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2024-04-17

《左、右》教学设计及评课稿(通用10篇)

篇1:《左、右》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左、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左右手的作用、左右同桌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左右。学情分析: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左右两个方位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苹果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学习内容: 左 右 学习目标: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学习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学习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学习准备: 课件,水果卡片 学习过程:

一、认识左右——谜语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等谜语说完了大家一起说出答案好不好? 生:手

师:真聪明,答对的举手,你刚刚举的是哪只手? 生:左手/右手

师:除了左手和右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左腿右腿,左肩右肩,左脚右.....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1、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生:左手拿碗,右手写字。。。师:观察真仔细。1.猜一猜

师: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他是谁。

生:我的好朋友左边是。。,右边是。。生:他的朋友是。。

3、摆一摆

师: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葡萄。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摆)

3、做一做

师:全体起立,凳子放到桌子下面,我们一起做《左右操》

三、走进生活,运用左右 1.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2.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四、实题演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看到同学们有所收获,老师也非常开心。板书设计 左、右

《左、右》评课稿

苏老师这节数学课,是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猜谜语,课伊时,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说一说、猜一猜、摆一摆、做一做,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苏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左右操》„„。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苏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标准。如:苏老师组织学生寻找身体上的左右,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还通过让学生用“左右”介绍你身边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运用水果卡片进行操作活动,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摆放顺序,每种物品的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节课的最后还渗透上下楼梯交通安全等教育。

整节课苏老师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也有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再多花点时间进一步去让学生体会突破难点,左右不是固定的,让学生明白目标变了,左右也就不一样了,在这方面没加强学生的理解。

篇2:《左、右》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太阳》

宁晋县第二实验小学 三(1)班 张丽芳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特点。

2、体会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喜欢上了太阳,读百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带着对太阳的热爱再次把课文自由朗读一遍吧!(学生齐读课文)

二 默读课文(l-3自然段)思考:

(1)文章介绍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交流“远”的特点:

a、师: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c、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热”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a、“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列数字)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c、“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列数字)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三、默读课文4、5、6、7段

(1)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太阳与我们密切的关系?

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指名读)

(2)学习4-7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选代表交流汇报。

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四、总结全文

(出示小练习让学生试背最后一段。)

《太阳》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五、作业(1).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六、板书设计: 太阳

远 列数字 大 与人类关系密切 作比较 热 打比方

《太阳》教学反思

实验二小 三(1)班 张丽芳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一、导入新课反思

上课伊始:我用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切入课题,给人一种第一课时的感觉确实有点不合适,我想修改为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喜欢上了太阳,读百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带着对太阳的热爱再次把课文自由朗读一遍吧!”,直奔课文内容。让学通读课文,达到齐读的效果。

二、小练习的反思

在学完第一部分“太阳的特点”之后做的一个小练习不够巧妙,让人感觉把整体的课文解剖一样。因此我认为应该把中间的小练习删掉,只是在最后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也是引导学生背诵最后一段内容的。

三、闪光之处: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在本次的课堂教学中,这一点,我做得很好。指名读、齐读、默读、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和时间赛跑》评课稿授课教师 张娟玲

实验二小 三(1)班 张丽芳

3月19日怀着特别期待的心情,我听了张娟玲老师执教的《和时间赛跑》,整节课下来,我认为张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能循学而导,学习目标基本达到,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态自然亲切,可见张老师的语文素养还是很高的,下面我就对这节课提出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同讨。

一、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整个课堂教学中张老师紧紧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采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方式去读,让学生体验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适时恰当地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中,在感悟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 在讲到重点问题张老师随口讲了做笔记的要求,可见老师平时很注重课内学习习惯的培养,正是老师从思想上重视,整节课孩子们表现的很有规矩,也没有因为整纪律而浪费时间。养成教育需要长时间培养才能见成效,孩子习惯好,可以为我们省去很多时间,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效。

我不成熟的建议:(1)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在表达上要具有规范性和准确性。(2)在课的最后,张老师若能结合课文的内容出示一些填空,让学生通过填空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怎样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课堂会更精彩。

《争吵》评课稿 授课教师 田晨芳

3月21日我们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一起听了田晨芳老师执教的《争吵》一课,从中获益匪浅,学习到了许多。《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田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田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田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

《检阅》评课稿 授课教师 楚树娟

实验二小 三(1)班 张丽芳

3月22日我们三年级语文组一起听了楚树娟老师的《检阅》一课。楚老师在上课时对教材的处理、情境的创设、师生互动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楚老师创设情境,播放录象把学生带到检阅的现场,。检阅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很陌生的事,林老师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让他们说说看后的感受,让学生明白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严格的事。学生看检阅同时,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事情这么重要,怪不得孩子们会犹豫不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同时,这么重大的事也让博莱克参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们做出这一决定的伟大

课堂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楚老师的课堂上,引导、评价的语言欠缺丰富,教学环节过渡不够自然,希望这些不成熟的意见能够为楚老师的课带来一些帮助。争取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和听课老师的享受。

《画杨桃》评课稿 授课教师 梁雅丽

3月23日听了梁雅丽老师的《画杨桃》一课,现对课进行简单的点评,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画杨桃》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要让孩子们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是本课的关键。梁老师老师抓住这个关键点把教学过程分为了几个板块:边读边思考问题;细读感悟;想象说话。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看事情看问题“实事求是”。

古语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感悟文本最好的方式。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从细微处着手,先让孩子们大声读进行整体感悟,在此基础上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让孩子们用各种方法读(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有感情的读),通过反复读,读中思考读中品味。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不到位,最后有两个板块匆匆结束了,这与前边讲的内容有关,特别是开始让孩子带着问题读书,回答问题的时间长了,应该压缩。

篇3:家具设计中的“左”与“右”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称和不对称、右撇子的世界中。在信息化时代, 电脑正在代替人类左脑而担负计算和逻辑思维的功能, 缩小了个体间左脑的差异, 然而电脑丝毫无法取代右脑知觉和形象思维的功能。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讲创新人才的竞争, 主要是人类右脑的竞争。在信息化时代, 如何使用左手, 活化、开发、利用右脑, 是使设计创新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这以右撇子为主的世界里, 有数亿左撇子在世界各国、各个岗位上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 但是, 却很少有人为这一特殊群体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环境、工具和用品, 这不能不说是设计中人文关怀及家具的科学与文化研究上的缺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人们将越来越重视人性和个性。因此, 我们不但要为绝大多数右撇子设计, 还要为世界上有数亿人口的左撇子群体设计产品, 这不仅体现我们的人文关怀, 同时也是一个有待开拓的巨大市场和商机。

关于“左”“右”的科学与文化研究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各个领域, 由于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很多“左”“右”的奥秘还有待我们去探索、揭开。

一、“左右”与文化

人们几乎每天接触到“左”与“右”的问题, 但能否确切地说明“左”与“右”的字意及其文化就不一定了。《说文》:“左, 手相左助也。”《字源》中对“左”字有17种解说, 其主要为: (1) 辅助;帮助; (2) 方位名;面向南时东边为左, 面向北时西边为左; (3) 在左右对称的事物中凡左边的事物通称左; (4) 指进步的革命或思潮; (5) 贬, 降格。汉以前右为上, 故贬职为“左迁”; (6) 卑、下, 贰, 第二;违背, 不合;见外、疏远等字意。

《说文》:“右, 手口相助也。”右与左相对, 主要字意有: (1) 帮助; (2) 保佑; (3) 西边, 取面向南, 则右为西; (4) 右手、上、高、贵 (汉以前) ; (5) 指政治思想上属于保守、反动的等。

东西方的“左右”文化, 有较大的差异。就世界范围而言, 国外都指“右”为“好”的定义, “优秀”等积极的形象;而“左”为“坏”、“劣”等消极的形象。

“左与右”不只是表示方位, 还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领域, 但目前“左与右”的文化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

我们生活在一个左右对称和非对称的世界中, 人类的建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 大多为左右对称。世界的文字有自左至右、从上到下的排列方式 (如拉丁字) , 也有自上而下、从右到左排列的方式, 如古代中文、蒙文等。世界各国的交通规则有右行 (中国、美国等) 和左行 (英国、日本等) 的不同规定。据调查统计右行的事故比左行的多得多。各国的服装也有差异, 亚洲的中国、日本、朝鲜等国服装门襟都是左在上、右在下, 男女都一样, 而西装男性为右襟, 女性为左襟。在日本, 右襟压左襟则为死人的穿戴方式。婚前、婚后的戒指戴法几乎都不相同, 夏威夷的女性头上插的蝴蝶兰花从插的左右可知是否已婚。衬衫的口袋和西装上的装饰一般均在左侧。在礼仪接待时的横向排列顺序一般采用 (3) (1) (2) , 体育运动会的长跑等比赛都为逆时针方向, 颁奖时的排序为 (2) (1) (3) 。在国外学位帽的流苏, 在右侧表示未毕业, 放在左侧为毕业等等。

我国的“左右”文化, 汉朝以前是“右为上”, 犯了错误贬职称“左迁”;汉朝以后, 宫廷大臣上朝“左为上”。亚洲国家大多这样。中国各民族服装男女都是右襟, 西藏民族服装更为突出右手。中国的寺庙、官府、豪宅门口的石狮, 都是左边为公狮 (有绣球) , 右边为母狮 (有小狮子) 。女娲与伏羲的石刻画像亦为男左女右;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二人亦是男左女右;结婚照片为男左女右;公园等大门入口处, 一般左侧为入口, 右侧为出口;中国的书法为自上而下, 从左至右;对联也是左为上联, 右为下联;横匾亦是自左至右书写。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左右”文化日益复杂, 也常常出现由于不了解“左右”文化而造成的混乱现象。因此, 有必要深入研究“左右”的科学与文化, 共同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世界。

二、“左右”与设计

综观世界, 很多生物的外表都是左右对称:脊椎动物, 如牛、马、猴、鸡、鱼等;节足动物, 如河蟹等;软体动物, 如蜗牛等;爬行动物, 如蜈蚣等。但也有不对称的, 如寄居蟹的螯, 一边大, 一边小;贝壳有左卷和右卷的;比目鱼的两只眼都在一边, 呈不对称状, 且亚洲与美洲的比目鱼正好左右方向相反。植物也同样, 其叶、花和果有对称和不对称的, 也正是这样形成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们人类也不例外, 无论哪个国家和人种, 无论男女老少, 其人体外表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 如两只手、两条腿、两只眼、两只耳朵、两个鼻孔都是左右对称的。但是如严格测定, 你就会发现不少人存在左右细部不对称的情况。如两只眼有大有小, 左边的脸比右边的脸好看;两个嘴角不在一条平行线上等等。由于我们人体内脏的构造是不对称的, 加上每个人受到遗传及环境、职业、民俗文化、习俗等的种种影响, 造成人体外形的、左与右有一些差别。例如:右手比左手长、左脚比右脚长、两个肩不一般高, 每个人的两只耳朵的听力和眼睛的视力都有一侧性的现象, 这可以从拍照、射击、打电话的姿势清楚地看到。如果把头发剃光, 仔细测量脑袋, 左右也决不是完全对称的, 一般来说, 由于人从小向右侧睡眠而形成右侧脑骨外形稍扁平些。某些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的右手比左手厚实且大……, 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的种种因素日积月累形成的。

尽管人体外表及其支撑人体的骨骼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 但是, 人体的内脏是完全不对称的。人体有九个系统, 其中消化系统中肝脏在人体右侧, 胃在左侧, 因此人体的右侧比左侧重约2%;心血管系统中, 心脏在人体左侧, 且左右心窦不对称;呼吸系统中右肺有三叶且因在肝部上方, 故宽而短, 因人的心脏偏左, 故左肺狭长为两叶, 其容量右肺大于左肺, 是不对称的;泌尿系统中, 右肾因受肝的影响, 比左肾略低, 且左右肾的大小因人而异。其它脏器同样存在差异的问题, 只是我们看不见不了解而已。图1为人体外表的左右对称, 图2为人体骨骼亦为左右对称的, 图3为人体消化系统, 左右不对称。这是人类共同的生理特点。

再如, 人的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大脑, 其左右脑不但不对称, 而且功能有明显差别和分工。从图4可见左右脑的不同分工和与人肢体的关系:右脑主要分管直觉形象思维和音乐, 并控制左手;左脑则主管逻辑思维和语言, 并控制右手。

正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大脑发育成长过程中人及各种因素的影响, 整个世界的人类出现了右撇子和左撇子, 形成了左撇子这一独特的群体。在这以右撇子为主体的世界, 尽管左撇子会遇到种种困难和不便, 但也有他们的特殊优势, 这一群体中人才辈出, 涌现了一批世界杰出的人才:有拿破仑、伊丽莎白、甘地、丘吉尔、老布什、克林顿、鲍威尔等政治、军事家;有爱因斯坦、牛顿、弗兰克林、居里夫人等科学家;有福特、比尔·盖茨、洛克菲勒等企业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多芬、毕加索、莫扎特等艺术家;有歌德、海涅、宫本茂等文学家;有卓别林、玛丽莲·梦露、赵本山等演员;有足球马拉多纳、乒乓球本格森、蔡振华、王楠、篮球王治郅、击剑栾菊杰、拳王穆勒等运动员。历史上的左撇子对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里还要指出的是:人类社会中, 有相当数量的左撇子, 虽然在东西方的比例不同, 但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据调查和不完全统计, 在我国左撇子至少占总人口的6-7%, 在美国大约占总人口13%的人为左撇子, 也就是说左撇子占整个世界总人口的1 0%左右, 而有的国家在6-30%之间。有研究报告称, 从1963年到1968年, 在16岁孩子的群体中, 左撇子男孩由6.8%上升到8.2%;左撇子女孩由5.1%上升到16.7%。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 左撇子肯定会逐步增加。

是不是左撇子特别聪明呢?其实不然, 毕竟世界各领域杰出人物大多是右撇子, 但有一点必须看到, 左撇子的右脑利用率比右撇子高, 因此, 他们具有更强的空间认识和形象思维能力, 对周围事物反映敏捷, 更有创意。

由于整个世界是右撇子为主的世界, 即使像在“崇尚左”的国家和地区, 也是右撇子为多数。因此, 自古以来, 人类所设计创造的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都是为右撇子所用的。尽管很多物品因是左右对称 (如中国的剪刀、茶具等) 不影响左撇子的使用, 但也有很多工具, 如斧子、西式剪刀、日本式带把茶具、陶瓷小提琴等乐器都限定于右撇子使用, 尤其是现代产业机器等设备, 亦是为右撇子设计使用的, 没有考虑左撇子这一人群, 因此, 生活、生产、学习中给左撇子带来诸多困难。据研究, 左撇子在运动中受伤的比右撇子高出20%左右, 因工作或劳动受伤的高出25%, 驾驶汽车发生意外交通事故的比右撇子高出85%。据英国CNM杂志报道, 每年美国有2500个左撇子因无法适应右撇子规则的生理原因而被夺去生命。总之, 整个世界的绝大多数工具和设施是为右撇子而设计的, 因此, 左撇子会处处遇到不便和麻烦, 这个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以人为本的时代, 我们必须充分顾及到左撇子的存在, 要为他们设计工具和设施, 以减少危险, 提高效率, 共建和谐社会。

三、“左右”与家具

家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 人的一生三分之一在坐具上度过, 三分之一在床上度过。由于受环境、自然资源、生活方式、传统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及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几千年来, 世界各国所创造的家具种类难以数计。

尽管人类创造的家具历史有六千年, 但是科学研究家具的历史却只有半个世纪。关于人体的左右问题, 即人类工程学研究在家具中应用的历史很短, 因此, 长期以来, 人们看重家具的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以及家具的艺术风格、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而忽视了对家具的人类工程学包括对家具的“左右文化”的深入研究。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机工程学发展迅速, 这一学科从军事研究转向产业领域, 以提高效率, 减少使用中的事故。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二郎教授在缺乏专业人才、研究经费和研究设施的情况下, 开创性地进行了人机工程学的科学研究, 在对人体计测、人体生活动作与空间尺寸、家具压力分布、地铁车厢坐椅设计、室内设施的空间规划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使家具设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面以椅子和床为例作简要说明:如前所述, 由于人的肝脏在右, 因此人体右侧约比左侧重2%, 致使人以右肺为重心, 右脚比左脚稍短而粗。图5是日本冈村公司对办公座椅进行的压力分布研究测定, 下图为测试状况, 椅子的座面和靠背上有均布的传感器, 压力不同色彩显示则不同。从上图右侧可见, 这椅子高度合理, 压力分布较匀称, 右腿稍重亦较合理, 靠背较匀称。

由于人体的右侧比左侧重, 且心脏偏左故人类从小睡眠都以向右侧易于入睡, 人的头部向右转较灵活、习惯。图6是人在不同软硬床的垫被上整个睡眠过程的姿势和幅度, 左为硬垫上的状态, 中为棉被上睡眠的状态, 右为软垫上睡眠的状态。图中黑色是整个睡眠左右翻身的幅度, 可见垫被软硬对睡姿有一定影响。根据以上的测定研究在设计床时, 其宽度不能少于70cm, 否则, 不能翻身而消除疲劳。在设计坐和躺两用的沙发时, 也必须考虑这一尺寸。火车中卧铺床位的宽度只在60cm以内, 虽能躺下舒展, 但因不能翻身而不易消除长时间旅途的疲劳。

其他家具也同样, 几千年来世界各国所创造的家具, 绝大多数为对称的。例如:无论生活或生产用椅子多为对称形, 使用十分舒适、方便。但是并非全都是对称的, 例如, 我国古代的榻, 受左为上的文化影响而设计成左向性的, 这种榻的左侧性基本不符合人类生理习惯。如前所述, 因为人类内脏的不对称性, 右比左侧重2%, 心脏又偏左, 故最好的睡眠姿势为右侧。因此这种榻为了显现主人的地位而在下部对称的榻面上加上了左侧的附件 (枕和档板) , 虽然榻不是床, 但枕的高度显然是不科学的 (见图7) 。

由于大部分人为右撇子, 做任何事情都有意识、无意识地使用右手和习惯使用右手, 我们在设计家具时, 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性。图8为工作界面的作业区域图。从中可见工作台面以右侧为主, 在设计办公桌或工作台时应以右侧为重点, 图9、10为普通办公家具, 都充分考虑了工作人员的右侧性特点, 把抽屉等设计在右侧上下, 而电脑等视觉用物品则放左侧, 这样使用会方便。图11为学校美术课家具, 在右侧加上侧板以放绘具, 使用方便。图12为会议或记者招待会用可拆装搁板的扶手椅, 以便记录、书写。图13是固定为右侧的可堆叠的椅子。由于没有为左撇子设计左侧搁板, 因此使左撇子长时间使用右侧搁板的椅子会影响记录速度和造成腰痛等问题。图14为国际家具比赛入选的躺椅, 亦为明显的右侧性, 可边休息边听音乐, 舒适而自在。

在作大面积橱柜设计时, 为了整体的美观, 可采用像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一样, 外形对称而内部可根据功能来作非对称分割, 以使用方便为原则。此外, 如图15这种凳子, 既可单独使用, 也可左右组合使用。因此在作家具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处理好左右的结构问题。

在设计成套家具时, 还必须考虑消费者的左右生理、行为习惯和文化习俗等。例如:在设计接待客商的家具时, 要避免面对面的安排, 也不要安排客人在主人的右侧右上方的位子, 应该使客人坐在主人的左上方, 这样易于成功。在设计单人住房设施时, 要考虑这人的左右侧性, 如是左撇子, 那么床头柜应在左侧为宜。在设计儿童房的上下床时, 同样要考虑孩子的左右侧性来设计上二层的踏步位置及下部空间的安排。这些例子举不胜举。

综观人类六千年家具的历史, 尽管也有极少数受各国左右文化影响而设计制作不对称家具, 但是, 在这以右撇子为主的世界, 尽管有数亿左撇子在世界各国、各个岗位上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 却很少有人为这一特殊群体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全世界的所有家具企业都没有为这一群体设计家具的意识, 这不能不说是家具设计中人文关怀及家具的科学与文化研究上的缺憾。

“左右”的科学与文化研究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各个领域, 由于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左右”的很多奥秘还未揭开,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电脑正在取代人类左脑数字计算和逻辑思维的功能, 缩小了个体间左脑的差异, 然而电脑丝毫无法取代右脑知觉和形象思维的功能。而对创新人才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 主要是右脑的较量。在信息化时代, 如何使用左手, 活化、开发、利用右脑, 是使设计创新成功的关键之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 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人们将越来越重视人性和个性。我们不但要为绝大多数右撇子设计, 还要为左撇子这一在世界上有数亿人口的群体设计家具、工具和生活用品。这不仅是发展趋势, 体现我们的人文关怀, 同时也是一个有待开拓的巨大市场和商机!

篇4:有关“左、右”概念教学的商榷

一、不论被观察的对象是否有生命、是否具有方向性,一律以“观察者”作为“参照标准”。离观察者近的一面永远是前面,离观察者远的一面永远是后面,朝天的一面永远是上面,朝地的一面永远是下面,观察者左侧的一面永远是左面,观察者右侧的一面永远是右面。 以“观察者”作为“参照标准”时,它的判断方法是绝对不变的,不以任何条件而改变。例如下图1中,正方形的左边有2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右边有3个三角形。

二、看被观察的对象本身是否具有方向性,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被观察的对象本身不具有方向性时,仍以“观察者”作为“参照标准”,判断的方法同前面的方法一样。例如,“魔方”,就是一個不具有方向性的物体,不论你怎么摆放它,它的任意两个相对的面都有可能成为这个魔方的左面和右面或上面和下面或前面和后面。

2、 被观察的对象本身是具有方向性的物体时。有的仍以“观察者”作为“参照标准”,但多数是以“被观察的对象”作为“参照标准”的。

例如,中国制造的每一辆汽车,它就是具有方向性的物体,它的6个方位都是唯一确定的,不因你的摆放位置而发生改变或也不因你所在的位置发生改变。它的6个方位是绝对的:车头即为它的前面,车尾即为它的后面,车顶即为它的上面,车底即为它的下面,有方向盘的这一侧即为它的左面,副驾坐的那一侧即为它的右面。这与“参照标准”、与汽车的摆放位置都毫无关系。就是汽车翻底朝天它的6个方位也是不变的。你总不会站在一辆汽车尾部说这是这辆汽车的前面吧!

又如,一台电视机,也是具有部分方向性的物体,它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也是以“被观察的对象”作为“参照标准”的,这4个方位是它自身确定。有显示屏的一面为它的前面;与显示屏相对的一面为后面;图像出来时,头顶上方为上面,脚底下方为下面。但让你说出这台电视机的左面与右面时,仍是以“观察者”作为“参照标准”的,你的左边即为这台电视机的左面,你的右边即为这台电视机的右面。但你站在这台电视机的前面,面对电视机时与你站在这台电视机的后面面对这台电视机时的左与右正好是相反的。

还如,地面长着的一棵苍天大树,它的上面、下面是这棵树自身确定的。它的上面就是这棵树朝天的那一个方向,它的下面就是这棵树与地面接触的那一个方向。当把这棵苍天大树拔到在地后,它的上面却变为了前面,它的下面都变为了后面,它的下面是躺在地面上的那一个面,它的上面是这棵躺在地上朝天的那一个面。但它的左面、右面还是随着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而发生着变化的,站在这棵躺在地面上的大树的前面与站在这棵躺在地面上的大树的后面,面对这棵大树时,它的左、右正好也是正好相反的。由此,可以看出有的方位是相对的。

还再如,一盆花,它的上面、下面是确定的,但前、后、左、右是随着“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变化的。

篇5:《找规律》教学设计及评课稿讲解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排列规律。

2、通过研究交流、动手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反馈卡,饮料瓶(3色3组),跳绳5根,沙包10个,彩条(红、黄、绿、蓝各3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看看这是谁?(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的图片)师:它们要干什么去呢?(课件出示去看联欢会的图片)

师:(课件展示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们从图中都看到什么?指名回答。师:这幅图大家看着很混乱吗?为什么你觉得不混乱?(排列整齐,有顺序)板贴“有顺序”

二、新知探究

师:你能结合图片中的人或物来说说,它们的排列有什么样的顺序吗?

1、课件出示彩旗图,小组讨论

师:彩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生读出彩旗的颜色,师板贴出对应的图片。)师:后面的那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指名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彩旗是1面黄旗一面红旗,然后又1面黄旗一面红旗,接着又是1面黄旗一面红旗。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地圈出来吗?(指小组展讲)师归纳:我们就说小旗就是以1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的。(板贴“一组”“重复排列”)师引导学生有停顿地读图。

2、课件出示彩花图,小组讨论

师:彩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生读出彩花的颜色,师板贴出对应的图片。)师:后面的那一朵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指名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彩花是1朵红花一朵紫花,然后又1朵红花一朵紫花,接着又是1朵红花一朵紫花 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圈起来吗?(指小组展讲)

师归纳:我们就说彩花就是以1朵红花和一朵紫花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师引导学生有停顿地读图。

3、课件出示小朋友图,小组讨论

师:仔细观察,你能有停顿地读出小朋友是怎样一组一组地排列的吗? 师:(板贴小朋友图片)谁来把这些小朋友一组一组的圈出来?(指小组展讲)师:这些小朋友是按怎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师归纳:我们就说这些小朋友就是以1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4、课件出示灯笼图,小组讨论

师:仔细观察,你能说出灯笼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吗? 生:灯笼是按1个红灯笼2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的圈出来吗?(指小组展讲)师:接下来的灯笼是什么颜色?(指名板贴,集体判断。)师引导学生有停顿地读图。

5、新知归纳:

师:黑板上不同的事物,数量也不一样,可它们在排列的时候,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

师生共同总结:他们都是把人或物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师:像这样把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就形成了排列的规律。(课件出示“规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找”规律。(板贴课题)

三、巩固新知:

师:在我们学习的时候,羊村的羊儿们也在运用这样的规律设计制作小栅栏。分别出示(1蓝3黄为一组、2红2黄为一组、和1长1短为一组)的栅栏图,让学生 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

四、拓展训练:

1、火眼金睛(判断题2道)

2、精挑细选(选择题2道)

3、小小设计师

(1)用不同的形状画出有规律的图形(2)给手链涂上有规律的颜色

四、生活中的规律

师:我们认识了事物排列的规律,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吗? 学生发言,师注意倾听,并引导学生列举。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如:教室里桌椅的摆放,是以一排桌子一排椅子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女孩的漂亮条格背心,是以一道红一道白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公路上的人行横道,是以一道白一道黑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每一年四季的交替,是以春夏秋冬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欣赏规律的美 在美丽的城市里,巨大的摩天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运动场的围墙上,炫亮的霓虹灯、红绿灯在有规律的闪耀

在热带的草原,在神秘的海底,就连我们在校的每一天生活,都是在上课、动物美丽的外衣里也藏着排列的规律 下课、上课、下课间有规律地重复进行中度过的

在我们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中,听,在我们咚咚的鼓声里,我们也在每一节中有规律地重复着某一组动作 你们听到了它有规律的节奏了吗?

在我们静美图画中,规律使画面整齐美观

五、实践活动

师: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5个组,分别是食品店、绿化部、宣传科、器械室和啦 啦队。啦啦队的任务是创造有规律的动作;宣传科的任务是设计有规律的声音或节奏; 绿化部的任务是制作有规律的拉花;另外两组是把本组的物品有规律的摆放好。音乐响 开始,音乐停止活动结束。

提示:先想好以什么为一组,然后再将它进行重复排列。小组合作操作,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时说说是以什么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得非常快乐,我把羊村的两部电话留给大家,希望我们以后常联系。” 大家看看哪个号码容易记?为什么?(有规律,是以139为一组,重复排列4次。)

今天,我们找到了许多排列的规律,希望你能做一个小小观察员,仔细观察生活,勤动脑筋,发现更多更有趣的规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

《找规律》评课稿

《找规律》这是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个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张老师的《找规律》一课具有以下特点。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张老师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领着我们去参加它们的联欢会,导出示了书上学生开联欢会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十分吸引人,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灯笼,男女生的排队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和猜测接下去物体的排列规律。在教学课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都是以两个为一组的,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在观察、探究、猜测中发现规律。

这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会找规律了。问题是:当学生找到规律后,是否要求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将找到的规律表示出来,又该要求学生的表述达到怎样的程度?还是只要学生感悟到规律,会摆,会画就行了?

白雪 《找规律》评课稿

《找规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参测、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排列的规律。回顾张老师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材中的主题图涉及的规律比较单一,如彩旗、彩花、灯笼的排列都呈现了两个为一组的颜色变化规律,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多样性?张老师在灯笼的摆放规律上是隐去了中间的一个灯笼,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应该摆一个什么颜色的灯笼。还别具匠心地带来了自己设计的小花,小花的设计体现了物体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规律。接着,又通过例2和例3的教学,让学生知道:物体可以呈现形状、颜色、数量、大小……的变化规律。张老师还设计了很多小游戏环节,例如:规律设计、火眼金睛等游戏……为了巩固新知,张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张老师能够充分相信学生,大胆得“放手”于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出示的主题图中自主探索、寻找、认识、感受、发现规律的存在,并突出“找”这一过程。通过“找”彩旗、“找”彩灯、“找”小朋友的排列特点,有哪些规律,让孩子们动手圈一圈,画一画,引发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使学生在充分发现规律、感受规律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

王雪

《找规律》评课稿

张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感知、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欣赏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如在创造规律上,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形状设计出有规律的图形,在创造规律的时候,体现了创造的开放性,就是让每个学生用一盒彩色笔和一张白纸,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图形。除了让学生用图形、颜色来创造,还鼓励学生用声音或动作来创造规律,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如果再调整一下课堂节奏,使课堂组织更显紧凑,增加密度,让学生说完生活中见到的有规律的现象,更彰显课堂的有效教学。在提高方面,张老师设计了让学生给手链涂颜色一环节。当时我们几个听课老师同时讨论:如果再放开一点,只要求设计一条精美手链,我想会更发挥孩子积极性,更开拓孩子想象力,从、颜色、图形、排列等,聪明的孩子思维能得到更大发展,使整节课的深度得到提升,使孩子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篇6:采山说课稿及评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课《愉快的劳动》中的第二课时歌曲《采山》教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采山》这一课描写了孩子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起到野外,山上玩耍、劳动,采摘的故事,歌曲学习中所出现的不同音乐节奏更是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娱乐的道具,充分带动了枯燥乐理知识的感悟学习。这既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又是在第一课时欣赏乐曲的基础上,以体验实践教育为主线的一堂音乐课。

2、通过本课的教学,结合新课程理念和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音乐节奏的感知认识能力及配合意识。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为:

重点:(1)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带动十六分节奏的学习。(2)培养学生有表情唱歌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难点:(1)十六分音符不同搭配下的衔接感悟。

4、为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我在课前还作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录音机、课件、电子琴、蘑菇节奏图片等。

二、说教学方法

快乐是儿童健康情绪的主色调,儿童学习过程本身应当让孩子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如何实现这一点呢?

1、我主要以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为主,结合直观开像法,创编教学法等。

2、针对儿童的思维方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音乐课、听、唱、动三部分内容的特征加深情境教学。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各层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听、看、想、动、舞、讲等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力、感悟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四、下面我主要来讲讲教学教程

在整个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我以大朋友的身份,带孩子们去郊游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各部分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并充满儿童趣味,根据新课标和综合课的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

首先,孩子们伴随着《郊游》的音乐进入教室后,我以大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问孩子们喜欢郊游么?在野外大山郊游时都喜欢做些什么呢?这一下,孩子们的思维马上活泼起来,采蘑菇、采野花、、、、自然而然就导入本课主题《采山》,教师出示课件,直接过渡到下一环节。

2、感知节奏游戏:

在上山的路上,同学们通过边聆听歌曲伴奏,边欣赏精美的动画,特别的兴奋。这时,我趁机先组织一场“采摘大赛”!将孩子的热情提到最高点,将节奏蘑菇作为比赛道具运用到教学中,通过感观、尝试、比赛,一步步熟练的实践,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十六分节奏的衔接运用,更提高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3、新歌教学:

新歌教学是一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情绪也应达到高潮。因此,首先我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同时课件播放小朋友在山上玩耍、采摘 、快乐游戏的动画,通过直观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歌词教学打下基础。

然后,我紧接着出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用刚才所熟悉的节奏,尝试着读一读,说一说,跟着音乐伴奏唱一唱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学习歌曲,同时减轻了孩子们一遍遍跟琴练唱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

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行想象创造,我就让孩子们随

歌儿即兴创编动作,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表演采蘑菇、采木耳、摘果子等不同的动作,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和玩耍,感受郊游采山当中的快乐。同时通过动作也很好得让学生记忆歌词,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课堂气氛更是相当的活跃。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当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强烈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于是,我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大自然带给我们丰富的体验和新奇,更给予我们快乐与享受,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劳动活动,爱护大自然! 最后在歌曲中让生律动出教室!

篇7:《左、右》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害虫和益虫

活动目标

1.从不同角度对虫子进行分类,了解虫子与人们及植物的关系,知道要保护益虫,消灭害虫。

2.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

活动准备

1.带幼儿捕捉虫子并制成标本。

2.有关虫子的多媒体课件、动物音乐会伴奏带、自制的各种虫子头饰(每人一个),益虫和害虫字卡、磁性操作图片。

3.草丛、树林、花园、陆地(含有泥土、水)的背景图各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虫子标本,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是谁捉来的?同伴之间互相介绍,哪些虫子是自己捉(找)到的?在哪儿捉(找)到的?看看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2.幼儿观看大屏幕上的虫子,同伴间互相交流并分类。

(1)播放课件:以不同的动画方式一一出示常见的虫子。

(2)同伴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认识的虫子,它们长的样子,生活的地方,喜欢吃的食物,是益虫还是害虫,等等。提问举手的幼儿。

(3)尝试分类:将幼儿分成三组,教师事先有目的地为每组分好虫子图片,请各组幼儿共同想办法将虫子分到两个房间(可用鞋盒盖等代替),相互交流分类依据,并阐述各类虫子的共同特征。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合作,适时回答幼儿的问题并鼓励表扬爱动脑的幼儿。提问后总结分类方法,比如:有的小组按益虫和害虫分的;有的小组按是不是长翅膀分的,然后教师收回图片。

3.帮助幼儿形成昆虫的概念。

演示昆虫的课件,让幼儿细致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

4.帮助幼儿形成益虫的概念。

(1)利用课件出示螳螂的谜语,幼儿猜出后再以动画方式出示螳螂。

师:对人类有好处,吃害虫保护庄稼、树木、花草的虫子,我们称它们为益虫。(课件画面上出现文字“益虫”)

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是益虫?为什么?

(2)课件演示:许多益虫。

提问:这些都是益虫吗?为什么?

5.帮助幼儿形成害虫的概念。

(1)课件出示苍蝇的谜语,幼儿猜出后以动画方式出示苍蝇。

师:对人类有害处,损害庄稼、树木、花草的虫子,我们称它们为害虫。(课件画面上出现文字“害虫”)

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2)课件演示:许多害虫。

提问:这些都是害虫吗?为什么?

6.巩固练习,加深对益虫和害虫的认识。

教师将“益虫”和“害虫”字卡贴在磁性板上,请幼儿上来摸一张虫子图片,按益虫和害虫分类放到相应的字卡下面,然后请几名幼儿检查分类结果是否需要更改,并说出原因。

7.角色游戏“虫子联欢会”。

引导幼儿根据虫子的生活习性及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创编各种动作。

玩法:幼儿自选头饰扮演虫子,音乐起,各种虫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动作;音乐停,扮害虫的幼儿立即蹲下不动,扮益虫的幼儿就喊“苍蝇(蚊子、蟑螂),消灭它”。幼儿互换头饰,游戏继续进行。此游戏可做1~2遍,教师也可参与,游戏结束,放回头饰。

8.虫子找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虫子有不同的家。

(1)幼儿自选昆虫图片,相互介绍:它住在哪儿?

(2)教师介绍一些新经验(可生成新的活动:会游的虫子)。

(3)给虫子找家,请幼儿按不同的住所,将卡片上的虫子一一送回家(泥土、草丛、树林、花园、水中……)。

9.总结评议:小朋友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虫子,还能分出益虫和害虫,并给虫子找到了家。

活动延伸

篇8:《左、右》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56岁。因胸闷气短咳嗽3个月, 抗感染治疗无效于2010年10月15日在我院五七分院摄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右下肺中央型肺肿瘤, 考虑肺癌, 10月22日入我科 (肿瘤科) 治疗。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病史10年。入我科时体检:自动体位,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巩膜未黄染, 鼻道畅, 双耳听力佳, 牙龈无红肿, 颈软, 气管居中, 双肺听诊无干湿啰音, 右中下肺呼吸音弱, 心音中等, 心率65次/min, 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入科诊断:右肺癌。入肿瘤科后查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胸部CT提示:右肺肿瘤, 右中叶阻塞性肺炎, 双上肺局限性肺气肿。做痰检找到鳞癌细胞, 诊断右肺鳞癌。10月26日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做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 检查提示: (1) 右侧中央型肺癌并右中叶阻塞性肺炎; (2)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腹膜后间隙左腰上肌前缘软组织肿瘤3.6 cm×4.3 cm; (3) 甲状腺功能亢进; (4) 纵隔淋巴结非特异性改变; (5) 胆囊结石。CT下行穿刺活检证实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性鳞癌。11月10日在我科行第1周期GP方案化疗 (GEMZ+DDP) , 12月1日行第2周期GP方案化疗。化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肿瘤无变化。2011年1月6日以DP方案化疗 (DXL+DDP) , 1月27日行第2周期DP方案化疗, 化疗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经强心、平喘治疗后好转。2月15日胸部CT提示右肺肿瘤无变化。患者自2011年1月起腰腹痛, 进行性加重, 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压迫脊神经所致, 用双氧芬酸钠栓和吗啡缓释片和吗啡针剂止痛, 效果不佳。3月7日做MRI检查提示:左腹膜后转移灶增大, 2.6 cm×5.3 cm×6.0 cm, 因患者心肺功能不全, 化疗4周期后未再化疗, 也未放疗。5月30日患者口腔右下牙龈出现一肿瘤, 直径2.0 cm, 质地硬, 触之渗血, 取活检为牙龈转移性低分化鳞癌。6月10日患者右鼻塞, 左耳闭, 请耳鼻喉科会诊发现右下鼻道肿瘤、左外耳道肿瘤, 取活检均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 经放疗后肿瘤消失, 目前患者尚存活。

2 讨论

篇9:《左、右》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左(右)手法则;螺旋传动;斜齿轮传动;蜗杆传动

中图分类号:TH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1-7953(2009)03-0082-03

物理学中有个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其中左手定则(也叫安培定则)是已知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如电动机;右手定则是已知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判断在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发电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也有“左(右)手法则”,在机械传动中用它来判断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或相互作用力关系,下面对几处涉及到的“左(右)手法则”逐一进行分析。

1“左(右)手法则”的分析

1.1螺旋传动中的“左(右)手法则”

在螺旋传动中,螺母(或螺杆)的移动方向与螺纹的旋向及构件(螺母或螺杆)的转动方向有关,判断方法是:根据螺纹的旋向选定左、右手,即左旋螺纹用左手,右旋螺纹用右手,四指握拢代表转动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转动构件的移动方向;若其中一个转动,另一个移动,则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大拇指的反方向就是另一个构件的移动方向;这种方法就称为“左(右)手法则”。

如图1中的a)所示,螺杆转动和移动、 螺母固定,根据“左(右)手法则”可知,四指握拢为螺杆的转向,则大拇指指向为螺杆的移动方向。若为b)图情况,即螺杆转动、螺母移动,同样根据“左(右)手法则”可以判断出螺母的移动方向,即四指握拢为螺杆的转向,那么大拇指指向的反方向就是螺母的移动方向。

掌握了螺旋传动中的“左(右)手法则”,不仅能够判别出螺母(或螺杆)的移动方向,而且还能反过来应用,即根据螺母与螺杆的相对运动关系可以推断出螺纹的旋向。如图1,若要符合图中的运动关系,根据 “左(右)手法则”不难判断出a)图中是左旋螺纹,而b)图则是右旋螺纹。

1.2斜齿轮传动中的“左(右)手法则”

一对斜齿轮啮合时,由于其齿向倾斜,因而在齿廓啮合面间沿轴向有一个分力,轴向力方向的判定称为 “主动轮左(右)手法则”。具体内容是:根据主动齿轮的旋向选定左手或右手,四指表示主动轮的转向,则大拇指指向为主动轮的轴向力方向;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大拇指的反方向就是从动轮的轴向力方向。

图2是一对外啮合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图,先分析主动轮的各个分力方向,从动轮所受力的方向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即可确定。主动轮所受轴向力方向的判定如图b)所示,由图a)可知,主动轮齿向为右旋,因而根据“主动轮左(右)手法则”可知:伸出右手,四指与主动轮转向一致,则大拇指的指向就是主动轮所受轴向力Fa1的方向,大拇指的反方向则为从动轮所受轴向力Fa12的方向。需要强调的是,用这种方法判断轴向力只适用于主动轮,从动轮轴向力的方向应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来确定,也就是主动轮轴向力的反方向。

“主动轮左(右)手法则”的基本原理还是螺旋传动中的“左(右)手法则”,因为斜齿轮的每个齿实际上就是一条螺旋线,只是由于受到齿宽的限制,每个齿都是一条不完整的螺旋线。斜齿轮的受力分析中,“大拇指的指向代表的是主动齿轮的轴向力方向”;螺旋传动中,“大拇指指向是转动构件的移动方向”,这两个结论是一致的,即这两个法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1.3蜗轮蜗杆传动中的“左(右)手法则”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与斜齿圆柱齿轮相似,不同之处是由于蜗杆与蜗轮轴交错成90°角,因而力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蜗杆的圆周力FFt1与蜗轮的轴向力FFa2、蜗杆的轴向力FFa1与蜗轮的圆周力Ft1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关系。蜗杆是主动件,其轴向力的方向用“主动轮左(右)手法则”判定,具体方法同斜齿轮一样;蜗轮是从动件,其轴向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来确定,即首先要判定出蜗杆的圆周力FFt1的方向,它的反方向就是蜗轮的轴向力Fa2的方向。

图3所示为一下置式蜗杆传动,蜗杆为主动件,旋向为右旋,按图示方向转动。对蜗杆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作用在齿面上的法向力Fn可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圆周力Ft1、径向力Fr1和轴向力Fa1;各分力的方向分别为:蜗杆所受圆周力Ft1的方向与它的转向相反,径向力Fr1的方向指向轴心,蜗杆受的轴向力Fa1的方向用“主动轮左(右)手法则”来判定,如图c):右手的四指表示蜗杆回转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Fa1的方向。作用在从动件蜗轮上的力可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来确定,其中蜗杆所受圆周力Ft1的反方向就是蜗轮的轴向力Fa2的方向。

2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螺旋传动、斜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中用到的“左(右)手法则”,其原理相同,实质是一样的。螺纹、斜齿轮、蜗轮蜗杆都有左旋与右旋之分,而且斜齿轮与蜗杆旋向的判定方法与螺纹旋向判定方法一样,因而在这三处用到的“左(右)手法则”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回事,可以统称为“左(右)手螺旋法则”。理解了“左(右)手法则”的这种实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它的使用,从而也就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斜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中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运动关系。

参考文献

篇10:《gkh》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想看看吗?

1、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交流。

3、揭题:今天,我们要认识的3位声母宝宝就是g、k、h。

4、你想先认识谁?

指名一生随意选择,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g、k、h,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乐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运用你看到了什么的导向性体验,诱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二、学习g、k、h:

(一)学习g:

1、谁会叫它的名字?指名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3、名字会叫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

4、引导编顺口溜。

(生:像个9字g、g、g。生:像个花环g、g、g。)

[评:通过说说自己的发现,即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住了形,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二)学习K:

1、出示蝌蚪,问:它叫什么名字?

2、指导发好k的音。

3、开火车读,同桌对读。

4、g、k对比读。

5、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K?

(三)、课中操,拍手念儿歌。

1、出示: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

2、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这里让学生拍手念儿歌,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学拼音的枯燥泛味;二来可以把刚学到的声母g、k在儿歌中进行复现;三来为引出声母h做好了铺垫。]

(四)、学习h:

1、让我们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它就是h,谁来当小老师?

2、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3、记清形。

(五)、指导书写。

1、师范写、讲解。

2、生描红、仿写。

三、复习巩固:

1考一考游戏。

每人拿着卡片,离开座位,去考考其他同学,同时也要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

2、一对一游戏。

老师读什么声母,学生就找出什么声母。

[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复习巩固时进行重复单调的训练,往往达不到目的,而采用游戏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总评:

上一篇:相和歌辞?采莲女,相和歌辞?采莲女阎朝隐,相和歌辞?采莲女的意思,相和歌下一篇:某实验小学国庆节安全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