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族文化工作计划

2024-04-28

小学民族文化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小学民族文化工作计划

根据小教科新学期德育思想,本学期推出“做好学生、做好孩子、做好公民”的主题教育。我们本着“起点低一点;着眼点近一点;活动实一点”的教育原则,通过活动让学生实践教育内容,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真正懂得:好孩子=好公民=爱祖国的意义。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感,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提高文明礼貌素质,懂得感恩,学会与人相处,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小公民,为祖国争光。

一、教育主题:做好学生、做好孩子。

(一)主题教育内容:

1、做好学生:在学校做到行为规范“十六点”要求。

唱国歌声音大一点,敬礼姿势标准一点,(每周升旗仪式检查评比。)

课间休息安静一点,上下楼梯靠右一点,(课间巡视检查。)

讲话走路文明一点,对待客人礼貌一点,(课间巡视检查。)

学具摆放整齐一点,教室环境整洁一点,(任课教师检查。)

对待公物爱惜一点,用水用电节约一点,(后勤教师检查。)

对待老师尊敬一点,对待父母孝敬一点,(学生自查和互查,家长检查。)

对待同学宽容一点,同学之间谦让一点,(学生自查和互查。)

女生举止优雅一点,男生风度绅士一点。(学生自查,教师评价。)

培养7个文明习惯。

(1)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和致谢的习惯。

教育点:文明礼貌教育及养成教育。

(2)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育点:善学、乐学、端正学习态度教育。

(3)积极实践勤于动手的能力。

教育点: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在家里),提高为自己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4)愉快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育点:培养善良心理,谦让品质,合作能力。

(5)勇于克服困难学会生存的能力

教育点:组织拓展活动,体验在险情中自救、互救、合作脱离险情。

(6)善于观察认真做事的能力。

教育点: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方法,培养做事认真的态度。

(7)。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

教育点: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做好孩子:严格遵守家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建立家庭劳动岗位。(与家长学校工作结合,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制定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家庭规范。)

3、做好公民:外出遵守交通规则,培养排队意识,自觉保护环境,争做个爱心天使。

(二)主题教育实施步骤及措施:

1、宣传:设立“主题教育”大讲堂,利用校会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

2、实践: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十六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班规和班训。

要求:以上“十六点”为本学期养成教育训练点,班主任利用晨检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强化记忆,每天明确落实四点,积极引导学生落实在行动上。

3、检查:通过值周检查和日常巡视发现好的学生榜样及时表扬,纠正违规行为。

4、评比:每月继续进行班级和校级学生榜样评比。

5、表彰:评选出的校级学生榜样将在学校宣传橱窗中展出相片和先进事迹,同时利用升旗仪式开展“每周一星”活动,表彰校级学生榜样。

(三)落实主题教育的“五节”教育,实现教育的四个维度,

1、教师节:尊敬老师教育。组织学生了解老师一日工作情况,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三八妇女节”召开“我和我的老师”主题班会,增近师生友谊。

2、国庆节:爱国主义教育。讲战斗英雄故事,了解中国革命史,普及爱国主义教育手语歌曲。

3、母亲节、父亲节: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孝敬长辈实践活动。

4、儿童节:友爱教育,组织爱心志愿者实践活动。

(四)落实主题教育的“五日”要求

星期一:个人风采日。检查个人卫生,校服整齐,升旗仪式唱响国歌,敬好队礼。

星期二:课间活动日。检查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课间活动要适度,进出教室不猛跑,在校内主动给客人、老师及同学让路。

星期三:快乐学习日。检查课桌上学习用具是否摆放整齐,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完成作业。

星期四:文明礼貌日。检查主动向客人、老师及同学问好、再见,不说脏话等。

星期五:志愿者服务日。主动清扫教室内外环境,主动为老师、同学服务。

二、特色实践活动

1、升旗仪式唱好三首歌:国歌、校歌、手语歌曲。

2、每人选修一项特色活动:跳皮筋、抖空竹。

3、全校普及第六首手语歌曲。

4、“吻别母校”六年级毕业典礼。(西城区德育研究组专项活动)

三、民族团结教育

1、民族课展示活动。

2、特色活动展示。

3、在民族课上普及校舞、班舞,皮筋舞以及抖空竹等民族传统游戏。

四、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培训。

(1)学习德育有关文件。

(2)开展班主任微笑工程。用微笑为学生营造快乐、温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教会学生愉快的与老师、同学相处。

(3)班主任协作组:

第一组:养成教育组(培养班主任说教能力)。组长:xx

第二组:主题活动组(培养班主任策划、组织主题活动能力)。组长:李x

篇2:小学民族文化工作计划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特制定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教育局2013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意见,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围绕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大发展。

我校处于一个民族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为彝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其必然性。

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成员:全体教师

三、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创建民族团结特色学校,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工作内容

1、制定教学计划,落实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计划,做到教材落实、课时落实,切实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我校的教育教学计划。

2、通过多种形式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利用晨会、班队会、《品德

与生活》课堂、《品德与社会》课堂、黑板报、校园文化墙等教育资源,大张旗鼓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广大师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列入地方课程,按规定每学期六课时组织教学活动,有专门教案、建立民族常识知识作业,保证学生教育的时间和效果。让广大师生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4、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倡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5、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十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民族团结讲座,读一本关于民族团结的书籍(文章)、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相关的文章,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学跳一个少数民族舞蹈,讲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举办一次民族团结的演出,做一次民族团结的团队活动。

6、在校内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五、领导监督

篇3:小学民族文化工作计划

我们传统文化的断裂, 从市场经济的种种乱象就可以清楚地看得到:毒胶囊事件、甲醛白菜、毒豆角事件、染色馒头、无所不在的地沟油等不胜枚举。要想补上传统文化断裂这一课绝非一日之功, 更需长期努力。在长期努力过程中, 不仅需要家庭的小环境, 也需要社会的大背景, 而学校教育才是这一课的主阵地, 小学的语文教育则可能是主阵地中的主战场。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绝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拼音、识字、写作文, 更要做好以下几项基本工作。

一、培养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培养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该从中国的文化大师们开始:陶行知、胡适、梁启超、梁漱溟 (原名梁焕鼎,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著名学者、国学大师, 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蔡元培、季羡林、梅贻琦、任继愈、冯友兰、林语堂等等, 包括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的作品。而以上这些“大家”几乎都有过国外留学的经历 (莫言老师并未有过留学经历, 而其正统的学校教育也只有小学五年级, 可这并未影响莫言老师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并未影响莫言老师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这似乎正应了北京大学李零老师的那句话:学无常师方为大师) , 因此, 他们的思维和视角是世界性的, 他们的高度和格局也是世界性的。这些大师大多已离世久矣, 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作品影响似乎越来越大, 仰之弥高。这些人是真正的“大家”。比如, 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有九个孩子, 其中三个孩子是中科院的院士) 在百年前所著的《新民说》, 许多我们现代社会遇到的问题、讨论的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那里头都有, 而且非常精辟, 足见这些大师们的眼光及高瞻远瞩。

阅读了这些大师们的作品, 就是在传承和熏陶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此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也就指日可期。就算这些孩子不能都考进清华、北大, 但无疑这些作品会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 而不是培养了“功能性文盲”。现在博士、教授文凭满天飞, 不一定就代表高文化、高素养。大约十年前, 在报刊上读到台湾地区一位文化官员向海外学成回来的博士生讲话, 批评他们为“功能性文盲”, 就是说, 除了自己的狭隘的专业知识之外, 其他的一概不知道, 就跟文盲差不多。

阅读了这些大师们的作品, 市场经济中的种种乱象就会自然地消失, 原因何在?当今天在校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 他们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道德水准 (人们的道德水准一定是远远高于法律底线的) , 虽不一定都能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但能做到“不损害他人”还是完全可以的。

阅读了这些大师们的作品, 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会很自然地受到大师们人格魅力的感染, 这将有助于帮助孩子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孩子们高尚的品格, 帮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从而使孩子们身体内部、心灵深处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只有这样的人走向社会时, 才不会被浮华、烦躁所扰, 在嘈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独有的清静。

二、为学好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既然中国人生而会说中国话, 会说母语, 中文不就学好了吗?事实远不是这样。一个人的文化底蕴, 往往首先体现在母语文字的修养上, 而文字和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 有文字的历史大概三千年, 这辉煌的文化如何体现、如何传承, 一定是依靠文字。

每当周末, 我们看到无数的小学生 (当然, 不仅小学生) 像正常上学一样背着书包去补习外语课, 各种外语补课班的生意何其红火!只是不知道这些补课的孩子们外语水平是否有所长进, 但权威调查显示我国学生母语的水平却在大大下降。从充斥于电视荧屏、网络媒体不堪入目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就可见一斑。试想, 如果这些人有一天去听李敖、刘墉、易中天、姚淦铭、王立群等这些当代文人大家的演讲, 演讲者略微含蓄一些, 或再引用一些历史典故、表达一点雅谑, 该听得懂的时候似懂非懂, 该笑的时候却笑不出来, 结果就真的是邯郸学步了, 别人优雅的步法没有学来, 自己怎么走路到最后也不会了, 岂不悲哀?

远中文而重外文, 从表面上看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实则可能会影响民族的凝聚力 (近些年, 国人总是热衷于过“洋节”即是很好的一个佐证) 。事实上, 每一种成熟的文字都承载着这个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 要深入其中, 精通其义且能运用自如, 这绝非易事。

2002年, 当温家宝总理举行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后, 就有法国记者总结说, 在中国历代领导人中, 能够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并能运用自如的除了毛泽东之外, 就只有温家宝了。

不知道有多少考“托福、雅思”得高分的学子, 往往连一封用词准确、格式正确得体的英文信都写不好, 写不好的原因不是英文不过关, 而是母语太糟糕。不记得是哪位大学者评论“五四”运动前后的几位没有过海外留学经历却把很多英文著作翻译得非常精彩的大文人时说, 虽然他们的英文不好, 但是他们的中文却非常好。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看, 无论是培养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兴趣, 还是为孩子们学好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无疑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 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这样的历史重任, 而不是仅仅限于让孩子们学会了拼音, 又多认识了多少汉字。只有绝大多数孩子们有了广泛的阅读兴趣, 母语有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我们才有理由期待我们的国民素养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大幅提升, 我们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才能得以更好的传承, 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的复兴。可以预见的是, 文化的复兴之日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时。

到了那时, 或许我们都已退出历史舞台闲赋在家, 看到祖国的腾飞和复兴定无比欣慰, 届时, 我们真的可以效法古人“如今但欲关门睡, 一任梅花做雪飞”!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绝不仅是教会孩子们拼音、识字、写作文, 更要做好以下几项基本工作, 即 (1) 培养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2) 为学好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小学民族文化工作计划

【关 键 词】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

吉林省龙井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是延边文化教育的摇篮和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祥地。目前,全市有12.5万朝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4%。朝鲜族在龙井繁荣发展,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牌。龙井市的文化教育基础较好,至今保留着最为完整的朝鲜族教育和文化传统,享有“延边文化摇篮”的美誉。全市最早成立的龙井实验小学,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龙井市就有大成中学等6所中学,毕业学生分布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现在的龙井中学即是原来的大成中学,如今大成中学的校址依然完整地保留着,经常接待来自韩国、日本和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参观、学习,了解朝鲜族的文化发展历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体系构建及有效实施的研究》的子课题:《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在小学中的有效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和《探求有效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手段与途径》等三项子课题于2009年6月,在龙井实验小学、龙井中学和龙井高中隆重立项并开题进行研究,2012年3月已申报结题。朝鲜族民族文化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子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将朝鲜族传统的文化、艺术、礼仪、饮食、服饰、节日等民族特色发扬光大,提高师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情感,同时也能促进广大教师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朝鲜族民族文化历史渊源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承朝鲜族的优秀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各子课题学校已按照既定研究方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研究活动,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这三所学校的课题研究材料展示即可看出积累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这三所学校结合实际开发的校本教材,非常富有民族特色、年段特色和学校特色,充分展示了课题研究学校在延边州教科所的正确领导下努力钻研、深入研究、认真探索的科研成果。通过深入学校实地调研,查看课题研究情况、课堂教学、学校特色文艺活动的过程,我们也不难看出,三所课题研究学校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不同的研究内容和要求出发,自课题立项以来开展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教学实际,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突出了课题研究学校发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艺术的工作热情,同时也看出各学校确实想扎扎实实地进行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如,龙井实验小学根据本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和授课标准,使每一学年段的教学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很有层次性;龙井中学根据本校的建校史,和朝鲜族民族英雄及民族诗人尹东柱的革命故事,编写了一系列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校本教材,深刻挖掘了朝鲜族地理文化、历史文化、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等民族文化内涵,并将朝鲜族民族诗人尹东柱的故事编写成课本剧,供学生表演,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龙井高中结合本校的优势——传统艺术表演,编排了富有朝鲜族民族艺术特色的文艺节目,既有歌舞,又有民族打击乐表演,使朝鲜族民族艺术表演不断创新、发展,并频频在全国表演获奖。

虽然各学校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形成了富有本校特色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个查看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以及各学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各中小学对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做得还远远不够,还缺乏深入细致、向纵深层次挖掘历史文化的研究,使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初步了解的层面上。

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子课题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和衔接,使研究进展和成效参差不齐,形成较大差距。如,小学和初中在“朝鲜族饮食文化教育”方面,内容有些重复;在小学期间已经接触并学习过的教育内容,又出现在初中的课堂上,造成“朝鲜族饮食文化教育”内容的局限性;这即是中小学缺乏沟通和衔接所造成的后果。

二是课题研究不够规范。有的学校对课题研究重视不够,只是热热闹闹开题,缺乏过程性管理,造成课题研究过程冷清、结题材料集中“恶补”的局面;特别是有些学校的校长和主管领导更换频繁,导致课题研究一度中断,继而后补材料、课题研究成果不明显。

三是对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对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内涵理解不深,使得朝鲜族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脱节。有很多显性的朝鲜族传统民族文化,如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来营造浓厚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氛围,但各中小学校对朝鲜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却未挖掘、展现出来,学校的研究氛围不浓。

四是课题研究没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以活动代替研究,课题研究只做表面文章,对于民族文化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小学优于中学,中学优于高中。

基于对《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体系构建及有效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问题的反思,根据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目标的要求,我对今后龙井市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有如下建议:

1. 以“质量+特色”的朝鲜族教育发展模式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活动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校有效实施地方课程,广泛开展具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从课内到课外有效实施和延伸。

2. 各中小学要严格按照教育体系的内容要求开展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小学阶段要以民族传统礼仪教育为起点,加强对朝鲜族礼节、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服饰、民族音乐、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的粗浅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朝鲜族学校要把小学六个年级分成高、中、低年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这方面,实验小学做得很好,希望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使民族文化教育更加有成效。

初中阶段要加强民族文学、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民族艺术与体育的深入研究教育。要设置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有序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使初中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内涵,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高中阶段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挖掘朝鲜族的民族文学、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和民族艺术,教育学生要传承好朝鲜族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民族文化,做出众的民族人、优秀的中华人、开放的世界人。

幼儿园要结合幼儿年龄实际,选择粗浅的民族文化知识教给幼儿,使我市的民族文化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形成龙井市的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把朝鲜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很好地传承、发扬下去。

3. 要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将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以及民族风情进行系统地整理,并利用相关网站向社会公布,方便广大朝鲜族师生查阅。同时,要大力促进地区间中小学教学交流活动,并要求学校本身加强校园民族文化环境建设,构建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

篇5:辉岩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扎实有效地做好学校民族团结工作,增强各族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根据上级部门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学年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学习贯彻精神结合起来,与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民族团结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活动,形成讲团结、促稳定、促和谐的强大合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内容

1、继续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引导教职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用坚定的信念和共同的理想团结、凝聚全校各族职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全校营造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风气。

3、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品德与生活》课堂、《品德与社会》课堂、黑板报、蓝色心愿墙等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广大教师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1)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和每周班会课,进行民族团结和反分裂反渗透专题教育。各班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新疆”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三个离不开”教育。使“三个离不开”等思想及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知识入脑入心。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三、四年级把《中华大家庭》、五、六年级把《民族常识》列入《品德与社会》课程,按规定每学期8个课时,要有专门教案,保证学生教育的时间和效果。让广大师生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3)进一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安排适当周次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民族团结好人好事,进行主题教育。

(4)开展以“民族团结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

(5)充分利用学校蓝色心愿墙、宣传橱窗及班会课进行民族团结专题教育。

4、做到“六个”结合

(1)民族团结教育与德育相结合;(2)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3)民族团结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4)民族团结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5)民族团结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6)民族团结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5、落实“五个不准”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反对民族分裂、抵制和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落实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言论、宗教服饰、宗教思想不准进校园的“五个不准”。

6、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五个一”活动

(1)读一本民族团结书籍;(2)看一部民族团结题材电影;(3)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4)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5)制作一幅民族团结小报。

篇6: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计划3

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和纽带。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只有一位优秀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九年级下学期是同学们初中生涯的收获季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班级教育管理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学期里,任务烦重,时间宝贵,现根据九年级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特点,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针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1.树理想、定目标

以主题班会为主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理想前途教育,同时本学期还应该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帮助每一位同学树立各自的学习和升学目标,转变学习态度,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九年级下学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阶段,只有重视其学习过程,完善学习过程,才能让同学们转变各自的学习态度,明确努力的方向,实现自己的理想。

2.鼓信心、树恒心

九年级下学期约四个月的时间是同学们最后冲刺的阶段和收获的季节。在这个时期里,凡事须静下心来,放慢脚步,留心观察,细心发现,小事勤说,引导启发,尽快解决。首先,根据同学的情况,做好每个同学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鼓起学习的勇气。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跟踪,抓恒心,及时进行思想的调整。其次,升学的七个学科在结束初中的课程后,就进入复习,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原来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使他们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树立信心,战胜一切学习上的困难。再次,做好体育中考的各项准备工作,由于缺少体育老师,作为班主任不得不担负起进行体育考前的训练工作,力争使得更多的同学获得体育的满分。

3.齐进步、共提高

在九年级下学期中,要关注同学们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根据各科学习的特点,引导同学们不断加强薄弱学科的学习,不能出现偏科现象,使学生明白偏学科危害升学的道理。

在这时期里,各科任老师为了使自己所教学科能考得更好,都在争分夺秒地带领学生复习,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此时,班主任着眼全局,以身作则,与各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督促学生多下功夫,各科兼顾,不放弃任何一科,老师、学生、家长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顾全大局、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

对摸底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对学生出现的压力大、易焦虑、成绩不理想、学习信心下降、时间分配不当、有骄傲情绪等现象及时纠正,调整心态,指明正确的方法。战略上:抛开一切杂念,以竞争精神去拼搏。战术上:强科争优势、弱科保底线。

4.重细节、强管理

纪律是成功的保证,在九年级的下学期里,班级的各项管理还需从细节入手,仍然注重常规,仪容仪表,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严抓课堂纪律,不能因升学而放弃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责任心。

针对班级实际,全力打造“快速、向上、认真、负责、有序”的班风:

快速:行动迅速,不迟到。到班准时,锻炼迅速。养成不拖拉、快速做一切事情的好习惯。

向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宣扬不依靠父母、自己创造自己的未来的思想。倡导热爱学习、关注人生与社会的精神。

认真: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从听课、笔记、作业、值日、体育锻炼等方面,培养做事认真的习惯。

负责: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该做的事情负责。

有序:有纪律观念,有计划观念,有经常的反思观念。

5.常联系、齐奋进

我们知道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老师、家长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要使这个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就需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共商对策,使学生紧张、稳定的度过九年级下学期。这个冲刺期,以最佳心态迎接中考,使其达到我们理想的目的。

总之,使同学们快乐的进步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让我们满怀期望,在心与心的碰撞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同学们前行的美丽风景吧!

二、班主任的自身素养与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1,转变教育观念,健全学生人格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处理好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明白育人的真正目的是培养正值、善良、智慧、健康的青年;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的青年;培养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奋发拚搏精神的青年。学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不是机器,不是模具,他不仅属于学校,还属于家庭、社会和未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完成升学任务,还要塑造学生的人格,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还要对将来负责。中学教育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后继教育仍有很多。所以,我们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描绘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我们对待学生不仅要注重成绩,更要注重他们思想品质;不仅要注重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所以,我们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应该倾注真情,而不能予以歧视和忽视。

2,言传身教,以诚取信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言传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在我们耳边,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我们做到”。可见,我们的言行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要求学生做到,我们自己应该首先做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妨在学生面前坦露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用我们自己真诚,去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当然,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汲取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责,一视同仁,让学生信服,增强自身的亲和力,使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持久而深远。

3,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后进生常是很多人歧视的对象,老师叹气,学生瞧不起,甚至连有些家长自己也摇头,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处处低人一等,被置于班级的“阴暗”的角落。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热爱、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我们应该知道“无论孩子多差,他也一定仍有自己的特长”。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计划4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热爱班集体,积极向上,活拨可爱。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孩子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维护班级纪律,可是也有一小部分孩子,入学前的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意识不足,半个学期还没有进入入学状态,还需要花大力气在这部分孩子身上,我相信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工作目标和重点

1、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重视后进生,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给予爱心和耐心,关注他们的成绩,关心他们的成长。

3、培养小干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要适当地放权,使他们逐渐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组织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合理利用晨会、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规范教育。(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遵守纪律、清洁卫生、合理花钱等)

2、加强学生之间的评比制度的鼓励机制。(男女生竞赛,小组竞赛,大组竞赛,个人竞赛等。“哪朵花儿最漂亮”、“龟兔赛跑”)

3、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逐步形成一支小干部队伍,并通过培训和轮流助力制度,帮助每位同学有机会担当班级干部,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4、利用中午、傍晚作业整理课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创建学生之间的互帮机制“师徒结对”帮助后进生的学习。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不在意结果,只注重过程,让学生在一次次实践中积累阅历,提高能力。

6、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能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目标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针对校园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花坛钵花为主,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

成为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

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

②对各功能室实行承包到人制度,并把管理好坏与平常工作量奖进行挂钩,为教工各项文娱活动提供舒适的外部环境。

③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等评选活动。

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的宣传作用。(外墙)

②在学校设置古诗、名人简介等内容的匾牌。

③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

(二)文化氛围:

1、宣传舆论

①充分发挥校园网站、黑板报、校报和宣传橱窗的主阵地作用。

②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③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结合学校活动,把文明校园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

1.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读书会、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合唱团、舞蹈队等。

2.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科技节、体育节(运动会等体育项目的比赛)、读书节、艺术节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篇7:上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二、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文墙:“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2、标语:体现“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动,是主动出击的一种人生态度,静是一种内敛、智慧的含蓄,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显示出我们大面人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让我们的孩子自信、沉着、积极、优雅。

3、绿化: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表明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学生的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他们尽可能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4、班级文化建设:我们为每一个教室和办公室都制作了标语。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从而形成上杭小学“严谨.博学.敬业.善教”的教风。

3、学风建设。创造出“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并以此为起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我们设置了校长信箱、工会活动、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为学校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和谐发展的师生,才能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具体安排

1、办好学校宣传栏、黑板报。

2、完成操场周围的绿化工程。

3、继续做好校园绿化工作完成草坪养护和绿化地带标示牌。

4、布置教室文化。

5、将师生优秀书画作品上墙,办好宣传栏。

6、布置各班班风和班级宣传栏。

上杭小学

篇8:小学民族文化工作计划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领导者, 校长成为决定学校成败的关键因素。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民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的关键, 而校长培训工作可以为校长“提供理论的支持、交流的场所和展现的舞台”[1], 是校长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催化剂。但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校长培训现状, 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直接影响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严重制约着培训工作的开展和生命力。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学校的独特需求

国家的校长培训制度设计基本上是从整体考虑的, 难以兼顾民族地区学校实际需要。承担校长培训任务的民族地区教育干部培训基地依从国家的校长培训规定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展培训工作, 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学校分散、民族习俗影响大等当地实际相应调整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虽然民族地区学校的师资、环境、学生、办学条件、管理方式、经费等与其他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学校管理的焦点、重点、难点特别是面临的困难也迥异。但是由于惯性, 也由于条件所限, 培训机构几乎不在培训相关方面作出调整, 培训的内容有时是无的放矢。比如在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阐释上, 国家政策是要求上规模、上水平。但是, 从民族地区学校居住分散的实际出发, 应该是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上的前提下谈学校的合并。不能够武断地调整学校布局, 学生被迫走十多里山路上学, 许多孩子因学校距离过远而不得不辍学。

2.参培校长主观上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由于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 许多少数民族学生随家长到就业地上学, 学生数量减少。国家率先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学生享受“两免一补”, 中小学公用经费按在校学生数拨给。由于有的学校学生少, 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培训经费紧张, 而现有的校长培训机制实行参训校长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 缴费参加培训, 使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 减少学校经费支出, 不少需要参训的校长主动放弃再学习和再提高的机会。很多校长是经过若干年在学校管理中摸爬滚打, 凭老资格、老经验而走上校长岗位, 觉得管理经验是自学成才, 可以“做中学”, 所以觉得参加不参加培训无所谓, 况且培训还耽搁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工作, 甚至出现个别校长觉得培训多余而忽视培训的情况。

3.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校长培训基地一般是依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较为雄厚的师资和办学资源建立起来的, 有利于就近解决授课专家的聘请和减少培训人员经费支出。培训基地在学校属于“创收单位”, 但永恒不变的培训收费政策使培训单位经费特别紧张, 有时甚至是赔钱开展培训还美其名曰为基层学校服务。由于经费不足, 不能经常到基层中小学校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 使得培训内容安排往往是根据师资力量来开设或仅仅满足于按国家规定的课程完成任务, 从而不能真正为前来参加培训的基层学校校长提供“培训菜单”, 按需培训。很多时候是聘请一些从来没有当过校长的人来讲学校管理, 从未接触过新课程的人来讲课改, 不能提供有用的实践性知识, 培训课程“学科中心色彩浓厚, 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2], 没有很好地将理论培训和中小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实际结合起来, 不能满足培训学员学了就用、学了能用、学了会用的学习培训需求。

4.培训形式缺乏变化

我国现行的校长培训实行任职资格、岗位提高和高级研修三层次培训体系。虽历经“八五”到“十一五”的探索、巩固、规范、深化等不同时期[3], 但不论哪个层次培训, 几乎都采取专题讲授、经验交流、论文撰写、实践考察等相对稳定的培训形式。理论培训讲授灌输, 经验交流点到即止, 论文撰写千篇一律, 实践考察走马观花, 缺乏理论与实践真实沟通, 忽视经验的深入反思共享, 不能与时俱进, 根据教育现实发展需要探索出既能解决校长实际问题, 又能反映时代特征的培训新形式、新方法。培训形式缺乏变化, 让参加培训的校长感到索然无味。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实行义务教育新的经费保障机制, 有的学校学生多, 经费比较充足, 学校经费成为校长的钱包, 请客公款吃喝, 部分校长培训班变成了联谊、交友的场所。

5.“工学矛盾”突出

开展继续教育, 建设学习化社会的社会大环境对学校每个人提出了更多也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针对校长的各种要求、教育、学习、培训层出不穷。每年都有各种名目、各种层次的学习培训需要校长参加, 不去就是不重视。而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面临着十分繁重的管理工作任务。这就使校长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前来系统地接受培训, 即使来参加培训也是三天两头请假, 不能专注于学习培训任务。另外,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 师资相对不足, 有的校长仍然从事班级教学工作, 或者难以完成割舍自己对教学的热爱坚持上课, 使得外出培训与手中的工作直接冲突, “工学矛盾”突出。

6.培训机构管理松懈

经过多年的管理经验积累, 校长培训基地大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规章制度, 对参训人员的作息有明确要求。由于过多地顾及民族地区学校校长前来参加培训不易, 学校杂事多等着他们去拍板, 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等因素, 所以在实际的培训管理过程中, “工学矛盾”使请假制度形同虚设, 只重结果的考评使出勤制度失去约束, 人情世故使达不到培训学时不发给合格证书的规定难以实施。管理制度不能切实贯彻, 培训管理松懈, 培训评价残缺, 对校长们同情尊重有余, 严格要求不足, 每期参加培训的校长很少有领不到培训合格证的, 影响到培训质量和效果, 也降低了培训机构的声誉。

二、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加强校长培训工作, 提高民族地区学校中小学校长素质, 在校长的带领下办好每一所学校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 造就一批教育家, 倡导教育家办学, 而“校长培训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有效途径”[4]。针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民族地区学校发展实际, 围绕提高校长领导能力和办学管理水平的培训工作目标, 提出如下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对策建议。

1.激发参加培训学习积极性

培训学习积极性是指参加培训校长对学习培训活动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对学习培训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好奇心、求知欲是形成培训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方面。为了激发民族地区校长积极参与校长培训, 要让他们明确参加培训是更新办学理念, 提高学校领导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严格遵照《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有关校长参加培训学时的要求执行, 不完成相应培训任务, 校长培训不合格, 不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不得任职;直接把是否参加校长培训和薪资、职称及管理绩效联系起来, 促使校长们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及时了解有关校长培训的新信息、新的教育改革动态, 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提供解决他们面临的学校管理的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每期培训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校长培训需求, 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培训以满足校长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同时, 鉴于民族地区学校资金缺乏, 要积极争取政府和其他行业对校长培训项目的经费支持, 地方财政划拨校长培训专项经费, 设立校长培训补助津贴制度, 免除参加培训的校长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培训学习。

2.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课程是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培训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载体。“校长所需要的知识应该是能促进校长群体提升职业活动水平的知识, 能为校长群体的职业活动提供有效指导的知识”[2], 也就是说, 校长培训课程最需要的是实用、能用的和管用的实践性知识, 体现“实践导向”, “问题中心”[6]。基于此, 要站在民族地区学校的立场, 设置适合于民族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课程。首先, 适当减少理论课程比重, 增加实践性课程。所提供的理论是达到国家校长课程理论要求的, 但重点就放在教育政策背景分析和解读、前沿理论和教育改革发展疑难问题评析;实用知识的培训主要是建立校长培训课程“菜单”, 培训内容应该是新颖的、多样的、有用的且是学了会用的。其次, 开展案例教学, 提供虚拟真实学校管理情境的课程, 供校长们分析、讨论, 促进经验分享, 提出比较科学的管理策略, 注重引导校长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结合, 学用结合。再次, 设立教育家课程, 即发挥培训基地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帮助参加培训的校长反思自己的办学思路和方法, 提炼教育思想精华, 形成教育思维成果。最后,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族地区学校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开设民族文化教育课程, 让校长深刻理解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的意义, 使学校在培养适应社会主流文化要求的合格劳动者的同时, 也培养出更多的民族文化传承人。

3.提高培训师资水平

培训师资是保证校长培训质量的关键。要改变目前民族地区校长培训专家主要来自于培训基地依托高等学校的做法, 提高校长培训师资的任职资格标准, 通过各种渠道和采取特别措施建立比例适当的四支培训师资队伍:一是专职教育培训专家队伍, 要求他们加强对前沿理论的学习研究, 注重与基层学校的沟通, 增强案例分析研究和反思引导的能力, 充分发挥专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介和示范作用。二是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要对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发展状况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不断提高政策分析和解读能力, 直接为培训学员提供学校人事、财务、后勤及教育法规等方面的政策咨询服务。三是特色学校校长, 通过集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于一身的名校长现身说法, “以丰富的校长领导与管理阅历直接解释: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7], 开展对话和交流, 分享学校管理经验, 发挥卓有成效的成功校长的专业引领与辐射作用。四是知名专家学者, 主要是聘请各学科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专家, 特别是地方性知识和民族文化研究专家为民族中小学校长进行本土文化知识教育, 学习地方民族文化, 拓宽知识视野, 提高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和素质, 增强学校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能力。

4.优化培训实施过程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 要根据开班前的调研结果按需培训, 针对民族地区学校管理过程出现的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解答, 尽量提供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 抓住重点,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但是, 校长不仅是管理者, 还是教育者和领导者, 他的发展就不只是专业知识技能, 还包括个人领导能力提升特别是学校整体领导能力发展。因而培训的实施要尽量弥合校长个人能力提升的需求和国家规定的校长培训目标的差异, 兼顾校长需求和培训目标。在培训方式上, 要提供大量的实际学校管理实例, “使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 置身于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感悟、提高、升华的过程”, “实现理论知识与典型事物的有机结合”[8]。校长本身就是培训资源, 要加强参训校长间的经验交流, 促进经验分享, 相互学习, 合作探究, 在分享中收获, 在反思中提高。精心组织研究考察, 所考察的典型学校既包括名校, 又包括层次一般但富有特色的学校, 要注意使考察有调研, 有分析, 有反馈, 有点评, 防止走马观花。为解决参训学员的“工学矛盾”, 联系民族地区实际, 培训形式要多样化, 可采取假期开班、送培训到地方等变通形式。

5.加强培训工作管理

校长培训是关系到学校保持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各级领导必须予以重视, 这是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 对于民族地区来说确立分管干部培训的行政领导作为校长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是非常必要的。从培训基地到各县 (市) 教育局要增强校长培训管理意识, 不能印发或转发文件了事, 每期校长培训要落实到人, 且经常督促检查到位情况, 要对参训的校长的培训情况掌握比较全面的资料且将培训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培训期间要依据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对学员的出勤、听课、考评等方面严格要求, 坚决杜绝不全程参加培训也能领取到培训合格证书的情况发生。在培训期间, 班主任的管理尤为重要, 要经常了解培训班的学习生活情况, 了解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 积极为培训做好服务工作, 这些措施是培训质量提高的保证。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条有效的管理工作措施。

摘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素质是制约民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和学校发展的关键。当前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学校的独特需求, 参培校长对培训认识不到位,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形式缺乏变化, “工学矛盾”突出, 管理松懈。为了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 要激发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提高师资水平, 优化培训实施过程, 加强培训工作管理。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

参考文献

[1]苏令.培训可以为校长成“家”添薪加火[N].中国教育报, 2009-05-05.

[2][5]褚宏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改革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6) .

[3]卢乃桂, 陈霜叶, 郑玉莲.中国校长培训政策的延续与变革 (1989-2009)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 (10) .

[4]代蕊华.论教育家型校长培训的策略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5) .

[6]陈玉琨.中学校长培训的新理念与新策略[J].人民教育, 2009, (20) .

[7]万恒.从培训者能力视角看中小学校长的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15-16) .

上一篇:联考英语考试重点句型下一篇:消渴病护理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