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敦煌市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

2024-05-06

222敦煌市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精选3篇)

篇1:222敦煌市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中共敦煌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简报

第222期

中共敦煌市委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5月21日 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技术

敦煌市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

敦煌市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同提升工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工业基础薄弱、园区建设滞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的问题。

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推进工业化进程。敦煌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贯彻落实酒泉市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以资源开发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节能环保为方向,力争到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户以上,实现利税3.5亿元,增长3倍,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以上,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0户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敦煌市通过资源整合、兼并联合,引强扶优,提高矿产品加工水平,扩大优势矿产的加工能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重点加强对方山口矿山资源整合,以协议出让的方式,将方山口现有钒矿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成立钒矿开发股份公司,对钒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积极运作上市融资,力争5年内上缴税金突破1亿元,做大做强钒产业,力争到2012年,矿产品加工业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0%,钨、石材分别占到矿产品加工业的20%左右。

创新技术,优化环境,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敦煌市围绕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利益,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引进推广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促进钒、铁、石材等矿产资源和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迈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立质量品牌激励和保护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商标战略,打造企业品牌,争取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力争到2012年,形成10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争创5个陇货精品或甘肃名牌产品。

篇2:222敦煌市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 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 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温度在零下2.4度—零上2.2度之间, 自治旗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由蒙古、汉、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组成, 总人口14.95万, 土地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 辖5个镇、2个苏木、1个民族乡, 共有44个嘎查。但作为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自治旗鄂温克旗的发展一直是处于同行的前列的, 拥有着广袤的地域, 丰富的资源和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那么如何将这些优势化为快速发展的优势呢?

发展旗域经济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旗域内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 旗域经济实力的提高和资源有效配置, 应该遵从产业关联度和资源互补性等内在联系, 重视跨区域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旗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鄂温克旗旗域经济现状与未来

2010年鄂温克旗GDP达65.1418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75.61亿元、工业增加值36.799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100.59亿元、财政总收入15.52亿元。其中煤炭1550.0698万吨、发电127.5亿度、乳制品6290.97吨, 正在成为全市煤电工业基地、农牧业产业化基地。

“十一五”期间, 鄂温克旗完成60亿元煤炭开发投资, 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4000万吨 (届时全市达1亿吨) , 约占全市的40%。“十一五”期间, 鄂温克旗在电力建设方面大约完成150多亿元投资, 到2010年正式投入运行的发电装机达490万千瓦, 约占全市规划装机1500万千瓦的33%。煤化工业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税金1亿元。随着旗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鄂温克旗有望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 提前实现旗委、旗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

三、加快旗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1、充分发挥旗域优势,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第一, 要用足“三项政策”

鄂温克旗享有国家和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一系列特殊及优惠政策, 但最重要的还是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国家扶持较少民族政策这三大方面政策。

第二, 要用好“三种资源”

简单概述地讲:鄂温克旗有政治资源、人文资源、物产资源。这里政治资源包括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国家扶持较少民族政策以及自治区扶持东部盟市加快发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2、提升旗域经济发展水平策略

第一, 产业集聚化发展

所谓产业集聚化发展, 就是要促进产业集中化、特色化, 通过将有限资源集中到几个特色产业, 实现产业的集聚式发展, 做强特色产业, 做大优势产业, 从根本上提高旗域产业综合竞争力。

第二, 资源集约化利用

资源集约化利用, 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更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之举。

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必须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 注重为日后的生存与发展保留更大、更好的空间,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旗域范围作为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的主阵地, 发展旗域经济使用各类资源时, 决不能站在自身角度、眼前利益简单地算帐, 还必须算好大局账、长远账。

第三, 政策集成化推动

所谓政策集成化推动, 就是利用快速发展中的有效机制和各种要素, 通盘考虑并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 构成多个政策间的有机联系, 形成“群式互动”的政策体系, 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发展旗域经济应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第一,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首先要改变旗域经济即等于资源经济的错误认识, 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贯彻“节省资源, 适度消费, 注重内涵开发, 实施总体调控, 大力保护环境, 实施生态建设”的总方针。

第二, 发挥自身优势与借助外力的关系

旗域经济并不是资源配置只能局限于旗域内的狭小范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全国范围内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 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大, 对外合作也更为广泛。

第三,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发展旗域经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 必须加大投入。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旗域经济的发展没有一定规模的投入就不可能有较大的产出。在加大投入方面除了瞄准市场需求, 抓住机遇上一些短平快项目积累资金外, 还要有计划地建设一些涉及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为今后的更大产出创造条件。

第四, 加快发展与量力而行的关系

旗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过程, 受诸多因素制约。因此,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 必须坚持量力而行, 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充分利用好, 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特别是在引进项目上, 更要有冷静的审视, 要符合客观规律, 避免不切实际的大干快上和重复建设。否则, 不但不能促进旗域经济快速发展, 反而会造成新的浪费, 形成新的负担, 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五,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

加快发展旗域经济, 必须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力,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 特别是在加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 更要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城镇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而且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桥头堡, 它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影响和带动包括牧区在内的各族群众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等。

参考文献

[1]《鄂温克族自治旗志》, 中国城市出版社。

篇3:222敦煌市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订单式培训

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进一步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闻出版行业这几年快速发展来看, 依托新闻出版以及传媒行业多年的传承和沉淀。逐渐形成了工、艺、文三个方面相互渗透且有鲜明特色的“包装印刷工程”、“数字传媒”、“出版传播”、三大专业群体, 开设了适合出版、包装、印刷、设计和传媒等职业岗位的近二十几个颇具备行业特色的专业方向, 并且进几年的发展呈现目前的两大趋势:第一, 职业教育规模化全面化快速的发展, 为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需要, 中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都有所提高。第二, 职业教育快速地在渐进模式中转型, 一直以来传统的学院派教学模式正逐渐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就业导向模式逐步地转变, 特别是今年国家制定“十三五”计划以来, 教育的改革必须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的需要为前提。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推进工学结合, 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 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立足实际”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 在宏观发展上强化政府宏观调控, 在职业学校运行上强化市场导向, 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 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优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就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就必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坚持“必需、够用和求新”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选择与设置, 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与学生今后职业生活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专门化, 各专业需要什么技能, 就开设什么课程;实际工作需要运用哪些知识, 课程内容就涉及哪些内容;现实工作采用什么最新技术, 就采用什么教材和实施什么实践教学。教学课程的设置要把“使用”放在第一位, 应用课程和社会实践课要适应当今科技的发展, 瞄准最新成果, 突出操作课程的不断升级与更新;要理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 合理确定课程难易程度, 学生未来职业生活需要学到什么程度, 就把教学设置到什么深度, 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为社会提供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只有这样, 高等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所欢迎。

2 教学模式必须以就业为中心, 以提高素质为目的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以就业为导向, 势必成为当前及今后高职教育的主旋律, 也是学校与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就业率的好坏是办学质量成败的试金石, 同时也是学校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解决好就业, 提高毕业生素质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最为重要的课题。在今后的发展中, 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综合素质并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同时也培养了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中心, 所要关注的不仅仅局限在课程的质量, 其中还需要有关于课程评价的问题, 这些都是高职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课程改革、设置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是学校制度层面以及物质层面的保障等都会影响的结果。对教师来说, 教师参与课程改革, 能增强他们对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满意程度, 对课程实施的执行情况也会得到改善;对学生而言, 将会提高他们对课程的直接兴趣, 促进学习成功也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 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从而形成课程改革的良性循环。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因素也必须在实施课程改革时给予充分的考虑, 以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3 进一步发展“订单式培训”的创新模式, 明确监管, 提高教学质量

“订单式培养”是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订单式培养”的实质就是校企双方通过签订用人“订单”, 利用有效的契约形式, 一方面规范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真正实现产学的有机结合,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实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和就业问题。“订单培养”是为企业培养明天的员工, 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能够在段时间内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因此企业的积极性很高, 使“工”与“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实践证明, 这是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质量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还应该在建立适应高职“订单式”教育教学全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借以明确“订单式”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对象及监控的关键点。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一个优质健全的教学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订单式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将失去有力的保障。由此可得出结论想在高职院校中有效地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就必须建立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为主、校企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也才能建立适应高职“订单式教育”新的教学创新模式。

教学改革正处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最好的发展时期,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学校、学生三个利益主体共赢, 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也是促进其稳定发展的有效机制, 推进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企业欢迎、学校欢迎、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 (新编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一个奇异的梦作文1500字下一篇:企业会务工作安排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