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报告

2024-05-08

管理评审报告(精选6篇)

篇1: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

2000管理评审报告

2000年11月24日

编号:CGCPC-OP034-QR-OOO2A

序号:T0011001

拟制:

批准:

编号:

一、管理评审综述

本次管理评审是本公司按照ISO/DIS 9001:2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后的首次管理评审。对2000年8月1日体系试运行以来,颁布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和职责权限、质量体系结构及实施情况、客户投诉及满意度调查情况、内部质量审核情况、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了评审。评审认为,本公司自制定并开始试行ISO9001质量体系以来,各部门的质量管理逐步走上正轨。特别是通过第一次内审,管理层修订了质量方针和目标,各部门完成了大量改进工作,完善后的体系基本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能够覆盖和满足各项质量工作要求;质量方针是适宜的,体现了本公司的宗旨以及努力的方向;质量目标基本合理,大多数指标可以达到,各部门应继续贯彻执行既定的质量目标。

本次管理评审按照会议议程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事宜,并一致通过了对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状态的决议。整个过程是规范的,达到了预定的评审目的。

(一)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合适,质量目标多数可以实现。针对第一次内审,公司增加了中长期目标,补充了质量目标,使质量目标更全面、充分体现质量方针的要求。由于公司第一次制定质量目标,一些目标的历史参考数据不足,使一些目标的统计方法不适宜,评审决定对五项目标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对其中四项部门质量目标进行调整,以体现目标要求的合理性及统计技术的科学性,对一项质量目标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限期改进。

由于体系试运行和目标设定至今为时尚短,少数质量目标数据无法得到统计或统计数据量不足,会在今后的三个月内分别得到全面补充,公司将在月度管理例会上对其进行评审。

2.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及职责权限基本满足目前运作的要求。

编号:

3.质量体系结构及实施情况

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能覆盖并满足ISO/DIS 9001:2000标准的要求,并正在有效实施。

4.客户满意度调查及客户投诉处理

11月上旬质量部组织了第一次客户满意度调查,综合满意度得分26.6分,低于2000~2001目标值(30分),详见《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CGCPC-OP032-QR-0004A/Q0011001。

因目标设定、调查均为首次,存在依据不足、宣传组织不够、问卷回收不多等问题,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对此质量目标不作修改。对于设计和成本二个偏低项目,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所有部门要针对调查报告中的各项得分,去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

客户投诉处理、统计和分析已走上正规,平均处理时间基本达到目标要求。5.内部质量审核

公司于10月10~11日完成了体系运行以来的第一次内审,共发现60项不合格项,详细参见《内部质量审核报告》CGCPC-OP033-QR-OO4A/Q0010001。审核结束后,内审组对所有不合格项开出不合格报告,总经理组织了对内审报告的讨论,并规定所有责任部门包括管理层必须按期完成对不合格项的整改。至目前为止,所有严重不合格项已完成整改且运行良好。

公司定于11月27~29日进行第二次内部审核,以确认经第一次内审后修正的体系没有重大缺陷和运行无严重不合格项,并进一步验证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6.内部信息沟通

公司通过日常管理例会、月度管理例会以及管理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公司内部各类信息系统等形式进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自10月份起开始执行正规的管理例会制度,并保证每月按期进行。因本次管理评审包含了11月份的大多数内容,故不再召开11月份月度管理例会。

编号:

(二)管理评审决议

本次管理评审,通过对质量体系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全面分析和评价,一致确认,公司目前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符合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也适应公司近期发展的需求,总体是符合和有效的。

通过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综合评价可以认为,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符合公司战略目标,也充分体现了客户需求和持续改进的宗旨,总体上是合适和正确的。

根据本次管理评审,结合公司质量管理建设的统一部署,初步确定,在完成近期第二次内审及纠正后,即进入正式认证的准备阶段。

编号:

二、管理评审会议纪要 时间

地点

: 公司会议室511 主持人

: 总经理

参加人员:。

记录人 :

会议评审材料:

1.管理者代表:质量目标评价报告 2.质量部经理:产品质量工作报告

3.质量体系主任:内审情况报告、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客户投诉处理报告 4.PMC经理:市场计划和客户定单完成情况报告 5.采购部经理:物料交货水平和供应商管理报告 6.生产中心经理:车间定单完成和生产质量工作报告

7.PC产品发展部:PC产品创新、研发、新产品试制、工程化等报告 8.服务器产品发展部:服务器产品创新、研发、新产品试制、工程化等报告

会议议程:

1.管理者代表汇报质量体系运行状况:

结论:目前公司的组织机构适宜,质量体系能覆盖并满足ISO 9001的要求,且与实际运行情况基本一致,初步规范了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已采取了纠正和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基本有效,但少量工作还有待提高。

2.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评审:

编号:

会议认为质量方针反映了公司从理解客户需求出发,到持续改进以追求客户满意的承诺。新增的中长期质量目标,体现了公司为贯彻质量方针而制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目标,它是质量方针的保障。2000~2001质量目标是公司遵循质量方针和达成中长期质量目标的良好起点,实践证明其大多数指标符合实际。会议讨论决定对其中四项部门指标进行调整,对一项目标出纠正措施,详见管理评审报告附件《质量目标评价报告》。

(1)质量部质量目标评审(包括产品质量及体系方面):

质量部涉及到的公司及部门质量目标共8项,其中3项达成目标;2项与目标有一定的距离,经会议讨论,不需要对质量目标做修正,在下次管理例会再观察;2项无数据;1项目标制定不科学,需要修改。

a)3项达成目标的是:

G03纠正和预防措施达成率(目标值为95%)实际值为100%,内审不合格报告、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单、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等均封闭;

T2一次交验合格率(目标值为95%)实际值为96.3%;

T3一次开箱合格率(目标值为98%)实际值为98.3%,虽已达成目标,但因此数据仅收集到一周,在今后例会上还需要,对此目标跟踪评价。b)2项接近但有距离的目标是:

G02过程检验合格率(目标值为95%)实际值为92.55%,低于目标的主

要原因是体系刚开始运行前期问题较多,工程人员离职及调动,人手

严重不足,导致工程工艺出错率上升,但从8月到11月几个月的统

计趋势来看合格率是上升的,所以讨论认为不对此目标做修正;

T5客户综合满意度(目标值为30分)实际得分为26.63分,略低于目标,分析原因为此次调查是第一次针对客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存在着组织

上的问题,并且收集的数据也不足,故目标不做更改,但对其中两个

偏低的调查项目(设计及成本)要发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请相关部

编号:

门重视客户的意见,以达成客户满意。

c)2项无数据的是:

G01培训计划达成率(目标值为90%),因为8月开始体系运行,虽然做

了大量的培训工作,但没有制订培训计划,故无法计算培训计划

达成率。决定编制2001年培训计划,对此项目标在2001年进行评审;

T4产品早期返修率(目标值为5%),原因为此数据由客服部向PC制造部

提供,经过多方协商,反复确认,客服已承诺从12月起每月提供此类

数据,故此次评审无数据,下次跟踪。

d)1项需要修正的目标是:

G04客户投诉及处理平均周期(目标值为小于5日),实际统计有26宗客

户投诉按期处理完成,4宗客户投诉未按期处理完,讨论中大家认为

此项目标无可比性,未完成的项目无目标来度量,故发纠正和预防措

施报告,对此目标进行修正。

(2)PMC质量目标的评审:

PMC共涉及3个质量目标,其中2个已达成且目标适宜,1个目标制定偏

低需要修正。

a)2项已达成的目标是:

G06 客户定单满足度(目标值为95%)实际为98.9%,达成目标;

T1 定单按期完成率(目标值为95%)实际为96.5%,达成目标。

b)1项目标制定不合理的是:

G05月生产计划完成率(目标值为90%)实际为95.47%,讨论认为此

目标制定过低,建议发纠正下措施对目标进行修正。

(3)采购部及仓务部质量目标评审:

采购部的2项质量目标均已达成,仓务部质量目标1项达成,2项基本达成,目标基本适宜,不需要对目标进行修正。

编号:

a)采购部达成的目标:

G07物料交货及时性(目标值为95%)实际值为97.2%,能保证生产需

要及满足客户定单要求;

G08合格供应商定期评审完成率(目标值为95%)实际值为100%,对供

应商进行了很好的管理,保证了供货质量。

b)仓务部达成的目标是:

G10备料及时性(目标值为95%)实际值为95.3%,能满足投产需要及

生产需求。

c)仓务部基本达成的目标是:

G09盘点准确率(目标值为100%)实际值为99.84%,比目标100%略低,不需要修正目标,低于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商来料原包装短少,但供应商已及时补足;

G11发料准确率(目标值为100%)实际值为98.2%,因有新人入职,对

业务不十分熟悉,所以要求仓务部对新员工的培训要从业务提高上

来落实,此项不出纠正要求,下次例会跟踪。

(4)生产中心质量目标评审:

生产中心三项目标均已达成。

G12产品直通率(目标值为90%)实际值为94.28%,此目标定义为未经

维修产出的机器数与产出总数比;

G13 QC检验合格率(目标值为95%)实际值为98.8%;

G14周车间定单完成率(目标值为90%)实际值为93.04%,影响此目标

的最大问题是维修物料供应不足,使车间定单无法按期完成。

(5)PC产品发展部及服务器产品发展部质量目标评审:

新产品发展部共11项目标,其中7项目标已达成,1项目标基本达成,3项目标统计及计算方案不科学或未达到目标,需要纠正。

编号:

a)七个已达成的目标是:

G15设计控制程序化(目标值为100%)实际值为100%;

G16设计开发按时完成(目标值为小于一周),8月份到11月开发的2项

均按时完成;

T6新产品项目(目标值为大于等于4),本实际完成了5项新产

品的发开,并已推向市场;

G18新产品中试完成率(目标值为100%)实际值为100%,从8月到11

月份,完成了1项新品,4项部件的中试工作;

G20设备设施维护(目标值为100%)实际值达100%,所有设备均得到

适当的维护,所有使用中的计量仪器均在有效期内;

G21新产品样机测试(目标值为100%),实际值达到100%,从8-11月

共完成了2款样机的测试工作;

G22部件评测完成率(目标值为95%)实际值为96%,部件评测工作在 按计划的完成。

b)基本达成目标的是:

G23进料检验合格率(目标值为98%)实际值为97.9%,基本达成目标,引起不合格的主要物料是主板及机箱,会议讨论认为应继续扩大主

板及机箱厂家的寻找,并经考查,纳入合格供应商一览表中,提供

更多的选择。

c)3项需要纠正的目标为:

G17部件开发进度(目标值为小于5天),工业设计部在8-11月完成的 13项部件开发均按期完成,但讨论认为此目标制定不科学,对未按

期完成的项目,无办法考核,所以讨论认为需要对此项进行修正;

G19工程文件准确率(目标值为99%),实际值为93.5%,未达成目标

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程部人员离职或调离,但在整体的趋势上,工程文件准确率有提高,故对此不进行纠正。同时,会议讨论认

为此目标的计算方法中定义不明确,不合理,需要重新定义;

编号:

G24来料质量水平(目标值为DPPM小于3000),实际值为3700,未达

到3000(DPPM)的目标值,讨论认为对此项目标需要进行纠正改

进,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3.对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职责评审:

本公司组织结构已在《质量手册》及相关的程序文件中得到明确,各部门人员均已到位,整体评审认为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能满意足目前的开发及生产要求;各岗位职责明确,岗位人员均符合岗位任职要求,招聘了新人,离职人员留下的空缺得以补充;对人员定期的培训及考核。人力资源基本满足目前动作的要求。

4.对内部信息沟通评审:

建立了客户沟通及信息传递的渠道,为接受客户投诉专门设立了E-MAIL信箱,各部门均建立部门日常例会制度,中层管理人员每周召开日常例会,每月召开管理例会,各部门的接口在程序文件中均做了明确描述。通过体系运行及不断完善,信息沟通已变得越来越顺畅,可以保证开发及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附件:《质量目标评价报告》

篇2:管理评审报告

评审依据:ISO9001:20xx标准、本公司程序文件、法律、法规要求、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评审目的:评审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价,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对全公司的生产运行方面的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各环节。

参加人员:

评审内容:

本次管理评审按照20xx版GB/T19001标准和公司管理评审程序文件的要求,对标准规定的管理评审输入:审核结果、顾客反馈、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预防和纠正措施状况。参加会议的公司领导及有关部门和个人,对所报告的管理评审信息,尤其是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发表了意见、并展开了讨论和评价:最后由池泽华总经理根据大家的评价意见,做出了本次评审的决定和措施:

管理者代表xx作了关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报告》,其内容包括:

(1)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情况;

(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及适宜性;

(3)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运行状况;

(4)上次质量管理评审所确定的措施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5)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

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了关于《物业管理处质量报告》、《质检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物业管理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物业管理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物业管理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的报告。

与会人员就我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总经理池泽华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当场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做出了如下本次评审的决定和措施:

一、本次管理评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持续改进工正科技公司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促进各部门提高工作质量,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我公司通过20xx版/T1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本次评审结论为:通过体系的运行,公司管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公司的全部管理纳入该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对我公司这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最终产品检验、用户服务的解决情况的分析,我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09001:20xx标准和我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适应我司的实际情况,质量管理体系能在持续改进中有效运行,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基本上处于受控状态,全公司职工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这些方面都反映出体系的实施较为有效。一致认为我公司质量体系基本具备申请第三方注册认证的条件。

篇3:能源管理初始能源评审分析

1 能源评审的标准要求

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对能源评审的要求[3]:组织应将实施能源评审的方法和准则形成文件, 并组织实施能源评审, 评审结果应进行记录。能源评审内容包括:

1) 基于测量和其他数据, 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水平。

2) 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 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及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确定与重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3) 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 并进行排序, 识别结果须记录。

机会可能与潜在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源 (如余能) 的使用有关。组织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能源评审。当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时, 应进行必要的能源评审。

2 初始能源评审

2.1 初始能源评审步骤

确定评审范围——组成评审组——现场评审前的准备——现场巡视考察——初始能源评审计划——评审实施——编制初始能源评审报告。

2.2 初始能源评审的原则

1) 明确工作依据。开展能源评审主要依据包括三个方面: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GB/T 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4];国家及地方出台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

2) 确定过程单位。可以按照能源流程顺序开展能源评审, 即按照能源的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以及各环节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顺序进行评审。

3) 明确重点工作。在覆盖能源管理和利用全过程的同时, 突出能源评审的重点, 包括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现状;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排序等。

4) 运用成熟方法。实施能源评审时可灵活应用实地核查、能量平衡分析法、能效检测法等方法, 并充分应用能源审计的结果、设备效率测试结果、综合能耗计算结果等, 确保能源评审的效果及质量。

5) 全过程记录。按照标准要求应该对能源评审从前期策划、具体实施及出具报告等整个过程, 依据主要结果进行详细、客观记录, 一般为制定能源目标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6) 全面深入。能源评审应覆盖法律法规及其他方面要求、能源管理方面、能源利用方面这三个方面;能源评审应遵循评审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这三个步骤;查找人员、设备、技术工艺、管理、能源、产品、过程控制、余热余能及其他这九个方面。

7) 客观公正。在能源评审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评审人员要充分结合能源管理和利用实际,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 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并加以解决。对存在的问题, 不能隐瞒不报, 也不能一味夸大。

8) 全员参与。能源评审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某几个人的任务, 标准要素涉及的所有部门都应当参与进来, 每个员工都应当为企业发现问题和寻找潜力建言献策[1]。

3 初始能源评审的内容

3.1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贯穿于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全过程。评审应按照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节能遵法贯标机制的要求, 评价目前本单位节能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贯彻落实现状, 具体包括以下7个方面:收集获取现状、识别评价现状、沟通传递现状、贯彻落实现状、监督检查现状、定期评审现状、总结评价, 提出建议。

3.2 评审能源管理状况

评审能源管理状况是依据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等能源管理类标准及现有能源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记录等, 对现有能源管理制度建立运行情况见习全面系统梳理, 一方面将满足标准要求的做法和经验纳入能源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调整晚上不规范、不合理及存在缺项、漏项的管理环节, 做到“查缺补漏”为制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确定职责权限、有效分配资源、编制体系文件、构建节能工作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3.3 评审能源利用状况

评审能源利用状况的目的是根据标准条款要求, 摸清单位能源利用状况, 分析能源使用, 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能效状况, 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发现问题, 寻找潜力, 确定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排序;同时, 明确企业的能源绩效参数, 确定能源基准及能源目标、指标。

3.4 能源评审报告

在完成上述评审工作后, 工作小组根据评审的过程和结果, 编制能源评审报告。报告编写完成后, 应组织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并补充完善, 由工作小组组长负责报告的审核确认后, 报最高管理者审阅。能源评审报告应做到细致、简洁、清晰, 涵盖能源评审的所有工作, 并对需要改进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2]。

4 结论

初始能源评审是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前, 对能源管理现状的一次全面深入的自我摸底过程, 是整个体系建立的基础, 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是后期制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基础和依据。初始能源评审能否真正的、全面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关系到能源管理体系的整体建设质量, 关系到能源管理体系在后期运行中能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旭东.能源管理系统[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2:82-85.

[2]周湘梅, 刘立波.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110-112.

[3]GB/T 2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篇4:试论工程造价评审的管理

【关键词】 控制工程造价评审管理

引言

工程造价评审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对建设项目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具体指由评审机构,按照相关法规和各项技术指标,对建设项目投资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实施的审核与监督;并通过评审监督,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准确性及竣工决算编制方法的合法合规性。

1. 工程造价评审的程序

1.1事前评审方法

工程造价评审大多是对工程竣工决算的评审: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和交工资料来审查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失误,例如大的建筑工程是经过招标确定的,它的造价按图纸造价是一次性包死的,在结算时只是发生一些变更和签证。此类工程在竣工决算评审时大多不会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很容易出在投标报价上,一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沟通后,建设单位做高标底故意提高造价,这样投标方就可高价中标。而在评审时却审查不出问题。

1.2事中评审方法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评审监督,尤其是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深入现场调查、取证、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跟踪评审勘查,记录要由甲、乙双方和评审人员三方签字认可。例如基础工程,当地勘不详时就会出现超挖和基础加深情况,如果施工方和监理作弊签证虚假加大工程量,在决算时不会发现,只有亲自到现场监督才能保证签证量属实。所以事中评审必不可少。

1.3事后评审方法

1.3.1对于有图纸的工程项目,要仔细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有否故意计算和合计错误以及笔误等。同时还要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图完成,有无取消部分后结算仍计价等。

1.3.2对于无图纸的项目要深入现场,对照结算项目采用现场实测以确保造价的真实性。决算评审除了核定工程量外还应对定额套用及费用标准进行评审,避免高套定额和不合理取费现象。

1.4材料价格评审

竣工决算中的材料及设备价格是直接影响建设项目评审质量的重要因素,评审时要特别注意对材料价格的审查。材料价格虽然是定额中规定的,但主要材料价格需按市场价格加以调整,即材料调差是工程的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往往是在材料使用上以次充好,而材料调差仍按质量好的材料价格调整。评审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建立建筑安装工程材料价格调查信息网络,定期调查。二是审查施工企业材料成本账。三是调查了解建筑市场材料价格情况。四是直接到供应厂(商)考察认证。只有在做好上述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最终决算价格。

2. 建设工程造价评审方法

2.1全面评审法

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的对全部项目进行评审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评审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评审的工程造价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评审法。

2.2标准图评审法

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评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结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评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地面以上结构相同,可集中评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评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2.3分组计算评审法

把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评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再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这是一种加快工程量评审速度的方法。

2.3.1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填土、运土分为一组这一分组中,先将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基础垫层计算出来,而槽坑回填土、外运土的体积按下式确定: 回填土量=挖土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余土外运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2.3.2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层、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刷浆、屋面层分为一组。在这种分组中,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计算出来。而楼面找平层、顶棚抹灰、顶棚饰面的工程量与楼地面面积相同;垫层工程量等于地面面积乘以地面厚度;空心楼板工程量由楼面工程量乘以楼板的折算厚度(查表);底层建筑面积加挑檐面积,乘以坡度系数(平屋面不乘)就是屋面工程量;底层建筑面积乘以坡度系数(平屋面不乘)再乘以保温层的平均厚度为保温层的工程量。

2.3.3内墙外抹灰、外墙内抹灰、外墙内面刷浆、外墙上的门窗和圈过梁、外墙砌体分为一组。在这一组中,首先把各种厚度的内外墙上的门窗面积和过梁体积分别列表填写,然后再计算工程量。在求出墙体面积的基础上,减去门窗面积,再乘以墙厚减圈过梁体积等于墙体积。各项数据均可借鉴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评审工作效率。

2.4对比评审法

用已经评审的工程造价同拟审类似工程进行对比评审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区别对待。一是两工程采用同一个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及变更不尽相同。其拟评审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评审法;不同部分可分别计算或采用相应的评审方法进行评审。二是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可根据两个工程建筑面积之比与两个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之比例基本一致的特点,将两个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以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对比审查。如果基本相同时,说明拟评审工程造价是正确的,或拟评审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是正确的。反之,说明拟审造价存在问题,应找出差错原因,加以更正。三是拟审工程与已审工程的面积相同,但设计图纸不完全相同时,可把相同部分,如厂房中的柱子、房架、屋面、砖墙等进行工程量的对比评审,不能对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图纸或签证计算。

2.5筛选评审法

建筑工程虽然有建筑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量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我们把过去评审积累的这些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价值)、用工等几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这些基本值犹如“筛子孔”,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筛下去的就不予评审了;没有筛下去的就意味着此分部分项的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评审。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评审速度和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评审审查条件的工程。

2.6重点抽查评审法

确定工程量大或造价较高、工程结构复杂的工程为重点,确定监理工程师签证的变更工程为重点,确定基础隐蔽工程为重点,确定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工程为重点,确定甲乙双方自行协商增加工程项目为重点。抓住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评审。

结语

加强建筑质量的造价监管与评审,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工程造价评审管理制度,从立法体系、行业创新、计价模式、人才培育、业务建设等多方面应配套的工程造价体系,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程造价评审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桂琴.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3).

[2] 郑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

篇5: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篇一:管理评审报告及相关输入、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编号:YFR5.6---02

一、评审目的:

通过本次管理评审活动,通报和总结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内部质量审核情况,系统评估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确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识别改进的机会。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客需求与期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二、评审依据:

《质量手册》、“管理评审程序”以及各部门汇报材料

三、评审时间:

2012年7月8日(一天)

四、评审地点:

公司二楼会议室

五、参加部门与人员:

总经理、管代、部门负责人、内审组成员

六、管理评审会议议程:

1、公司总经理主持会议说明管理评审的有关事项。

2、各部门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由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在部门汇报完毕之后对该部门作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及建议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决策。

3、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效果的综合评价。

4、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总结评审结果及改进方向。

5、管理者代表出具管理评审报告。

6、管理评审措施进行验证。

八、各部门准备材料要求:

①销售公司提供市场调研,走访用户,用户满意调查的总结。②化验室提供近阶段体系运行以来产品实物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③生产技术部提供目前设备现状及运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

④采供部提供原、燃材料采购情况和市场调查分析报告。⑤综合办公室提供目前人力资源分布,配制及培训汇报。

⑥全质办提供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情况、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编制人:日期:

审批人:日期:

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YFR5.6---01

一、评审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确定变更的需要。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客需求与期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二、评审时间:

2012年7月8日(一天)

三、评审地点:

公司二楼会议室

四、参加部门与人员:

总经理、各位副总经理、质量体系覆盖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全体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

五、管理评审综述及结论:

根据ISO9001:2008标准要求和公司制定的《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规定,2012年7月8日在总经理的主持下,召开了2012管理评审会议。根据议程安排,各部门分别就本部门、本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及改进措施作了汇报,并分组讨论,针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满足顾客要求,达到顾客满意做出决议,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1、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运行评价

⑴、公司领导层的变更并未对我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产生不利影

响。随着公司去年下半年总工程师及总经理的外调,我公司在年初重新任命了管理者代表,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和有效运行。

⑵、质量方针在全厂上下得以贯彻,员工质量意识、改进意识进一步提高,“以顾客为关注点”的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质量目标圆满实现。

2012年第一季、第二季度对我厂定期检验中合格率100%;水泥产品在委托省质检站的各类检验中合格率100%,水泥产品监督检验合格率100%;本厂成品检验合格率达100%,产品重大工序质量事故为零。2012年上半年,客户严重质量问题为0次,客户投诉为0,在,在3月份,销售公司对公司的主要客户进行了一次满意度调查,顾客满意度达到95.04%,圆满完成了各项质量目标。评审组认为公司质量目标是适宜的,通过全员的努力和不断的持续改进是可以完成的。公司产品质量是稳定的,完全满足大型工程对水泥质量的要求。

⑶、监视和测量设备得到合理配臵,装臵进行了全面检定,制定了设备运转率、主机台时、产品单位电耗等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视。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提高了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设备运行效率。截止6月底,设备校准或检定率为100%;

⑷、员工岗位任职能力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我厂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有力地抓好了全年教育培训工作。制订出全

厂2012的《培训计划》,内容涉及综合和专业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等几大类。半年来,我厂创新培训机制,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共计划培训24课时,已实施完成36课时,目前培训项目实施率达150%。

⑸、在现场管理方面,通过推行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整治力度,规范了员工作业标准。各车间设备、生产半成品、现场物品实行定臵管理,车间物流有序,场所整洁,生产工作环境明显改观,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检查、改进和完善机制已建立,纠正预防性措施均已落实且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通过了1次企业内部审核,累计发现问题2项,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均按要求对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经验证达到了预期目标。

2、需要改进的方向:

⑴、加强学习和培训。组织新进工作人员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知识,进一步提高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

⑵、按照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工作要求,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强化质量管理,制定更高的工作标准,实现公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⑶、进一步做好服务质量的过程控制及监视和测量工作,加强对质量记录、服务流程、法律法规依据等规范性的质量控制,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在持续改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加强与客户和内

篇二:技术部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技术部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根据质量手册要求,本部门主要职责有:技术文件控制、工装管理、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和开发、采购信息、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一、一季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目标结果分析:

1、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1)按公司要求制定了《项目章程》,部分项目已按计划实施,但个别项目因具备条件不足等原因,实施日期进行了顺延;

2)图纸、工艺、定额、工装共完成1531份,一般失误26次(其中: 差错率小于3%;

3)及时准确处理现场技术问题,并对生产过程中特殊工序进行技术 指导;

4)暂未实施降低产品成本技术革新。

2、目标结果分析:

该季度部门目标的考核结果说明GJB9001B-2009体系运行正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文件中图纸、工艺、工装设计质量有所提升,但定额上错误增多,主要因不够细心造成,后期需提升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加大审核力度;

2)部分项目拖期,需加快实施步伐,尽可能与计划保持一致。

二、体系文件执行情况:

1.技术文件控制:

严格按《文件管理制度》有关要求实施文件管理与控制:

1)编制了《技术文件编号办法》,并对文件的编号实施严格控制;

2)文件按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级别的签字;

3)文件修改:严格按程序要求审批、修改;

4)文件实施定置管理,方便检索;

5)加强了现行文件和参考、作废文件的识别与管理。

2.工装管理:

1)指定专人对公司现有工装进行了梳理,分类建立了工装管理台 帐,并按相关规范及时组织相关部进行了100%工装验证工作;

2)制定了《工装维修计划》,按计划要求组织维修人员及时进行工 装的维修、保养,并做好相应记录,并对发现的不合格项次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保证了设备的可靠运行,满足生产需求。

3.设计和开发控制:

按制度要求有效开展了各阶段的设计活动与质量控制,后期按需完善三级控制文件。

4.采购信息:

按制度要求编制了采购规范、检查与试验要求以及验收准则,后期按需完善三级控制文件。

5.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按制度要求以图纸、工艺与操作规程的形式向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提供了产品特性的信息和作业指导文件。另外,根据质量体系内审情况,为提高工艺的适用及可操作性,目前正在对各类作业指导书进行整改,预计年底完成。

6.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确认:

按制度要求技术部对焊接与表面涂装两个特殊过程制定了相应管理规程和工艺评定准则并已组织完成。

三.质量体系改进实施计划:

1.加强预防与纠正工作:对于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技术部应立即组 织相关人员召开临时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立即整改,同时,应加强错误统计工作,定期由技术主管针对各类错误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深入了解错误产生的根源;

2.加强与生产车间的联系、沟通与技术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实际制造情况,逐步将图纸与工艺完善,并将影响质量的疵点控制在萌芽中;

3.加强培训,消除隐患。由于技术部新员工较多,对相关标准与程序文件尚不熟悉,只有通过加强新员工相关知识的培训,才能消除设计隐患;

4.加强优化设计,降本增效。通过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各关键点的研究,以优化设计、简化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质量。

技术部

2013.5.14

篇三:办公室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办公室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公司实行一年多了,基本上运行良好。通过内部审核可以说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和充分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有以下三方面情况:

一、不合格数量、分布、性质统计分析情况

本次内审,三个体系共发现一个不符合项,为轻微不符合。其中,质量管理体系,发现0个不符合项;环境管理体系,一般不符合0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现0个不符合项。

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通过本次审核,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符合审核准则,并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具有满足顾客要求与法律法规的能力,同时在环境保护和职工健康、安全保障方面执行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满足体系改进,以保证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通过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分布和原因分析,认为三体系在运行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从三体系方面综合考虑,在Q5.4.1(ES4.3.3)质量目标、目标指标方面,各部门均对公司管理目标进行了分解,确定了部门目标,但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改进。

2、Q7.4采购过程,责任部门对合格供方进行了业绩评定与管理控制,但还有待加强。

3、在E4.3.3、S4.3.4环境、安全管理方案方面,公司在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后,对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监督检查。

4、在S4.4.6、S4.4.7运行控制、应急响应两要素方面,各部门对相关生产、管理活动进行了控制,但还有不足。

5、在Q4.2.3(ES4.4.5)文件控制方面,执行了审批制度。

6、在ES4.5.1监测和测量方面,各部门对所属职能,缺少主动监测和自查。综上所述,通过对不符合项中要素的分布、分析,能够明确产生不符合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各部门对标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学习不够,造成在管理活动中出现不符合情况。因此,各部门要加强对体系标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领会,贯彻执行,才能有效地实施体系。同时各部门要从上述方面和部门职能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严格按标准、体系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使体系置于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之下,并得到有效地持续改进。

三、体系运行成效

1、公司按照GB/T19001、GB/T24001、GB/T28001/ GB/T50430标准建立并使体系有效运行。

2、根据公司的总目标,各部门都进行了分解,通过检查,对照指标,质量目标达到设计研发项目交验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达到90%;各类环境污染事故为零;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标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工作良好,工伤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

3、现场情况:工作现场干净整洁,资料清晰、完整。

4、本危险源、环境因素做了基础性的辨识,评价出了相应的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均得到有效控制。

四、体系在下一步需改进的方面:

1、加强危险固废的分类管理、处置。

2、加强高技术人才引进

3、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篇6:仓库管理评审报告

一、目标指标统计分析

见附件

从1-10月份总体上来说,仓库对目标的达成率基本上满意,没有出现目标没有达成的情况;

二、仓库管理(包括呆滞料处理,不良品等处理情况)

①“先入先出”管理:严格按照《仓库管理规定》进行物料进出的管控 ; ②产品储存期限管理:根据《仓库管理规定》,每个月对所有物料进行一次保质期的点检,发现超过或即将超过储存期限的物料,第一时间交品管部对其重新检验 ; ③ 仓库温湿度管理:根据《仓库管理规定》,每日对仓库温湿度进行点检,指定专人负责每天的点检工作,由厂务经理进行监督检查,并签名确认 ;

④ 危险化学品管理:对化学危险品进行列帐管理,各种化学危险品均配备MSDS,并已进行了明确的标识,对化学危险品的进出也进行了台账管理,对化学危险品仓库的防火、通风、防日晒、防雨淋、防泄漏及温湿度等要求均已经进行了管制,并定期对化学品的仓库的各项要求进行了巡回检查;

⑤ 出货管理:根据《仓库管理规定》,接到业务通知出货明细表,生产将做好的成品填写《入库单》交由OQC进行出货前检验,OK后仓管员进行核准数量,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将需出货的成品数打包好出货;

三、原辅材料、成品存储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① 材料入库后要按“先入先出”的原则合理分类存放于货架上,有保质期要求的要在有效期内发货使用。未使用前,尽量保持包装完整,落地堆放物品,地面必须保持干燥,尽可能加垫隔板或其它隔离物。

② 仓库内材料及产品妥善维护,避免鼠咬虫耗、受尘、生潮,仓库保持干燥、通风,仓库防火设施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安全通道无障碍物

③ 同一成品使用同一包装,产品包装能够起到良好防护作用,所有包装标识清晰、正确、贴附牢固(与箱内包装物规格、品名、数量一致)。

④ 顾客对包装有自己要求的,以顾客要求为标准。产品在交付前,应加强防护,保存在适当环境下,防止变质、损坏。交付产品必须是经过最终检验合格的产品,且有关记录齐全并得到认可。发货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外包装标识应清楚写明产品的名称、数量、发运地以及各种应有的贮运图示标志。

四、内部审核情况

本次内审,仓库有1项不符合项

1:在10/18日内审过程中,是成品出货率,料帐准确率,是因为交接工作不到位,导致没有正确的资料。仓库以后会改进。

五、改进建议

①公司部分人员的环保意识不足,例如:部分人员对危险废弃物不是十分理解,观念松懈,随意乱丢,建议:针对类似情况,还是应加强人员对此的认识,指定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进行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培训及考核

上一篇:优秀小学教师发言稿下一篇:如何高效提高生物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