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迎接百年校庆作文

2023-04-14

第一篇:小学迎接百年校庆作文

迎接通大百年校庆

策划书

意义:回顾学校历史,展现办学成就,展望美好未来,推动学校全面,快速发展。

主题:

日期:

地点:

对象:化工院11级全体细节:

细节:1:在一月前把举办活动的信息发出去,让各班准备

2:距离活动两星期必须把所用题材都拟好,且保证无差错,要够,还要备份。联系主持人及练习稿子。

3:一星期前必须把节目条幅,音箱准备好,各系也要开始通知

4:活动开始前一天把活动现场布置好,并彩排。

庆典流程:首先,有3种卡片共15张。在活动开始前,每个小组随意抽取3张卡片,抽到的卡片将在以后的答题中用到。卡片有:倍加卡,求助卡,转移卡。倍加卡:如果答对一题可以加双倍的分。求助卡:可以向所在班级求助,答对加一半的分答错扣一半的分。转

移卡:可以把自己这一组的题转移给别的组,被转移的组如果答对不加分答错扣分。第一轮:选择.这一题共有四种题型,分别为体育,文娱,科学,文学。任选一题作答,答对加5分答错5扣分。在这一关中可使用求助卡。

第二轮:选择。这一题有四种不同分值的题型,分别为4.6.8.10。答对加分打错扣同样的分。在这一轮中可使用转移卡。

第三轮:动手题。按要求作答,满分为10分。

第四轮:抢答题。答对加5分答错扣5分。在这一关中可使用倍加卡。

经费预算:条幅:租费:气球:观众奖品

第二篇:实验小学百年校庆庆典大会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长风浩荡、秋意浓浓的九月,我们怀着兴奋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实验小学百年校庆的盛典。此时,群贤荟萃,少长咸集,共同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欢乐时刻。在此,我代表全校2706名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重视实小建设和发展的各级党政、人大、政协、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帮助实小建设和发展的历届校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百年风雨话沧桑。清光绪29年,也就是公元19XX年,“废科举,办新学堂”,近代教育家吴天成在成都办通省师范的同时,回威会同知县娄栋、举人胡素民等,将县城的“纬经书院、镜堂书院、青峰书院”合并,在纬经书院原址创办了威远县立高等小学堂,成为四川省最早创办的三所县立高等小学堂之一。学校1913年更名为县立高级小学校,1940年称威远县严陵镇中心国民小学,1949年改称威远县小学校。1950—1957年6月称严陵镇小学。1957年7月,威远县人民委员会将严陵镇小学分办为“严一小”和“严二小”。严一小校址设魏家山(即现严中校址)。“严二小”校址设原解放路天后宫威师附小,也就是现我校校址。同时为方便师范生就近实习教学,又将原师范附小由天后宫迁到西街原严小初级部,也就是现在的严陵镇中心校校址。1978年学校更名为严陵镇南街小学,XX年,更名为威远县实验小学。

从创建到解放的46年间,学校仅招收76个班,毕业学生2082人。从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29年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教师由原来的27人发展到39人,在校学生数由原来的678人发展到873人。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5年,学校更是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25年间,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占地面积达4500m2,建筑面积4800m2,教学班39个,教职工116名,学生2602人。学校率先在全市建成了校园多媒体电视教学系统和红领巾电视台,拥有网络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钢琴室、舞蹈房、实验室、阅览室等一流的设施,整个校园环境幽雅怡人,充满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任校长胡素民“严慈兼用”,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勉励学生,培育英才。1XX年岁月悠悠,虽一度迁址,虽数易其名,但这种优良的作风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1XX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革命烈士胡驭垓,黄浦军校第一期高材生,在国民党~中被誉为“十三太保”之一的曾扩情,首任中共威远县委书记张涤痴,原《人民日报》总编胡绩伟,勇夺多项大奖、拥有多项发明,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博士生邱虹云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今,校友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风华正茂,年轻有为;有的老当益壮,雄心不已。他们默默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共和国一曲曲奋进昂扬的赞歌。

勤耕耘,硕果盈枝喜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我校获得了一顶顶荣誉的桂冠,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普教科研课题项目学校、省心理健康教学实验学校、市最佳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市校风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市体验教育先进学校等。

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教育的春天,也迎来了实验小学青春焕发、欣欣向荣的今天。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社会的稳定是根本前提;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社会家长的鼎力相助是可靠保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发展特长、全面育人、学思行结合的育人理念是不竭源泉;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依法治校、办特色学校是必由之路;一支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坚实基础。

目睹今天的成就,总结成功的经验,正视缺点与不足,我们将奋力推进新课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争创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和县课改示范学校。我们将以建现代实小为目标,建立天文观测台、电子阅览室,完善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我们将以创省校风示范校为目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我们将以当现代教师为目标,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我们将以培养现代人才为目标,在重视学生德育素质、文化素质、体育素质的前提下,突出艺术、科技、英语、武术、心理健康教育等办学特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回首实验小学的昨天,我们感慨万千;正视实验小学的今天,我们豪情满怀;展望实验小学的明天,我们信心倍增。我们绝不辜负威远75万父老乡亲的深情期待。而今,学校正以创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建现代实小为目标,去搏击新世纪的风雨,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去实现新世纪的跨越!

谢谢大家!

第三篇:店头镇中心小学百年校庆筹备方案

今年是店头小学建校100周年,学校将本着“热情、隆重、简约、和谐”的原则,结合校情,高标准、高质量,精心安排百年校庆活动内容,着力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目标、办学绩效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把校庆庆典办成历届校友和全体师生畅叙友谊,共谋学校发展的经典盛会。为此,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一)通过百年校庆,回顾办学历史,继承优良传统,丰富办学理论,拓宽办学空间,提练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二)通过百年校庆,为校友搭建联络感情的平台,感受党的阳光教育政策,体验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三)通过百年校庆,增强学校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激励教职员工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展示学校人文气息,发挥学校文化在社区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营造尊师重教、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二、校庆主题

凝心聚力续写辉煌

三、校庆筹备工作机构

主办:店头镇政府黄陵县教育局

承办:店头镇中心小学

(一)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

顾问:张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惠建国县政府副县长兼店头镇党委书记

1张俊峰县政府副县长

蒋明川县教育局局长

赵延军店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主任:高原店头镇纪检书记雷永录 县教育局副局长 副主任:段璐张康民

委员:武明道孟开选杨宏印宁海舟屈屏

廉妙龄蔡孟涛史振荣郑满宏蔡孟东

职责:

1、负责校庆总体方案的策划与制定。

2、负责校庆筹备各项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

3、负责庆典活动的总体安排。

4、负责解决校庆筹备工作中的经费等问题。

(二)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和后勤处

(1)秘书处:武明道付彩玲杨艳

职责:

1、负责执行筹备工作委员会的各项指示、决定。

2、负责审核校庆活动各职能小组的计划、方案,校庆活动具体安排及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统筹和协调工作。

3、负责下情上达,解决校庆活动中的相关问题。

(2)后勤处:孟开选吴小虎张焕玲张绥生

职责:

1、制定校庆期间安全预案,做好校园周边安全排查工作、

2、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前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3、提前联系交通、卫生等相关部门,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庆环境。

4、负责校园环境的整治、绿化、美化和净化工作。

5、负责返校校友的交通接待、答谢宴会等相关事宜。

6、布置校友接待室和临时休息室。

7、负责纪念品的制作和资料袋等物品的发放。

8、预算、筹划校庆活动资金,统筹庆典物品的购置。

9、完成秘书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秘书处下设宣传联络组、校友联谊组和庆典展示组

(1)宣传联络组:任改霞吴小虎党文龙陈青李萍

田绘敏白东芳成焕芳

职责:

1、收集、整理校史,编撰、出版《百年校庆纪念册》等资料。

2、联系、走访校友,采集校友照片,征集校友回忆录、题词等。

3、策划实施校园形象展示和宣传标志(校园和沿街的标语、横幅,策划完成影视光盘的制作),以及校庆日校园布置和氛围的营造。

4、完成校史陈列室及教育教学情况展板的布置。

5、选拔和培训学生讲解员、学生志愿者。

6、撰写庆典大会领导讲话和有关文字资料。

7、拟定邀请单位、人员,寄发邀请函,收发整理来函,统计来宾和返校校友人数。

8、校庆日活动的拍摄、报道及活动总结。

9、完成秘书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2)校友联谊组:

组长:杨宏印

宁海舟屈屏(60届以前)

廉妙龄侯玉明(60——70届)

蔡孟涛史振荣(70——80届)

郑满宏蔡孟东(80——90届)

职责:

1、召开前期校友座谈会,征集校友意见。

2、陪同老校友参观校园,参加庆典。

3、主持本年代校友的座谈会。

4、在答谢宴会上合理安排校友座次。

(3)庆典展示组:朱慧芳姜晓斌刘辉李萍曹丽娟

王咪吴小虎田绘敏

职责:

1、负责庆典活动90分钟以内的节目方案设计、指挥、协调和预演。

2、负责校庆文艺演出舞台背景的筹划制作和音响设备的调试。

3、负责文艺演出的创意策划和拟定节目单,确定演职人员及服装、道具,完成节目的创作与编排。

4、节目串词的撰写和小主持人的培训。

5、完成秘书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注:以上各组成员为工作牵头人员,届时参与人员由各组长统一调用和安排)

四、校庆筹备内容

(一)向教育局和店头镇党委、政府递交举办校庆庆典的书面报告。

(二)在校刊和有关新闻媒体上发布《校庆公告》。

(三)整体美化校园,改造和添置办学设施、设备。

(四)广泛联络校友,收集校友信息。

(五)筹划校庆汇报演出和答谢宴会的节目安排。

(六)筹划布置《校史陈列室》,制作反映办学历史和办学成果的展板。

(七)编撰、出版《店头小学校史》和《百年校庆纪念册》等资料。

(八)制作一部反映学校办学情况的专题片。

(九)争取上级经费支持。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筹备工作准备阶段(2011.12.1——2012.02.29) 健全机构,完善《方案》。广泛联络校友,收集校友信息。确定各片区校友联络负责人,走访校友,计划、筹措资金,制定校园文化和基础设施改造方案,编制校庆经费预算报告。

第二阶段:筹备工作实施阶段(2012.03.01——2012.04.30) 增补、完善各种资料,编撰、出版《百年校庆纪念册》等资料。分片区召开校友联系会,筹措校庆经费。

第三阶段:校庆实施阶段(2012.05.01——2012.06.01)

发布校庆公告,通知与会人员。按照筹备《方案》和各职能小组计划,进行对照检查,逐项整改,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校庆具体事宜,举行校庆活动。

六、校庆日活动安排:(2012年6月 1日上午9:00——下午2:00)

(一)参观学校

(二)参加庆祝大会(详见《店头小学庆祝建校100周年大会议

程》)

(三)参加答谢宴会

七、活动经费筹措计划

(一)上级部门支持。

(二)学校自筹。

八、校庆活动经费列支项目

(一)美化校园,布置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和校史陈列室。

(二)校庆筹备宣传经费和接待经费。

(三)《百年校庆纪念册》等各类资料的编撰、印制及光盘制作。

(四)校友纪念品及其他支出。

附件1:店头小学庆祝建校100周年大会及宴会议程 附件2:店头小学百年校庆汇报演出节目单

附件3:店头小学百年校庆公告

附件4:百年校庆纪念册内容

附件5:拟定与会人员

黄陵县店头小学校庆筹委会

2012.5.10

第四篇:逍林镇中心小学百年校庆文艺汇演筹备工作方案

2012年是我校建校100周年,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大喜事,也是我校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学校拼搏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校庆文艺演出是庆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优良传统,展示办学成就,振奋师生精神的重要形式,为隆重、热烈办好100年校庆活动,特制定如下文艺演出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传承历史、展示今天、谋划未来

二、时间:2012年10月28日

三、地点:待定。

四、校庆活动风格:突出体现校园气息、学校特色、时代风采,力求格调高雅、欢快喜庆、隆重热烈。

五、活动机构及主要工作任务

(一)组织领导

组长:应利平(校长)

副组长:蔡金波(副校长)

主要工作:

1、全面督促校庆文艺演出筹备的各项工作。

2、定期审核节目进度及质量并提出整改意见。

(二)演出筹备小组

组长:高雪丹

组员:张学其、吴定千、陈华丰、胡赞女、周巍娜、岑复人、岑旭亚、童玲婉、高央波、范科霞、马雪南、毛速毅、黄炬辉、陆益明、徐科

主要工作:

1、全面负责校庆演出的全过程筹备和实施工作。包括:前期准备、中期训练、后期彩排、演出当日的全过程。

2、解决排练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和不定期地向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3、整理各节目的排练,定期审核节目进度及质量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后勤保障、宣传

负责人:周国杰

组员:张学其、岑复人、周巍娜

主要工作:

1、校庆演出当日舞台搭建、环境布置、物资采购,现场及气氛的营造。包括气球、横幅、彩旗等。

2、舞台背景的设计和布置及摄影、摄像工作。

3、部分舞台道具的制作及准备。

(四)安全保卫

负责人:周国杰

组员:体育组教师及学校保安

(五)技术支持

负责人:徐建辉、岑焕迪

主要工作:提供各节目的光盘拷贝、制作、播放等技术支持。

(六)其他工作

主持人选拔、培训:陈华丰、高央波

舞台监督:吴定千、黄炬辉、陆益明、徐科、潘国平、楼坚强

学生进出场及座位安排:吴定千、黄炬辉

摄影:岑复人

六、节目形式及内容

具体节目安排:

序幕:

《欢迎》铜管乐合奏张学其、吴定千

《欢庆》舞蹈胡赞女

第一乐章: 古诗新韵

《论语》节选+《弟子规》吟诵+百人诵读陈华丰 高央波

《唐诗之歌》歌伴舞胡赞女

《赠汪伦》课本剧岑旭亚

《精忠报国》+《少年中国说》歌舞朗诵串联陈华丰

第二章:岁月如歌

《童年、同桌的你、栀子花开》 校园歌曲联唱毛速毅

《龙的传人》等三首葫芦丝合奏范科霞

《校庆之歌》配乐诗朗诵校友代表

《校园多美好》排球特长展示体育组

第三章:畅想未来

《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合唱范科霞

现场书画表演+古筝演奏岑复人周巍娜

《光荣与梦想》诗朗诵陈华丰

《攀登》舞蹈胡赞女

尾声:

《逍小校歌》《二十年后再相会》 师生合唱范科霞、毛速毅

七、具体时间安排

(一)准备发动阶段:时间:2011年9-10月

1、制订好校庆大型演出的活动实施方案和细则。讨论、规划校庆演出的内容安排。

2、定好校庆演出的各节目并分工到位。

(二)活动训练阶段时间:2011年11月-2012年1月

1、各节目进行排练,各负责人督促节目的排练进度。

2、1月底进行第一次进度检查。各节目开始准备节目所需道具、服装。

(三)联排阶段时间:2012年3月-2012年10月

1、筹备组审核各节目排练情况,修改并进行整改,对演出节目进行精加工、细处理。对各服装道具进行最后补充添置,进入最后准备工作。

2、6月份进行第一次联排,9月份进行第二次联排,根据学校时间安排,如

时间充足,演出前两天进行第三次带装联排。(具体联排事宜另附联排前详细计划)

(四)演出时间: 2012年10月28日

八、演出程序

1、领导、嘉宾入场。

2、学校领导致词。

3、文艺节目演出。

九、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文明有序地参加活动。

2、根据学校要求统一着装,整洁大方。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逍林镇中心小学

2011-9-8

第五篇:矿大百年校庆

摇篮·龙头·旗帜

——中国矿业大学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100年

罗承选

在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矿业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庆典,2009年10月18日已被定格为海内外17万矿大校友翘首期盼的节日。中国矿业大学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从诞生之日起,便与祖国煤炭工业同呼吸、共命运,鱼水相联,沉浮与共。百岁华诞注定会开创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100年的艰辛与奋斗,100年的嬗变与追求,100年的曲折与荣耀,其诞生开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之先河,其壮大撑中国煤炭科教事业之大局,一部百年矿大史,从很大程度上讲也是一部浓缩的百年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史。 A 诞生成长篇

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1909—1949)

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路矿学堂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3月创立,当时国内虽已有个别高校开办了采矿科系,但作为整体面向煤炭行业的专科高校,焦作路矿学堂仍属首创,因此,焦作路矿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也是第一所私立工科高等学校,被公认为是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

路矿学堂的创立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作为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现代意义上的煤炭工业在我国起步甚晚,直到1876年,满清政府才兴建了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矿井——基隆煤矿,至1895年,全国虽已兴办现代煤矿10余处,但开采技术都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人才与技术空白成为我国煤炭工业起步阶段最难逾越的障碍。1898年6月,清政府与英国福公司在北京总理衙门签订了《河南矿务章程》,其中第13条规定:“福公司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由地方官绅选取青年颖悟学生二三十名,延请洋师教授,以备路、矿因材选用。此项经费由福公司筹备。” 后经反复争取,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终于诞生。

从路矿学堂创立到新中国成立,学校经历了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多个办学时期,虽然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学校处境艰难,甚至几度停办,但老一代矿大人实业救国、科技兴煤的理想从未动摇,特别是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张仲鲁、张清涟先后主政焦工,并得到了孙越崎、翁文灏等的鼎力支持,孙越崎、翁文灏、张静愚、秦瑜、贝安澜(英籍)、刘镇华、张钫、胡汝麟、李文浩等一大批社会贤达先后担任焦工校董,河南省主席刘峙亲任校董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名誉校董并为学校题词“好学力行”。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实力与日俱增,先后汇聚了包括王冠英、任殿元、石心圃、李钟美、张鸣韶、马载之、孙景雅、胡伟

三、丁观海(丁肇中之父)在内的一批知名教授和矿业专家。当时从院长到教授,多有留美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学校教学体系也以美国科罗拉多矿务大学、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为蓝本,实行学分制,多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授课,采矿系、冶金系、路工系和水利系“四科并立,设备可以互相利用,教员可以专授所长,学生可发展个性”,到30年代中期,学校名声日振,“可与海内工程学府相颉颃矣”,学校办学进入鼎盛时期。此后抗战西迁,在董事长孙越崎的领导下,学校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人员建制和设备仪器,在陕西城固与国立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组成西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汇聚了当时国内的工学精英,成为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南北齐名、理工互补、堪称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璀璨的双子星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纵观建国前40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开启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先河,也为中国煤炭工业艰难的肇始阶段播下了极其宝贵的火种。据不完全统计,从1909年到1949年,解放前学校共培养采矿、冶金、土木、机械类人才460多名,毕业后,他们大多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的煤矿一线,以科学技术知识报效祖国。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如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著名材料与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恒德,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沛霖,著名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景德,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著名探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等。据统计,到1942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了6568万吨,这与早期焦工校友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学校为我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转型培养了急需的本土化优秀科技人才。 B 发展壮大篇

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龙头(1949-1999)

新中国成立后,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创建了中国矿业学院。从1949年到1999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虽几经曲折,但学校却抓住了两次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建国之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迁校首都,并在院系大调整中,实现了全国最优秀矿业高教资源的整合,办学实力得以快速提升。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走出华蓥山建校徐州,迎着改革的春风,全面走上中兴之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壮大,学校逐渐成为中国煤炭高等教育领域的龙头。1951年,在中国矿业学院的成立大会上,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说:“中国有这样的矿业学院,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矿业学院的成立,反映了中国矿业发展的光明前途。”1984年,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莅临学校视察,指出:“中国矿院是中国煤炭教育战线的龙头,龙头摆得好,煤炭教育就发展的快,人才就出的多,煤炭工业的基础就牢固,风吹不倒,雨淋不垮!”。两任部长的评价正是对矿大在煤炭科教领域地位准确而生动的描述。 1.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

早在1949年4月,解放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去,人民政府就派员赴苏州接收了颠沛流离中的焦作工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划归燃料工业部领导,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开发矿业”的号召,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对人才与科技急需的形势,国家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并从焦作迁址天津,任命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兼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52年是学校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学校迎来了两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其一是燃料工业部决定学校迁京办学。6月15日,中央批准学校在北京建校。当时指导学校迁校的苏联顾问对学校发展进行了美好的规划:“在目前之天津中国矿业学院的基础上即将发展起来的北京中国矿业学院,应当成为这样一个教育中心:它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煤矿工业培养高级技术干部,为科学调查研究所培养科学工作者,为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培养教授和师资。”为支持学校建设,1952年9月,燃料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院务研究指导委员会”,由刘澜波副部长任主任委员,煤矿管理总局局长刘向

三、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吴子牧任副主任委员。并明确要求各局、矿在介绍推广先进经验时应及时通知矿院,以便矿院指派教师参加学习,现场部门对重要经验或专门技术问题的总结,务必同时抄至矿院一份或数份等。以上措施对促进学院理论联系实际、人才培养与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1953年,学校完成了京津合校,并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其二,在全国院系大调整中汇聚新的力量。1952年8月,教育部作出《关于采矿系调整的指示》,按指示要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师生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奠基者何杰教授、我国第一台水力发电机、第一台材料试验机、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的设计者邓曰谟教授,还有汪泰葵、张熙年、任德树、王绍瀛、杨德均、杨善元、刘宝忠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学校汇聚了当时我国煤炭高教领域最优秀的师资,当时主持学校工作的吴子牧副院长将这次调整评价为“华北的采煤工作者会师了,这将会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潜力。”完成迁址北京和院系调整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发展定位更加明晰,为50年代进入北京“八大学院”时期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同时,新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格局基本确立,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学校肩负起了振兴新中国煤炭科教事业的历史使命。

20世纪50年代初,矿院仿照苏联模式,面向行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成长为新中国煤炭科技人才的摇篮。1953年,矿院在行业内率先培养研究生。1954年,矿院最早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55年,矿院开办了煤炭行业内最早的夜大学和函授教育,并承担了煤炭部在职干部的业余培训工作。作为全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矿院还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南矿冶学院、东北工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工学院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师进修培训,开设的采矿、矿山机械研究生班积极接纳兄弟院校和有关厂矿企业人员学习进修。1958年,在大跃进的背景下,我国煤炭高校数量迅速增长,由当时北京矿业学院、合肥矿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和淮南工业学院前身)两所迅速增加到十余所,如在中南煤业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在原焦作工学院旧址建立了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前身);在阜新煤矿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前身);在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煤矿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前身);太原煤矿学校、太原采矿学校合并成立了山西矿业学院等,这些学校在创立之初,无论是师资还是教材、教学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北京矿业学院,矿院因此成为新中国煤炭科教人才的摇篮。 2.改革开放中走向中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拨乱反正,我国科教事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徐州建校、管理体制改革和“211工程”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前20年学校发展壮大并走向中兴的“三部曲”。 建校徐州,迈出了走向中兴的第一步。文革后期,学校被迁往四川重庆华蓥山建校,学校发展遭受了重大挫折。文革结束后,在党中央和小平同志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学校迁往我国煤炭重工业基地——徐州。1979年,徐州校本部破土动工,并在北京留守处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其作为二级单位隶属徐州校本部领导。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研究生部基础上批准成立北京校区。1984年12月22日,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煤炭部部长高扬文激情满怀地发表讲话:“中国矿业学院的正式建成移交,是我国煤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今年我国统配煤矿有1300多万吨新井投产,这是值得高兴的,但是,建成一所高等院校比建成几座矿井更有它的特殊意义,更值得高兴!” 91岁的老焦工创始人之一孙越崎出席典礼并题词:“第一流矿院,培养第一流人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学校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应邀参加典礼的国际友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林奇说:“我们有幸参加了中国矿业学院的竣工典礼。这一精彩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国矿业学院将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矿业学院之一。”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成为煤炭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矿大(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积极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成为这一阶段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在煤炭部的领导下,学校对教学、科研、学科、研究生教育、后勤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3年,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分会的前身煤炭高等教育顾问团在矿大校本部成立,10月,《煤炭高等教育》创刊。1989年,矿大董事会成立,建立起学校产学合作新模式。通过校办企业改革、校、院、系三级管理改革、“四条线”财务管理改革等,进一步增强了矿大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活力和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了办学效益,这些改革为矿大进入新世纪之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使矿大成为新时期我国煤炭高等教育战线上的改革先锋。

成为唯一跻身 “211工程”建设的煤炭院校。1994年11月份,矿大成为进入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首批高校之一。作为唯一跻身“211工程”建设的煤炭院校,此项工作得到了煤炭部及广大煤炭企事业兄弟单位的鼎立支持。部长王森浩提出了全煤炭企事业单位共建矿大的设想,副部长范维唐表示,“211工程”是出人才、出成果、上水平、上效益的工程,是整个煤炭行业的大事情。尽管煤炭生产处于困难时期,煤炭部党组还是决定要坚定不移地支持矿大,通过“211工程”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的矿业大学。因此,矿大作为煤炭院校中唯一跻身“211工程”建设的高校,既代表了我国煤炭科教领域的最高水平,也肩负着全煤系统在行业低谷时期以科教引领行业振兴的期望。

从1949年到1999年的50年中,学校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煤炭高教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据统计,50年中,学校共培养研究生3441人、本科生30048人,占全国煤炭高校培养总数的22.7%、63.3%。改革开放头20年,矿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发明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分别占到了全国煤炭高校获奖总数的100%、75%、58%、37.5%。学校有10名教师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占全煤炭高校的62.5%。文革前,矿院完成了包括精选高炉石墨、我国第一台刨煤机、重介质选煤和水力旋流器等一批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直到1993年,矿大一直为全国煤炭高校中唯一的博士点授权单位,1984年,矿院培养了新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位工学博士。1982年,发现建立了腕足动物的一个新超科——二迭贝超科(当时腕足动物72个超科中只有2个是由中国人建立的)。1986年,经“六五”科技攻关,“水煤浆制备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矿大专利申请数列清华、浙大之后,居全国高校第三名。1994年,陈清如教授主持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干法选煤厂。同年,我国第一台采掘机器人在校内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煤矿机器人的研究步人世界先进行列。1996年,余力教授主持的煤炭地下气完成了工业化试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性地下气化基地。江泽民总书记对此项目进行批示:“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地下气化试验从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经济效益来讲,值得进一步研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盛赞这一课题是“矿业与化学工业的结合”。 C 再创辉煌篇

中国能源科技的一面旗帜(1999-2009) 特色与品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法宝。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包括煤炭院校在内的行业办学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全国十几所煤炭高校先后划归地方管理,并纷纷更改校名,调整办学定位,但矿大坚持办学定位不动摇,将保持特色,发挥优势,继续高擎矿业大旗,立足煤炭工业主阵地作为学校跨入新世纪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积极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科技领域的一面旗帜。 1.立足行业,彰显特色,为我国煤炭工业的振兴贡献力量

2006年底,矿大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的5所高校之一,这标志着学校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与学校近年来着力打造传统的特色和优势是分不开的。在原煤炭系统16所院校中,矿大国家重点学科数占60%,二级学科博士点数占35%,博士后流动站数42%。采矿、地质、安全等5个本科专业稳居全国第一。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工程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都具有鲜明的矿业特色,均代表了我国煤炭科技领域的最高平台。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部为我国矿业类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人才培养方面,近5年矿大共招收采矿、地质、安全、矿建、选矿等8个煤炭主体类本科生4056人,且年均保持10%左右的递增趋势。同期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就业2795人,占主体专业就业人数的83.16%。2003年,学校在煤炭行业内率先实现对口单招本科生,极大地缓解了煤炭主体专业的人才短缺之急。2004年,开始单独招收煤炭企业优秀技术骨干来校攻读研究生,开启了一条为煤炭系统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新渠道。矿大面向行业培养人才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亲笔题词勉励学校部分赴西部及煤炭生产一线的毕业生:“同学们:基层艰苦地方需要你们,那里大有可为,希望同学们努力奋斗!”在科学研究领域,矿大加大了与大型煤炭企业的合作力度,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10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64项,实际使用科研经费14亿元。在历年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评比中,获奖数稳居第一位。2008年,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部是与煤炭企业产学合作结出的硕果。2008年,为加强与煤炭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和产学研高层次合作,矿大成立了企业战略联盟指导委员会,当年便与先后十几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发起成立了“煤炭高效开发产学研联盟”,为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和新模式搭建了一个新的高水平平台。

2.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努力引领地方产业科技发展走向

近年来,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日益代表了新兴工业化的未来,对传统能源行业也形成了巨大挑战,对此,矿大敏锐地注意到当前能源科技的发展态势,在与新能源相关的洁净能源、生态环境、光伏材料、机电装备等领域,积极寻找新的生长点,已取得初步成效。“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筹建成为最为显著的标志性成果。该中心是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的大力倡导下,旨在中德两国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以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等为主要研究领域,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国际合作平台。施罗德先生将亲自担任中心名誉主任。该中心将依托矿大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努力建成国家级国际联合重点科研机构。2008年4月,施罗德先生高度评价这一项目为“典型的中德合作范例”。2009年1月29日,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有关方面在德国共同签署了该项目协议。此外,矿大极参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主动出谋划策、打造平台,全方位提升校地合作水平,在促进徐州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与智力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08年底,矿大与市政府签署了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市校科研项目合作协议,省长罗志军对矿大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中所作出的努力予以肯定。

纵观当今世界,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新兴工业化发展方兴未艾,绿色开采、洁净利用、煤炭气液化、深加工技术将成为未来煤炭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煤炭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矿大如何继续保持在煤炭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煤炭工业母体、引领行业科技未来走向方面任重道远。因此,希望矿大在新能源科技发展的广阔舞台上能够有所作为,继续做出开创性成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0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功之路。先后培养出包括20多位两院院士,20多位共和国的部长、省长,几十位大学的书记、校长,几百位大型企业负责人,几万名优秀科技骨干在内的17万余名毕业生。结出一大批具有开创性、影响深远的科技硕果,涌现出一大批站在行业发展最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历届师生秉承“爱国爱校,学煤兴煤”之传统,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校风,“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校训和“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这些精神元素都已与学校融为一体、成为这所百年学府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在时刻彰显着学校引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年的独特气质与风范。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这所国内历史最悠久、道路最曲折、规模最宏大、培养人才最多、科研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矿业高等学府青春永驻!借此机会,让我们向过去100年来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壮大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最由衷的敬意!也期待着所有关心学校发展的人们继续携起手来,为中国矿业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国煤炭教育协会高教分会会长、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上一篇:小学校园安全整改方案下一篇: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