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了更大的提高,目前学校教师中,本科学历的45位,已占教师总数的70%。

泥城小学有着鲜明的教师文化,概括成六个字,那就是淳朴、努力、和睦。他们传承着老一辈泥小革命烈士的优良传统,自强奋发、追求卓越。三十多年来,学校涌现出了许多优秀老师,如已退休的:上海市先进教师、南汇区优秀校长郭真老师、上海市优秀党支部书记郭也平老师、南汇区第一届中路杯两位优秀校长之一施天荣老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张永艺老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俞正明老师、上海市先进教师、南汇区第一位小学高高级教师陈宝生老师等。

泥城小学这些年也走出了不少的教师,可是无论走到那里,他们都戴上了泥小鲜明的烙记,努力勤奋的他们,不管到哪所学校、哪个单位,都成了领导和群众欢迎和敬重的教学骨干。很多成为了领导,如正祝桥镇镇长徐纪明、周浦镇镇长董建明、大团镇镇长董军、区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云南文山州发改委副主任邵引平、老港镇副镇长胡拥军、浦东农委副处长黄振华等

目前学校还有许多优秀教师,如北师大教育部全国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第十六期高级研修班、上海市郊区骨干校长研修班学员、南汇和浦东新区多次考核优秀获得者倪翠平老师、上海市园丁奖、区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董佩英老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中评委专家汤华老师、南汇区第一届中路杯十佳优秀教师、浦东新区中评委专家马逸老师、南汇区十佳德育先进、浦东新区德育骨干老师唐华英老师、南汇区科研先进工作者瞿卫明老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瞿惠华老师、上海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袁波老师、浦东新区青年骨干唐华、陆赟老师等。

近年来,学校在努力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教师文化,学校觉得光有淳朴、努力、和睦还是不够的,在建设现代学校的过程中,教师文化还必须具有开放、创新、善于学习等现代教师特质,必须向先进的前喻型教师文化方向发展,因此,近几年来,在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学校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努力带领教师们到市区、到区内先进学校领略先进教师文化。目前学校与上海市名校建平实验小学开展结对工作。

天性、个性、德性,学生培养目标逐渐鲜明

现在学校三年规划学生培养目标是:天性自然显露、个性活泼张扬、德性自觉规范。十多年,学校把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作为培养主渠道,把校本课程作为突破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利用利用地缘资源开设了多门特色校本课程,如利用地区丰富的芦苇资源开设的《魅力芦苇》、学校每年举行芦苇节,芦苇节上学生举行裹粽子比赛、品尝粽子、制作芦苇风筝、小船,学校走廊里也悬挂着很多学生芦苇作品,营造了一个很浓的芦苇文化。学生制作的芦苇画多次被镇文化站和教师进修学院选中,作为地区代表性的礼物送给客人。学校芦苇画和芦苇制作还多次参加市、区的艺术教育展示、民俗文化展示、校本课程展示、六一儿童节成果展示等展示活动,很好地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声誉和学校艺术教育特色。2010和2011年,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城乡报、浦东时报、浦东电视台等媒体多对我校的芦苇画和芦苇制作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

利用唐诗、宋词古典文化开设的古诗诵读本《古之韵》,1998年开设至今,学校每年举行诗歌节,诗歌节上学生吟古诗、唱古诗、画古诗、写新诗。语言文字周报多次进行了报道。利用泥城地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设的《东南烽火》也已经近十年了,学校也每年派出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当小小讲解员,到东海大桥举行入队仪式。南汇电视台、语言文字周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适宜于农村学生开展的《小足球》校本课程,1997年开始开设,期间,学校的足球队获得过市级冠军,学校筹资举办的南汇区泥城杯小学生足球赛也已经举办到第八届了,南汇电视台等多次进行了报道。集邮也逐渐展现特色,2011年4月浦东新区“红色集邮进校园”活动在我校举办启动仪式,浦东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目前学校开设了三十多个兴趣小组,除学校教师外,还聘请了民间艺人、书画家、围棋教师等五位校外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外籍教师下学期也将到位,学校全年外聘专家教师资金将超过十万。学校成为地区内仅有的浦东新区艺术特色学校、体育传统学校。

利用校本课程先后完成的三个市级学校主课题研究也多次获得市二等奖、区一等奖等荣誉,目前学校还在进行一个全国级课题、一个市德育课题的研究。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展现办学个性特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良好载体。

学校教育教学声誉不断提升

学校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把办学目标从办成规范化的农村学校提高到办成现代化农村学校高度,在经历了一个逐渐规范的过程后,学校开始步入个性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并取得了一些辉煌的成绩。多年来学校的学生成绩也一直保持在高位,以上学期期末为例,学校参加了南汇东片十三校联考,一到五年级语数英所有十五门学科都在前六名,十门在前三名。各年级三门总分,基本上都是第一、第二名。学校还先后荣获少先队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红读先进集体、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校园、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校园足球布点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基地、南汇区规范收费一等奖、学校考核一等学校等荣誉称号,《改革》、《中国新闻》两会特刊、《思想理论教育》、《南汇教育》等杂志报道了我校事例,2011年3月26日,《青年报》把我校作为市品牌学校进行了重点推荐。

百年校史、百年辉煌。在泥城小学建校一百周年大喜来临之际,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泥小教师一定会努力奋进,以实际行动恭贺母校百年华诞。

篇2:百年泥小 百年辉煌

石油,可喻为民族工业的血液,可称为国家富强的精脉,在近代人类文明的加速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的祖先很早前就发现了石油。《周易》始载“泽中有火”;《汉书》详记“高奴有洧水,可燃”;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石油具体描述后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光绪年间,清政府筹款投银,外聘日本技师进行地质堪测,一九0七年,陆上第一口井在延长诞生。标志着中国石油由此发端。国民党统治时期,陕北石油工业毫无发展。一九三五年红军接管延长石油厂后,以陈振夏为代表的延长第一代石油人发扬埋头苦干精神,在落后艰苦的条件下,采油炼油,生产的煤油、石蜡、油墨等石化产品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篇3:盛锡福:百年庆典再创辉煌

“逢千载之盛世, 发百年之积蕴, 润一代之鸿业。”创建于1911年的盛锡福, 走过了百年的历程, 终于在2010年9月11日上午十点在庄严雄伟, 壮丽典雅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了颇具历史意义的百年庆典。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主任安惠民、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李薇薇、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中国全聚德集团董事长姜俊贤到会祝贺。全国盛锡福帽业联合会理事长李家琪在庆典大会作了讲话, 回顾了盛锡福百年以来, 创业、振兴和发展的历史。在盛锡福百年庆典之际,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亲自为盛锡福百年庆典题写“百年盛锡福, 再铸辉煌”, 原全国政协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孙孚凌为盛锡福百年庆典题写“盛锡福博物馆”馆名;我国一些著名书画艺术家向盛锡福赠送了书画作品, 共祝盛锡福成立100周年。在庆典活动上, 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主任安惠民、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耀、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李薇薇、全国盛锡福帽业联合会理事长李家琪共同为“盛锡福百年纪念印”揭幕。庆祝大会还进行了向东四街道学生代表赠送《百年盛锡福》纪念册和向盛锡福第四代制帽技艺传承人绶带仪式。

篇4:志创百年辉煌

捍卫民族尊严挺起工业脊梁

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哈电机公司走过了自力更生、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的甲子历程。60年来,它不断成长,挺起了共和国工业的脊梁!60年来,它不断创新,取得了让祖国自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哈电机公司60年的历程是一部激荡人心的创业史,展现着哈电机人奋斗的激情、拼搏的硕果与创业的辉煌。

建厂之初,哈电机公司的生产能力极为薄弱、条件十分艰苦,但它依然肩负着共和国“长子”的使命,承载着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希望。1952年它自力更生结出的第一颗硕果是单机容量只有0.8兆瓦的机组,安装在四川下硐电站,并成功发电,1959年迁至四川苏雄电站。今天看来,这个成果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当时却为新中国的电力建设增添了信心、勇气和希望,因为它不仅是哈电机的第一台,也是新中国的第一台。该机组的诞生如一颗锐利的子弹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零”纪录击碎,从此走上了自主研发的创业之路。

1960年末,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为哈电机公司援建的外籍顾问和专家全部被撤离,中朝合建的云峰电站最后3台1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进度被迫中断。在哈电机公司主动要求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和艰苦打拼,在1964年完成了新机组的设计,同年12月制造成功!机组投入运行后,各项性能指标都优于安装在同一个电站的苏联机组,云峰机组设计和制造的突破,成功捍卫了我国的民族尊严!标志着中国在发电设备自行设计、自行研发的道路上,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80年,哈尔滨电机厂承担了葛洲坝水电站125兆瓦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制任务。葛洲坝是我国当时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哈电机公司从技术、生产、质量等各方面取得了突破,我国第一台低水头、大容量轴流式5叶片水轮发电机组研制成功。此后,哈电机相继为葛洲坝二江电站连续生产了13台机组。所有机组都是一次启动成功,运行安全,状态稳定。我公司的葛洲坝项目产品在1983年获得了国家优秀新产品的荣誉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金牌奖,这是我国制造业发电设备产品的首枚金奖奖牌。

在祖国的支持下,哈电机公司与GE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瑞士ABB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以及日本日立公司等12个国家的30多家企业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引进了众多国际先进技术。短短几年时间里,哈电机公司就迎头赶上,通过对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消除了之前和国外先进企业之间20年以上的技术差距。

开创辉煌时代产品光耀世界

2004年,哈电机公司独立签订了三峡右岸4台840兆伏安发电机组制造合同,在“十一五”期间,历时4年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峡右岸840兆伏安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竖立起我国水电设备制造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受到了国家领导和有关权威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开创了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全空冷发电机组运行的新时代。

转轮是水轮机的核心部件。三峡机组的转轮直径达10.4米,重约500吨,直径和重量都是最大的。三峡转轮的加工要求非常高,每一个叶片的相似性,以及每个叶片的每条曲线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转轮在水流冲击下就会产生气蚀,造成振动并导致开裂。要避免转轮开裂非常困难,在三峡工程以前,这是国外同行都没有解决的难题。但是哈电机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三峡机组不仅转轮大,整个机组的结构都很大,机组整体的重量达5 500吨,上下高度超过50米,相当于10多层楼的高度。机组试运行时,专家将一枚硬币立在了正在工作的机组上,说:“你看机组运行得多稳定,硬币都能立住。”如此巨大的设备不停运转,而上面硬币居然能够站立,确实让人惊叹。

哈电机公司制造的三峡机组除攻克转轮开裂和机组稳定性难题外,另一个重大技术突破是定子线圈的冷却技术。定子线圈是水轮发电机组的“心脏”,国外机组都是采用水冷技术,水冷方式有安装不便、操作复杂、难于维修、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哈电机通过优化设计,采用了空气冷却方式,克服了水冷方式的缺点。同时,定子线圈温度控制技术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三峡定子线圈单根线棒的高度约为3.5米,一般来讲在机组工作时线棒的上部温度和下部温度会相差很多,但哈电机公司制造的机组在运行中测量任何线棒、任何部位的一组数据,最大的温差都不超过3℃,单根线棒上下温差最不均匀的地方都不超过2℃,这在国际上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技术,可以说是独步世界。接着,哈电机公司又拿下三峡地下厂房6台水电机组的制造合同。

“十一五”期间,除三峡机组外,哈电机公司完成了龙滩、小湾、拉西瓦、构皮滩等50多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的制造合同,相当于再造了两个新三峡。哈电机公司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成为了领舞者。目前,公司制造的水轮发电机产品单机容量已经达到了800兆瓦,并正在着力研发1 000兆瓦的机组。从0.8兆瓦到今天的800兆瓦,哈电机公司仅用5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125年的历程。通过哈电机公司的突破,可以说中国的水电装备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划定了国际巨型水电机组研发的新版图。

在汽轮发电机产品生产制造中,哈电机公司围绕着300兆瓦、600兆瓦和1 000兆瓦汽轮发电机开展了大量工作。我国首台平圩600兆瓦和真正意义的泰州1 000兆瓦汽轮发电机均一次启动成功。自主研制的6 500兆伏安冲击式发电机、200兆瓦空冷汽轮发电机、主泵屏蔽电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今,哈电机公司已开发出了空冷、燃机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电设备。2010年,针对国内铁路运输状况,哈电机优化设计,研制成功了新型1 000兆瓦汽轮发电机定子,满足了运输需求,可整体发往国内有铁路地区的任何电站,开启了大容量汽轮发电机定子整体铁路运输的先河。

除水电和火电取得飞越发展外,公司还积极进军新能源开发领域。2007年,哈电机公司依托浙江三门核电项目,成功引进了AP1000三代核电技术。三门核电是世界第一台采用AP1000机组的核电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9年,哈电机公司兼并重组了昆明电机厂,组建哈尔滨电机厂(昆明)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进军西南和开拓东南亚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2010年,哈电机公司与美国通用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哈电通用风能项目落户江苏镇江,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风电开发领域。目前,公司拥有葫芦岛水电大件加工基地、秦皇岛核电加工基地、昆明中小水电开发基地和镇江、沈阳风电基地。

展望宏伟蓝图迈向更高目标

60年拼搏奋进,哈电机在一个甲子的创业征途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辉煌印记。对于一个人,60岁,已经算是进入暮年;但是对于一个生机勃勃的事业,60年,只是个开始。

2011年哈电机公司确立了“一体两翼,超越百亿”的“十二五”发展目标。“一体两翼”是指建立以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以哈尔滨电机厂镇江和昆明有限公司为两翼的稳固产业发展格局。“超越百亿”是指经过“十二五”的奋斗后,争取在2015年使公司年度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是2011年产值的两倍。全体哈电机人将以实现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集成化、多元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为导向,围绕“科技先行引领突破,管理改进重塑品牌”的2011年度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工作。

科研机构将着力提高技术实现效率,充分体现技术准备工作前瞻性。生产计划会越来越准确、合理。产品制造及交货将始终保持按期、保质、高效。同时将做好水、火、核、风、潮汐发电市场开发工作,保证公司市场开发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公司还将加强过程控制,稳步提升工作及产品质量,持续完善制度和流程,精心组织好重点产品的工地现场制造和外埠生产。

哈电机公司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在“十二五”宏伟蓝图下,这个经历了甲子沧桑的共和国长子,必然会开辟出宽坦的、健康持续的长远发展之路,迈向更高的目标,成为叫响世界的“百年老店”。

篇5:百年北大 再创辉煌

许智宏校长在校友工作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各位学长、校友,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此次校友工作研讨会,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所有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不远万里前来与会的海外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自百年校庆以来,北大校友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海内外各地的校友会逐步建立起来。今年4月中旬,我率领北大教育基金会代表团赴美举行北美 教育基金会成立仪式,得到了当地校友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各地校友会纷纷举办大型筹款宴会,校友们积极支持,热心参与,慷慨解囊,踊跃募捐,气氛非常热 烈、感人。今年10月初,原计划再次率团参加耶鲁大学300周年校庆,以及哈佛大学新任校长的就职仪式,其间会见各地校友,后因9.11事件而取消。据不 完全统计在美国我们有2万多位校友,他们是北大一支重要的海外兵团,是我校一个巨大的人才库、智囊团和后援团。今年5月4日,学校举行庆祝建校103周年 大会,大概有千余名“一字级”的校友返校,来感受母校发展的气息。

我们今年的招生工作,得到了各地校友会的大力支持。去年由于两校合并,我们对新的形势估计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及时总结了经 验教训。今年在迟惠生常务副校长和吕兆丰副校长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校友会的支持下,经过教务部各位同志的努力,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这些年来,在学 校招生工作中,校友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校友在当地各部门、各领域担任要职,他们致力于促进母校与当地的联络和合作,使社会更好地了解北大,也使 北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校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下面,我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北大近两年以来发展情况。

自98年以来的三年是北大历史上的大发展时期。在1998年5月4日北大百年华诞庆典大会上,江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 大学的宏伟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教育部制定了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明确提出把北大、清华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即“985计划”,因为是江总书记在98年 5月4日提出的,故也简称为“985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规划,北大准备用17年的时间,分两个阶段来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第一个阶段是用7年的时间为全面建设奠定基础,前3年北大与清华各自都到了国家18亿的资助,来改善办学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改善人事分配制度,进行 基本建设。这18个亿是这么分配的,1999年3个亿,2000年6个亿,今年9个亿。考虑到明年国家财政上的困难,部里要求今年的9个亿不能全用完,要 预留3个亿到明年。为此,我们已与清华校长书记沟通,正在争取国家第二期的资助,我们在这方面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应该说,“985计划”使北大全面 的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大改善了我们办学和科研的环境。

去年10月,北大与北医合并,总体上讲,合并后的北大发展是平稳的。李岚清副总理在北大与北医大合并的会议上讲,纵观世界现代科学的发 展,大多数一流的大学都有医学院,而世界很多一流的医学院都设在综合性大学里。今天的医学教育与科研,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李岚清副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当 时两校的领导时,谈到他最关心的是未来医学教学的模式,即能否使医科的同学拥有更广博的学科背景,以适应未来人类健康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应该讲,两校 合并使北大在学科方面有了更全面的基础。过去北大强调文理并重,现在已拥有人文、社会、理学、工程学和医学等5个学部。

现在全校的教职工有1万7千人,在校各类学生3万7千人,其中本科生与研究生2万7千人,成人教育1万人左右。我们有15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86个本科专业,覆盖130个专业的29个博士后流动站,综合实力大大加强。百年校庆后,我们吸引了一批海内外的优秀人材包括院士等高级 专家学者,到北大任教和从事管理工作。目前我校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 人数上均居全国高校首位,这充分显示了我校人材队伍和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已经成长起来。我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在为社会源源不断 地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材。最近教育部领导在不少场合也一直强调大学培养人才的功能。如果大学不把培养人才作为首要的任务,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北大自211工程和985计划启动以来,将教育和科研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院系结构的调整,取得了较大成绩。今年 教育部正在重新评定全国的重点学科。在重点学科的重新预审中,我校的成绩是非常优秀的。我们北京大学本部和医学部总共申报了103个重点学科,其中17个 学科被所有评审专家认为非常好,80%以上专家通过的有30多个学科。我们将努力使北大拥有的重点学科数量仍是全国高校之首。另外,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国 家的需要,我们对学科进行了调整。一方面要保证北大有优势的传统学科(如文史哲数理化)继续得到发展,同时也要发展前沿科学、交叉学科。这几年,我们加强 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建设。陈佳洱校长在任期间,我校即开始进行院系调整,即推行三级建制,两级管理。目前已成立外国 语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院等13个学院。今年我们加大力度推动学院建设。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又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社会上很 多人向我们建议,北大应该培养新闻方面最好的人材,如今新闻人材的培养实际上是文理交叉型,需要了解科学技术的进展,需要使用新的传媒技术。因此我们整合 文科的部分专业,以及理科的,特别是与传媒技术有关的专业,形成新闻传播学院。大家都知道,物理系是北大的老系,物理系派生出技术物理系、天文系、地球物 理系的一部分,现在已重新整合为物理学院。昨天上午,我们举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大会,邀请了三十多位院士参加会议。他们开玩笑说,现在的规模完全可 以在北大举行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会议了。空间科学不只是一个学科,它在国防建设中也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包括地质系、遥感所、地球物理系的 一部分,聘请了北大校友、地震学家陈运泰院士来校担任院长,同时又聘请了4位院士兼职。今年我们还准备推动环境科学方面的建设。现在全球都面临着很大的环 境生态问题,我们正在考虑在北大成立一个环境科学方面的学院。北大信息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实力很强,但分散在几个系、研究所,我们计划组建信息科学学 院,同时与北京市政府、青鸟集团组建北大软件学院。软件技术需要快出人材,完全靠大学目前的体制不行,需要采用另一种机制。据悉,国家未来几年中需要几十 万的软件方面的人材,国家倡议有条件的大学成立软件学院,但机制必须跟地方、与产业结合。所以现在,杨芙清院士与北京市政府商量,在北大以外征地来筹建北 大软件学院。学科调整是为了使我们的学科更好地适应国家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趋向,也为北大未来的发展,能够开拓更广阔的舞台。

北大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交流。北大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最近举办研讨会,纪念严复翻译《国富论》一百年。其实,北大在开始阶段就是由一批 海外学子建设起来的。这些年来,北大对外合作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70多个国家20多所学校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我们每年要接待外宾2万多人次,其中 不乏各国元首、大学校长及社会各界名流。三年来,我们共接待了来自1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广泛活跃的国际交流对我校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起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我一直认为,今天的学生不管将来在哪里工作,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都必须了解世界,具有国际的视野。而北大活跃的国际交流,为我们培养最 优秀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如自1999年以来,我校成功举办的外国大使系列讲座,介绍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情况,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 迎。此外,我们与很多外国大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如摩托罗拉,IBM都在北大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者提供奖学金。目前郝平副校长专门分管国际合作交 流。

在林钧敬副校长的领导下,我校在基本建设方面也取得巨大进展。大家去北大看看,面貌焕然一新。百年讲堂、理科楼群已先后投入使用,大大改 善了教学科研环境。今年暑假,北大校史馆竣工,这是日本丰田、理光等60多家大企业资助兴建的,明年校庆可以对校友开放。图书馆新馆已经投入使用几年了,大大便利了同学们的学习。现在北大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而且引入了世界最先进的管理系统,并将其全面汉化,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今年年 初,我在英国参加世界大学校长会议期间,参观了剑桥大学图书馆。他们有几位学者过去曾在北大留学,最近来北大,对北大图书馆的硬件配置和管理水平惊讶不 已。老师和学生可以查阅上万种国外学术杂志,基本保证了他们阅读资料的需求。在北大教育基金会同志的努力下,我们也争取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和校友的不少资 助,除了已建的理科楼群、百年讲堂、图书馆新馆等等外,学校已计划启动部分新的大楼的兴建,如国际关系学院大楼,考古文博院大楼等。考古系与国家文物局共 建成立的考古文博院,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方正的科技大楼已经启动了,医学部也要兴建一座教学大楼。理科楼群对面还有一块空地,将建立理科4号楼,即生 命科学大楼。迄今为止,生命科学学院分散在学校的9个地方,没有独立的科研教学楼。北大的未名湖周围是古园林建筑群,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这是北大 的文化所在。因此,未名湖周边任何地区的基建工程,都必须经严格的审批。学校计划在未名湖东北区筹建文科楼群,因为这里不能建高楼,建设两三层的小楼群,可以用来满足我们文科的需求。我们新近完成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扩建工程,大家下次回去看看,我想是国际一流的环境。最近,诺贝尔经济奖得主Robert Mundell参观后赞叹不已。我非常理解

经济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所讲的,希望以后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能在北大产生。我们有这么传统的,良好的环境,有一 批海外回来的思想非常活跃的经济学家,他们研究的又是对未来全球经济会有重大影响的中国经济,北大有这样的环境条件。近几年,同学们对校领导的意见很大,体育活动的场所太有限了。所以,最近我们跟闵维方副校长商量,一定要借奥运的东风,想方设法为筹建北大综合体育馆筹集经费。

北大是个百年老校,不可否认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一些传统学科方面,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和新的教育理念来改进。昨天下午,我听取了教育部的 一批专家对北大文科人材基地的评审意见,总的说评价不错,北大的文史哲在全国占领先地位。但是他们认为,现在对北大的衡量,不能只满足于中国第一,国家给 了你那么多钱,应当以国际标准来衡量北大,对北大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觉得是应该的。我们在这些有优势的学科,文史哲、数理化,与国际名校相比还存在很大 差距。过去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关门自己研究,随着中国走向世界,对文科教师的交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也必须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来不断提高自己。

在人材方面,我校历史上曾产生出一大批学术大师,现在我们的中青年教师若要达到这种水准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前天上午,我参加了在北大 举行的美国地理学会向侯仁之先生颁发美国地理学会奖的仪式,表彰侯老先生在历史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为什么侯老能够在北大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侯老是研 究历史的,他在国外学的是地理,回国从事历史地理研究,所以他的领域横跨文理两个领域,在北大这样文理并重的良好氛围中,成长为中国地理学的一位大师。所 以,作为北大的年轻学者,应当学习老一辈的精神,开拓自己的视野,打好坚实的基础。

当然,经费仍然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这也是前几年刚成立的教育基金会的重要任务。计划每年为学校筹集近1亿的经费。应该讲,他们的工作非 常辛苦。在北大,教育部的211工程和985计划的经费都是专款专用。北大一年的运营经费大概要4亿7千万,其中约三分之二的经费需要我们自己筹措。其 中,研究经费全部靠我们的教授自己到外面申请。我们的产业每年也向学校回报了4000万~5000万。

北大的产业在全国高校中走在前头,现已形成以北大方正、青鸟、未名、资源四大集团公司为支柱的产业群,大大促进了北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据 我了解,产业的销售总额在全国高校中位居首位。去年是120个亿,今年大概是150亿。我认为北大的产业之所以具有自身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批 人文社科的毕业生活跃其中,如法律和经济类的毕业生。另外,我们拥有自己的知识产业。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统技术占了国内的约80%的市场,现在逐步在计算机 产业方面有很大进展,计算机的产量仅次于联想,居国内第二位。我们的四大集团中的三个(方正、青鸟、未名)直接与高科技有关。资源集团是以开发北大周边的 房地产起家的,经营国有资产,现在转向科技园建设。目前,我们的产业正在改制。根据李岚清副总理和教育部的精神,需要在校方与产业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学 校不能承担无限风险。但总的来讲,我觉得我们的产业至少这四大公

司是非常好的,因为他们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当然出问题时北大会有一些连带关系,但是至少 不会非常复杂,但我们还是要明确产权问题。现在陈章良副校长负责、姜玉祥主任主管我校产业。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将学校与公司的产权分开,这样产业才具有更大 的自主权。最近报刊上很多大学校长也在讨论,大学是否应当办产业,科学院的研究所要不要办产业。中国目前处于过渡时期,我认为我们还是应当肯定我们已走的 产学研道路,但是这必须规范化,从长远来讲,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机制。不管怎样,北大产业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回报也是全国高校中比较多 的。

篇6:百年耕耘 科技辉煌

2010年8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成功举办了百年庆典活动,农业杂志社和畜牧业杂志社在农牧科学院百年大庆期间,承担了农牧科学院《百年大庆》宣传册、《百年耕耘》画册设计制作,院庆专题片的拍摄制作及后来大庆期间的媒体宣传工作。从宣传册的设计开始到大庆结束后各项收尾工作的结束,历时近半年。两个杂志社以团结互助的工作气氛,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工作热情,严谨踏实工作态度,高效务实工作精神,圆满完成了所负各项工作任务。

一、宣传册的设计制作

两个杂志社最行接到的任务是农牧业科学院大庆宣传册的设计和制作。宣传册其实就是一本浓缩了有画册,既要在几页铜版纸上再现农牧来科学院的百年历史进程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又要以点带面反映农牧业科学院的精神风貌。所以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刘德明处长接爱任务后,立即组织了精兵强将,迅速开展工作。

宣传册小组在短短几天内就拿出了设计方案,撰写了宣传册大纲,有序组织材料,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至此,宣传册的各项工作也已经完成了前期的选题策划,已经进入了设计制作阶段。设计方案得到院领导批准后,很快拿出了初稿,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长时间的修改、润饰、提高,在这期间几易设计稿,倾注了设计人员大量的心血,对他们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定稿打样期间,他们连续几天每天工作达12小时以上,即使在定稿后,他们一直为画册的尽善尽美不断工作着,直到宣传册的成功印刷。可以说,宣传册是杂志社自主创作的产物,完全出自杂志社自己人之手。总的来说,宣传册设计尽乎完美。主创人员忘我的工作热情,和辛勤的工作态度和自主创新精神为杂志社其后的大庆工作顺利开展树立了榜样。

二、《百年耕耘》画册的设计制作

《百年耕耘》画册的设计制作是两个杂志社在百年大庆期间所担负的又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重要工作。画册工作组经过四个多月的辛勤工作,《百年耕耘》画册于2010年8月4日得以成功出版,尽管画册中留有遗憾,也存在些小小的瑕疵,但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也是编辑主创人员的莫大的欣慰。现把画册制作及出版过程总结如下:

(一)前期工作

《百年耕耘》画册组工作组成立伊始,大家倍感时间紧迫,责任重大。3月底到4月中旬,刘德明处长多次组织大家开会研究,讨论画册出版前期的各项筹备工作。多次动员画册小组工作人员要集中精力,统一意志,以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精神,出版精品画册,为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百年华诞献礼。经过动员和思想工作,画册小组成员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迅速投入画册前期的筹备工作。短期内就提交了画册整体设计方案,出台了《农牧科学院100年画册编委会工作方案》,并针对画册下一步的工作起草了《关于认真做好百年画册出版的通知》、《画册出版责任分工明细》等文件资料。4月中旬完成了《农牧科学院100年画册结构大纲》并经院领导审查通过。画册工作组前期的筹备工作到此告一段落。

(二)中期工作

1.收集资料

资料收集多寡、质量高低是画册能否按时、保质、成功出版的关键。所以材料的收集一直是画册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资料的收集工作贯穿了整个画册出版的始终。画册前期资料的收集工作一开始就得了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根据《收集100年画册材料的通知》精神,画册组配合院办开会动员院各处室及院属各单位在2008

年展览材料的基础上,尽可能提供高画质照片,文字材料以及和院有关的重大活动图片。尤其注意提供近两年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奖项目、奖状、高清晰图片及专家简介。初步收集材料经历了半月时间,除了现场收集,就是由各单位联系人网上传送。但因画册工作没有得到各单位的足够重视,或因有些单位不注意档案管理工作,使得开始只收集图片只有2000多张,大部分质量不高,不能使用。甚至所收集图片数量和质量还不及2008年农牧科学院科技成果展。面对这种情况,画册组主动出击,多方联络,克服种种困难,想方设法收集资料,除了断续收集农牧科学院内部照片,画册组还多次前往内蒙古档案馆查阅资料,走访了自治区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翻阅了大量与画册有关的历史文献,翻拍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扫描了大量的图片和照片。并派专人深入农牧科学院基层单位和实验基地,拍摄很多高质量照片,弥补了资料的不足。截止画册制作结束共收集图片26000多张,文字材料14万多字,为画册的制作提供了较为充裕的选材空间,更多优秀、经典、别有意义的照片被画册采用,丰富了画册内容,提高画册的质量。

2.整理、归类、补充、完善收集资料

材料的收集整理再加工也是一件烦琐的工作。画册组没有编辑出版画册方面的经验,好在大家肯钻研,善动脑,收集了一批画册成品做样本,在画册组刘德明处长的领导下,确定了各栏目编辑,根据画册栏目明确责任分工,各栏目编辑根据画册制作的有关要求,按照画册大纲具确定具体栏目内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加工整理,每个版块都要对材料优中选优,确定最能突出主题的核心图片,按具体资料的多少酌情确定版面的数量,及时与责任编辑勾通,编排版面,以确定初稿的主要内容。

3.选择排版制作单位

在收集资料的同时,画册组早已经开始着手选择排版设计制作单位。画册组专门指定2人负责此项工作,经过多方联系,接洽设计制作单位,通过对几家设计制作工作的了解、考察、试用,最终确定了设计制作单位,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后期工作

排版和后期制作是画册工作的核心工作。这期间的工作是几个月辛勤工作的最集中体现,也是画册出版成败的关键所在。

1.排版制作

前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画册的排版和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排版工作的深入开展,2010年6月,画册组进入画册工作最为忙碌的时期。工作重心也由杂志社转移到了华闻大厦。画册组成员有组织的分批进驻设计公司,主创人员按各自的责任分工要求,开始配合排版制作方进行版面的编排和设计工作。前期主要任务是按画册大纲制作要求完成各版块版面设计和材料填充工作,并按照先繁后简的原则,共计编辑版面150多坯,比计划多出50坯,目的是为各版块留有足够的删改空间,又可以避免前期保守,使得各版块的材料不够全面,后期补充困难情况发生。后来的工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措施正确性。此期间最大的困难是时间紧、材料缺乏,所以随着排版的工作的迅速开展,材料的收集补充依然是此阶段较最为重要的工作,编辑人员根据画册选材需要,多方听取院领导和画册编委会成员的的意见,领想方设法,多方联系,搜集、拍摄了大批图片和文字材料,为画册的初稿顺利完成做了很多工作。

在这两个月时间的时间里,编辑设计人员严格按照编辑流程,做好排版,校对、改样,通校和责任编辑通读各阶段工作。德明处长带领画册组主要成员全天工作在画册排版第一线,大家不厌其烦的讨论,一遍遍修改校样,通过网络传递各种材料和信息,与出版社申请书号,签定合作意项书办理各种与画册有关的手续。高效紧张的工作,使画册组工作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唯恐出现差错,所有工作人员都加班加点,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大家没有公休和假期,但没有怨言,自我加压,互相鼓劲,使得画册排版制作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2.制版印刷

7月下旬,画册完成了排版、改样、校对和通读工作进入了制版印刷阶段。早在7月初,画册小组领导就开始了后期印刷的准备工作,本着节约资金,缩短印制周期的原则,经过多方考查、调研。最后选择了内蒙古最具实力的爱信达印刷公司作为画册承印单位,及时与爱信达签订了印刷协议,避免了异地印刷成本大、周期长弊病。经过后期的打样、制版、最后上机印刷,这期间,画册工作组和排版人员频繁往来印刷厂、制作公司、和农牧科学院,联系、协调、安排各项印刷事宜,认真把握各个环节,唯恐出现印刷失误和纰漏。上机印刷期间,工作组主创人员认真把好最后一关,连续几天在印刷现场盯色,做最后的修改。常常通霄达旦,直至印刷工作顺利结束。然而画册小组工作人员并没有放松,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迅速投入到农牧科学院百年大庆的其它各项工作中,并为大庆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缺点和不足

1.时间紧,任务重,时间前松后紧,节奏性差,且与院有关方面协调不够,致使画册出版遇到了很多困难。

2.因专业人才不足,编校水员水平有限,无经验可循。画册出版后出现几处明显的错误,造成难以挽回的遗憾;

3.缺乏创新精神,宣传册、画册设计守旧,鲜有新意,没有突破;

4.由于对院领导对各同志不够熟悉出现了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现象,并因此险些误了大事。

三、拍摄院庆专题片

为了配合农牧业科学院大庆工作,院里把拍摄专题片的组织创作工作交给了杂志社,并由刘德明处长和李杰同志负责此项工作。

(一)时间紧,任务重

正常制作一个专题片,从策划、撰稿、摄像、剪辑、配音、配乐、特技、后期制作、审片、播出等,需要2个月以上时间。然而,我们接到任务,要制作2个专题,时间不到两个月,任务十分艰巨,而且困难重重。

主观原因:

(1)因为过去接触农牧业科学院的机会少,所以了解情况不多、不深、不全、不透,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思考。

(2)由于缺乏大型活动的经验和体会,工作能力水平有限,出问题纰漏是无法避免,经常遇到考虑不到的问题。

(3)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人手不足,时常忙不过来,出现问题。

客观原因:

(1)专题片拍摄期间,正值院办公区和生活区装修,部分研究所和实验室装修无法拍摄;西区人员向新办公楼搬家,工作场面乱等,影响了前期的拍摄(许多场景无法取景),拖延影响了时间进度。欠缺了许多镜头而不法补救。

(2)由于两院分合多次,历史性的资料严重不足,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资料,没有影像或图片资料记载,严重影响了100年专题的权威性、全面性和丰富性。

(3)由于时间紧,领导班子及专家工作太忙,国内外会议频繁,难以及时安排拍摄,更没有时间组织全院大会及职工活动场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取景和时间进度。

(4)协调不好,有些环节没有捋顺。

(二)加班加点作好庆典专题片

我们在认真作好杂志(每月近10万字)编辑出版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作好院庆专

题片工作。因为电视专题片工作量大、程序复杂、技术难度高,要比报刊网络发文的难度大10倍以上,所以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作好专题不是件容易的事。

(1)配合专题片的撰稿。请院领导、社领导,以及院办主任多次审阅修改,最终定稿,力争达到解说词的准确和全面。

(2)配合作好前期拍摄工作。在现有条件下安排拍摄场景,全程陪同服务,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完成任务。先后在院区拍摄取景10多次,在“和林、固阳、四子王、五川、巴盟、北京”等外景拍摄多次。

(3)因制作人员不了解我院情况(院长排序、专家排序,以及场景顺序等),无法准确用画面解读文字。为按时在庆典前完成播出任务,单位有关人员配合后期制作,否则无法保证按时播出。一个专题后期制作时间在15天以上,而我们要制作一个10:30分钟的播出专题片,一个30分钟的访谈专题资料片,一个14:20分钟的成果专题片,所以时间非常紧张,严重不够,只有白天、黑夜连续加班加点努力工作(连续加班加点10余天,时常通宵达旦)。

经过日夜奋战,经有关领导审核,2010年8月3日—4日,访谈专题(10:30分钟)在内蒙古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2次;30分钟的百年访谈专题资料片也在庆典前完成;14:20分钟的成果专题片也如期完成。

同时,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庆祝会新闻(3分钟),也于2010年8月6日晚,在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头条新闻播出。

三、教训和反思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不了解院情,庆典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水平有限,专题片出现了场景不丰富,各单位及职工表现不到位,历史反映不全面,制作推敲不够精细等多种问题。

(1)今后工作要加强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整体策划。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前应对,及早谋划,充分准备,全面落实,合理安排,精耕细作。

(2)今后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院各部门专业理论技术的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全面了解掌握院里情况,为做好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四、媒体宣传

(一)确定宣传媒体

6月下旬,农牧业科学院院庆工作有序进行,两个杂志社接到院庆宣传工作任务,刘德明处长对宣传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责任到人,初步拟定20多家合作的宣传媒体,与各媒体单位对接后上报院领导批准,经院办公会议决定,将宣传媒体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块。具体分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站几大媒体。通过上述媒体对农牧科学院大庆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全种报道。

(二)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宣传组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即完顾与各大媒体的对接工作,并分别签定宣传合同,拟定宣传计划,并与各媒体一起组织撰写(翻译)宣传稿件,并严格把关,反复推敲、修改稿件,所定稿件都同院宣传组负责人与院领导层层把关,直到院领导满意为止。例如:《内蒙古日报》由报社记者釆访院长、书记,写出的稿件仍不能很好地概括农牧业科学院的精神风貌和业绩,宣传组主要负责人二次去报社与记者商榷文稿内容,并连夜征询院领导的意见,并及时加班补写了一部分内容,使文稿内容更加丰满,更能体现农牧业科学院的精神风貌。

(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使宣传工作高效运转

在科技日报定稿时,责任人和社长等有关人员,日报社记者站胡明站长都一遍遍修改稿

件,选择最合适的照片,通过互联网与杂志社及时联系,一天之内数改稿件,丝毫没有因地域阻隔而使工作有所停滞。

(四)为宣传工作做好常规服务。农牧科学院大庆正式邀请函,直达各媒体总编室,有必要还送到内蒙古宣传部,平时与记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为其提供所需的照片、资料以及必要的交通、住宿、饮食等服务。尽心尽力为宣传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五)坚持抓住大媒体,举纲张目,事半功倍。

在院庆宣传工作中,宣传组紧紧抓住区内外十几家报刊社、电台和14家较大的网站等大媒体,对大庆全力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工作。因媒体覆盖面广、影响大,带动众多小媒体纷纷加入院庆报道队伍中来。院庆消息一经在人民网、新闻网等大网站发布,各网站互相转载,使得网站在院大庆期间火红一片,影响深远。

缺点不足:时间紧,工作仓促,没有确定长效机制。

与院办公室协调不够,没有及时取得相关材料,会时仓促复印。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百年耕耘》画册是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百年耕耘的历史见证,真实再现了内蒙古农牧科学百年来光辉成长历程和几代人取得科研成果,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实用性。院领导高度重视画册的组织出版,由路战远副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并责成刘德明处长抽调农牧业杂志社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了画册工作小组,并于3月初开始宣传册制作和画册的筹备工作。因时间紧、任务重,院领导十分重视画册工作组的各项工作,多次开会协调各方,从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团队协作,全情付出

除了完成大庆的各项工作外,并没有耽误本职工作,杂志社工作照常运转,按时出刊

工作组成员大多来自两个杂志社,互不熟悉,合作难度较大。经过短时间的磨合,大家很快成为目标明确,行动一致,团结一心很有战斗力的集体。

因制作周期短,经费紧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画册排版制件阶段依然遇到了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好在画册以极大耐心和忘我的工作热情,迎难而上,有条不紊地按进度推进工作进程,4.由于对院领导对各同志不够熟悉出现了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现象,并因此险些误了大事

上一篇:向白衣天使致敬感谢的护士节心得作文下一篇:尼日利亚展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