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理科基础生物复习策略

2022-09-11

1 文科/理科基础考试试题的特点

1.1 考查主干知识, 注重基础知识

文/理科基础以考查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为主, 试题的整体风格体现出基础性、通识性、应用性, 试题难度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专业性太强的内容出现的可能性不大。试题类型全是选择题, 文科/理科基础虽然没有非选择题, 不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但识记、理解、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是能够得到充分的考查的。

1.2 着重体现高中新课标理念

文科/理科基础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科学的发展,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够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社会生活的事物进行判断。命题者可能在题干部分以社会热点、社会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来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 也可能在题支中考查学生的价值观, 考查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 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 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1.3 抓住生物学科特点, 突出学科能力考查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物图形的识别能力等。

1.4 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依据《教学大纲》不拘泥于教材

即考查学生对学科内不同要素、不同环节之间的内部联系, 以及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高三文、理科基础生物教学的复习策略

2.1 依纲靠标, 加强备考研究, 科学备考

在进行高三教学的开始, 首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明确重要的知识考点和能力考查标准, 把准复习方向, 以大纲考纲为指针, 以高中生物新课标主干知识为主线, 重新整合建构生物教学体系。高中生物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系统性很强, 在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和教会学生将存在因果关系、从属关系、平行关系的知识单元组成知识链, 进而归并成知识网。实现知识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章节内重点知识的联系二是突破教材原有章节顺序, 根据知识、结构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 把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组织的跨章综合, 形成多层次的网络。在复习时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加强学科内各知识点的联系, 由点到面, 点面结合, 使知识变多为少, 化繁为简, 条理清晰, 便于理解记忆。根据《课标》挖掘好模块中的知识点, 对模块作恰当的归纳和提炼, 适度的扩展和提高, 既要注重模块的单元或专题内的知识联系, 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 并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有机结合, 从而顺利构建模块知识体系和结构,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 能准确、快速的在大脑储存库中提取知识,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复习中, 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 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 再织成网, 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 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 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 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 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 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 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 空间结构, 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 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 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 就形成了知识结构。

2.2 紧扣教材, 夯实学科基础, 突出知识主干

夯实基础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前提, 没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 解题效率、综合能力就不可能提高。第一轮复习以“夯实基础, 滚动提高”为指导思想, 以“低起点, 小坡度, 密台阶, 逐个突破”为复习策略, 强调基础基础再基础, “主干内容多次循环, 能力训练分步到位, 双基知识反复落实”, 以扎实的基础应对百变的试题。在第一轮复习中, 必需以“教材”为本, 不脱离教材, 不搞题海战术, 注意构建好各单元知识网络,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注意系统性, 在复习方法和策略上抓住核心知识, 结合事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2.3 避免简单重复式的复习, 构建新的复习体系

第一轮复习中要避免简单重复式的复习, 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复习过程中要努力进行创新, 对不同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创新方式: (1) 知识编排顺序的创新。 (2) 内容的创新, 有些内容应该适当的加深拓宽。 (3) 教学方法的创新等等。本人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坚持以能力为立意, 创新为立足点, 处理教材, 加强专题性学习来挖掘生物学科内的综合, 从分子、细胞、个体、生态四个层面, 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两条主线, 使各章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避免高三复习“炒冷饭”的局面, 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把高二学过的知识重新编织、整理归纳。另外在复习中还可以将课本知识变换情景背景来讲练, 对以前做过的题目进行创新性“重组”, 选取典型试题进行“变式训练”, 即“旧课新讲, 老题新做”。

2.4 重视知识应用, 培养学生能力

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设计和解释实验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等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科对能力结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层次:

(1) 表达能力——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

(2) 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

(3) 分析综合能力——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

(4) 探索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用恰当方法探索和验证生物学事实。

(5) 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在教学中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设计典型练习题组, 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图表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从生物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克服负迁移, 指导学生弄清楚新旧知识的本质特征, 区别新旧知识之间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之处, 使学生避免旧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 即克服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2) 强化正迁移, 原有的知识越有概括性, 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生物学科内各部分知识的联系, 理清生物学与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联系, 弄清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知识要点, 使所学知识具有概括性、系统性, 实现最大可能的学习正迁移。

2.5 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启迪学生的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课堂教学方法的种类和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每种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都是相对的, 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深度的语言、以训练学生思维为目标,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如在植物激素调节复习中, 了解学生已“熟练”掌握生长素两重性特点及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 因此在复习生长素生理作用时, 我从引导学生分析水平放置的植物所表现的两种向性运动入手, 通过学生对现象的分析和对比, 巩固训练学生的思维, 并适时置疑“这两种向性运动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效果吗”。随后补充“2, 4—D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 其除草原理如何?它的施用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无危害”。又如在遗传病遗传方式判别的复习中, 单纯地采用表格法,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研究, 合作交流, 来归纳填充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补充。可是一段时间后的反馈测试中, 却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的新课程理念, 也落实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部分要求。然而随着学生知识容量的增加, 记忆的部分又未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训练, 学生很容易遗忘或产生混淆。在教学中, 我发现对于一些图象信息, 图文结合信息, 学生却很容易记忆, 且不易遗忘。若把表格法, 家谱典型部位图象抽题法, 对比归纳法, 优化组合, 记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引导学生采用图文结合记忆法, 效果如何呢?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的记忆相对持久了, 对遗传方式的综合判别能力明显提高了, 从中还启迪了学生, 发现一种学习记忆的好办法。

2.6 关注热点, 关注现实

近几年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 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 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

复习时, 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1) 生态和环境热点 (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 。

(2) 生命科学前沿热点 (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 。

(3) 工农业生产, 人类健康热点 (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 。

(4) 国内大事、世界风云 (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高考题往往以这些热点信息作为出题素材, 情境新, 问题热, 但考查考生的仍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此类题目往往起点高, 落点低, 许多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课本上, 在教学中要注意“热点回归教材”因为热点只是外壳, 是背景材料, 相关的知识体系才是考查的内容, 要找准热点问题与教材的融会点, 复习时随时将热点问题融入课本知识。

2.7 严格把关, 精选习题

现在的各种复习资料大同小异, 其内容编排顺序以及习题基本相同, 而且各种复习资料, 为了突出其与众不同之处, 编一些所谓的原创新题, 试题严重超纲、超教材, 甚至有科学性错误, 学生做题时难度很大, 对于这样的题目要大胆删除, 由老师以“因材施教”的原则, 自行编制学习资料和各阶段的习题, 训练题不在于多, 而在于针对性强和有效性高。精选习题要做到“三取”: (1) 一取课本, 越临近高考越牢牢抓住课本不放, 把掌握双基知识当作首要任务。 (2) 二取纠错, 建立错题档案, 抓住易错题进行深究。 (3) 三取小结, 每做完一套训练题, 要筛选出典型题, 对与解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小结。有的学生做过的题目不少, 但做题的时候只是追求题目的答案, 而不是追求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自己做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 这样的话做再多的题目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做题时应该注重题目涉及的考点以及自己存在的不足, 还要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分类和归纳, 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练习题的选取, 应抓住这几个原则: (1) 典型性。所选习题要尽量能够体现高考的考查要求, 反映典型的生物学思维特点和解题方法。 (2) 全面性。所选习题应能包涵课上复习的所有知识要点和难点。 (3) 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 选择难度适宜的习题。 (4) 新颖性。应多选些命题方向、解题方法有所创新的题目, 从而可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5) 反复性。对于已做过的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可反复训练, 加深印象。 (6) 综合性。可将前后有联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同时出现, 便于学生形成一知识体系。此外, 还要注意习题的量, 重在质量而非数量, 切忌题海战术, 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过, 这也就要求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需要从众多的参考资料中去精挑细选。

当然, 题目的精心选择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批改和评讲作为后盾, 否则效果要大打折扣。练习批改时一定要进行认真的统计, 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查漏补缺, 有的放矢地去评讲。对于错误率高、难度大的综合性题目的评讲, 可将其独立的知识点拆分开来, 精确讲解其本质, 准确分析错误原因, 正确纠正理解误区。对于一些内涵丰富的习题, 应注意考虑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在高三复习的后阶段, 往往是学生做题, 老师讲题, 今年的复习备考中, 本人做了新的尝试:在阅完卷和统计学生错误的基础上, 找出学生错误率高而本身又是主干知识的几个典型题让学生说题, 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总结的思维过程说出来, 老师在一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点, 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启发学生思考: (1) 怎么做? (2) 为什么要这么做? (3) 怎么想到这样做? (4) 还有其它方法吗? (5) 这道题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6) 为什么会出错? (7) 若改变设问角度, 还可以变成怎样的题目?采用这种解题方法, 让学生以主人身份参与试卷讲析, 老师精心点拨, 可形成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局面。

总之,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 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使学生这一主体能更好地或得知识, 使其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在学习中领会新课程理念, 以理念作指导, 进行教学实践, 最终使新课标落到实处。教师教得好, 学生不一定学得好, 而学生学得好, 与教师的“教”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换, 要求教师以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身份参与课堂教学, 利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 巧妙地引领学生把握和理解教材知识, 使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使其自身的科学素养得到的培养和提高。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常对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有所思, 从中你将有所得, 在不断改进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的教学水平也将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摘要:高考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高三的生物教学来说, 时间紧、任务重, 既要保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落实新课标, 又要保证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怎样协调二者, 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生物复习呢,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几点复习策略:复习中“度”的把握、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指导、效率的提高, 旨在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知识主干,知识网络,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国华.重视试卷分析,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J].中学生物教学, 2003.

[2]  李延平.正确把握三个关系, 优化高三生物复习[J].中学生物教学, 2003.

上一篇:山西地域背景下的醋文化博物馆设计——以山西醋文化博物馆为例下一篇:稠油油藏常规开发水平井见水敏感性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