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2024-05-23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共11篇)

篇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摘要】数学是教育系统一门重要学科,集聚逻辑性与灵活性为一体,对学生基本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初中生接受能力强,但是缺乏学习自律能力,尚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自觉和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差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要求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寻找最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文主要分享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采用分层式教学的实践体验。前言

课堂学习在初中生生产、成才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层教学为僵化的初中教学模式注入新鲜血液,是一种全新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师改革需要,还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教材目标,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差异,将教材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促使全体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1.分层教学的具体实践 1.1分层备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分层备课主要是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水平设置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初中生由于对数学知识的积累程度、思维及应变能力、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因而学习及掌握数学的能力不同,因此,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太过于笼统而忽略了对“数学困难户”的指导。分层备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问题难易程度的设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来,不仅让优等生掌握更多解题技巧,而且让一些暂时跟不上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课程备课中,由简单到复杂,可从简单的加减求未知数开始,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然后适当鼓励;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由基础一般的学生来回答,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目标的重点及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则由基础较好,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让全班学生来帮忙,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1]1.2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分层备课的具体体现,即在同一教学进度、同一教学内容下使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在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以讲授教学为主,讨论学习、合作学习为辅,结合教材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每个班级中,总会有好、中、差三种学生,教师不能存在明显偏心现象,对初中生来说,教师的关注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因而,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多鼓励,少批评,在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以分组讨论学习为例,数学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学生,然后小组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及组织小组讨论,并对组内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跟全班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优势是,给每一位学生创造课堂参与的机会,并活跃了课堂气氛,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3课后分层练习

课后练习是学生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的最佳方式之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前准备及课堂学习效率,好用重视课后的练习巩固,适当、合理的课后练习不仅让学生加深印象,而且还能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后练习的设置方面,要注意分好层次,梯度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针对差、中、好学生布置的作业可有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强度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这类学生须完成复习资料知识巩固部分的练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这类学生须完成复习资料知识能力提高部分的练习;数学底子厚、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这类学生须完成复习资料的能力拓展部门的练习等等。2.小结

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前备课,还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重视课后练习。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导,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满足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还能充分发挥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分层教学,为更[3]

[2]优质、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服务。【参考文献】

[1]张文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2013,(05):27.[2]胡金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43):73-74.[3]唐翠婵.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1,(08):127-128.

篇2: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摘 要:伴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数学文化素养也成为每个公民重要的内容和标志。教学模式细致化的脚步也不断加快,数学分层次教学越来越普及,解决了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现象,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了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全面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讲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对学习初中数学不感兴趣,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所有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式教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水平相近的群体,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下得到最好的提高与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把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到不同水平的小组里,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学习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人才对数学的需要也是大不相同的,国家教委要求初中数学教育在初中学生完成数学基本课程之后,按照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与就业需要进行区别性教育,分层教学是社会对教学的新需求、新要求。或者是在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并不相同,把相近的学习成绩的学生组建在一个小组中,教师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指导教学,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在数学知识上的提升,避免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优秀生学得少,后进生吃不消的顾虑,使每一名学生都在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无法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给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比如同一年级中,教师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如智慧型小组、探索型小组、突击型小组等,教师再以小组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支,如智慧型小组1小组、2小组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发展状态、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单独指导与教学,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也让学生在平等、互助的学习气氛中主动探索数学

知识。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

由于学生自身的优越性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这种教学方式教学能让中等学习成绩的学生往高等层次发展,学习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是初中分层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相同,有优秀的就有后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吸收当堂知识,优秀生感到学习轻松没有上进欲望,后进生感觉学习吃力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优秀生组成一个小组,教授一些基础数学以外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A。把后进生分在一个小组里,教师继续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逐渐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的几种方法

1.根据学生成绩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提高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思维性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不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修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可以参考学生提出的建议来设定更贴切的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不同学习成绩制定不同的作业及练习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来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学质量,学生之间学习知识的进度不同,教学课后练习标准自然不同,对于后进生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的时候要参考当日所学的课堂知识进行课后练习题目,通过课后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后练习中逐渐提高学生成绩,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采用民主、自由的教学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优秀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很强,后进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非常弱,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鼓励后进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意愿,以此来提高后进生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例如,在证明两个判定菱形的定理时,教师请同学总结菱形判定法的时候,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肯定性的支持与鼓励,来引导后进生更好地关注初中数学课程,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初中数学分层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逐渐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共同的发展和进

步,让每一名学生都跟上教育大纲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性、公平性、和谐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式教学方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学资源、节省了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篇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 追求全体学生在自身水平上取得进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近年来建构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综合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 依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在教学内容、作业设置以及教学评价上对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 这是分层教学的主体思路。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摸清学生的特点, 把握分层教学的要点, 因材施教,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 因为分层教学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学习基础等对其学习制定出不同的目标。教学中, 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从教学内容、知识点难度、评价方式等方面分层设置, 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班级里的优等生从小受到的表扬和荣誉较多, 但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差, 因此在学习上稍有困难就会产生心理落差, 使得学习自信心不足, 从而影响学习态度, 教师平时需要与这类学生谈心, 使他们明白有困难是正常情况, 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而班级里成绩较差的学生, 由于从小受到的多是批评与责罚, 他们学习兴趣不高, 甚至会有抵抗心理, 对这类学生, 教师应努力帮助其重拾自信, 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其取得进步。

2. 将学生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情况, 在不损害学生尊严和不影响学生自信的原则上, 教师将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三层: A层: 学习基础较差, 对学习没有兴趣, 而且家里缺乏辅导的学生。B层: 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习兴趣不强, 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C层: 自学能力强, 学习效率高, 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教学的推进, 各个层次的学生情况会相应发生改变, 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 及时调整学生层次, 以保障分层教学目的的实现。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1. 教学备课的分层。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应制定出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会具有针对性, 分层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初一数学“图形的变化”这个知识点上, 教师应制定出三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 A层: 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图形变换关系, 建立空间思维, 并使其可以列举简单的生活实例; B层: 掌握图形的变换关系, 加强学生的空间思维; C层: 熟练掌握图形的变换关系, 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

2. 教学内容的分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教师应依据课程目标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 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应以B层次的学生为主, 依据B层次学生的内容难度再设计其它两个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时, 可以出示下题: 鸡兔同笼, 共有30 个头, 80 只脚, 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个题目里面出现了两个未知数, 所以这就是二元一次方程。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讲解, 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对比, 就能轻易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另外, 在小组讨论中, 成绩较好的学生就会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 这也体现了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3. 作业布置的分层。在习题的布置上, 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布置不同难度、侧重点不同的作业。如在教学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时, 可以这样布置作业: C类学生: 直线x = y - 3 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 直线m过原点, 且与AB交于C点, 直线m将△AOB分为了2: 1 两个部分, 试求直线m的解析式; B类学生: 函数y = ( m - 1) xm2是一次函数, 求m的值与y的函数表达式; A类学生: 直线m经过点 ( - 5, 2) 和点 ( 1, 1) , 试求直线m的函数表达式。通过对以上题目的观察,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三个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各个题目所侧重的知识点, 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三个层次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

4. 评价方式的分层。评价方式的分层要点在于看见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取得进步, 而不是要求全体学生取得共同幅度的进步。A类学生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B类学生在于对知识点的拓展、对成绩的提高; C类学生在于对难点的攻克, 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比如在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中, 如题: ( x2+ 5x) 2- 2 ( x2+ 5x) - 24, 教师可以让三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做这道题, 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和做题结果给予学生点评。点评的要点在于看清不同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进步, 最后给出合理的评价。

总之,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更加全面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尊重个体, 体现差异, 满足个性化需求, 进而高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孔德茂.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 2014 (4) .

篇4: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关键词】新理念;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

现代数学教育论认为:只有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学习潜力发挥出来,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分层教学,其核心内容是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追求全体学生在自身水平上取得进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近年来建构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综合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教学内容、作业设置以及教学评价上对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这是分层教学的主体思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摸清学生的特点,把握分层教学的要点,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大学优生的学习面,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进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均衡发展。

一、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分层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因为分层教学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学习基础等对其学习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知识点难度、评价方式等方面分层设置,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成绩的进步。相比较传统的“一刀切”、“一视同仁”等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潜能,班级里的优等生从小受到过的表扬和荣誉较多,但抵御挫折的心理都比较差,在学习上稍有困难就会产生心理落差,使得学习自信心不足,从而影响学习态度,教师平时需要与这类学生谈心,使他们明白有困难是正常情况,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而班级里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从小受到的多是批评与责罚,他们对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有抵抗心理,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努力帮助其重拾自信,告诉他们自己能行,这样才会提高差生学习兴趣,使其取得进步。

2.将学生合理分层

教师通过自己平时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在不损害学生尊严和不影响学生自信的原则上,将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三层。A层: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家里缺乏辅导的学生。B层:有一定的基础,但学习兴趣不强,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C层:自学能力强,学习效率高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教学的推进,各个层次的学生情况会相应发生改变,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将学生层次及时调整,以保障分层教学效果的实现。

3.教学目标层次性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標,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如对C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A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①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②层次目标:C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B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A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三、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

1.备课分层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制定出合理的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会具有针对性,分层教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要求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取得相应的进步。比如初中数学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一章中有关线段和角的计算,对于A层,只要求他们能初步认识简单的图形,根据已知条件会看出线段和角之间基本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算式求解即可;对于B层,在A层的问题下,要求会用简单的几何语句及数学符号列式表示计算过程;对于C层,则要求会用较为规范的逻辑语言和符号写出计算过程,甚至图形还可稍微复杂些,以提前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分层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依据课程目标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点在于把握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应尽量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初中数学第八章第四节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一节的教学,对于A层,只要求他们学会例1的两种解法即可,即只需一次消元;对于B层:则要求例1、例2两种类型的解法都要学会;对于C层,在B层要求的基础上,还可补充一些打破常规,利用数学思想如“整体代换”消元的例子。分层内容教学,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都能完成老师给定的目标,增强完成目标的信心,若再加上老师的赞赏和鼓励,更能获得情感的最大满足,进而态度积极,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随时点燃,何愁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率不高呢?

3.作业布置的分层

在作业习题的布置上,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再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难度、侧重点不同的作业。比如,在初二数学教学中,在一次函数知识点作业的布置上,对C类学生:直线x= y-3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直线m过原点,且与AB交于C点,直线m将△AOB分为了2:1两个部分,试求直线m的解析式;对B类学生:已知一次函数y=(m-1)x+m2-1,①若图像过原点,求m的值并写出函数表达式;②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m的取值范围,并判断图像经过哪些象限?对A类学生:直线m经过点(-5,2)和点(1,1),试求直线m的函数表达式。通过对以上题目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发现三个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各个题目所侧重的知识点,这种作业分层的布置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三个层次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

4.评价方式的分层

评价方式的分层要点在于看见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取得进步,而不是要求全体学生取得共同幅度的进步,A类学生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B类学生在于对知识点的拓展、对成绩的提高,C类学生在于对难点的攻克,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比如在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中,如题:(x2 +5x)2-2(x2+5x)-24,教师可以让三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做这道题,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再依据做题结果给与学生点评,点评的要点在于看清不同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进步,最后给出合理的评价。

总之,分层教学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的科学合理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会充分体现出来,其更加全面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合理将学生分层,把握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分层是分层教学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孔德茂.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4(4)

[2]万喜英.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语数外学习.2013(9)

篇5: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又因现行的教学方式从教师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等差异,不能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探索。

一、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个体差异

1.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钝,有的人形象思维强,有的人逻辑思维强,有的人记忆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较差,有的人记忆力较差,却推理能力过人。

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小学状况不一样,有的学生数学十分优秀,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有入门,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3.学习品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认真,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数学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课堂上要求太高差生跟不上,要求太低优生又吃不饱,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难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

分层递进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生分层原则。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和学生分层自愿。我们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的ABC三层,然后每个学生填写分层自愿,并说出其理由,我们将理论分层与学生自愿不相符的学生征求原科任课教师意见,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权衡,对不能按自愿给予调整的同学,及时耐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

2.分层教学动机。分层教学就是及时让学生清楚自已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了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了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3.教师配备原则。分层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即用最优秀的老师教最好的学生,最差的老师教最差的学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在数学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因此我们根据三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及实验组三个教师的优势进行配备。一般安排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富于管理经验的老师任教A层学生,安排对课本知识研究较深且善于带优生的老师任教C层学生,二者兼而有之的老师任教B层学生。这样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可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4.课堂标高设置。因为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每个教师悉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让不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自己原来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5.动态管理原则。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有学生申请,每个实验组三个教师协商,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篇6:刘瑞芳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河北省海兴县第二中学 刘瑞芳

分层教学是指在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近年来,我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的操作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学生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小学毕业会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同时,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调查分析,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分层时磁带用学生自报和老师考察相综合。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即第一层是优生,第二层是中等学生,第三层是学困生。各个层次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各个层次的学生数。

教学目标的分层

学生分层以后,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初二代数的因式分解,对学困生要求中我用四种基本方法,对优生则可以补充换元法,配方法和代定系数法等方法。又如:在学习求根公式时,学困生层的教学目标是使其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求根公式。优生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其能正确地推导求根公式,能熟练应用求根公式。

教学内容的分层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中我的那些知识及其掌握程度,由浅到深,又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层学生略有提高,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

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分层

不止作业时,各层学生作业题基本一致,但内容和要求不同。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旨在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联系,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层学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即做创造性的练习,注意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分层作业意在克服了整体划一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数学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各层次的学生的辅导要有针对性。对优生层学生进行提高性的辅导,注重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对中间层学生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对学困生层学生主要是补课,既补新课又补相关的原有基础知识,通过补课而逐步提高,使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

考核和评价分层

考核测试是检查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其结果又是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考核和评价具有到乡和激励功能,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成绩考核分层也要进行分层。分别命题,异卷同考时,试卷的分层与学生分层对应。学困生层的卷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能力要求较低;优生层的试卷重视能力的考察,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和适度创新,起点较高;中间层试卷界于二者之间。各层学生的考试时间和分值相同。当然,每次考核也可以有一份试卷。在统一制卷,同卷同考时,试卷内分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为全体学生必做,选答题的每一题都对应同一知识点,按学生分层分为若干个小题,各小题难易存在区别,分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全卷还可以有附加题,供优生层学生选做。命题进必须把握好易、中、难试题的比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方法也应不同。在不同的要求下,分层考核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刻苦努力,都恩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趋于接近,使各层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教学的兴趣。

篇7:浅谈初中数学中的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着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差异教学,使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下谈谈自己对分层教学的一些粗浅做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组)

首先,我们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透彻的了解和分析,以增强教学中的针对性。

其次,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将全体学生分为A、B、C三个层面(一般按1∶2∶1),其中A层为最基础的一组,是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必须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B层这组同学基础一般,学习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水平,可以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C层为成绩优秀组,需要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

然后将A、B、C三部分重新分成八个小组(一般每组六人):其中A、B、C各层二人。

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二、分层制订目标,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首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为例,可制定以下目标:(1)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含有整数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2)能够熟练地经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出方程;(3)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的过程,总结方法和规律,同时理解转化思想的运用。这里(1)是A层目标,(1)(2)是B层目标,(1)(2)(3)是C层目标。这样既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又能细化到层,增强了针对性。

再次,要进行分层授课。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实际操作是,对于B层的同学,在要求他们掌握A层的基础题后,我还要求他们掌握较为复杂的问题。对于C组的同学,我则是经常对他们提出“举一反三”的要求,如自己对题目进行变式等。

三、安排分层作业,进行分层辅导

根据教学目标,在布置作业和课堂练习时,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我对课后作业的要求是: 对A层面的同学,布置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使他们能努力完成,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对B层面的同学,要在大纲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拔高;对C层面的同学要广泛调动其积极性,让其能钻、能拼,布置作业和练习当然要拔高标准,使其尽可能“吃得饱”。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的方式进行辅导。

具体操作是,我对C层的同学进行辅导,C层的同学辅导B层的同学,B层的同学辅导A层的同学,这样就调动起了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四、检测要面向全体,评价要形式多样

首先检测内容上有层次:一部分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题,另一部分为略高于教材内容和标准要求的技能技巧题,第三部分是拓展探究题目,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化拓展,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做。

为了对学生具有激励性,鼓舞性,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教师对他的认可,我要求自己的语言评价要富有情感色彩,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A组的同学采取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肯定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对B组的同学,针对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C组的同学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向上。

由于分层教学针对性强,所以通过分层教学后,许多后进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原来差不多什么都不会,但分层后老师的起点低,所以慢慢明白了一些,自信心也开始树立起来。

篇8: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法,教学反思,改革建议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就必须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 构建教学新理念,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形势, 全面打造新世纪教育的新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围绕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探究, 对分层教学的反思与改革建议进行了论述。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

在教学实践中,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完成四个环节的分层, 即: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分层指导。对于教师而言,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应用分层教学法也不是一堂课就能实现的, 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前, 教师必须开展数项必要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1:制定学生档案。教师在新学期伊始应当制定出学生档案, 从对学生进行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开始, 而检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辩论检测法, 教师以新学期的知识重点为核心, 择取一个课题, 让全体学生围绕这一课题展开辩论, 教师参与其中;再如运用传统的试题检测法, 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能力评测, 等等。检测完毕后教师根据结果制定学生档案, 档案数据是对学生分层的主要依据。

准备工作2:学生分层。以学生档案为依据, 将全体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 字母排列顺序代表了不同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至少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评测, 及时修改学生档案, 确保档案数据的实时性与真实性。

准备工作3:备课分层。备课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备课时, 教师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如《图形的变化》一课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二课时) , 目标A:让学生掌握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列举出生活实例;目标B:掌握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目标C:掌握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 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法, 结合上述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能接受不同程度、相同水平的科学教育, 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总的来说,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以《二元一次方程》一课为例。

第一阶段:导入课题。根据A、B、C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设计三个问题为本课的切入点, 问题的内容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不同角度彰显课堂导语的全面性, 强化导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第二阶段:教师提炼本课的知识点, 以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并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本课。

分组:每一组中A类学生1名, B类学生2名, C类学生3名, 全班共分成7 (8) 个小组。

提炼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进行一些数学计算, 如 (板书) :某超市在同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了两件商品, 其中第一件盈利25%, 第二件亏损25%, 那么总的来说, 超市卖这两件商品是盈利还是亏损?我们前面学过解一元一次方程, 而在这个例子中同时出现了两个未知数, 并且所含有未知项都是一次方, 这就是二元一次方程。下面我们进行解答。

第三阶段: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阶段由学生自主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为学生解决问题, 从而构建互动课堂, 有利于提高B、C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分析:通过上述示例可见, 其一, 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被提炼出来, 即一个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 且所有的未知数都是一次方;其二, 该示例与生活息息相关, 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因此这个例子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产生影响;其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A类学生带动了B、C类学生, 彰显了分层教学的效用,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反思与改革建议

1.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 分层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了增强全体学生的能力, 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而负面影响有两点:其一, 虽然学生分层仅针对知识水平而言, 不是对学生人格的划分, 但始终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或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其二,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 教学任务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 而不是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 以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为目标的教师会增加对A、B层次学生的关注, 班级内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而只有以完成课程标准要求为教学目标的教师才能真正地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1]。

2. 改革建议

教育是与时俱进的, 而教学方法也是与时俱进的, 因此分层教学法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一是将分层教学法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相结合, 使这一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而独立的;其二是加大对学生能力的检测力度, 构建阶梯式教学模式, 不断调整学生档案, 以检验分层教学的效用, 以备尽早发现问题, 并制定解决策略。

总而言之,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基础教育充当着关键的角色。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所担负着的重任, 努力构建有效教学, 为实现自身价值, 进而为我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9: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 分层教学法 ;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56-02

如何使优等生更优,差等生有学习的信心,就是分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为分层教学提供先决条件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优质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班级中优等生从小接受了过多的表扬,抗挫折能力差,一点点学习上的困难就会导致他们的心理落差,无法超越自我。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自暴自弃,听之任之,学习态度不端正,心理上对老师抵触情绪较多。教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找出解决的办法,采取多种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分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生本,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备课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设置针对的是学生的总体情况。对于教师来说,要想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完成针对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基础上,要设定至少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要加大数学问题灵活性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中等生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层次上,适当增加题目的灵活度,促进这部分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困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问题相应简单,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即可。

三、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整个环节当中的重中之重,分层教学的意义也在分层授课中得到集中体现.课堂问题的设置、课上巩固练习的设计都要围绕“分层”来进行。每节课中的例题是概念的典型应用,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例题,有些例题讲解清楚明白就好,有些例题要加以引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课堂巩固中分层习题的设计,担负着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巩固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题,以避免有些学生早早做完没事可干,而有些学生想了半天仍然一头雾水毫无思路的情况。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解析式”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我这样设计:

针对C层次学生:(1)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5)和点(-1,-1),求函数解析式。(2)汽车油箱中原有油50升,如果行驶中每小时耗油5升,求油箱中的剩油量y(单位:升)关于行驶时间x(单位:时)的函数解析式。

针对B层次学生:(1)已知y=(m-1)xm2-2m+4是y关于x一次函数,求m的值和函数解析式。(2)一次函数y=kx+b,当-1≤x≤2时,相应的函数值的范围是-1≤y≤5,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针对A层次学生:(1)已知直线y=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过原点的直线m与线段AB交于点C,把△AOB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求直线m的解析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是(4,0),P是第一象限内直线x+y=6上的点。已知P(x,y),求△AOP的面积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对于课后练习,我们可以设计多个问题,要求优等生全部做完,中等生做其中的大部分,学困生只做基础题。这样,既满足了优等生的提高需求,也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分层练习题的设计,让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检查、巩固、反馈,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补偿性练习的机会,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分层教学目标。

四、分层评价,树立每个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分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进行分层。“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作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评价标准了。在教学中对于A层次学生,我们要不断给他们提高要求,促使他们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对于B层次学生,采取激励加警告的方式,一方面表扬他们的進步和优点,一方面不断地告诉他们竞争对手的进步之处,激励着这部分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对于C层次学生,要不断表扬,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进行肯定,逐步树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

五、教学反思与建议

1.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了增强全体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而负面影响有两点:其一,虽然学生分层仅针对知识水平而言,不是对学生人格的划分,但始终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或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其二,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教学任务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而不是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以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为目标的教师会增加对A、B层次学生的关注,班级内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只有以完成课程标准要求为教学目标的教师才能真正地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

2.教学建议

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而教学方法也是与时俱进的,因此分层教学法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一是将分层教学法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相结合,使这一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而独立的;其二是加大对学生能力的检测力度,构建阶梯式教学模式,不断调整学生档案,以检验分层教学的效用,以备尽早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策略。

篇10: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作者/降海兰

【摘要】物理教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科学教学科目之一,在培养初中生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层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适应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全面提升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素质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分层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篇1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体验

一、萌发“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考试,基本上全盘端就近升入初中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来大,学困生也随着越来越多,从而使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文科教学来手影响不大,而对于理科教学的影响就非常大,出现课堂教学中难以顾及两头现象,结果是优生吃不饱,求知欲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智力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学困生吃不了,跟不上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久而久之,势必造成优生不优,学习缺乏竞争力;学困生找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意志不断遭到打击,失去学习信心,破罐子破摔,直接影响班级的 学习空气,形成恶性循环,使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初中生的毕业率有其名而无其实,个别初中毕业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恐怕连初一的学生都达不到。而以往的实践表明: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不适应学生的学。教师如果仍旧沿用过去在同一教材下运用同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就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会

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地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 “学”转移,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把教学真正转化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我校各层次班级教学质量。鉴于我校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个体差异、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我校从2001年秋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讨尝试 “分层递进策略”教学法,经过近年的教学实验,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并确立为省级研究课题,获得省级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2004年9月又创造性的运用“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一大亮点。实验成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对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2008年6月,省教科所专家来我校考察,给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给予高度的评价:“有做法,有思考,值得推广”。下面,就“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谈谈我们的实践和理解,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和同仁给以指正。

二、对“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理解

1、“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含义:所谓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是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学生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学科中,根据学生学科学习基础和相关因素,把学生分成两种及以上的若干层次进行教学,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不断递进(当然,有些学生暂时不能递进甚至退步)的教学策略。

2、“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核心: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因材施教,分类辅导,实行有效的教学。

三、“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

1、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有差异的,教学的教也要有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悦纳差异、发展差异”。

2、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学困生在内,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教学中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递进”的机制。

3、学生之间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各层次学生各展所长,相互弥补,相互帮助,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四、“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的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因人施教、分类引导原则: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因人施教,分类引导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最理想的成绩,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体与主导相统一的原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形容:“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在那里可以发生知识的溪流,由他们身上流过……每逢这个源泉开放的时 候,他们便把他们的学生当作一个水槽一样,放在他的下面,一点不要让滚出的东西跑掉。”这种古老的“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作为教师,应发挥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起着“引领”的作用,多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自我发展主体。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统一,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和会学数学,达到发展个性和能力的目的。

4、动态性原则:分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出好中差,而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掌握、了解自

己所需的知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设有阶 梯。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因此,根据每个学生提高后所达到的新水平,教师对层次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再进行选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这样使每位同学都充满了信心,懂得了要想争当最好的,只有时时刻刻努力,才能得到进层和提高。

五、“分层递进教学”体制

班级分层,单元流动分层,年级分层。

所谓“班级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有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班级分层教学有“分层整体教法”和“分层复式教法”两种。

(1)分层整体教法:这是一种在整体教学中分层指导的教法。即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时间上是整体分段的(A学困生、B中等生、C学优生三层学生同步进入各个教学 环节),但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上是分层区别对待的。为了使各类学生与教师都能配合默契,教师要在课堂设问中下功夫,特别在概念与基础知识教学中,要 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别让各类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当A层学生回答

不完整或出错时,应请同层学生或让B、C层学生帮助纠正。同样在例题教学中要根据班 内各类学生认知水平,对原有例题作变式为题组形式,在课堂练习中要区分对象布置练习,让各类学生都能力所能及,造成“要求虽异步,各类皆成功”的和谐的课 堂教学氛围。

(2)分层复式教法:这是一种融“自学指导”并借鉴“复式教学”的教法。教师对不同类学生,采取不同教法,先对C层学生,布置自学提纲,指导他们以自学为 主;再对A、B层学生采用启发、引导、谈话法、讲授的教学方法,注意低 起点、缓坡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非智力因素,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进入学习状态;在A、B层学生开始独立作反馈检测题时,教师再对C组学生作重点指导和释疑,以保证C层学生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然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训练。此时,教师通 过巡视,重点辅导A、B层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他们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做好纠正,同时也注意指导C层学生。最后教师与全体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 学内容,做概括小结,明确要求,总结规律,指导方法。(我校王普略、雷全兴老师在自己课堂上创造性的运用了这种教学法,成绩优异)

所谓 “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就是把一个或几个单元班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综合因素,采取“学生自择、家长同意、师生协商”的原则,坚持以生为本,把学生分成A、B两个相对固定的层次,但又是动态流动的两个教学实验班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英语、数学时,学生自主流动,A层一班,B层一班,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上第一节课时甲教A层英语,乙教B层数学,第二节课时,乙教A层数学,甲教B层英语,作业自习课上,A、B两层学生各上半节数学和英语,由甲乙两位老师轮流交换辅导。这是我校在考察了郑州一中“跑班式分层教学”和鹤壁市淇滨中学“走班式分层教学”,创造性地进行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可分为小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2个班)和大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4个班)。小单元流动解决了数学、英语两个学科同时差异问题,为了彻底的解决数学、英语每个学生的差异问题,我校创造性地进行大单元流动分层:四个班在英、数教学时,A层两个班、B层两个班,甲教A层,乙教B层。

所谓 “年级分层教学”,就是把一个年级的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

有针对性的教学。这里重点加强A层教师的配备。

六、“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操作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

(以班级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为例)

1、学生分层

(分层的依据)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C、B、A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C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A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具体操作步骤:(1)摸清学情,初步分层。将上一学年下期期末考试成绩做为摸底成绩,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意志强弱、行为习惯,酝酿分层。

(2)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向学生家长宣传分层教学的目的,了解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的依据及优越性,尤其是A层学生的家长,一定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消除他们的虚荣心理和思想顾虑。

(3)针对学生情况个别谈话。抓住A层学生的闪光点,消除他们的顾虑,使他们放下包袱,充满自信,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能成功。

2、目标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

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着眼差异、分层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既要根据教材原有教材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科学合理的补充和调整,以形成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分级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每个章节教学目标分成A、B、C这样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课堂

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3、施教分层

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的教学活动,开发和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

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C、A(优生、学困生)两头,努力为学困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 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C、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C、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 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分层辅导”相结合的方针。

大班导学是指教师对整个班级的教学采取整体引领。C层学生接受能力强,基础好,就着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只起到引领作用;B层学生大多数肯学,反应慢,听会不会用,课堂上发言机会少,不善于思考,课堂上就要反复操练,练透练够;A层学生基础差,多学一点,就有点力不从心,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所以,首先从树立自信心入手,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只要发言,都要表扬。

小组议学是指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式的学习。课堂上,学生除了个体自主听讲,自主练习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许多讨论学习的机会,这种方式,可使学生互相启发。组长负责检查组员的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要对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查、督促和指导,介绍先进学习小组经验,组织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

分层辅导,教师在处理习题时虽然是同一个教学班,但要分四个层次:(1)基本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人人要做,(2)加深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挖掘),为A层学生的选做题和B、C层学生的必做题,(3)拓展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横向拓展),为B层学生的选做题,C层学生的必

做题,(4)聪明题(是为各种竞赛作准备的)这样,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即基本知识),以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平时设计教学内容的分层标准的依据有三个:一是以学生学业基础,二是自主选择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三是平时单元测试的成绩为基本依据。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自主选择。基础知识部分一般是在学生自学课本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反馈来解决;基本技能及其基本知识的运用就要分层进行。

另外,介绍几种分层教学小策略:

(1)、各层学生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同时,CBA层各有侧重点:

 C层:以“放”为主,“放”中又“扶”,重在指导自学,点拨方法,拔尖提高。

 B层: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导自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上。

 A层:以“扶”为主,重在带领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提高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习惯,补知识漏洞上。

(2)在引进新知识点前对A层学生筑好台阶,补好他们旧知识的缺陷。例如,在学习三册代数“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对A层学生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强化A层学生对“一元”、“一次”、“整式方程”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能很顺利地理解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在学习新课时,采用“时间差”,利用各层学生接受能力上的差异,用复述的形式,让C层学生对A、B层进行辅导,使C层学生知识得到了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使A、B层学生学习有榜样,知识上得到帮助。

(4)在复习课和课内练习时,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让C层学生担任(一般情况,一个小组由一个C层学生和两个B层学生及一个A层学生组成)组的学习管理工作。

(5)在课内进行反馈分层练习,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做好调节。

(6)在课堂上要偏爱弱者,对A层学生要特别关照,要利用眼神、手势、教师的站位等暗示方法,或用提醒、赞许、鼓励、优先回答、优先板演、优先面批等方法,让A层学生获得

成功,获得满意。

(7)课外同质组(同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小组)辅导。对A层学生辅导是补缺补差,使C层学生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中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

(8)经常实行小先生制。减轻教师负担,提高优生能力,方便学困生的学习。

(9)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作业分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各层次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分层完成作业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和作业的过程,又是理解知识和培养能力所必需的。恰当的难度体现在,对A层学生要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考察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为主,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B层学生应起点略高于A组,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使他们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对C层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从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多作考虑,能独立解决诸如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多变,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索性、开放性、讨论性的问题,也可让学生编拟数学问

题并解之,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一节课内容的学习还需要学生做作业来巩固和提高,因此布置多层次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设计好作业练习题,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收获。

如何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都有所收获,有所递进,“掌握尺度”这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

作业设计把握两点:

(1)、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机制

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教师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几个不同层次形成性练习,发放给学生练习。作业设计的容量、难易程序按课标要求与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 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 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A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给培养不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机制

设置学习的“阶梯”,这样就调动了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递进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目标的前提下,选做高一层的题目,自觉、主动地积极争取递进,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喜悦。

在知识和技能掌握上,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能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如我班的刘平同学,刚入中学时她的摸底考数学成绩才40分,全班倒数几名。由于我采用了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刚开始每天给她布置A层的题,消除其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一段时间后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的提高。比如我在教“线段大小比较”时,我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线段AB上取一点C,则线段AB与线段BC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许多学生都只会想到AB>BC,而李开同学却能说:“老师,若C点与A点重合时,则AB=CB,所以它们的关系应是AB≥BC。”她现在的学习已递进到B层,有时还向C层挑战。这样就完全解决了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5、评价分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评价,以达到激励递进的效果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许竹叶老师激励学生,成功事例)

上一篇:央视315晚会观后感心得下一篇:企业会计制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