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2024-05-13

教师心理健康分析(精选9篇)

篇1: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一个优秀的高职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教师工作满意程度较低,有工作倦怠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且对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缺乏了解,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迫在眉睫.

作 者:王慧秋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刊 名:辽宁高职学报 英文刊名: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 年,卷(期):2007 9(11) 分类号:B84 关键词:高职教师   心理健康   工作倦怠感  

 

篇2: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案例一:评职称这么难

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农村初中英语女教师,因为大专文凭,所以在今年的评职称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去年,通过了普通话、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论文通过,但又因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我已经45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她边哭边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丈夫因为我不关心他、不顾家而离开了我。现在评职称又失败,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不公,难道学生的优异成绩抵不上一纸文凭?评职到底是看工作能力还是其他条件?”

诊脉:有20%的教师认为评职失败是自己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的最大的心理挫折,排在“领导不正确的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同事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之后,位于第四名。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败感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减压处方:

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评职是特殊的评价方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评职失败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差,评职成功也不代表教学成功。

案例二:想到上课就心慌

王老师是去年9月走上工作岗位的。带学生军训时,他的工作热情特别高,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但开学后才给学生上了几次课,就被学生起了一个绰号“噢老师”。他上课时每讲一句话就会“噢”一下,如“今天的课噢,是讲立体几何的圆锥体噢。先自己预习一下,有问题的话请提出来噢。” 被学生嘲笑后,陈老师很注意自己的语言,但有时难免会带出一两个。学生就是不体谅他,上课专挑毛病,不认真听讲,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弄得他越来越怕上班、怕见学生、怕上讲台。每天备课至深夜,但就是觉得课备不好。有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因为看见自己的学生也在超市,就转身逃走了。

诊脉:王老师的困境看似语言障碍,但实质是他的教学效能受到了打击。在工作中,因为语言缺陷,没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加上处理师生关系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一连串的失败严重地降低了陈老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并产生害怕学生、恐惧上课的感觉。

减压处方:

要点不在语言障碍上,而是要制定计划,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要多与学生沟通。为了上好一节课,还要在课内课外主动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化解师生矛盾,增加师生友情。

案例三:我不想当“雷母”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小琴,教英语,有一个4岁可爱的女儿,丈夫在乡政府工作。工作家庭都让人羡慕。“从女儿出生以后,我的脾气变化很大。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却很容易激动,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火。只要学生不听话或女儿调皮我就会很生气。” 为了她的脾气,还经常与丈夫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有一天晚上,女儿在看电视,她让女儿早点睡觉,因为还有学生的试卷要批改。女儿不肯上床大闹起来,她就顺手拿起尺子,打女儿的屁股,丈夫来劝说,边夺尺子边骂她“狠得像后娘”。她对学生的严格,在学校里也是出了名的。学生上课不准讲一句无关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单词要求全部听写出来,错一个单词罚抄10遍等等。“我做事喜欢尽善尽美,也要求学生尽力而为。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如果不对他们严格要求,就会耽误他们成才。”但是,学生似乎并不领她的情,因为她批评学生声音大,好似雷声震动,而背地叫她“雷母”。事后,她有时也会后悔、内疚,觉得自己“下手”太狠,不给别人留面子。

诊脉: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是问题关键。抚养年幼女儿的重压、过分严格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处理问题不灵活、在矛盾面前不善于自我调节等使她的脾气越来越糟。而教师的职业又必须使教师的情绪具备成熟而稳定的特点。

减压处方:

学习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如①转移注意力。②心理移位,即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③学会制怒,“把舌头放在嘴里转10圈”再说话。④合理释放,如找朋友诉说、谈心,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等。⑤升华,把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案例四:50岁不到我准累死

张老师年逾三十,有一个5岁的上幼儿园的女儿,是一所初中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天还没亮,张老师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然后叫醒女儿,哄她穿衣、梳洗、吃完早饭,自己才能胡乱吃几口。去学校以前,必须骑自行车飞奔近30分钟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最早一个把女儿交给老师,再急匆匆赶到学校。学校里又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处理:堆积如山的作业本需要批改,学生考试成绩太低你得找他谈话,公开课做课件让你晕头转向,竞赛只许拿大奖不然校长要批评你,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熬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又让她捉襟见肘。半夜起来的内心独白是:

——“五十岁不到,我准累死。”

——“我能提早退休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生活,何时是盼头。”

诊脉:教师的工作紧张、繁重而琐碎。加上家庭负担重就更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这与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减压处方:

1.经常看到生活的积极面。2.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3.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

积极性。要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支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把工作做好。另外,在家庭中,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逐渐成长,家长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

案例五:家长咋不理解我

华老师,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责任心特别强,如果有一位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她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买零食、玩具等让其他同学代做。华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联系家长来校商议。谁知这名学生很怕家长,见老师要向家长“告”他的状,就躲在外面不回家了。结果家长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四处寻找,终于在晚上十点多找回孩子。家长为此很怨恨华老师。华老师则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并且每天监督孩子把作业做完。家长认为华老师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管他们的孩子。华老师听了又气又急又无奈。眼看这学生不做作业,拖班级后腿,影响班里另外几个学生乘机不做作业,无法与家长沟通,得不到校方的支持。

诊脉: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弹性,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居高临下、教育、命令、责备的谈话方式,使家长难以接受,甚至引起反感。遇到矛盾,与家长就更难沟通了。而她追求完美的价值观是导致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

减压处方:

篇3: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1 影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

中职学校普遍面临招生难的问题, 几乎没有入学门槛, 只要学生肯来, 无论成绩好坏, 学校“全盘接收”, 这使得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低下。中职教师整日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 加之工作量多、工作难度大、教学改革任务重等现状,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2]。

1.1 心理、生理症状

心理层面主要有焦虑、抑郁等症状, 如过分担心教学考核结果, 封闭自己等。心理问题易引起生理症状, 如失眠、咳嗽、头晕、头疼、眩晕等症状[3]。

1.2 强迫症状

许多中职教师在工作中过于追求严谨, 追求完美, 不仅强迫自己认真完成工作上的所有事情, 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还按照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 甚至发脾气, 逼迫学生完成自己给出的任务, 最后发展成对抗型师生关系, 教学效果差。

1.3 职业倦怠症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 是在工作重压下引发心理疲乏导致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现象[4]。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缺乏工作热情;与学生及其他教职员工刻意保持距离, 对教学敷衍了事;容易自我否定, 自评消极, 工作能力体验与成就感下降。

2 中职教师不良心理成因分析

2.1 学情不容乐观

目前中职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对自己的前途迷茫、自制力差, 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 容易导致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愿听、管不住的问题。但是社会、家长仍然寄予厚望, 而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默契度差, 对学生放任自流, 这极大地加重了中职教师的心理压力, 容易在教育无果时无处排解而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5]。

2.2 日常教学工作负担过重

据调查显示, 中职教师周课时普遍超过16 学时, 多数教师还要兼职班主任工作, 从早操、晨读、晚自习、查寝、心理疏导、育人工作等方面进行全天候保姆式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让很多教师精疲力尽。中职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外, 还要面临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英语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公开课比赛、学术论文写作、继续教育、提升学历的考试、日常工作的抽查、班主任工作考核、各种会议等种种压力。这些超负荷的工作与多重责任又使他们忽略家庭, 常常由此产生烦闷、压抑等心理问题[6]。

2.3 招生指标是许多中职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

部分职业学校为了经济利益, 给教职工下发招生任务, 并且将招生数量与绩效考核挂钩。每年暑假, 中职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完成招生任务, 尊严感严重受挫。

2.4 社会地位较低

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大学教师等同行或公务员相比, 中职教师社会认同感较低, 工作缺乏成就感, 日积月累, 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从而增加心理压力。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充足的信心, 整日碌碌无为, 缺乏目的性, 有些教师甚至逐渐失去了从事中职教育工作的信心[7]。

2.5 学校因素

部分中职学校的管理简单粗暴, 缺乏民主、人文关怀等。部分中职学校把经济利益放在首要地位, 忽略了教师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教师辛勤付出却得不到学校的重视, 缺乏支持, 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8]。

2.6 个人因素

部分中职教师职业素养不足, 对职业教育事业缺乏足够热爱。中职教师因大部分时间花在学校, 交际圈子小, 生活较封闭, 没有太多时间参与其他社会交往。同时, 教师自身的性格、身体健康情况、生活环境或婚姻关系的变化也会带来心理压力[9]。

3 维护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3.1 自我调整心态、积极锻炼身体

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淡泊名利、崇尚奉献。鼓励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运动, 积极锻炼身体。大量的体育锻炼可以起到释放压力、改善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2 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从制度建设上重视教师工作, 增强中职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中职教师的地位。定期开展促进教师间、师生间互动的活动, 增进相互了解, 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敌对情绪,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利于学生课堂上保持学习热情。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为教师参与科研提供平台与经费。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如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 增加实践操作内容。

3.3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 疏导中职教师, 同时也能使中职教师将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给学生, 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秀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维护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4) :75-76.

[2]李宁萍.浅析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3) :79-80.

[3]郭先锋.中职教师职业心理现状调查报告[J].职业, 2014 (9) :52-53.

[4]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9.

[5]颜晓.中职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7) :283-284.

[6]李艳艳.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湘潮, 2013 (11) :81.

[7]张玉静.中职卫生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职业, 2014 (8) :76-77.

[8]陈海梅.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J].考试周刊, 2011 (3) :30.

篇4: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原因 解决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251-01

1 教师心理亚健康产生的原因

1.1 工作压力过大,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有调查显示教师这个职业的工作压力比其他行业要大,在香港这一职业的压力也位居第二,第一位是警察。一般的工作大都是8小时,可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长时间的工作和压力,必然会使得教师身心都疲惫,精神状态不好,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所以长时间高压力的工作是使得教师出现心理健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教师角色期望过多过高,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这个职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社会、家长、学校都关注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教师不仅仅只是对本职工作负责,他还要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

社会上不同的角色都对教师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情况也存在不同的评价,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引导者,要起到模范作用;家长和学生将老师看做学生的影响者,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对学习而已,教师又是工作者,是纪律维护者。这样复杂的角色综合在教师身上,使得人们觉得教师都是万能的,可是教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同其他工作者一样,如果承载了这么多的期望,对教师来说是压力非常巨大的,担心因为自己的过失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1.3 自我期望过于完美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教师常常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甚至过分的追求完美。他们希望自己教出的学生都是非常出色的,所以,工作尽善尽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现实当中,每个人的际遇都不一樣,自身条件也各自不同,这些都会造成工作成绩的千差万别。而且不一定是教师多努力就能收获多大的成果,教师的成果都是通过学生显示出来的,所以,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可是有时的效果不如自己的预期,这样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过分自责,心里健康往往会出现问题。

1.4 教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对一个教师的评价,都是以升学率来评判一个教师的优秀与否,而且还将升学率和奖惩结合。也就是过分的看重结果。这样只对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忽略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话费的心血。这样即使教师对评价方式产生怀疑,而且也对这样的公平性表示怀疑。其实学生的成绩除了教师的努力还有很多的因素,社会、家庭、自身性格等等都有影响,一味的将责任推给老师,这样是不公平的,面对这样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1.5 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使教师心理出现不平衡现象

教师在人们心中是神圣的职业,导致教师对于经济报酬都不太启齿,可是现在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人们对于自己的付出和所得的回报都比较在意,所以教师对于报酬问题也不再回避。尽管现在对教师的待遇有了一定改善,国家对教师也充分的重视,提高工资改善教师的生活状况,但是,相比教师强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所得的报酬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教师的劳动价值不是很好去量化。这样最终有些教师辞职经商或转业干其他行业。现在有些贫困地区的财政不足,还会拖欠教师的工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心理情绪,加上社会因素、学生的过分不当行为等等都会一定程度的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 解决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对策

2.1 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克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会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调节自己的身心,想办法避免心理疾病的出现,对于教师、社会、工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1)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保持自身健康心态。

只有拥有好的心情才能够快乐的去工作,对于提高工作质量也是很关键的。作为教师,要知道同其他工作者一样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问题,所以,不要太过于抱怨遇到的不顺心事,要学会调控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冷静的去解决问题,不要将这些问题积压在心里。

(2)准确客观的进行自我定位,保持自身的健康调节。

对自身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对于成功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都会导致心理失衡。有时候教师将目标设立得太高,可是现实往往不如意,所以失败的时候,那种心理落差就会特别大。所以对成功有个正确的定义,对自身情况能够充分的了解,对人生有个很好的定位,这样的教师才是好的教师,才能够成为优秀教师,那些名师毕竟是少数,每个行业都有佼佼者,不是最好的不代表自己不好,做好了本职的工作,就是一个好老师。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自身的健康体魄。

体育锻炼能够舒缓脑力疲劳,释放心理压力。教师是一个脑力工作,工作时间长,用脑量大,久而久之就会有烦躁、郁闷的情绪。因此,在工作之余,参加一些运动,以此减轻心理的压力,而且也能强身健体,对身心都是有好处的。

2.2 从学校的角度,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1)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让教师感觉温暖。

学校的领导在工作上是教师的上司。他们也大都从事过教育工作,对于教师的辛苦应该很清楚,所以要相信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关心。当教师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作为领导要去倾听他们的,给他们倾诉的机会,让他们知道,学校不仅仅当他们是职工,还是家人,让他们感觉到温暖。

(2)健全教师考核制度,让教师感觉公正。

学校是对教师工作的考核的直接操作者,应该去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不要将升学率过分的当做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情况的标准,适当的鼓励教师,体谅他们的艰辛,对他们在教育过程的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给予肯定,让教师群体感受到他们得到的对待是公平的,制定一个既不会有太大压力又能准确评判教师工作情况的制度。

(3)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人,让教师感觉轻松。

依照学校自身的情况,为教师增设一些运动休闲设施,让他们在工作的间隙能够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在课外开展一些活动,活跃教师的课外生活,让他们的生活不会太过枯燥。这些投入会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篇5: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许多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一些调查研究来对教师的心理进行分析.

作 者:吴萍 李明国 作者单位:四川西昌学院刊 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年,卷(期):“”(9)分类号:G63关键词:

篇6: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分析论文

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幼儿教师尤为特殊,尤其是现代充满竞争的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幼儿问题,轻则影响师幼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幼儿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幼儿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会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平时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

研究教师工作满意度,是维护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教师管理主要集中在对教师的选聘、任用、培训与考核等以任务为中心的方面,而教师在工作中的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却很少受到关注,而当这些负性情绪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研究教师工作满意度,可以及时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心理感受,进而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注和疏导,从而预防教师心理疾病的产生,切实维护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我国关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86年,从1986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专题研究,由于研究样本、研究工具和参照点的不同,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的可比性也较差,这次,仔细分析了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卷结果后发现:问题1的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依次来自幼儿园管理、孩子的安全、教育教学其次为教科研、继续教育和家庭社会方面。问题2的结果表明教学压力依次:为评估考核、文案多、幼儿兴趣、领导听课,家长方面及教学观摩压力较小。这两个问题结果说明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园内的幼儿教师教育工作本身的专业化水平对老师形成的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应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正确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能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教师在工作中有压力时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收获不相符,就会使心理失去平衡,造成新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问题3的结果表明教师在面对困难与问题时的态度,还是比较理智与客观的,对于不知所措、经常生气的现象还是比较少。当然,这种现象与家长素质、教师教育水平、沟通交往艺术等方面有很大关系。问题4的结果表明幼儿教师一天的工作量在身心上的负担还是比较大的,需适当的调整身心进行减压。问题5的结果表明。教师对同行评先进,评职称还是表示支持和高兴的也有事不关己、无关痛痒的心理。问题6的结果表明。教师在工作幸福度方面还是较乐观的。

篇7:农村教师心理分析

罗仕华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行业的激烈竞争,失业率的居高不下,让人们重新审视知识的重要性,也让人们将目光更多地关注到教师这一群体。作为教师,由于其社会角色的增加,职能角色的多元化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一些心理障碍。在这一群体中,农村教师又属弱势群体,其间的心理压力更甚。有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农村,近30%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然笔者通过多方的走访调查发现,这一结论实在是危言耸听。不可否认,在农村教师这个群体中确实有个别人存在心理问题,但大部分却并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只是面对现实社会,生活在其中时,心理落差太大而凸显的种种言行。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教师心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社会地位认同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是,社会的贫富差距也不断地拉大,形成了贫富悬殊的格局。金钱已被作为评判成功的标准,有钱的人天然的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高端,没钱的人则位于低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教师更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无论政治上如何地高调,但其经济收入就已经决定了其在社会中被鄙视的现实。而城乡环境的差异更导致了农村教师社会地位认同的极大距离。

在城市中,家长的文化素质相较而言要高一些,加之他们都经历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对就业问题很是敏感,能较充分地认识到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一个人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重要性,所以特别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于是才会有领着孩子跑学校、跑补习班、衔接班、冲刺班等乱七八糟的地方。也就有了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请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所以在城里,作为一个教师,那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无论你是局长还是科长,见了孩子的老师都须满脸堆笑。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与此相对,在农村,经济仍然是发展的瓶颈。许多农民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务工多年,根本无法兼顾孩子。只得将其托付给本已到了需人照料的父

母手中。于是,在中国农村,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而与留守儿童相伴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一个年龄阶段的人绝大多数没有什么文化,尽管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但是,他们始终都在农村,没有机会去真正了解社会的变化,更不用说去明了社会进步与变更的基础动力是什么。他们一生的光阴都花在了土地上。对他们而言,土里长出吃的才是真实、才是真理。所以,对孙子辈的学习,也许他们从心里是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以他们关心得更多的只是孙子辈们是否吃饱穿暖,是否健康,至于其他,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与老师的接触也就仅限于认识,适合时顺便来学校问一下孙子们的学习情况,更有甚者连老师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其他。在农村,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眼中到底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农村教师,对这样的现状又会作何感想呢?

二、农村学校的现状

其一,学生大幅度减少,教师数量未减。公业务费少,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提高自己。

其二,国家为了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仍然在农村学校办学硬件上给予政策性倾斜。结果是:学校校舍越修越多,学生越来越少。更有甚者,由于个别领导的官僚主义思想,有的学校已经濒临倒闭,尤其是乡村教学点,大多数已无学生,但为了个别人的利益,还是修起了规范的教室及附属设施。建好后,由于没有学生入读,就只好留给附近的农民用以堆柴草,或栓牛、养鸡,把好端端的学校变成了真正的牛棚、鸡舍。大量的资源、资金就这样白白的流失了。作为普通的教师,面对这一切,心里的痛那是可想而知的:那都是纳税人的血汗啊!

其三,学生人数的锐减,给教师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但对学校而言,却无太大影响。许多学校会照样上报五六百学生名册(其实此时学生人数已不足一百),以骗取公业务费和其他诸如此类的费用,以维持其正常的开销。而上级主管部门对这种情况往往视而不见,反而非常理解。引用一位局领导的话,就是:“你们在农村坚守,已是很不容易了,再不让你们有些想头是说不过去的。还有我们下乡检查总不至于让我们自带方便面嘛。”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这位林姓局长的话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学校再难、再烂也不能在我的任期内垮掉!”于是乎,在某人的任期内,大力扶持。至于以后嘛,离职

后的事,谁能预料呢?再说,又与我何干呢?真乃诚实君子也!

其四,经过各种途径,大多数农村学校其实并不贫困(尤其是在国家对普九债务锁定后,有些学校甚至还有点富裕呢)。但这时候,资源分配中极大的不公平便出现在普通教师面前了。在很多的学校,最大的利益占有者往往是学校的管理层,当然整日围着领导转的个别人也会分得一杯残羹剩肴。各种名目的报销、补助,让教师不解,还有各种名目的吃喝,更让教师们愤慨。埋头于一线的教师却得不到丝毫实惠。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整日埋头苦干,不如隔三差五请领导吃顿饭。愤怒!还是愤怒!但匹夫之怒其何哉?!于是,阿Q的精神在这时候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挨些饿,得些坐。”得了耍,至于没有钱,心理也变得好受些了。可是,教师这一好受,苦了的却是为数不多的学生,他们可能会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

同时,许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就开始谋求出路了。个别的花钱托人考调进城,彻底脱离伤心地。尽管他们也恨人家走后门、拉关系,为了进城,却又自觉不自觉地走到同一条路上来了。金钱铺路也好,美色开道也行,总之,只要能进城,什么都是值得的,其势头绝不亚于当年知青回城。确实走不了的人,眼光便瞄上了第二职业。尽管国家有政策规定,在职人员不准从事第二职业。但此时的这些教师,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学生少,本来每周的课就少,于是便以5—10元或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留守老师,自己落得轻松,放心地外出做生意或谋他职。当然,留守教师也较乐意,本来他们大多数年事已高不能外出干什么,留守在学校,一人接三四人的工作,每月收入也不菲。当然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为着良知在坚持着,至于能坚持到何时,谁也不知道。

三、成就的落差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民工子女不再多给择校费以及家长对子女培养的攀比等诸多因素,让农村学校生源不仅从数量上减少,更从质量上极大地下滑。农村学校留下来得生源往往较差,这样一来,农村教师很难在教学上象以往那样容易做出显著的成绩,也就很难在家长和社会各阶层赢得名声和赞誉。大多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徘徊:

选择一:加倍付出努力去争取甚微的回报,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选择二:放任自流,来去自由。优生不留,差生不赶,仅把教书当着自己的

职业。领取国家的工资,把自己的知识按书本教给学生,只求心安理得。

选择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正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差,能守在这里就已经不错了,什么理想抱负,什么奉献付出,神马都是浮云。

四、子女读书的压力和灰色收入的刺激

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免交择校费,享受其他城市儿童一样的权利,教师的子女理应一样享有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但绝大多数城市学校的具体做法却与此大相庭径:择校费不再收取,但如果你的子女要想进我校读书,可以!不管你是农民工还是教师,只要不是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或上级政府要员的子女亲戚或其亲笔批条,你都得“自愿”捐赠上万元的建校费或其他莫须有的项目款。如若没有钱,就此止步!试想,区区一个普通农村教师能认识几个政府要员,而区区一、二千元的工资除了养家糊口又能积存几个上万元?

出路何在?

进城!想方设法进城教书便成了唯一的解决途径了。况且,在市内,有偿家教的盛行也会带来相当大一笔收入,可用以弥补先前的花销。

案例:李某,一农村教师,其子按户籍应在市内某小学入学。因其在乡下教书,本着管理儿子和培养父子感情,留在了乡下学校。四年级了,李老师觉得儿子已经可以独立一些了,更为了儿子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便想将儿子转回市内上学,但被告知,先交一万元钱。问及次一万元属何款项,以何文件为凭时,竟被告之“你没权过问,如果你不想读,谁也不会请你”。

为了儿子,也为了出口恶气,李某终于下了血注,考调进了城。儿子读书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进城后,为了赚回自己所支付的钱,李某在学校附近以一万元的租金租下一套百余平米的房子,收班上近二十名学生进行晚学后辅导,生均缴费伍佰元每月。除去水电房租开销,月收入八千元以上,是其工资的三倍多。人所共知,所谓辅导,只不过是看管着学生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而已。工作之清闲,收入之丰厚,岂不令时在农村的教师羡慕嫉妒恨?前日后日便似天上人间!命乎?运乎?

五、思考

如何改善和调整农村教师的心态,让农村的教育与城市并轨而行? 其一,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让教育公平成为可能,让农村学校有条件实

现教育最优化,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注重形象工程。

其二,加强城乡教师合理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其三,加强学习,提高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全面全新正确的认识,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明白: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其本身也是一种荣誉。

邮编:637100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同仁乡第一小学校

联系电话:***

篇8: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 招生难一直是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持续升温的普高热导致中职招生愈加困难。当家庭收入不成为阻碍孩子上大学的因素时,追求高学历是家长的正常心理。一方面,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职业学校”,认为读中职学校就低人一等,只有脑力劳动才是体面的工作,只有报考普高上大学才有面子。另一方面,因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近几年来初中毕业生数量呈缩减趋势,中职学校面临着严峻的生源压力和生存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职学校大都采取招生工作人人参与,教师分派指标的办法,并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中职学校纷纷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教师末位淘汰、竞聘上岗等。中职教师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宣传、招生,另一方面还要自我增值、提升自我以应对各种考核和要求,这些都给中职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2. 社会期望与现实之间差距带来的压力。

中职学校是技能型人才输出地,教师作为实用技能的传授者,头顶上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环,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追求,还要甘于清贫的生活。近几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提高,但其经济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待遇偏低,有些地区甚至还拖欠教师的工资。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结婚生子、买房、赡养父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中职教师有着沉重的经济负担,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幸福感越来越少,因此,部分教师产生了失落感、焦虑等负面情绪。

二、学校因素

尽管中职教师不像中小学教师那样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但面对的学生却是特殊的群体。由于社会上客观存在对职业的偏见,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一般成绩和表现较差,有自卑心理,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缺乏努力向上的动力,存在不良行为。这就要求中职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教书育人。中职教师不仅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更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善于观察学生,并能行之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些中职教师对此感到焦虑烦恼,又较少得到社会的理解,自我价值未能得到较好体现,因此造成心理压力。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门类繁多、稳定性差,一些教师在一个学期需要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教学任务,有的甚至承担四五门课程的教学,每周近20节课,除此之外,还要担任实习教学、班主任工作等。中职教师长期处于教学任务不稳定、工作量大幅增加的超负荷工作状态中,这势必给中职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

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造成中职教师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如工作量负荷大或不足,缺乏民主、人文关怀等。尤其是近年来中职学校把办学的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没有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教师的利益和发展往往被忽略。教师如果得不到学校的认同,缺乏支持,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使得中职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中职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成为新型的知识传授者,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打乱教材的体系性,以应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把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地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这都需要中职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地学习、进修,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备课,这必然增加教师的压力。

三、职业因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特点决定着教师难以体验到成就感,教师的劳动成果要到多年以后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中职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一样对精神需要尤其对成就感需要有着强烈的要求,他们更需要社会和别人的尊重,也迫切追求事业的成功,为社会培养出有用人才,实现自己的价值。有调查发现,超过五成的中职教师缺乏成就感。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不对等,这样很容易使得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降低,形成职业倦怠。

四、个人因素

篇9: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50-01

高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但同时,也承担着比其他行业更为沉重和繁多的压力,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威胁着高校教师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教学科研任务压力的不断加大,有相关研究表明,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患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一般社会人群,因此,调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和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其不仅仅是指没有变态或者心理方面的疾病,还包括个体对社会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性,对心理潜在能量的充分发挥以及人格方面的完善,也就是说在相应的外部客观条件下将个体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的状态。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非常大。200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新浪网站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表明,有82%的教师认为目前的状况对自身带来的压力很大,教师的生存状况堪忧。广东教育工会的一份由十九所高校涉及八千余名教师的调查更显示,有7成的高校教师正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其中有接近50%的教师有更换工作的打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消极。高校教师个体情绪低落,容易发怒或者暴躁,缺少活力,情绪衰竭,从而产生比较严重的浮躁和焦虑的消极心理情绪。

(二)职业倦怠。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面对教学科研工作压力时不能有效应对,从而产生疲惫倦怠的生理及心理状况,畏惧和厌烦教学科研工作的非正常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高校教师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消极感、忧虑感、挫败感不断增强,成就感、满意度降低,导致对工作产生倦怠,使得教学科研质量下降。

(三)人际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碍。心理上带来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缺乏人际交往,经常会心理低落,反应敏感,人际关系紧张,产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教师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过少或者刻意回避人际交流,自闭倾向严重,容易与家人及同事产生冲突。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及发展消极对待,不闻不问,上完课就离开学生,不愿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身心疾病。有研究表明许多高校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身心疾病,例如神经衰弱、失眠、易疲劳、肠胃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到了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改革及发展给高校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以及学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新的要求,传统守旧的授课方式及思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他们不但要具有很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必须学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熟练应用外语、网络知识和多媒体技术。并且社会的变革使得高校的竞争也越发激烈,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等更导致高校教师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二)职业压力造成高校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王妍对河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显示,科研任务多、工作负担重、职称评定及晋升压力和学历深造压力排在了高校教师压力源的前四位,均与职业相关。高校教师不满意对自身知识水平及教学科研能力的自我评估,或者对来自学校教学管理监控及质量保障等方面的要求产生心理压力过大,比如各类评比、挂牌选课、全员评教、教学质量检查等。

(三)家庭方面因素的影响日益突出

王妍的调查显示,有接近百分之五十的高校教师将家庭方面的因素所带来的压力放在了压力源的首位,特别是对于中年教师来说,一方面生理上的逐渐衰退导致精力缺乏,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下降;另一方面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时间段,子女教育、照顾父母所带来的生活方面的压力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缓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当今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缓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改善高校教育环境,为高校教师提供宽松融洽的生存环境。高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理解教师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关心教师的生活,支持教师的工作,努力维护教师群体的合法权益,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二)引导高校教师提升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高校教师除了要在知识储备方面提升自我之外,还需要学会心理方面的自我調适,提高自身的心理资本水平。因此,高校教师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情绪调节的主要方法,保持心理平衡,学会适当减压、适度宣泄、悦纳自我、合理定位,培养乐观、良好的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

(三)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解决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解决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只靠高校及教师自身的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动社会力量,例如倡导国家对高校教师的政策倾斜、呼吁社会人士对高校教师的人文关怀、企业当中的员工帮扶计划(EAP)模式在高校管理教育中的引入等。近年来整个社会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这种关注仍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与维护,是一项长期又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学校、社会、教师三者之间的配合。只有采取富有成效的措施,最大程度上消除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水平,才能更有力的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参考文献:

[1]王妍.焦作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张丽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师资建设与管理,2010,24.

[3]田淑梅,裘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4]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5]刘晓红,丁爱玲.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上一篇:珍珠鸟教后感下一篇:XX年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