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2024-05-04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精选十篇)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篇1

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经过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并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最具代表性的实验 ,认真分析 这些实验,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过程的评价和修正、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达到熟悉和建立科学思维过程的目的。

例1达尔文对植物生长向光性的研究

观察:虉鸪草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具有向光性?

假设: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的影响

验证:1去掉胚芽鞘尖端;2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尖端。

结果: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在单侧光照射下也不弯曲;罩住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不弯曲。

结论:虉鸪草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是因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明确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为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以及方法、注意事项等。表1列出了教材中部分经典实验,以供参考。

二、扎实做好实验关注迁移性和发散性实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

教材实验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验证性实验类(成分分离鉴定、显微镜、生物技术)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2.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3.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6.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7.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8.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9.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0.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二)探究实验类(探究和设计)

1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2.探索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3.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5.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6.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7.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8.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9.生物体维持p H稳定的机制。

20.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1.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3.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4.设计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5.设计实验,证明性外激素的作用。

26.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27.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8.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三)模型类

29.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30.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31.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32.性状分离的模拟实验。

33.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4.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四)调查信息处理类

35.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36.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37.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38.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报道。

39.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40.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1.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信息,并作交流报告。

42.搜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43.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以上类型的实验全面地反映了考纲对能力的要求,如设计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认真分析和完成这些实验,对于学生形成基本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培养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提高动手能力,获得基本技能等都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实验成绩的基本保证。下面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2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分析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实验类型

一般来说,实验目的在题目中就明确给出,实验原理可根据实验目的和现有知识来确定,而实验类型可由实验目的、原理和整个实验来确定。

2实验目的: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探索过氧化氢酶与 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3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

(2)学会根据实验原理来选择实验材料和确定实验方法

1观测指标:气泡产生的速度

2方法步骤:略

3确定变量:过氧化氢酶和Fe Cl3

4设置对照实验:在相同条件下用过氧化氢酶分别处理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3)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实验结论

对于未知实验要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如本实验可能有以下三种结果,在相同时间内(短)产生的气泡数:甲>乙,甲=乙,甲<乙。而实验结论就是要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

1实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使用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比使用Fe Cl3的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2结论: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要高

此实验完美地体现了对照实验原则,对照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有很强的借鉴性。

三、挖掘教材实验题素材针对性变式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可知,生物学实验题一般来自教材中某一个或几个实验,也可来自教材对理论问题或社会实践问题的实验化探索,还可来自对生物学经典实验过程的再发现和再证实。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实验题素材”,进行有针对性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应试能力。

例3鼠妇是一种小型的陆生节肢动物,现计划对鼠妇的某些生活习性进行验证性实验。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以了解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常温下的湿土中。

材料用具:鼠妇15只,圆形纸盒若干个(半径为40cm)、干燥土壤若干千克、清水、冰箱。

实验方案:(可绘出示意图予以说明)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教材中提到了昆虫具有趋光性、趋化性以及如何验证这些动物的趋性等。解答本题利用本题提供的材料、

表2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素材(部分)用具,根据动物的趋性,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来证明。

实验目的:了解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常温下的湿土中

实验原理:动物的趋性

方法步骤:

1将部分干燥土壤加水搅匀

2将部分干燥土壤、湿土放入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

3将等量的常温下的干土、湿土以及用冰箱冷藏的干土、湿土均匀放入圆形纸盒中

4将15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如图)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1常温湿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常温湿土中

2常温干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常温干土中

3低温湿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低温湿土中

4低温干土中分布的较多,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低温干土中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篇2

牛军锐

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

215211

摘要: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是学生在高考实验答题中的一个失分点,也是高中生物实验复习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的进行高中生物实验的复习教学,本文就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进行实验设计的教学策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实践。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设计、有效复习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生物实验中要求较高的一种类型就是实验设计,它能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纵观近几年的江苏生物高考试卷,实验的分值都在30分左右,但对生物学实验要求却不断提高,集中表现在开放性实验设计题上。这一类题型在高考复习中是令学生非常头痛的问题。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实验操作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学生就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如何在高三复习时提高生物实验复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完成高考中的实验设计题,是我们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复习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生物实验设计复习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结合实例对生物实验设计的有效复习做一探讨。高三生物实验复习教学存在的误区

《高中生物命题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对学生实验内容考查的要求,初步具有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但我们有很多生物学老师以高中复习学生时间紧为借口,无端取消了原本应该做的实验,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盲目的自主设计实际上是一种纸上谈兵的实验,其作用还不如 “讲实验”,由于学生缺乏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缺乏真正的实验设计实践,使学生的实验设计带有明显的主观上的想当然,缺乏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一些教师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不是根据学生已经做过的实验为思考的基础,而是直接概括出一些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原则等,学生除了记住了原则本身,并不清楚在何种情境中运用这些原则;有些老师强调单纯的程序性的科学方法,将明确实验目的、严格遵守实验原理、恰当选择实验对象、实验装置设计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合理设计实验步骤、精心设置对照组实验、提出假设条件、预测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原因等,使留在学生头脑中的科学实验程序化、机械化,不能结合考题举一反三,不利于学生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的提高。高三生物实验设计的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之所以效率较低,深究其原因皆因为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考虑的中心还是教师自己的教学任务。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复习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设计思路,学会实验设计上。实验设计绝不能脱离一定的知识和问题情境,离开高中生物学主干知识的实验设计必然是盲目的、误导的。对于实验设计的复习我们可先分析挖掘课本经典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素养,然后根据复习的实际精心设计一两个典型的教学实验,让同学们在具体“做科学”的过程中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一些原则和方法、关键点,并针对不同的实验设计题训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实验设计能力,不再惧怕高考实验设计题。2.1挖掘课本经典实验,提升学生实验科学素养

首先,使学生积累实验操作的经验。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用具和步骤,此基础上充分开放实验室,尽可能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引导每个学生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学实验常用材料、药品的种类、用途等,形成表格,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完善自己的结果。其次,使学生理解实验程序。指导学生分析课本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或必要性,每一步骤的意义及各步骤之间联系。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对根尖为什么要解离、压碎根尖、压片,为什么在“解离”与“染色”之间要来一步“漂洗”。“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中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要剪碎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加热试管作用是什么对照。“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为什么两支试管要放在60℃水浴加热几分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研磨叶片前要加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与原理是什么,加丙酮然后为什么要迅速充分地研磨且要加盖等。

最后,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最终结果记录,又要求学生对实验的中间过程出现的现象进行记录,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除记录溶液的最终颜色,更要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顺序浅蓝色一棕色一红色。既要重视结果又重视对结果的分析,重视对成功实验的分析,也要重视查找实验败的原因。如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中,有部分学生实验成功,能分离出四条色素带,有的出现三条色素带,引导他们分析为什么色素会分离开来从上到下色素名称及颜色各是什么,部分学生能分离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还有部分学生一条色素带都分离不出来,要引导这些学生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克服这些原因。2.2 结合典例概括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不管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设计,自主设计实验还是补全实验、修改完善实验,实验设计思路大体相同,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本经典实验或某一高考实验题来概括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便于学生领会掌握。下面结合2009年浙江卷第30题第Ⅱ部分高考实验题来来谈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地教学。(斜体字为题目)

给正常成年实验兔注射甲药物后,使其患了高血压病,注射乙药物可使高血压症状缓解。为了验证甲、乙两种药物的上述作用,请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兔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①.仔细领会实验原理。生物实验原理,大多数是书本上已有的知识,这类题型中只要仔细分析题目所提供的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具,就能从中获取;有些实验原理书本中未曾涉及,而是从在题干中直接给出的。

材料与用具:一组正常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适宜浓度的甲药物、适宜浓度的乙药物、注射器等。(要求:答题时对该组实验兔不再分组;对动物的手术过程与药物的具体注射剂量不作要求)

②.正确选择材料和用具。要通过对题目提供的每一个材料和用具其用途的理解,在分析的基础上,全部或部分选用,有些题目甚至要求学生添加辅助的材料和用具,要引起注意。

(1)实验步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③.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合理的实验步骤是对实验原理、材料和用具综合分析基础上的整合,要充分体现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兔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并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④.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要科学地使用学科语言,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

⑤科学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一定要紧扣实验现象得出,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切忌一味地照搬书本,夸大结论。

在进行生物实验设计时,我们还应注意一些关键环节:①.实验设计中的假说 在实验设计中,每一个实验目的的确定,都是一个实验假说的形成过程。我们在作出实验假说时,必须在注意假说的预见性的同时,强调客观性和多样性。②.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 选择恰当的材料和手段,是所设计的实验能否达到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③.反应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依据实验条件和环境因素充分控制无关变量,使实验具有科学性,结果不受干扰。④实验中的对照设计和分析。

2.3 针对不同生物实验设计类型进行强化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主要有验证性和探究性两种类型,在题型呈现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给出实验用具、材料、药品、实验的目的,要求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或对已有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2009海南卷22题)。

2、只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自选,实验方案自己设计。这种类型的设计题,最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的高低。(2009浙江卷第30题第Ⅱ部分)

3、分析己有的实验设计方案中不科学性(2009四川卷第30题第Ⅱ部分第4小题)。

4、既有实验设计改错,又需进行补充完善的综合类设计题。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为实现考生在短期内生物实验设计应试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可采取以下训练策略:紧紧依托教材的实验内容,针对以上几种类型有选择地利用好近年高考题目中的生物实验考题内容,认真研究每一个实验,重新认识每一个实验。针对研究的问题和实验的条件设计实验,巩固实验设计中应如何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如何准确获取实验信息,实验的预期如何,如何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准确的解释等。

高三实验复习教学中,通过对课本生物实验内容逐一进行整理,重新认识,强化训练,就一定能使全体学生在生物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上有大幅度地提高。

参考文献:

例谈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三生物   实验    复习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15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而且分数比例也在逐年增加①。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实验题型更是成为了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鉴别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手段②。

一、变“做”实验为“说”实验

高中阶段课时紧张,若要让学生重复做实验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笔者认为这是不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换作让学生思考并口述实验原理、药材试剂及步骤,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逻辑思维的锻炼都有很大的好处。

以“探究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过程的片段整理为例。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假如现在有一个梨,我们想知道梨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应该如何检测呢?

全体学生:利用菲林试剂检测。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菲林试剂检测?

学生甲:还原糖与菲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教师又问:很好,那么菲林试剂怎么加?

学生乙: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教师:能解释一下甲液和乙液分别是什么吗?

学生乙:甲液是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是0.05g/mL的硫酸铜溶液。

教师:为什么要等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呢?

学生经过思考,丙同学:因为在检验还原糖过程中是氢氧化铜与还原糖反应生成氧化铜的过程,所以要先混合生成氢氧化铜。

教师:很好。现在检测还原糖的原理我们清楚了,下面谁来给大家简述一下实验步骤?

学生丁:先制取梨的提取液,并取2mL放入试管;取菲林试剂甲乙液各1mL混合均匀后加入试管,然后将试管置于55℃-60℃水浴中加热2-3分钟,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

教师:很好,那么你回忆一下以前的实验过程,你看到试管中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丁:提取液是接近于无色的,然后加入菲林试剂混合液后呈蓝色,水浴过程中渐渐出现砖红色。

教师:很好,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全体学生:梨中有还原糖。

教师:对。强调一点,我们在做实验类题型时要分清楚结果与结论的区别。结果重在实验现象的描述,而结论则是根据结果得出的论断。例如这个实验,结果是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结论是梨中含有还原糖。

二、变教师讲练习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对于实验类题型,适当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认为不是学生做的题越多、教师讲的例题越多成绩就好,关键要抓住要领,让学生学会做题。以下是2013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第30题,上课时引导学生分析的片段。

原题: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问题略)

教学片段:

教师:请同学分析这道题,说出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学生甲: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教师:实验目的明确之后,谁分析一下该题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学生乙:自变量是早餐习惯,以及按习惯的不同给予的相应早餐,而因变量应该是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请一位同学试着描述该实验的过程。

学生丙:首先,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4组,每组10人;其次,检测他们空腹(餐前)时静脉血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并记录;再次,给予各组相应的早餐,餐后1、2、3小时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并记录;最后,整理数据。

教师:描述得非常好。现在实验过程也明晰了。接着我们分析这张图,透过这张图,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学生丁:餐前,血糖浓度相同,而胰岛素浓度高脂高蛋白組比其他组高。

教师:为什么高脂高蛋白组的胰岛素浓度比其他组的高?

学生丁:可能是因为平时高脂高蛋白饮食,使得体内氨基酸、脂肪酸较多,而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

教师:很好,那么餐后又出现了什么变化?

学生戊:餐后,血糖浓度都有显著上升,其中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上升最快;而胰岛素浓度先上升后下降,但是特殊的是不进早餐组胰岛素浓度基本无变化。

教师:能简单解释原因吗?

学生戊:餐后,食物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糖类消化吸收较快,所以高糖组血糖上升最快;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有降血糖作用。

教师:试想胰岛素会不会一直分泌,血糖浓度持续下降?

学生己:不会,血糖浓度下降,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教师:不错,现在对于这道题我们已经解读了题干,分析了图形。

通过说实验,学生深入理解了实验的设计原理,明确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使学生学会了实验类题型的做题方法。

注释:

①唐敏英.浅谈高中生物实验的备考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7,23(6):37-38.

②林国海.高中生物实验复习策略[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1(34):194-195.

本文系临夏州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临夏地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LX[2015]GH005)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例谈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篇4

关键词: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而且分数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1) 。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 实验题型更是成为了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鉴别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手段 (2) 。

一、变“做”实验为“说”实验

高中阶段课时紧张, 若要让学生重复做实验需要付出很多时间, 笔者认为这是不实际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换作让学生思考并口述实验原理、药材试剂及步骤, 不仅节省了时间, 而且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逻辑思维的锻炼都有很大的好处。

以“探究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过程的片段整理为例。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假如现在有一个梨, 我们想知道梨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应该如何检测呢?

全体学生:利用菲林试剂检测。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菲林试剂检测?

学生甲:还原糖与菲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教师又问:很好, 那么菲林试剂怎么加?

学生乙: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教师:能解释一下甲液和乙液分别是什么吗?

学生乙:甲液是0.1g/m L的氢氧化钠溶液, 乙液是0.05g/m L的硫酸铜溶液。

教师:为什么要等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呢?

学生经过思考, 丙同学:因为在检验还原糖过程中是氢氧化铜与还原糖反应生成氧化铜的过程, 所以要先混合生成氢氧化铜。

教师:很好。现在检测还原糖的原理我们清楚了, 下面谁来给大家简述一下实验步骤?

学生丁:先制取梨的提取液, 并取2m L放入试管;取菲林试剂甲乙液各1m L混合均匀后加入试管, 然后将试管置于55℃-60℃水浴中加热2-3分钟, 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

教师:很好, 那么你回忆一下以前的实验过程, 你看到试管中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丁:提取液是接近于无色的, 然后加入菲林试剂混合液后呈蓝色, 水浴过程中渐渐出现砖红色。

教师:很好, 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全体学生:梨中有还原糖。

教师:对。强调一点, 我们在做实验类题型时要分清楚结果与结论的区别。结果重在实验现象的描述, 而结论则是根据结果得出的论断。例如这个实验, 结果是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结论是梨中含有还原糖。

二、变教师讲练习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对于实验类题型, 适当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认为不是学生做的题越多、教师讲的例题越多成绩就好, 关键要抓住要领, 让学生学会做题。以下是2013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第30题, 上课时引导学生分析的片段。

原题: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 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 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 并分别于空腹 (餐前) 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 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 实验结果见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略)

教学片段:

教师:请同学分析这道题, 说出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学生甲: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教师:实验目的明确之后, 谁分析一下该题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学生乙:自变量是早餐习惯, 以及按习惯的不同给予的相应早餐, 而因变量应该是空腹 (餐前) 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请一位同学试着描述该实验的过程。

学生丙:首先, 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 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4组, 每组10人;其次, 检测他们空腹 (餐前) 时静脉血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 并记录;再次, 给予各组相应的早餐, 餐后1、2、3小时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 并记录;最后, 整理数据。

教师:描述得非常好。现在实验过程也明晰了。接着我们分析这张图, 透过这张图, 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学生丁:餐前, 血糖浓度相同, 而胰岛素浓度高脂高蛋白组比其他组高。

教师:为什么高脂高蛋白组的胰岛素浓度比其他组的高?

学生丁:可能是因为平时高脂高蛋白饮食, 使得体内氨基酸、脂肪酸较多, 而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

教师:很好, 那么餐后又出现了什么变化?

学生戊:餐后, 血糖浓度都有显著上升, 其中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上升最快;而胰岛素浓度先上升后下降, 但是特殊的是不进早餐组胰岛素浓度基本无变化。

教师:能简单解释原因吗?

学生戊:餐后, 食物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而糖类消化吸收较快, 所以高糖组血糖上升最快;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有降血糖作用。

教师:试想胰岛素会不会一直分泌, 血糖浓度持续下降?

学生己:不会, 血糖浓度下降, 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教师:不错, 现在对于这道题我们已经解读了题干, 分析了图形。

通过说实验, 学生深入理解了实验的设计原理, 明确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 使学生学会了实验类题型的做题方法。

注释

11唐敏英.浅谈高中生物实验的备考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07, 23 (6) :37-38.

高三生物备考复习策略--周中 篇5

周口店中学高海英

2013-2014学新高三入学测试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通过实验分析呈现知识,坐标图、结构图的考查体现了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试题难易适中,比会考难度略大,与高考相比,综合性降低了一些,符合新高三入学学生的认知特点。

试卷涉及了必修

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考查的比较全面,比例适中。我校学生审题缺乏仔细,将有些知识点混淆,答题不严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

成绩与很多兄弟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校及格率19.15%(房山区39.74%),平均分73.28(房山区83.18),优秀率数据丢失不显示。

建议:选择题7、11、13、14等题涉及的面较广,个别试题(22题)不严谨。生物变异涉及的知识少。

教学亮点:

1、与生活密切相联系针对本届学生的基础较弱和认知情况,我制定了暑期上课的复习计划。三本书平均每周复习一本,但还是没有复习完。课上,我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即学以致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找规律,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光合作用过程用“一、二、三、四”概括,即一个场所—叶绿体,两个阶段光反应和碳反应,三种能量: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四种物质变化:水光洁解、ATP-形成、CO2固定、CO2还原。

3、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生活现象的呈现、实验分析、识图作答等都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通过对实验和生活现象的分析、结构图的分析,推出结论。

4、谐音记忆法。是巧记知识点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还不容易忘记。提高了识记的效率。

5、注重练习,咬文嚼字。读懂题是解题的关键,有些学生很粗心,一看似曾相识不加思索就下笔写,造Љ题错误。因此,训练学生读题时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6、强调和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存在知识误区,要给学生格外强调。如跨越生物膜层数与细胞膜层数,细胞呼吸与有氧呼吸,把酵母菌当做原核生物,将无氧视作种子、果蔬贮存的最佳点,误认为线粒体产生的ATP远多于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就避免了很多错误的出现。

弱项跟进措施:

1、规范审题—抓关键词

2、进行纠错演练,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编制或精选习题,强化学生对错误知识的纠正和正确知识的理解。

3、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高三生物复习方案

周口店中学高海英

基本复习思路:二轮复习法

一轮复习目的:解读考试说明,以教材为本整合知识点,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

一轮复习时间:暑假两周至2014年4月。必修

一、必修2、3,选修三和选修一的部分内容。

1.加强研究,瞄准高考改革的方向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新课标、教材、高考考试说明,吃透《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瞄准高考考核的方向。

2.注重基础,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石

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打牢基础,适当拓展。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课本中双基AB层次达到90%,我们把这些基础知识打扎实,就能很好的解决中低档题。因此,复习内容要细而全,将《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上的知识点要全部讲到、讲透,不能有任何遗漏,包括三册书的小字阅读材料和旁栏。三册书的选学内容,如果与必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要求了解,尤其是了解与必修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点和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必修内容的理解。重点突出复习考纲要求的核心知识。在第一轮复习中只是紧紧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对三册书上有关联的知识点作适当的联系,不求快求深。通过一轮复习不仅要学生知道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将图、曲线等形式转化成文字表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复习是我们还要将课本基础知识与相关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浅层次的联系。在复习过程中,选取质量好的试题,边复习边检测,以加强巩固。

3.强化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

指导学生归类和区分相近的核心概念。如原生质、原生质层、原生质体等;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结构、功能、生理过程的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4.加强实验的复习

强化课本中探究经典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基础知识,为实验设计和分析打好基础。在2013年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中,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及简要说明、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的题目所占比例增大,说明实验在生物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验训练中,要特别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设计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5.注重学以致用

生物科学既是实验性科学,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测试强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考察解决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关问题的能力。所以生物后期复习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加强高初中生物相近内容的衔接。复习中把初中内容和高中内容看作一个整体,全面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7.复习中应注意生物专业术语的使用,提高自己包括生物绘图在内的书面表达能力。将高三选修三和选修一的知识融入到一轮复习之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8.重视评讲,提升应试能力

重点是抓好以下三种能力的培养:

①审题能力。一是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读题粗心大意,思维定势的影响,“内部语言传递”过程中的过分跳跃。二是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自己审题,然后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三是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把握,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②分析综合能力。主要学会各种生物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③表述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答案。

讲评试卷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出现的共同问题和得分率较低的问题要逐题展开讲解,并配之以适当的练习矫正和巩固,讲练结合,力争使学生的错误得到迅速纠正。同时向讲评试卷要效率,对整个试卷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归类分析,引申出其它的命题形式,注意学生发展思维的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挂,多题归类。组织学生自我评价试卷,要求学生逐题分析每道题考什么内容,相关的知识还有哪些,用什么方法解题效果较好,还可以怎么观察。找出失分点和失分原因,明确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制定自我补救措施。

(二)二轮复习:紧扣基础,专项训练;整合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强化方法、提升能力。二轮复习时间:2014.4—5月。

第二轮复习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基础,强化主干知识,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自主建立起知识体系。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一是,按照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对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整理成表格等形式。二是,利用绘概念图的方法,将有关内容全部按照它们的逻辑性联系在一起。三是,通过提出与之有关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二轮复习过程中,主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一是,在复习每章节时,将该节教材中标明的实验和教材中隐含的实验改成实验设计。二是,进行实验专题训练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的技巧。三是,强化训练,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实验设计训练,在做中学,加强识图、识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分析问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几乎都是通过分析,然后选择应用哪一种基础知识进行解答。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我们通过针对性地选择简答题,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与试题之间建立起桥梁,学习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具体题的能力。本轮复习,主要是教师大量翻阅资料,自己组题,尽量避免用成题。具体做法是,将每本练习册中相关章节的高质量的题筛选出来,汇总到一起,再加上已做过的题中的易错题,共同组成一份题。使学生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能力等有一个明显提升。

高考前一周:考前复习,以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为主要目标,精讲串讲,提高应试技巧。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策略思考 篇6

一、密切关注高考中生物试题的变化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在依据考纲和课标、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应不断关注高考试题的变化,特别是现今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各省区新旧课程高考同时进行的时期,各省区命题自主权不断扩大,各考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高三教师要把握高考脉搏,跟上时代步伐。近几年高考试题在以下几方面都有所改进:

1.理念方面

在高考命题理念上明显向新课标过渡,特别是广东、海南等省作为率先进行新课改高考的地区,新课程中倡导的“提高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理念,在试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因而高三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有目的地渗透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考查。

2.内容方面

已往的高考试题多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记忆的情况,是所学知识的再现,对学生能力考查较少。近几年高考试题转向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知识理解及在生产实践应用方面试题比重增大。如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对生长素浓度的确定实验,联系生产实践,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3.能力方面

近几年高考加大了对图表、实验装置、实验记录结果等一系列信息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2008年实验题考查形式虽有所改变,但仍是考查能力。

二、高三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

全方位覆盖知识点,注重双基。夯实基础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根本。为了扎实基础,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首先,通读教材,然后精读各知识点,包括文字插图、小资料等。第二,熟记概念、原理及关键的生物学术语,如一些专有的名词、结论性术语等,学生都应准确无误地掌握,并注重训练学生养成用生物学术语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第三,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基础题,突出中档题,同时注意对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考查点的把握。

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提高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以主干知识为重点,集中对相关知识和典型习题进行总结、归纳,逐步形成牢固的网络化知识框架体系,并适度进行发散和辐射,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突出主干是适应高考要求的必然。近几年高考中对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主干考查较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吃透主干知识,并在选例题、习题上下工夫,以突出重点。同时,其他方面知识也不容忽视。

3.重视提高以探究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

实验题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图表识别和计算能力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实验内容应给予充分重视,重点对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发挥创造力,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4.重视图表类试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收集各种图表类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生物图表主要有直方图、模式图、结构图、装置图、流程图等,这些图表是生物学信息的载体,因此,解题前必须读懂图表的信息含义,然后才能正确解答。在平时应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图,找出图中隐含的条件,明确图像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寻找正确答题的思路,最后实现图表和问题的转换。

5.习题训练

习题的选择对提高学生成绩非常关键,采用低级的题海战术,不加取舍,讲得多,练得多,思考少,交流少,必然会导致复习效率低,效果差。因此,教师应精心挑选练习题,突出重点难点,同时兼顾知识点全面,题型新颖,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同时,严格训练学生规范答题,传授答题技巧,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成绩。

总之,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克服三种倾向:一忌丢开教材训练难题、偏题、怪题,克服训练起点过高;二忌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三忌题海战术,题海无边,应以质取胜。

高三生物复习有效教学策略探研 篇7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第一轮复习

进入高三,教材上的知识已经学完,接下来便是备考。备考阶段,教师一般都会安排学生进行三轮复习。一些学生会认为,反正有三轮复习,如果第一轮没有复习好,还有后面的两轮。其实,高考前的几轮复习,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总结,由此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而第二、三轮复习则集中于重点知识的操练、考点知识的技能训练等。如果第一轮没有复习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到位,那么在第二、三轮复习中,学生就会显得盲目,甚至很多时候会跟不上。

在以往的复习中,常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而进行归纳整理,方式还是教师讲。如“蛋白质”复习中对“结构和功能”依然是左重复右讲解。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已经懂了的学生要不厌其烦地听,不懂的学生哪怕教师再讲,还是不懂,复习效果并不好。对此,提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复习,并不是说让学生自由地去复习,而是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在复习中的指导作用,结合各章节的内容做好系统规划,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归纳整理。

在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时,一是要做好规划指导,即哪一章的知识点结构是如何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复习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去归纳整理,教师从讲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例如,“细胞呼吸”一节的复习中,对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反应式、相同点和不同点等的整理,一要明确哪些是需要掌握的,要提示学生重点整理,如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不同点,要从场所、条件、产物等方面进行变比;二是要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整理。在复习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复习效率很低。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我已经懂了”“什么还没有懂”,然后再结合教材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如此,学生变为学习主体,兴趣得到提升,复习中的参与度提高,复习效率自然会更好。

二、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除了按照教材的知识向学生进行讲授外,更多的就是用各类考试卷来对学生进行操练,基本上是对学生测验,测验后讲,讲了再考,再讲。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复习中的兴趣难以提高,复习效率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我省的高考制度是带有明显选拔性质的考试,既然是选拔,那必然就会带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而这也会通过考纲来体现的。为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三生物复习时,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考纲进行解读,明确了解高考的内容和要求。

在高三复习中,要指导学生结合考纲明确复习内容,这样再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去梳理教材中的知识,完成练习,效果才会更好。一般而言,考纲中Ⅱ类比Ⅰ类命题的几率大,对此教师可立足前一年的考纲,结合现行考纲要求引导学生展开复习。如在考纲中,对于《细胞增殖》一节,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无丝分裂就是I类,而有丝分裂则是Ⅱ类。那么,在复习中,重点就要放在有丝分裂上。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无丝分裂就不重要了呢?其实不然,这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要有重要和次要之分,不能在复习的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具有针对性。

三、用好教材和考试题,加强针对性训练

以往的高三生物复习多采用的是“题海战”,无论是基础好,还是基础差,学生所需要完成的题量都是相同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对类似的问题要重复练习,耗时费劲,而基础弱的学生,哪怕是自己不会完成的问题,也要竭力去做,不然可能会遭到老师的批评,练习效果不佳。不可否认,在生物总复习阶段加强解题训练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盲目,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效果才好。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以教材为出发点,因为教材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也是出题的基本依据。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很多教师都会抛弃教材,直接让学生背知识点、做练习,但效果并不好。用好教材,是要以教材为出发点,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合考纲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从而把握好考试方向。

用好生物考试题,是指要以历年的生物考试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当然,必要的模拟考试、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在对历年的生物真题进行练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真题中归纳知识点,找出方法。以光合作用为例,考点一是光合作用过程,即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反应式及元素去向;考点二则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曲线分析。在引导学生对历年真题进行练习时,要结合考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把握考点。

四、有机整合课堂内外,要少讲多练多让学生复习

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考纲整体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考纲中所涉及的内容,要结合要求(即Ⅰ类或Ⅱ类)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在填写知识清单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如对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整理为例,采用表格形式,对其试剂、操作要点、反应颜色逐一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图,这样才利于学生掌握并应用。

在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如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时,先复习氨基酸的通式及造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四个原因,再引出核酸,复习核酸的种类、分布等,由“消耗能量”引出糖类,复习其分类和功能……如此整个课堂就连成了一个整体。在复习中,还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引出主题,多让学生去说、去归纳和总结。在归纳和总结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说明,把整个生物知识连成一个网络。

在课后练习中,对于典型的、具有针对性的题例,应精讲。但提倡精讲不是直接讲授,而是要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就题干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教师再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思考用到了哪些概念、哪些方程式,对于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在练习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尤其是题量和难易度的设计,要多给学生一些选择权。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练习中,对于基础弱的学生,安排一套试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安排另一套难度稍大的试题。同时,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如学生遇到不能完成的,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是概念或方程式没有掌握,还是方法不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之我见 篇8

一、注重基础,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点已基本掌握, 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 高考题一般都是试题在书外, 道理在书中, 所以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首先, 要注重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点。教师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 将相关的知识进行串联和整合, 然后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同时还要求学生深层次理解每一个概念、原理, 围绕考试热点进行拓展。

其次,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中档题和难题的阶梯, 没有基础知识作为铺垫, 是没法在高考中得高分的, 尤其是以能力来立意的试题, 所以要求教师在复习中以基础促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是高三最后能够杀出黑马的关键。

再次, 要注重基础知识, 就要重视课本, 重视课本上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能够把来自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因为高考中有好多题目都来自于课本, 但又高于课本。

最后, 理解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 才能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专题复习过程中, 对某些相似或同一类型的知识点, 还可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如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除比较它们的场所、条件、过程外, 还应比较以下几处:一看需不需要游离氧, 二看有机物分解是否彻底, 三看能量释放多与少,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呼吸作用。

二、增强实验, 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标中有四项基本能力: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这些能力要求在近年的高考实验题中都有体现。生物实验设计题在每年各省的高考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有时候都是高考的最后压轴题, 生物实验题几乎代表了生物高考的主导方向。例如, 江苏2009年生物高考第32题的“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实验, 江苏2010年生物高考第32题的“DNA粗提取”实验, 江苏2011年生物高考第31题的“植物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等。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学校基本上都没有条件开齐、开全课本上的实验内容, 这就要求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将基本的实验内容讲全讲清楚, 又要让学生能将基本的实验原理拿来应用。

那么, 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一般会采取这样的措施, 首先, 逐步设计问题, 由简单的内容开始。其次,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集中大家的智慧, 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想要的答案, 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最后,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带进课堂, 最好是高考试题的改编题, 通过做题对实验的内容进行巩固,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知道高考也不过是考这样的题目。例如在复习“DNA的粗提取”实验时, 笔者将2010年江苏的高考32题拿过来给学生做, 要求学生对高考题与课本实验进行比较, 相同点、不同点都列到黑板上, 当引导到这的时候很多的学生就不需要教师再分析了, 他们自己就可以将题目解决掉。

三、强化各类习题的复习, 形成良好思维品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 很难见到我们日常做过的原题, 即使某个题目貌似见过, 但也与原题有着较大的差别, 所以在高三的复习中各类试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 所有的题目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那就是以课本的知识点作为基础, 然后进行延伸与拓展。

下面是笔者选择的几类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几类习题类型: (一) 材料题在最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比较多, 例如2010年海南高考的22题、23题, 江苏的15题、17题等, 这类题目在解题的时候就要训练学生去读题目, 从题目中获取解题所需要的信息, 分析题目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或者是哪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 然后把知识点拿来应用, 把题目解决掉。 (二) 图表题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会出现, 而且形式多样, 有时在一份试卷中会出现几种类型的图表题, 例如, 2010年的江苏卷中出现了过程图、结构图、比较图、柱形图、曲线图、遗传系谱图等等, 那么在解题时, 就要训练学生首先要能够读懂图表, 分析考点在那, 把知识点进行整合, 然后去解题。例如2010年江苏卷的29题, 这是一个遗传系谱图题, 本题涉及的考点就不只有一个, 有伴性遗传、常染色体遗传, 概率的计算又涉及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题目, 那么像这类题目就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点的基础上将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将它们的内在联系找出来, 才能解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 (三) 多选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不是选不全就是选多了, 对于这类题目, 除了要多做练习之外, 还要注意对错题的总结, 让学生在对错题分析时注意这个题目错在哪里, 解题时你的思路和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 如何避免这类错误再发生。这样通过比较就会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篇9

一、自我诊断———暴露错误概念

每节复习课之前, 教师应先针对性地提前设计好问题, 让学生复习相关的概念知识, 并自我诊断, 暴露出理解错误、混淆不清、不会运用的概念。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暴露出的概念问题精心设计教学, 上课内容围绕学生的问题开展, 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例如, 在复习《稳态与环境》前, 教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课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设计了以下问题: (1) 说明稳态在细胞、个体、生态系统不同的生命结构层次中的含义。 (2) 描述神经调节的过程。 (3) 描述血糖条件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4) 描述免疫调节。 (5) 说明植物激素的综合作用。 (6) 如何理解反馈调节是个体和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7)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 如何理解信息传递……从学生的反馈结果来看, 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存在以下问题: (1) 对核心概念缺乏整体的认识。如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信息传递就是第五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对此概念认识很片面。 (2) 不能从全局、整体上把握概念。如稳态这一核心概念, 学生无法把个体的稳态和环境的稳态相结合从整体上进行理解, 而是停留在第一章第2节对稳态定义的理解上。 (3) 能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但不会构建概念图。如第二章《稳态的调节机制》中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如何构建概念图, 学生无从下手, 只能模仿参考书构建知识网络, 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无法构建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概念图。以上是从整体上对学生关于生物必修三相关概念理解的了解, 在安排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更细致、更符合逻辑的问题, 从细节上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创设情境———引入科学概念

高三生物的概念复习教学如果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概念、背概念、做练习巩固概念, 学生的复习效率将大打折扣。在课程理念的高考模式下, 生物学科更加注重在新情境下对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的考察。因此, 教师要把复习的概念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 打破传统复习课枯燥无味的状态, 使学生乐于复习。

首先, 有些高考题源于教材上的图片、资料、问题、图解等,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上的这些信息, 通过整合创设情境, 让学生熟悉书本知识, 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如复习DNA复制的概念时, 为了使学生对DNA复制有个感性的认识, 笔者引入书本必修二中DNA复制图解, 引导学生从书本图解中去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并从图中说出DNA复制的过程、模板、原料、方式、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细致的识图能力, 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其次, 利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如在复习育种这个概念时, 不能仅仅停留在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优缺点等这些基本的知识点上, 可以创设农业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解决农业生产上实际问题的欲望。如培育新品种番茄椒, 普通番茄与甜椒自然杂交后形成的番茄椒既像辣椒又像番茄, 番茄椒的叶片、茎秆酷似甜椒, 而果实外形与番茄相似, 内部结构又与甜椒相似, 但是番茄椒不能产生后代。如何用多倍体育种法来培育可育的番茄椒?再次, 创设真实的高考案例情境, 突破概念复习的瓶颈。高三生物学复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 因此, 学生在练习时对高考题特别重视。笔者通过研究历年来的高考题, 在对高考题的分类研究中发现, 高考对概念的理解、应用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 且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赋予了新的情境, 这样类型的题目学生的得分往往较低。因此, 如果我们以某些基本的高考原题或者变式作为概念引入创设情境, 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对这个概念的学习也会格外的扎实有效。

三、设置树状问题结构———细化理解概念

当我们正确引入一个生物学概念后, 需要对概念的内涵、外延、适用范围及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理解、应用, 教师势必要提出相关的问题。问题结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可以将提问的“问题结构”分为纵向逻辑结构、横向辐射结构和纵横交叉结构三类。鉴于高三复习的综合性, 本文只谈论纵横交叉结构, 即纵向问题结构与横向问题结构的组合。总的来说, 纵横交叉结构模型就是问题向纵深延伸, 但在某一问题环节分门别类地进行探究。这种问题结构模型适合在高三生物学复习中构建核心概念。如基因是生物学上的核心概念, 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因为概念抽象, 所以学生大多是死记硬背, 对基因内部相关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如复习基因及其功能时, 需要教师设置合理的问题组合, 不断引导。首先, 从纵向上设置三个层次逐级递增的问题, 即 (树的主干) 基因是什么、基因有何功能、基因如何实现功能, 然后对这三个问题“开枝散叶”, 再设置一系列的小问题。第一主干问题设置以下横向子问题:基因与DNA有何关系?DNA分子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一个DNA分子有几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排列?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第二主干问题设置以下横向子问题:基因通过什么方式来控制这些性状?基因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第三主干问题设置以下横向子问题:基因表达 (转录、翻译) 的过程如何?DNA复制的过程如何?什么是中心法则?通过设置纵横交叉的问题结构, 可以把核心概念中一系列基本概念的关系理清,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更深刻、更透彻, 从而为构建概念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构概念图———完善概念体系

把零散的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时, 学生才容易记住复习课中呈现的较大的信息量, 并能够重新构建概念体系。学生通过把自己制作的概念图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制作的概念图进行比较, 能够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方面, 使含糊不清的概念变得清晰。另外, 不管学生的本身知识结构如何, 制作概念图比死记硬背概念要具有更高的优势, 能够深化所学概念。例如, 《胚胎工程》一章内容有很多概念需要学生记忆、理解, 虽然这章的知识理解难度不大, 学生却很容易遗忘, 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把各个概念联系起来。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胚胎工程中的几项重要技术后, 要求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将主要概念联系起来。

五、类比迁移思维训练———深化所学概念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注重基础知识, 突出能力考核, 逐渐减少概念的记忆性试题, 增加概念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应用的考察, 有利于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相关概念题型的选择和编制, 减少死记硬背式的概念题型, 多选择新情境题和新的信息题、探究题来锻炼学生运用生物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教师设置题目的情境要与实际相联系, 摒弃和实际不符的题型。同时, 设计的题目要突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而不是知识的不断重复和简单叠加。在思维训练过程中,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提炼相似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 去伪存真, 在脑中提炼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概念。长期经过这样的有效训练, 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

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效率的策略思考 篇10

一、重视生物教材, 挖掘深层内容

在高三生物复习课的开展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学习的基础, 深入挖掘生物教材, 理解基础知识点的深层内涵和应用方法, 在夯实生物知识基础的前提下, 实现知识的升华。生物教材在学生学习的各种资源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是各种资源的根本, 但是我们不能够过于依赖教材。高三生物复习课程和新授课程是不同的,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图表等都不能照搬照用, 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复习内容, 挖掘知识点的深层内涵, 将其进行灵活地变形之后, 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促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增强学生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 学生在深挖教材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基础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 教师可以将这些基础知识串联起来, 形成捆绑记忆。

二、重视归纳整理, 形成知识体系

在高中生物学习当中, 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零散, 因此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不利于对知识点的系统应用。因此, 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分类, 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加丰富, 也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复习课的效率。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之后, 教师可以寻找多方面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或者是高考真题。这些综合性的生物题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应用生物知识点, 也能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深化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为提高生物复习课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复习“走进细胞”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内容进行知识整理和归纳, 从而使学生对细胞相关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 这样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加强师生互动, 提升复习效率

高三生物复习课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而且无论教师进行了多么完美的课堂预设,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很多与课前准备不同之处, 因此,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要多方面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从而对教学方法进行恰当合理的调整。高三生物复习课堂上, 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途径, 有以下几种:在复习课开始之前, 教师可以积极与学生沟通, 全面了解他们理解和知识掌握知识的情况,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在高三复习课堂中,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 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复习的进展和存在的知识疏漏, 进而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并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当中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 确保高三生物复习的效果。另外, 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好学生的情绪变化, 从中了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点的理解是否还存在疑问以及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后阶段, 为了确保学生生物复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作业测试或者是交谈的方式, 跟踪学生的复习效果。

四、开展分类复习, 培养学习能力

在高三生物复习课当中, 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之外, 还要根据高考的题型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物技能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一方面实验题要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复习课开展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要提高对实验内容复习的重视程度, 尤其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 从而获取实验原理。在解决实验问题时, 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胆地预测实验结果, 并在逐步推进中验证自己的结论, 提高探究能力。另一方面, 图表类习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这类题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生物课程的大量图表承载着生物学的各种学习信息, 因而学生在解题前必须要弄懂图表的真正含义。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隐含信息, 找到图表和问题之间的联系, 进而正确解题。

上一篇:道德理想主义下一篇:英语课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