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未来更美好的小学百年校庆演讲稿

2024-04-13

学校的未来更美好的小学百年校庆演讲稿(精选9篇)

篇1:学校的未来更美好的小学百年校庆演讲稿

**年10月18日,第一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迎来了一个喜庆的日子。今天,我们一同迎来母校的百岁生日!这年老校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都将在今天展英姿。

现在的第一中心小学始创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19改名为吴县县立初等小学阊区二校,民国(1923年)改名为吴县苏州市市立第二十七初级小学,1927年改名为吴县初等小学,到了20xx年才改名为第一中心小学校。

一百年来它是历史的见证,从清朝的衰弱到灭亡。见证了8年抗战和三年国内革命战争,它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它的生命有了新的转机,新的文化,向着生机勃勃的方向发展。

从建校时的两名老师,四十个学生发展到现在16个班600多名学生,47位老师。

现在学校有电脑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电化室、语音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园林式小学。

今天,来参加校庆的来宾有

苏州市副市长、金阊区的领导和老校友、老教师。

当金阊区陈清副区长宣布庆典开始时,礼花哄鸣,师生欢呼,欢声笑语,气球彩带,整个会场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接下来是同学们精彩的演出。中午11点,领导们前往陶家祠举行校史陈列室揭牌仪式。

我相信这所学校会越办越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篇2:学校的未来更美好的小学百年校庆演讲稿

大家好。我叫陈晓倩,是一年(1)班的同学。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爱我们的家乡,我爱我们的学校。”

听老师说,我们学校有一百岁了。一百岁?应该是白胡子老爷爷了。我的爷爷今年还不到70岁呢,头发都白了。一百岁的老爷爷,头发可就更白了。看我们的学校,可不像一百岁的老爷爷。房子都是高高的,崭新崭新的;我们的教室明亮明亮的。校园里有绿色的草,有红色的花,还有绿色的水池,可漂亮了。在这样美丽的环境里学习,我们可真幸福啊。

小时候,我的爸爸告诉我,我们的家乡叫金乡镇。过去是一座小城,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我的爸爸还告诉我,我们的家乡出过许多许多名人:有文学家,有数学家,有科学家,还有许多许多企业家。他们给我们的国家做了许多许多贡献。我们学校在一百年里,为我们家乡培养了许多许多人才。他们给我们的学校增光,他们也给我们家乡增光,他们还给我们祖国增光。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听我的妈妈说,我的爷爷、我的爸爸我的妈妈都在我们学校学习过。我有一个信心,要好好学习,努力超过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还有我的爷爷我的奶奶呢。

我爱我们的家乡,我更爱我们的学校。

篇3:期待更美好的中日未来

川口外相称,此次访华的一个目的是阐述日中韩三国在东亚共同体中到底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并且跟中国政府的朋友见面和交换意见。

此前,9月10日,中国新任驻日大使王毅抵达东京。王毅在离京赴任前形容自己的心境为,“恪尽职守、报国为民、开拓进取和不辱使命”。

中国媒体普遍认为,恢复副部长级官员出任驻日大使,且所选对象是被称为“日本通”的王毅,表明中国力图突破中日关系僵局的用心,而日本力图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努力正如火如茶,中国方面最终会作出什么样的决定还是未知数。

可以说,川口顺子外相的来访正处于中日关系的一个比较微妙的时期。

撇开日本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努力,《瞭望东方周刊》曾经认为,“在中日‘牌局’中,中方出了王毅这张‘牌’,该日本‘出牌’了。”因此,川口外相的中国之行以及接受中国主流媒体的联合采访,也可以理解为对这种善意的回应。

在接受联合采访中,川口夕阱目说,“我们对年轻—代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前看。”在和川口外相将近一个时的对话中,能够感受到她这种心情的流露。

中日民间长期存在着对彼此的不信任,这种情绪也是双方政府在处理政治关系时不能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日本驻华使馆特命全权公使原田亲仁不久前在北京的一次讲话中说:

“日本人所获得的关于中国的信息和中国人所获得的关于日本的信息之间存在着龃龉。”他还说,“基于一些片段信息的极端意见在互联网上尤其多,为了应付这种倾向,需要通过媒体培养基于客观事实的综合理解。”

《瞭望东方周刊》一直关注中日关系,并希望中日关系能够在一个平稳的轨道上运行,因为这种牢固而稳定的关系符合双方国民的根本利益,不能因为不健康的情绪影响这一根本利益的实现。

对于两国存在的这种极端隋绪,我们也认为,作为受众的人们不应无条件地接受—切信息,而是需要带着分析的目胱去体味。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因为我们期待更美好的中日关系,而这一点在我们和川口顺子外相的对话中,达成了基本共识。

外相眼中的小泉首相

记者:小泉首相对你的中国之行有何期待?小泉首相给人的感觉经常是琢磨不透,能否评价一下他,他和以前的日本首相有何不同?

川口外相:小泉首相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要加强日中关系。我刚才谈到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本来是小泉首相提出的。为此,我们非常欢迎三国的交流能够频繁地进行。所以我来北京发表的演讲是跟首相对日中关系的想法和他的对东亚的想法相一致。

你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对小泉首相的汗价,每届首相、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依我看,小泉首相是非常认真地推进他的改革,而且他为实现改革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制度,某段时间内这个制度建立起来后发挥了有效作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需要改变的地方。

但是如果要真正改变,真正进行改革就会面临困难,但是小泉首相为了改革,为了改变自己的制度,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且做了具体的工作,而且他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对参拜问题的另一种解读

记者:中日之间的关系现在好像还处于僵局中,你是不是也认为很难推动这种关系?

川口外相,我不认为两国关系很难向前推动,日中两国关系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密切,体观在人员往来的增加、贸易额的大幅度增长、经济合作的越来越得到加强。

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很相似,也在非常密切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所有国家的双边关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总体来看是良好的,但是不会绝对没有问题。

记者:但是历史问题该如何化解?今年8月15日小泉首相虽然没有去,但是有其他官员去了,首相表示明年他还要去靖国神社。

川口外相:有关历史门题,我想说,日本政府在1995年发表了村山讲话,1998年也发表了《日中联合宣言》,日本认为,日本在过去由于错误的国策,进行丁殖民统治,发动了战争,因此对近邻各国带了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个文件当小,日本对这段时期的历史进行厂反省,表示了歉意,所以,日本政府的看法都非常具体、坦率地表现在村山首相的淡话以及《日中联合宣言》当中了。

日本战后60年一直足作为和平国家走过来的,关于这一点,日本的宪法当中也明确写着。我们在战后一直对战争、争端中面临困难的人进行了援助,我们在禁止核试验条约能够得到更多国家批准方面也努力工作。

小泉首相的精神和村山讲话中关于反省问题的精神是一致的,每当跟中国领导人见面的时候我也说这些话。日本人的感情如果没有得到中国人民充分理解的话,我认为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我认为,为了进一步得到中方的理解,日本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记者:中国人很不理解,既然小泉首相承认历史,为什么一定要去参拜靖国神社?

川口外相:就我所知,正如他自己所说,是根据他自己的信条去参拜的,就是说,现在日本的和平和繁荣是建立在过去因为战争、在此过程中生病甚至遇到空难而捐躯的人们的牺牲之上的,他去参拜不是他脑子里想的是某一个人,他是把为国家捐躯的人作为一个整体去参拜的。

东海是“友谊之海”

记者:两国冲突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能源方面,尤其是在俄罗斯石油东输方面,请问外相,这种冲突该如何化解?在东海方面的分歧该怎样协调?是不是一定会发生这样的冲突?

川口外相:经济不断增长的国家都会不断增加能源消耗,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能源问题也会出现。能源问题是全世界都共同面临的问题,要求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解决。比如节约能源技术的普及,能源的多样化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进行协调合作。

有关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问题,到底要通过什么样的线,最终还是要由俄罗斯政府决定。但是如果这样的石油管道延伸到太平洋海岸的话,我们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多国家是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

总之能源方面的合作正在各个方面进行着,比如日中韩的合作,还有前不久在青岛举行的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上所发表的《青岛倡议》,当中也有关于能源方面的表述。

有关东海的问题,我认为通过双方的对话进行解决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情况是,日本一再要求中国方面向我们提供相关数据,但是现在中方还没有提供,这是一个现状。我们希望东海是“友谊之海”而非“争端之海”。

中国不会威胁日本

记者:外相如何评价中国部分学者提出的“对日新思维”?日本是不是也需要类似的对华新思维?

川口外相:有关“新思维”这个想法,日本方面是非常关注的,而且我们非常关心的是中国国内怎么接受“新思维”这个想法,我们也非常关心“新思维”这个想法怎么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体现。

记者:请问外相,在日本很多人認为中国将来是一个威胁,你个人是不是也同意这个观点,你如何看待20年后的中日关系?

川口外相:我和小泉首相的想法是一样的,不认为中国对日本是一个威胁,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有一致的想法:对日本来说,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加深。我们认为,双方都会在合作中得到利益,并且为整个地区带来利益,我们非常希望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

当然,中国对日本可能形成挑战,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的存在更是—千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发展这么迅速,如果日本发展速度放慢会被中国超过,为了保持日中两国很强的互补陛,日本就会用中国的发展来推动了我们自身的改革。

篇4:学校百年校庆贺信

欣悉贵校即将迎来建校百周年庆典,谨向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亲切问候!

多年来,贵校为各类高等学校和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新的时期,希望贵校继续保持和发扬学校长期形成的良好办学特色与办学传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相信,贵校在新世纪中,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篇5:百年校庆前的学校工作与几点思考

──在清华大学教职工第七届暨工会会员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9年10月15日)

校长 顾秉林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在刚刚欢度了国庆60周年之际,我们隆重举行教职工第七届暨工会会员第十九届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大会是2011年清华百年华诞前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作为教代会、工代会的换届大会,大会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这对迎接百年校庆、促进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学校的主要工作和近来的一些思考做一报告,请代表们讨论。

一、过去四年多来的工作回顾 自上届教代会以来的四年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制订并实施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建一流、教育创新迎百年”为实践载体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1、学科建设

我校“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充分依托综合性学科布局,紧密结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强工程技术学科的群体优势;以原始创新为目标,强化基础学科的建设;以提高水平、突出特色为宗旨,发展人文、社会、管理和艺术学科;以医学与理工文学科紧密合作为基础,加快医、教、研结合的高水平医学学科建设;瞄准国际前沿,促进学科交叉,逐步形成优势学科群。几年来,按照这一思路,我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实施好“985工程”和“211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我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对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整体验收。9位专家从建设目标任务、建设效益、资金管理、设备使用、项目管理等5个方面分别投票,我校得票44票优秀、1票良好。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我校启动了“211工程”三期建设,去年教育部组织了对“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评审,我校18个重点项目总体评价全部达到A或B的成绩。同时,我校经国家批准实施了“985工程”二期建设,一方面建设了若干重点平台和基地,另一方面设计了以“向外发力”为原则的支持办法,形成了一种既照顾“面”又支持“点”的机制。今年,学校组织专家对各创新平台和基地进行校内验收,显示出我校“985工程”二期建设成效可喜。

四年来,我校共有38个学科参加第二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其中12个学科排名第一,居全国高校首位。在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考评中,我校共有22个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另有2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我校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

近年来,我校新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复建了心理学系,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学科布局。在教育部和卫生部支持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我校医学学科建设有新的进展。第一附属医院今年将迎来建院50周年。文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我校已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含艺术)、历史学、管理学等全部7个文科学科门类,拥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管学院先后获得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认证、AACSB会计认证、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的EQUIS认证,成为目前中国内地率先获得AACSB和EQUIS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商学院。今年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我校、组建清华美术学院10周年,美术学院不仅在相关艺术学科的发展以及艺术与理工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为清华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对提升全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人才培养

近几年中,我校先后召开了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的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制订实施了《关于加强实践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目前,正在举行主题为“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的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研讨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有效措施。

我们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定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搞好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在新生研讨课和专题研讨课基础上,推出了实验室科研探究课。我校连年保持高质量本科生源,不仅每年录取了绝大多数省市的理科高考第一名和70%以上的理科前十名,而且开始面向全国通过高考招收文科生,今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省份的文科第一名等优秀考生进入清华。2007年,我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由15位海内外大学校长及教育专家组成的高层次专家组经过深入考察,高度评价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本科教学工作。在这一基础上,我校研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若干意见》。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我们着力抓好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每年有400余名博士生出席国际学术会议,70%以上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参研两项以上“863计划”、“973计划”等重要研究项目,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占全校SCI论文的60%,通过校内-全国-国际三级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搭建了多层次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按照“先入轨,后加速”的方式,我们顺利进行了培养机制改革,已形成较为规范的研究生资助体系。

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坚持“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办学原则,积极开展面向党政管理干部、企业经营人员等高层次在职人员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以及面向贫困地区、西部地区的优质培训,体现了清华大学的社会责任。四年多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万多个,培训学员近36万人次。

在人才培养中,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推动教书育人,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就业引导,切实抓好定向生、国防生培养工作,到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已占到参加就业学生总数的75%左右。今年国庆期间,约5000名学生参与了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合唱、联欢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演出等庆典活动,尤其是2000多名大一新生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出色完成新增方阵的训练任务,展现了清华学子的精神风貌。

4年多来,我校各方面教育教学工作成果丰硕,分别有8人和42人获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奖,61门和63门课程被评选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精品课程,9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29个和26个专业点入选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和13个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5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和12个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和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迄今举行的11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获优秀论文共88篇,总数一直位于全国高校首位。在第五、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有47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获奖成果总数和高等次奖励数,均列全国高校前茅。

3、科学研究

以“着力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为主题,我校举行了第16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制订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提高科研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意见》。几年来,我校科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科研基地建设继续加强,重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08年科研经费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0.23亿元,比2004年增加8亿多元。过去的4年中,全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58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0项、技术发明奖18项、科技进步奖30项,包括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校共申请专利4042项,获专利授权2360项,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是此前4年的1.6倍和1.7倍,特别是向境外申请的专利数明显增加,去年达320项;全校被SCI收录的论文增长12.6%,被引用次数增长160%。在5年一轮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我校参评的10个实验室有5个实验室获得优秀。我校的科研经费数、“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数、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等重要指标,均保持全国高校首位。

文科研究成绩可喜。2008年文科到校研究经费达1.29亿元,是2004年的2.8倍。在SSCI和A&HCI源期刊的发文量逐年上升,其中我校以第一作者被SSCI收录的论文数达到全国高校第二名。在两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我校共获奖29项,一些文科教授还获得政府或社会颁发的其它各种奖励。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计民生的文科应用性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去年,我校入藏了2000多枚珍贵竹简,其整理、释读和研究工作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科研工作中,我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持承担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研制与建设,是全国唯一牵头负责国家重大专项的高等学校,此外还全面参与了其它各项重大专项的课题研究。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国防科研管理体系建设,已先后获得了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通过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许可认证,2008年到款国防科研经费是2004年的2.09倍。在南水北调工程、高速铁路建设、松花江污染紧急处理等工作中,我校师生都贡献了智慧和心血。我校承担的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北京奥运的科技项目有100多项;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学校及时组织多批次专家百余人赶赴灾区,为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支持。美术学院参与北京奥运、国庆60周年等国家大型活动的艺术设计,受到好评。

长期以来,我校重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办学中的作用,大力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对出现的个别几起学风不端事件及时处理,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持了良好学风。

4、队伍建设 我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方针,以高层次人才工作为重点,推进人才队伍的规划与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启动实施了队伍建设的“221计划”,大力支持中青年领军人才和基础科学研究青年人才的引进与成长;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国家“千人计划”前两批共获批12人;探索新型的聘任机制,进行了高水平学术团队青年人才引进及聘用的试点,以特别研究员、特别副研究员引进青年人才;完善青年学术骨干培养机制,加大力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四年中,我校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4人、讲座教授2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名。目前我校两院院士达64人、长江学者133人,均居全国高校首位。

学校逐步改革和完善岗位聘用和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择优和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人事部、教育部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岗位设臵。在深化聘用制和流动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严格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续聘等紧密联系。出台《项目研究人员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为合同聘用科研人员开拓了渠道,健全了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机制。拓宽用人渠道,进一步加强教育职员、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及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促进各支队伍协调发展。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增至37个,博士后数量稳居全国高校首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待遇有不同程度提高。为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待遇,专门设立了青年教师专项津贴。

5、对外交流

我校通过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优化战略合作伙伴布局,促进高层次实质性合作,进一步推进了学生培养、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三大国际化平台建设,有力提升了我校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校致力建设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成规模、有特色的学生海外教育项目,如优秀新生海外研修计划、百名拔尖创新人才暑期实验室研修计划、暑期课程及企业实习拓展计划等。目前已拥有与国际一流大学的65个交换生项目,以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派出的人数约占在校本科生人数的21%,力争在百年校庆时达到30%的本科生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研究生派出参加短期交流项目的比例已达到40%,清华-亚琛工大、清华-东工大以及清华-UIUC等联合学位项目已形成品牌效应。2008年各类出国出境学生2099人次,比2005年增加近一倍。

同时,我校通过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提升留学生工作水平。为吸引优质生源,大力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开设了100余门本科生全英语授课课程、10套硕士学位全英文课程。留学生规模稳步扩大,学历生比例不断提高,全校留学生总数和其中学历生人数,2005年分别为1761人和960人,到2008年分别增加到2404人和1585人。在学外国留学生的研究生人数和所占比例均为全国高校之首。外国留学生国别数已达103个,创历史新高。

我校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世界顶尖大学建立了多个双边或多边联合研究中心,如清华-MIT-剑桥三校低碳能源大学联盟、伯克利-清华心理学研究中心、清华-约翰霍普金斯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中心等。每年聘请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海外专家900余人,长期专家约占20%。每年由校级接待的重要海外来宾平均3000余人次,几年来先后有诺贝尔奖得主28人、国家元首及政要28人、正副部长83人、大学正副校长630人、跨国公司董事长总裁217人、大使和领事58人来校访问。借助这些丰富资源,我校开设了“清华海外名师讲堂”,已成功举办52期,共有6000余名学生参加。每年在校园内举办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高端讲座、论坛、研讨会等约1000场次,还与鲁汶大学、东京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等互办大学周、大学日等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国际氛围。我校与港澳台高校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拓展和深化。

6、后勤保障

我校坚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努力构建满足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在基本建设和校园修缮方面,近年来先后完成了美术学院大楼、医学楼、中意环境节能楼、化工电大楼、紫荆公寓学生服务中心等10余个新建项目,新清华学堂、音乐厅和校史馆、人文社科图书馆、综合科研楼一期等也已开工,清华学堂、大礼堂等老建筑将加固修缮。积极改善教工住宅条件,学清路教职工住宅项目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动工,八家住宅项目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大学”建设十年来在绿色教育、绿色科研和绿色校园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新增乔木1.2万株、灌木5.3万株,建设景观面积24万平方米,全校绿化覆盖率超过了57.4%,乔灌木品种从2004年的172种增加到现在的1000种。

后勤综合服务平台将校内种类众多、网点分散的服务资源整合到一起,为师生员工提供了方便、快捷、规范的“一站式”服务,被北京市科委列为“社区服务科技应用示范区”。我校在北京和东北等地建立了6个绿色食品基地,使我校学生食堂做到价格不涨、质量不降、数量不减、品种增多。水暖电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每年全校仅节水就达到40余万吨。校医院改善就诊环境,做好师生员工体检、医疗,被评为“首都公共卫生文明单位”。清华园街道积极建设文明和谐社区,附中、附小办学取得优异成绩,幼儿园荣获“北京市示范幼儿园”荣誉称号,为教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学校经费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总收入从2005年的34亿元增加到2008年约53亿元,增长了56%,学校经济总量在全国高校保持第一位。学校财务状况良好,为改革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财力保障。办学资产不断增加,2008年年末我校总资产为163亿元,净资产为142亿元。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所投资企业取消“清华”冠名工作基本完成,学校产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保持良好效益,去年经营总收入达264.97亿元、利润总额8.44亿元,并有力支持了学校办学和科研成果转化,清华控股投资企业委托校内各院系研发项目的经费占全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约三分之一。清华科技园作为我国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完成全部规划建设,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入住园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今年将迎来科技园建设15周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取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先后被评为“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和“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我校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通过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组织教育扶贫。全力做好支援青海大学的工作,被评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先进集体”,青海大学在建校50周年之际进入了“211工程”学校行列。

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依法治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工会在活跃教职工生活、维护教职工利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每年的教代会上,学校都要就一年来的重点工作向代表们做专门报告,对财务、审计、招生、人事等重要、敏感以及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每年向教代会做校务公开报告。代表们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本届教代会的四年间就收到各类提案近200件,反映了大家对学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也促进了学校工作的不断改进。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教代会、工代会代表和各级工会干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很多工作还存在缺点和不足,特别是与国家、人民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热切期望相比,与我们力争在建校百年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相比,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百年校庆前的几点思考

2011年,我们即将迎来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此时此刻,我们必须立足新的起点,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认真思考我们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如何更好地向前发展。在此,我谈谈学校近来对当前工作和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

1、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看我们的工作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是从中世纪的欧洲开始,1088年意大利建立了从教会中分离出来的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那时的大学都是以教学为特征,主要传授知识,满足大家获取知识的需要,被称为“博洛尼亚传统”;19世纪初叶,德国的洪堡兄弟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搞教学不行,还要搞科研,于是提出建立一所大学,把教育与科研相结合,这就是“洪堡理念”,既传授知识,又创造知识,形成了今天被称为“研究型大学”的模式,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也从意大利、英国转到了德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先是在美国出现“赠地学院”,而后威斯康辛大学又提出,大学不仅要搞教学、科研,还要服务社会,这个学校的农学和畜牧学水平很高,所以他们说最优秀的教师是那些脚上沾满牛粪的教授,从而促使大学走出象牙塔,被称为“威斯康辛模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美国大学在二战爆发后,大力加强与政府和产业界的合作,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使大学的自身发展获得活力,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由此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革,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大学的功能不断扩展。然而,从提出大学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项职能后,又过去了一百年。这一百年来,社会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于是,大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适应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几乎成了一个世界性现象和永恒的问题。国外一些教育家、政治家都表示对自己国家的教育不满意,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后不久的一次演讲中说:“尽管美国拥有世界最强的资源,但我们的水平还是下降了,我们的学校在衰落,我们的教师质量下降了,其他国家追上了我们”,他强调“未来属于那些对国民有最佳教育的国家”,因此必须推进教育改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8月也表示,俄罗斯的教育体系正处于转型期,需要进一步采取改进措施,为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付出更多努力。在我国,教育也成为了最受群众关注的领域之一。前几天公开发表的温家宝总理的一篇讲话中指出:“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他提出,“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实际上,现在到了需要全球联合起来,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和提出新的教育理念的时候。

在这个意义上说,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一个在高等教育理念发生转变的形势下,主动调整、率先革新、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契机。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融入世界,发挥特色,就能够更好地促进清华跨越发展,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为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2、从清华自身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看我们的工作 清华为什么在国际国内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归根到底是我们在不同时期都培养出了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在建校初期以及此后的一段时期内,清华主要培养的是预科生和本科生,当时学校通过广延名师,给予学生坚实的数理和人文基础、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与气质,正是得益于在清华获得的“为学”与“为人”的“厚基础”,再经过国外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训练,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成才并回国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急迫需求,清华成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在培养过程中,除实施长学制、严要求外,特别注重实践环节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并挑大梁、出成绩,这一时期清华教育中的“重实践”特色和原有的“厚基础”传统有机结合,使广大毕业生在国家建设的第一线脱颖而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培养学生的领域越来越宽、层次越来越高,从理科、工科到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管理、艺术学科等,从本科生一直培养到博士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一方面国际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国内兄弟高校在各个地方的支持下迅速发展,我们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仅培养一般意义上的“行业高手”,而且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因此“求创新”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提出的突出要求,也是我们在新百年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校的各方面工作也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更加主动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这是新形势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3、从清华未来的发展目标看我们的工作

按照“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规划,现在我们正处在第二个九年的关键时期,要实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力争在建校100周年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什么叫做世界一流?综观国际上公认的一流大学,都是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创新知识与技术的源泉,也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家园和国际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我们一直强调,世界一流大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同时,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群体,其中既有一些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顶尖高校,又有一批后来居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学。那么具体到清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理解,至少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要在一些主要办学指标上,达到国际上的较高层次;二是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三是要有若干优势学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四是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概括起来说,就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应该说,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在许多重要办学指标上有了巨大进步,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逐步缩小。比如,我们在讨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时,一直把美国大学联合会(AAU)所属高校作为主要的参照系。根据近年的数据,在主要的办学指标上,清华已经达到和超过了AAU的平均水平。与MIT相比,我们在SCI论文数、EI论文数、授予博士学位人数、科研总经费等指标上,也已经与其比较接近。此外,据美国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发布,我校材料科学等8个学科的论文数,进入了世界前1%的行列。在申请国际发明专利方面,美国斯坦福大学每年大约有400项、英国剑桥大学每年大约50项,我校去年申请数已达320项。这些都生动地表明,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些年,国内外的多种大学排行榜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我校在其中排名位臵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我校办学成就的认可。当然,对各种排名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我们认为,一流大学建设要有一定的评价指标,但不能唯指标,而且要使评价指标不断科学化,更为重要的还是大学制度和文化的构建。从这个角度讲,近百年来,清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栋梁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赢得的巨大声誉,包括清华百年以来形成的精神与传统对时代和社会的影响等等,都毫无疑问是大学价值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应当在大学评价中得到体现。

所以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沾沾自喜,而要从中看到进步、找出差距,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只要我们瞄准方向,扎实努力,就一定能够在2011年百年校庆之际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向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圆满答卷。

三、近期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现在,距离百年校庆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百年校庆,是我们学校发展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迎接百年校庆,不仅仅在于搞好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更重要的在于抓住百年校庆的契机,展示我校建设成果,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动员全校力量努力向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贡献。在此,我重点就近期的几项工作讲点意见。

1、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学校发展

当前,我们必须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实施好“211工程”和“985工程”,抓住迎接百年校庆的历史机遇,努力使清华大学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突出以人为本,创新评价机制,改革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臵,调整布局结构,全面协调推进。──在学科建设方面,将建立学科布局调整机制、学科中长期国际评估机制、基层组织构架,探索学术特区和学科交叉机制,保持传统学科的优势,重点支持若干冲击世界一流的学科和学科方向、战略布局和交叉学科及方向。

──在队伍建设方面,将进一步推进教师分系列管理,逐步建立和扩大以教学和学术为导向的教师队伍,完善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岗位绩效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流动聘用及考核制度,学术特区的教师聘任制度,大规模合同制研究人员的聘任制度,交叉学科人员聘任制度。

──在科学研究方面,将设立学术特区,创建个性化的顶尖科研人才支持模式;实施基础研究计划,每年选拔几十名基础研究人才,连续两个聘期给予一定强度的经费支持和相应的生活待遇,形成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稳定从事前沿基础研究;实施学科交叉计划,保证学科交叉的研究空间,建立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重点支持若干交叉学科中心的建设;设立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协调各种资源为重大项目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将大力推进若干重点建设项目,改善教学和学术文化活动的条件;推进教师住宅建设,关心师生员工的健康和生活;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2、开好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目前,我校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正在举行。我们要围绕讨论会的主题,认真总结研讨百年清华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自身规律,研讨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培养模式与途径,研讨培养质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政策、制度和机制保障等,从而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地发展。

结合教育工作讨论会的研讨及迎接百年校庆,我们要边展开讨论、边研究实施新的教学改革措施。比如为进一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学校出台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将清华学堂还给学生,聘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院士、长江学者等担任首席教授,邀请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导师,通过研讨式、探究式等学习形式,鼓励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建立学习者“社区”和科学研究“乐园”,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从本学期开始,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等已成为首批项目。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将启动“未来学者培养计划”,致力提升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为此,将设立“未来学者”新生奖学金、科研创新基金、国际学术交流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学子特别是基础学科的博士生新生报考清华,鼓励博士生参与原创性研究、高难度基础理论研究或重大工程技术研究,为培养未来学者奠定基础。

我们一贯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要围绕和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因此,希望全校师生员工都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中,认真研究如何把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切实落实在学校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上,落实在多方面办学优势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转化上,落实在学校新时期的体制机制改革上,落实在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建设上,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沃土和氛围,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新举措,把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3、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百年校庆筹备工作 我校百年校庆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学校成立了百年校庆组织委员会,设立了百年校庆办公室。近几年内,学校多次专门研究百年校庆的有关工作。百年校庆的筹备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例如在百年校庆宣传口号和标志征集中,收到来自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的校庆口号参选作品900余条、校庆标志参选作品100余件,表达了对清华的美好祝愿,校庆标志已在不久前发布,引起社会关注,也赢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按照主线鲜明、亮点突出,热烈隆重、简朴难忘的要求,百年校庆组委会及办公室正在积极筹划百年庆典及各种学术、文化系列活动。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庆典等活动方案,建立专门队伍,明确筹备任务;二是总结百年成就,面向国内外开展清华整体形象宣传,重点介绍学校百年来在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国际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回顾清华传统,发掘清华精神,启动弘扬清华文化系列活动,从清华百年史、清华文化研究、清华精神巡礼、清华藏珍等专项工作入手,在师生员工和校友中大力弘扬和传承清华文化,努力使清华精神走进师生、走向社会;四是以百年校庆为契机,深刻体会和明确清华人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研究现在谋划未来,制订新百年的发展战略。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各单位也要完善和落实好各自的校庆工作方案,回顾总结院系发展历史,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出成就,积极联络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和各个年代的广大校友,组织好“千名校友访谈”等系列活动,借校庆契机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校史系史和清华优良传统的教育。希望全校师生员工热情关心、积极参与百年校庆的活动,以工作、学习的优异成绩,迎接百年校庆的到来。

篇6:马云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演讲

尊敬的委员长,朱部长,顾校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非常荣幸,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参加清华百年校庆,小时候有很大的梦想,想进清华北大,也有很大的使命,想为国做贡献,但缺乏创新的手段,没有考上清华。跟开复有点不一样,开复想要寻找的是一流的人才,我不是一流的人才,但我也不是四流的人才,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越想越有道理,你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一定有办法,我不相信有一流的人才,我只相信有一流的努力。有的人开会多了,吃饭多了越来越胖,我刚好相反。我跟人吃饭也不少,但是越吃越瘦,大部分的时候我在听别人讲,或者在讲我自己认为我坚持的东西。所以很少有时间吃饭,但是我觉得我跟很多同事分享的时候,假如你毕业于北大,毕业于清华,你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别假如你毕业普通的学校,你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我今天讲一些我自己的观点,我坐在下面我在思考我要讲什么,因为每次讲我都是临时想的,我真实的想法,创新无模式,创新就是你的感触,你对问题的看法。我想表达一下我对创新的看法,未必对,只是分享给大家。我自己在想为什么没考进清华?小学我念了七年,中学念了三年,高考考了三次,一直以来从来没有被认为好学生,但也没变成一个坏学生。小学我是最好的小学生之一,我们去参加考试全军覆没,后来实在没有中学要我们,就把我们改杭州天水中学。在杭州历史上只有一所小学改中学的,我有时候看见北大清华哈佛这些毕业生出于嫉妒心理,我经常讽刺多一点。我认为我考进的杭州师范学院是最好的学校。

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字,启迪,现在的教学我觉得灌输的知识,刚才委员长讲,知识已经是爆炸时代,我分析为什么我考试考不好,老师讲的东西我永远记不住,优秀的学生是老师讲的他记得很清楚,我觉得启迪这两个字,我认为知识是可以灌输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启迪的,是唤醒的。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知识爆炸的时候,我们重要的不是获取更多的知识,以前时代你可能需要大量的记忆,我以前那些同学我太佩服了,中国人的文化说勤劳勇敢,勤劳是很重要,机器是永远不会偷懒的,人和机器最大的差别,我们懂得创新。我觉得未来学校的改革,未来教育最大的改革是发现,我非常同意好奇,独特的思考,我们去唤起人的智慧。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真的考试记不住,王安石变法是哪年,高考就考那些东西,我以前数学还不错,后来数学考了一分高考,当然我觉得数学后来考的也不错。不同思考模式的人,假如我们懂得唤醒人的智慧,发现孩子的强项,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未来最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教育上面需要找出来的巨大创新。

第二个企业的创新,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创新在我理解,就是创造新的价值,创新不是因为你要打败对手而创新,不是为更大的名,而是为了社会为了客户,为了明天,创新不是为对手竞争,而是跟明天竞争。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我自己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来越来越辛苦,越来越累。我特别欣赏开复一个优秀的东西,不是他做了很多企业,参加了Google,而是他懂得分享,把自己的经验,把学到的东西跟别人分享。

我自己觉得我们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为了什么,其实有时候很多论坛邀请我去演讲,我会拒绝很多,但有时候还得去,为什么?要想清楚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要放弃什么。其实我们一无所有,也没有一个有钱的爸,也没有一个有钱的舅舅,我做到现在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很多的朋友,感恩互联网,感恩所有信任我的朋友,他们的信任让我走到了今天。我是侥幸,但是有多少可以像淘宝像阿里巴巴,他们能够走过我们一样的路,我今天说十多年来,我做阿里巴巴从来没改过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小企业成长起来,成为明天的谷歌,明天的百度,明天的阿里巴巴。微博上说了,阿里巴巴是投资负增长,我们挣钱却没游戏公司多,但我们挣的踏实。我没骗过投资者,我第一天就跟讲,我拿的钱今天影响了一个行业,我不敢说我们有多大的贡献,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阿里人作出的贡献很大,我们自己可能没挣很多钱,但是我们创建了电子商务,我们创建了诚信体系,我们创建了物流体系,明白自己有什么,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放弃什么。做企业有钱的人千万不要想有权,当政府有权的人千万不要想自己有钱,这两个东西就像火药一样,你死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只有明白自己要什么,走的才会踏实。基于使命感的创新才是持久的,另外,我自己觉得企业内部的创新,创新一定在企业外部。前一段时间美国一个学者问我,你认为学校应该怎么培养学生?我认为学校是最好的学校,学校培育了我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管理混乱,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专门去研究了一下,我们公司内部换一个经理,所有人都要辞职,后来我们改成总监以上是集团直接管理,越管越靠谱。我们今天换一个总监,换一个副总裁很方便,这样的机制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创新在公司以外。

另外我讲一下人才,我觉得我们需要的是平凡的人,我儿子18岁的时候写了一封信,我说儿子18岁了,我送你三句话,永远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第二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世界是有很多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问题多,世界所有的问题,人类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为什么我们就过不去?第三个讲真话,跟老爸讲真话。今天员工同事也一样,我希望是乐观的员工,喜欢有独立思考的员工,希望讲真话的员工,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这三个基本要求谁都能做到。我也希望我的员工,我的公司是个动物园,而不是农场,农场永远做不出创新,农场就是一群鸡一群鸭都一样,服装都统一的,麻烦大了,我们

需要的是各类动物,有开心有快乐,由于是人才他一定有点怪异,所以领导要包容。

篇7:西部的未来会更美好

记者:您本身领导着国内权威培养MBA的机构,且主要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研究,那么,您的核心理念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道德资本和精神资本主要是什么状况?

杨壮:我的核心理论中还包括物质资本的概念。所谓物质资本的核心就是钱和钱所可能带来的荣耀、财富、名誉、地位、影响等等;

人力资本指的是人们的教育水平、知识基础、技术能力、工作经验等。这种资本一旦被市场承认或被企业充分利用,将会转变为巨大的财富和生产力,提高人的价值和企业的生产效率;

社会资本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在企业内部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一种社会资源;

道德资本和精神资本同属一个范畴,指的是我们的价值观和最终的人生目的,提出了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概念。

中国自从改革以来,全国人民都在积极地积累物质资本。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全国各行各业,从工人到农民,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出现了财富积累、创新和增加自身生活品质的热潮。在很短的时间,物质资本积累成就显著。

但是人类还需要人力资本的积累,在物质达到一定地步后,就会特别需要知识的积累,人力的投资,以及知识层次的更新。因为在竞争社会,没有知识,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同样,社会资本和道德及精神资本的积累,是社会发展到更高层次后,对企业以及企业家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才最终能发展成为国际级的大型企业,不仅拥有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还拥有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是不能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这种状况和西部经济现状之间的关系如何?

杨壮:当前西部正处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阶段,但是由于西部经济发展缓于东部,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因此相比较东部,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最近一段时间,在物质财富积累上,很多企业涌向西部。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更加重视西部的发展,大量的外资以及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都向西部迈进,西部地区出现了物质财富积累的热潮。

我相信西部物质资本的积累会不断提高。但由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使得西部很多人到东部求知,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增快。所以我认为,与此同时西部应该加强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精神资本的积累,应该逐步注重团队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的合作能力,并且反思中国文化,强调职业经理人的团队精神和社会沟通能力,克服小农经济的影响,发展大企业,用国际化的先进管理方式管理企业,这样就会提高企业的社会资本。

我强调北京、上海应提高精神资本,其实西部也应该加强精神资本。我们应当思考: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如何平衡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怎么平衡短期行为、长期行为,以及对物的追求和对人的尊重。领导者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自己的哲学理念。应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以人为本、天人一体的思想,在精神层面得到提高。

只有在社会资本和精神资本提高之后,西部才能和谐发展。能够既重经济,又重精神;既重价值,又重环境;既重盈利,又重发展;既重短期,又重长期,从而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记者:目前西部人才状况和您的期望有哪些差距?了解到您主持西部大开发MBA师资培训班,有没有可能通过师资培训班学员的回归西部,来迅速改善西部人才状况,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

杨壮:西部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平均教育水准偏低,尽管很多人有强烈的求学欲望,但是西部与东部在国际化的事业、信息的流通、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以及企业家的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差距。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制定吸引人才、软件、资本、资金的政策。

记者:本次峰会目的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为政府和工商界构筑合作平台,在这种互动中,您认为互动双方最迫切需要的举措是什么?

杨壮:我认为,西部的发展,政府的作用一定要适当,其政策在于提供很好的宏观发展环境,能够给企业发展提供很好的服务,积极鼓励企业家的精神,打破垄断,鼓励企业改制,引入多重管理模式。同时,政府还应加强法律宣传,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使企业人尽其才。

作为企业,首先应该明确目标,提高企业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从小到大,从短期到长期,做到持续发展。同时,增加自身的修炼、自律和社会责任,协助政府对贫困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尽到自身义务。

记者:本届峰会上专门有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题内容,还有“优秀企业、管理英才专场推介会”,您认为适合西部经济的人才应该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质是不同于东部及中部地区的?

杨壮:西部的各种社会环境较东部地区薄弱,因此,引领西部企业发展的人才应更有魄力,能在艰难的环境下勇于开拓和创新。同时,西部的企业家和管理人才还应深悟西部发展的优势和人才特征,在创业和人才管理上发展出适合西部自身特色的体系。比如能源产业就是西部的优势产业。政府在吸引人才问题上提出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和用人政策,还应该建立人才引进办公室,集中西部的重点行业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准则,并打破垄断。

篇8:百年校庆演讲稿

到了90年代,意识形态的色彩开始淡漠了。中国转入消费时代,欲望时代,所以知识分了又面临着另外一种选择,说俗了,就是一个“权”,一个“钱”的选择。于是就像鲁迅讲的,有人退隐,有人消沉,有人流亡,有人当官,有人发财,但也有人坚守。

可悲的是坚守的人越来越少。90年代是知识分子大分化的年代。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责任、良心、道义、勇气、执著、诚实、规范、准则都被耻笑,说什么年代了,你还坚守这样一些破烂,所以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又不适应了。我也有过彷徨、有过困惑,也有过笑话。我举个例子,也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也许可以从中透露出一些什么。

1999年吧、也许是XX年,我对数字总是记忆不清。法国有个有名的酒,叫铭锐吧?这个酒拿破仑喝过,说拿破仑打仗,必须到这个酒厂去喝他一瓶。一喝每战必胜。这个厂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发展到现在成了法国一个专门制造高档奢侈品的一家大的公司,比如毛皮衣啊,钻石啊,高档的酒啊……

1999年吧,这家法国大公司把19XX年到1999年不同年份的酒混合到一起,酿造了300瓶“鸡尾酒”,其中100瓶不出售,只送给世界各国在某个领域的著名人物。香港送给了萧芳芳,还送给了一些什么国家的政要,反正都是名人。中国就送给了张艺谋。当时张艺谋在德国领奖,是《我的父亲母亲》获奖吧。他特地到上海来,到法国驻上海的领事馆来接受这瓶酒。这要举行一个仪式,在那个公司的总裁把这瓶酒送给张艺谋之前,要找个当地文化界的名人来介绍张艺谋出场。于是就找到我,我说好呀,这是一次文化活动嘛,是中国的光荣嘛!他们问:“沙先生,你有什么要求吗?”我说:“没有什么要求。”然后又问:“真的没什么要求吗?”(笑声)我心想能什么要求呢?总不能让张艺谋拍部电影让我演男主角吧。我实在是没想到其他地方去,就说:“一点要求也没有。”对方说:“那好,那好。”

这一次,我确实是把它当作一次纯粹的文化活动。我平时发言、演讲,都不写讲稿,信口开河,那次我特地写了讲稿,做了准备。张艺谋嘛,要郑重对待。我想这是发奖大会,发言不要搞得太一本正经。发奖本来就是开心的事,你看奥斯卡颁奖多开心。所以我想尽量讲的轻松一点,风趣一点。我的发言开头说:“张艺谋是不用介绍的,天下谁人不识君。张艺谋也不希望别人去夸奖他,一夸奖张艺谋就成了‘夸张’了(笑声)。”

这个开头就赢得大家掌声,我也很得意(笑声)。我说:“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界的‘大红灯笼’,是得奖专业户。他以前得奖是‘一个和八个’,现在他是‘一个都不能少’。”(笑声)。中间说的也不错吧?是不是?你想呀,他得过表演奖,得过导演奖,还得过摄影奖。不是“一个也不能少”吗?那次我讲了10分钟,很受欢迎,我也认为我是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文化活动。第二天早上,我请张艺谋喝早茶,还请了黄蜀芹、奚美娟等上海电影界人士。

其实人家法国公司是有利可图的,他们是用文化来包装商业目的。所以他才问你:“你有什么要求?”说白了,你要多少钱嘛。可我就是听不懂嘛(笑声)。这是两种符号,两种语言。他送给名人的100瓶酒不卖,但其他200瓶酒是要卖的,也可能卖的很贵嘛。他这100瓶送的酒是广告嘛,是为了推销那200瓶酒的广告嘛。我也在无形中做了一次广告,一分钱没拿(笑声)。

但不开也不行,作协章程上规定了的呀,几年……大概四年就要开一次吧?开了又要高度警惕,严加防范。我看每次开会,最紧张的是领导,就怕出事。防范大家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串通一气,形成舆论,或是决定,给上面造成压力,打乱上面的战略部署,无法和上面保持一致,无法维持那“压倒一切”的稳定局面。所以这样的所谓大会,总是在开幕之前先要召开党员预备会议,统一思想,保持一致。很少听说另外一种局面,就是要党员带头各抒己见、言无不尽,或者要党员鼓动大家打消顾虑、畅所欲言。如果有过这样的局面,那是在1957年,那是为了“阳谋”,为了“钓鱼”,为了打你个“右派”。

你说这样的会又有什么意思?会议、会议,就是要“议”嘛;不“议”,光让大家到北京来“会”一下,有什么意思?当然也不能说没“议”;也“议”了,问题是“议”了什么。按我的理解,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应该议一议在上一届会议之后的几年里全国的创作情况,有什么经验和问题等等,总之主要应该议的是创作和与之相关的问题。可是我们的代表大会呢?主要的议题是学习中央领导的讲话或学习文件,谈体会,谈心得,领会精神,提高认识,然后表示决心,坚决贯彻。你这样“议”也行,反正也听惯了,可是你不要议得肉麻呀。怎么个肉麻?听我慢慢说。

先说开幕式我为啥不去呢?说实话,我怕拍照片。这虽然是“无尚的荣光”,可我怕等,怕排队。文联的代表,作协的代表,数千人,排队要一个小时。排好之后又要等一个小时(笑声)。在这个一个小时之内,你最好别动。像我这样多动症的人肯定受不了(笑声)。我怕受这个罪。那不是听不到领导的报告了吗?听开幕式的报告好几次了,不听也罢,我估计不会有什么新意。所以我就没参加开幕式。报告没听,怎么讨论呀?报纸上有呀,绝对是头版头条,不可能登在中缝,连找都不用找,翻也不用翻,拿到手上一眼就能看到。况且我还不一定参加小组讨论。但也不能做得太绝,第三天吧,我就到了小组会上去了。

篇9:寻找更美好的未来作文

一直以来,我和小星都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朋友。虽然我们六年级没有分到一个班,但是我们课余时间还是经常在一起玩,共同享受在一起的甜蜜时光,但这种美好的友谊因为我的生日而改变了。

一个晚上,她拿出一个非常漂亮的夜灯让我看,说准备送给我当生日礼物。我很高兴,觉得自己很幸运,交到了这么好的朋友。但没想到她又突然说了一句:“哎呀,我又舍不得送给你了!”说完之后,她拿着灯慢悠悠地走了。

我惊呆了,心想:我送她东西从来都很爽快,从来没有考虑过别的问题,现在她怎么能这样啊!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一周后她来找我,说可以送给我一个会发光的蓝色独角兽,我答应了,我们的关系好像又回到了过去。但是,沉浸在快乐中的我迟迟没有收到她的礼物,我去找她,她一直避而不见。听别人说她学习越来越差,经常被老师批评,在路上遇见,她也从不同我讲话,我的心忐忑不安起来。

果然事情在我的预料之中。一个下午,她托给我一封绝交信,在信里她向我抱怨她付出了很多,却从没有得到我的回报。里面提到我不珍惜这段友谊及她的感受,还说她的父母从来没有支持过我们做朋友。

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心里充满了怨恨和委屈。她不曾看见我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我的烦恼,只是一味地向我诉苦。我才意识到她和我的友谊根本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是她一直瞒着我她父母对我的意见,否则我们的朋友关系不会持续到现在。

看着她的.信,我再一次哭了起来,她一点也不为这件事难过,还整天嘻嘻哈哈的,我重新认识了一个陌生的小星,她不再是那个聪明可爱的,总是支持我的小星了,她露出了真实的面目。

星期天下午,我带着那封信,一个人来到了空旷的河堤上。我拿出打火机,把信点燃。

上一篇:中小学辅导班策划书下一篇:防盗门制作安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