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24-04-30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精选6篇)

篇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许多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一些调查研究来对教师的心理进行分析.

作 者:吴萍 李明国 作者单位:四川西昌学院刊 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年,卷(期):“”(9)分类号:G63关键词:

篇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杜迎范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容忽视,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识,自我调节能力有限,部分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严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四条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建议,这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3: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兰州城市学院、合作民族师专等甘肃省省内8所高校168名在岗教师, 年龄25~35岁, 性别与职称不限, 专业类别为理、工、文科, 其中男98名、女70名。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开放式随机调查法。调查形式为自编问卷。内容涉及精神抑郁、心情焦虑、职业担心、精神不振等方面问题, 不限定应答范围, 由教师本人提出产生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最大来源。本次共发放问卷224份, 收回有效问卷168份, 有效回收率75.00%。

1.2.2 访谈法

在征得部分教师的同意后, 私下与28名教师进行交谈, 探讨目前影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以及青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1.3 分析方法

将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调查显示, 有36.31%的教师感到精神抑郁, 42.26%的教师长期处于一种心情焦虑状态, 29.76%的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所担心, 32.74%的教师由于从事职业的压力而身心疲惫。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检出率高于男教师 (表1) 。

3 讨论

3.1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3.1.1 社会期望过高

一方面, 教师的工作带有很强的示范性, 教师要从德、学、才、识方面示范于学生。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以博学多才、儒雅风趣的君子和淑女形象展示于人。这种角色期望使青年教师内心苦不堪言, 感到压抑, 精神处于紧张状态, 甚至有意识控制正常的需求和行为。青年女教师尤甚, 主要原因男女在社会化过程中角色培养的差异性, 使他们面对同样的社会要求时易产生心理冲突;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工作与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之间的矛盾[3]。另一方面,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模式的转变, 使得教育的性质和心理发生了变化。学生觉得自己花钱获取知识, 理应向学校和教师提出服务要求, 这使得学生对教师缺乏必要的信任与尊重, 没有敬畏感, 青年教师也因此对教学工作失去了神圣感, 产生失落情绪。

3.1.2 竞争压力大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学校内部进行了教师聘任制、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等一系列改革, 这种改革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一系列改革中, 高校普遍采用教授、导师轮流坐庄、按名额分配、由领导指定等办法, 这种模式无疑挫伤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青年教师在这种机制中的劣势尤为明显, 普遍感到困惑、茫然。

3.1.3 福利待遇差距大

随着高校收费大幅度的提高, 随之而来的则是高校教师收入的增长。目前, 高校分配制度多以职称高低和承担科研课题的多少来分配, 大多数青年教师职称较低、承担的课题较少, 所获报酬也相应较低。由于高校扩招, 教师严重短缺, 青年教师授课任务重, 身体超负荷运转。青年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却获得相对较低的酬劳, 更加重了其内心的失落感、挫折感, 逐渐对教学失去兴趣, 不自觉成为高校校园内特殊的打工族。

3.1.4 人际交往狭窄

首先, 从教师的工作性质看, 教师工作繁重, 工作性质相对封闭, 每天接触的只有同事、学生、家人, 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社会交往的单一, 使青年教师遇到困难时, 更加感到孤独无助、束手无策。其次, 教师这一职业的长期性与示范性、创造性与情感性以及教育对象 (学生) 的多变性与差异性, 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对青年教师而言, 由于社会阅历浅、自我意识强, 傲视一切、有恃无恐, 其结果在现实社会中碰壁较多, 造成自我伤害较多。再者, 青年教师缺少外出进修、开会、交流的机会, 缺乏对新事物了解、接受的机会, 也缺少自我发展的动力, 更缺少职业倦怠和不良情绪宣泄的渠道。

3.1.5 其他因素

调查显示, 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部分青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特别是女教师尤为明显。

3.2 维护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3.2.1 学校要关注青年教师健康, 从精神上减压

一是以人为本, 建立宽松、和谐的教师管理制度, 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师实绩考核制度, 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青年教师的工作, 使青年教师心理得以松绑和减压[4]。二是经常与青年教师沟通, 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疏导不良情绪, 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教学工作中。三是多给青年教师提供外出进修、交流、再学习的机会, 使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 增强工作的信心和激情。

3.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 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 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 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其次, 青年教师应积极走出个人小天地, 多参加集体活动, 通过活动加深情感交流、消除工作误会, 培植人与人之间的诚信, 增强集体凝聚力。再次, 青年教师在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同时, 还应学习相应的心理学知识,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加强耐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对自己不苛求, 对别人不妄想[5]。

3.2.3 正确认识自我

一方面, 青年教师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 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 避免由于主观理解所带来的偏差。另一方面, 要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 并肯定、尊重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此外, 要实事求是地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尽可能使理想与自身能力和现实生活接近, 更要克服文人相轻的传统思想。最后, 遇到挫折时, 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禁止、自我激励、自我解脱, 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得失[6], 使自己拥有一个平和、健康、永葆激情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潘欣, 权正良, 钱玉燕.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 2003, 19 (10) :792.

[2]王海翔.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26 (5) :75.

[3]邱莲.大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 2003, 16 (3) :147.

[4]张玉堂.高教大众化背景下教师育人精神的缺失与重塑[J].甘肃高师学报, 2007, 12 (3) :93.

[5]濮宁镇, 蒋春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中国初等卫生保健, 2002, 16 (10) :45.

篇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许多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校通过对本县的中学老师发放心理问卷的方式,得出的一些数据来对教师的心理及问题进行分析,完成课题的研究。

二、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吴思孝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遵循:(1)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4)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俞国良等人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重视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唐绍文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为:(1)健康的人格;(2)良好的师德;(3)稳定的情绪;(4)自我意识良好;(5)坚强的意志品质;(6)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心理学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_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较为突出。

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率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9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我校在库车县随机抽取比较大的五所中学中的200名教师,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填写问卷。收回问卷后,调查结果显示的事实是:由于感觉心理压力较大,七成教师存在着经常失眠的情况。同时,在接受调查的89名教师当中,有近六成以上教师明确表示,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天均超过8小时,有七成教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有70.4%的教师容易失眠。还有少数教师经常出现少食、抑郁、烦躁、忍不住要发脾气等。

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究

1.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适应不良问题

在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实的今天,教育教学的评估管理体系被蒙上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评估重现象不重人;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内部管理。各种考试、竞赛、考核、评估频繁。大量的作业批改,每天从早上九十点到晚上十一十二点满负荷运转,使教师很少有喘息的机会。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全身心投入。教育管理层和社会家长却常把诸如孩子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校园暴力单纯归因到教师个体。教师们忍辱负重面对一切不公正对待和评说,心理压力沉重。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且班级学生偏多,学科繁杂,教学任务偏重超负荷;加之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和绩效发放;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事实上,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事实上,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2.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形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这无形中给教师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各类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各类家长开放日公开课,以及各类的培训层出不穷)。一些教师力不从心,心理疲倦感油然而升。

3.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

教师必须与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与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关系长期恶化,教师心情必然沉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现在,教师普遍反映人际关系难处,据调查,某校45人,88.9%的教师认为最困难的是人际关系。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或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容易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教师工作的特点,使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加之他们的社交范围较为狭窄,因而社交技能与社交活动的需要不相适应,社交的成功率较低,从而使他们不愿过多地与人交往,心理上自我封闭。

重、时间紧等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教师个人存在心理障碍。

1、认知上的障碍。大部分教师独立性较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因此不太重视人际交往。另外,教师整天和学生打交道,所以业余时间渴望独处。

2、行为方式上的障碍。中小学教师在长期和未成年人交往中形成特殊的态度和说话的方式、语气,当他们与其他人交往时如果不能有效地调整,就会表现得“好为人师”,使他人不易接受。长期管理年龄小的学生使教师观察细致,考虑周到,如果不有意识地调整,在与人交往中便显得繁琐絮叨,不得要领,也影响他人情绪。这些不适合与成人交往的行为方式导致教师人际交往的不成功。

3、很多年轻教师认为工作缺乏成就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机会较少,领导派人出去学习年轻教师出去的较少,不能很快的提升自己,另外年轻教师,特别是小科教师评聘职称较困难,需要的时间较于其他科时间要更久。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相对比较而言,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对他们的关爱是不够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问题在于,一方面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推展,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有些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性,教师无法适应与不堪重负。所以,教师心理的焦虑、困惑日渐增多,教师承载了太多的矛盾。

4、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人,而不是纯粹的机器,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他们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没有则必然影响心理的生理节律。的确,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的疏导,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

5、教师是特殊职业,受到各种有形和无形约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职业倦怠也高于其他职业。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解决策略。

1、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

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的安全感。

2、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热爱教育事业,正确认识教师工作,自觉履行教师职责;第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需要。一是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二是满足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三是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

4、增强教师对挫折的耐受力

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教师遭遇挫折后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

5、正确认识自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要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乃至整个社会。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使教师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推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对教师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6、保持乐观心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47分钟。面对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领导或同事的误解等问题,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从消极的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人心理困境;从积极的角度看,则可以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所以,在审视、思考、评价自我或某一客观现实时,如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就有助于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保持旺盛的斗志,顺利走出人生的困境。 7、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8、合理宣泄情感。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 因此,教师千万不要把不良情绪闷在心里,要及时地宣泄出来。合理宣泄情感的方式很多,如,在适当的环境放声大哭,向亲友及时倾诉,打广播电台的心理热线,写日记倾吐,或者参加打球、唱歌、跳舞等文体娱乐活动,都可使紧张的情绪趋向缓和。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9、换个角度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会觉得并没有那么糟糕,这也是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如: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消灾。”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卸任官员说:“无官一身轻。”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人们的生活就多了些弹性和韧性,凡事也就不必钻牛角尖了,由此减轻了生活的压力。换个角度看问题,常能海阔天空。 10、做到宽容待人。宽容待人,忍让当先。忍让有“三分”,健康得“七分”。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众多调查显示,目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与教师尚未形成成熟和完善的心理健康观不无关系。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创立合理的教师心理健康理论,从理论的角度来引导考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儿童,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01).

[2] 边玉芳,藤春燕.教师心理健康内隐观研究.心理科学,2003(3).

[3] 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辽宁教育,2000(9).

[4] 李百珍,王凯,李焕稳.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5] 周宏.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调适.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6] 王智.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综述.教育学,2005(5)

[7]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

[8]教师人际关系培养——教育者指南

篇5: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它告诉人们,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中,关心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殊不知,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同样亟待人们的关注与担忧.关键词: 教师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途径

方法

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1999年4月,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的14个市168所城乡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引起高度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不同的教师群体,心理健康也有差异.从总体上看来,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来说不如小学教师.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教学任务和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造成的比如说小学生较中学生相对听话,这让小学教师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中学教师面临学生的升学问题,压力要大得多,再加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厌学心理等加大了教师工作的难度,从而造成心理问题;其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比 心理学毕业论文

男教师差,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致使女教师承受了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两方面的负担,这些压力导致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相对比较多,所以心理健康状况也比男教师要差;再者,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因为社会期望值和自信程度的不同,大学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大专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最后,年龄的高低以及是否担任过班主任等因素也同样引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不同,这表现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而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就相对不如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

二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一)个体因素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纬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师范性又要求教师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不段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需要教师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这些要求在无形之中已经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从而导致了他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来自美国教育协会调查报道显示:在教师中有37.5%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20%的教师学要心理医生的特别关心,另有30%的人不易与人相处;这些现象都与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关系密切.教师承担着管理者,教育者,学习者等多重角色,这就更需要他们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而发展这些能力的要求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重要的压力源,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心理学毕业论文

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极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造成自卑、失望,以及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二)家庭因素

教师在学校要承受工作的压力,回到家中,教师又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这便决定了他们 对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诸如繁重的家庭劳动,家庭的管理和家庭的发展目标,提高家庭内成员的关系协调,子女的教育和培养等,都将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尤其是在作为并不富裕的工薪族,面对购买住房,积累子女的教育资金等大的开支,让他们不得不承受着日益沉重的经济压力。而这些,都将成为影响教师们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三)学校因素

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因此,学校环境对教师的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再有,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因为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一个好的环境,领导对教师没有一套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就无法让教师在教学中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也就无法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校园人际关系的好坏也能衡量一个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四)社会因素

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学生的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也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再者,难以磨灭的应 心理学毕业论文

试教育也会给教师的心理上了一道难以拔除的枷锁,家长一味想让自己的子女上重点学校,于是又将学生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教师的身上,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另外,对学生成长的担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三 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只有让教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许多事实证明,心理承受力大的教师更容易接受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减轻教师的心理负荷

不良的社会环境对教师的影响很大,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同学生一样,教师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以及各级领导的关注与呵护.(二)投身教育改革,培养兴趣爱好

在面对重重压力时,可以采用“移情法”,将这些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压力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以减轻心理压力.例如,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养花,观景,写字等,往往这些美丽的事物会起到缓解压力,提供动力的作用.也可以投身到教育改革的行列中去,让教师在品位新课改的累累硕果中忘记压力.这样,既缓解了心理压力,又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三)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学毕业论文

教师应该重视对自己心理的调节,形成健全人格.教师应该理性地认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以正确地认知压力,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还何以采取”推移时间遗忘法”,忘记工作中那些曾经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其二,要坚持对事物抱以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要过分去追求十全十美,要学会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相信 自己永远是最棒的,因为成功是从自信开始的.(四)多角度考虑,学会宽容待人

用辨证的观点来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教师看待事物时更应该坚持这样的观点.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也许就能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同时,因为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在社会上具有模范的作用,因此,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严以律己,宽容待人.许多教育实践和案例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因为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而不懈的努力.参考文献:《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找准教育的心育位置>>

《教师心理压力调查报告》

篇6: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对渝鄂两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及其它心理症状因子方面优于重庆,而其余方面重庆优于湖北.

作 者:段辉涛 曾毓学 作者单位:段辉涛(湖北民族学院体育系,湖北恩施,445000)

曾毓学(恩施市舞阳中学,湖北恩施,445000)

上一篇:采撷阳光温暖人生的高一作文800字下一篇:圆圆的世界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