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基金扶助重庆市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项目培训者培训特点及问题

2022-09-12

从2008年至今,田家炳基金扶助重庆市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项目已经过差不多两年,纵观整个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问题。现将该项目的特点和培训者培训的内容、特色、成果和不足总结如下,以期能对我市今后的培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项目特点

本项目和过去进行的项目有明显的不同,其特点如下:

1、保障有力。田家炳基金会扶助重庆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从一开始,便得到了市政府、市政协和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港渝双方联合组建了项目工作督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评估小组和管理办公室,以加强对此项目工作的宏观统筹和组织管理。培训前调研、培训中密切关注学员的动态,培训后评估和后续跟进这些无疑对项目的顺利、高效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港渝合作。就整个培训者培训看来,港方教师的理念和方法更为先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为完美。渝方教师对本地的情况更为熟悉,针对性也许会更强。通过港渝合作,比单纯港方教师和单纯渝方教师的培训对培训者和一线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的提升及项目本身的帮助会更大。

3、城乡英语教师培训资源统筹配置。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市教委统筹香港田家炳基金会、重庆市高校、主城区教师进修学院和主城区八所重点中小学的人财物资源,根据“针对性、有效性、服务性”的原则,对贫困农村英语教师培训做了为期三年的培训资源系统配置。

4、采用梯级辐射培训模式,即“骨干教师培训—一线教师培训—辐射带动全员”,以提高一个区域的整体教师素质。首先,通过集中研修、分散研修、送教指导、合作学习、远程培训和赴港学习等方式培训100名骨干教师培训,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英语教育理论与英语教学方法、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指导、英语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目标是使他们能够胜任或者辅助对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指导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实践。

二、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阶段及内容、特色、成效和问题

(一) 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阶段及内容

1、2008年12月从24日到31日由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香港专家对项目区县、主城4所教师进修学院以及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选送的中学培训者和小学骨干教师,实施了为期8天的集中脱产培训。由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担,港方英语培训专家加强指导并参与授课。内容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英语教育理论与英语教学方法、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指导、英语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目标是使他们能够胜任或者辅助对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指导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实践。

2、2009年4月港方专家到区县培训主要是落实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专家自己献课,并组织区县的教师备课,这对理论的本土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2009年7月对第一期培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增加了观课、议课和单元备课等内容和实践的机会。

4、09年10月四个进修学院到对口区县送教下乡,由送教教师和培训者同课异构,实现城乡资源整合,两地教师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交流和互动,另外四个区县的教研员也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

5、09年12月由港方专家负责,进一步巩固《课程标准》、观课议课、单元备课等内容,港方专家借用田家炳中学的学生为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做课堂展示如何在课堂上落实一个单元的内容,实现设定的目标,并让学员观课、议课。

6、2010年7月由港方负责,培训内容为复习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组织教师备课及开展教学评价,并对如何当培训者和组织者做了一些指导。

(二) 特色

1、以学员为中心,针对性强。

在整个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始终把受训教师的需要放在首位,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马上做出相应的反应,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比如,第一期一开始就针对了大班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员的要求迅速对自己的课程作出调整,比如有的学员说到他们学校根本就没有多媒体,于是港方教师马上就把自己本来设计为多媒体上的课程改为用黑板粉笔上,在垫江,港方教师在上了一个安排的班级的课后,有的老师又提出那是一个好班,如果在差班,可能会完全不是那个样子,结果该教师在差班上了一堂更精彩的课,让受训学员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需要大力提升专业素养,而不再为自己找借口。

2、注重输入和扶助。

不管是香港的专家还是西南大学的专家都注重对学员的输入和扶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语言和教育教学理论。港方一直在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中要求用英语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多的输入,让受训者在尽量短的时间接收尽量多的信息。尤其是港方专家,总是在尽可能的时间内给学员及时的扶助,每次布置任务后,发现学员有问题,他们马上站出来给学员指出应该怎样。比如在2010年7月的集中培训中,培训者被要求做单元计划,虽然这个内容在2009年7月由西南大学负责的培训和2009年12月由港方负责的培训中已经清楚地讲到,并且2009年12月港方还直接给重庆市田家炳中学的学生上课作为示范,也让培训者、骨干教师对课程中教师的理念、方法策略进行了分析,但是港方专家发现学员拿到这个任务时仍然很茫然,于是专家们马上询问学员的问题出在哪里,晚上集体备课熬到半夜三点重新给培训者补课,从培训者所用课本出发,分析教材中每个部分内容的特点,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要怎样对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港方专家的扶助下,培训者的信心也不断提高。

3、在做中学。

和内地传统的培训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相比,第一期培训不管是西南大学还是港方都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员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白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让学员了解多元智能就让学员做相关测试,让学员明白听力教学就让学员当学生体会听力的全过程。

(三) 成效

历时两年的培训,从磨合到走入正轨,其成效对不同的人收获不一,但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意识层面和操作层面。

1、意识层面。

整个培训历程对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在心灵上的震动是很大的,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受益:

(1) 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由于这个渝港合作模式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港渝双方某些方面都没有预料到,培训效果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但各个部门没有气馁,没有指责,没有推诿,而是以提高重庆整体教育为目的一次又一次地想办法努力提高培训者的素质。这在所有的培训者和骨干教师都深有体会,通过几次培训后,他们说,他们参加过很多次培训,只有这个培训是他们收获最大的。

(2) 无私无怨,以身垂范的奉献精神,在培训中,有些培训者提到在客观上也的确存在的一些理由,比如大班教学,没有多媒体,学生的基础差等,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达到专家们所讲到的标准。面对培训者和骨干教师们的这些要求,专家们没有说什么而是放弃自己原来准备的教案,熬更守夜根据学员所述条件备课,而且效果良好,让学员心服口服,决心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想到田家炳老先生和港方的志愿者们为了祖国更加强大为了重庆的孩子们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出钱出力、放弃自己的假期,义务来为大家服务,很多培训者和骨干教师都深受感动,表示要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而且他们也正在发扬这种精神,更加努力地工作。

(3) 开诚布公的工作氛围、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培训中有很多例会,不管是港方还是渝方,专家、助教还是普通老师,只要是针对这个培训的,不管说得对不对都畅所欲言,然后项目组和专家们会综合评判,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操作层面。

整个培训不管是大学教师、中学教研员还是培训者、骨干教师,虽然他们会因为生活工作经历语言及专业能力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大学教师在教学法的专业理论的实践上更加系统,对自己再培养师范生的时候更有信心,中学教研员认为自己以后的观课评课,对一线教师的评价和指导会更加全面,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在教学理念、处理教材、上课水平和观课议课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献课、说课后专家的点评让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在理论上有更高的认识,对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有了更深的体会, 与09年4月港方到区县时的献课相比,09年11月专家观课发现,培训者、骨干教师在课堂结构的组织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 问题

虽然整个培训最后的效果不错,但是为什么原计划是08年12月8天培训, 后来增加09年7月、12月、2010年7月的3次集中培训, 另外09年4月及10年4月的到区县培训和观课?依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员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素养不够。

纵观培训者培训的全过程,不管是港方还是西南大学,他们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做得很好的,而西南大学的专家更突出理论,也有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港方专家更突出运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完美。但为什么结果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我们的受训学员还不是内行。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2008年有的学员而且还是比较积极后期成长很快的学员觉得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论,香港的方法不适用,原因在于他们看不出港方教师成熟精湛的教学技艺后面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能力的关注点,而对于西南大学的理论,一则他们的理论功底不够,二来,要把这些理论用于实践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他们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因此,在2009年4月,就我听到的课而言,在课堂呈现方式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有的学员说,他们把一些游戏等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最开始学生很有兴趣,一个月后学生兴趣全无,而且成绩还下降了,他们很纳闷。为什么如此?因为他们不清楚,任何一个游戏背后都有一个教学目标,比如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技能,但是我们的受训教师不知道,他们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且同一个游戏放在不同的时候做效果也不一样,他们没有这种意识。

2、学员的语言功底不够。

整个过程用全英语授课,很多学员的听力本身不够好,再加上很多教学法里面的专业术语,一堂课下来云里雾里,有的是听得不认真,有的在上课的时候不断查字典,结果只查了一些单词,对老师讲的整个内容没有全盘把握,据了解大部分学员听懂的内容大概50%,听懂意味着也许明白,如果只明白50%,有时等于全部明白,有时等于什么都不知道。

3、及时的扶助和学员练习的机会不够。

教学中有一个理念叫:“I HEAR, I FORGET;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虽然我们前面说过,所有的培训都坚持“在做中学”的原则,但是里面的“做”都是在授课教师的引导和助教手把手的帮助下做的,完全放手让学员自己做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拿到一个单元、一个课时到底如何下手学员不是很清楚;另外“做”的目的也只是让学员明白一个授课项目,明白和做之间有很长的距离,如果连怎么下手都不知道就更为艰难。前三次集中培训都是把整个内容上完后再让学员练习,很多东西他们已经忘了,在点评的过程中也没有办法对其中涉及到的方面逐一说到,因此对每一个课型所涉及的方面他们并不完全清楚,所以他们对于如何当好一个培训者,他们的信心还不是很足。

上一篇: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80例疗效观察下一篇:对比研究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