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2024-05-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精选6篇)

篇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根据国家鄂人社发布 [2010]54号的文件,此文件主要内容是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通知内容如下: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全面覆盖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操作程序,根据国发[2009]32号文和鄂政发[2009]64号文的有关规定,依照人社部发[2009]161号文,省厅制定了相关经办的规程。

一、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操作程序,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新农保业务由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乡镇(含管辖有农村居民的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具体经办,村(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

第三条

新农保经办工作包括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统计管理、内控稽核、档案管理、宣传咨询、举报受理等环节。

第四条

新农保基金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单独记账、核算,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基金,基金结余按国家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二、参保登记流程

第一条

年满16周岁、具有当地农业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需携带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加新农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附表一,以下简称《参保表》)。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在异地无法签章或留指纹的,可由其指定委托人代签。

第二条

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并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于每月1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第三条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第五条 : 年满16周岁、具有当地农业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需携带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加新农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附表一,以下简称《参保表》)。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在异地无法签章或留指纹的,可由其指定委托人代签。

第四条

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并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于每月1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盖公章,于每月18日前将《参保表》、户口簿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第五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录入的参保人员相关信息与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六条

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及缴费档次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居)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附表二,以下简称《变更表》)。村协办员每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第七条

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户籍性质变更、跨县(市、区)转移或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新农保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附表三,以下简称《注销表》)。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的材料有:(1)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2)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3)变更为城镇户籍的,应提供户籍变更证明。(4)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应提供相关证明。(5)跨县(市、区)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6)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非火化区除外),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第八条

村协办员于每月10日前将《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上述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三、保险费收缴

第一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于每月月末前将当月新增参保人员、需更换银行存折人员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委托指定金融机构为新参保人员和变更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信息的人员制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银行存折》(附件一,以下简称“银行存折”)。已办理新农保参保登记和需要更换银行存折的人员,应于办理参保登记或变更登记的次月,由县(市、区)社保机构负责通过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或村协办员发放到参保人员手中。

新农保养老保险费实行按(自然)缴纳,参保人员应于当年12月31日前将当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参保人员在新农保制度实施当年应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到龄当年也可以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第二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定期生成扣款明细信息,并将扣款明细信息传递至指定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根据县(市、区)社保机构提供的扣款明细信息从参保人员的银行存折上足额划扣养老保险费(不足额不扣款)。金融机构在扣款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等反馈给县(市、区)社保机构。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金融机构反馈的扣款结果信息导入新农保信息系统,根据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核对扣款明细信息与实际到账金额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县(市、区)社保机构将扣款金额记入个人账户,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汇总表》(附表四,两联),并从次月起开始计息。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告知给村协办员,村协办员负责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中断缴费处理。

第三条

村集体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给予补助或资助的,应于每月10日前向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提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资助)明细表》(附表五,以下简称《集体补助(资助)表》),并将补助或资助金额存入指定金融机构收入账户。

第四条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应按照第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按年缴费,也可补缴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对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规定按年缴费,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也可补缴。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应及时到村(居)委会办理补缴手续,填写《补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申请表》(附表七,以下简称《补缴表》),由村协办员于每月10日前将《补缴表》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待审核通过后,通知补缴人将需补缴的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对参保人员的补缴资格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补缴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于每月18日前将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第五条

对于暂不具备通过金融机构直接扣缴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地区,可暂由政府委托的征收机构会同金融机构进行收缴,开具省统一制定的新农保缴费票据。

四、个人账户管理

第一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为每位参保缴费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政府补贴、其他补助及利息。参保人员缴纳(包括重度残疾人地方政府代缴)的养老保险费作为“个人缴费”记入;村集体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补助或资助作为“集体补助”记入;地方各级财政对个人账户的缴费补贴以“政府补贴”名义记入。个人账户记录项目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养老金支付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信息、转移接续信息、终止注销信息等。老农保参保人员转入新农保时,可将老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记入新农保个人账户。

第二条

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额到账后,县(市、区)社保机构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将个人缴费额和地方财政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同时记入个人账户,并从缴费的次月起开始计息。县(市、区)社保机构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方财政补贴汇总表》(附表九,三联),其中一联交区财政部门。

第三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结息。

第四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于一个结息结束时对当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进行结算。当年个人缴费账户储存额按人民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记利息,历年个人账户储存额按人民银行同期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五条

参保人员可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附表十,以下简称《个人账户表》),或登陆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个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第六条

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需向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逐级申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经审核,确需调整的,应由县(市、区)社保机构及时处理并将更改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县(市、区)社保机构通过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或村协办员及时将处理结果告诉参保人员。

第七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除出现第十条有关情况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

五、待遇支付

第一条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每月底前通过农保信息系统查询次月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条件参保人员的名单,生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通知单》(附表十一),交村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

第二条

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前一月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参保人员从到达领取年龄的次月起开始享受新农保待遇。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当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第三条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审核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及其子女参保缴费情况等新农保待遇领取资格,出生年月与身份证号不一致的以身份证号码为准。符合待遇领取资格人员的相关材料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年龄当月18日前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第四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定,确认未享受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后,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金额,生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附表十二)。

第五条

对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按照第二十四条有关规定,通知其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后,按照第二十五条有关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于次月按标准发放基础养老金;对于已经领取老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在按标准发放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之上,加发老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

第六条

对出国(境)定居、户籍性质变更、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或死亡等情况,需要一次性领取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参保人员或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需持有关证明材料,到村(居)委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填写《注销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村协办员应于每月10日前内将《注销表》及有关资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审核无误后,应于每月18日前将上述资料一并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县(市、区)社保机构应按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待遇领取人员对待额有异议的,需向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逐级申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并将核定结果书面逐级反馈待遇领取人员。确需调整的,经待遇领取人员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后修改信息系统记录,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

第八条

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提请县(市、区)社保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金,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的养老金不予补发。

第九条

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待遇领取人死亡后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通过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向县(市、区)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第十条

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应按对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享受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金,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金。

篇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经办规程(试行)摘要

1、新农保业务由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乡镇(含管辖有农村居民的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具体经办,村(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

2、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有关信息,负责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并负责政策宣传、情况公示等工作。

村协办员具体负责新农保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登记建立相关业务台账;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农村居民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要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并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1寸白底彩色登记照等材料,于每月1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

盖公章,于每月18日前将《参保表》、户口簿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录入的参保人员相关信息与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3、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及缴费档次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居)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附表二,以下简称《变更表》)。村协办员每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变更登记信息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4、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户籍性质变更、跨县(市、区)转移或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新农保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附表三,以下简称《注销表》)。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发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待遇领

取人死亡后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通过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向县(市、区)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2)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3)变更为城镇户籍的,应提供户籍变更证明;

(4)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应提供相关证明;

(5)跨县(市、区)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6)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非火化区除外),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7)村协办员于每月10日前将《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上述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结算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按照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将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支付给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支付成功后,终止其新农保关系,并将复核处理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备案。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告知给村协办员,村协办员负责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中断缴费处理。

5、参保人员可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打印《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附表十,以下简称《个人账户表》),或登陆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个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6、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需向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逐级申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经审核,确需调整的,应由县(市、区)社保机构及时处理并将更改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县(市、区)社保机构通过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或村协办员及时将处理结果告诉参保人员。

7、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每月底前通过农保信息系统查询次月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条件参保人员的名单,生成《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通知单》(附表十一),交村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

8、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前一月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登记手续。参保人员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次月起开始享受新农保待遇。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当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9、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审核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及其子女参保缴费情况等新农保待遇领取资格,出生年月与身份证号码不一致的以身份证号码为准。符合待遇领取资格人员的相关材料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年龄当月18日前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10、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对申报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认定,确认未享受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后,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金额,生成《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附表十二)。

11、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提请县(市、区)社保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金,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的养老金不予补发。

12、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应按对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享受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金,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金。

13、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跨县(市、区)转移的,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将其新农保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其新农保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储存额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

参保人员须持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等有关材料,到转入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参保表》和《湖北省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申请表》(附表十四,以下简称《转入表》)。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当月10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转入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审核无误后,应将参保、转移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于当月18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寄送《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附件二,以下简称《接收函》)。

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接到《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应按照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并注销申请转移人员参保信息。

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篇3:浅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的紧迫性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需要

回顾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以下简称农保) 试点首先在山东省进行, 20-60岁人员都可以自愿参保, 其中约40%由集体支付, 60%由个人支付, 60岁以后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农保工作试点以来发展迅速, 1998年全国参保人数达到了8025万人, 占当年农村人口总数86868万人的9.24%。但是, 1999年后, 农保基本停滞不前, 2007年末, 农村参保的人数仅为5171万。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为当前新型农保的推广工作给予了非常的肯定和支持。当前的新型农保提倡“个人缴费、财政补贴、集体补助”三方筹资的模式, 取代了原来的以“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国家进行政策支持”为宗旨的老农保模式, 尝试通过增加政府补贴来解决农民缺乏参保积极性的根本问题。

2、家庭养老模式逐渐瓦解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 “4-2-1”结构的家庭在农村普及速度加快。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了冲击。据民政部门调查显示, 农村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的比例虽高达88.7%, 但收入来源、生活料理依靠老人自己的占50.7%、82.2%。同时, 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 “空巢家庭”不断涌现, 进一步加剧农村养老压力。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必然向社会养老方式转轨。

3、人口老龄化程度愈演愈烈

通常, 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 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 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达到了7.6%。实际上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底, 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8.3%, 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 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告说, 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压力的同时, 也给家庭带来了负担, 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要, 做到老有所养。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试点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 人们对新农保的认识存在误区

试点过程中有些地区由于宣传不到位, 导致农民对新农保认识不足、顾虑较多、参保不积极。例如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中规定, 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每月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 但有一个前提, 是其子女应当参保缴费。所以有人认为, 子女缴费就是拿子女的钱给其父母发放养老金。然而实际上, 老人的基础养老金是政府发放的, 子女缴费则是子女为自身缴费, 政府旨在通过此规定调动青壮年的参保主动性。

2、衔接配套政策跟进滞后

新农保制度与老农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是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一大难题。目前, 有些试点地区并没有出台衔接方案, 没有统一的衔接标准, 衔接配套政策没有很好地跟进, 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不利于农民权益的维护, 不利于制度稳定及新农保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将会拖延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进程。

3、新农保自愿参保原则和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之间存在矛盾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其性质而言属于社会保险范畴, 而强制性是社会保险基本的属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所以强调自愿参保原则, 是因为目前农村的经济社会情况使得强制实施还不具备条件。但是, 允许农民自愿参保很难扩大制度的覆盖面和参保率。年轻人由于离受益时间很远有的不愿参加, 而老年人由于参加后很快受益而积极性很高, 造成农民参保的逆向选择, 会使得农村社保体系不堪重负, 加大了财政压力。

三、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1、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

可以说绝大多数农民并不能够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养老计划, 他们更多的注重眼前利益。要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 宣传的方式除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墙报、传单之外, 尤其要发挥村级农保协管员的作用。要加强对村级农保协管员的培训, 保证把新农保的试点办法正确无误地传达给农民, 要让农民清楚地认识到新农保制度能给自己带来实惠。

2、妥善解决“新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农村居民流动, “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接续转移。一是要预留制度接口, 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转换的详细办法。在省级范围内制定统一、规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 解决不同社保政策间、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二是改进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 将农村居民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予以归集。三是加快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步伐, 解决地区间因利益关系而影响社保关系接续转移等问题。四是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 为省际间“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接续转移提供技术支持, 出台“社会保障全国一卡通”相关政策。

3、适度强制实施农村基础养老保险

新农保依然施行农民自主缴费原则, 但是国家财政却对60岁以上的农民给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其实这相当于一种变相强制实施的农保基金。只是被强制的对象不是农民而是国家。这与我国现阶段农民的收入情况、工业反哺农业等政策是相适宜的, 同时也更利于农民参保, 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 扩大参保范围, 符合新农保的基本原则。

基于以上分析, 当前在我国试点、推广新农保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是适时的、是可行的。我国国情十分复杂, 农村情况尤为特殊, 客观上给新农保制度的设计和推广造成了困难。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 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响应中央号召,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认真组织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 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谱写新的篇章。

【项目名称】

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福利公平、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在说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的紧迫性基础上, 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试点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新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考文献

[1]薛惠元, 张德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0 (02) .[1]薛惠元, 张德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0 (02) .

[2]李文娜.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当代经济, 2010年12月 (上) .[2]李文娜.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当代经济, 2010年12月 (上) .

篇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关键词:新农保;经办管理;构建

按照我们国家设置的社会保险制度管理模式,制度的框架一旦确定,经办管理服务就关乎到制度实施的成败。而新农保的经办管理服务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同,二者在侧重点上有很大差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经办机构监督用人单位是否为本单位职工少缴或者不缴养老保险费,而新农保则主要是用政策的优越性吸引农民参保,提高他们参保的积极性。新农保的经办管理体系是连接参保人和政府制度设计之间的桥梁,如果这个渠道不畅通,新农保制度将无法顺利进行。

一、新农保政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政策贯彻执行中偏离,这应该是新农保经办服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新农保政策的产生是对新农保工作能走上规范化轨道的重要保障,而且也只有在合理性与可执行性都相对较高的政策的规范下,才能构建与农村实际相符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解决与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但是,根据目前新农保政策实施情况来看,政策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方式还是很值得商榷的,例如:某些地区,为了提高参保率,"捆绑"政策执行,凡是家中子女未参与新农保的,老人一律不得享受新农保补助。这使得一部分人既参与了城镇养老保险,又参与了新农保,实际上给老百姓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另一方面,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出台了多种保险制度,新农保也是其中之一。"五保户"制度、独生子女家庭补贴政策等多种农村保险制度并存,导致了目前制度衔接和管理上的缺失和难度的加大,尤其对于经办管理服务上,及时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对于新农保制度效果的稳定和持续性产出尤为重要。

2. 公共服务基础薄弱

目前,新农保政策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因为覆盖面广、任务量大,对于经办机构的经办服务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公共服务基础的薄弱,使得新农保政策的顺畅执行难以保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构、设施的不足。一些市县对于经办机构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未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来设立行政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这就让下一步的经办管理服务难以施展,很多地区缺少办公场地,相关档案材料的管理也是混乱状态;二是专业人员和配套经费的缺乏。新农保政策的覆盖面广,面对的广大农村居民,人员众多,且居住比较分散,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从事经办服务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基础信息的变更、核实、录入以及资料的收集和保存等工作量大,而目前基层经办人员数量不固定,素质偏低,电脑操作不规范,对于统计报表的处理能力也有限。

3. 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不够

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并由县级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县级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资金规模小,投资成本高,很难产生规模效益。同时,县级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干涉,基金的安全容易受到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的是非市场化的投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投资于银行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收益率比较低,实际上也不利于风险分散,存在着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保值增值能力不足。

二、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1. 完善经办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比较重政策、轻管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基层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再造,之前老农保制度的失效,与管理缺位不无关联。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建设将成为新农保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新农保政策落实的成效如何,关键则在于经办管理服务,而实现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的长期有效管理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因此应切实充实加强新农保的行政和经办管理服务力量,分设行政和经办部门,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和人员的经费需求;充实和加强新农保经办机构队伍,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新农保经办机构队伍应严格进人标准,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淘汰,实行奖惩并举制度。同时应组织大规模、多层次的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培训,组织开展标准化、精算、预算管理等专业人员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提高经办业务素质。

2. 完善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一是按照国家规定将新农保基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加强基金管理,建立健全基金财会制度,落实好各级财政补贴资金,不可以拿农民的钱去抵财政应出的钱,不可以用参保农民的钱支付养老金。三是应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养老金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稽核。四是应该真正落实公示制度,发动群众参与监督,防止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五是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经办机构不能见钱,只能记账,严格实行"钱从银行走,数在网上传"的模式。

在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投资运营方面,为了保证基金投资的安全,对基金投向国债和银行存款规定了最低的投资比例,并且严格限制基金投向高风险领域,这样的做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安全性。另外,还对基金投向高风险项目做出限定,但并不一味强调大部分基金必须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

3. 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便民利民

新农保制度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包括对参保人参保的保费收缴工作和对符合领取待遇条件老人的养老金发放工作。在保费的收缴上,扎实的做好参保缴费等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对参保工作要求稳求细,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避免在保费收缴过程中的风险,还要及时同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沟通和联系,使符合条件的参保农民做到应保尽保。

在新农保养老金待遇发放方面,应根据本地实际拓宽养老金发放形式,真正的实现便民利民。与金融部门联合在村级农家超市内设立"三农服务站",开通"惠农卡+转账电话"的新农保支付结算专用体系。

4. 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经办管理服务

完善新农保的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上,应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及时建立新农保数据库,切实摸清人口底数,为以后的各项政策提供依据,还应整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联通信息服务网络,并以此为契机改善办公条件,切实提升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夏自谦,闫俊.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与流程再造[J].人民论坛,2009,(04).

[2] 张海川.八亿农民的希望-陕西省宝鸡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析[J].中国社会保障,2010,(1).

[3] 梁建舫,李君芳,写振宇.经办标准化二题[J].中国社会保障,2009,(8).

[4] 温家宝.推进两项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让群众满意--在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Z].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ldhd/2011-06/21/content_1889552.html.2011-06-21.

篇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各位负责新农保和城居保经办业务的朋友大家好!按照这次培训的日程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一下我市新农保及城居保的基本政策、业务经办流程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参保登记

(城)参保对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农)参保对象:年满16周岁,具有当地农业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都应该参加新农保。当地的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参保登记后,可以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16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员,需要登记参保(包括参加老农保人员),按当地规定缴纳保险费,达到年满60周岁,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新农保待遇。

参保登记业务流程

参保人申请

参保人员需携带以下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社区、村委会提出城居保、新农保参保申请,1、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享受政府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的1-2级重度残疾人等特殊新农保参保人员(以下简称特殊参保人员),需提供由本行政区域内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参保本人也可直接到乡镇事务所办理相关手续。乡(镇)保险管理机构经办程序

乡镇事务所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盖公章,并按规定时限将《参保表》、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在本月25日前,一并上报区级社保机构。

区级社保机构经办程序

区级社保机构对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可与公安部门的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复核无误后,对信息系统中参保人员的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参保登记表》、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归档备案。

第二节 经办注意事项

检查参保对象提供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参保人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参保表》原则上由参保人员填写,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委会经办人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选择性项目,请在“□”内打“√”。特殊参保群体参保登记,同时需要提供特殊群体人员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制度实施时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填写此表时,“个人缴费额”栏不填

《参保表》上填写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信息是否准确,检查无误后,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委会公章,以村民组集中存放。

村协办员要以村民组为单位,建立参保人员台帐。

乡镇事务所

●《参保表》一式四份,参保人员、村委会、乡镇事务所、区级社保机构各留存一份。参保人员留存的《参保表》,需要协办员和村委会签章,村委会留存的《参保表》需要村、乡镇事务所经办人员签章和加盖公章。乡镇事务所留存的,同时需要区级社保机构签章。

乡镇事务所经办人员,在录入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时要特别注意参保人员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和缴费档次,确保录入的基本信息准确。

第二章、信息变更登记

参保人员变更登记包括以下内容: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及缴费档次等。

第一节、信息变更业务流程

参保人

参保人员登记事项之一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

行政村经办程序

村协办员根据参保人员填写的《变更登记表》,检查有关证件和材料是否齐全,并在将相关材料及《变更登记表》一并上报乡镇事务所。参保农民本人也可以直接办理变更登记的相关手续。

街道、乡(镇)保险管理机构经办程序

乡镇事务所初审村上报材料,审核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按规定时间将相关材料及《变更登记表》上报区级社保机构。

区级社保机构审核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

统,并按规定时间将相关材料及《变更登记表》上报市级社保机构。

市级社保机构经办程序

市级社保机构复核无误后,对农保信息系统中参保人员的变更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二节 经办注意事项

村协办员

如果参保人的“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发生变更,“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栏应填写变更前的“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变更表》一式三份,村委会、乡镇事务所和县级社保机构各留存一份。

及时汇总本村当期《变更表》及相关材料,按当地新农保制度规定的时限上报乡镇事务所。村协办员要建立参保人员信息变更台帐。

区级社保机构

区级社保机构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按规定时间将相关材料及《变更登记表》上报市级社保机构。

市级社保机构对姓名、公民身份号变更需要更换银行存折的人员,按照参保登记流程,由金融机构制作《银行存折》,发放到参保人员手中。

第三章 保险费收缴 第一节

参保人员正常缴费业务

正常缴费业务程序

新农保的养老保险费实行按(自然)缴纳,参保人员应在每个自然的11月至12月,到保障所申报下个自然的缴费标准。未按规定申报的,按本人上选择的缴费标准确定。

参保人员应于10月30日前将当年的养老保险费存入《新农保银行结算存折》。对于10月30日前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到龄前一个月,应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

区级农保机构每月生成养老保险费收缴明细信息并打印《新农保个人缴费(补缴)明细表》上报市农保机构,由市农保机构开具委托收款书,将收缴明细信息传递至市农保机构。

区级农保机构应及时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反馈给保障所,保障所告知村协办员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区级经办机构按中断缴费处理。

第二节 参保人员补缴费业务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参保人员年满16周岁不满46周岁的,应按规定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得少于15年。参保人员年满46周岁不满60周岁的,应按年缴费,并可补交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制度实施当年补缴的,享受政府补贴。也可到达领取年龄前一个月,补缴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不享受政府补贴。参保人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不缴费。

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应及时到村办理补缴手续,填写《新农保补缴申请表》,由村协办员于当月15日前将《补缴表》上报保障所,保障所应对参保人员的补缴资格进行审核,无误后,将补缴信息录入新农保信息系统,通知补缴人将需补缴的养老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于当月20日前将有关材料上报区级农保机构。

区级农保机构复核后,应在当月25日前生成补缴明细,上报市农保机构。

第四章 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因户籍迁移需要跨县(市、区)转移保险关系的,转出地县级社保机构应将其新农保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新农保工作试点地区的,其新农保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储存额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需要跨县(市、区、旗)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1、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跨统筹地转移的,转出地农保机构应将其新农保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须持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等有关材料,到转入地村提出申请,填写《参保表》和《新农保关系转入申请表》(以下简称《转入表》)。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本月15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保障所。转入地保障所审核无误后,于本月20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区级农保机构,区级农保机构复核后报市农保机构。市农保机构将参保、转移信息及时录入新农保信息系统,并应在7日内向转出地农保机构寄送《新农保关系转入接收函》。

2、转出地农保机构接到《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应按照第二十八条有关规定,于次月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农保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并注销申请转移人员参保信息。

3、转入地农保机构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需要跨属地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关于新农保及城居保的经办流程我就讲到这,城居保的经办流程和新农保基本一致,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新农保与城居保比较突出几个不同之处,分为以下几点:

1、2、参保人群的不同,一个是农业户籍,一个是城镇户籍。新农保在开展当年已经达到60岁以上老人要领取到55元基础养老金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其子女是农业户籍的人群应当参保;而城居保对60岁以上老人领取65元基础养老金没有对子女要求应当参保的条件,但鼓励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积极参保。

3、市辖八区的新农保和城居保在参保录入系统上有区别,就是新农保是乡镇录入而城居保则是社区和办事处都有参保录入的权限。

4、市区内当地新农保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在参保当年应按照参保人员正常缴费的规定按年缴费,但需要补缴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并给予相应的缴费补贴;也可在退休年龄到达之前补缴,但不享受补缴部分的缴费的政府补贴。对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规定按年缴费。

篇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操作程序,根据《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保发〔2009〕161号)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青政字〔2010〕10号)(以下简称“意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由各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等(以下简称“街道(镇)保障中心”)具体经办,村(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居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

第三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包括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统计管理、内控稽核、宣传咨询、举报受理等环节。

市经办机构负责组织指导本地区各级经办机构开展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协调财政补贴资金及时划拨;依据本规程制定本地区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管理办法;参与制定本地区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细则;制定本地区居民养老保险内控和稽核制度,开展内控和稽核工作;规范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和管理工作;编制、汇总、上报本级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组织开展人员培训等工作;参与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具体承担市内四区居民养老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支付、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管理保险的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制发卡证、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等业务经办职能。

区(市)经办机构负责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支付、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管理、制发卡证、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等工作,并对街道(镇)保障中心的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

街道(镇)保障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有关信息,并负责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政策宣传、情况公示等工作。

村(居)协办员具体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居民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

第四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单独记账、核算,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基金,基金结余按国家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第二章

参保登记

第五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需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重度残疾人还需携带《残疾人证》二代证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需两份),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附表一,以下简称《参保表》)。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居)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

村(居)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报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并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3个工作日内一并上报街道(镇)保障中心。参保居民本人也可到街道(镇)保障中心直接办理相关手续。街道(镇)保障中心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盖公章,并于5个工作日内将《参保表》、户口簿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区(市)经办机构。

区(市)经办机构对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并与公安部门信息库、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无误后,对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同时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六条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及缴费档次等。

第七条以上登记事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及时携带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居)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附表二,以下简称《变更表》)。村(居)协办员检查有关证件和材料是否齐全,并于3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街道(镇)保障中心。参保人也可到街道(镇)保障中心直接办理变更登记的相关手续。

街道(镇)保障中心初审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并于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区(市)经办机构。区(市)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对变更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八条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跨区(市)转移或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

第九条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的材料:

(一)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二)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三)跨区(市)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四)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第十条办理注销登记时,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于发生注销情形次月10日前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附表三,以下简称《注销表》)。

村(居)协办员应于收到相关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将《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街道(镇)保障中心。街道(镇)保障中心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并于5个工作日内将上述材料上报区(市)经办机构。

区(市)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结算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将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支付给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支付成功后,对注销信息进行确认,终止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三章 保险费收缴

第十一条区(市)经办机构于每月月末前将当月新增参保人员、需更换银行存折人员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委托指定金融机构为新参保人员和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发生变更的人员制发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银行存折(以下简称“银行存折”)。

已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和需要更换银行存折的人员,应于办理参保登记或变更登记的次月,持身份证到指定金融机构领取银行存折。或由区(市)经办机构负责发放到参保人员手中。

居民养老保险费实行按自然缴纳,参保人员应于每年3月31日缴费截止日前将当年的养老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

第十二条区(市)经办机构定期生成扣款明细信息,并将扣款明细信息传递至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区(市)经办机构提供的扣款明细信息从参保人员的银行存折上足额划扣养老保险费(不足额不扣款)。金融机构在扣款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等反馈给区(市)经办机构。

区(市)经办机构应及时将金融机构反馈的扣款结果信息导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根据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核对扣款明细信息与实际到账金额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区(市)经办机构将扣款金额记入个人账户,打印《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汇总表》(附表四,两联),并从次月起开始计息。

区(市)经办机构应及时提示街道(镇)保障中心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反馈给村(居)协办员,村(居)协办员负责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中断缴费处理。

第十三条村(居)集体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给予补助或资助的,应于3月31日前向街道(镇)保障中心提交《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明细表》(附表五,以下简称《集体补助表》),并将补助或资助金额存入区(市)经办机构指定账户。

街道(镇)保障中心将《集体补助表》录入信息系统,并于4月10日前将《集体补助表》上报区(市)经办机构。

金融机构在收到款项的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到账凭证反馈区(市)经办机构。

区(市)经办机构收到到账凭证后,应及时对集体补助明细信息进行确认,将集体补助金额记入个人账户,打印《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汇总表》(附表六,两联),开具山东省社会保险费专用收款票据,并从次月起开始计息。

第十四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可不用缴费,按月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均应按规定参保缴费的;也可自愿补缴不超过15年的养老保险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应按年缴费,也可达到60周岁时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缴费不足15年的,也可补缴,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第十五条补缴人员,应及时到村(居)委会办理补缴手续,填写《青岛市补缴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申请表》(附表七,以下简称《补缴表》),由村(居)协办员3个工作日内将《补缴表》上报街道(镇)保障中心,待审核通过后,通知补缴人将需补缴的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

街道(镇)保障中心应对参保人员的补缴资格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补缴信息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上报区(市)经办机构。

区(市)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应在当月月末生成补缴扣款明细清单,传递至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规定进行扣款和信息反馈。

区(市)经办机构应按规定为参保人员记录个人账户,打印《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缴汇总表》(附表八,两联)。

第十六条对于暂不具备通过金融机构直接进行养老保险费扣缴条件的地区,可暂由经办机构、街道(镇)保障中心会同金融机构进行收缴,并由金融机构开具社会保险费专用缴费凭证。

第四章个人账户管理

第十七条区(市)经办机构应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政府补贴、其他补助及利息。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作为“个人缴费”记入;村集体和其他经济组织、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补助或资助作为“集体补助”记入;地方各级财政对个人账户的缴费补贴以“政府补贴”名义记入。个人账户记录项目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养老金支付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信息、转移接续信息、终止注销信息等。老农保和地方新农保参保人员转入居民养老保险时,可将老农保和地方新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记入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八条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额到账后,区(市)经办机构将个人缴费额和地方财政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同时记入个人账户,并从缴费的次月起开始计息。区(市)经办机构打印《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地方财政补贴汇总表》(附表九,三联),其中一联交区(市)财政部门。

第十九条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年内单利计息,逐年复利计息,年内新增缴费按一年期零存整取利率计息,历年结余资金按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从缴费的次月起开始计息。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结息。

中断缴费的,区(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规定封存其个人账户,封存期间的个人账户不间断按月计息。中断缴费后又恢复缴费的,个人账户累计计算。

第二十条区(市)经办机构应于一个结息结束时对当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进行结算。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可到区(市)经办机构打印《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附表十,以下简称《个人账户表》),或登陆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个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第二十二条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各级经办机构都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经审核,确需调整的,应由区(市)经办机构及时处理并将更改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区(市)经办机构应通过村(居)协办员及时将处理结果告诉参保人员。

第二十三条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除出现第八条规定的情况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它用。

第五章待遇支付

第二十四条街道(镇)保障中心按月查询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生成下月符合领取待遇条件人员名单,制发《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通知表》(附表十一),交村(居)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

第二十五条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参保人员从到达领取年龄的次月起开始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村(居)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每月8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并上报街道(镇)保障中心。

第二十六条街道(镇)保障中心应审核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及其子女参保缴费情况等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并于每月10日前将符合待遇领取资格人员的相关材料上报区(市)经办机构。

第二十七条区(市)经办机构应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定(其中,户籍迁入我市的应发函回原籍县社保经办机构调查确认),经比对确认未享受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后,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领取金额,生成《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附表十二)。

区(市)经办机构应于每月15日前根据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个人账户资金支付等情况,编制《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审批表》(附表十三),送区(市)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于每月20日前将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划转到支出户。

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区(市)经办机构每月20日前应将待遇支付明细清单、资金转账凭证等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应于每月20日将支付金额划入待遇领取人员银行存折等指定账户,同时向区(市)经办机构传送支付回执,并于3个工作日内,向区(市)经办机构反馈资金支付情况明细。每月月末前,区(市)经办机构核对无误后,将支付信息录入信息系统,进行支付确认处理并相应扣减待遇领取人员的个人账户记录额。

区(市)经办机构从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金。第二十八条对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不选择补缴保险费的城乡居民,街道(镇)保障中心应按照第二十四条有关规定,通知其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后,按照第二十五条有关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于次月按标准发放基础养老金;对于已经领取老农保或地方新农保待遇、年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在发放原待遇的基础上,加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第二十九条对于发生出国(境)定居、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或死亡等情况,需要一次性领取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参保人员或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需到村(居)委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填写《注销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村(居)协办员应于3个工作日内将《注销表》及有关资料上报街道(镇)保障中心。街道(镇)保障中心审核无误后,应于5个工作日内将上述资料一并上报区(市)经办机构。区(市)经办机构应按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待遇领取人员对待遇领取额有异议,提出重新核定申请的,区(市)经办机构应对待遇领取标准重新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书面反馈待遇领取人员,确需调整的,经待遇领取人员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后修改信息系统记录,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

第三十一条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村(居)协办员和街道(镇)保障中心应在法院判决的次月20日前提请区(市)经办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停发期间的待遇不予补发。

第三十二条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其死亡后次月20日前持相关证明材料,通过村(居)协办员和街道(镇)保障中心,向区(市)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第三十三条区(市)社保经办机构应按对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经办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金,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保险待遇。

第六章基金管理

第三十四条各级经办机构应按照国家现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加强基金管理。试点期间参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财社字[1999]60号)、《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财会字[1999]20号)执行。

第三十五条各级经办机构内设财务管理部门或相应专业工作岗位,配备专职会计和出纳,财务人员应具有会计专业资格,持证上岗。

第三十六条经办机构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金市内四区实行市级统筹,其他区(市)暂实行区(市)统筹,待条件成熟时实行市级统筹。

第三十七条 市经办机构和各区(市)经办机构应在市、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认定的金融机构开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及财政专户,以区(市)、市内四区为单位核算和管理。收入户用于归集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暂存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除向财政专户划转基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实行月末零余额管理。支出户用于支付和转出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除接收财政专户拨入的基金及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外,不得发生其他收入业务。支出户应留存1至2个月的周转金,确保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指定金融机构对个人、集体经济组织缴费扣款成功后,2个工作日内将基金转入“收入户”。其中,市内四区转入市农保办的“收入户”,五市三区转入区(市)经办机构的“收入户”。

参保人员个人按规定缴费的,在个人缴费全额到账后,市、区(市)政府按规定给予参保人员缴费补贴,缴费补贴由市、区(市)财政按直接转入“财政专户”(市内四区划入市财政专户、五市三区划入区财政专户)。对于重度残疾人员等缴费困难群体办理参保时,应同时提供《残疾人证》等证明材料,由区(市)残联部门确认后,由市、区(市)经办机构填写缴费困难群体参保缴费补贴汇总表,统一向市、区(市)财政申请补贴资金。市、区(市)财政直接将补贴资金转入“财政专户”(市内四区划入市财政专户、五市三区划入区财政专户)。

基础养老金补贴由市、区(市)财政按季度拨入市、区(市)“财政专户”。需要支付时,由“财政专户”拨入“支出户”。其中:市内四区区级财政负担的基础养老金补贴,由区财政拨入市财政专户;市财政负担的基础养老金补贴,由市财政拨入市财政专户。五市三区财政部门负责将各级财政负担的基础养老金补贴划入区市财政专户。

第三十八条每年年底前,各级经办机构按照财政部门统一要求编制下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经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九条财政补贴资金的申请与划拨。每年年底前,区(市)经办机构应根据当年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计划人数、缴费补贴标准和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预测数、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提出下财政补贴计划,并填写下《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计划表》(附表十四),经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初审,报市级经办机构汇总审查后,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再报上级部门。

市、区(市)经办机构应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在财政补助资金划拨至财政专户后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单据提交经办机构记收入账。财政补贴资金在“财政补贴收入”科目中核算,并按中央、省级、市级、区(市)级进行明细核算。经办机构应与财政部门按月对账。

一个结息结束时,区(市)经办机构应根据当年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数和缴费补贴标准、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与同级财政部门进行结算。

各级经办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给付有关政策规定,确保给付金额准确无误,及时足额下拨。

第四十条每年年终,进行基金决算。经办机构应按统筹层次编制基金财务决算报告,逐级上报汇总,并经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

第七章关系转移接续

第四十一条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跨区(市)转移的,转出地区(市)经办机构应将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居民养老保险地区的,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储存额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也可按第八、九、十条规定处理。

第四十二条参保人员须持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等有关材料,到转入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参保表》和《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申请表》(附表十五,以下简称《转入表》)。村(居)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3个工作日内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街道(镇)保障中心。转入地街道(镇)保障中心审核无误后,应将参保、转移信息及时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5个工作日内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区(市)经办机构。转入地区(市)经办机构应5个工作日内向转出地区(市)经办机构寄送《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附件一,以下简称《接收函》)。

第四十三条转出地区(市)经办机构接到《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应按照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于次月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区(市)经办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并注销申请转移人员参保信息。

第四十四条转入地区(市)经办机构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第四十五条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需要跨区(市)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第八章统计管理

第四十六条各级经办机构和街道(镇)保障中心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统计工作,按规定上报统计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第四十七条各级经办机构、街道(镇)保障中心以及村(居)协办员要按照统计报表制度,完成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报表的编制、汇总、上报等工作。统计报表要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第四十八条各级经办机构和街道(镇)保障中心应定期整理、汇总业务台账信息,并建立统计台账,编制统计报表,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第九章稽核与内控

第四十九条各级经办机构应按照《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居民养老保险稽核制度和内控制度。

第五十条上级经办机构要对下级经办机构的各项业务经办活动、基金收支行为等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对其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考评。

第五十一条各级经办机构应重点稽核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缴费凭证相关票据、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补贴金额是否真实且符合有关规定,认真核查虚报、冒领养老金情况和欺诈行为。

第五十二条各级经办机构要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建立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稽核部门应对各项业务的办理情况和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各个岗位严格履行经办程序,准确、完整记录各类信息,并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

第十章咨询、公示及举报受理

第五十三条各级经办机构应通过新闻媒体及印发宣传手册等手段,采取各种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及办理流程。第五十四条各级经办机构和街道(镇)保障中心要积极开展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咨询服务活动。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受理咨询。对无法当场解答的问题,经办人员应将咨询人姓名、咨询内容及咨询人联系方式等内容记录在案,并尽快予以答复。

第五十五条各级经办机构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区(市)经办机构每年应会同街道(镇)保障中心和村(居)协办员在行政村(居)范围内对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天。经办机构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监督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并对举报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属于冒领养老金行为的,区(市)经办机构应封存被冒领人员的个人账户、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拒不退还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致使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或造成基金流失的,由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附则

第五十六条各级经办机构应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管理居民养老保险档案。

第五十七条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业务经办工作,待有关政策办法出台后再做具体规定。

上一篇:2009专利法试题-标记考点下一篇:迷惘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