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2024-05-14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精选6篇)

篇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蔡久强

江西南昌新建县第五中学(330100)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有,遇到过各类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虽然课堂上讲了很多遍相关的内容,但是学生还是听不懂,或者是一知半解,并且很多的学生陷入了“一讲就懂,一做数学题目就懵”的怪圈。这引起我多年的思考和探索,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并针对现代中学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

1确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我们教学主要针对书本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只要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以了。持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大有人在,我们认为初中数学与我们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很多的现实生活中都能运用到数学的相关知识,这些数学知识并不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数学属于理科,强调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数学也要求很严谨。学习数学可以锻炼我们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为今后继续深照打好基础。也有的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数学,这当然也无可厚非,这类学生想学好数学但是一直没有方法。因此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中笔者也会将初中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有极大的用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上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当中去,让他们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认为成绩是提高兴趣的最好老师。初中数学是比较乏味的一门学科,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要么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兴趣学数学,也不想把数学成绩提高,这类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也没有明白数学的重要性。还有一类学生是刚开始有兴趣,但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提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没有学懂,成绩也不断下滑,所以越学越没有兴趣了,产生学习的障碍,最后根本就不想学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激发学生最好的方式是不断提高他们的成绩,虽然有的.学生本身数学思维比较差,但是他们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苦于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以至于最终也没有能提高成绩。而这其中教师的作用非常的关键,我们要了解不同的学生,并且重视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针对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有偏见,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提高成绩中处于核心地位,良好的和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减少课业负担,少走很多的弯路。

3.1学会预习。

3.2学会听课。

学生可以做简单的笔记,课后再进行补充。对于老师上课的提问要积极进行思考再回答,完成课堂练习进行巩固,课后也要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赵东祥。初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漫谈[J]。教育艺术在线,(5)。

篇2: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李海峰

一、明确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同时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二、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人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在对教师信服、崇拜下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老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是否喜欢授课的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很自然的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记得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自己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 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的教妙趣横生,学生的学才可能生动活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2、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启智之祖。”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自觉性,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就会有发现新事物的愿望。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李校长这样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颗不可攀登的旗杆,怎样才能测出它的高呢?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王晨旭老师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4、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输入者,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马军帅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根木棒,用铝线自制了一个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便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5、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节:王延和老师先将学生分为8组,给每组准备了足够的一元和两元的纸币,看看共有几种方法能凑够十元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老师再适时对题目进行点拨分析,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后来在单元测试时遇到此类题目,全班同学无一出错。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

6、合力创设余尾情境,或巩固新知、或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余尾情境就是在一节课或一部分知识的学习结束之际,要恰当设计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为下节课或新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讲授完统计图后,我提出让学生回家自己测量身高,然后同学之间调查统计,并画出条形统计图,再结合条形统计图提出一个问题并作出解答。这个作业既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再如,在学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马老师提出课下根据所学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以多种方法引入初中数学课程

1.由“数学故事”引入

数学故事或轶闻、史料的引入可以集学生们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感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例如:在讲解实数一节时给学生讲讲无理数是如何发现的:

2500多年前, 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创立了古希腊数学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在数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历史上首先发现无理数的著名数学家希巴斯, 就是毕达哥拉斯的一位学生, 他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数学史上, 毕达哥拉斯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勾股定理”。所以直到现在, 西方人仍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据传说, 当勾股定理被发现之后,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们曾经杀了100头牛来大摆筵席, 以示庆贺。后来也有人因这件事给它起名为‘百牛定理’ 。

其后不久, 希巴斯通过勾股定理, 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 其对角线长度并不是有理数。这下可惹祸了。因为毕达哥拉斯一向认为“万物兼数”, 而他所说的“数”, 仅仅是整数与整数之比, 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也就是说, 他认为除了有理数以外, 不可能存在另类的数。当希巴斯提出他的发现之后, 毕达哥拉斯大吃一惊, 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另类数”存在。 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很重面子的人, 他无法承受自己的理论将被推翻, 于是他下令:“关于另类数的问题, 只能在学派内部研究, 一律不得外传, 违者必究。”

可是希巴斯出于对科学的尊重, 并没有根据老师的指令严守秘密, 而是把他的发现公之于众了。这一举动, 令毕达哥拉斯怒不可遏, 他下令严惩希巴斯。最后, 希巴斯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掷进了大海。… 从中学生不但了解了历史, 还受到了尊重科学、尊重真理的教育。

2.由“做数学实验”引入

通过观察实验或学生的动手操作, 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 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如“点的轨迹”的引入:笔者事先准备好——小段线绳和一个彩色小球, 将彩球拴在线绳的另一端。教师从一进教室就边走边演示——彩色小球不停的旋转。这样,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解释刚才的现象……

3.由“设置悬念”引入

心理学认为, 悬念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 使人产生迫不及待的效果。如“平方根”的引入, 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cm2时, 它的边长是2cm;那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5cm2时, 它的边长是多少呢?……

二、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 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 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 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人手, 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 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 (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 , 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 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 讲“数轴”的概念时, 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 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 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 学生容易理解,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三、注重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 也只有通过解题, 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 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 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 通过练习、讲评,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四、肯定学生成绩, 培养学习的信心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通过考试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把考试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 把他们从惧怕考试、被动接受考试的境界中解脱出来, 让他们更多地分享考试后取得优异成绩的快乐。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时, 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 及时给予表扬,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起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功后, 带来无比成功和自豪的感觉, 产生成就感, 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挺进, 形成稳定可持续性的兴趣。

篇4: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新的课程理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学会学习方法,具备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科学的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教法指导意识,要结合教学的问题情境,抓住契机,因势利导,适时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在求多边形内角和时,使学生置身于猜想发现的情境之中,先让学生考虑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探索其规律,猜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加以严密的证明。这样就能在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时,引导学生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引导学生总结时,要进行学法反思,强化迁移应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如在求出多边形内角和之后,紧接着让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得出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公式。这样就将学法指导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落实到位。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

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必须强化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有作用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的数学思想有找规律的思想、建模思想、转化思想、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在分式方程的解法中,就体现了“分式方程”向“整式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渗透的长期过程,必须以数学问题为载体,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才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使学生脱离题海之苦,使学生学习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三、数学课堂应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心智技能开发,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奇思妙想”,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及时给予肯定;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及时纳入到教学设计之中,巧妙运用教学活动,使一个不经意的随机事件成为可用的、活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还必须具有“抓在出现时,点在需要处,化在关键处,用在可用处”的能力,同时做到理解学生异见,鼓励学生创见,宽容学生误见和肯定学生灼见,课堂上一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就会有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快乐,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题目的新颖解法来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以及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或独创性的见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开发性思维,在生成与众不同的思维和见解的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

四、数学课堂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追求“高效”,许多教师在安排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时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充分,问题一出来,马上就让学生进入讨论或回答状态。实际上因为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收效很低,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首先,要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读题审题,会把题目的有关条件理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留给学生时间读题审题。在读题中增强自信,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体验快速读题审题的成就感。其次,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升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或讨论问题时,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在脑海中回忆已有的知识,从中寻找出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相关信息。当然教师可以适当指导,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还要留给学生课堂小结的时间,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提问归纳小结,锻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课内容进行概括,同时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对新知识加深理解。总之,无论是对题意的把握、思路的探索还是对知识和方法的吸收与消化都需要时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大悟县城关中学 万建勇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在从教十二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学习充分认识到: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事实上,单纯的知识教学,只显见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是今遗忘甚至于消失的,而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式,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和工作,数学学思想方法,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都将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发挥作用。

二、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和主要内容

初中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最基本最重要的有,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等。

(一)数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 转化的思想方法就是人们将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种相对容易解决的方式已经有解决方法的问题,从而使原来的问题得到解决,初中数学处处都体现出转化的思想方法。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具体来说,就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将高次方程化为低次方程,将多元方程组化为二元方程组,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将非对称图形化为对称图形等。解题过程就是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问题的过程。实现这种转化的方式有: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入的方法以及化动为静,由具体到抽象等。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而研究总是围绕着数与形进行的。“数”就是代数式,函数、不等式等表达式,“形”就是图形、图象、曲线等。数形结合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的本质上的联系,以形直观地表达数,以数精确地研究形。“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初中数学中,通过数轴,将数与点对应,通过直角坐标系,将函数与图象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习了相反数的概念,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研究了函数的性质等,通过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大大减轻了学习的难度。

(三)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是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问题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对每一类进行分析研究,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分类讨论的思考方法广泛存在于初中数学的各知识点当中,数学的许多问题由于题设交代笼统,要进行讨论,由于题型复杂,包含的内容太多,也要进行讨论。因此,我们在研究问题的解法时,需要认真审题,全面考虑,根据其数量差异与位臵差异进行分类,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从而获得完整的解答。

(四)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数思想是客观世界中事物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通规律在数学中的反映,它的本质是变量之间的对应,用变化的观点,把所研究的数量关系,用函数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用函数的性质进行研究,使问题获解。如果函数的形式是用解折式的方式表示出来的,那么就可以把函数解析式看作方程,通过解方程和对方程的研究,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方程的思想,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其它的思想方法都是隐藏在数学知识里,没有单独提出来,而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其内容和名称形式一致,单独作为章节系统学习。

三、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规律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又相对超脱于某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之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困难得多,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具体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它强调的是一种意识和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初步具有了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还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规律。

(一)深入钻研教材,将数学思想方法化隐为显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深入钻研教材,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同时又是数学教材组织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研究,对例题、练习的探讨,挖掘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了然于胸,将它们由深层次的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由对它们的朦胧感觉转变为明晰、理解和掌握,一方面要明确在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哪些思想方法的教学。另一方面,又要明确每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在哪些知识点中进行渗透。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加强针对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循序渐进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概念教学中,不简单地给出定义,而要尽可能地完整再现形成定义之前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念等思维过程,揭示隐藏其中的思想方法,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活动中,要反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识地揭示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数学教材中的难点,往往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综合运用,或跳跃性大等有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度点拨或明确归纳出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不断巩固积累,使数学思想方法在应用中内化为自觉意识

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域和掌握具有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首先是有感性的接触,经多次反复,不断积累,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在应用中,对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验证和发展,进一步加深理性认识,内化为解决问题时自然而然出现的思维策略。

篇6: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及所处的青春期阶段特点,在初中阶段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以下德育内容:

1.以“五爱”教育为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理想前途教育;加强基层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还应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让学生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努力学习,适当渗透社会主义民族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民主法制教育。

2.个性品质的培养: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理解、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严格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朴实是一个数学家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数学中的概念、命题、定理表述的最根本的准则是准确、简明,数学的一个特点是严密。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精神能使人们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实生活中,浮夸之风、华而不实之士大有人在,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数学精神的培养、加强德育的渗透将有助于纠正这种不正之风。

3.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与实践。让学生领悟到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勤奋、自强;开拓创新;宽容、谦恭等良好的品质。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感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重要.而探讨、积累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发展,数学教学与德育虽然侧重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教人做人”。根据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我认为下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的素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内容,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教学新知识时不以定论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信任感。应用归纳法,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探讨一般性的结论,大胆假设、猜想,冲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如,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数学教学中,对于简单的一句话“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鼓励学生们用几何的符号语言,设计合理的推理过程,来理解这句话,加深学生对数学证明的理解,发展学生推理、证明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经常采用灵活的教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陶冶学生的情操

数学从形式到内容、到具体知识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美感。数学学习与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看来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中往往蕴藏着内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1998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期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的主题是“数学教育与文化美”。会议认为,数学教育必须将数学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要受到美的熏陶。徐利治教授认为数学的美表现为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的奇异性。数学美可以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抑制不良行为,注意自身修养。数学教学中,优美的板书、精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示范都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受到良好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

三、注重世界观教育

数学教育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统一小学的加减运算、零不能作除数及分式分母不能为零,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与统一。从图象变换与从标平移反映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几何概念中的性质与判定的互逆辨证关系,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走进课堂。数学教学中,揭示蕴藏在数学中大量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形象地领会事物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注重数学发展史教育

数学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了解我国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尊心、鼓励学生献身科学。我国首创十进制记数法、勾股定理、祖率、剩余定理、正切函数表等,当时领先于其它国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陈景润、熊庆来、陈建功、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前列。

数学史可以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华罗庚28岁时,穷得连买米都困难,却完成了60万字的“堆垒数论”。新中国刚成立,他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欧拉临终时还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赫舍尔发现的天王星轨道。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希帕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违反学派信条,竟被处死。但是,在当时这一理论遭到博弈论前辈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也曾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冷遇。我国数学家赵爽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32+42=52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与直角三角形统一起来。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数学史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五、进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初中教学的各个学科里,数学也不例外。在初中数学课本里有很多应用题都涉及到我国人口、资源等等方面的资料,教师们不仅要求学生会做这些题,还要求学生从题目中了解我国的发展和现状。如:在教学“世界新生儿图”时可以提出问题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鼓励学生不仅会视图,还会联系我国的国情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六、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和实施了最有价值的数学——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现实性的知识。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取,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一般能力的发展。这样不只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用而且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任何事情都有价值。

数学方法指数学发展中不变的原理和形成的模式,数学思维包括宏观的方法和微观的技巧。学好数学方法,可以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可以设计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可以利用习题,深化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数学方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联谊学校校长讲话稿下一篇:建筑项目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