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心理健康

2022-07-02

第一篇:关于教师心理健康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后盾,这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作为教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个体的发展的事,而且关系着国家、社会、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年青一代健康发展问题。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口阐发开去,从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影响因素、保健等四方面加以论述,以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蓝博士调查:当今世界上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酒精依赖和强迫性障碍。其中,精神抑郁症名列第5位。为此,专家、学者惊叹:精神疾病时代正悄然来临并兴起。人类已由“传染病时代”、“躯体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精神疾病将是21世纪的流行病。

近年来,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无论在职业适应还是在生活适应方面都未必较社会上的其他行业的人表现得更健康,甚至心理适应困难的比率较一般人高。什么是心理健康?《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指出:“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同外部世界的协调。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个体发展的事,而且关系着国家、社会、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年青一代健康发展的问题。探寻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引导全社会重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今教师的心理现状

近年来,教育系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但教师的心理保健却相对被忽略了。据了解,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在一份检测报告中反映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份报告是在对辽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调查后做出的)。该报告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不久杭州教育研究所在对市内随机抽取的31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卫生、职业精神压力等情况的调查中发现,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已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其中高中教师、男教师、40岁以下的教师、毕业班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尤为严重。一项采用国际通用的心理测验调查显示,约有50%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障碍,远远高于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的水平。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城市多于乡村,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男教师。调查的另一项结果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

从教师电话咨询的基本情况公布看来电教师分布:小学教师占45%,高中教师占29%,初中教师占37%,大学教师占5%,幼儿教师及退休占4%。来电高峰期:春季—

4、

5、6月,秋季—

10、11月。咨询内容:职业压力占55%,人际冲突占22%,情感困惑占17%,职评、评优占4%,躯体化疾病占2%。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调查了解到的教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个人的层面:学习:学历、继续教育;职称评定:普通话、计算机、学科考试、面试、论文评审;学校的各类评估:成绩( 素质测试)、达标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学生难教、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参差不齐)

职业层面:工作量大占84%,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认为低的占49.1%;学生的问题难处理占38.4%;教学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相冲突,新课改难适应的占24.6%;个人的价值难体现占22.8%;升学压力大占19.6%。

2、从上可以看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外界的客观因素和教师自身的内在的因素。具体而言:

1)教师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引起教师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行业收入不公平的现象。教师这一职业无论是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待遇等都与教师的付出有差距。再加上学校的职称评定、成绩考核、晋职晋级等不合理、不公平因素,长此以往的理想与现实的背离,从而可能使部分教师心理失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师,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往往会有一种自卑和无奈,进而产生职业倦怠:对工作不满意、疏离感、工作压力等。

2)超负荷的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客观原因。

(1)工作繁重,累及身心。《教师杂志》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征询三十万读者填答,其中百分之八十四的人认为繁重的工作压力是影响他们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创造性劳动。备课、讲解、作业批改、辅导、等每一环节均不是简单的劳动,都需要教师呕心沥血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身心情况、情绪变化、成绩优劣等。做班主任的教师还得负责班级日常事务。这一切的工作,事无巨细都离不开教师的苦心探索和勤奋付出。

(2)社会期望值高,心理承载量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职称、学历、教学水平、普通话等级等各个层面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师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应加大。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由成绩的单一性向优课比赛、学历达标、论文发表情况等多元化转变。教师为了达到一项项指标,教学之余,苦心努力。有的教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面临着“末位淘汰”或“落聘转岗”等危机。他们因之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指数也相对升高。社会影响对教师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尤其是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较高。他们往往将教师的优劣介定于升学率的高下上。而且这些评价一般与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职称、晋职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这些各种社会影响的价值观无形中奠定了教师所承载的心理压力必然比其它工作更大。

除此而外,教师的社会及家庭中的“压力”同样也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恋爱、婚姻、子女升学、家庭就业、人际关系等,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烦恼、痛苦和焦虑。而教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又往往增加这方面的适应困难。

3)教师劳动的个体形式和集体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师的劳动形式是个体作业,这易于形成孤独、乖僻和情感的忧郁,既会在自豪中产生自赏,也会因为挫折而形成哀怨情感。另外,教师的劳动的性质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的本质就是自觉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开拓的科学创造力。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益更新。许多教师因为知识陈旧、年龄老化等原因,而跟不上集体和时代的节拍。由此,教师劳动的个体形式和集体要求之间的矛盾,也是构成教师心理健康的一大威胁。

三、教师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

神经官能症:有自知之明,自己很痛苦,区别于精神病,睡不着觉又很疲劳,一般中年教师高于青年教师。其心理本质是焦虑、紧张。情绪异常: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要么非常激动(情绪高涨),要么非常低落(抑郁),无怨无故流眼泪。

2、 认知障碍(偏差):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是别人不好,与自己无关。凡自己做的都是对的。

3、 个性缺陷:主要是人格缺陷,如性格异常,存在猜疑、偏执、抑郁、自卑、妒忌、暴躁、爱发脾气等特点,这类人常会使周围的人很痛苦,很难与人相处,同时也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阻碍事业的发展。

4、在躯体上的表现:不完全的调查结果,教师每星期工作时间长达53—55个小时(11小时/天),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时间的基本情况:50—55小时占38.2%、45—50小时占31%、55小时以上占26.7%。中老年教师中躯体上存在的心身疾病有咽喉炎占78.4%、偏头痛占40.6%、胃溃疡占23%、心脏病占15.8%、高血压占8.9%、神经官能症等。例:焦虑、紧张是教师常常面临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胃疼(中层干部)。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更是如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本身就是“心理学化了的知识”。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学校教育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教师的心理适应困难比其他行业高(新课改)。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教师以接纳的、了解的、亲切的、协助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喜欢学校、喜欢老师,进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接受学校良好的教育。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除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妙的教学艺术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1、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的、有个性特征的青少年。教师不仅以自己掌握的知识传给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去影响学生,以全部的心血去浇灌年青一代的心田。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使之完成光荣职业的前提条件。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是年青一代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教师的精深的学问、高尚的品德、友好的态度、浓厚的教学兴趣与热忱、适当的情绪表现、合理的语言表达等特质,都会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健全,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往往会给他们潜移默化的负面效应或意想不到的心灵伤害。所以,一个教师要圆满地完成“教师角色”,首先要培养和调适自身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向上的青年一代学生。

2、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是教师生活、教学和工作的基础。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指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由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一般地说,教师应时时谦虚谨慎、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在师生的相互教学场中,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的和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这一切劳动不以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作支点,其必然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最终影响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构建

1、整个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作为一种现象、一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重视。 我们应尽快建立心理测试机构,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测试和指导。对人格有缺陷、心理有障碍或心理不良者应及时加以疏导、教育、治疗或劝其改行。如果有严重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的教师,应立即停止其教师工作。同时,对于将来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人,要建立个人心理档案,进行心理跟踪调查,严格筛选淘汰,让热爱教育事业且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品德至上的人投身于教育工作。

2、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要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创设有益的环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只有重视教师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地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从外环境上、软环境上彻底为教师立法规范,“减负”“松绑”,谋求福利,创造发展的有利条件,才能真正地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除对教师的管理督促外,更要多渠道多方位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和服务。有些政策应更多地考虑或有意识地倾斜于农村教师或客籍教师等。作为学校领导,不仅要对教师的觉悟、师德、态度等作要求,同时应多关心教师的实际的工作和生活。深入了解教师的需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能满足的,校方要耐心地解释或通过其它的方式加以补偿。社会应确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建立科学而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行政领导还可开辟领导谈心日、“谈心热线”、谈心网络专栏等,通过这些方式了解体察教师的生活、情绪、思想、心理等状况,并及时加以解决。

3、教师个体应多从主观上确立心理保健意识。身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地完善自我高迈的人格和崇高的师德。生活中,教师应乐于进取,注重从有效率的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实现。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整个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也能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有益于身心良好的平衡和发展。工作中,教师要乐于合群,与同事彼此信任,和睦相处,对同学和蔼可亲,尊重爱护,言传身教,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平时,教师个人应多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掌握必备的心理保健方法,诸如一张一弛工作休闲并重、科学用脑脑体结合、学会交际调适身心、培养兴趣转移视点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自我调适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建设策略: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应对压力事件的比较常用的办法。

1、将自己的需求忽略,只是埋头工作,拼命工作。

2、寻找朋友进行交流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3、比平时吃更多的东西。

4、进行某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5、发怒,并将周围的烦恼统统赶走。

6、花些时间来放松,喘口气,做伸展运动。

7、抽支香烟,喝那些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8、面对压力的根源,做工作改变它。

9、收回自己的感情,远离人群只做自己的事情。

10、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求更加透彻地看待它。

11、睡觉的时间比我真正需要的时间长。

12、花一些时间离开自己的工作环境。

13、外出购物,用买东西的办法使自己感觉良好。

14、和朋友们开玩笑,用幽默的办法来钝化困难的锐气。

15、比平时喝更多的酒。

16、沉溺在个人的爱好或兴趣中,它使我放松并感觉良好。

17、吃药来使自己放松或者改善睡眠。

18、让自己保持健康的饮食。

19、我只是忽视问题,并且希望很快地过去。

20、祈祷,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21、对存在的问题担心,害怕去做任何触及到它的事情。

22、集中精力对付那些我能够控制以及能够接受的事情。

以上的各项条目中,序号为偶数的条目是一些更具有建设性的策略,而标有奇数号的条目趋向于不大好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如果核对出了奇数序号的条目,那么就应该考虑一下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否要做一些改变。同时可以尝试着采用过去没有采用过的偶数序号策略的方法。

常见策略:

1、常用方法

理智:考虑消极情绪产生的后果,具体做法:用10秒钟的时间考虑后果,可起缓冲作用,能有意识地克服这种不良情绪。也可用数数的方法,美国总统林肯经常使用。(教师在门口站一下)

转移:生气时,大脑的某个部位兴奋灶很高,会越想越气,这时换件事情做做,避免伤害他人;极度愤怒时,离开现场;但也不要一个人闷在那里,郁郁寡欢,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可以走出去,找支持你的人说说。

升华: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宣泄:

a.直接宣泄: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事不对人,如经常对人发脾气,易引起人际对抗,导致关系不好,有消极作用。

b.间接宣泄:运用倾诉、记日记、听音乐、散步、打替代物(如对领导有意见)、揉纸团用力扔到垃圾桶里等形式宣泄不良情绪。西方人信基督教,心中有烦恼,对上帝诉说,也是自我安慰。阿Q精神、酸葡萄主义,适度运用有助于健康,那是在力所不能及的条件下。但如果过度使用,会妨碍人们追求真正的东西,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病态。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爱人、朋友、孩子、同事、邻居等人际群体。

应该让人相信:人就是“人心”所认为的人。记住自己在今天、最近或曾有过的成绩和进步上,并学会表扬自己。肯定不能成功的,干脆放弃;多与能给你心理支持的人交朋友;调节方式因人而异,以把伤人伤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原则。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如果我们再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

心理学的三大使命,就是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我们面对教师的心理问题,难道不应该思考吗?

第二篇:关于举办《河南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的

通知

教研函[2011]58号

各省辖市基础教研室,各扩权县教研室、省直管县教育局教研室: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既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务之急。根据省教研室教研函[ 2011]28号文件要求,对于各市申报上来的心理健康骨干教师进行首期培训,具体培训内容详见附件。各市教研员要按照培训的时间和要求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一、 参会人员

各市、区、县心理健康教研员、主管德育工作的有关领导,各市选拔的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各心理健康实验学校专兼职教师、心理学会会员,班主任等。培训结束发结业证书。

二、 会议主要内容

1、20种焦点短程心理辅导技术和演练;

2、心理健康课堂艺术及其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4、心理体检在学生心理保健中的应用

三、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2011年7月15日全天报到,16---19开会;

2、报到地点:开封市汴京饭店(东大街109号)。

3、会议期间食宿自理,会务组统一安排。

四、报名方式

凡参加培训班的教师请在6月30日前统一上报各市县心理健康教研员。

联系人:史彩娥电话:0371--6200520913838068323

五、乘车路线

开封:开封火车站(汽车总站)乘3路公交车到汴京饭店站下车即到。

郑州:乘坐郑州开封城际公交到金明广场站下车,乘坐11路公共汽车到宋都御街站下车,向东500米即到。

本通知下载网址:

附件: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日程安排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1年6月9日

附件:

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日程安排

第三篇:教师心理2——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

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崇高的职业,教师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的现实呼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自身发展需要心理健康,学生的健康成长更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个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教育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教师心理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原因和表现?教师又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呢?本节将对这些问题一一做出解答。

一、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我心理健康吗?”——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由来已久,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身体、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是:○智力、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情绪十分协调;○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在此○

1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基础上,又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标准:○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而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

2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做到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

3心理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系,并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1认知能力正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认同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2情绪反应适度;○3意志品质健全;○4自我意识客观;○5个性结常;○6人际关系协调;○7社会适应良好;○8人生态度积极;○9行构完善;○10活动效能吻合年龄。 为表现规范;○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而不断发生变化。

(二)“您觉得自己心理健康吗?”——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的职业有其特殊的地方,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其它职业相比,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教师心理健康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完善人格,发挥心理潜能,维护和增强心理各方面的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使个体心理保持最佳状态。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呢?本书主要借鉴了西方学者和我国心理学教授俞国良的观点。

1喜欢西方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2自我调适良好;○3具有教育和心理卫生知识;○4掌握儿童成学生;○

5长与发展的途径,并能应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及其需要;○6能帮助每个学生满足其基本情绪能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课堂气氛;○7能鉴定有严重问题的学生,需要;○并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如何使他们得到帮助。

我国心理学教授俞国良在《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撰文认为,教师心理健康应具有以下标准。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地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

(1) 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 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3) 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 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 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 (1)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 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 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 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 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二、 教师心理问题和表现

研究表明,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途径也各异,因此,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在研究中,总结出了教师心理问题的四大症状。

1.生理一心理症状

从人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 (1)抑郁

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漠然等。 (2)焦虑

1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如过分担心自己主要有三类表现:○

2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人身安全问题;○

3预期焦虑。如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

(3)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旋等。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变得易激惹、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时而感到愤怒。 2.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作出消极的反应。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中产生不良情绪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才能与家人、朋友正常交流。而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不仅其劳动的特点使教师比其他人更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因此,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如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性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作出反应,如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另一类行为则是指向内部的,如交往退缩,避免与他人接触,对家庭事务缺少热情。 3.职业行为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而若教师出现种种心理行为问题,受害最大的自然也是学生。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

(1)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4)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这种怨职情绪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4.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在国内几乎没有。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从事教育行业和服务行业(尤其是要求与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的职业)的个体身上。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惹、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这种状态在根本上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即觉得帮助别人的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结束,而且总是不能从工作得到回报(回报的形式可以是成功、进步、他人的承认或欣赏)。Maslach将职业倦怠分为三个亚成分:情绪衰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人格解体(指对服务对象作出冷淡和没有感情的反应)、降低的个人成就感。从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上看,它与前所述的种种表现有诸多的交叠,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首先我们来关注健康。

一、健康

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 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是很难的。况且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渐进发展的过程。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评定身体健康的标准: 1. 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公斤,超过者为不正常。

2. 体温基本在37度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度,超过1度为不正常; 3. 脉博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 4.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一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 5. 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一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 6. 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公斤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平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 7. 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 8. 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 9. 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 10. 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发现,我们有些不正常,这恰恰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全都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二、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心理健康

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教师角色认同。

第二,人际关系和睦。

第三,自我意识良好。

第四,教育工作创新。

第五,情绪体验积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无论怎样,这只是一个评定的依据,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的呢?这让我们更为关注!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

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

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志士仁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的„„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耗子还晚,责任比主席还大,吃得比猪还差,催作业比黄世仁还狠,态度比孙子还好,名声比汉奸还差,赚得比民工还少。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其中较典型的是69%的被测试教师比同期毕业的同学有较强的自卑感。

(1)小学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比国内普通人群更普遍,程度更严重,而且比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2)小学教师群体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焦虑、精神症性、抑郁和恐怖。

(3)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现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班主任。

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程度的比较:

群体<教师<小学教师<小学女班主任教师

按照这样的结果来进行排列的话,也就是说:小学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受到的危害程度最大!

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多么阳光啊!理应是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的,可是有一半以上的同行感到不幸福、不快乐!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以致形成早衰及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兹马列诺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分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其中情绪稳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杀手,其中懒惰首当其冲。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分母几乎不存在,我们教师都不是懒惰的人,我们也很少有人吸烟喝酒,所以我们要想健康,情绪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不幸福全看你情绪稳定不稳定了!”

(三)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 罗森塔尔 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1963年,罗森塔尔和福德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和笨拙鼠。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宫。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

其实,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是受希腊神话的启发的,这个神话的大意是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为规避塞浦路斯妓女而一人独居。他善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爱情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在这个故事中,皮格马利翁的期待也是真诚的,没有这种真诚,自然无法打动爱神。这一点。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 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和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

(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

一是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二是反馈,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三是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四是鼓励,即对所期望的学生教师总给以各种各样的鼓励,不断朝向期待方向发展。上述罗森塔尔的分析很有道理。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平等+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魏书生老先生说得好:“有些事情可以齐步走,但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齐步走。”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当然,校长和教育局应该在这件事上有一致的看法,这一点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教师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更有利。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中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小淘气,千万不要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也许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去出其不意地来个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些顽童,也许他们这门功课学不好,但在音体美方面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或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奇才怪才。说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妇女已经怀孕了,她之前已经生了8个孩子,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且这个妇女还患有严重的梅毒。请问,你建议他坠胎吗?

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认字。

物理学家牛顿小学成绩一团糟,六门课不合格,老师认为他智力有问题。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大人们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据说在1669年,牛顿在剑桥大学升为数学教授。当时学校资金紧张,包括牛顿大部分教职工薪水已欠数月。为解决此问题,牛顿潜心研究创立了微积分,将一门名叫“高等数学”的新科目设为全校的必修课,并规定不及格者来年必须缴费重修直到通过。很快教师们的工资发了下来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言语-语言智力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是指对外语的 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说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由记者转变为演说家、作家和政治领袖的丘吉尔。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口才能力,但是和知识面无关。外在语言摹仿上也表现很出色!对於演讲,教育,辩论有著一流的口才能力;

音乐-节奏智力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音乐美感反应出的包含节奏、音准、音色和旋律在内的感知度,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音乐天才莫扎特 ;

逻辑-数理智力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它是一种对於理性逻辑思维较显著的智力体现。对数字,物理,几何,化学,乃至各种理科高级知识有超常人的表现。是理性的思考习惯著;一些数学家,物理科学家往往这个方面的智力点数都不低!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

视觉-空间智力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同时对宇宙,时空,维度空间,及方向,等领域的掌握理解,是更高一层智力的体现。是有相当的理性思维基础习惯为依托的前提的。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画家达芬奇。

身体-动觉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是所有体育运动员,世界奥运冠军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智力。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美国篮球运动员麦克尔·乔丹。运动方面是这种智力的特点,它能有效的组织协调人的四肢,从而达到有效的运动能量;

自知-自省智力

6.自知-自省智力(self—questioning intelligence)。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客观,公正,勇气,自信的建立基础,因为人最看不清的就是自己,俗话说:你最难战胜的就是你自己!可见这个对手很强大。 人在主观时是很盲目的。而正是因为真知的逐渐形成才会变得无畏,就好像小孩子都害怕去医院打针,而当渐渐长大後,就不会再为打针吃药而恐惧了。这种智力在哲学家、思想家小说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哲学家柏拉图;

交往-交流智力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也是情商的最好展现。因为人和人的交流就是靠语言或眼神以及文字书写方式来传递。往往这些人具有相当的蛊惑力或者煽动性!是组织的焦点,明星或者政客等。 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美国黑人领袖、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

(以下两点根据相关资料表述)

自然观察智力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是指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如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地质特征和气候。对我们自己身处的这个大自然环境的规律认知,如历史,人体构造,季节变化,方向的确立,磁极的存在,感知灵性空间的超自然科学能力,能适应不同环境的生存能力;

存在智力

9.存在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和终极世界的倾向性,即人们的生存方式及其潜在的能力。如人为何要到地球上来,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怎样的,在另外的星球上生命是怎样的,以及动物之间是否能相互理解等。

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对自己——学会保护。

最大的杀手是自己——这不是危言耸听。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不是天方夜谭。

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性,那么怎么谈得上杀手、医生和保护呢?让我们从应激反应综合症说起。

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这些超常的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母亲会以比消防员还快的速度飞跑过去接住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就是一种超常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左手拿着一块大石头,右手拿着一块砖头,背上背着一代泥土,腰上缠着一圈圈草绳,头上还顶着一个南瓜。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上所累,自己浑然不知。

他遇到一个农夫。农夫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呢?”旅行者回答,“咦!对啊!我实在没有注意到。”所以,他把那块大石头扔了,觉得这下好多了。

他又碰到一个村庄里的人,那人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头上顶着那么重的南瓜呢?”旅行者说“真高兴你告诉我!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呢!”所以,他又把南瓜扔掉,更轻松地赶路了。

一个又一个,村庄里的人使他知道了抛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他一个又一个地把包袱丢掉。最后,他是自由的人,轻轻松松地赶路去了。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步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间地方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时,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原来摆脱学生的负荷很简单,放弃固执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擦拭烛台使之光亮。结果一天天过去了,智者一直没有出现,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孩子,在智者没来的日子里也每天擦拭烛台,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原来生活很简单,简化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一切就轻松起来。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

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事物,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注意转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电影,欣赏一下画报,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者去郊外走一走等等,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正在课堂上,不合理情绪来了,怎么办?不可能这节课我上了,我到操场透透气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再等一分钟”,有时候再等等,远远比努力往前赶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等等,可以让你在一分钟后变得冷静,本应该发的火不发,本应该生的气不生,学生在你等一分钟后再处理他时,他可就乖多了。所以,必要时给自己点时间,哪怕这一分钟让学生先做一道巩固练习,你先静静地看看窗外,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冷却后再处理,其实已经不用处理了。

第四种方法:合理发泄。

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这就像水库里的水如果太多就有冲跨堤坝的危险,此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就要通过泄洪道把多余的水释放出去一样。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

(1)找人倾诉。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有了烦恼和委屈时,如果没有人可以倾诉,常会使人感到憋的难受,如果能把心里的别扭向朋友倾诉一番,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也能使自己感到轻松了许多。近年来一些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十分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给那些需要倾诉但又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2)书写日记。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又不打热线电话,也可以选择自我倾诉的方式,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确是一种十分合适的宣泄方法。

(3)自我宣泄。

这是指独自一人时可以采用的宣泄方式,包括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行为,如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软一点的垫子进行摔打等,都能起到宣泄的作用。

(4)运动调节。

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像拳击、足球等项目,这种调节作用就更明显。

第五种方法:学会升华。

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时时清除自己一些消极的想法。不断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动力和前行的方向。

竞争的激烈已让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尤其到面临生源越来越少,教师超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承受压力、适时放松自己、化压力为动力,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杯水,它有多重?20克,还是50克?

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大家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这就像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一直把它放在身上,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受。所以,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再拿起来,才能拿得更久。而我们也只有这样不断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方向才能不断地升华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让自己觉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4、对家人——学会关爱

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是——骨与肉,无论我们怎样的忙碌,最终我们会被爱人搂怀里;无论我们怎样的难过,最终逗笑我们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对我们而言,爱人和孩子是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他们。

“我数123”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你是绿色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健康的!

如果你是阳光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温暖的!

如果你是努力的,你周围的人就是进步的!

如果你是向上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可以展望的!

最后,愿我呵护的你,每天都健康快乐!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普兰店是第十七中学教工心理健康教育材料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数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康道成绩的同时,我还看到了诸多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开展此项工作数年,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多样的,在多样的原因中,我们常常忽视一个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里所讲的不是指对每个学校配备的寥寥可数的几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教育,而是指对整个教师队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里所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对全体教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维护心理健康解决心理问题与障碍,还包括面向整个教师队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的教育,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应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将康教育方法。

为什么要如同上述要求进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呢?我们作如下的分析与解释。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几年来,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报道出现不少。比如禽兽教师侮辱女学生,教师体罚学生致伤、致残,教师职业倦怠等等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而我们又往往忽视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成为心理问题与障碍的高发群体。所以我们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传统的观点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对象不包括教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教育的主体包括教师,教师的职业角色与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必须先教育好自己。如果教师自身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或障碍,还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们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让我们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第一,从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来讲,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把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割裂开来,加之有中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大部分人盲目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教育是平等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学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了,我们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在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第二,从文化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来说,我们主张在文化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独有工作,而是全体教师参与进来的大工程。各科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极大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学生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就能更有效地进行文化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文化课教师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文化教育课堂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阵地。

第三,文化教师作为主力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使我们又面临新的问题。在师范院校上学或考取教师资格时,现在的教师都学过教育心理学。这里所说的教育心理学往往不包括或包括很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所以教师队伍中的巨大多数教师掌握很少心理健康教育和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这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就是

对全体教师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要树立新观念,补充新知识。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实施素质教育多年,教育已经不再是狭窄的文化教育,而是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文化教师的积极作用,在文化教育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在不断的探索着前进,在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师队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教师心理健康和教学业务两方面着手,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全体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一、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一)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国内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总数的5%;高中生约占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触目惊心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强烈呼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教师状况

1、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层面很肤浅。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受传统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狭隘认识的影响,在校园里,有谈“心育”色变的感觉,误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疾病问题,还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就是进行心理咨询,稍进步一点认为只要上好心理健康课即可。可见,学校对此项工作还很陌生,认识肤浅,认为该项工作可有可无。对于担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教师有如此的认识,何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辽宁省1999年的一项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32.18%的属于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有时失眠健忘、情绪不定、行为偏执、对人对己要求比较苛刻等;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表现为经常有上述症状;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一份值得深思的调查!教师的情绪和人格对学生构成直接的影响,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则,心里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心里不健康的学生。

3、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

据了解,北京市开展心理咨询的近30所高校中,心理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6:10000,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2:20000。城市高校师资如此匮乏,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想而知了!况且,现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由补救性为主转为发展性为主。所以,现实的师资状况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必须尽快提高整体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和实践证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生所患的恐惧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引起的。由于一些教师在学生交往中表现的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倾向很容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伤害,有时很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发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都予以高度的重视,对那些情绪经常失控的教师也有严厉的行政措施。比如,美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地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有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二)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项关于初中师生关系的调查中,让学生按照“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试——与——的关系”的句式来自由填写,,结果有34.7%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他们许多人的答案中把师生关系比作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屠宰、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等。这一数字使我们想到,在另一项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的比例,足以说明我们一些老师在师生关系上存在问题。有的老师已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把学生管老实了为能。为达到这一目的,有的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打脖溜、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体罚变相体罚的方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和生活态度

有些老师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有时可以差到一天一个地下:好学生一般都是班里的干部,差生很少有这种机会;好学生能经常看到老师的笑脸,能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在犯了错误时能得到老师的谅解,而这些对于差生都无缘。这种感情上的马太效应给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绩不良是同教师消极的态度有关的。显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错误的观念。

三、教育失衡,须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实际教育工作中,与学生心理教育相对应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开展情况上都远远不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绝大部分领导与教师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存疑义。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看到在普通中小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了让人较为可喜的作法与进展。

在为此欣慰之余,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相应的老师身上时,我们发现:我们的工作还不全面、还令人忧虑,即在重视学生心理教育的同时,却很大程度地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心理教育这块沃土,如今在很大面积和程度上还是一片荒凉沉寂。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认识上的偏差,更有操作上的空白。虽然很多领导老师知道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可实际情况大都只是停留在认识上而已,具体工作几乎为零。更令人忧虑的是:现在还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有的学校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更有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他们认为教师是成人了,而且是教育人的人,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还有的领导说现在新课改培训任务这么紧,抓业务还没时间呢,还哪有时间搞什么西方人所讲的心理教育,中国几千年没有什么明确的心理教育,不也照样发展与进步吗?心理教育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一些领导虽然有意识,但大多只是做一些浅层次的工作,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没有从事此项工作的专兼职

人员,有的虽有兼职人员,但工作实效很低。与之相关的心理教育,就更不尽如人意了,没有专门的培训教材,教师培训计划中也极少涉及教师心理教育的内容,教师心理教育还是教师教育的盲点。特别让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一些中小学校就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工作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应当讲,没有或忽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教育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不适应实际与形势发展需要的。心理素质既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又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同时还包括人的心理健康。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和无足轻重。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科学而认真地对待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转变那种做事只强调纳入议事日程,而不注重纳入办事日程的工作作风,要有“空谈误人,实干兴教。”的理念。

从长远角度看,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处于相对失衡状态,必将给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四、审视实际,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学习负担的日渐加重,以及交往中的困惑和身心发展所带来的烦恼,致使教师一时应接不暇,难以适应,陷入紧张、焦虑、压抑、苦闷和迷茫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是很常见的。据国内有关专家的研究显示:我国教师的心理障碍百分比较国外教师和国内其它职业人员要高。一些教师工作不如意、工作不适应、生活有烦恼、家庭有困难时,如果能够自我疏导或调节,往往会从此走出心理低迷的阴影,不断进步,直至事业有成。但更应看到当教师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地调解时,常会导致工作上一蹶不振,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还影响到家庭幸福,有个别的还做出十分过激的事。经长期了解与观察,我们发现普通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障碍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更令人担忧的是绝大部分教师还没有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障碍不能主动察觉,更谈不上积极主动调节了。并不乐观的现实让我们看到,教师的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好。

还要指出,我们常为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困惑苦恼时,往往忽略了教师心理方面的原因,如果在抓好正面教育引导的同时,不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常会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出费时低效的迷宫。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还应看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的师德修养差,道德水平低,时有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一时还很难彻底杜绝的以教谋私现象;一些教师出现了信仰危机,信神信佛的人在增加;一些人热衷到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向网友倾诉心声,这些现象不单纯是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的问题,还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据有关部门的研究表明,现在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五、正反对比,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抓好。

实际工作中,一些注重教师情绪、动机、意志、情感等心理调控的学校与领导,常能使一些有心理障碍的教师尽快调整好心态,更好地成长与工作。那些心理上有这样那样问题的教师在得到帮助之后,常常会主动要求进步,我们还发现:那些懂得一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一般都能有意识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态始终处于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下,在工作和成长上,他们大多会有不同寻常的表现。

相反,一些教师在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地调节时,在使自己处于心理障碍困扰的同时,还常把影响带到学校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去,这样不仅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工作、不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记得一个小学规定:在上班时,老师不许乱窜办公室;不许在办公时,说闲话、闲聊天。学校出此规定的出发点是想让老师们集中精力做好工作。但实际情况是:老师们的工作实效并没有比规定前有什么显著提高,一些老师对此还有抵触情绪,有时还把事情扩大化了,老师与领导间相互批评、指责时有发生,一时间弄得学校领导与老

师关系很是紧张。从心理学上讲,人人都有与人交流的内在心理需求,如果不加区分地给予硬性限制,常会事与愿违。好的作法应当是积极导向,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趋利避害,争取在正当的交往中,提高教师们的合作意识,促进信息的有效交流,最后让老师们既能出色工作,又觉得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应当讲,任何忽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想法与行为都是对工作、对教育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退一步讲,单从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健康、为了学校和教育发展的目标出发,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了;等到问题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也就是问题成堆时,那就说什么做什么都晚了,正如俗语所说的“积重难返”了。

总之,对比两种不同的认识与作法,我们要未雨缪谋,主动工作,防患于未然。希望我们把思想统一到“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实事、好事”的认识上来。开展好相应的研究与实践,并要在学习与借鉴别人成功作法的基础上,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找到适合自己又切实有效的校本教育模式。如可通过开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立心理咨询室、请有关专家讲座、开通校内心理热线或网站等多种措施把教师心理教育这件事做实、做好。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要自我完善教师人格。

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要经常自省,不仅要明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状况更要有点“自我感觉”。对有时意识不到的问题,求得组织、同事帮助认识它、承认它,使自己保持心里平衡。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教师具有多种兴趣和爱好,是教师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其次,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教师不仅要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学校还扮演者学生的“监护人”、“心理健康咨询员”等角色。所以,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这既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

上一篇:高一化学复习要点下一篇:供应链管理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