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诗歌

2024-05-22

迷惘的诗歌(通用11篇)

篇1:迷惘的诗歌

聒噪烦人的闹铃扯着嗓子尖叫

艰涩难懂的古文吊着嗓子狂嚣

下课后的课堂安静得如同坟场

只余沙沙书写的声音

仿佛

有什么正在啃噬什么

有什么正在被啃噬

你我原本都是青春年少

花一样的脸庞梦一般的微笑

如今却被一张张玄学般的测验卷练得

双目无神麻木不仁

是什么埋葬了我们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

是什么夺走了我们本该酣然入梦的时间

我们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气拥抱欢声笑语

却只能一次次被无边无际题海

淹没

淹没。

我在题海中不断地下沉

光线越来越微弱意识越来越模糊

在半梦半醒之间我突然想

题海的最深处有什么呢

我希望

能有梦想金色般耀眼的光芒

从那无底的深渊中射出

照亮我

灰蒙蒙的天空

篇2:迷惘的诗歌

模糊的镜子,

追寻着,

模糊的自己。

他们说,

不需要怀疑,

过去多不理智,

总要重新开始。

然而一次次,

痛苦的反思,

夜幕下,

不眠的泪水,

一切,

篇3:迷惘的诗歌

1951年,当时美国一位不太知名的作家———塞林格发表了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霍尔顿被学校开出除后在纽约游荡一天两夜的经历和感受,真实地反映出当时许多美国青年所共有的苦闷、彷徨,以及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小说一经发表,就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追捧。同时它也在美国社会和文坛产生了巨大反响,引起各种各样褒贬不一的评论,还曾一度被列为禁书。然而小说的轰动效应并未因此受到丝毫影响,几十年来,该书不断再版,销路历久不衰,已成为公认的当代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经典。[1]无独有偶,2000年底,韩寒,一个来自中国上海的18岁高中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三重门》。在作家出版社2000年畅销书排行榜上,《三重门》以47万册的销售量高居榜首,遥遥领先于许多名作家或走红的作品。但对于小说的内容,社会上却引发了很大的争论,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愤慨怒骂。[2]时隔近五十年,两部在不同国度诞生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年龄相仿,在成长的道路上内心都充斥着迷惘和苦闷。这两部小说在两个时代能够受到如此的重视和欢迎,肯定会有它深层的原因。它是人们,尤其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独特的精神困境在文学中的反映。

二、主人公迷惘形象的塑造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现代经典”,它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有心思用功读书。到他第四次被开除后,因害怕回家面对父亲的责骂和母亲的歇斯底里而在纽约流浪了一天两夜。但是霍尔顿在纽约经历了一天两夜梦魇般的游荡之后,深深地感到这是一个充满虚伪、庸俗、冷漠和道德沦丧的可怕的城市。霍尔顿对这一丑陋、沉沦了的社会憎恶至极,并且敏锐地意识到他与周围社会的格格不入,无处可归。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3]

让我们再来看看《三重门》里迷惘的少年———林雨翔。小说的主人公林雨翔是一个初中应届毕业生,而后经过家长的“努力”,升入市重点高中。故事就是在这不到两年时间内围绕着学习、补课、补习、中考、录取等一系列环节展开的。挤进了高中后,除了学习,林雨翔还在为了一个叫Susan的女孩“劳心劳力”。他的学习每况愈下,几门功课高高挂起了“红灯笼”。学业情场都失意林雨翔,选择了离校一夜不归,漫无目的地在城市游荡。最后,林雨翔逃夜被教务处发现,通知他的家长到学校,等待他的是学校的处分,父母的的伤心,同学的嘲笑,以及心上人Susan的失望。小说最后,林雨翔站在校门口,迷茫地“听到远方的汽笛”、“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4]

三、两者主题的相似性与相异性

《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三重门》这两部小说都为我们塑造了迷惘少年这一形象,然而,造成两个少年迷惘的原因却大不相同。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出生于美国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就读于当地一所颇有声望的预科学校潘西中学,可他的心中却时时感到迷茫、痛苦和压抑。霍尔顿的情况不是个例,他矛盾的心态典型地再现了战后美国一代青年的精神状态。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方面是造成霍尔顿精神危机的根源。

二战后的五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对外奉行遏止共产主义政策,对内掀起镇压亲苏亲共浪潮。尤其是当时社会拜金主义泛滥,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社会对青少年缺乏关注,于是出现了“反文化”现象和“嬉皮士”。这些青年人以酗酒、吸毒、乱性等颓废的生活方式对抗现实,成为了“垮掉的一代”。[5]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但由于涉世未深,霍尔顿还未达到完全堕落的地步,在内心深处,还在追求理想、憧憬美好的未来。因此,他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可以说,当时的社会环境是造成他成长困惑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看看当时的学校教育。当时美国的学校教育是封闭式的,脱离现实生活,青少年的个性受到极大的压抑。功利主义在学校教育中大行其道,把物质享受当作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学校里到处都是伪君子,就连学校里仅有的那一两个好教师也都是“假模假样”的伪君子。在潘西中学,霍尔顿总是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有一层隔膜,双方难以逾越他们之间的精神壁垒。

而在家庭方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代沟”现象在美国愈演愈烈。受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些父母迫于生存压力,忙于工作,往往从物质上满足对下一辈的要求,却放松了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这使他们的下一代认为他们是十足的、自私的实利主义者,并且认为他们背叛了自由、诚信和平等的社会理想,认为父母对金钱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的关爱。

虽然最后霍尔顿仍免不了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者,但在他被社会浸染的同时,仍然顽强捍卫着理想的童真,寄希望于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而这显然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霍尔顿最终的精神分裂说明了他幻想的破灭。

《三重门》又是如何来解释主人公林雨翔的迷惘呢?我国的青少年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受到党、国家和社会的亲切关怀,既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又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又如何会迷茫呢?作者韩寒一直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持否定态度,韩寒在17岁时就曾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一时激起在校师生的强烈关注和议论。他在《三重门》中是更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挖苦与嘲讽。整个教育界的现状,在韩寒笔下像是一幅漫画,学生应付教师、教师应付家长、家长应付学校。大家都似乎虔诚地围着考试与分数转,却又想方设法企图用“金钱”“人际关系”等一切可以想出、使出的办法去攻破考试与分数。无论是故作高深的家长,还是装腔作势的教师,几乎都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变得滑稽可笑。林雨翔做编辑的父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们,或荒芜正业,热衷于搞家教;或拿学生当满足虚荣的试验品,浮夸成就;或心理变态,乱拆学生信件;或滥竽充数,讲课胡说八道。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教出来的谢景渊之类的优等生,则头脑僵化,见识幼稚,毫无情趣。[6]《三重门》之所以受到广大青少年狂热地追捧,也是因为其在某些方面道出了中学生的现状和心声。因此,林雨翔的迷惘,产生于在应试教育下对社会、学校、家长所产生的质疑和不满,以及对自身存在价值和方式的迷惑。

四、结语

无论是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还是在《三重门》中,青少年的成长都经历了迷惘和痛苦。然而,两部小说中少年迷惘的原因是不同的。霍尔顿成为了“垮掉的一代”的典型,通过这样的玩世不恭的形象,作者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精神上的苦闷、彷徨、孤独,以及对社会的反抗。他的迷惘是对社会和自身价值的迷惘,有着深远的意义。而林雨翔的迷惘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行教育制度下的一些弊端,向社会发出呼吁,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但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仍然是一个少年尚不成熟的、偏激的思想意识。因此,这两本书虽有众多相似之处,但是阅读《三重门》却不像阅读前者那样撼人心魄。塞林格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悲悯情怀和救赎精神在今天读来仍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叶万琳.论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Vol.3.

[2]小林.韩寒现象、《三重门》及其他.中国图书评论, 2000, Vol.09.

[3]施咸荣译.麦田里的守望者.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

[4]韩寒.三重门.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0.5.

[5]郎晓娟.少年困惑谁之过?——评析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 Vol.16.

篇4:迷惘诗歌

斑点星光,

衬出夜色苍茫。

泪水湿过的脸庞,

显出些许迷惘。

尽管路旁有迷人的`花香,

我已无心品赏。

尽管前方有美丽的风光,

我已无力去探望。

我知道,我的人生路,

还远,还长,

但精神早已飘逝。

闭眼等待天亮,

醒来后,

忽的发现天空已不再明亮,

不知要前行还是要转弯,

我定在了十字路口上。

停留时间很长,

我明白,

太阳不会因我而光芒,

但,

篇5:青春的迷惘

而那失去的,永远只能是一幅刻在内心深处的壁画,只有些许轮廓,些许墨色,而那鲜活、灵性的色彩,却永远遗留在灵魂的最深处。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面对着飞逝的岁月和隐隐的落寞,面对着烦恼的生活与沧桑的尘世,或许近年来所不能承受的磨难太多,压力太大,渐渐的对生命的意义竟有了一种莫名的惶恐,再也无法体味到幼时“怎么还不长大?”那种欢愉的期盼与渴望。心情如同生了锈,偶尔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显得斑斑驳驳,散发着丝丝颓废的气息。

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我沉默着,准确地说,我更像一只蜗牛,试图躲在自己封闭的壳内,过着一种潮湿且躲避阳光的日子,并用感伤的眼神读着伤感的生活。

现在呢?我明了了:一个人,一条路,所站之处永远是终点一般,前后茫茫望不到边界。与他人从不会并肩齐行。以为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人而已。我还在路上,从我踏上这条路的开始,这路本身也正在延伸,而当我走到所谓的中点时,才发现我只可能在中点了,或者说这条路消失了……

篇6:作文 我的迷惘

窗外的风迎面拂来,就像此刻我的心跳,轻轻的。

当太阳的最后一丝光芒从眼前消失时,这一天便结束了。迎接的接着是漫长的黑夜,。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今晚的孤独,今晚的惆怅,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关上灯,独自在房间里感受着夜的静谧。

距离下一个天亮还有10个小时,我就这样数着,静静地,等待着明天的到来。每一次考试过后,等待是最折磨人的,我无法鼓起勇气去探听自己的成绩,因为没有勇气去面对。 作文

此刻内心的感觉,找不到比“迷惘”更好的词来形容。明天又将麻木地面对自己的成绩,然后一遍遍写着各科的总结。记得以前考砸时,经常会扯着好友哭个够,直到对方的衣领完全湿透,才渐渐平服下来。但是,现在,不会了。

我望着窗台上靠太阳能运动的小花,它早已停止摆动,只是安静地站在那,。我用手轻轻地拨动它的叶子,它只是动了两下,便停下了。因为没有阳光,所以不会动。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我,很糟,真的很糟,担心又如何?考完了,是失败就是失败,。失败之后信誓旦旦地总结,之后又将是下一次的失败。我早已厌倦这样的自己。看着QQ上亮着的标志,我鼓足勇气打开对话框试图询问自己的成绩,。但在按发送之前,却有一字一字地删掉,我如此懦弱。

天空完全地黑了下来,整个房间只有电脑的光亮维持着,此刻的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灯火璀璨的世界,为何此刻照不亮我漆黑的心房?迷惘的心情涌上心头,我害怕着明天的到来,同学们之间的谈话,似乎总离不开成绩,。每一次宣布成绩以后,总有哭的.和笑的同学,更多的,是没有感觉,或许是没有把感觉表现出来的人。

我愕然,读书的过程何时因为成绩而多了一分恐惧?开始怀念起儿时那种求知的欲望,但是现在,我们的热情似乎随着成绩的打击而慢慢消退,我要如何才能寻回儿时的感觉?抬起头,是两座完全挡住视线的书山,我们悲哀,学习为何已成为一种负担?

我努力地寻找着以前的感觉,却在这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迷失,我害怕这样的自己。似乎正走在一条找不到出口的路。我端来冰水,一饮而尽,我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麻醉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我不敢去想象明天又将会是怎样的一天,或许成绩进步了,或许还停留在原地,或许,已经退到尽头了。

刺骨的晚风夹带着秋天的气息,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明天的结果,我已无力去想,此时,尽了力,或许已成为我唯一自我安慰的方式。

篇7:伍尔夫小说的迷惘主题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1882-1941) 是英国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女作家, 但许多评论家称她为不食人间烟火、不关心时事政治的唯美主义艺术家。匈牙利文艺理论家卢卡契也曾将伍尔夫、乔伊斯和普鲁斯特贬斥为“颓废派作家”。有的评论者总是习惯从创作技巧入手来分析她精湛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实际上, 如果细读伍尔夫的作品, 你会发现在她的许多小说中都有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对精神迷惘的青年人的刻画和对战争与死亡的描绘。伍尔夫和许多“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一样, 在她的小说中不遗余力地描写着战争和死亡这两大主题。

一、战争

伍尔夫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在她的多部小说中都对战争的背景有所反映, 对战争提出强烈的控诉。

《雅各的房间》 (Jacob’s Room, 1922) 中的主人公雅各·弗兰德斯就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灯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1927) 中的兰塞姆夫妇的儿子也是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幕间》 (Between the Acts, 1941) 通过英国农民在1939年某一天的生活, 着重表现了正在向人们逼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兆。她的随笔《三枚金币》 (Three Guineas, 1938) 是她在纳粹的战争狂嚣中发布的反战宣言。她认为解决战争问题首先要解决妇女问题, 因为妇女天生具有和平、抚慰的特质。一些评论家并不看重《三枚金币》, 认为它是伍尔夫“最失败的作品”。但也有评论者, 尤其是女权主义者为她辩护, 如桑·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就指出《三枚金币》是“那一时期批判上层人物和国家纠结在一起的纳粹精神的最激烈的作品”。

最值得一提的是《达罗卫夫人》 (Mrs.Dalloway, 1925) , 这部小说以战争为主题, 向专制政体提出质疑, 向战争主义提出控诉, 并企图用女性的抚慰力量去拯救人类。故事发生在1923年6月的一天。小说一开篇就笼罩着战争的阴影。在清晨克拉丽莎出去为自己的晚宴买花。她在伦敦平静的人流中仍感到了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最近世界经历的创伤使男男女女都满含泪水。”即使在这和平的日子里, 作者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阴霾给人类的心灵留下的挥之不去的创伤。无数人死于战场, 而从战场活着回来的青年仍遭受战争创伤的煎熬。战争使赛普蒂默斯·史密斯成了替罪羊。他作为一名志愿兵在法国勇敢作战, 得到过十字勋章, 但战争的残酷使他丧失了感觉能力。他亲眼目睹了好友阵亡却无动于衷。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生活中, 试图用婚姻做避难所, 但战争中死去的朋友的亡灵折磨着他, 心里始终有无法排遣的罪恶感, 最后不得不跳窗自杀。小说写到:“人性已判处他死刑”。他并不爱卢克西娅, 却和她结了婚。在《达罗卫夫人》中, 成为士兵的妻子就意味着牺牲。对赛普蒂默斯的精神病主要是从卢克西娅的角度叙述的, 这一特定视角表现出战争的破坏性不会随着停战条约的签订而结束, 战争不仅直接伤害了作为发起者和参与者的男性, 也伤害到了身在后方的妇女。在此伍尔夫从女性主义的视角, 以间接的表达方式, 描绘战后人们的生活始终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 从而深刻地表达战争的残酷本质。与其他男性作家不同的是, 伍尔夫用女性主义的独特视角审视着战争中的世界。她看到战争与男权主义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肯定了女性品质对于避免战争的作用。她认为女人特有的母性能帮助男人从战争中解脱出来, 虽然她们不能直接上战场“为自由而战”, 但她们“可以用心灵来战斗”。她的小说热情讴歌了女性特有的抚慰力量, 呼唤和平和友谊。

二、死亡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里, 死亡一直是一个主要情节。《远航》 (The Voyage Out, 1915) 中的年轻女主人公在故事结束时突然得病死了。死亡的意识和潜在威胁一直弥漫在这部小说中。在《到灯塔去》中, 死亡一直是构筑情节的决定性因素。在小说《海浪》 (The Waves, 1931) 中, 死亡确定了生活的永恒的矛盾。罗达自杀了, 内维尔也在最后死去。不出场的人物波西瓦尔随军团到了印度, 最后死在那里。小说《岁月》 (The Years, 1937) 的第一章描述了帕吉特夫人之死, 第二章描述了帕耐尔之死, 第六章帕吉特上校去世了。在《雅各的房间》里, 死亡的信息贯穿全书。小说一开始是弗兰德斯太太呼唤儿子的声音, 她站在丈夫的坟前, 教堂钟声响起了:“儿子的声音和钟声同时响起, 把生与死融为一体, 难解难分, 令人振奋。”在小说快结束时, 雅各去了意大利, 在战争中突然死去。这样, 雅各的房门关上了。而大街上车马隆隆, 世界还是那么乱糟糟。

除了经常描写结局为死亡的人物之外, 伍尔夫笔下的其他人物也大多都有求死的心理倾向。由于战争和疾病的影响, 小说《达罗卫夫人》中处处弥漫着对生与死的感叹, 她用一个简单的题材表达了一个庞大的人生和人性主题:“生与死、精神健全与精神错乱”。小说从克拉丽莎走过熟悉的街道开始逐步走进回忆, 她想起老威廉叔父自杀死亡的事件。小说用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赛普蒂默斯, 详细地表现他的心灵扭曲和自杀身亡。伍尔夫把他看成是疯狂与死亡的代表, 通过这个人物的塑造表现出自己的批判精神。小说中与赛普蒂默斯相对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基本上是一个正常人的形象, 伍尔夫把她描写成正常和真理的化身, 她是资产阶级正面人物的代表, 在她身上体现着资产阶级的生活原则和人生追求。当克拉丽莎听说赛普蒂默斯自杀的消息时, 闭门沉思, 仿佛身临其境。赛普蒂默斯的死唤醒了她沉睡的思想, 她拥有的一切开始溶解消散。她竟感到“生命的核心一片空虚, 宛如空荡荡的阁楼”。克拉丽莎重新领悟生与死的含义, 认为“死亡是一种挑战, 是一种交流的企图, 人是孤独的, 死亡中包含着拥抱”。伍尔夫表达了生命从死亡中诞生、死亡也是一种解脱的思想。她试图透过忧伤和死亡的氛围表达对生命永恒定义的追求。

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对于死亡的描写随处可见, 她对死亡的描写之多与其他作家相比是十分罕见的。伍尔夫人生哲学的核心是死亡意识, 她认为死亡是人们唯一安全的去处, 也是最真实的存在。伍尔夫本人最后选择投河自尽, 也正实践了她在小说中对生与死的理解。她的死给自己作品中的悲观情绪赋予了一个完整的诠释。

三、结语

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驱。她用精湛的写作技巧诠释着她对于人生的思考。她的作品中没有具体描写战争的残忍血腥场面, 而是用日常生活来体现出战争给人类和社会造成的灾难。战争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道痛苦的深渊。伍尔夫的小说中还塑造了一系列追求死亡的人物, 把死亡视为一种超越, 把死亡视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伍尔夫小说的战争和死亡两大主题反映出她彷徨、怀疑、痛苦和失望情绪, 这些都与“迷惘的一代”的创作主题是相契合的。因此, 伍尔夫作为“迷惘的一代”中的代表作家, 并非像许多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是不关心时事的“象牙塔”作家。她对人类社会也并非是冷漠的、绝望的。她独特的创作正有力地回应了这种指责。

参考文献

[1]马小丰.伍尔夫小说悲剧主题探究[J].求是学刊, 2004 (5) .

[2]弗吉尼亚·伍尔夫.雅各的房间[M].蒲隆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3]弗吉尼亚·伍尔夫.达罗卫夫人[M].谷启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4]伍厚恺.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5]翟世镜.伍尔夫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6]林树明.战争阴影下挣扎的弗·伍尔夫[J].外国文学评论, 1996.

篇8:迷惘的个性签名

1、因为迷惘,所以滞留。因为迷惘,所以错过。因为迷惘,所以失去。

2、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3、迷惘的未来迷惘的明天。

4、我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只是当初迷惘假如未来赚了钱,到底是为了谁。昨天试着没接洽她,心里空落落的,忍不住来论坛发下怨言。

5、看优酷的海报,以为是个连明星脸都见不着的烂片。看似演员演技不高,镜头不太讲究,剧情有些碎,都丝毫掩盖不住会心一笑。美丽、真实、干净。在这些梦面前,有些迷惘显得微不足道。

6、我们的一生,只不过一直都在寻找。

7、我努力寻找希望,深怕幸运就在身边,却被我粗心错过。

8、我问上帝:怎样才可以对悲伤的事情一边笑一边忘记?上帝回答:把自己弄的疯掉。我就像那漂流瓶中的纸条,前途一片光明,只是没有出路。

9、若是梦想不可拥有,沉迷注定错过,我又失去了什么?我不敢知道。我仅知道,我在成长,但很迷惘。一天天的成长,是一天天走向毁灭?我不知道。

10、迷惘,让我们的生活像水一样平乏无味却又无处不在,久而久之,渗透出汩汩水流,汇而成海,并且只有自己才能将自己摆渡到彼岸。所以,擦亮你的眼睛,别让迷惘蛊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才会有船只,才会有明天。

11、我就像那漂流瓶中的纸条,前途一片光明,只是没有出路。

12、你已经没有那时的勇气了,对不对。对,你的信心顷刻间在那不在乎的表现里流逝,再也回不去。

13、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也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让人牵挂。我们在今生,在那个地方,在一转身时,你说过我出现在错的时间里,但是都忘不了那份真挚的情。只是有一段感情再也不可能继续,有一个人再也不能依偎,有一个声音再也不能的在耳边响起,有一双手再也握不住那手心的温度。

14、时间是最好的一剂良药,抚平痴情人儿的创伤;岁月是最好的伴侣,陪伴迷失在爱情中的孩子;我们还年轻,我们很迷惘。

15、就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

16、真正的好朋友,互损不会翻脸,疏远不会猜疑,出钱不会计较,地位不分高低,成功无需巴结,失败不会离去。奋斗时会搭把手,迷惘时会拉一把,开心时会干一杯,难过时抱一下。祝福朋友,趁将来未来,趁热情未冷;趁秋色绚烂,趁夕阳醉美。

17、感觉有忙不完的事就对了,说明你正为前程奋斗;感觉总不如人就对了,说明你正试图赶超;感觉走得特别艰难就对了,说明你正走上坡路。最后20天。若你正感到迷惘抑或辛苦,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一天,一周。……你终会发现,坚持前行的那些青春,多么值得!早安!

18、独自徘徊在夜色的道路上,哪里才是我的方向?

19、天大地大,哪儿才是我的家?

20、有人说,迷惘时一只漂泊太久的船,彼岸浓重的雾,让它迷失了自己的终点。可它还是飘啊飘啊,希望可以穿透这浓雾,见到属于自己的阳光。

2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

22、不曾等待,不曾徘徊,其实,我明白是宿命的安排,一副躯壳,死寂而迷惘,找不到风的方向,找不到往日的哀伤。

23、辗转轮回,又到树叶飘零的季节,零落、破碎,我的天空失去了颜色。

24、总有太多的无奈围绕在身旁,让我们无尽感伤或许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让人不再彷徨。

25、抬头仰望,零星点缀着亮光的夜空,环顾四周,空空荡荡的房间再也找不到一丝你的气息!那关于你的画面就好似天上那零星的亮光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可是那空荡的心房明确的告诉那已是回忆。

26、结束了,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无人的街道上。

27、我害怕了后悔,我厌倦了眼泪。我不能面对黑夜的寂寞,寂寞是我最疼痛的地方,我想飞,到一个没有杂色的方。没有黑暗,没有斗争,没有尘埃,没有残酷;只有晴天在那个地方,我不会迷惘,不会害怕,不会厌倦,不会哭泣;只有信心满满的心腔。

28、翩浮的惆怅,晃若细长的触角,肆无忌惮地钻入肌肤的毛孔,像藤蔓一样伸展,入心入肺地缠绕,让我们窒息,让我们疼痛,让我们麻木。

2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0、多年后,再回想这样的迷惘或许连执着的原因都记不得了,青春就是让你张扬的笑,也给你莫名的痛。

31、开始的开始,我为你而执着,因为我爱你;最后的最后,我为你而哭泣,因为我失去了你;只留下中间的中间,我们一起快乐,一起幸福,宁愿笑着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不再因为伤心而哭泣,只会因为感动而流泪。

32、风也清,晚空中我问句星,夜阑静,问有谁共鸣?

33、过去的总挥之不去,将来的却迟迟未来。满眼的迷惘,无限的空寂。望一眼叹息崖,喝一碗梦婆汤。谁在轮回里垂泪,谁在尘世间无语。谁在神佛前祈祷,谁在流星下许愿。夜已深,又将逝去。但是它还会回来,就像忧伤陪同着回忆循环往复。尘土飞扬,流沙漫天,泯灭了记忆,痛可以忘,而伤却不能忘。

34、人最值得高兴的事:父母健全、知己两三、盗不走的爱人,其他都是假象,别太计较。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泛滥,突然想泪流不止的时候。就像偶尔看到一个人形单影只坐在门前,你会鼻尖一酸。怔怔的看着,直到眼睛有了一丝凉意。可是自己却没有权利破坏这幅风景画,只能让它沉淀着,沉淀着。

35、煎熬总归会过去,属于你的也一定逃不掉,我曾经迷惘,疑惑,也曾经逃避,放弃。但最终还要拾起落下的军旗,迎战汹涌的人潮。为什么要怕,为什么要躲,我的人生已有你,就算尸骨无存又如何。有你们在我身边,生活处处是欣喜。

36、为什么要迷惘?总觉得我们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应,泥牛入海。总觉得我们离成功的殿堂很远很远,没有过尽千帆的`翅膀,所以只得仓皇逃离。

37、悲伤在我心里悄悄地落了根,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感觉多么陌生,多么格格不入,以自怜为衣,沉浸在自己的灰色世界,一个人卷缩在角落里,笼罩在暗色里,被寂寞吞噬着,一直在思索活着的理由,泪水在眼眶打转,不是不想振作,不是不想努力,也许我总是有借口吧!

38、我心里空洞洞的,我感觉到好象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孤独,寂寞,失落、无助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我好想逃,逃到另一个世界去。

39、或许,在曾经需要抉择的路口,别人眼里的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却没有。仿佛每个方向都阻隔着一股无形的墙,刚想用力冲过去,却又被弹回来,再换个方向依旧如此。

40、我的眼泪流下来,灌溉了下面那些柔软的草,不知道来年会不会开出一地的记忆和忧伤失落的,是我,是我用笔尖垂钓一地瘦瘦的忧伤。

41、我迷惘了,于是有人说,迷惘是彷徨;迷惘是沙漠吗?于是我便试着徘徊;炙热的风吹来99万沙粒,铺天盖地而深不可测;来时的路呢?是丢弃了我仍是被我抛弃了?那远处的一片树林,却又飘渺的像空中楼阁。

42、我真的很迷惘而且很纠结,实在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晓得了,然而那时不懂,什么都不懂,妈妈在好姐妹跟我眼前素来不禁忌。

43、今天做的梦让我顿时醒悟了不少,反思未反误,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心慌的看到一片迷惘,难道仅此而已吗?

44、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落寞,望着曾经辉煌而今萧条的城堡,黯然走开。

45、我耗尽所有的力气来放弃,努力剔除你留在我身体中的印记,早已失去的一切,只剩呼吸的残延,如死尸般在荒野流浪,绝望,狰狞而狂妄的笑,粉碎了所有的梦想,我早已透彻,配不上你的空洞皮囊,漫无目的行走,像是盲了心,看不见未来,看不见期许,像是被掏空,找不到记忆,找不到自己。

46、曾经的自以为是,现在的自作自受。曾经的无话不说,现在的无言以对。曾经的彼此温暖,现在的彼此陌生。曾经的承诺太美,现在的谎言太真。曾经的曾经,现在的现在。我还会有多少个曾经,多少个现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学着释怀。

47、我偶尔会有淡淡的寂寞失落。

48、谁人定我去和留,定我心中的宇宙?

49、不断的失误,最后累积成为错误。错误的气息一点一滴的压抑着我们,导致我们草木皆兵、四面楚歌,就像寄居在壳里蜗牛,一有东西触碰就退缩到自己的壳里。

篇9:迷惘的痛-散文

突然的心疼由眉头撕裂到心头,悲伤随风飘落一地,然后又被风卷起刺向我,划出一串串的泪,殇,是那么的彻底!

突然发现,坚持了这么久的痴热却都是自己编织的梦,一个美梦!一直,自己只是傻傻地迷醉在自己的愿望之中幸福的幻想,以为会有人把自己当真,会有人在乎,会有人疼!原来,不过是自欺欺人。

也许,满怀的悲戚和感慨已经没有必要叹出唇;也许,曾经的誓言和承诺也不过是冲动之下的口号;也许,说什么都已经成了多余,温馨只是回忆里的酸涩,幸福不知道何时已经成为了隔世的梦境;那个用温暖宽厚的胸怀紧紧拥抱着自己的人只是前世的倒影,而今已是只能想象而不能触摸了!

一声感叹人何在?一行泪湿相思魂!

也许,有的人注定只能作别人生命里的`一只风筝,一旦线断了,或是腻烦了丢弃了,就再也接不上头、找不着影。

一直以来,自己都在苦苦挣扎,期望能拽住点什么,留下些什么,盖上永久的印章,却并未懂得,有的事无缘再重复;有的人,如果决定要离你而去,那便是留不得的,而且去时不需要理由,就像来时无法拒绝一样,纠缠也只会轻贱了自己。

怪谁呢?也许谁都没有错。其实两个人的爱情要由两个人来爱护,只是缘来排山倒海,缘去摧枯拉朽,强留更难留,留来留去留成仇!一个人的世界,本来就不是另一个人能够理解和想象的,心意更是变化莫测难以捉摸,感情那东西太脆弱,脆弱得让人莫名,让人惊惧,以至于经不起时间的消磨,稍纵即逝。

曾经脆弱的自己用痛楚来唤醒自己还有知觉,提醒自己还活着。一个人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瑟缩在墙角画地为牢,努力拒绝两个人的东西靠近,让烟草弥漫整个空间,尽管自己讨厌烟味,尽管自己被熏得心好疼,但是还是偏向很里整自己,直到自己很累很疲惫,再也没有精力去回味那些甜蜜的痛,幸福的伤!

都说时间会冲淡一切,也许吧?自己已经不想再寻找那些难以再重现的亲切、难以再重温的温馨、难以再安享的幸福、难以再继续的情缘……于是自己劝自己,开始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在节日的时候给电话薄里人发信息,无需回复;开始学着戴眼镜,遇见熟人时微笑、点头,也努力让自己快乐,也许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快乐?可是却发现还是快乐不起来,还是会习惯的胃疼,还是会失眠,还是会守着手机等待……等待……

篇10:爱的迷惘散文

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很想很想变得更好,想努力让自己别那么讨厌,可我本性就是这样的,倔强,又软弱。又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了,幻想,幻想,幻想。我总是那么喜欢幻想,即使知道是毫无意义的,却一直改不了。我看见一片深海,是琥珀色的,很美很美,周围是鱼,上空是天,就想这样一直待下去,不要回到繁琐的学习中。

人真的很可笑啊,明明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却偏要去走那条岔路,还想走出一个好的前程。我爱玩的性子逐渐显露出来了,越来越明显,心中始终不想学习,总是想玩,甚至玩的念想比小时候还要强烈。越来越不愿意听大人的话了,也许我真的进入到了所谓的叛逆期?呵,几个月前,我还在和朋友开玩笑的打聊:我要叛逆。这就是叛逆吗?我真讨厌叛逆的感觉啊,我好想逃离出去。话虽是这么说,可不玩的话总感觉心中少了什么,好像是人生的旅程少了一段路似的。

之前写过一句话“我愿做远方的一直孤鸟,飞过青山,逗留在你心上。”是,鸟真的很幸福啊,只要一挥翅膀,就什么也不用想,心已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可以看遍无数的风景,什么时候想出发,一挥翅膀就可以,什么时候累了,落到枝头上,水就在面前欢快的流着,谷粒就在风中散落着。也不用付钱,也不用准备什么。直到到达你想去的地方,见你想见的人。只可惜,短短一生,都消耗在了飞上,吃的永远只有散落的谷粒,一生都害怕人类。所以各有各的好处吧。突然觉得做个人也挺好的,至少能吃到许多鸟吃不到的美味饭菜啊。

嗯,就这样,感谢看完这篇流水账的你。感谢听我诉说烦恼的你。感谢。

★ 写在夏末经典散文

★ 写在23岁短篇散文

★ 写在黎明之后散文

★ 写在深秋优美散文

★ 写在六一的散文

★ 写在流经的岁月散文

★ 写在喧嚣的夜散文

★ 写在云淡风轻的天上的散文

★ 写在生日这一天的散文

篇11:迷惘的诗歌

曾几何时, 网络小说被比作“厕纸文学”。在许多主流作家眼里, 网络文学仍然是“不入流的文学、快餐文学、卡拉OK文学”。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指出了网络文学的不足之处:“我也经常看发表在网络上的作品, ……从文字到文学, 我觉得还差23公里。” (1) 他对网络文学的看法, 典型地代表了传统作家对新兴文学的“傲慢与偏见”。

现在的网络文学, 早已今非昔比, 它不仅不再是看上去“很新鲜”的文学体裁试验场, 更成为了文学在网络时代的一个大熔炉, 从某种意义上讲, 网络小说是文学创作在网络时代之树上的必然硕果。网络小说的创作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日益蓬勃, 题材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各种文学网站纷纷创立的网络原创小说栏目, 每年都要由知名作家评选出中国年度最佳网络文学。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就文学创作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网络文学不可忽视, 前景不容质疑。”谈起网络文学的地位, 他认为随着文字的发展, 文体也在变化, 网络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网络文学中穿越小说狂飙突起, 成为最热门的题材之一, 各大网络文学网站上写手如林, 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穿越小说粉丝群。中国穿越文学领军人物金子以其《梦回大清》引领全国书市“穿越”风暴。在2008年1月份由新浪网、淘酷网等多家原创文学网站联合主办的“07年度青春文学四小花旦”评选活动中, 通过共计近25万的网友投票, 网络作家李歆、桐华、顾漫、薇络分别以《独步天下》、《步步惊心》、《何以笙箫》、《契丹王妃》奠定了自己在网络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其中除《何以笙箫》之外, 其他三部都是穿越文。2009年起点女生网最受欢迎作品———《清朝经济适用男》 (作者邹邹) 也是以穿越为主题。晋江文学在其网站主题榜上标出:“穿越委员会欢迎你, 欢迎来到穿越频道, 晋江穿越委员会竭诚为您服务。这里有各种精彩, 各种艳遇。不管是混穿, 身体穿;不管你是清穿, 明穿, 架空穿。这里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你穿不了。让我们交错的时空中, 上演一场场现代智慧与古代智慧的碰撞和摩擦。”借助于网络媒介的传播, 曾经是“阳春白雪”的文学正在走向“下里巴人”, 并最终走向雅俗共赏。让众多传统作家嗤之以鼻的穿越小说正在广大读者中大行其道, 网络时代不知道穿越小说的人寥寥无几, 似乎文学进入了全民“穿越”的时代。

二、网络穿越文的基本模式

何谓“穿越小说”?作家社总编室主任刘方解释为:“穿越小说的称谓不是类别划分, 而是按内容定义。其情节通常是描述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 机缘巧合下, 进入古代, 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之不详的历史事件。” (2) 穿越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时空变换:由古至今、由今至古、由现代到未来, 甚至由此宇宙至异世界等。穿越的形式为:主角尤其是女主角 (网络语简称为女主) 要么是灵魂穿, 即借尸还魂或转世投胎, 要么是实体穿, 即整个现代人穿越过去, 成为在穿越文中叱诧风云的人物。穿越的时代不受任何限制, 架空古代与“清穿”最热门, 穿越唐朝、春秋战国的也不少。穿越的主角:其主人公可以是男, 也可以是女, 而女性穿越更是成为了穿越大军中的备受推崇的主力。这些主角 (网络语戏称为“猪脚”) 归纳起来多有以下特点:穿越前一般为都市中普通白领职业女性, 而穿越后起码是不愁吃穿, 且必然会展开一场爱情剧, 与其发生情感纠葛的多为有钱有势的英俊美男, 尤其是皇室成员。

网络作家妖舟在其《穿越与反穿越》第一卷开篇就对此作出幽默的描绘:

“穿越好, 把马子看美男, 金银财宝手里攥。

穿越好, 出天山入龙潭, 绝世武功身上缠。

穿越好, 走江湖游深宫, 中外历史听我侃。

穿越好, 主角命好, 没什么本事, 也能当韦小宝!

穿越好, 配角长得好,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还瞎了眼的总往主角身边靠。”

三、网络穿越文中的女性形象

不管什么形式的穿越, 穿越文中的女主角通过置换身份与穿越历史, 表现出现代人的思考与迷茫, 现代人的理想与期望。人类学家海伦·费希 (Helen Fisher) 认为女人将是21世纪的“第一性”。而在这个世纪之初, 女性的首要的任务, 仍旧是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角色定位, 以及争取自己该得的权利。而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感叹:“虽然我花了30年时间研究女性的灵魂, 但有个大问题我仍然无法回答:女人渴望得到些什么?”正如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使得年轻一代尤其是新时代女性迷惘彷徨, 内心的渴望与社会现实不断冲突, 无法为自己找到社会定位, 在传统和现代中摇摆不定。

1. 追求美貌导致的迷惘

关于人为什么爱美, 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只要不是瞎子, 谁都不会问这样的问题。”英国作家、批评家约翰·罗斯金 (John Ruskin) 指出:“爱美之心是健全人性的必然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精神品质。不爱美不一定不好, 但爱美则是心地善良的恒久标志。爱美的程度可能与性格高贵美好的程度成正比。” (3) 虽说人不可貌相, 但是美丽的容貌确实能左右我们对人的感觉、态度和行为。从古至今, 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关于它的问题;言情小说家们一直在提供关于它的描述;写网络穿越小说的网络写手们同样表达着现代女性对美的神往与追求。

追求美本是人性使然, 无可厚非, 但在现代社会的重压下, 女性对美的追求呈现出不正常的扭曲态势。自19世纪开始的女性解放运动虽然让女性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 女性在经济上、思想上逐渐取得独立的地位, 独立自信成为新时代女性的特征, 但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历史痼疾却远未解决。多元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普遍浮躁不安, 陈旧的传统思想尚未完全消除, 新的社会理念还未完善。中国现在处于比任何时候都复杂的社会转型期, 在保持传统和追求现代的双重压力下, 无数的女性面临无语的尴尬, 陷入迷惘与摇摆中, 迷茫与焦虑充斥内心。尽管女性取得了经济的独立, 男权社会的影响仍然是根深蒂固。媒体广告中大量地使用美女形象, 向受众表达“女性的价值在于年轻、美丽”的信息, 把女性形象刻板化。此外, 传媒还向广大青年尤其是青少年女性暗示, 女性只要有美丽的容貌就够了, 导致更多的女性过于关注自身的外在形象。在传统的男权思想仍然占主导的社会里, 人们依然以庸俗的眼光理解“美”这个词, 认为它只是面貌和容颜的美。美国心理学家埃托奥曾言:“媒体仍然将女性的外貌和性特征描述为女性身份最有价值的两个方面。” (4) 才貌双全成为评价女性的重要标准, 仿佛只有美貌与智慧集于一身的女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工作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 男权主义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女性头上, 现代女性的压力可以说是有增无减。

穿越小说更是深深地体现了现实社会中女性的无奈现状和当代男权主义价值观。于是无数的网络穿越文中的女主角被模式化为美女。女性容貌在文中备受强调, 不加隐晦地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众多女性把是否拥有美丽容貌当成决定爱情幸福和事业成功与否的一个敲门砖。“‘美’就是女人统治一切的手段, 要心为形役, 心灵只能循着它的金丝笼的周围遨游, 赞美那把它囚笼起来的监狱”。 (5) 在网络作家的笔下, 女性的美依然是以男性审美为标准, 女性美只有满足男性的观赏才具有意义。网络作家潜意识中把男性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巧妙地内化到女性看待自身的视线中去, 由此使符合男性欣赏标准的女性美成为社会的女性美标准。

《午门囧事》中描述穿越女主角顾清乔的美貌是通过男配角段玉的眼睛表现的:“心情甚好, 一边悠哉饮茶, 一边隔着帘子欣赏着软塌上的美人。白瓷雪肤, 粉嫩娇颊, 睫毛于眼窝处投出半扇阴影, 真像一副画。”在作者笔下, 女性美只有满足了男性的观赏才具有意义, 反映了男性权力建构下的视觉不平等现象。《诛颜》开卷不久, 作者就急不可待地表明自己是“美女”———“我醒来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很美, 所谓‘南国一绝色, 西北有二娇’中‘南国一绝色’指的便是我”, 并通过文中的男配角来加以肯定:“荀隐一直没有说话, 只静静地看着我进出忙碌, 当我一切准备好, 在他身前蹲下时, 他却突然直直地盯着我说:‘你很美。’”《薄荷荼靡梨花白》的作者电线也无法摆脱传统男权思想对女性的下意识束缚, 其将女猪云想容描绘得几乎近似古典美女林黛玉:“若隐若现拢烟眉, 似嗔似喜含情目, 娇俏玲珑挺秀鼻, 不点自红樱桃唇, 肤若凝脂, 颊似粉霞, ……倾国倾城之貌隐约幻现……世上之人只消一眼便会爱上她。……初映入云思儒眼帘的便是这样一幅安静唯美的画面, 不禁驻足呆立, 沉醉其中……”就连《厨娘皇后》中自诩为“胖得像头猪”的女主角也会在适当的时机“蜕变”为美丽女子。在这些网络作者的内心, 女性要经由他人尤其是异性的注视、评价才能建构出自我认同。

学生和都市白领女性是网络穿越文的主要阅读者。网络穿越文在写作方式上惯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 这自然引起她们的心灵共鸣。虚拟的网络文字, 幻想的世界, 尤其是女性穿越小说世界, 使无数读者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心灵满足。安妮宝贝评价网络写作时说:“这是你的灵魂选择的方式, 它好像是黑暗中的一场幻觉。”备受现实摧残的现代女性可以从虚拟的穿越小说中找回自信, 变身为倾城倾国的人间绝色, 释放一下心中积累的委屈与无奈。在现实里迷失自我, 却想在虚幻世界里找回自己, 但现实却始终躲不开。实际上, 对美貌推崇备至的思想和男权主义是相契合的, 现代中国社会独立的女性意识仍旧受到传统男权思想的遏制, 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于是反映在穿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便遭到最严重的扭曲, 现代社会倡导的独立、自信的新女性价值被彻底贬损。从这角度讲, 女性“穿越”小说非但没有摆脱男权阴影, 反而是对世俗的妥协, 是对传统男权思想的默认与迎合。正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所批判的:“优美的女性, 简直可以说已成为她们身体的奴隶, 而且还把这种屈服引以为荣。” (6)

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美, 古今中外见解并无差别。歌德说得很好:“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 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好花易逝, 红颜易老, 外在肤浅的美丽就如花朵般无法持久。尤其内心污秽的人, 外在的美丽更是非常容易消逝。培根也在《论美》中表达出相似的看法:“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 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道德经》中亦提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诗经》中更有家喻户晓的名句“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女性美应有内美和外美的结合, 一是形体美———“窈窕”, 二是品德美———“淑女”。虽然美貌可以赢得男人的心, 但不能保持它, 即使在绮年玉貌的时候也做不到, 除非至少配合心灵的美。

2. 坚贞爱情的渴望与现代社会纯真情感的缺失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穿越小说中爱情的伟大力量可以超越生死, 跨越时空。对于穿越小说里的女主角来说, 穿越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和古人谈情说爱。无数的现代“灰姑娘”通过穿越, 在幻想中演绎出一场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爱情剧。海伦·费西说:“翻遍全世界的所有诗歌, 你看到的只会有人们为爱而生, 为爱而死。”张爱玲在《有女同城》中发出感慨:“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爱情, 念的是男人, 想的是男人, 永远永远。”

网络写手以其典雅灵韵的唯美文字讲述种种或浪漫或凄婉或热烈的爱情故事。处于情感荒原的现代读者, 尤其是都市白领女性读者不由陷入文中, 在虚无的历史中做梦, 在飘渺的爱情中沉醉。穿越为女性创造出一个爱的“乌托邦”。“穿越”迎合了年轻人在某种自恋与迷惘状态下的情感需求, 从这一层面来看, 它更像是青春世界里一场“豪华的白日梦”。开创女性阅读品牌“悦读纪”的总策划人侯开指出:“特别是现在有很多女孩子也会遇到所谓的婚恋的问题等等, 她可能现实中总渴望或者总幻想自己有所谓的白马王子来娶她, 但是这些梦想不可能实现, 她通过阅读小说, 通过这种方式满足了梦想, 并且通过读小说, 其实对他们在工作竞争各个方面压力之下, 应该说对他们的心灵也是一种抚慰。” (7)

《寻找前世之旅》中作者Vivibear透过吸血鬼撒那特思的言语表现出现代女性对永恒爱情的渴望:

“‘从明天开始, 你就会成为我的新娘, 永生永世, 直到宇宙的尽头。’他沉默了一会, 忽然说了这么一句。

我愣了一下, 永生永世, 直到宇宙的尽头。虽然听着很恐怖, 却也, 有那么一点让人感动。”

网络作者Vivibear这样的爱情宣言感动了无数网络小说的读者。任何现代女性都明白小说中这样的爱情、这样的人在实际中不存在, 但是不妨碍她们对虚幻的“海市蜃楼”的期待和痴痴幻想, 憧憬一份完美的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纯真感情。

四川一在线栏目采访了《鸾:我的前半生, 我的后半生》的作者, 当记者问道:“写穿越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吗?与古代男子恋爱, 是否表现了您对现实男性的失望?”该作者回答:“但凡一个内心还柔软的女性, 都会渴望童话般的爱情。”

现代人普遍存在着矛盾心理, 既渴望纯洁永恒的爱情, 又对真挚情感怀疑不信任。现代人相互隔阂, 冷漠, 也使得网络穿越文多以悲剧结束。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似乎越来越互不信任, 人们渐渐失去对理想、信念坚守的信心, 有越来越多的理由坚信爱情的虚妄与脆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在其《女权辩护》中发出现代女性的普遍感叹:“爱情从它的本质说来, 必然是短暂的。要想找出一个秘诀, 使爱情变成永恒的, 就一定会像寻找点金石或万能药那样荒唐。”对于爱情渴望而又不信任的心理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表露在穿越小说中, 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女性对婚姻爱情的矛盾态度。《步步惊心》中的张小文, 一个现代人, 一个骄傲的现代白领, 对爱情的理智看法在年轻一代很有代表性:“如果他明日就断头, 我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 刹那燃烧就是永恒。可是几千个日子在前面, 怕只怕最后两人心中火心俱灭, 全是灰烬。”她所说的“从爱生忧患, 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 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 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 彼即无羁缚”在网络读者中成为经典语录。

这种矛盾心理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必然结果。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是互为陌生的, 是自动机器之间的关系, 其安全感的基础就是要想方设法靠拢一群人, 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中同这一群人保持一致。虽然每个人都努力同别人接近, 但实际上都是孤独的, 充满了不安全感、恐惧感和负罪感。”都市的生活平乏、单调、苍白, 让人窒息, 年轻一代普遍感到精神空虚寂寞, 沉溺于网络穿越文中不断产生种种幻想, 希望平凡的自己也可以与梦中的白马王子来一次浪漫的邂逅, 希望自己像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来一场倾城之恋, 但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在网络穿越文里没有工作竞争的压力, 没有恼人的柴米油盐, 只有倾国倾城的美貌, 只有卿卿我我的风花雪月。现实世界中不少女性缺乏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的能力, 转而在虚拟的爱情世界中寻求心理寄托, 而穿越小说正是迎合了她们的精神需求, 帮助她们缓解精神上的苦恼和压力。

3. 传统男权社会中保持女性独立意识的矛盾

网络穿越小说中女主角的爱情呈现出传统小说中模式化特点:与宫廷、皇家产生某种联系是穿越女主人公所必经的, 优秀出众的王子、公爵、阿哥、皇帝们必然会爱上穿越女主角, 女主角都逃不开一段或侠骨柔情、或缠绵悱恻、或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四大穿越奇书中的女主角无一例外地经历了“帝王的后宫爱情”, 如《鸾》中叶茉儿与康熙;《迷途》中高凌与康熙的数位儿子;《末世朱颜》中妍儿与咸丰。英国现代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发出愤慨的谴责:“帝王的后宫是需要这一切卖弄风情的巧妙手段, 但是难道女性的地位就是这样低微, 以至于以这种情况为满足吗?”在备受热捧的网络穿越文笔者手下, 一些女性以扭捏谄媚的形象, 获取男性追捧爱慕, 反而令不少读者心中暗羡不已。《步步惊心》的女主角马尔泰·若曦没有散发出现代女性的果敢勇毅, 依旧是老派小说中常见的奴颜婢膝的小女人, 以辗转依附强大的男人为荣, 甚至还不如一些古代深谋远虑、明晓大义的女子, 如孝庄太后。 (8) 在穿越小说中, 返回古代或异世的现代年轻女性重新成为权势滔天男性的妃子、奴婢、妾室、情人等, 并沉迷于与一群古代女人的宫斗、争宠。事实上, 这里反映出的实质问题依然是男尊女卑的情结, 完全是奴性和低级庸俗的东西在作祟。在不断快速发展的中国, 男权思想正在逐渐解体, 但影响依然存在。贯穿这种思想的穿越小说反映出许多现代女性的心理矛盾:虽然生活在表面上男女平等的社会, 接受了与男子平等的教育, 取得了经济独立, 但心灵却远未独立, 内心依然如信奉“三从四德”的古代女子, 渴望找到一个可以依附的男人。

这种扭曲的女性观点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备受广大独立自信的女性抨击。频频在世界选美大赛获奖的马咏梅小姐为此在其博客发文———《中国女性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我们的境遇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却没有人发出最后的吼声!醒醒吧, 男人们的猖狂和自傲的根本, 正是我们为自己不自重不自尊行为付出的代价!” (9)

网络穿越文中与上述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爱情模式被称为“众星拱月”、“一女N男”、“女尊文”。“为了实现一种意识上的平衡和平等, 自主意识、自尊意识、自爱意识、平等意识不断觉醒的新一代网络作者们开始了一次次的文字反击”。在穿越小说中, 读者可以看到各种独具风采, 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 她们要么聪慧过人, 要么大智若愚, 要么精明强悍, 展现出现代独立女性的迷人风采。在穿越的虚幻时空当中, 很多女主人公凭借在现代社会学习到的知识技能, 如同驰骋职场的都市丽人一样, 和虚幻世界中的男人一争高下, 不仅获得极大的事业成就, 而且获得爱情的成功。这类穿越小说充分体现出现代女性对更广阔的空间的追求与更多的自我独立意识。究其原因, 是现实生活中, 女性在长期的男权社会的压抑和束缚下所寻求的一种解放。

上一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下一篇:创建无烟校园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