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高考复习

2024-05-07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共8篇)

篇1:高三生物高考复习

一、基本概念

1.交配类: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自花或异花传粉、闭花受粉

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自交是获得纯种系的有效方法,也是鉴别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是植物。

自由交配:群体中的个体随机地进行交配,包含自交和杂交。

测交:让需要确定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用于遗传规律理论假设的验证实验,也用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定。

特别提醒: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鉴别一个个体是否是纯合子,自交较简便,测交较科学。

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与母本恰好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常用来检验某一性状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自花传粉:_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交配方式为自交。

异花传粉:指不同花朵之间的传粉过程,分同株自花传粉(属自交)和异株异花传粉(属杂交)。

闭花受粉:某些植物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了受粉,这样的受粉方式为闭花受粉。

2.性状类:性状、相对性状、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豌豆的一些性状: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茎的高度、种皮的颜色(有些种皮颜色为子叶透过种皮的表现)。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狗的直毛与卷毛。

完全显性: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不完全显性:指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如紫茉莉花色。

共显性:指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个体上显现出来,而不是只单一的表现出中间性状,如马的毛色中混毛马、ABO血型中的AB型。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完全显性中,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在杂合子一代(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3.染色体类: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略)

4.基因类: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相同基因)、非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同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相同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两个相同的基因。

特别提醒:不论等位基因还是相同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只不过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可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而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纯合子)只形成一种配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非等位基因:是指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如果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多种,这些基因被称为复等位基因。如ABO血型中的IA、AB和i。

5.个体类:表现型、基因型、杂合子、纯合子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特别提醒:生物个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的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两种基因型均表现出为高茎;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不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如鸡胫的颜色,遗传物质是黄胫,若饲料不含_素,鸡胫为白色。

纯合子:个体每一对性状的基因是相同的。自交时,不发生性状分离,能稳定遗传。分为显性纯合子(AA)和隐性纯合子(aa)。

杂合子:一对或多对性状时,只要具有一对等位基因就属于杂合子。自交时,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特别提醒: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具有多对性状的个体,无论基因的显隐性如何,只要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都纯合就是纯合子,如AABBCC、AABBcc、aaBBcc。否则,就是杂合子,如AaBBCC、AABbcc、aaBBCc。

二、基本方法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

方法一:根据定义判断。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为显性性状,隐而未现的叫隐性性状。

方法二:根据自交结果判断。让具有同一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应注意:不完全显性自交后代可出现3种性状表现类型,如紫茉莉花色;共显性自交后代最多可出现3种(如马的毛色)或4种(如ABO血型)性状表现类型。

方法三:根据频率高低判断。在群体中随机选择多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双亲的性状,则子代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高的为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为隐性性状。

2.统计分析法:对个体的表现型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的方法。

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也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

4.分枝法:将两对或两对以上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分别进行讨论,然后将控制各对性状的基因组成相加、概率相乘得到各种基因型及概率,将各对性状的表型种类相乘得到表型种类及其比例。

三、基本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⑴遗传试验: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所得F2中,不仅出现了高茎,矮茎重新出现,且比例接近于3:1。

⑵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减数_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这样F1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就各有两种,两种不同配子(含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的数目相等。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会出现:4种组合、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

⑶假说推理与验证:若解释正确,则让F1(高茎)与隐性亲本矮茎豌豆杂交,其后代应该是2种表现型——高茎和矮茎,比例接近1:1。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

⑷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_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⑴遗传试验: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_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为_圆粒,F1自交所得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亲本类型:_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新的性状——重组类型:_皱粒和绿色圆粒,且比例接近于9:3:3:1。

⑵解释:两对性状分别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控制,减数_时,会形成4种等比例的雌雄配子,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从而产生: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型比例接近于9:3:3:1。

⑶假说推理与验证:若解释正确,则让F1与双隐性亲本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其后代应该是4种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

⑷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_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3.实践应用

⑴指导育种:通过杂交可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同时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优良品种的优良种性的新品种。

⑵医学方面:预测和诊断遗传病的理论依据,可判定遗传病方式及患病风险,确定适宜的优生方式。

⑶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的推断。基本步骤是:①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性状的显隐性,并大致书写基因型;②根据特殊个体的表现型,准确写出基因型,如隐性个体为纯合;③由已知个体的基因型结合未知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注意:对几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应学会用分枝法处理。

4.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⑴正确地选择实验材料

⑵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⑷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问题→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篇2:高三生物高考复习

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有:⑴医药工业,⑵食品工业,⑶能源工业,⑷化学工业,⑸农业:改造植物基因;生物固氮;工程杀虫菌生物农药;微生物养料。⑹环境保护等方面。

高三生物选修2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知识点(人教版)

第2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酶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 在酶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分子被称为底物,底物通过酶的催化转化为另一种分子。几乎所有的细胞活动进程都需要酶的参与,以提高效率。

高三生物选修2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知识点(人教版)

第3节 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篇3:高三生物高考复习

本文试图从对2008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第Ⅱ卷生物试卷的能力要求分析出发, 通过笔者在高考阅卷中对学生答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剖析学生在实现这些能力要求方面出现差距的原因, 通过对学生常见错误的分析, 针对暴露出的共性问题, 提出复习策略。

浙江省2008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第Ⅱ卷 (非选择题) 的30题和31题均为生物学的内容。其中30题的第Ⅰ题以高中生物学中“植物的矿质营养”为知识载体, 借助曲线图, 考查学生对植物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等基础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转换的能力、分析图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准确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表达的能力;30题的第Ⅱ题以高中生物学中“动物的神经调节”为知识载体, 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的方式及特点等基础知识, 考查对兴奋的传递与兴奋的传导、局部电流、刺激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审题、分析模式图并从中获取信息准确答题的能力;第31题检测了对高中生物学中“遗传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考查学生根据题目给定的植物体的基因、表现型等已知条件,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杂交、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分析不同条件下各种杂交情况的能力、审题的能力和紧扣题意答题的能力。这两道大题开放性适中, 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是否能用恰当的词语和生物学专业术语准确、清晰、流畅地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推断表述出来。

然而, 在阅卷过程中, 根据笔者对考生答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知识性错误, 理解能力不到位;审题不清, 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答题不规范, 表达能力较弱。因此笔者认为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调规范应该是近期备考复习的基本策略。

一、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网络

目前的高考理综生物试卷中, 基础题与中等难度的题目占了大半, 而且问题大多是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设计的。不管高考试题难度如何调整,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占主要地位。虽然由于题量的限制, 有些知识点在高考中不会直接涉及, 但中学生物学科知识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物学教学的本质, 就是在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基础上, 把大量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知识形成越来越有层次的生物学知识网络结构, 使学生体验整个生物学知识中所蕴涵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复习时应注意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完整性, 切不可一鳞半爪、随意取舍。例如2008年理综生物第Ⅱ卷的两大题涉及的知识点就是教材的主干知识, 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将学科知识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 并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只有夯实学科的基础知识, 构建细密的知识网络, 将每个模块中描述事实性知识的术语、数字和符号, 概念的定义、原理的要点、规律的基本论点、模型的要素、生理过程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熟记于心, 答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 复习过程中, 要注重基础, 明确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层次, 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考试说明》, 在认真看书的同时, 逐一理清各个知识点, 解析各个知识点的层次, 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 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采用核心辐射法、图文结合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列表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形成主干知识。以主干知识为中心, 以单元知识为框架, 建立生物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构建学科内的知识网络。还可以适当拓展和引申基础知识, 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信息加以整合, 把握相关知识的交叉结点, 构建其关系网络, 以便深入领会知识, 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提升实战能力。否则, 高考答题时就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如2008年卷的30题第Ⅰ小题答卷中, 很多考生没有准确掌握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而错答为“渗透作用”;不知道缺乏某元素时老叶先出现病症, 说明该元素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而错答为“不能”被再度利用;没有准确掌握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是成熟区, 而错答为“分生区”或“根尖”。第Ⅱ小题对兴奋传递和兴奋传导这两个知识点掌握不准确, 出现错答;许多同学对于神经调节中的“电位差”“电流”“兴奋”“刺激”等基本概念混淆不清, 答题中出现有“环形电流”“生物电流”“内正外负的局部电流”“局部兴奋电流”“局部正电流”“局部双向电流”“局部反向电流”“正负电流”等错误。31题中, 有些考生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没有掌握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错答为:“不一定, 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不一定, 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一定, 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能, 如果三种表现型的基因都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能, 因为种皮是由母本决定的, 因此均为紫苗紧穗白种皮”;“能, 因为该植物属于细胞质遗传 (母系遗传) ”;“能, F1为AaBbDd, 产生的配子为A、a、B、b、D、d, 经自由组合后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品种”;“不能, 种皮是细胞质遗传, 与母本相同, F1子代的种皮表现型全为黄种皮, 不可能有白种皮”;“不能, 种皮的颜色是由F1植株决定的, 都为黄种皮, 所以不会含有白种皮”;“能, 自交后代有1/16是绿苗松穗白种皮”;“不能,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 但种皮的表现型与母本相同”;“不能, F1自交后代有27种表现型, 但由于种皮的性状遗传自母本, 产生的种子种皮为黄色” (上述两类错误非常多) 。有的将“子代”错误地理解为父本和母本各自自交的后代。有些同学没有准确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规律的计算, 将“9∶3∶3∶1”的比例错误计算成“4∶2∶2∶1”“2∶2∶1∶1”“1∶1∶1∶1”“3∶3∶1∶1”等。

因此, 现阶段高考复习中,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 可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来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复习中还要重点突出主干内容, 抓好学科内综合, 特别是那些反映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以及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

二、注重综合, 培养多种能力

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坚持能力测试为主导是高考的总体要求, 因此复习中还应重视研究考试说明, 着重对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几个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形成与体现其他能力的基础, 体现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对现实中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等方面。复习教学中在落实理解能力的基础上, 还要重视培养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中要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验思想和原理的学习, 重视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思路, 有意训练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谨性, 培养分析问题和依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从知识内容看, 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和生理知识, 实验目的, 器材操作, 方法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实验设计和结果的预测等多方面;从认识水平看, 包括理解、综合运用等层次。因此, 复习时不仅要重视“考试说明”内所列的实验,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每个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和步骤, 并能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说明, 对实验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使实验知识系统化, 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的观念, 掌握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基本内容及解答思路, 不断总结实验方法。通过练习, 充分挖掘可能的实验因素, 根据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探讨和积累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从容应对理综考试中实验内容的考查。复习中还要加强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考试说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体现, 因此要重视培养审题能力和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及答题要求的能力, 养成认真审题、重点捕捉题干重要信息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在答题时, 常常由于获取信息能力的不足, 而出现审题不清、答题失分的遗憾。

如2008年生物卷30题第Ⅰ小题 (1) 要求通过观察曲线图, 结合题中已给定的A、B曲线的含义, 对能否只依据B曲线来确定幼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做出判断和相应的解释。很多同学审题不清, 没有看清A、B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 导致张冠李戴, 甚至不知A、B曲线的含义, 而导致答题失误;有些同学看不懂曲线图中A、B曲线变化的含义, 没有提取出相应的信息, 不会分析其原因。常见错误有:“能, 因为在20~60cm部位,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的幅度要小, 偏差较小”;“能, 因为在20~60cm部位, 吸收量大致相同”;“不能, 因为B曲线在20~60cm部位有一定的波动, 无法准确确定”;“不能, 因为不能进行对比, 无法得出结论”;“不能, 幼根吸收的元素一部分用于积累, 一部分用于输出”等。第Ⅱ小题中, 在回答最后一问时, 很多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势, 用已有的知识去回答问题, 大部分同学都答为“左肌肉”, 而忽略了题干中所给出的信息。若能从题干中获取“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 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刺激 (1) 可引起右肌肉收缩, 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这样的信息, 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就能正确答题。

31题中, 题干中已给出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问的是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植株的情况, 很多同学没有认真读出此信息, 依然错答为“不能, 因为种皮的性状是由母本决定的”;“不能, 因为F1所结种子是杂合子”;“F1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与母本相同, 难以确定”;“全为黄种皮, 由于是由母本细胞核发育而来的”。题干中已给出纯合的父本、母本杂交得到F1, 有些同学审题不清, 依然错答为“不是, 纯种自交后代一定是纯种”;“不一定, 不知道子代是否为纯种”;“否, 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传粉, 因此双亲都可自交, 于是F1个体的基因型便有aaBBdd、AAbbDD两种, 不全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题干要求“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 而有的学生审题不清, 答成苗色和种皮颜色, 或者画蛇添足, 在两对性状前面添加苗色这一对性状, 把“紧穗黄种皮”写成“紫苗紧穗黄种皮”。题干要求“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部分学生仍然回答为“基因型及其比例”, 还有的同学表达为“B_D_∶B_dd∶bbD_∶bbdd=9∶3∶3∶1”。

因此, 近期复习中, 要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 注意多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复习中应让学生适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 用以训练思维和开阔视野,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还要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 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获取信息, 理解题意, 做出正确判断。

三、强调规范, 加强答题训练

复习中要着意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引导学生在表达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正确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 加强规范、严谨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高三复习中的持久战。从2008年考生的答卷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答题随意、语言抽象、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层次感不强、条理不清等问题。由于答题的不规范导致失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如错别字频现、字迹模糊不清、答题位置错误 (小题内部答错位置、大题之间答错位置) 、表现型及其比例前后不能对应、出现了很多专业术语的错误等等。

如30题的第Ⅱ小题中, “局部”错写为“句布”或“局布”、“刺激”错写为“刺击”、“肌肉”错写为“肌内”;31题中, “生物性状”错写为“生物形状”、“性状分离”错写为“形状分离”、“基因型、表现型”错写成“基因形、表现形”、“杂合体”错写成“杂和体”;“紧穗”错写成“紧惠”“紫穗”;“母本”写成“母亲”或者“二本”“三本”等。还有部分同学将基因型字母写错, 有的把D、d错写成C、c, 有的d与b写错, 如“aaBBdd”错写成“aaBBbb”, 还有的d与a看不清, 如“AabbDd”错写成“AabbDa”。有的同学用杂交符号表示, 但亲本、雌、雄符号写错等。这些都暴露出学生在平时训练中的不规范和不严谨。

篇4:高三生物复习如何面对高考改革

毫不夸张地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民生问题。改革方案一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有的老师是极度恐慌”“在新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选择,无所适从”“一些家长也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选课”等等消息见诸报端。这次“伤筋动骨”的高考改革可能还会引起一些新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相比于整齐划一也是促使教育发生质变的巨大进步。任何变革都难以一蹴而就,倘若能清醒全面地看待和预见问题,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就能在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考生、家长、教师,当务之急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而不是等、靠、要。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揭开神秘面纱,看清本次高考改革真容

本次高考改革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从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总体来看,如果改革方案得以全面实视,高考制度将会向科学化、公平化和人性化迈进可喜的一步。

二、提前做好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

各地打好提前量,尽早制订配套措施,做出制度安排,特别是应做好政策转换的衔接工作,确保改革实施时不掉链子。比如,高考改革的核心就是“取消文理分科”,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取消高中文理分班”。这就要求各地应做好高中阶段的调研工作,如,取消文理分班后的科目设置、教学调整等,以适应改革要求,使改革实现“软着陆”。同时,在初中阶段,教师就应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确保各个学科均衡发展,规避和克服重“语数外”、轻其他“政史地生”等功利思维。这样,生物复习才能落到实处。

三、生物复习应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即立在学科基础知识上,意在学生能力上。虽然高考的试题年年在变,但不变的是编制试题考查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取得理想成绩的必要条件。高考的每一道试题其实就是某些知识点的体现,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试题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呈一定的相关性,知识点越多,试题相对难一些。尽管高考遵纲不遵本,能力的要求可以超出课本,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越是基础的知识,越是具有广泛的迁移性。我们只有夯实基础,自身的各种能力才能有发挥的机会。

四、正确把握高考改革带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

生物作为先前理科综合中的一门科目,有其特殊的地位。首先,内容相对“理化”,少而易学;其次,非常贴近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它与许多前沿学科联系紧密,相关热门专业对考生录取时会有相应等次要求。相信自主选择生物的考生不在少数,但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时会面临很多未知的困难。

五、平时仿真测练,强调答题技巧和规范

生物知识的复习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逐步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做到迅速提取题目信息,再加上教师总结的答题技巧和规范的答题要求,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人说新高考把“一考定终身”变为“一选定终身”。但无论它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考生一条心,对高考改革引起足够的重视,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能走出一条新路,各方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李剑平.浙江高考改革挑战:“一考定终身”变“一选定终身”[N].中国青年报,2015-01.

篇5:高三生物高考复习

高三生物备课组 杨 龙

为切实完成2011年高考教学目标,经高三生物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形成对九月月考的分析和针对2011年高考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对九月月考的分析与评价

1、对试题的总体评价

(1)试题难度比平时较难,选题体现了主干知识,注重能力考察。

(2)试题有一定的难度梯度,学习较好学生容易得分,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得分较难。(3)较好的体现了学科内综合,不同选项涉及了不同的知识板块。

(4)文字表达内容合理适度,选修内容考察所占比例较大,符合近期教学内容要求。

2、学生答卷中暴露的问题

(1)学生审题习惯、审题方法、审题能力欠缺,不能读取试题中的直接信息,相关的隐含信息,无关的干扰信息。

(2)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很多生物学概念不清楚或遗忘,部分知识混淆不清,靠主观臆断做题,而不是凭事实说话。

(3)学生思维方式不正确,易受思维定势影响,学生考试技巧较差,不能提高有效得分。

3、试卷中暴露出的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深度和广度不够,知识的拓展不全。

(2)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不注重知识的落实,导致部分基础知识学生不知道,知道的不会用,会用的不会变。

(3)对重点知识的教学个别教师没有突破,只是停留在教材基础上。

(4)平时不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学中不注重关联知识及时复习与检测。(5)平时对试卷的讲评不注重学生破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对2011年高考教学进度及复习计划的总体安排

2010年9月至2010年1月上旬 完成第一轮复习2010年1月上旬至2011年4月上旬 完成第二轮复习2011年4月上旬至2011年5月中旬 完成专题复习

2011年5月中旬至2011年6月 完成模拟考试、查缺补漏

三、各阶段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第一轮复习;夯实教材基础内容,注重双基训练,初步形成教材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建立知识网络体系,达到对教材相近、相关知识的明确辨析,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精心挑选学生练习,做到精选、精讲、精练,适度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加深。配合“5+2”活页16开练习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特别是获取知识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审题中应注意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如:课前对必记知识的提问、对生物模型的绘制、对概念关系的连接、对试验探究的设计等。训练设计难易结合,化解难题,巧用方法,限时训练,提高解答速度。要注意训练学生对生物学事实描述的准确性、得分的有效性、答案的条理性、语言的规范性、书写的科学性培养。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认真细致阅读—把课本读懂;构建知识网络—把课本读薄;查缺补漏纠错—把课本读精;迁移运用提高—把课本读活。第二轮复习: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建立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注重学生试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开放性试题的编写,收集与训练。注重主干知识的形成,让学生熟练知识脉络,达到灵活运用。主要采取每隔一天进行选择题专项强化限时训练,主要由教师自己组题和编题,题源来自高考真题,教师和学生收集的错题,借鉴外省市的模考题和新题。同时每周和物理、化学学科协调,进行一次综合模考题训练。

第三论复习:要求做到重点知识重点讲,重点突出,讲练结合。专题划分合理,明确。专题知识内容全面,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典型性。专题复习中要加深难度和广度。

查缺补漏阶段:要合理设计模拟考试试题,精心挑选。及时捕捉高考信息,借鉴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地区、省市模拟考试试题,特别是一些具有前瞻性、灵活性的模考题,教师要精心挑选,认真备用。

培优工作:根据各班确定的培优学生依据考试情况选择性培优,培优学生每次月考生物成绩65分以上,可以停止生物学科培优工作,但其它工作要稳步进行,要保温但要防止降温。其它培优对象坚持一周两次培优训练,至少要有一次做到面批面改。特别注意培优学生基础知识考问与考察。

四、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1、严肃教案书写、作业批改、培优工作纪律。要求备课组教师认真书写教案,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现象发生,做到教案每周签阅一次。要求学生完成的活页作业有查阅,有选讲。教师督促学生建立纠错题集,教师要有批阅。备课组下发的培优作业要做到部分全批,全部查阅。

2、做到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全年计划印制16开×30页活页培优作业三册,第一册的编写工作由任国强、杨莹学负责,第二册的编写工作由焦春桂、王小龙负责,第三册的编写工作由杨龙负责。每一册都要由杨龙、刘霞负责校对,防止题目重复、错误、遗漏。

3、借鉴2010届高三错题连做计划,既不间断每日2个错题积累计划。由备课组统一印制错题积累清单,有学生积累改正后交教师批阅。也便于教师了解教学遗漏,编制有针对性的练习。

4、尖子学生基础知识堂堂清计划,每周有教师对尖子学生所学基础知识进行面对面提问抽查,落实学生基础知识,防止这些学生出现知识死角。

5、踏实进行培优计划,培优卷由备课组安排专人负责编辑,宏志班全做、奥班选做15人,普通班选做5—8人,每周两次,试卷类型“5+2”。要求教师批改或批阅。

五、对高三总体复习工作中一些问题的建议与思考

1、在复习资料的选取上应把握以下原则

(1)习题选取与一轮复习知识点相结合的原则(2)“典”与“面”结合的原则既试题选取典型,能够在某个知识点上展开,与相关知识有联系且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有代表性。(3)避免重复原则

(4)题目选取的前瞻性、灵活性原则

(5)用“剪刀+糨糊”选取试题,注意选取的试题能体现以下六个字的要求既“面”、“专”、“型”、“摸”、“漏”、“错”。

2、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六个“避免”(1)避免重做题轻读书(2)避免重资料轻教材(3)避免重综合轻基础(4)避免重课内轻课外(5)避免重灌输轻自主(6)避免重说教轻动手

3、注意布置“六种”作业

(1)注重表达——布置口头型作业(2)注重建模——布置绘图型作业

(3)注重知识联系——布置概念图作业(4)注重实践——布置试验型作业(5)注重质疑——布置提问型作业(6)注重创新——布置创编型作业

4、应把握的总体教学策略

(1)教材为本,抓纲务本,注重双基,夯实基础。(2)精心命题,限时检测,以练为主,落实基础。(3)认真备课,及时批改,反馈有效,纠错有理。(4)踏实培优,有的放矢,面批面改,共同进步。

(5)研读两纲一说明,培养四种能力(理解能力、试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内容。

(6)复习课教学要特别注意主干知识和知识网络体系建设,教学内容要覆盖主干,难度合理。

(7)各个教师要制定考点知识细目表,全部踩踏,各个点击,使教学内容全面,没有遗漏。(8)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斗志,取长补短,切忌埋怨学生,大伤自尊。

(9)对试卷讲评要考后速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一讲到底或久拖不评,有始无终。

篇6:高三生物高考复习

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中心法则”中所没有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是()A.DNA→DNA

B.DNA→RNA C.RNA→蛋白质

D.蛋白质→RNA 【解析】选D。中心法则中无蛋白质流向RNA的信息传递。

2.核糖体RNA(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rRNA的合成需要DNA作模板

B.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翻译时,r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D.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解析】选C。翻译时,m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3.基因上胞嘧啶的甲基化能阻止基因的表达。关于某人B淋巴细胞和胰岛B细胞内基因、酶以及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54()A.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激素、淋巴因子等物质的影响 B.两种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mRNA不同 C.酶和ATP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D.B淋巴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可能被甲基化

【解析】选C。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但ATP不是,C错误;由于基因上胞嘧啶的甲基化能阻止基因的表达,故B淋巴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不表达,可能是因为基因上胞嘧啶被甲基化。

4.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tRNA分子中有若干个反密码子 B.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存在于RNA上

C.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出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 D.真核生物的mRNA上碱基改变,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改变

【解析】选C。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真核生

物的核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而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故转录出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上碱基改变,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

5.关于遗传信息的传递,描述错误的是()A.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DNA的复制、DNA的转录和RNA的翻译三个过程 B.DNA复制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而转录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 C.转录和翻译在原核细胞中可以同时进行,在真核细胞中不能同时发生

D.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以tRNA充当搬运工,tRNA携带氨基酸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配对

【解析】选C。真核细胞中可以一边转录,一边用已有的mRNA进行翻译。

6.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55()

A.①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 B.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发生①②过程 C.①~⑥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①~⑥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但酶的种类各不相同 【解析】选D。③和⑥需要的酶种类相同。

7.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56(1)HIV侵染T细胞后,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_,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2)HIV最初侵入人体时,B细胞受到HIV的刺激,并在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_,最终致使大多数病毒被摧毁。(3)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毒、病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低下导致的。

【解析】(1)HIV是逆转录病毒。

(2)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3)艾滋病病人由于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能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毒、病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答案:(1)逆转录 DNA(2)淋巴因子 浆细胞

(3)HIV破坏T细胞,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监控和清除 【加固训练】

篇7:高三生物高考复习

2014年陕西高考理综仍采用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I卷)。今年与往年总体相比,分值没有变化,但试题结构略有改变,原来29一般考查代谢部分今年考查了细胞部分,是一道实验题图标类减少,填空题、简答题分值较大,实验考查更加突出。大多数试题仍属于中等难度。试题严格结合教材,更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核心概念使用前提的理解。试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以核心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考查,加大了知识点之间迁移与融合的力度,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部分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的题干均来源于教材或对教材的简单延伸,充分展现了回归教材的趋势。

按教材分类如下:必修一总体考查比较基础,主要侧重于实验。必修二分值有所降低,但难度有所增加,突出考查了遗传推理部分,本次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与往年不同,将遗传难题放入了选择题考察。必修三总体与往年变化不大。选修部分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出现了与必修知识的结合题型。

一、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严格结合教材,重点要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严格结合教材,尤其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主要考查教材识记、理解层次的知识,以低、中档题,非选择题直接考查生物学术语和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的理解,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作为考题的背景材料。如第1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70页问题探讨部分,该图中涉及到了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第6题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73页种间关系部分。第29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116页和第54页。第30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1页和第82页。第31题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8页和第32页等。

2、突出考查核心概念的应用及使用前提

今年高考无偏题和怪题,这与我们考前的复习重点一致。选择题第2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第4题重点考查质壁分离实验材选取的要求。第32题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使用前提及应用。共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

3、加大了知识点之间迁移与融合的考查力度

选择题第3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必修一与必修三的结合题。学生必须熟知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内环境的定义才能迅速得到正确答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也涉及到了必修一细胞和必修三免疫的相关知识。

4、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第31题涉及的是渗透压平衡,意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32题是关于杂交育种的,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

5、实验考查力度加大

如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和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对实验技能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 本次生物高考试题共涉及到的实验有:光合作用、质壁分离、有丝分裂、遗传学实验等。学生只有更好的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细节步骤才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的应对。

6、试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 2014年理综生物试题紧扣考试说明,重点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生物学现象的分析、图表和资料的分析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等。如第5题的遗传系谱图和选修部分的图表等。“获取信息能力”是考试大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试题中的信息以文字、图表和图解的形式表达,比较直观,能够熟练的获取、处理、运用信息是此次高考中得心应手的关键。

总之,纵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试题,整套试题能够较好的契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题目难度上稳中有降,但在能力要求上并不放松。重视教材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关注考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复习备考回顾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真反思上一年的生物复习的方法和过程。从高考方向的宏观把握上,主要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考虑到04年高考试题难度上应不会太难。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刻意去追求难度,而是要求学生从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基础题和典型题着手弄懂弄会。从复习过程看具体如下:

1、认真研读、正确理解《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中对高考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都作了必要的论述。所以我们就认真研读,正确理解《考试大纲》中的考试目标及能力要求,同时重视对历年高生物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2、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同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3、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专题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熟练的情况下,强化知识的综合和运用。我们结合《三维设计》进行教学,狠抓主干知识,从高考试题来看,这一点是很有成效的。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我们要求学生一定不要脱离书本,注意强调学生要充分利用课本,让学生把知识点在书本上落脚,布置学生读书,把书本读懂、读透,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把课本上的内容掌握了,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在复习中我们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努力做到“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限时训练(周练)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习题讲评时,不就题论题,而是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同时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三、主要成功经验

1.计划科学合理

2014年高考高三生物备考计划时间、内容、方法措施等都较科学合理。时间安排上:高三第一期完成高中生物三本必修内容和选修3的第一轮复习,5月12号前完成专题复习,5月10号以后学生自主归纳盘点。从复习效果和学生反馈来看,这样安排是非常合理的,学生有大量时间自主归纳盘点。

2.备课组老师团结合作

2014届高三备课组共有4位教师,是一个相当团结讲究合作的团队。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共同探讨、畅所欲言。

3.方向准、理念新

在今年的高三备考中,我们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陕西高考的特色和命题规律,坚持狠抓主干和基础,注重能力训练的备考思路,对偏、特难知识大胆舍弃,细的基础知识让给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堂复习抓住主干和能力训练,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的题目都是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侧重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尽可能是新情景新材料的题目,在设问上适当增加用生物学知识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原因的问题,这些都与今年的高考题高度吻合。

4.高效率、重落实

在今年的备考中,我们坚持效率至上、落到实处的原则。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复习效率,二是教师的工作效率,如测试后的阅卷,我们生物备课组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完成阅卷任务,并做好试卷分析,为试卷评讲做好准备。重落实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对学生学习的跟踪辅导上。

四、不足之处

1.一轮复习还不够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有部分同学不清或者是被忽视,关注度不够。

2.我们多年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而高考命题是以人教版为准。3.不能模式化建立高考答题模板。尤其今年第30题由填空变为简答,学生就感觉题型变了,无从下手。

4.一二轮复习用书《三维设计》难度过大,建议使用中等难度的复习备考用书。

五、2015年高考复习策略

(一)一轮复习备考思路:

1、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加强系统复习,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③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2、强化生物学术语、规范答题用语;

3、关注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新情景材料题的需要,实验材料情境题的需要 ;

4、研究学情,落实分层教学,抓好培优补差工作专题形式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工作落到实处;

5、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6、同时做好选修一和选修三的复习工作。

(二)二轮复习备考思路

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突出重点,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通过我们四个人这一年的努力,我校高考生物全校平均分达到59.20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可见过去一年我们的复习还是很有成效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8:高三生物的复习策略

一、正确的备考思想是科学安排复习计划的基础, 不同的备考思想决定不同的复习计划, 会产生有效或无效的备考结果, 所以, 高三生物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 有的教师在第一轮的复习中, 避免机械的重复高中的知识, 让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

2.能力的提高不是靠题海战术形成的, 依据心理学的记忆原理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 基础到能力, 理论到实践, 知识到应用多次反复和深化的过程, 而并非一次性完成, 因此复习要循序渐进, 要有层次性, 第一轮复习是巩固双基, 第二轮复习是提高能力, 这些教师要注意把握.

3.“遗忘”问题不是简单的记忆力差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中早已将学过的知识忘记, 或只是一些模糊的, 大概的印象, 而这种遗忘现象在以后的复习中还会出现, 遗忘不是简单的记忆力差, 更多的是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掌握知识的结构, 储存信息的方法等因素有关, 所以复习要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二、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梳理, 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在第一轮复习中, 特别要重视基础,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 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 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例如在复习必修二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形成细胞小专题,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现在的复习资料都是把知识归纳好了, 学生就看,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培养, 当然可以是表格的形式, 也可以是树状结构, 只要是学自己归纳的东西, 学生就会印象深刻。教师要对学生归纳的进行评价, 加以补充, 在细胞专题部分, 教师可以补充历年高考对人的成熟红细胞的考查情况, 列出表格, 让学生心中有底。

2.在第二轮复习中, 要特别注意建立知识网络, 突出知识的联系和综合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串联法, 讲所学的知识用一主线联系起来, 如, 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 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 并形成联系的观点, 活跃思维。二是并联法, 将相关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动植物的有丝分裂比较,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育种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的比较等, 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生物实验的复习

1.实验在高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复习时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专题训练, 而不仅仅限于让学生去照本宣科, 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 而是首先给学生一定的实验原理, 然后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科学设计实验的方法, 去创造性地进行实验设计如, 给一定浓度的KNO3和洋葱等必要的材料器具, 请设计一个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基础上来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 以求得对实验原理、步骤、结果严密的结论,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充分挖掘教材中相关的材料, 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内容都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3.学生用陈述方式表达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时, 语言表达不准确, 对此, 一定要加强练习, 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 培养学生的识图与用图能力

1.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 (图解见课本) , 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 (1) 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 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 (2) 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 高营养级低能量, (3) 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 (4) 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 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2.强化学生的解图表题能力, 图表题是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也是考生最易失分的题型之一。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让考生具备以下三方面能力:①识图能力。考生对考题中出现的图形、表格要认真分析, 并找出其与书本知识及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②译图能力。要能比较熟练地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或数据信息, 或把数据、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③挖掘图表中的隐含条件能力。这些隐含条件往往是考生容易忽视的内容。有些错误信息的获得, 就是因为不能做到这一点, 造成了全题的失败。只有捕捉到信息, 才能处理信息, 从而运用正确的新息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篇:怎样建设好党支部下一篇:职能薪酬调查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