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秀乡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09

勒秀乡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精选3篇)

篇1:勒秀乡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情况汇报

学校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勤俭节约,构建和谐社会,结合我校5月的“环境教育月”,学校开展了“创建资源节约型校园 营造和谐美好未来”、“节能减排,你我行动”系列活动,以促进广大师生树立节约观念,增强节约意识,宣传节约理念,提高广大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改善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1.与家长一起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共创绿色新生活”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家庭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签订家庭环保协议书,共同做随手可做的节约的小事如: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等。

2.通过宣传橱窗栏、校园广播宣传节能减排的知识,在学校周边进行宣传,各班也通过主题墙报、班级文化进行宣传,宣传节约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同学们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的理念。

二、开展以节约为主题的各类活动

1.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校水、电、纸、学习资源等的调查,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节约资源的环境认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2.创建节约型校园——金点子征集活动。学生在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珍惜粮食、合理消费等方面积极踊跃地进一言献一策。

3.承诺节约行为——签名仪式。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去承诺节约行为,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不浪费一粒饭,一片菜,进行了签名行动。

5.改浪费陋习,养节约习惯——主题队会。全体动员,人人行动,共建节约型文明校园。各班级以自己的形式展示了改浪费陋习,养节约习惯的决心。

通过此次活动使全体师生在行动上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精打细算;把节约思想落实到实处。

三、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评比

班级文化是学校打造班级个性,创出班级特色的一项有效举措,结合班级文化评比,把节能、节水、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然后进行评选,此次活动评比出三个绿色中队。

四、倡导教科书的循环使用

今年,我校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我们尝试美术、音乐、综合实践课程一个年级共用一套教材,此项举措得到全体家长、学生的认可,目前这项活动我们还在实践摸索中。

“节能减排对中华民族而言是势在必行、别无选择、全民行动、人人有责”,我们将继续通过努力让节能减排活动作为常规工作深入学校,让节能知识走进课堂,让节能行为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习惯。

篇2:勒秀乡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围绕人文的校园,打造“生命成长墙”,让学校的文化特点在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浸染中自然呈现。围绕生命的校园,以“我的同学”、“我的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家乡”、“我的祖国”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会爱,创造爱,感受爱,在挚爱中体味生命的价值。围绕创新的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着创造、创新的气息。“模拟星空”、“美丽的鱼世界”、“八大行星仪”、“科学魔方”、“国际时区图”、“科技教育长廊”。从天到地、从地到天,我们尽其所能,创造条件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敬畏,对探索的兴趣。

环境布局设计好后,学校就致力于“场的营造”,让新理念、新元素、新思维、新文化像磁力线一样充斥各个角落,弥漫于校园中,流淌于心间,让走进校园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能得到良好的暗示,达到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目的。

一、幸福、温馨的“场”

校园是学生温馨的“家园”,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场”。校园是学生体验的“氛围”,只有通过中心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才能理解文化内涵,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一楼大厅的中心“全家福”里,每个中心人的笑脸都那么灿烂,那么开心。校园中,每一处设计都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校园的主角,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表演的舞台。孩子们外出旅游的观光照片、校园寄语、手工制作、书法作品……走进教室,绚丽斑斓的色彩,充满童真童趣的设计使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沉浸在童年的快乐与幸福之中。

二、睿智、求知的“场”

科技是中心的传统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声誉,校长将这一特色赋予了时代的烙印,各种天文地理的高科技设施无不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不断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对未来充满好奇,对科技心驰神往。校园“科技之星”、“金点子”小发明吸引着学生开动全脑。当有客人来访,“小小讲解员”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天文地理知识,运用高科技手段向人们展示科技知识,来访者不由得交口称赞。

三、课程、学习的“场”

文化是动态的,是被利用的资源。先进的施设只有运转起来,做到物尽其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学校将这些资源与学生的课程和学习进行有效整合,安排“课程表”,根据年级特点,“错时”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这些优质资源。课堂教学中,学生到校史馆参观学习、到美术室挥笔泼墨、到舞蹈厅翩翩起舞、到图书室畅游书海……校园中处处活跃着学生的身影,每一处校园设施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四楼和五楼的“读书休闲区”是课间最受学生欢迎的地方,“我的家乡”展区,是学生们自主设计、自主创造的天地。

四、家、校、社会沟通的“场”

开放校园,与社会接触,与家长互动。家长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资源,学生的成长是家长、学校共同的职责,只有引进家长这一源头活水,才能使校园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家长开放日”,学校向各位家长展示了学校特色表演,气势磅礴,整齐划一的表演令家长们赞不绝口。“书香校园”活动又使亲子阅读成为一种需求和习惯,增进了亲子情感。家长通过校园文化认同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校园文化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支持动力。

篇3:勒秀乡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课程开发,透现兰艺内涵

2015年初,“兰艺”微课程的开发拉开了帷幕。经专家论证,教师反复尝试探究,“兰艺”微课程基本框架已见雏形。学校首先确定了“兰艺”微课程研究的基本领域,分别是知兰、植兰、赏兰、颂兰四个部分。为了便于操作,又拓展延伸出12个子项目:识兰、说兰、种兰、育兰、绘兰、咏兰、唱兰、赏兰、学兰、制兰、绣兰、售兰。例如“知兰”,可以让学生了解兰花的分布情况、生长条件、品种特点等。又如”赏兰”,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了,不但可以让学生探究兰花叶、花、香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从形、色、味、韵等方面进行欣赏,提高鉴赏能力,更可以开展给兰花取名、造型设计、标签设计等深层次的探究活动。接下去就是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例如“颂兰”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在阅读分享中品读兰诗,引导学生感悟兰韵,接受兰品熏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爱兰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对如何做一个具有兰花品格的人的一种思考。确定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后,学校就组织几个教师先上单一内容的课,然后不断丰富、完善、优化课的内容,确定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形成课的特色。一段时间后,通过对这些课的性质、目标、内容、要求、评价等方面的逻辑梳理,按照课程的理念,制订出课程纲要与实施方案,这样兰艺微课程就初步形成了。

为了确保课程开发少走弯路,良性发展,学校决定先在五年级进行尝试,然后推广到其他年级,最后覆盖整个学校。目标是围绕兰文化开发50门左右微型课程,让全校每一个学生有充分选择的自由。

二、实践体验,展现兰艺风景

围绕“兰艺”微课程的开发实施,学校还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兰艺”微课程的内涵,让课程的开发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一)知兰———擦亮智慧的眼睛

课程的实施不能只让学生从课堂上认识兰花,还应该充分发挥校园周边的丰富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兰花丛中知兰、懂兰。“中国春兰样品园”与学校近在咫尺,课程教师时常带领学生信步前往,聆听专家介绍荷瓣、梅瓣、水仙瓣等春兰品种。“浙江省蕙兰样品园”的工作人员则让学生了解了春兰与蕙兰在根系、叶形、花期、花量等方面的区别。

尤其是“丝网花”的制作,更是让学生倾情。学校在网上了解到“丝网花”的制作工艺,就专门派遣教师到上海去学习技艺。学成归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普通的丝袜和铁丝等简单的材料,围绕“认识花、制作花、创造花”这一主题目标,制作出色彩艳丽、造形丰富、花形逼真的各种花卉。通过对花形感知,引导学生发现“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大胆尝试的勇气。同时,学生独立创作、不断创新的能力也在类似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丝网花作品在各种大型活动中频频亮相,受到围观与点赞。

(二)植兰———播撒希望的种子

学校开展了“我与兰花同成长”的活动。首先是教师讲解种植兰花的步骤和注意点。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不一会儿,一盆兰花就亭亭玉立地呈现在眼前。同时,摄像老师把刚才的情景拍成视频上传至校园网,供学生课外学习。接下来,轮到学生开始大显身手。他们五人一组,时而专注地种植,时而相互交流一下种兰经验,时而对其中一盆评头论足。兰花种好了,大家各自捧着劳动果实,舒心地笑了。种植完毕,各班把花领回教室进行护养。学生上网查找或请教家长学习养护兰花的知识。每班养护两个月后,初步检查评比各班的春兰生长情况,开展兰花选美活动。

每年的阳春三月,学校均组织学生到兰文化基地去给兰花换盆。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种植技术,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三)赏兰———追寻最美的风景

在“兰艺”微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兰花的欣赏能力,有许多课例脱颖而出,《我给兰花取芳名》就是其中一节。那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兰文化博览会开幕,展览地点就在学校附近。于是,执教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去赏兰,其中一个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兰花拍下来。回到教室,投影出自己喜欢的兰花,继而聚焦兰花芳名。经过学生的讨论、探究,发现有些兰花的名字是由发现者姓氏或名字来取名的,如宋梅、朱氏仙、张荷素等;有些是根据兰花产地来取名的,如漓渚第一仙、东山梅、龙泉素等;有些是根据兰花形态来取名的,如舞蝶、四喜蝶、端秀荷等;更有根据人们的意愿和理想来命名的,有大吉祥、如意素、长寿梅等。掌握了兰花取名的规律,就发给每个小组一盆兰花,比一比哪位同学取的芳名最动听、最有内涵。

给兰花取好芳名后,接下去就是制作标签。标签的设计又是一项挑战,既要考虑标签的材料和制作的形状,还要书写漂亮的字体。有几个学生在纸上练习了几十遍后才写到标签上。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得到了训练,鉴赏能力也提高了。

(四)颂兰———沐浴纯洁的心灵

咏兰诗是我国诗歌王国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知兰、植兰、赏兰后让学生了解颂咏兰花的诗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兰花的认识,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学校组织学生搜集咏兰诗,再精挑细选30首编印成册,发给学生,让他们诵读学习。还带领学生走进“兰文化研究基地”———诚信国兰家庭农场,开展“我咏颂兰诗”活动。从孔丘的《猗兰操》、屈原的《九歌》、郑板桥的《峭壁兰》,到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当代名人的咏兰诗,还有自己创作的儿童诗,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在兰苑回荡,表达出学生争做“清高不自傲·孤芳不自赏·自珍复自爱”的新时代“兰乡好少年”的美好追求。

三、文化建设,体现兰艺元素

兰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学校以“春兰”为校花,校徽设计也别具特色,以“漓渚”的第一个大写字母LZ变体,组成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寓意花乡少年在花园般的校园里茁壮成长。学校对楼、廊、厅、室规划建设亦具匠心———楼:从漓渚的花乡地域特点命名各个教育楼,分别为春兰楼、芝兰楼、蕙兰楼、育兰楼。廊:围绕“知兰、颂兰、学兰、绘兰”四个主题进行设计布置,培养学生识兰、爱兰、品兰的思想意识及高雅大气的人格魅力。厅:大厅是学校的文化窗口,也是展示学校特色创建的窗口,布局上突出学校的兰文化品质的特点,使进入校园的每一位来宾深深感受到学校的兰文化。室: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都是学生进行学兰、研兰的重要场所,从班级命名到教室的布局充分体现兰文化的精髓。

课程应该以教材为支撑,在实施“兰艺”微课程的同时,学校在原来校本教材《儿童花文化》的基础上,着手编写“兰艺”微课程教材。利用丰富的兰花资源,以“春兰”为载体,深挖“少先队活动与兰文化”的内涵,把兰花素淡、雅致、洁净、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芬芳永留人间的无私品质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编写了《兰精灵扬帆课程》。课程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分上、中、下三册。低段《兰精灵扬帆起航》,中段《兰精灵扬帆远航》,高段《兰精灵扬帆领航》,分别通过“识兰乡,塑爱乡情怀;品兰诗,咏兰花品质;叙兰事,修身心立德;学兰人,扬清风正气”等板块,引领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达到“学兰·树兰·尚德”的美好境界。

“兰艺”微课程的开发,让教师的研究有了抓手,由于探究的资源遍地开花,可以信手拈来,激发了教师研究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摘要:为了跟上课改的节奏,漓渚镇中心小学根据“花木之乡”“春兰故里”的地域文化,种兰育兰、售兰赏兰的民间特色,以“兰艺”课程为切入点,推进微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知兰、植兰、赏兰、颂兰”,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点燃教师开发课程的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兰艺,微课程,开发实践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5.03.

[2]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喉咙痛感冒喝什么汤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