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学案例分析

2024-04-23

教师心理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篇1:教师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

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布臵,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案例二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德少年,5岁时就能写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一二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了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此案例。

案例三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的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的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案例四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就是许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多的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中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的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受益?

案例五

一位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种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这篇报告10页纸,打印出来,双倍行距,而且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10篇参考文献,必须在三周内单独完成,并且只能在图书馆或家中完成。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本案例中外部控制是否很强?如果是,表现在哪些方面?

案例六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的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格局某课程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事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一

小李在班级中成绩一般,是老师和同学忽视的对象。有一天上政治课,他在那里叠纸飞机,后来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他把纸飞机飞向空中。政治老师当场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了他。

1.请分析小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请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这个政治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效果。3.请你运用其他学习理论,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案例二

“都是你害的”“害人精”,说者是群体激愤,被说者是一脸无奈。这是一次迎面接力游戏,游戏中A组同学输了,原因是A组中的一名组员是全班中跑得最慢的。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接力比赛中获胜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参加了A组的讨论。

讨论中A组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组里有个“超级跑得慢的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其换掉就能获胜;有的则不然,认为失败是因为组里的同学不团结,配合不默契。教师对于持这种意见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肯定,同时还给同学们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

游戏重新开始,结果出乎意料:拥有全班“超级跑得慢的人”的A组居然获得了第一名。这令其他组同学百思不得其解。教师总结讲评中揭示了其中的答案:首先引导各组观察A组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这组的排队顺序和一开始不一样了。然后,教师请A组的组员介绍为什么这样组合,当学生讲到“田忌赛马”时,大家惊呼“唉呀,我们怎么没想到”。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在集体中要相信自己的同伴,相信同伴和你一样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全力以赴去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该案例中教师的成功之处。案例三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一天,老师带她到饰物店买了只绿色的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的,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弄掉了都不知道。

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许多人的赞美。她心想一定是美丽的蝴蝶结的功劳。

从那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珍妮的行为。

2.结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试对上例作出分析。案例四

下午放学的铃声早在四十分钟前就响过了,不知疲倦的李老师依旧在教室里慷慨激昂地讲课,似乎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如果我们敬爱的李老师扫视一下班里的同学,她激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有的同学在焦急地看着窗外,也许早就约好哪个伙伴一起玩吧;有的同学看似在听讲,可你若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目光呆滞,神情惘然,根本不是在听课;有些同学在玩一些小玩意,转铅笔之类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有的同学表情痛苦,哦,原来是饿了啊,听,肚子还在咕咕叫呢!

请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对比现象加以分析。

篇2:教师心理学案例分析

1.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2.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我们在看电影时,为什么眨眼和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

记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的瞬间映像,其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或两秒。虽然信息的感觉记忆中保存的时间很短,但却很有用。我们看电影时,眨眼很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有感觉记忆在起作用。

3.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干扰或紧张,过了一会,当紧张被解除或干扰被排除后,回忆或再认自然也就顺利实现了。

4.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5.有些有关狼孩或者猪孩的报道,当小孩出生后,被狼或野猪等刁走,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等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发现他们的智商比正常环境综长大的同龄孩子低得多。请从心理学上分析这种现象。

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智商发展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不仅遗传是影响智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实践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在不同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丰富的舰艇刺激、母亲的抚爱等都会促进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方式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影响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遗传因素为智力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物质基础。先天就有脑缺陷的儿童,他就不可能有超常的智力。先天的遗传只是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最终实现还要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实践的影响。狼孩或猪孩又正常德遗传因素,他们具有智力正常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但他们脱离人类社会以后,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失去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实践环境影响,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参与实践,所以他们的智力发展就要受到严重的阻碍,当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智商会远远低于正常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6.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答题要点:

(1)《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2)情绪的左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例如,许多心因性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烂、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积极而正常德情绪体验尸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7.小娟生性柔弱,又在一个宠爱她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当有一天老师因为它做事磨蹭而批评她后,小娟无法接受,哭了很久,并不愿上学。请分析小娟的人格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小娟这种人格类型学生的教育意义。答题要点:

1. 人格特征分析。

小娟的人格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特征表现为天性脆弱,心里敏感度高,易多愁善感,小心眼儿,畏惧退缩,行为缓慢等。2. 人格影响因素分析。

气质类型体现小娟人格发展的先天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她的宠爱也会强化她性情脆弱的特点,自身做事迟缓使得老师批评了她,进而诱发了她多愁善感的负面情绪,产生了回避学校的退缩行为。3. 教育策略。

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把握每种类型学生的人格差异,使用针对性教育措施。如小娟生性脆弱,小心眼儿,老师注意批评方式要婉转,最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

其次,要培养小娟做事麻利`意志坚强乐观人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再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帮助小娟发扬其人格优势,克服其不足。

8.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

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这位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

(1)改变错误认识: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抑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不少学生是因为脑子里存在一些对考试不正确的认知,如“一次考试决定人生的命运”、“考不好无法对自己的父母交待”,而增加了对考试的畏惧感,一种解决办法是帮助学生澄清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把焦虑的具体原因写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地分析、辩驳、推翻、重塑正确的考试观。(2)调整竞技状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题海战术,疲劳轰炸

(3)掌握考试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由易到难,切忌死绞难题,合理分配时间等。

篇3: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1 影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

中职学校普遍面临招生难的问题, 几乎没有入学门槛, 只要学生肯来, 无论成绩好坏, 学校“全盘接收”, 这使得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低下。中职教师整日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 加之工作量多、工作难度大、教学改革任务重等现状,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2]。

1.1 心理、生理症状

心理层面主要有焦虑、抑郁等症状, 如过分担心教学考核结果, 封闭自己等。心理问题易引起生理症状, 如失眠、咳嗽、头晕、头疼、眩晕等症状[3]。

1.2 强迫症状

许多中职教师在工作中过于追求严谨, 追求完美, 不仅强迫自己认真完成工作上的所有事情, 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还按照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 甚至发脾气, 逼迫学生完成自己给出的任务, 最后发展成对抗型师生关系, 教学效果差。

1.3 职业倦怠症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 是在工作重压下引发心理疲乏导致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现象[4]。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缺乏工作热情;与学生及其他教职员工刻意保持距离, 对教学敷衍了事;容易自我否定, 自评消极, 工作能力体验与成就感下降。

2 中职教师不良心理成因分析

2.1 学情不容乐观

目前中职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对自己的前途迷茫、自制力差, 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 容易导致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愿听、管不住的问题。但是社会、家长仍然寄予厚望, 而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默契度差, 对学生放任自流, 这极大地加重了中职教师的心理压力, 容易在教育无果时无处排解而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5]。

2.2 日常教学工作负担过重

据调查显示, 中职教师周课时普遍超过16 学时, 多数教师还要兼职班主任工作, 从早操、晨读、晚自习、查寝、心理疏导、育人工作等方面进行全天候保姆式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让很多教师精疲力尽。中职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外, 还要面临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英语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公开课比赛、学术论文写作、继续教育、提升学历的考试、日常工作的抽查、班主任工作考核、各种会议等种种压力。这些超负荷的工作与多重责任又使他们忽略家庭, 常常由此产生烦闷、压抑等心理问题[6]。

2.3 招生指标是许多中职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

部分职业学校为了经济利益, 给教职工下发招生任务, 并且将招生数量与绩效考核挂钩。每年暑假, 中职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完成招生任务, 尊严感严重受挫。

2.4 社会地位较低

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大学教师等同行或公务员相比, 中职教师社会认同感较低, 工作缺乏成就感, 日积月累, 容易形成心理落差, 从而增加心理压力。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充足的信心, 整日碌碌无为, 缺乏目的性, 有些教师甚至逐渐失去了从事中职教育工作的信心[7]。

2.5 学校因素

部分中职学校的管理简单粗暴, 缺乏民主、人文关怀等。部分中职学校把经济利益放在首要地位, 忽略了教师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教师辛勤付出却得不到学校的重视, 缺乏支持, 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8]。

2.6 个人因素

部分中职教师职业素养不足, 对职业教育事业缺乏足够热爱。中职教师因大部分时间花在学校, 交际圈子小, 生活较封闭, 没有太多时间参与其他社会交往。同时, 教师自身的性格、身体健康情况、生活环境或婚姻关系的变化也会带来心理压力[9]。

3 维护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3.1 自我调整心态、积极锻炼身体

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淡泊名利、崇尚奉献。鼓励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运动, 积极锻炼身体。大量的体育锻炼可以起到释放压力、改善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2 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从制度建设上重视教师工作, 增强中职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中职教师的地位。定期开展促进教师间、师生间互动的活动, 增进相互了解, 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敌对情绪,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利于学生课堂上保持学习热情。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为教师参与科研提供平台与经费。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如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 增加实践操作内容。

3.3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 疏导中职教师, 同时也能使中职教师将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给学生, 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秀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维护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4) :75-76.

[2]李宁萍.浅析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3) :79-80.

[3]郭先锋.中职教师职业心理现状调查报告[J].职业, 2014 (9) :52-53.

[4]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9.

[5]颜晓.中职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7) :283-284.

[6]李艳艳.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湘潮, 2013 (11) :81.

[7]张玉静.中职卫生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职业, 2014 (8) :76-77.

[8]陈海梅.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J].考试周刊, 2011 (3) :30.

篇4:教师常见心理疾病分析

据笔者调查,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此以案例形式做简要的分析。

强迫行为症

某校的贾老师是一个工作了20年的老教师,爱岗敬业。20年来,他不曾迟到、早退过1分钟,可是最近他“旷课”好几节了。什么原因?原来是学校最近出台一个新的制度:要求每个上课的教师要在“点名表”上签名,并要写上学生出勤人数、旷课人数等等,缺一项没写的,就以旷课论处。而贾老师不是忘记签名,就是忘记写出勤人数,于是,他就常“旷课”了。被领导在大会上点评苛责,还要扣钱扣考核分,评先评优被一票否决了。这些不符合事实的严厉处罚给他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怎么就糊里糊涂地旷课了呢?他先是郁闷,不理解学校的做法,他承认在“点名表”上有失误,但不至于以旷课论处吧?“旷课”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不负责任而又严重的事啊!

为了防止再“旷课”,他一进课堂就签点名表,签完后,还是不放心,常常要在上课期间停下来去看点名表是否签完整;现在发展到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次点名表是否签完整,自己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还是不放心;下课了,还要回到教室去看……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糟的是,现在做什么都生怕自己疏忽了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与伤害,认真仔细得不得了,评卷时统计分数,一张卷子要算好几遍,布置作业啰嗦三五遍……贾老师为自己的这种不必要的重复行为感到烦恼,但是,他又身不由己地一直重复去做没有意义的事。

贾老师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强迫症的行为。强迫症属于一种压力型的神经症,往往是由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引起的。对于贾老师来说,初始原因是没有将点名表签完整而被当“旷课”处理。此后,他为了防止再“旷课”,他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责任心,并有了强迫行为症。渐渐地又将强迫行为不断地扩大至教学的各个方面。怎样才能让贾老师抑制强迫行为症呢?

给领导提合理化建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允许自己犯错误,也允许别人犯错误。学校的各项制度中可能存在不太合理的甚至与实事求是原则相违背的条款,但要有人提出来,才能让决策者知道,才能在修订中不断地完善,使之更合理,更人性化。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受到莫大伤害。建议适时地给领导提合理化的建议。

让他人来肯定你做得很好。就从签点名表开始吧,建议贾老师签完点名表,交给当天的值日班干,并交代他检查是否签完整,这样就可以放心了;布置作业用文字的形式写在黑板上,一转身就看到了,就不会重复布置;计算分数,与另一个老师合作,让他复查一遍,就不会出错了,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强迫行为。也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在小本子上提醒自己:诸如点名表签完整了,作业布置清楚了,课备完了等等,当有强迫行为想法时,看看小本子,就会觉得再去重复已做好的事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易患强迫症)。工作几十年,偶而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正常的,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恐惧不安的心理

某校的苛老师是一个班主任。某双休日,有一个学生因父母吵架,就离家到水库边散心,结果不识水性的她不慎滑入水中被淹死了。虽然这位学生的死与学校和这位苛老师都没有关系,更没有责任。但在学校对安全教育如此重视的今天,学校就将这事作为典型,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把安全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现在的苛老师,只要学生不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与不安,总感觉学生会出什么事。星期五学生回家,他常常会打电话给学生家长,问孩子到家了没有,同时又苦口婆心地与家长说要让孩子注意安全,不然会有溺水呀,车祸呀等危险,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可家长烦了,觉得这位老师怎么像在诅咒他家的孩子?苛老师费时费心费钱却不讨好,又于事无益。他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中。

苛老师的这种恐惧不安的心理,来源于他班级的重大事件,以及学校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安全的重要性。学校在强化安全第一的同时,苛老师就不断强化不安与恐惧的心理。同时他又在恐惧与不安中烦恼。怎么缓解这种心理呢?

应用“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来缓解。顺应自然是指患者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及与之相伴随的苦恼,真正认识到对事实抵制、反抗、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如带着症状工作,做日常工作中应该做的事,进行建设性的行动。如学生的安全问题令人不安与恐惧,那就暂且忍受吧;学校要求的,都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能想到的,都与学生、家长做善意的提醒。结果会怎样呢?就顺其自然吧,因为结果不会因为某人的担心而改变。即便真有什么天灾人祸,那也是无法避免的,尽职尽责了也就问心无愧了。

抑制对不良后果的虚构。从苛老师的不安心理症状可以看出,是由过多的主观虚构而引起的:学生不在视线范围内,就想着学生会出安全问题;双休日学生回家,就担心他们路上出事,这些都是他内心虚构的不安全“结果”。现实中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在见到全班学生时,才认识到以往的那些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不要让虚构吓自己”以此来抑制对不良后果的虚构。

厌倦敌对的心理

某校的任老师近年来,对教师这一职业感到厌倦,甚至有敌对的情绪。学校执行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考试后学生老师都要进行名目繁多的排名,学生的排名有年段、班级排名,有进步、退步排名。教师的排名就更多了:有“三率”排名,有入围数排名,甚至还有区、县的排名。这些排名让他感到反感与无奈。他只好拼命地抓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品质的培养,他觉得自己“教师的灵魂”已经没有了,变成一个追求名利的势力者了。

对工作有厌倦敌对心理时,请试着去理解或忍受学校的评价方式,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绝非个别现象。请想想所拥有的并珍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多好!多少人还为没有工作而一筹莫展!名利的东西与心情、健康比起来简直是一文不值,人实在是不应该为名利所累。面对这方面的困惑,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变你可以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当然,还有许多的心理困惑:郁抑、自卑、焦躁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更严重的是心理问题躯体化——身体疾病增多,心理与身体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教师们热爱我们的身体,快乐地生活吧!

篇5:教师心理健康及案例分析

案例一:评职称这么难

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农村初中英语女教师,因为大专文凭,所以在今年的评职称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去年,通过了普通话、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论文通过,但又因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我已经45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她边哭边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丈夫因为我不关心他、不顾家而离开了我。现在评职称又失败,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不公,难道学生的优异成绩抵不上一纸文凭?评职到底是看工作能力还是其他条件?”

诊脉:有20%的教师认为评职失败是自己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的最大的心理挫折,排在“领导不正确的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同事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之后,位于第四名。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败感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减压处方:

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评职是特殊的评价方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评职失败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差,评职成功也不代表教学成功。

案例二:想到上课就心慌

王老师是去年9月走上工作岗位的。带学生军训时,他的工作热情特别高,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但开学后才给学生上了几次课,就被学生起了一个绰号“噢老师”。他上课时每讲一句话就会“噢”一下,如“今天的课噢,是讲立体几何的圆锥体噢。先自己预习一下,有问题的话请提出来噢。” 被学生嘲笑后,陈老师很注意自己的语言,但有时难免会带出一两个。学生就是不体谅他,上课专挑毛病,不认真听讲,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弄得他越来越怕上班、怕见学生、怕上讲台。每天备课至深夜,但就是觉得课备不好。有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因为看见自己的学生也在超市,就转身逃走了。

诊脉:王老师的困境看似语言障碍,但实质是他的教学效能受到了打击。在工作中,因为语言缺陷,没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加上处理师生关系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一连串的失败严重地降低了陈老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并产生害怕学生、恐惧上课的感觉。

减压处方:

要点不在语言障碍上,而是要制定计划,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要多与学生沟通。为了上好一节课,还要在课内课外主动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化解师生矛盾,增加师生友情。

案例三:我不想当“雷母”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小琴,教英语,有一个4岁可爱的女儿,丈夫在乡政府工作。工作家庭都让人羡慕。“从女儿出生以后,我的脾气变化很大。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却很容易激动,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火。只要学生不听话或女儿调皮我就会很生气。” 为了她的脾气,还经常与丈夫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有一天晚上,女儿在看电视,她让女儿早点睡觉,因为还有学生的试卷要批改。女儿不肯上床大闹起来,她就顺手拿起尺子,打女儿的屁股,丈夫来劝说,边夺尺子边骂她“狠得像后娘”。她对学生的严格,在学校里也是出了名的。学生上课不准讲一句无关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单词要求全部听写出来,错一个单词罚抄10遍等等。“我做事喜欢尽善尽美,也要求学生尽力而为。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如果不对他们严格要求,就会耽误他们成才。”但是,学生似乎并不领她的情,因为她批评学生声音大,好似雷声震动,而背地叫她“雷母”。事后,她有时也会后悔、内疚,觉得自己“下手”太狠,不给别人留面子。

诊脉: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是问题关键。抚养年幼女儿的重压、过分严格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处理问题不灵活、在矛盾面前不善于自我调节等使她的脾气越来越糟。而教师的职业又必须使教师的情绪具备成熟而稳定的特点。

减压处方:

学习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如①转移注意力。②心理移位,即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③学会制怒,“把舌头放在嘴里转10圈”再说话。④合理释放,如找朋友诉说、谈心,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等。⑤升华,把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案例四:50岁不到我准累死

张老师年逾三十,有一个5岁的上幼儿园的女儿,是一所初中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天还没亮,张老师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然后叫醒女儿,哄她穿衣、梳洗、吃完早饭,自己才能胡乱吃几口。去学校以前,必须骑自行车飞奔近30分钟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最早一个把女儿交给老师,再急匆匆赶到学校。学校里又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处理:堆积如山的作业本需要批改,学生考试成绩太低你得找他谈话,公开课做课件让你晕头转向,竞赛只许拿大奖不然校长要批评你,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熬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又让她捉襟见肘。半夜起来的内心独白是:

——“五十岁不到,我准累死。”

——“我能提早退休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生活,何时是盼头。”

诊脉:教师的工作紧张、繁重而琐碎。加上家庭负担重就更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这与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减压处方:

1.经常看到生活的积极面。2.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3.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

积极性。要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支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把工作做好。另外,在家庭中,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逐渐成长,家长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

案例五:家长咋不理解我

华老师,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责任心特别强,如果有一位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她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买零食、玩具等让其他同学代做。华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联系家长来校商议。谁知这名学生很怕家长,见老师要向家长“告”他的状,就躲在外面不回家了。结果家长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四处寻找,终于在晚上十点多找回孩子。家长为此很怨恨华老师。华老师则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并且每天监督孩子把作业做完。家长认为华老师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管他们的孩子。华老师听了又气又急又无奈。眼看这学生不做作业,拖班级后腿,影响班里另外几个学生乘机不做作业,无法与家长沟通,得不到校方的支持。

诊脉: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弹性,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居高临下、教育、命令、责备的谈话方式,使家长难以接受,甚至引起反感。遇到矛盾,与家长就更难沟通了。而她追求完美的价值观是导致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

减压处方:

篇6:教师心理健康案例

案例1 关于批评

案例介绍:

语文课上,我正津津有味地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同学们都被邱少云那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正在这时,我发现班里的程阳把头偏向同位,像在嘀咕着什么。我看了他一眼,他接触到我的目光,马上低下了头。没过一分钟,我发现他又嘀咕着跟同位说什么,还不时地撇撇嘴。我提高声音:“程阳,请你认真听讲,别捣乱!”“老师,我没捣乱”“你还顶嘴,怪不得成绩那么差,我看你下次非考个倒数第一不可“一顿狂轰滥炸似的批评,把他还没说完的话给顶了回去。我本想他这回该老实了,不料,他瞪了我一眼,歪着头,满脸的不高兴,嘴里还在嘀咕着什么。我的火腾地上来了,“怎么?还不服气,你到前面坐着听。”可是他把书一摔,坐在位子上无动于衷。这节课是没法上了,我扔下粉笔,气呼呼地来到走廊上,教师里静得出奇。

接下来的几天,程阳的语文作业总是完不成,语文课上也无精打采,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看到他这样,我既生气又焦急,不禁反思起自己教育的失误。

问题分析及诊断:

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对某一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行为是否重复。可见,作为一种负强化手段的批评,既可以督促当事人改正错误行为,又可以教育周围的对象,使他们不至于犯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批评。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往往忽视了批评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批评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批评有时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乃至加剧学生的不良行为。

2、特别是对于一些表现欲强的孩子来说,过分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大大损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3、不适当的批评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甚至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意。有的学生受到批评后往往不是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而是采取消极的自我保护措施,即对老师敬而远之。由此可见,程阳在受到批评后表现出的不服气、摔书,对老师的讲课漠不关心等行为就是教师过分又不适时的批评造成的。

教育策略及教育过程: 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误,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精心制定了对程阳的转化方案,确定了谈心、表扬、容错的教育策略。

(一)自从批评程阳以后,他就不愿意接近老师。我想,如果直接找他谈话,可能他会对老师有抵触情绪。于是我就给他写了一封短信,并嘱咐他自己一个人看。信是这样写的: 程阳:你好!首先老师想和你道歉,那次对你的批评过分了。你是个聪明的学生,老师很喜欢你。想想看,你在课堂上偷偷说话,是不是影响了同学们听讲,影响了老师上课呀!怎么样?想不想和老师交朋友?不过,对待朋友可要真诚。老师真诚地希望你敞开心扉,和我说说你的心里话,好吗?看到你这几天不完成作业,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心里可着急了。

把信给他的第二天,他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知道那天我做得不对,让你很伤心,对不起。不过,那天我是想和同桌说说我对课文的看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邱少云全身都着火了,可他身上的手榴弹不爆炸呢?”啊!我明白了,怪不得那天他撇着嘴向同位嘀咕什么呢。原来是对课文内容提出了疑问。多聪明的孩子呀!我更加懊悔。

上课了,我首先宣布:“同学们,我们班的程阳很善于动脑筋,他发现了一个我们都没有发现的问题,请他说说好吗?程阳有点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了它的发现。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然后,同学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之后,我又找他谈心:“程阳,你真了不起,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不简单。不过,以后再有这样的重大发现可别只和你同桌分享,提出来让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行吗?他明白了我的意思.“老师,我保证以后上课遵守纪律,有问题举手提问,做一个好学生。”“那一言为定“我们俩拍了一下手,他高兴地回去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程阳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纪律方面都有了较大转变。我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他树立自信心。当然程阳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会出现反复现象。但是通过那一次教育的失误,我总是正确对待他犯的每一次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他们还是孩子。在老师的宽容与期待中,程阳一天天进步。

结果与思考:

看到程阳进步了,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对程阳的转化教育,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1、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千万不能因一时之气滥用批评,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2、教师要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毕竟是孩子,无意识的缺点错误比重较大。教师在没全面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自我辩护能让教师制怒、醒脑,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空间。

3、批评要适时地与表扬相结合。委婉含蓄、旁敲侧击,既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损伤其自尊心。

4、教师要有“容错”的心胸,留给学生改过的时间和空间。要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努力改过。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光凭着美好的愿望与恨铁不成钢的“强烈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一定要掌握批评的艺术,讲究方法与策略,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案例2 —年轻班主任的心理困惑

案例介绍:

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工作三年多了,作为班主任一看到学生不听话就总想发火,而且又要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孩子们不急我却我急得经常暴跳如雷。虽然工作成绩家长和学校都是很认可的,但我不满意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了火,如果我不发火,工作是不是更好做呢?或者不发火,工作一样能够完成,那又何必增加学生和我之间的隔阂呢?

案例分析: 人格魅力最重要,发火不发火只是外在的表现。一个成功的人处世能力高于工作能力。做人要厚道,予人以温暖,润物细无声,说来容易做来难。发火是因为承受压力太大,是一种宣泄的表现。一个能够把握工作、驱动人群去取得好的效益的人确实不是应该随便发火的。你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一些小事看得太重,这样会减少你发火,也不用自己忍得那么苦了。任何一件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都必须大家相互配合,所以一定要与学生真正建立起愉快的师生关系。一个脾气不好的老师,就会被学生所恐惧,学生不能亲其师,又怎么能信其道呢?话说回来,火该发得发,不发下次还会犯同样的毛病。但,关键要知道发火的目的,发火是为了能尽快解决问题,避免下次再犯同样问题。当然发火要有艺术,要在适当的时候发。要做到收放自如。有时候发火是可以帮别人改进的,当然没必要的发火是不可取的。这也是心理不成熟和教育心理不健康的一面。

引发深思: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事实上,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事实上,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案例3

家长咋不理解我

案例介绍:

华老师,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责任心特别强,如果有一位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她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买零食、玩具等让其他同学代做。华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联系家长来校商议。谁知这名学生很怕家长,见老师要向家长“告”他的状,就躲在外面不回家了。结果家长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四处寻找,终于在晚上十点多找回孩子。家长为此很怨恨华老师。华老师则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并且每天监督孩子把作业做完。家长认为华老师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管他们的孩子。华老师听了又气又急又无奈。眼看这学生不做作业,拖班级后腿,影响班里另外几个学生乘机不做作业,无法与家长沟通,得不到校方的支持。

案例分析:

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弹性,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居高临下、教育、命令、责备的谈话方式,使家长难以接受,甚至引起反感。遇到矛盾,与家长就更难沟通了。而她追求完美的价值观是导致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

减压处方:

一要改变认知方式,接纳各种“不完美”的学生。二要提高沟通能力,以倾听、交流、协商、平等对话等争取家长配合。三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教育,便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家长咋不理解我 案例4

50岁不到我准累死

案例介绍:

张老师年逾三十,有一个5岁的上幼儿园的女儿,是一所初中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每天天还没亮,张老师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然后叫醒女儿,哄她穿衣、梳洗、吃完早饭,自己才能胡乱吃几口。去学校以前,必须骑自行车飞奔近30分钟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最早一个把女儿交给老师,再急匆匆赶到学校。

学校里又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处理:堆积如山的作业本需要批改,学生考试成绩太低你得找他谈话,公开课做课件让你晕头转向,竞赛只许拿大奖不然校长要批评你,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熬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又让她捉襟见肘。半夜起来的内心独白是:

——“五十岁不到,我准累死。”

——“我能提早退休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生活,何时是盼头。”

案例分析:教师的工作紧张、繁重而琐碎。加上家庭负担重就更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这与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减压处方:1.经常看到生活的积极面。2.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3.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要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支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把工作做好。另外,在家庭中,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逐渐成长,家长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

案例5

我不想当“雷母”

案例介绍: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小琴,教英语,有一个4岁可爱的女儿,丈夫在乡政府工作。工作家庭都让人羡慕。“从女儿出生以后,我的脾气变化很大。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却很容易激动,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火。只要学生不听话或女儿调皮我就会很生气。”

为了她的脾气,还经常与丈夫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有一天晚上,女儿在看电视,她让女儿早点睡觉,因为还有学生的试卷要批改。女儿不肯上床大闹起来,她就顺手拿起尺子,打女儿的屁股,丈夫来劝说,边夺尺子边骂她“狠得像后娘”。

她对学生的严格,在学校里也是出了名的。学生上课不准讲一句无关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单词要求全部听写出来,错一个单词罚抄10遍等等。“我做事喜欢尽善尽美,也要求学生尽力而为。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如果不对他们严格要求,就会耽误他们成才。”但是,学生似乎并不领她的情,因为她批评学生声音大,好似雷声震动,而背地叫她“雷母”。事后,她有时也会后悔、内疚,觉得自己“下手”太狠,不给别人留面子。

案例分析: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是问题关键。抚养年幼女儿的重压、过分严格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处理问题不灵活、在矛盾面前不善于自我调节等使她的脾气越来越糟。而教师的职业又必须使教师的情绪具备成熟而稳定的特点。

减压处方:学习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如①转移注意力。②心理移位,即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③学会制怒,“把舌头放在嘴里转10圈”再说话。④合理释放,如找朋友诉说、谈心,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等。⑤升华,把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案例6

想到上课就心慌

案例介绍:

王老师是去年9月走上工作岗位的。带学生军训时,他的工作热情特别高,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但开学后才给学生上了几次课,就被学生起了一个绰号“噢老师”。

他上课时每讲一句话就会“噢”一下,如“今天的课噢,是讲立体几何的圆锥体噢。先自己预习一下,有问题的话请提出来噢。”

被学生嘲笑后,陈老师很注意自己的语言,但有时难免会带出一两个。学生就是不体谅他,上课专挑毛病,不认真听讲,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弄得他越来越怕上班、怕见学生、怕上讲台。每天备课至深夜,但就是觉得课备不好。有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因为看见自己的学生也在超市,就转身逃走了。

案例分析:王老师的困境看似语言障碍,但实质是他的教学效能受到了打击。在工作中,因为语言缺陷,没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加上处理师生关系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一连串的失败严重地降低了陈老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并产生害怕学生、恐惧上课的感觉。

减压处方:要点不在语言障碍上,而是要制定计划,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要多与学生沟通。为了上好一节课,还要在课内课外主动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化解师生矛盾,增加师生友情。

案例7

案例一:评职称这么难

案例介绍:

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农村初中英语女教师,因为大专文凭,所以在今年的评职称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去年,通过了普通话、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论文通过,但又因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我已经45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她边哭边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丈夫因为我不关心他、不顾家而离开了我。现在评职称又失败,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不公,难道学生的优异成绩抵不上一纸文凭?评职到底是看工作能力还是其他条件?”

案例分析:有20%的教师认为评职失败是自己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的最大的心理挫折,排在“领导不正确的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同事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之后,位于第四名。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败感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减压处方: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评职是特殊的评价方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评职失败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差,评职成功也不代表教学成功。

案例8 改善人际交往(ABCDE模式自助案例)

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模式:ABCDE

ABC人格理论是艾里斯合理情绪疗法理论的精华所在,它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也阐释了消除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如果我们能够透彻地理解这种理论,经常有意识地运用这种理论,那么我们很难陷入自己设置的情绪陷阱之中。因此,本课题组在实施教育性心理干预过程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释这种理论,与教师同行一起尝试着运用这种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何为ABC?其实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p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人们面对外界发生的负性事件时,为什么会产生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们常常认为罪魁祸首是外界的负性事件A。但是艾里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而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此消除或减弱,人也就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产生。ABCDE模式在心理自助中的运用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通过切身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用于帮助自己同时帮助他人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这种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自己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也就是减轻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別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其操作模式如下。

(1)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A),例如当众讲话、考试、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2)分析挖掘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由它引起的信念(B),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C)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异常的紧张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应当由自己负责。

(3)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D),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或实际验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

(4)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异常的紧张情绪开始减少或消除,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的紧张情绪的困扰(E)。

小李是一个年轻的小学教师,长久以来有件事一直令她相当烦恼,那就是她所在的办公室里气氛相当沉闷。经常的情形是:同事们经常在办公室做事,却很少有人说话,也没有笑声。每当她从教室回到办公室,本想放松一下,可是遇到这种所有人都沉默的情形,她就感到特别难受和压抑。小李常常忍不住猜测其他人不说话的原因,想来想去总是惟恐自己做错了什么,从而惹得她们对自己不满,因而个个都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偶尔,办公室里的气氛也会轻松一会儿,四五个人在一起聊天,说说笑笑。那时小李的心情会稍稍放松一些。但是这种时候实在太少了,多数时间她都特别紧张,生怕做错了什么,每天小心翼翼,别人不讲话,她也就闷不作声。这样的日子令她难以忍受。

为了改变这种处境,小李开始尝试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下是她对心理调适过程的记述。

A(诱发事件):办公室气氛很沉闷,很少人说笑。

B(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1)办公室里的同事不爱说笑,一定是她们不高兴,在生气;

(2)她们都不愿说话,都在生气,而我却愿意说话,我并没有生气,那么她们一定是在生我的气,认为我某些方面错了;

(3)我不能做错事或者说错话,否则一定会惹得她们对我不满;

(4)如果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她们,她们就会冷淡我、疏远我。那全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接下去,周围其他的人也会不喜欢与我交往;

C(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感到特别压抑、紧张、疲惫。

D: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

(1)办公室里总是很沉闷,大家都不说笑,就一定是因为她们在生气吗?──她们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工作太紧张,她们要思考自己的问题,要备课改作业,也可能是他们累了需要喘口气,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有的人天性喜欢安静,不爱大声说笑,总是少言寡语,并不一定在生气。

(2)即使她们真的在生气,难道一定是生我的气吗?──每个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事情,难免有心烦的时候。当她们不高兴的时候,也许是工作中碰到了困难,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师生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并不一定是在生我的气。我没有理由总是把别人的不愉快看成是由我造成的。

(3)即使她们真的生我的气,那就一定很糟糕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的。如果我真的做错了事,冒犯了她们,那么她们生我的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说明她们对我存有特别的、一贯的不满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

(4)即使我做错了,令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吗?──我做错了,会令她们对我不满,但那也并非罪过,只是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们不必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疏远我。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疏远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拒绝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冷淡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E(产生的心理效果):通过与自己辩论,卸下了一些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我开始主动与办公室的同事交谈、说笑,并进行工作、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我从中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不爱说笑,也是因为没有别人说笑,他们也不便、不敢说笑,完全出于与我相同的想法。逐渐地,我在办公室里不再感到过分压抑和紧张了,气氛比以前好多了。虽然有时遇到别人都沉默不语的时候,我仍然觉得有点不自在,但心理上却不再像以前那样背包袱了。

案例9 克服考试焦虑,(ABCDE模式自助案例)

她是一个中师毕业的年轻教师,为使自己更具有职业竞争力而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一次考试中,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头天晚上还记得牢牢的东西,看见考试题目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结果,三门功课成绩都很差。她非常沮丧,更糟糕的是从此对考试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自己没有学懂,复习不够全面,在忧虑、集躁的情绪中夜以继日地学习,搞得精疲力竭。上考场的时候,情绪紧张万分,记忆与思维受到严重抑制,考出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越紧张,就越考不好;越考不好,就越害怕考试,在考场上就更紧张,成绩也就越差。

眼看原定进修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于是她决心调整自己的情绪,设法控制、消除这种有害的紧张。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自我调适。A(诱发事件):考试失败。

B [自己对考试产生的一些不合理信念(要千方百计挖出来)]: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就是糟糕透顶;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门门都得好成绩,我的人生才有价值;教师各方面都应该为人师表,考试也是这样,教师考不好是最没面子的事,同事和学生都会笑话我,我就没脸站到讲台上;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以上不合理信念,有的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自我挫败。这表明,我的思维是缺乏理性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

C(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D(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一一将其驳倒。

① 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糟糕透顶。──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都不一样,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比不上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考得不如人家又能怎样呢?天又不会塌下来!

② 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只能表明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说明不了更多。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③ 我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我也不例外,我并非全才,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个别科目若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达到名列前茅当然最好,但是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苛求自己十全十美,否则只会给自己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负担。

④ 教师各方面都应该为人师表,考试考不好,没脸上讲台。──考试成绩差,对自尊心的确是一种打击。但是,教师也是人,教师不是神,偶尔经历失败情有可原,大家应该能谅解。而且考试并不是为人的面子设立的,是为了检查前阶段的学习效果。如果我能够不为面子所累,就会以更平实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缺点与不足,就会在平静的心态中稳步前进。而背负沉重的面子的压力,只会在忧虑不安中越走越累,越走越慢。

⑤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考试既然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符合我们所学知识的范围。自己每次考前复习得相当详细、深入,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正是因为不必要的担心才使我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复习,搞得疲惫不堪,考试中又神经紧张、思维迟钝,结果导致失败。这种无根据的担心使我自我挫败,必须清除。

⑥一次没考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偶然的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差,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总结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我真正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因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

⑦不管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如果不是我的大脑出了毛病,那么我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完好的记忆。我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我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常人,而是我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我对头脑中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出现了所谓“意识窄化”的现象,严重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我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要紧的是恢复自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能力。

E: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我开始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情绪与行为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后的考试,我不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严重,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而稳定。上考场时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考试的结果令自己十分满意。这使我信心大增,恐惧考试的情绪被有效地遏制了。

后来,这位教师再也没有出现过考试焦虑,顺利地取得了高教自考专科文凭,又圆满地学完了本科课程。

ABCDE模式自助案例(13例)

(一)A:班里有些学生学习不努力,总是拖欠作业,午间或放学后把他们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可是自己一走开他们又不做了,又开始玩了。

B: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对他们无计可施又欲罢不能。这么不听话,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教师的挑衅和蔑视。自己班里的后进学生比别人班里的多,也更差,这太不公平了,自己的运气怎么这么差。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没本事,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考核成绩。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但是成效不大,自己真是太没用了,简直一文不值„„

C:苦恼、生气、不平、焦虑、暗自神伤、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常有恐吓性语言,偶有体罚。

D: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也有个别差异,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克服绝对化倾向)。

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用的学生,都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这并不是自己班里独有的现象,其他班里也有。公平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绝对公平,后进生确实比较多,但这不是领导故意造成的,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教师班里去,那对同事来说岂不也一样?(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不懂怎么做题,也可能只是由于贪玩,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是因为没听懂,那么自己的教学也许存在问题,自己也有责任;如果是因为贪玩,那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们做事也能像大人那样有自制力,那也就不成其为孩子了。而且学生也是挺苦挺累的,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当学生时重多了,大人总是要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玩耍和童趣又实在太少,也是值得同情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比如说体育、劳动、乐于助人、有义气等),不能否定他们的一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克服以偏概全)。

自己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效果不显著,但也不是一点效果也没有,有几位不是有了明显进步吗?(自我效能感)

即使这项工作不能令人满意,自己也不是一文不值,有的方面做得挺好,曾经受过领导的表扬,因此自己还是很有价值的(克服“糟糕透顶”)。

即使真的转化后进学生方面一点效果也没有,但是尽到自己努力就行了,也算对得起学生和家长了,心安理得,无怨无悔了,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对这几个学生的作业要求(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E:心理恢复平衡,坦然面对工作成效,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缓解了焦虑、苦恼、愤怒、不平等诸多不良情绪,心情舒畅多了。

(二)A:学生上课时讲话,随意插话,不守纪律,课堂教学秩序总是不够好。B:良好的课堂应该鸦雀无声;上课随便讲话是对教师的大不敬;不遵守纪律就是学习习惯差;上这种乱哄哄的课,真是活受罪。

C:由此引起的心情:苦恼,焦虑,难堪、尴尬,长期闷闷不乐。

D:用新的教育观念来衡量,鸦雀无声并不一定是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爱玩的年龄,要他们规规矩矩一动不动地坐上40分种确实太苛刻了。

学生上课讲话,随便插话不一定是有意不守纪律,他们有些听懂了才会插嘴,才有话可说,这比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被动不参与要好得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每个人在课堂上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要做的不是“堵”而是“导”。

E:心境阴转晴,有意因势利导,创设师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于是,上课逐渐成了一种精神享受。

(三)A:个别优等生成绩出现退步,开始不遵守纪律。

B:后进生犯错还情有可原,可是作为优等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能错,否则就是骄傲自满,辜负教师的期望。C:愤怒,焦虑,失望。

D: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小孩子,作为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完美无缺。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优等生也是孩子,他可能是控制不住自己,犯错是正常的,不能过分苛求。优等生成绩退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许与自己的教学有关,也许是学生身体或者心理方面有些障碍,或者家里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应该细细调查分析,一味地指责学生,对师生双方都不利。E:心平气和,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对症下药。

(四)A:学生直呼教师的姓名或在黑板上写教师的名字。

B、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学生竟敢叫教师的名字,真是目无尊长,无法无天。

学生叫自己的名字,是看不起教师,想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如果不压下去,以后还怎么维护自己的威信?这是故意捣乱,想给教师一个下马威,是对教师批评他的一种报复„„

C:生气,愤怒,暴跳如雷,体罚学生。

D:师道尊严是封建社会的传统师生观,在社会主义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既然是朋友,叫一叫名字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本来就是给人叫的。在国外,学生直呼教师名字,儿子直呼老子名字的现象司空见惯,那么,学生叫教师的名字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学生直呼教师姓名或把教师的名字挂在黑板上,也有好处,至少能使学生牢牢地记住教师,不致于教了他们几年还不知道教师姓甚名谁。孩子到底还小,他们叫教师的名字只是出于调皮和好奇,不是故意要与教师过不去,更不是欺侮教师。不要跟小孩一般见识。学生叫教师名字,教师爽快地答应,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自己的心情更有好处。

E:不良情绪体验消失,恢复心理平衡,以后遇到同类事情,能够一笑了之。

(五)A:与不少行业的从业人员相比,教师地位和待遇都不高。

B:有的行业轻轻松松,收入比教师高几倍,这是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平;虽然说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可是从教师的待遇看起来,对教育还是不够重视。

C:心情不愉快,有压抑感,经常发牢骚。

D: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成千上万下岗工人比,教师的收入算是非常高了,我们应该心满意足。中国的国情是大国办了个穷教育,或者说穷国办了个大教育。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已经尽了不少努力了,应当体谅国家的处境和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后这种状况总会有所改观。

E:心理恢复平衡,比较安心工作。

(六)看到中学时的一位同学出国深造,我有深深的失落感,觉得中学时我的成绩比他好,可如今我还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而他已春风得意地走出了国门。

其实还有很多堂堂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也许他们还羡慕我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呢!当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又有那么多的节假日,不也是挺令人自豪的吗?

(七)学生犯了错,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家长不仅不理解,不配合,还兴师动众地到学校里来与我闹别扭,我又生气又委屈,觉得家长太宠孩子了,太不尊重教师的劳动了,太不理解教师的一片好心了。

站在家长的立场看看,他只有一个孩子,当然希望他学得开开心心,他的出发点和教师是一致的,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的“颜面”和自尊心,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应该为家长想想,并与家长多沟通。

(八)一位同事老是来问我一些个人隐私,我不愿说,他就冷嘲热讽,闹得我很不开心。

我根本不必理会他。我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人都对我满意,更何况,很多人都不喜欢他这人爱打听别人隐私,说话又“口无遮拦”的个性。只要大多数同事能与我友好相处,又何必在乎一两个人的胡说八道呢!

(九)每年暑假都有一部分农村教师调进县城,可是我呢,第一年因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不能进城;第二年因书面考试差了几分而不能进城;今年各方面都顺利通过了,又因填志愿时填错了接收学校而竞争失败。当时,我彻底绝望了:我到底还得在农村学校干多久?我太不幸了!我太没用了!我不带伞,疯狂地在暴风雨中飞跑,任自己伤心的泪水奔涌,我浑身湿透,满脸是水,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泪水。我跑累了,哭够了,夜深人静我在黑暗中思考:

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有许多欲望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我们不能追求绝对公平;

进城竞争失败并不意味着全盘皆输,还有许多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 农村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在这里我是出类拔萃的,假如到了强手如林的县城学校我就会被埋没;

县城学校虽然待遇比农村好,文化生活比农村丰富,可是竞争压力太大了,也许我会承受不了呢!比较起来农村学校要轻松得多;

假如自己还想调到县城去,继续创造条件,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这样,我就全想开了,也想通了。想办法在农村学校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乐趣吧!

(十)我原来在山区小学工作,去年进城考试中战胜众多竞争对手而获胜。可是进城后我感到非常苦恼,县城小学强手如林,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教育教学任务比山区繁重很多,尤其让我受不了的是,校长和同事口口声声地说,新调进来的教师必须好好干,第一年学生考试成绩必须得第一名。这种过高期待在我心里产生的压力是不可言状的。我感到恐慌和焦虑,晚上经常失眠。我感到后悔和矛盾,怀念在山区教书时的那种轻松自如,悠然自得,特别是住校青年教师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

当时参加进城考试,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慎重决定,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要对选择的结果自行负责;

进县城是许多农村和山区教师梦寐以求的事,自己既然达到目标了,应该珍惜才是。而且虽然工作忙一些,压力大一些,毕竟报酬比山区学校高多了;

领导和同事的期望是高了点,但是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至于得不得第一名,那不是个人能完全控制的事情。我要有自信,即使没得第一名,我也是出色的,我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这样一想,我就能坦然地面对别人的评价,同时努力地工作,把注意力放在工作本身,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别人的评价。

(十一)自己所接的班级成绩不如平行班,而学校领导和家长又总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成效,这常常使我感到自卑,委屈,觉得技不如人。

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异的,我只要尽自己所能,认真工作就行了。领导和家长有他们自己的主张,也有他们的苦衷,我应该理解。但我不能被他们的情绪所左右,我应该有自己的处世标准。我们班的学生不如别班,可是我们班的学生也是很多闪光点,在体育、卫生方面,别班的学生不如我们。因此我也应该感到自豪和欣慰。

(十二)我总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有成就,生活富裕平安幸福美满。可是生活老爱跟我开玩笑,不仅工作上不顺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最近又得了病。我心理非常不平衡,感觉自己这么没用,这么倒霉,生活为什么总爱和我过不去。于是对生活失去信心,整日郁郁寡欢。

“万事如意”只是一种梦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我患的又不是什么绝症,工作上的挫折也并未影响我的前途命运。正是自我期望过高,总是追求完美,看问题又常常以偏概全,把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无限扩大化,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责,将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进而痛苦,消沉,自暴自弃。这是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可能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影响了我的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健康状况。以后我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勇于面对现实,克服暂时困难,努力战胜自己,那还是有希望取得成就,并过上幸福安康生活的。

(十三)在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实验校的校长们也积极参与,并自觉地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自行解决心理困惑。金融希望小学地处山区,有三百多名住校学生。出于学生管理的需要,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辅导专题讲座不得不放在周五下午学生放学之后进行。这样一来一部分教师不高兴,因为当地是水晶饰品加工地,有的教师周末要做一些家庭手工业,偶尔不能参加课题活动,导致到课率不是很高;少数教师即使参加,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催促我们赶快讲课,讲快一点,讲少一点。这往往使得他们的周校长很是恼火和尴尬。

在尝试运用ABCDE模式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周校长对这个问题作了如下剖析。

A:部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课题活动很被动,不自觉。

B:挖掘不合理信念。

(1)方、杨两教师辛辛苦苦进山来给大家作心理健康辅导,他们却不懂得珍惜,不好好配合,这些教师素质实在是太差了。

(2)我曾反复强调周五下午要开展课题活动,可是他们当作耳边风,不把我当回事,我大小也算是一校之长,这是对我的不尊重,太不像话了。

(3)按照考勤制度的规定,我应该毫不客气地给这几个教师记旷工;可是想到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也不可能一辈子当这个校长,又不忍心记旷工,于是我时常处于这种矛盾和斗争当中,心里很不好受。

C:生气,焦虑,苦恼,尴尬,每到课题活动之前就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

D: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

(1)个别教师虽然参与课题活动比较被动、不配合,但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挺努力的,只因一两次不参加活动就认为他们素质差,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教师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各种需要,他们忙碌辛苦了一个星期,到了周末想早点回家休息或干点自己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反映了教师的某些合理需要,他们并不是故意与自己过不去,更不是不尊重领导。

(3)造成目前这种情况,是由于工作、科研和休息的时间安排上的问题,是不得已而为之,既不能完全怪罪于教师,给他们记旷工,也不能放任自流。最好的办法是向教师说清道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E:想清楚这些道理后,如释重负,心理恢复平衡。

上一篇:华罗庚的事迹下一篇:人寿保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