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贫困母亲

2024-04-10

扶助贫困母亲(共8篇)

篇1:扶助贫困母亲

扶助贫困母亲、关心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信息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由于天灾病祸等原因仍然有一些贫困母亲承受着生活重负,过着饥寒的生活,她们需要社会加以关心和扶助。留守儿童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她)们长期的不到父母的亲情,绝大多数由祖父母和亲友监护,这些祖国的未来和花朵、今后农村建设的主力更需要健康快乐的成长,扶住他们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让这些贫困的母亲和留守的儿童得到一点温暖,诺敏中学团委和工会于2013年12月份组织全校师生人人伸出援爱之手,献出一片爱心捐赠衣物活动。仅一周的时间学生捐赠衣物378件;教师捐赠衣物213件。此活动还在进行之中,诺敏中学师生将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每一个贫困母亲和留守儿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温暖。

诺敏中学团委工会

2013年12月24日

篇2:扶助贫困母亲

一、活动主题:

一片爱心,两份快乐

二、活动背景: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中的孩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在我们周围仍然有很多贫困儿童。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我国贫富分化严重,贫困地区又多处在内陆,在那里不仅经济落后而且生活条件艰苦,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复兴中国发展中国的重要任务,但是残酷的现状令他们不得不从小就学会独立、学会忍受,有的甚至因为家庭贫困而告别学校,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也因这种现状,许多的孩子都变得孤僻,甚至得上了自闭症,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来说,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因而扶助贫困儿童刻不容缓。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重返校园,恢复自信。

三、活动目的:

1、让贫困儿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爱心。

2、让更多的贫困儿童重返学校,接受教育。

3、呼吁更多的人们关注贫困儿童,加入到帮助行列中来。

4、发扬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

四、活动整体安排:

1、活动时间:2011年5月31日

2、活动地点:XXX小学

3、主办单位:极光青年志愿者协会

4、协办单位:各兄弟协会

五、活动前期准备:

1、物品准备:

条幅1份相机2部乒乓球拍3付乒乓球6个大钗2副

糖果10斤纸板2张钢丝3米细绳若干

2、联络准备:

(一)联络部事先与XXX学校取得联系,说明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和预制方案,与其洽谈后根据其学校详情对方案再作修改。整理一份贫困学生的名单。

(二)联络兄弟协会共同参与活动,说明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内容以及采取的资助方式。

(三)联络部与拉取一些活动赞助。

3、宣传准备:

宣传部出一份关于贫困儿童的海报,将其张贴在教学楼大厅,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贫困儿童现状。

六、活动具体流程:

1、准备(制作)活动当天的游戏道具,准备的游戏有:①平衡比赛;②瞎子敲钗;③钓鱼;④脑筋急转弯。

2、活动当天参与人员于上午7点半在学校正门口集合,由信息部

考勤,对成员进行分工,然后出发。

3、8点到达学校后,对场地进行布置。(考虑到此时学生正在上课,注意搬拿物品时轻轻放。不能打扰他人。)

①实践部负责现场物品摆放。

②策划部负责游戏物品准备。

③信息部负责活动时奖品发放。

④联络部负责活动过程中秩序的维持。

⑤记者团负责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

4、8点30活动正式开始。

第一部分:对该校贫困儿童进行资助。

①由主持人进行活动开始前得致辞,介绍到场嘉宾。

②由活动主办方(“极光”青协)代表阐述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③受助学生(或代表)上台,请资助方代表送上捐赠的物资,并发表讲话。

④由XXX学校领导上台发表讲话,评价此次活动。

⑤主持人宣布活动第一项结束,并邀请领导和嘉宾与同学们进行游戏。

第二部分:游戏部分。与该校学生一同进行游戏。

第三部分:留念。与该校同学拍照留念。

5、12点活动结束。参与人员整理现场,整队回校。

七、活动经费预计:

条幅1份„„„„„„„„„„„„„„„„100元

糖果8斤„„„„„„„„„„„„„„„„80元

乒乓球6个„„„„„„„„„„„„„„„6元

纸板2张„„„„„„„„„„„„„„„„8元

合计:194元

八、活动后期:

1、对此次活动资助对像进行跟踪调查,定时对其进行采访,总结活动成效。

2、进一步与资助对象的家庭和老师进行联系、沟通,以更好的了解帮助他们。

九、可行性分析:

1、此次活动由本协会主办,其他协会协办,人多力量大,从人力资源方面来讲可行。

2、本协会之前也组织、举办过类似活动,有着丰富的经验,从组织方面来讲可行。

3、此次活动意义重大,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资金方面可行。

十、活动注意事项:

1、对资助的物资要妥善保管,预先查数,避免丢失。

2、因为游戏道具中有铁丝,要注意其安放,避免儿童直接接触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由于活动对象是儿童,态度要温和、亲切。

十一、活动预期成果:

1、一部分贫困儿童得到资助,缓解了其家庭的经济压力。

2、在社会上得到强烈反响,更多的人加入到资助贫困儿童的行列中来。

3、贫困儿童感受到了社会对其的关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闭症的得发生率。

极光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部

2011年5月24日

附录:

您有过资助一名贫困儿童的想法吗?您有因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而爱莫能助的矛盾吗?现在您不必矛盾,只要加入我们,一样能够实现您助人为乐的梦想!

捐一元钱可以给贫困儿童提供一只铅笔;

捐十元钱可以给贫困儿童提供一本书;

捐五十元钱可以给贫困儿童提供一套衣服;

捐一百元钱则可以免去一名贫困儿童一年的书费!

„„

积少成多,只待您的参与。

此次对贫困儿童的资助可采取“一对一”资助方式(这里的“一对一”非严格的字面意义,其特点是有针对性的帮助)。通过前期的探访和整理将贫困儿童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公布出来,然后让大家“认领”他们想要帮助的对象,考虑到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单独资助一名贫困生,现提议可以由一个班级或者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团体的形式帮助某位贫困儿童。我们可以对其所提供的资助进行跟踪,以最快的方式(如微博、短信、电话)将实际信息进行公示,确保资助人的资费真正的到达贫困儿童手中。

篇3:地方高校贫困生扶助对策探析

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构成

总体而言, 地方高校贫困生群体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来自贫困农村家庭的学生;二是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三是来自发生家庭变故家庭学生;四是来自灾区的学生;五是有其他特殊困难的学生。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2008年全国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为4761元, 其中生产性的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目前普通大学的学杂费每年都在6000元上下, 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如果同时供几个孩子上学的经济压力更大;部分学生虽然来自城镇家庭, 但由于其父母失业或处于隐性失业状态中, 无力承担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于家庭发生变故而形成的贫困群体。一种情况是来自单亲家庭、一种是由于家中失去主要劳动力而陷入贫困、另一种情况是因病返贫;此外来自灾区家庭的学生也是高校贫困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高校贫困生学习生活现状

1.生活费用难以保证, 生活压力大。笔者抽样调查了我校300位贫困大学生,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平均每月生活费用、生活费主要来源、寻求帮助的途径以及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调查表明:88%的贫困生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其中有23%的贫困生的生活费在90元以内, 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根据对全校贫困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抽样调查, 76%的贫困生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解决自己一部分生活费问题, 35%的贫困生获得过各种助学金。

2.学习压力大, 学业及人际交往呈现两极化趋势。调查发现贫困生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学习努力、工作积极, 能够正确地对待自身的处境, 拥有奋发向上的强烈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但也有部分的特困生表现出强烈自卑感, 无法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 消极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甚至由于生活和心理压力导致学业荒废。

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所占的比例约为20%, 农林水类高校贫困生的比例甚至达到了30%。高校贫困生问题逐渐凸现, 已经成为了困扰高校工作的问题之一。例如部分学生交不起学费, 但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僧h多聍粥�少问题难以解决;贫困生身份难以准确鉴别, 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指标。

地方高校贫困生扶助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它的解决要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扶助资金, 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介入, 并充分调动贫困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 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

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 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只能有限资助部分优秀的特困生, 不可能保证所有的特困生得到足量的支助。因此需要政府统筹, 通过政策导向来解决特困生问题。我国已经建立了贷学金制度, 许多贫困生也得益于助学贷款而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由于征信系统的不健全和大学生就业困难, 部分银行对助学贷款持保留态度。目前我国的贷学金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申请助学贷款程序繁琐;二是基于对不乐观的就业预期, 贫困生对按期还贷的心理压力较大;三是贷学金只能够解决贫困生的学费问题, 尚无法解决生活费的问题。

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政策与法规, 考虑组建政策性或商业性的教育银行、实行国家财政贷学金贴息制度、延长还贷期限以缓解贫困生的还贷压力;简化助学贷款和担保手续让更多的贫困生能够顺利获取助学贷款;增设生活保障贷款, 用以保障特困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2. 做好地方高校贫困生跟踪调查工作, 及时准确地认定帮困对象

准确认定贫困的对象及类别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基础。这对目前高校帮困资金极为有限的情况也显得格外重要。由于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消费水平、物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并无统一标准, 不能片面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来区分学生困难程度, 再加上有的学生本身提供家庭经济状况时也有所保留。因此, 必须根据本地区消费水平, 认真地开展调研工作。可以考虑将助学金打入贫困生餐卡, 实行实名制消费。此外, 地方高校贫困生工作要进行动态管理, 必需要建立健全贫困生、特别是特困生档案。根据不同阶段跟踪调查情况对贫困生对象类别做出调整, 以确保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

3. 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 动员社会建立各种爱心基金

当前, 许多高校已建立了“奖、贷、助、补、免”资助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但资助贫困生靠无偿捐款、特困补助、社会资助等方式毕竟会受扶助金额、扶助对象的限制。勤工助学是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的主要途径, 它不仅减轻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同时也锻炼了社会责任感, 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可喜的是,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 大多数贫困生是愿意通过勤工助学这一途径来解决生活费的问题的。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勤工助学的各项机构, 千方百计增设勤工助学岗位。在发挥政府和学校主渠道的同时, 还应动员个人和社会团体来捐资助学, 建立各种爱心基金。高校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宣传, 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 企业、社会团体可以让他们资助的贫困生毕业后直接到这些部门服务, 这也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途径之一。

4. 努力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切实加强心理扶持的力度

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让贫困生认识到国家对他们经济上倾斜政策, 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赋予他们的温暖;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 培养勤奋刻苦、奋发向上的学风。此外, 地方高校要切实加强心理扶持的力度。正确引导特困生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 缓解心理冲突, 克服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 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黄东阳.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 2007, (5) :136

[2]杨晓慧.高校贫困生“双线资助”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9) :44~46

[3]朱湘虹, 蔡益群.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冲突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7, (33) :125~126

[4]周翔.试论高校农村贫困生的教育公平问题[J].农业考古, 2007, (6) :367~369

篇4:扶助贫困母亲

表现

“心理贫困”指经济贫困带来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上的负性变化,泛指从心理问题到心理疾病的一切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方式应对:自励奋进、自信上进、勇敢拼搏,必然能超越贫困,带来良好的心理状态;消极应对:在冲突中挣扎,自轻自弃,则容易引发“心理贫困”,出现种种不良心理特征:

1.情绪情感 强烈自卑、焦虑、抑郁。为生活费、学费忧虑,为学业担忧,为考试紧张不安,为前途恐惧,为无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羞愧。

2.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低,自我体验否定,自我概念消极,对差异自惭形秽,对挫折逃避退缩。

3.人际交往 过度反应(反感和敌对)、过分敏感,多疑与嫉妒;或自我封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紧张或疏离。

4.意志品质软弱、依赖。总觉得世界不公平,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缺乏战胜贫困的勇气和毅力,改变现状的期望都寄托于外界。

5.思维、行为思维偏执,言行偏激,爱钻牛角尖、树假想敌,易攻击。

6.人生态度 悲观厌世、自暴自弃、自我沉沦;或怨天尤人、愤世嫉俗。

成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 社会大环境。社会发展加剧了人的生存压力和成长压力,择业中的严峻形势、恶性竞争、就业与深造的艰难抉择等给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的贫困生带来了极大压力和冲击;同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亚文化思潮容易诱发其人格特征的负性变化。

社会资助如实施不当或过分追求社会效应,也会伤害贫困生自尊,加剧其心理冲突。

(2)校园中环境。大学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将贫困生置于不利位置。由于从小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的限制,除了学习成绩,贫困生在知识面、特长、交际能力等方面和其他学生可能存在明显差距。他们要么继续坚持学业成绩,疏远集体、封闭自我;要么陷入难以融入校园主流文化生活的矛盾之中,无所适从。

校园中追求高消费的攀比风、恋爱风,不时掀起的各种消费热,如电脑热、Mp4热等,令囊中羞涩的贫困生相形见绌。

高校为保证资助的公平公正,在发放补助、评定奖学金时大多遵循申请、审定、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对部分贫困生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3)家庭小环境——贫困文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贫困意味着缺少发展机会和发展手段。贫困环境下生活的人们所遵从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经过世代沿袭,积淀形成一种与其“社会存在”相适应的贫困文化,并通过“社会遗传”代代相传。

贫困生在语言、衣着、生活方式、卫生习惯、见识、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刻上了家庭出身的影子,很难融入其他同学的生活圈子;贫困文化中的消极方面父母“消极被动、依赖性强、自暴自弃”的品质、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将贫穷等同于个人软弱、无能的文化心理可能被贫困生不自觉地内化,导致了其落后的心态、负面的人格特质、因循的思维定势、顽固的意识形态。

2.内部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贫困生自身的特征和素质是造成“心理贫困”最主要的原因,它直接影响着贫困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利用、作用方式,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控制能力和定位。

(1)对贫困的不正确认知。市场经济下整个社会对贫困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财富多少似乎暗示着能力高低。这种观念使贫困生容易陷入“不敢面对—自卑——逃避——自卑”的恶性循环。以下两种极端的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贫困生的自我评价、成就动机,导致抱负水平偏低,缺乏行动力和改变意愿,要么寄希望于外界,要么看不到任何希望。

以贫困为资本的完全的外归因——片面地将贫困归因于社会,认为贫富差距的拉大是体制与政策问题,滋生不平衡的心态。

以贫困为耻的完全的内归因——认为贫困是家人和自己能力缺乏所致,自己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也无力突破贫困,从而自视无能,被动等待,消极应对,整个生活和人生跌入低落境地。

(2)不善于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已有研究研究表明,贫困生在客观支持上少于一般学生,在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上也非常低。社会支持的缺乏导致其对应激事件的评估更倾于严重化,表现出的自尊更低,心理健康状况更差。

有的贫困生将外界援助视为伤自尊的压力,有的视为同情和怜悯,产生抵触。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提供帮助和获得回报之间达到均衡时,个体能获得一种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的社会交换感;反之,其本身就会成为一种影响健康压力源,贫困生不愿求助甚至拒绝帮助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缺乏回报能力。

精神扶助对策

贫困生的精神扶助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关注,其目标是化心理贫困为勇敢面对或积极应对:

1.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可通过支教、下乡、讲座、贫困生典型事例报告会等方式,弘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同时营造正确认识贫困与差距的校园舆论,在大环境的监督下,继续从班级或个体层面进行巩固。但切忌把贫困生的隐私和情感当作炒作。

2.建构更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1)同学和朋友的情感联系。同学和朋友是影响贫困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贫困生自尊心强,十分在意同辈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同辈的物质帮助最好是匿名或私下的默默传递,精神扶助以真诚对等为上,才能消除贫困生的种种顾忌,真正融入集体。

关系效应极大影响着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知。贫困生往往根据支持提供者来判断支持的有效性,即使有一定的情感支持存在,他们也会根据不同对象进行选择,这样可利用的情感支持更少。这提示我们应帮助贫困生加大选择面,作为同辈的同学和朋友就是有益的情感支持来源。可通过开设团体辅导,成立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加强贫困生与寝室、班级同学或其他贫困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在扩展贫困生的支持系统的同时能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

(2)良师的影响。优秀贫困生都有至少一位让他们心存感激的老师。贫困生大多比同龄人更成熟、现实,能以实际行动获得老师的欣赏和赞同。因此高校教育与管理者可以以平等的姿态与其保持朋友式的关系,提供有益的人生指导,这必将会成为贫困生积极进取的动力之一。

3.贫困生自身的努力——提升自尊

(1)全面认识自己。大学生本身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阶段,自我认识易偏颇片面,从而导致自卑,贫困生更是如此。因而有必要引导其更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可通过性格或个性测评、成长小组或公选课等,让贫困生找到自身优势,提升自信和自尊。

(2)正确认识贫困。能否客观认识贫困事实并合理归因,直接关系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动力。首先应引导贫困生将自身与贫困现实区分开来。人处于困境时往往视野狭窄,易悲天悯人,只有脱离出来才能更客观看待。其次可通过团体辅导、社团活动等形式让贫困生回顾过去、共同分享,关照他人,反省自身;通过“一路上有你”、“我爱我家”等征文活动,引导其寻找成长中重要他人的优秀品质和环境的积极影响。只有当贫困生能以更成熟的姿态回望过去,认识到“出身无法选择, 态度可以选择”时,才能真正从心理上接受并战胜贫困。

(3)参与社团活动,增强自我价值感。虽然没有一技之长,但如果能热情而真诚地服务同学,也能在社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应鼓励贫困生在兼顾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担任相关职务。既丰富生活,扩展人际交往圈,又可锻炼能力,增强自我价值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贫困生在回报上资源稀缺的尴尬。

(4)他助与自助相结合。高校资助方式上应更注重勤工俭学和自我救助。在校内外设立或开发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分体现其社会价值,同时也为他们提前建构通往社会的桥梁。

4.培养积极品质,努力超越贫困

篇5:皮石学校扶助贫困生工作方案

关心资助贫困学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关心人才、推进科教兴国的具体表现,为了保障我校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保障贫困学生安全学习,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巩固“普九”成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保我校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贫困生“两免一补”文件精神为方针。

二、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晓清

副组长:罗宗林陈建华胡如要

成员:王书礼何由周周嫦苏刘小明

三、扶助目的:

在经济上保障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今后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扶助对象

1、父母双亡,家庭成员无力支付求学学费者;

2、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丧失劳动能力,且医疗费用支出巨大,致使家庭经济严重收入不足者;

3、家庭居住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年平均收入低于600元者;

4、家庭突遭毁灭性天灾人祸,短期内不能恢复生产生活者;

5、低保户子女(含特困救助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 烈士子女;五保供养未成年人;残疾学生。

五、具体措施

二、资助经费的来源

1、设立专项贫困生资金。每年根据贫困生的数量,由学校划拨专项资金,直接资助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

(一)、评定条件

1、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诚实守信,无不良记录,能正常完成学业。

2、学习积极向上,无违纪、无处分记录。

3、无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赌博等),不乱消费,生活简朴。

4、有村支委或乡政府的有关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二)、评定程序

1、各班进行学生经济情况调查。

2、学生本人书面申请。

3、班级评定推荐。

4、辅导员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被推荐学生平时的消费情况,进一步核实是否符合评定条件,是否是班级最贫困的学生。

5、政务处对各班上报的学生进行全面审核、平衡、调剂、确定。

篇6:扶助贫困母亲

当前,正值春耕大忙时节,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全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一方面说明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也表明区委、区政府对这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刚才,区残联理事长李群同志代表区政府残工委作了工作报告,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中六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和进一步做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作了发言。后面,市残联邓国秀理事长和区委副书记侯健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深入贯彻。下面,我就如何抓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区残疾人事业任重而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地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我区残疾人工作有良好的基础。我区有各类残疾人2.75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7%。其中,贫困残疾人达8000人,他们中绝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农村。近年来,我区残疾人工作在市残联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针对全区残疾人数量多、贫困面大、残疾人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历史欠帐较多的实际,把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和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发扬“群众苦干、干部苦抓、部门苦帮”的“三苦”精神,坚持不懈地在全区开展以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助学、维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扶残解困”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贫困残疾人的扶助工作,使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全区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区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达6000多人,其中,有4000多人基本解决了温饱,有1500多人稳定解决温饱,有586人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多渠道扶助3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全区扶持700多人次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使广大贫困残疾人在扶持中得到了实惠。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和区政府残工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向全区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二)我区残疾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我区残疾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残疾人自身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我区属农业大区、工业弱区、财政穷区,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绩与残疾人的需求相比,与高坪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的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我区约有8000名贫困残疾人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那些初步解决温饱的残疾人,其中一些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随时有可能返贫,残疾人收入低、就业难的问题仍相当突出,竞争力弱、承受力差的状况尚未改变。帮助弱势群体、扶助贫困残疾人,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是时代的要求。首先,做好残疾人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我区有2.75万残疾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注包括广大残疾人在内的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认真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切实维护好他们的权益,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该关心和支持的大事。其次,做好残疾人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残疾人事业,既是人道主义事业,也是人权事业。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缩小残疾人与正常人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切实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切实做好残疾人工作,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使残疾人真正享受到社会物质文明的成果,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第三,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高坪新一轮发展、新一次跨越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贫困人口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可以说,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意义上的小康。残疾人小康问题不解决,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认真解决好残疾人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不仅是解决他们生存问题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特殊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突出重点,细化措施,促进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顺利开展

贫困残疾人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扶助贫困残疾人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中国残联等11个部门《关于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对贫困残疾人的扶贫、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康复、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就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专门下发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了贯彻全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精神,省、市分别召开了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把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精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一)把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好扶助措施。民政部门在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时,要及时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给予特殊照顾。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家庭的保障标准要比健全人适当提高。对无劳动力、无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农村残疾人优先纳入“五保”供养。认真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政策,确保残疾职工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待遇,建立残疾人“低保”和“五保”供养专项统计,以便随时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作用,使重度和特困残疾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把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作为重点,认真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基础。要做好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必须做好残疾人失业调查,摸清情况,在动态中随时掌握残疾人就业状况。要坚决落实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有条件有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的单位,尽可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切实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要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管工作,加大征收力度,对既不安置残疾人,又拒绝缴纳就业保障金的单位,要实施依法强制征缴。要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公益岗位,支持用人单位进行适合残疾人就业的设备设施改造,要鼓励他们接受更多的残疾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兴办各类社会福利企业和机构,落实国家关于福利企业的税费减免规定,稳定、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制定、完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济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税费减免政策,支持和引导贫困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要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掌握一至二门技术,学到谋生的本领,为他们就业打好基础。

(四)把全面改善贫困残疾人的状况作为基础,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权益保障等工作。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得不到及时的康复和医疗救助等,这是他们致贫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贫困残疾人状况,必须整体推进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权益保障等相关工作,全面提高扶助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建立完善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逐步扩大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受益面。努力解决因盲致残致贫问题,扩大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覆盖面,重视和加强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三、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进一步健全扶助贫困残疾人的工作机制

扶助残疾人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很大,要求也比较高。为此,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政府要把扶助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点是将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从政策、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大的支持。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想新办法,多创新思路,多为残疾人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区政府残工委每年召开一次协调会议,专题研究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解决其中的重大、突出性问题。

(二)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履行各自的职责。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财政部门要不断研究扶助贫困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残疾人事业经费,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管力度;民政部门要对贫困残疾人给予特别照顾,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救济、救助、五保供养范围,要适当提高保障标准,同时拓展社区功能,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改革和发展,大力推进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让更多的贫困残疾人受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贫困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就业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及社会保障水平。教育部门要加大扶残助学力度,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努力增加特殊资源,完善助学金制度和“两免一补”政策,使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得起学。卫生部门要做好贫困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工作,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依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康复服务。扶贫办要继续把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区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把残疾人的脱贫致富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优先予以扶助和支持。税务部门要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公安、司法部门要加强贫困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严厉打击针对残疾人的违法犯罪活动。残联要发挥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贫困残疾人的需求和愿望,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工作。

(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良好氛围。扶助贫困残疾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扶残助残事迹,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扶残助残工作。要继续开展对口支援和“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一助一送温暖”等群众性助残活动,要在“万人万户”帮扶活动和“安居帮扶工程”中把贫困残疾人优先纳入帮扶对象并重点扶助。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扶助贫困残疾人。

此外,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区将从3月份开始正式启动开展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全面掌握我区残疾人的基本状况,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有关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规划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志们,扶残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人类良知的具体体现。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扶残助残的工作力度,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为带领广大残疾人共奔小康,为我区新一轮的新发展、新跨越再作新贡献。

谢谢大家!

篇7:扶助贫困母亲

【发布文号】辽政办发〔2005〕6号 【发布日期】2005-01-24 【生效日期】2005-01-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5〕6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扶贫办、省农业银行、省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76号)精神,切实保障城乡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突出困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采取多种扶贫措施,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

(一)切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各级政府要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本地扶贫开发工作总体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优先给予扶持,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渠道扶助贫困残疾人资金投入机制。省有关部门在统筹安排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给予重点倾斜。要安排落实好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加大“公司加农户”扶持贫困残疾人工作力度,继续推行小额信贷。?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贫困残疾人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可依托当地龙头产业,扶持贫困残疾人在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等方面发展生产致富项目,增加投入,变输血为造血。?

(二)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规定,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等方面落实好对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辽宁省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1999〕69号)要求,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要依法全面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在职职工的1.7%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暂时未达到比例的,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国家和省对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稳定、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安置盲、聋、哑、肢体和智力残疾人占企业生产人员的50%(含50%)以上的,享受返还全部已纳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安置残疾人数占企业生产人员35%以上(含35%,对只挂名不参加劳动的上述人员不得作为残疾人员计算比例),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发给《社会福利企业证书》的民政福利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安置残疾人超过企业生产人员10%未达到35%的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其经营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范围内(广告业除外)的业务,免征营业税;残疾人员占职工总数50%以上的福利企业,生产自用车辆、接送残疾人上下班的通勤专用大型客车,免征养路费;残疾人员占职工总数35%以上不足50%的福利企业,生产自用车辆减半计征养路费。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应税劳务,免征增值税、营业税。?

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管理、指导和监督。鼓励、扶持社会各方面依法兴办社会福利企业、工疗机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等社会福利性企业和机构,扩大残疾人就业范围。各部门要推进福利企业改制,向现代企业制度并轨。?

鼓励无业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逐步建立完善的残疾人个体创业机制。下岗残疾职工(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各级劳动部门要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全社会就业工作总体安排,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帮助。?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5日内核准登记;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批准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费、登记费、证照费和所得税。对经营困难的,减免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市场管理费。有关部门在场地、摊点、摊位等方面提供方便。?

残疾人个人销售货物,月销售额达不到当地增值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

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可以按照符合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安置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条件的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执行。?

各级政府要把无业残疾人纳入再就业援助范围,提供即时岗位援助等多种帮助。大龄无业残疾人,按规定享受国家和省关于“4050”人员优惠政策。各用人单位要对残疾职工给予特别照顾。在岗残疾职工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残疾人双职工家庭必须保证一人在岗。?

各级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适合残疾人的要优先安置残疾人就业。按规定在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无业残疾人就业,从再就业基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所招人数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之和计算。各级残联和残疾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社区开发的残疾人就业协理员岗位,享受公益岗位待遇。?

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就业服务纳入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在费用上对残疾人实行减免优惠。残疾人参加培训,取得县以上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所在地残联应给予一定补贴。?

(三)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保障其基本生活?

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残疾人家庭,要全部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按照分类救助的原则,对其中的重度残疾人在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每月增加一定数额的保障金。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抚)养人或法定赡(抚)养人无赡(抚)养能力的残疾人,要按照规定予以供养。在完善和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也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其中。同时,通过临时救助、社会互助等措施,解决残疾人的临时困难,保证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城镇交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困难的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可由该地区收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适当补贴。?

各级政府将城乡无房、住危房的贫困残疾人户纳入特困群众住房援助制度。在安排解决城乡贫困群众住房困难和采暖费减免补助时,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户纳入其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优先给予照顾。在为农村特困户建房和实施危房改造时,要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其中,每年按一定比例帮助农村特困残疾人建设和修缮一批住房。城市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的,经过有关部门认定,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和政府廉租房政策。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要优先实行实物配租。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的采暖费,从城市供热专项调节资金中给予补助,以减少残疾人在住房方面的压力。?

对因遇到突发性灾害损失或其他特殊困难影响基本生活的残疾人家庭,要按相关规定及时予以应急救助。?

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社区生活服务。在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贫困残疾人的需求。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包扶贫困残疾人户活动。通过组织广泛的社会互助活动,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和医疗救助工作,使贫困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

(四)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按照国家、省关于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救助和优惠政策,帮助城镇贫困残疾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范围。残疾人在城镇用人单位就业的,按城镇用人单位参保办法参保;灵活就业的,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参保。农村贫困残疾人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府减免、救助的优惠政策。?

对城乡贫困残疾人开展医疗救助。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医疗救助的要求,切实做好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重大疾病救助工作,使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贫困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到非营利医院(卫生院)住院治疗,发生的床费和诊疗费给予优惠20%。?

(五)建立完善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体系。按照国家、省关于农村卫生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精神,各级政府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康复工作机制,创造条件,扩大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受益面,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康复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六)建立多元化残疾人康复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每年确定残疾人康复专项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福利彩票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用于残疾人康复事业。动员和发动社会、团体和个人募集资金,用于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

三、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和措施,确保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七)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对全省困难家庭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通知》(辽政发〔2003〕34号)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少年的长效机制。贫困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免交学杂费及其他规定的服务性收费。对寄宿的残疾儿童少年每年给予一次性的生活补贴。加强对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加大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力度,巩固和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积极开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研究工作,适当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含随班就读教师)岗位津贴标准。?

(八)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国家和省现行助学政策和措施,确保城乡贫困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加强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逐步增加和扩大残疾人中专教育教学点,逐步建立残疾人远程教育体系和网络。?

四、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长效机制,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九)加强检查监督,促进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已经取消农业税的地区,要继续加强对残疾人的救助和扶持,通过其他优惠政策和措施扶助残疾人。没有取消农业税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制定税费改革政策中对残疾人的特殊保护规定,减免贫困残疾人的相关费用,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十)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长效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依法做好我省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的意见》(辽信发〔2003〕11号)规定,重视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切实解决好残疾人在就业安置、房屋拆迁、康复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解决好贫困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

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妥善解决好残疾人机动车运营问题。已经取缔残疾人机动车运营的地区,要落实好残疾人的各项扶持政策,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没有取缔的地区,要做好取缔前相应的就业、保障等配套措施的制定工作,掌握好取缔的时机,采取妥善的过渡措施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十一)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各级司法部门要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和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帮扶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十二)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贫困残疾人救助机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继续关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积极参与。民政部门要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财政部门将贫困残疾人救助资金纳入社会救助资金预算;卫生等部门将对贫困残疾人医疗减免项目纳入有关医疗减免政策;建设部门在困难群众的住房援助工作中,加大对残疾人的倾斜力度;教育部门将残疾儿童、贫困残疾人子女纳入教育救助政策;劳动保障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服务。其他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十三)动员社会,广泛开展扶助贫困残疾人爱心公益活动。倡导社会爱心公德,唤起共济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救助和帮扶活动,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

省民政厅 省教育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建设厅?

省卫生厅 省工商局?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省扶贫办 省农业银行?省残联?

二○○五年一月二十日

篇8:扶助贫困母亲

关键词: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心理扶助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 研究方法

为了尽可能全面了解广西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各高校心理帮扶情况, 本次问卷设计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作为测量工具, 并结合自编问题, 制成自编问卷, 问卷由学生基本信息、家庭经济状况、各高校心理帮扶情况以及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涉及的问题组成。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要手段,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 面向广西全区7所独立学院, 专业类型涵盖了理、工、农、医、师、艺、体等专业。共计发放问卷700份,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67份, 回收率为95.3%, 有效样本667个。调查对象基本上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卷统计分析全部采用SPSS18.0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根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的特点, 依据广西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 选取了7所独立学院作为调查学校样本, 调查对象涵盖了理、工、农、医、师、艺、体等专业的667名大学生, 调查采取了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性别构成中, 男同学比例为42.9%, 女同学比例为57.1%;民族构成中, 汉族占76.3%、少数民族占23.7%;年级构成中, 大学一年级学生45.4%, 二年级学生14.2%, 三年级学生13.8%, 毕业班学生26.6%。学科构成中, 文科专业学生占33.3%、理科专业学生占60.1%、艺术体育类专业占6.6%。学生来源情况, 来自城市的有23.7%, 来自县城的有20.2%, 来自乡镇的有11.7%, 来自农村的有44.4%, 大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源于农村。独生子女的占了32.4%, 非独生子女的占了67.6%。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1. 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来源情况

调查显示, 有45.4%的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 而500~1000元收入的占27.5%, 200~500元收入的占16.6%, 还有10.5%的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200元以下。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的学费来源主要通过父母支付、亲属资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方式筹集, 其中, 以父母支付为主, 占了68.5%, 助学贷款的占了20.7%。对于生活费的来源问题, 与学费的来源情况相近, 均以父母支付为主。

2. 家庭经济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

受调查者中, 有50.4%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情况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困扰, 49.6%的学生认为没有带来困扰。而面对因经济问题造成的心理压力时, 40.7%的学生选择独自忍受, 54.6%的学生会找亲友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 仅有3.9%的学生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剩下的人会找老师帮忙。

3. 独立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基本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独立学院学生中, 有86.9%的学生所在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而日常遇到问题中, 仅有40.7%的学生选择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并且49.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对他们没有什么帮助。

三、差异检验结果分析

1. 家庭经济困难是否带来心理困扰大学生的scl-90得分差异检验

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困扰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未带来心理困扰的贫困大学生。

2. 是否会选择去咨询室寻求帮助被试的scl-90得分差异检验

本研究调查对象均为被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50.4%的学生感到家庭经济困难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困扰。然而却只有3.9%的学生在心里感到困扰的时候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有心理困扰不会选择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会去心理中心寻求帮助的贫困大学生。

有心理困扰不会选择去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度、抑郁得分均显著高于经济困难未带来困扰的贫困大学生 (p<0.05) 。

四、结论与思考

通过研究发现, 造成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除了自身家庭经济以外, 还有就业、周围贫富差距的影响也给学生带来心理困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 不能只局限于经济帮扶, 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帮扶工作, 让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结合独立学院当前的实际情况,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做好心理扶助工作:

1. 营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环境

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未带来心理困扰的学生。因此,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症状更加严重, 如:自我认识上的自卑、情感上的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因此, 要做好对这些学生的心理扶助工作, 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时刻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经济上给予帮扶的同时, 更加要在心理上给予帮扶, 日常工作中, 要注重在思想上引导他们, 积极向上, 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加强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挫折教育等, 给学生以正面引导。尤其是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贫困学生实例, 来激发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 培养他们战胜自我的勇气。学校要从上到下营造这种积极的氛围, 用正能量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 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手段, 新生刚入学时, 就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把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为重点帮扶的对象。通过普查工作和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还可以通过档案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追踪和了解, 及时地掌握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对学生的负责, 也是对家长的负责。现在大多数高校只是笼统地对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还没有真正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单独的档案, 对于这些学生, 更加要注重家庭经济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心理波动, 随时掌握学生情况, 做到定时追踪, 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学校—班级—宿舍—个人的四级心理预警机制, 一旦发生心理危机事件, 要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这就依赖于平常对这些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追踪和掌握。

3. 规范心理健康咨询, 加强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工作

目前, 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发现, 中心的建设情况参差不齐, 有的比较完善, 有的形同虚设, 而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还不是很了解, 很多学生反映, 即使遇到心理健康问题, 也不愿意去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咨询。面对这样的局面, 各独立学院应当做好心理健康咨询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合乎规范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聘用专业人才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同时, 也可以依托母体学院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资源, 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要做根据“个性”做好个别辅导, 根据“共性”做好团体辅导。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都不尽相同, 要通过对学生的了解, 针对学生个人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目标地进行辅导, 开展咨询工作, 帮助学生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 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工作, 这既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又利于用团队的力量来引导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加有所帮助。

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已然存在, 不仅仅要依靠学校进行对方位的心理扶助, 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家庭也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 才能帮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峰, 田志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的心理援助[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07) .

上一篇:股权转让合同书样本下一篇:“遵纪守法”宣誓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