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生物第二轮重难点专题复习专练检测之

2024-05-04

2018年高三生物第二轮重难点专题复习专练检测之(通用4篇)

篇1:2018年高三生物第二轮重难点专题复习专练检测之

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共7题,每题4分)1.[2018·深圳中学月考]想观察到细胞中较细微的结构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答案 A 解析 想观察到细胞中较细微的结构时,需换用高倍镜,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低倍镜观察→移装片→换高倍镜→调光→调细准焦螺旋。注意,在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因此需要先调光,增加进光量,再调焦观察。

2.[2018·镇海中学模拟]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③染色体 ④DNA ⑤细胞质 ⑥核糖体 ⑦细胞膜 A.①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答案 A 解析 结核杆菌属于细菌(原核生物),不具有细胞核、染色体。

3.若用圆圈表示原核生物(a)、真核生物(b)、乳酸菌(c)、硝化细菌(d)、酵母菌(e)、细菌(f),则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B.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⑦

满分:50分

答案 B 解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是两种并列关系的生物,乳酸菌、硝化细菌属于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4.[2018·重庆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细胞均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答案 A 解析 细胞学说是以动植物为例来描述的,动物细胞无细胞壁,A错误。

5.[2018·四川绵阳中学月考]“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或将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卫生部正在组织专家制订“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下列有关布尼亚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 B.遗传物质为DNA和RNA C.为非细胞结构生物 D.无细胞壁,有细胞膜 答案 C 解析 布尼亚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只能是其中之一,C正确。

6.[2018·四川绵阳中学月考]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完整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

C.16个 答案 A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当目镜不变,物镜变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的数目就越少。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倍变为400倍时,放大倍数变为原来的4倍,视野的范围应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细胞的数目也相应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所以细胞的数目为8÷4=2个。故选A。

7.[2018·四川绵阳高一月考]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及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换用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暗 B.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

C.物像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表面积的放大倍数

D.若切片放反,会导致转换高倍镜后看不清原来已观察到的物体 答案 C 解析 物像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长和宽,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22分)8.[2018·合肥一中模拟](12分)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B.4个 D.32个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填字母),其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两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内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字母),其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两点)。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字母及生物名称)。答案(1)C 没有细胞结构 活细胞

(2)A、B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答出两点即可)(3)B蓝藻

解析 由图可知,A为细菌,B为蓝藻,C为病毒。

(1)C为病毒,与其他图示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

(2)A和B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与真核细胞的共同点表现在: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3)蓝藻(B)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

9.(10分)显微镜镜头盒中有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镜头皆无螺纹。甲长3 cm,乙长5 cm,丙长3 cm,丁长6 cm。请问:

(1)当看清物像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____________。(2)在同样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________。(3)镜头组合为________和________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4)镜头组合为________和________时,视野范围最大。答案(1)乙(2)乙和丙(3)乙 丙(4)甲 丁

解析 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种:目镜和物镜。目镜是套在镜筒上端的,物镜是通过螺纹固定在转换器上的。因此,根据有无螺纹判断镜头是目镜还是物镜。4个镜头中,甲、乙是物镜,丙、丁是目镜。镜头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相关,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近;目镜正好相反,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镜头的放大倍数还与视野的明亮程度有关,不同的镜头,镜口直径不同,通光量也不同。放大倍数越高,镜口直径越小、通光量越小,用于观察的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低,镜口直径越大,通光量越大,用于观察的视野越亮。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则放大倍数最大;视野范围最大,则说明放大倍数最低。

篇2:2018年高三生物第二轮重难点专题复习专练检测之

生命系统的细胞基础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含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部分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解析:原核生物细胞虽然不含有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中存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生物细胞一般进行二分裂,B错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真核生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答案:D 2.(2018·海南卷)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解析: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项正确;膜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过程,B项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C项正确;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D项正确。

答案:B 3.(2014·全国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其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细胞产生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4.(2018·广州模拟)以下关于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较大的膜面积,有利于代谢高效进行 B.都需要以水作为代谢的原料 C.都含有DNA和RNA D.都能生成ATP并为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较大的膜面积,有利于提高代谢效率,A正确;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和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都需要水分子参与,B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和RNA,C正确;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D错误。

答案:D 5.(2018·大连统考)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的遗传控制中心是拟核 B.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 C.真菌分泌纤维素酶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D.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拟核,因此拟核是遗传控制中心,A正确;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所以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B错误;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及运输,真菌分泌纤维素酶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参与,C正确;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

答案:B 6.(2018·吉林模拟)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

B.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人的成熟红细胞的主动运输 C.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A错误;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B错误;不同功能的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如含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D错误。

答案:C 7.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不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B.细胞中蛋白质的运输必须经过内质网 C.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都可经核孔运输 D.葡萄糖只能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解析:有些小分子物质如有些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A错误;分泌蛋白的运输经过内质网,而细胞内蛋白质的运输可以不经过内质网,B错误;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如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核发挥作用,C正确;葡萄糖的运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即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D错误。

答案:C 8.(2018·全国Ⅱ卷)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解析:胞吐是指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细胞胞吐的是大分子物质,且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向外分泌物质是需要消耗能量的。A项浆细胞分泌抗体、C项胰腺的腺泡细胞向胞外分泌蛋白、D项突触小泡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都属于胞吐。B项mRNA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不属于胞吐。

答案:B 9.(2018·合肥质检)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耗能的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解析:由图可知,葡萄糖从肠腔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但不消耗ATP,则消耗的能量应来自离子电化学梯度,A错误;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从图示可看出,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共用一个载体,C正确;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也是协助扩散,均为被动运输,D正确。

答案:A 10.(2018·东北四市联考)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质子泵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

B.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 D.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动运输方式是相同的

解析:质子泵起到载体的作用,其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A正确;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消耗ATP,所以其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数目,所以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C正确;K进入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ATP,为主动运输,而K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D错误。

答案:D 11.(2018·天津卷)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解析:观察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所用显微镜倍数没有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甲→乙→丙表示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只要细胞不死亡,此过程可在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选项正确;与甲相比,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C选项错误;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在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既有水分子扩散到细胞外,又有水分子扩散到细胞内,只是扩散到细胞内的多于扩散到细胞外的,D选项错误。

答案:B 12.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标准配制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添加补充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蔫,继而死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第一周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 B.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以缓解缺少无机盐症状 C.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根细胞缺少相应的载体 D.第三周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

解析:第一周植物长势正常,能吸收无机盐和水,第二周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不能提供植物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通入空气可促进无机盐吸收,第三周植物萎蔫可能是培养液水分损失较多,导致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A、B、D正确。C项植物缺少无机盐是因为培养液缺少氧气,导致无法提供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不是根细胞无相应载体,C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2018·淄博检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核膜及图中的(填图中字母)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该系统为细胞内的酶提供更多的。(2)过程③和④的完成,体现出细胞膜具有。

(3)从图中可以看出,a与b,b与e在结构上的联系方式不同,前者为

,后者通过

转化。d的内容物和f成分不同,依次是。

(4)从①②③所示过程分析,过程①可以描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d、e 附着位点(2)一定的流动性

(3)直接相连 囊泡 蛋白质和脂质(4)(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14.(2018·佛山模拟)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导学号 58970017)

(1)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支架是

。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

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2)科学研究发现膜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的途径基本相同,现用含H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培养图中的细胞,则该细胞在增加膜蛋白的数量时,放射性同位素在各个细胞结构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在上述过程参与的细胞器中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有

(填标号)。

(3)图中的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尽相同,其中膜蛋白A功能是

,膜蛋白D功能是

,膜蛋白B和C功能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微绒毛是细胞膜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的突起,因此该微绒毛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细胞需要载体蛋白(膜蛋白A)的协助,微绒毛不仅增加了膜面积,还增加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2)因为膜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的途径基本相同,据此可推知:若用含H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培养图中的细胞,则放射性同位素在各个细胞结构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①核糖体→③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④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在参与上述过程的细胞器中,核糖体和线粒体都含有核酸,因此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①核糖体和⑥线粒体。

(3)题图显示:膜蛋白A具有协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作用,体现了物质运输功能;膜蛋白D可以把二糖水解为单糖,说明具有生物催化功能;膜蛋白B将2个相邻细胞膜紧密连接在一起,膜蛋白C为受体蛋白,说明二者的功能都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载体蛋白(2)①→③→②→④ ①⑥(3)运输物质 催化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

15.(2018·青岛检测)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构建了一个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类似于

(填两种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其边界(膜外壳)由一种脂质成分构成,该成分是

分子。

(2)该模型中填入了细胞骨架和驱动蛋白,作为运动的结构基础,另外还需要填入

作为直接能源。(3)将该结构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若你是科学家,将如何改造这个结构,使其能够吸收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改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4)科学家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请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改造这个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该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2)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3)因为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相应的载体协助,若将该结构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则应该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的载体。(4)科学家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则应该在该结构的膜外壳中加入能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信号分子。

答案:(1)内质网、高尔基体 磷脂(2)ATP(3)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的载体 因为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主动运输,需要相应载体的协助。的抗体亦可)

篇3:2018年高三生物第二轮重难点专题复习专练检测之

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往往以新材料、新药物、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并串联多个重要有机反应进行综合考查。此类试题既可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有机化学的推断与合成题展开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基本转化关系,关注特殊转化形式

(1)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作“题眼”的特殊转化

A可能为酯(若E、C相同,则A肯定为酯)

卤代烃

二、掌握官能团的变化

(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消除。(3)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①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方法: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②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遇到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通过酯化反应,使酚羟基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殊反应条件:①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②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浓H2SO4,加热——醇消去、酯化、苯环的硝化等;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烯烃、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反应;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2)特征现象:①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④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有机推断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可能通过4~6问的设问包含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知识,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推断题经常会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来考查。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以此作为突破口,再多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此外,解题时如果第一感觉比较难的话,也不应当全盘放弃,因为在有机题设问上,即便某个路线没有推导出结果,但是只要能够写出部分反应类型、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甚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即使没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也能得分。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二轮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当然,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同学们还得不断地多加练习,并且在课外多关注当年有机化学在医药、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这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方向。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常以有机框图推断或合成题的形式出现,情景新、要求高、综合性强,几乎涵盖有机化学中的所有重点知识,涉及的主要考点有:(1)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的判断;(2)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4)有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5)利用所给原料合成有机物并设计合成路线等。

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往往以新材料、新药物、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并串联多个重要有机反应进行综合考查。此类试题既可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有机化学的推断与合成题展开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基本转化关系,关注特殊转化形式

(1)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作“题眼”的特殊转化

A可能为酯(若E、C相同,则A肯定为酯)

卤代烃

二、掌握官能团的变化

(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消除。(3)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①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方法: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②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遇到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通过酯化反应,使酚羟基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殊反应条件:①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②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浓H2SO4,加热——醇消去、酯化、苯环的硝化等;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烯烃、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反应;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2)特征现象:①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④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有机推断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可能通过4~6问的设问包含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知识,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推断题经常会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来考查。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以此作为突破口,再多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此外,解题时如果第一感觉比较难的话,也不应当全盘放弃,因为在有机题设问上,即便某个路线没有推导出结果,但是只要能够写出部分反应类型、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甚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即使没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也能得分。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二轮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当然,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同学们还得不断地多加练习,并且在课外多关注当年有机化学在医药、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这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方向。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常以有机框图推断或合成题的形式出现,情景新、要求高、综合性强,几乎涵盖有机化学中的所有重点知识,涉及的主要考点有:(1)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的判断;(2)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3)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4)有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数目判断;(5)利用所给原料合成有机物并设计合成路线等。

分析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往往以新材料、新药物、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并串联多个重要有机反应进行综合考查。此类试题既可考查考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针对有机化学的推断与合成题展开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基本转化关系,关注特殊转化形式

(1)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作“题眼”的特殊转化

A可能为酯(若E、C相同,则A肯定为酯)

卤代烃

二、掌握官能团的变化

(1)官能团的引入。(2)官能团的消除。(3)常见有机官能团的保护。①物质检验中碳碳双键与醛基的先后处理方法:检验碳碳双键时,当有机物中含有醛基、碳碳双键等多个官能团时,可以先用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等氧化醛基,再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进行碳碳双键的检验;②物质合成中酚羟基的保护: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如果遇到需要用氧化剂进行氧化时,经常通过酯化反应,使酚羟基成为酯而被保护,待氧化过程完成后,再通过水解反应,使酚羟基恢复。

三、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殊反应条件:①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②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浓H2SO4,加热——醇消去、酯化、苯环的硝化等;④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烯烃、炔烃的加成,酚的取代反应;⑤O2/Cu或Ag——醇的氧化反应;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醛氧化成羧酸。

(2)特征现象:①溴水褪色,则表示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③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④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物质中含有—COOH。

有机推断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可能通过4~6问的设问包含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知识,是有机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机推断题经常会围绕苯及同系物、醇为中心的转化来考查。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类题,首先上述提到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要非常熟悉。其次,做题时要善于抓题眼,以此作为突破口,再多加练习就能熟能生巧。此外,解题时如果第一感觉比较难的话,也不应当全盘放弃,因为在有机题设问上,即便某个路线没有推导出结果,但是只要能够写出部分反应类型、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甚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即使没有推导出有机物的结构也能得分。

以上所言是本人在一线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二轮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当然,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同学们还得不断地多加练习,并且在课外多关注当年有机化学在医药、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这往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方向。

篇4:2018年高三生物第二轮重难点专题复习专练检测之

1.(2018·江苏扬州模拟)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解析:选D。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F组加入了S型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而出现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组经煮沸、D和E组为R型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所以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和F组,D错误。

表达过程与细胞器分工合作的综合考查

2.(2018·安徽淮南一模)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及信号序列的差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加快了多肽链合成的效率 B.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中信号序列被切除属于对蛋白质的加工 C.无信号序列参与的蛋白质留在了细胞质基质 D.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相应结构时无选择性

解析:选D。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A正确;粗面内质网负责加工来自附着于其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B正确;从图上看胞质可溶性蛋白没有信号序列,C正确;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相应结构是由于信号序列差异造成的,D错误。表达过程中不同酶活性联系的综合考查

3.大肠杆菌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合成β­半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加以利用。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测定其细胞总数及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0~50 min,细胞内无β­半乳糖苷酶基因 B.50~100 min,细胞内无分解葡萄糖的酶

C.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D.培养基中葡萄糖缺乏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上一篇:与其羡慕别人的富有,不如先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开始下一篇:财务做帐整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