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2024-04-26

安全生产应急机制(共6篇)

篇1: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学校园安全应急机制

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平安地学习、生活,打造平安校园,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的安全事故,切实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意外事故对广大师生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安全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安全隐患、消防、饮食、治安、楼梯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师生生命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坚持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

三、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网络责任制度,做到早防范、早处置。

3、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和果断的措施,确保校园秩序。

四、学校安全事故应急机构:

(一)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严金燕 组员:全体教职员工

职责: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事故情况;指挥抢救,制止事态扩大,尽力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初步情况;协助有关部门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善后处置工

(二)协调联络组 组长:肖章洪 组员:各班主任

职责: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指挥下,协调各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及时报警,请求当地政府、公安(消防、交警)、医疗卫生及社会力量的支援;协助调查事故原因及受伤师生、财产受损情况;协助善后处置工作。

(三)抢救抢险组 组长:魏兴春 组员:全体男教师 职责: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指挥下,组织师生撤离,组织学校力量抢救,配合校外力量的抢救工作。

(四)秩序维护组 组长:魏兴春

组员:各班主任和门岗

职责: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指挥下,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保护贵重物品,负责现场安抚,控制事态发展,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五)后勤保障组 组长:尹万菊

组员:张绍燕 王燕

职责: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指挥下,负责抢救车辆、抢救物资的调配等等。

(六)机动应急组 组长:刘华

组员:张绍燕、陈义英

职责:在校集中待命,做好接应准备。

五、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1、实行学校校长负责事故报告的制度。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警后,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教育办公室等部门报告,并及时向公安(消防、交警)、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报警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护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

3、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置工作。

4、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有责任在第一时间将突发安全事故及时汇报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5、学校对突发安全事故不得缓报,不得瞒报,不得延误有效抢救时间。

六、主要工作措施:

1、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2、召开安全领导小组及全校教师会议,通报事件,稳定人心。

3、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30分钟以内)),请求上级指导。

4、与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稳定工作。

5、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6、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7、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与家长单位领导工作。

8、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负责接待,未经同意,师生不得接受采访,加强门卫管理。

9、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篇2: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高效组织应急救援,最大程度的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独山子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独山子区行政辖区内,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动、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病,造成社会公众病亡、重大伤害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1.4 工作原则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地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对食品安全事件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2 事故分级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2.1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2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一次性伤害人数在100人以上,并造成1-9人死亡的;(2)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我区及其他行政区域的;(3)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

(4)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3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2个以上社区的,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事故发生在学校(含幼儿园)或重大活动期间,一次性伤害人数在50人以上的;

(3)一次性伤害人数在100人以上,未出现死亡病例的;(4)一次性伤害人数在100人以下,但造成1-9人死亡的;(5)市人民政府认定的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4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一次性伤害人数在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2)区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3 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及职责

3.1 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3.1.1 区政府根据《独山子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体系的有关规定,成立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区人民政府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区领导担任总指挥,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1.2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政府办(应急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区卫生局、区农林水牧局、区工商局、区教育局、区经贸委、区环

保局、区发改委、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组成。3.1.3 应急指挥部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工作;(2)负责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3)负责食品安全事件重要信息的发布工作;

(4)审议批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3.1.4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负责协调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进行应对工作评估;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2)区农林水牧局:负责组织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预防和突发事件调查处置等工作。

(3)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检查监督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4)区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5)区卫生局:负责餐饮业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应急处置中的医疗救护和技术支持;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负责突发食品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及病员救治;依法开展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卫生学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6)区经贸委:负责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协调、供应,参与屠宰加工环节以及流通领域中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7)区环保局: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违法行为的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协调、指导污染处置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工作。

(8)区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件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 3.1.5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兼任,副主任依据情况由指挥部成员单位的区卫生局、区工商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农林水牧局、区经贸委的主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性质和严重程度,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处理事故、控制事态蔓延;根据事故的控制和救援进展情况,建议应急指挥部确定预警级别和启动相应的处置预案;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上级部门、区政府、区应急管理委员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为新闻机构提供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采访;(6)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3.2 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及职责:

3.2.1 综合协调组: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牵头,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及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汇报事件动态,分析事故进展,传达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指示精神,协调其他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专家和专业救援队伍及相关单位开展工作;汇总信息,报告、通报事故情况,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3.2.2 调查处理组:根据事故发生性质,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开展事故发生的原因调查,进行相关技术鉴定,做出调

查结论;评估事故影响,预测事故后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3.2.3 医疗救治组:由区卫生局负责,职工医院配合,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3.2.4 事故处理、案件查办组: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负责,迅速查办案件,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惩办违法当事人;追踪源头,监督召回劣质食品,严防事态进一步扩大;及时移送违法犯罪案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3.2.5 信息发布组: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区政府办公室配合,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发布。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或涉外事件时,及时组织对外发布,并视情况向涉外管理部门通报情况。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管理和指导。

3.2.6 治安救助组:由区公安分局负责,迅速组织警力保护现场,维护秩序,进行交通疏导等。

3.2.7 物资保障组:由区经贸委负责,食品药品监监督管理局配合,根据事故发生的态势,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安排应急救援物资,并统筹调度、有偿调拨,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3.2.8 交通运输组:由区交通局负责,在医疗单位应急物资运力不足时,及时组织协调运力供有关部门调配使用。

3.2.9 环境处置组:由区环保局负责,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种类以及污染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散,消除危害,并对潜在危害继续监控。

3.2.10 善后处置组:由区民政局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事故受害人的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3.3 街道办事处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各街道办事处应成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组织机构,在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组织和指挥本辖区内的应急处置工作。3.3.1 负责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和现场指挥,制定控制措施;

3.3.2 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置、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工作;

3.3.3 督促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监督执行;

3.3.4 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重点防范单位进行应急演练;

3.3.5 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上报信息,汇报工作。3.4 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日常监管工作。主要职责是:承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问题;负责全区食品安全事件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处理工作;组织编制和修订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导各街道办事

处实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应急处理工作;开展专业应急演练和应急宣传、教育等工作。4 监测、预警与报告体系 4.1 监测系统

全区建立统一畅通的食品安全事件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农业部门发布有关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信息;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卫生和质监4个部门联合发布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质监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4.2 预警系统

4.2.1 加强日常监管。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按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做出预警,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4.2.2 建立通报制度

通报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件;

(2)100人以上群体性的食源性疾患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通报方式:

(1)有关单位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初步分析。判断为较大以上级别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在30分钟内报告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在1小时内进行书面报告。

(2)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向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通报,有蔓延趋势的应要求有关部门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3)各有关单位应及时将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报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事件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地险情,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及时通报区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必要时上报市人民政府或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4)对食品安全事件信息,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及时向区应急管理办公室通报情况,以便及时组织进行舆论引导。4.2.3 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单位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和人员不履行或不按照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区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单位应逐步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4.2.4 应急准备和防控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及时对有关部门及街道办事处报告的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确定应对措施,并及

时上报应急指挥部领导和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必要时召开会议,听取专家意见,研究防控措施。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区人民政府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向有关部门和有关应急救援机构通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做好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应当报请区人民政府同意以后发布或者解除。4.3 报告制度

4.3.1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发现)单位应当立即向区人民政府、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4.3.2 报告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30人以上群体性的食源性疾患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4.3.3 报告方式

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区食品安全工作牵头单位接到食品安全事件报告,经确认后,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停息,要在发生或发现后1小时内报送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3.4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食品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现)单位;

(2)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

(3)各街道办事处、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4)食品检验机构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5)行使职责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6)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4.3.5 报告时限要求

事件发生地街道或有关部门,应在知悉食品安全事件后30分钟内做出初次报告;根据事件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随时报送后续信息;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日内做出总结分析报告。4.3.6 初次报告、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

(1)初次报告。应尽可能详细地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伤亡人数、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等,并注明事件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联系人员和联系方式,如有可能应报告事件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等。

(2)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原因等。

(3)总结报告。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5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5.1 紧急处置

接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立即组织有关成员单位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报应急指挥部和区政府,决定启动相应级别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基本情况制定现场应急处理措施、方案,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决定启动相应应急处理工作组,按预定程序和渠道迅速通知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事故调查组、治安救助组、交通运输组和信息发布组先行到位,及时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5.2 分级响应

5.2.1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Ⅰ级)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由区政府向市政府报告,在自治区和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区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展开应急处理工作。区应急指挥部应与自治区、市专项应急指挥部保持联系,及时汇报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救援进展以及应急处理的有关情况,必要时请求国家和自治区派出专家组参加,指导应急救援工作。5.2.2 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Ⅱ级)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由区政府向市政府报告,在自治区和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区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展开应急处理工作。区应急指挥部应与自治区、市专项应急指挥部保持联系,及时汇报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救援进展以及应急处理的有关情况,必要时请求国家和自治区派出专家组参加,指导应急救援工作。5.2.3 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Ⅲ级)

较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由区政府向市政府报告,在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区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展开应急处理工作。区应急指挥部应与自治区、市专项应急指挥部保持联系,及时汇报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救援进展以及应急处理的有关情况,必要时请求自治区派出专家组参加,指导应急救援工作。5.2.4 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Ⅳ级)

一般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由区政府向市政府报告,并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根据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报告和建议,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对处置工作。

接到一般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后,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确认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报请区政府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区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处理。

5.2.5 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区应急指挥部应当报区政府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应急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区应急指挥部应当报区政府审定,相应降低应急级别或撤销预警。5.3 组织协调

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国家或自治区专项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指挥、协调、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积极配合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指挥、协调、积极配合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并接收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工作指导,各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配合。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区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指挥、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并接收市有关部门的工作指导,5.4 响应终结

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区应急指挥部经区政府同意后公布应急响应终止。区应急指挥部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并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6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6.1.1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6.1.2 善后处理组应协调做好救济物资的接收、使用、发放等政府救济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救济物资的接收、使用和发放。

6.1.3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实施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6.1.4 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6.2 责任追究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件原因、性质、影响、责任和经验教训等进行调查评估,提出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同时,对在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6.3 总结报告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区应急指挥部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上报区政府。7 应急处置保障 7.1 医疗保障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系统应急处置工作应当立即启动,安排应急医疗救护队立即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并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伤病人员以及救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估。7.2 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具体相应资质条件的机构承担。事件发生时,事故调查组应及时收集样本,按法定程序送检;检测机构按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食品安全事件定性提供科学依据。7.3 经费及物资保障

区财政等部门应当保障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物资储备,提供应急处置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区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7.4 信息保障

建立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区应急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应当严格遵守信息归口管理,统一对外发布的原则,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7.5 应急队伍保障

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组建专业应急队伍,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提高装备水平,增强队伍实战能力,为事故发生后各应急处理工作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医疗卫生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7.6 应急演练

区人民政府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本部门的应急救援演练。7.7 教育培训

7.7.1 区人民政府及各食品安全监管单位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广大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引导正确消费。区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应公布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投诉电话。

7.7.2 区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监管职责每年举办1-2次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培训班,进行预案的业务培训,熟悉实施预案的工作程序和发生不同等级事故后的工作要求。8 附则 8.1 名词术语

8.1.1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8.1.2 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本预案涉及到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卫生安全。

8.1.3 食源性疾患:亦称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8.1.4 高风险食品:可能发生较高程度污染和危害的食品。

8.1.5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8.2 预案管理

8.2.1 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在本预案框架下,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8.2.2 各街道办事处要参照本预案,制定本辖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负责指导辖区内各单位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相关应急措施。8.2.3 本预案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负责解释。8.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3: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石油石化生产能量高度集中、对象易燃易爆、作业工序繁杂, 安全防范难度高, 发生事故概率非常大。其中一些关键工艺设备或流程蕴藏的风险能量巨大, 一旦发生事故, 后果往往极其严重。如2010年发生的兰州石化“1. 7”火灾事故、“4. 26”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事故、大连“7. 16”油管爆炸事故都是典型的工艺事故。石油石化生产工艺安全事故容易引起连锁反应, 诱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由于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制约, 以及受人为因素和不可控环境因素影响, 石油石化行业还不能完全杜绝工艺安全事故。事故一旦发生, 事故应急行动是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关键, 必须高度重视。

“十一五”以来, 国家明确要求按照“一案三制”的总体框架来建立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应急体制、法制和机制。其中, 应急机制是指应付突发事件而采取的系列性应急措施安排和制度。从应急流程上看, 应急机制至少应包括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响应机制、恢复机制等四个主要部分[1]。应急机制复杂程度随事故应急难度增加而增大, 对于重大工艺安全事故而言, 应急机制的启动和运行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操作, 它是面对突发事件一种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 需要深入研究, 不断推进和完善, 才能更好地在应急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重大工艺安全事故特点与应急策略分析

1. 1 重大工艺安全事故特点

安全事故共同特点是突发性、异常性和损失性。重大工艺安全事故除了具有上述的特点外, 还具有以下三点重要特征:

一是专业性强。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发生的工艺流程一般都比较复杂, 专业性很强[2]。比如典型炼油化工装置, 往往在一小片区域内集中大量设备和多种物料, 工艺流程繁杂, 可能发生泄漏, 可能发生爆炸, 也可能发生火灾, 事故情况通常十分复杂。

二是事故能量大。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绝大多数都是易燃易爆的, 而且数量很大, 蕴藏的能量很大, 一旦发生事故, 事故的规模一般都很大。

三是易形成连锁反应, 易诱发环境污染事件。石油石化正常生产工艺流程里有大量的流动的易燃易爆物料, 有毒有害物质很多, 极易形成连环着火爆炸事故。如果在事故状态下物料溢出, 伴随大量消防水, 很容易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1. 2 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急策略分析

按照上文总结的事故特点, 结合国内外近年来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急案例, 总结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急主要策略如下。

一是风险辨识充分到位。风险辨识最重要的作用是指导应急准备, 只有辨识充分到位, 才能让准备工作有的放矢, 事故发生时才能更迅速地控制住事故态势, 最好地发挥应急效果。如果风险辨识不到位, 事故发生时应急工作无能为力, 可能导致灭顶之灾。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故案例, 如在1984 年印度帕博尔事故中, 因为对周边民众伤亡风险认识不足, 应急警报措施缺乏, 导致巨大人员伤亡; 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中, 由于对事故后电力供应风险辨识不足, 应急电源缺乏, 导致事态急剧恶化。因此, 对于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首要工作就是深抓风险辨识, 辨识越充分, 防范就越到位, 事故应急工作越高效。

二是专业应急保障有力。重大工艺安全事故与一般性安全事故不同, 通常发生在装置密集、流程繁杂、物料复杂的工艺区域环境里, 开展应急工作需要深入了解生产工艺、装置情况, 配备专业的应急装备。因此, 重大工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要主要依靠专业应急队伍, 通过不断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 为事故应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如我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以下简称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以下简称中国石化) 两大石油公司就通过建设炼化专职应急队伍, 通过配备专职人员和专业设备, 为炼化事故应急提供专业化应急保障, 在屡次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应急资源保障充足。重大工艺安全事故能量大, 事故后果严重, 应急时间较长, 通常需要调动更多的应急资源。因此储备充足的应急资源, 是做好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关键。

四是企地联动迅速高效。重大工艺安全事故规模大, 时间长, 波及面广, 需要企业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 才能更好地减小人员伤亡, 调配大量的物资, 开展大规模的应急行动。

五是社会舆论引导得力。企业要积极主动和政府、媒体相配合, 做好舆论监控, 避免发生群体事件和保护企业声誉, 做好事故信息发布工作, 为事故应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重大工艺安全生产应急机制要点分析

2. 1 建立完善的工艺安全事故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机制

石油石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风险辨识工作, 从安全管理角度看, 通过风险辨识查找事故风险、评估危害程度, 才能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最大可能防止事故发生。从应急的角度看, 通过工艺事故辨识和分析, 可以在充分认识事故演化过程及事故危害后果的基础上, 指导企业采取充分必要的应急准备工作[3]。风险辨识与评估分析适用于工艺装置研发、设计和运行等各个阶段。在研发阶段, 研发人员可以通过工艺危害分析了解所设想的工艺线路或试验装置的危害, 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防止在研发过程中发生事故。在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根据工艺危害分析的结果改进设计, 提升工艺系统的安全性。在运行阶段, 需要对发生变更的部分进行危害分析。此外, 工厂投产后, 定期对以往完成的危害分析进行再确认, 也称为运行工厂的危害分析。

陶氏化学推荐使用层进式风险分析方法, 整个分析过程分为4 层[4]。第一层是对所有设施进行工艺危害分析, 可采用火灾爆炸指数、化学品暴露指数、保护层目标指数、活性化学品—工艺危险性分析检查表等方法; 第二层是对设施的特定单元操作进行附加风险检查, 可使用因果成对鉴别、保护层分析、爆炸冲击评价、HAZOP等方法[5]; 第三层是对目标工艺进行增强型风险检查, 主要是定量风险评估的筛选; 第四层是选择少数场景进行定量风险评估, 根据结果分析的组合和事故发生的频率来进行选择, 主要集中于高危活动。

近年来, 中国石油一方面通过系统开展隐患治理对原有设备装置事故风险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整治,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HAZOP方法对拟建、在建和新建设备装置系统开展风险辨识分析, 通过隐患治理机制和风险辨识机制, 有力促进了工艺本质安全和工艺事故风险辨识水平。

2. 2 培养专业应急队伍, 不断提升专业应急能力

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要求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矿山、非煤矿山等要建立自己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因为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急的特殊性, 培养专业应急队伍是保障高效应急的基础手段, 才能确保做到“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

从专业应急队伍建设上看, 一是专业应急队伍要尽量接近要保障的生产现场, 以便能最快时间到达事发现场开展应急行动。二是要建立和不断完善事故演练制度, 认真开展事故演练工作, 要让应急专业队伍更好地了解现场, 让生产人员更熟练地掌握自己的应急职责。三是有条件的企业, 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现场模型, 利用交互式的演练培训系统协助提高专业应急演练的效果。

目前中国石油建有井控、管道维抢修、专职消防 ( 主要针对勘探生产和炼化) 和海上应急救援4 支专职应急队伍, 分别承担油气井井喷、管道泄漏、火灾爆炸、海上溢油和人员搜救等4 方面的专业应急任务。事故应急专业队伍主要采取两种建设模式:一是点式建设, 即在高风险区域 ( 或下属企业) 分点设置应急队伍, 井控、专职消防、海上应急专业队伍采取了这种模式; 二是线式部署, 即沿着线形风险区域分段设点部署应急队伍, 管道维抢修应急专业队伍采用了这种建设模式, 通过沿线设点部署, 覆盖所有长输管道。这些应急队伍配备有专业应急设备和物资, 平时通过专业化训练和模拟演练, 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非常好, 是中国石油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急的主力军, 在屡次应急抢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 3建立完善的应急资源储备体系, 不断提高资源储备水平

石油石化企业应针对重大工艺安全生产事故风险, 研究制定应急资源配备保障制度, 形成良好的应急资源保障体系, 目前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研究制定应急资源 ( 主要是物资) 配备标准。这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而且很复杂, 重点是配什么和配多少。对于配什么的问题, 可以对同类型风险源按类进行研究, 需要紧密结合风险辨识的结果和应急能力评估的结果, 制定配备方案。对于配多少的问题, 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案, 比如价格不高, 能直接配备充分的, 配备充分; 特别昂贵的, 要考虑进行区域联合配备。

二是建立重点应急资源区域联合储备制度。由于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急的复杂性, 对于一些价格昂贵或容易失效的应急物资, 单个经营单位单独配备成本太高, 要考虑建立区域联合配备的制度[6], 在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保障力度。但相关配套的制度和协调工作需要跟上, 保障能在应急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建立先进的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流技术建立完善的应急资源管理系统, 统一管理应急资源。不仅包括本企业自有的应急资源, 还应当包括同行业或附近能够提供应急支持的应急资源力量。建立信息化的应急资源调度系统, 能快速协调和调动资源到事发地点。

中国石油应急资源配备主要两种方式, 一种是所属企业根据自身风险配备相应的应急资源, 另一种是应急队伍根据级别分级配备相应的应急资源, 如管道维抢修队伍分为维抢修中心、维抢修队、维修队三级, 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根据三级应急队伍不同的维抢修功能建立不同的应急资源配备标准, 在标准中不仅考虑管道本体维抢修的应急需要, 还针对次生的溢油事故以及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配备有相应的应急资源。中国石油HSE管理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中有应急资源管理模块, 下属企业填报更新本企业应急资源信息, 总部可随时掌握应急资源状况, 并在应急状态统一调配。

2.4推动建设完善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 提高联动响应重大事故能力

存在重大工艺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企业应积极促进形成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因为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后果虽然非常严重, 但发生概率相对较小, 一个企业不可能储备足够的应急力量能应对所有规模的重大工艺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 往往需要的迅速从上级部门、周边同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社会企业之间获取应急救援资源支持。为保证应急救援的效率, 必须未雨绸缪, 提前建设区域性的应急联动机制。

从系统理论上看, 应急联动区域是一个开放环境, 不仅需要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区域应急管理主体还需要从外界获取相关信息, 需要调运大型应急装备[7], 也需要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协助。其次, 应急管理联动区域的子区域内部以及子区域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 而合作与竞争本质上是非线性的, 其结果是应急管理联动区域内各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 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最后, 应急管理联动区域中存在着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负反馈与正反馈, 系统内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协同效应, 推动区域突发事件联动机制有序发展[8]。

区域联动应急机制[9]最重要是做好三件事, 一是要保持与政府沟通协调渠道畅通, 为事故应急时开展事故预警、人员疏散、工作协调、请求有关部门支援提供保障; 二是建立应急资源联动响应机制, 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为应急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三是建立形成同行业的应急互助机制, 提高重大工艺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

大连“7. 16”油管爆炸事故应急是联动应急的典型案例, 不仅政府组织了大量的消防应急力量参加火灾事故应急, 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分别派出海上应急队伍参加海面溢油应急行动, 大量当地渔民船只被组织起来开展溢油收集工作。目前, 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已经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联动机制, 中国石油所属企业与所在区域政府和企业开展有更广泛的企业联动合作。这些联动机制的建立为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对提供了重要保障。

2.5建立完善信息预警、新闻发布、危机应对预案, 提高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网络的广泛应用, 在新兴媒体信息传播中把关人作用明显弱化, 信息传播极易失真, 失真的负面消息对企业声誉损害极大。石油石化企业需要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一是要建立相应组织, 制定媒体发布和公共危机应对预案; 二是积极开展舆情监控, 不仅要重视传统媒体、还要注意QQ群、微博等传播新途径, 及时了解舆论动向; 三是建立统一新闻发布渠道, 用一个声音说话, 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 四是要及时公开信息, 减少信息沟通环节和信息噪音, 充分利用企业官网, 争取政府信息网和主流媒体支持, 搞好信息引导工作[10]; 五是避免发生刺激公众情绪的其他敏感事件。

2010 年墨西哥湾钻井平台事故发生后, BP公司在公司网站建立墨西哥湾专题, 对事故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包括及时发布事故应急处置进展报告, 介绍应急方法, 公布最新事故照片和视频等影像资料、受事故影响的阿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那州以及密西西比州的事故救援详细信息等, 以开放的形式向外界介绍公司的态度。BP公司还买下了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中有关漏油的搜索结果, 方便人们了解到BP公司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付出的努力, 同时也让民众更容易找到一些关键信息的链接, 比如如何索赔等。BP公司此举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其透明性, 努力缓解民众和媒体对他们的批评, 在改善舆论环境, 减少恶意的猜测和炒作, 挽救日益受损的公司声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石油石化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具有专业性强、事故规模大、易诱发次生事故等特点, 对事故应急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石油石化企业应当通过加强事故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建设和强化专业应急队伍、推动应急资源储备、建立应急联动体系、提高舆论监控和危机应对能力, 不断提升重大工艺安全事故应急水平, 为企业安全平稳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江乃兵.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初探[J].行政与法, 2003, (10) :84-86JIANG Nai-bing.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incidents mechanism[J].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 2003, (10) :84-86

[2]白永忠, 于安峰, 党文义, 等.工艺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 (9) :2-5BAI Yong-zhong, YU An-feng, DANG Wen-yi, et al.Current development and advice of process safety system[J].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 2009 (9) :2-5

[3]王丽红, 刘毅, 壮旭.从美国最大炼油公司火灾爆炸事故谈工艺安全管理[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 (9) :5-7WANG Li-hong, LIU Yi, ZHUANG Xu.Discussion about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from fire and explosion of largest refinery in USA[J].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 2009, (9) :5-7

[4]张广文, 白永忠, 李奇, 等.工艺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工艺危害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 (9) :2-5ZHANG Guang-wen, BAI Yong-zhong, LI Qi, et al.Process hazards analysis—core part of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J].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 2009, (9) :2-5

[5]万古军, 李奇, 张广文, 等.实施HAZOP分析控制重大工艺安全事故[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 (9) :1-3WAN Gu-jun, LI Qi, ZHANG Guang-wen, et al.Implementing HAZOP to control major accidents[J].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 2009, (9) :1-3

[6]吴晓涛.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机制的内涵与构建条件[J].管理学刊, 2011, (2) :91-94WU Xiao-tao.The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of emergency incidents regional emergency linkage mechanism[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2) :91-94

[8]刘雅静.跨区域公共危机应急联动机制研究[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1, (11) :53-57LIU Ya-jing.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dealing with cross-regional public crisis[J].Journal of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2011, (11) :53-57

[9]孙元明.国内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9) :59-65SUN Yuan-ming.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and platform for domestic urban incident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 , 2007, (19) :59-65

篇4: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关键词:学校;安全长效机制;应急管理

一、当前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管理理念滞后

多数学校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虽然在校门口设置了门卫,在校内也有巡逻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工作期间经常无故缺勤,校外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意进出学校,而不需要进行登记,这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宿舍管理人员在检查时过于敷衍,流于形式,很难发现宿舍中的危险物品,学生也普遍缺乏危机意识,这无形中增加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

2、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虽然教育部门强制要求每所学校都要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作为执行准则,但是学校制定的应急预案可行性较低,大多是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草草拟定的,不仅不具有实践价值,反而会产生误导作用。应急预案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学校应给予高度重视,如果学校始终抱有侥幸心理,那么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就会手足无措,发生更大的损失。

3、安全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如今很多学校的安全管理模式过于被动,不具备预见性和主动性,学校只是在发生事故时才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而没有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演练,导致教职人员和学生都将安全抛诸脑后,在突发意外事件时缺乏应变的能力和自救的手段,往往随波逐流,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二、加强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

1、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建立安全责任机制

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健全,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学校中层为成员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校园安全工作实行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的安全稳定管理系统,层层落实责任签定好责任状,最大限度的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的力度。

2、抓源头管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从校园安全源头抓起,健全校园安全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完善治安、火灾、食物中毒、拥挤踩踏、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特别是外来侵犯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狠抓校园安全隐患自查与整改,坚持学校安全巡查督查制度,着重督查危险源监控、楼道管理、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3、加强门卫安全管理,建立值班巡逻机制

严格落实校门查证、会客登记、携物出校门查验登记、值班记录及交接班签字等规定,要求学校上课时间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把好校门出入关;针对校园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安保、校园巡逻以及学校周边巡逻进行明确的分工与要求。同时,学校要与公安部门建立警校共育机制,加强校园在建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学校周边治安保持良好的秩序。

4、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深入开展协同工作,进一步落实协同工作责任,不断完善协同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与辖区公安、村、组等有关部门联系,重点对校园内有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心态失调、家庭矛盾突出、生活特别困难等方面的教职工和学生及学生家长逐一排查,采取有效监控措施,加强教育管理,严密管控“高危人员”,努力化解影响社会、学校稳定的突出矛盾或纠纷。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搞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利用“安全教育日”、“消防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治安联络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和预防在校生违法犯罪教育。学校还应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每季度至少组织两次防火、防震演练,并根据具体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6、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立校园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坚持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依靠公安、城管、文化、工商、卫生等部门和单位,对校园周边存在的不法摊点、非法网吧、录像厅、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进行综合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学校应持续深入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学校育人环境和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实现全年无安全事故的平安校园。

三、校园应急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1、树立科学应急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领导者做好应急管理的第一原则,只有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才能将学校的应急管理当作一个长期探索的课题,才能将危机处置当作一项关乎学校发展的重大责任,才能将应急救援当作关系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本职工作。因此学校的领导层必须加强对应急管理和危机意识的宣传工作,并应将宣传落到实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还要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和主观能动性,第一时间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有效的解决各种突发事件,保证师生在全面获知真实情况的基础上配合应急管理工作。

2、常规应急处置原则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并指派受过专业学习的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协调教学、医疗、安保、后勤等各部门的日常职责,以保证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动作模式。对于学校领导层和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典型应急处置案例的讨论等方式探索新的应急处理方式,提高领导者的应急管理水平。

3、将应急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切忌胡乱决策,应始终秉持谨慎的态度,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并对当前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其次,将应急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导学生各种灾害的应对方法以及急救手段,使学生树立自救和救人的意识。再次,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制定本校的应急预案,在演练中不断完善预案细则,经常保养和维护安全设施,确保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最后,开展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及时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引导学生走出迷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结

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学校应重视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强对校内的安全管理,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和纠纷,并加大安全宣传,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还应借鉴国内先进的校园安全管理经验,从实践演练中不断发掘现有应急预案的不足,以提高应急预案的预见性和可行性,从而彻底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文武.新形势下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决策咨询.2015(02)

篇5:学校安全工作应急机制 (范文)

为了让每一位教师知道,当伤害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青山中心小学近日完善了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安全工作应急机制。

在报告制度方面,学校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即第一位知情教师应首先向学校分管安全的领导报告,非班主任的应告诉班主任教师。

应急处理机制,根据不同安全事故制订了不同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学生相撞轻微碰伤应急处理办法、在活动中自行跌伤应急处理办法、休克或者其他昏厥应急处理办法、多人同时发病应急处理办法、运动时骨折应急处理办法、学生未到校上课应急处理办法、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办法、学生打架造成伤害应急处理办法、校外人员进入学校扰乱教学秩序或造成伤害应急处理办法、学生被动物咬伤处理办法、发生火灾应急处理办法、触电事故应急处理办法、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学生双休日独自外出深夜不归应急处理办法等,工作总结《学校安全工作应急机制》。学校还成立领导小组,对所有老师进行培训,让大家熟悉掌握应急程序和措施。

学校还专门邀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对校园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教育教学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排查。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对已符合建筑标准的楼梯护栏进行了增高处理,在窗台上增加了防护栏杆,做到关注每一个细节,彻底清除安全隐患,明确安全工作制度,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

篇6: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应急机制

为了及时、妥善地组织开展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救助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本着“安全第一,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积极实施救助,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按照“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积极救助”的工作方针。实施救助

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1、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原则。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重、特大事故的救助,实行校长负责制,并根据职责分工组织有关科室,团结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救助工作。

2、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原则。学校应急处置的各环节都应坚持原则: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充分获取准确的信息,果断决策,迅速处置。一旦发生事故学校教师应迅速反应,及时上报,尽最大努力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

3、规范程序,提高效能原则。本着因地制宜,急事急办的原则,努力提高救助工作效能。

三、组织管理

(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重大突发事件在德清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的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常态管理下由校长负责,教导处、总务处、教科室等各部门负责突发事件及重特大事故日常防治工作。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即自动生成学校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部,由组长亲自指挥。

(二)主要职责

1、根据市教育局的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预防责任制,检查、督促本校各部门负责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自我保护预防知识,提高师生的预防能力。

4、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迅速作出反应,按程序启动本级应急预案。迅速调查、核实灾情,及时地,第一时间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家长报告,并按照事件发生现状采取一日一报,即实行动态呈报等报告制度。

四、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领导和管理。

1、学校将事故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对部门的综合评估休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学校应经常对校舍、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切实加大对学校安全方面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规范化管理。

(1)健全明确的安全保卫责任体系。学校安全工作组织齐全、安全教育形成网络,各类安全制度完备,责任制落实,台账记录完整。建立专职安全保安队伍,管理到位。

(2)交通安全。学生外出活动学校须由校长室批准,接送车辆必须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签署协议,做到不超载,不超速。活动前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并做好教育记录工作。

(3)消防安全。学校消防按相关文件要求落实到位。配齐消防设施,保证通道畅通,并有指示标志。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消防知识培训及演习。

(4)教育教学活动安全。学校开展活动要有安全计划,要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做好安全记录。

(5)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整洁活动。

五、学生伤害和安全事故报告

1、采用逐级报告制度,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报告校长室,并及时采取营救措施。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程序。对发生事件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同时对于牵涉到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的事件,也应该及时通知或转报各相关职能部门。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否则将负全部责任。

六、责任追究

上一篇:沿江游记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阎焱北大演讲:投资人看重创业者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