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教学反思及评课

2024-04-12

2课教学反思及评课(共6篇)

篇1:2课教学反思及评课

《山雨》的教学评价记录与反思

张彩霞: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安排学生课前结合导学案进行预习,课堂上再给学生一定时间自读课文,学生完全能读通课文了,这样设计很合理。

2、在理解课文顺序时,学生出现一些问题,老师并没有直接告知确定答案,耐心地听完了同学错误的发言,并进行了恰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清晰地明白了本课的写作顺序。还联系学过的课文《火烧云》的顺序进行规律性的总结。目的是让学生不但解决问题,还学会方法,举一反三。

3、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品析中感受山雨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感情。虽然这节课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进行拓展与当堂检测,老师随机应变能够及时地进行课堂小结,完全可以再利用一节课来完成其它内容,我认为这很正常,也算合理。

杨晓东: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学中李老师很重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如在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山雨的音韵美的语句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找的句子,说体会。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谈,有的从表达上的特点来谈,说这句话是运用了比喻,有的从情感角度谈,从这句话中感受出作者对山雨的深深喜爱,也有的同学说山雨的声音很好听......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老师的声声赞扬与肯定中被挖掘。老师也巧妙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雨带来的音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山雨的音韵美,从而在朗读时能够入情入境,读出自己心中的独特体验。

郭新坤:李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山雨》这一课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营造了一种课堂的和谐气氛。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讨论,突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李老师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简练。无论是激趣引导,还是评价交流,都显得很自然。

自我反思:

1、导学案前置,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解决读文以及字词方面的浅层问题。并对自己的疑问处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上通过交流讨论展示进行解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预设时思考的起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教学评价的基本点。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此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对于重点句,在个别朗读后又进行全体性的齐读巩固。有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地实践,才有了他们学习的实效。才能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

4、存在不足:时间把握上不够严谨,可能有些环节深入的较多,导致没有完成拓展部分和当堂检测。只好留待下一节课进行完善。

苏田中心小学

赵建广

篇2:2课教学反思及评课

1、学习复韵母ie üe,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3、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 üe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教学准备 字母、拼音卡片、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了六个复韵母,还记得它们吗?(记得)好,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小小火车开哪里?”)

2,开火车认读ai ei ui ao ou iu.(要及时正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韵母ie üe ①看图:图上画的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图上画的是一棵椰树。图上画了一个弯弯的月亮。)板书:ie üe ②用学ie üe的发音方法。

1.师范读三遍,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发音.2.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3.ie和üe有四顶漂亮的帽子。老师忘了给他们戴上了,谁来来帮他戴上?要戴好帽子,我们得先复习一下标调歌.4.指名标声调.5.学生自学ie、üe的四声。(指名读,齐读)6.听讲故事,学习ye yue。

小朋友,老师带着你们去游拼音乐园,可有两个小朋友没人带,在家里不能出门,心里正着急呢!他们是ie和üe。“ie”真聪明,他到孙悟空那儿学了几招,大声一喊“变”。这样“i”变成了“y”,“ye”就可以出门了。“üe”急得大哭,“y”热情地说:“别哭了,我带你出去。”“üe”擦掉伤心的眼泪,跟着大y就出来了,你看他们来了。

(板书:yeyue)与他俩打打招呼。

你会记ye yue吗?(提示:ie中是i变成y;üe是前面加y,去ü上两点)7.ye和yue也有四顶帽子,他戴上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么?(指名读)8.ie和üe还喜欢交朋友了,它们和j q x 交上朋友了,怎么读呢?(出示课件)教师强调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规则。引导学生自己练习拼读,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达到熟练拼读。9.借助游戏,练习拼音。

小猴子想要到河对岸的树上去玩,可是它过不了河,谁能帮帮它?只要你读对了音节,小猴子就能前进一步。

三、指导书写 1.ie üe 的家在哪里呢?(四线格)2.师示范写,生观察,临写。(写字时强调写字姿势)

3、在拼音本上书写。

四、结课: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ie 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去认识一个特殊韵母,到底怎么特殊?

六、板书:ie üe ye yue

教学反思

(一)复习巩固,激发兴趣

复习引入是课的开始,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回忆学过的复韵母,然后再一起读,这样让学生的原有知识得到应用,比教师出示韵母直接让学生读效果要好。接着我让学生欣赏椰子树和夜空,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美丽的图片能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在欣赏椰子树、欣月色的过程中,将学生带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情境。同时我设置了小猴闯关摘桃子的游戏,让学生在闯关中绕有兴致地拼读ie ue 与声母相拼的音节。这样让课堂富有趣味性,课堂气氛更活跃。

(二)分层设计,扎实训练。

我在处理教材上还自主扩展学习内容。如教材在编排上只是呈现出声母与üe的拼读,我就把ie的拼读也加了进去。在学习每一个韵母的过程中,我以边新授边巩固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分层次设计练习,循序渐进,使训练目标形成一个不断上升的坡度。如在拼读环节中,我就形成了2个层次的训练:

1、结合课件,练习不带调的简单拼读;

2、开展游戏,巩固强化声母与ie、üe的带调拼读;

可以说,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拼读训练,即学得扎实,又觉得生动有趣。

(三)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我在课堂上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安排了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会合作,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反思:

但这节课的败笔也是显而易见的,1.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贫乏单一,几乎在学生正确回答完问题后,都是用一句“好的”“不错”带过。没有及时有针对性的表扬。

2、对拼读存在问题的学生,我没有及时纠正,只是一带而过。

3.在学生开始书写时,我就应该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纠正写字姿势,当我发现学生的写字姿势不正确,我才说注意姿势,没有监督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4.整堂课前紧后松,因为课前觉得内容很多,怕讲不完,所以中间一些读的环节省略了,学生学得不太扎实。

5.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给拼得慢的学生机会,使他们也能拼读熟练准确。

6、儿童化语言应该再丰富些。

篇3:“小数的认识”评课反思

教材在编排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并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生活化的数学走进教材。要想上好这节课,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不要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二是小数的认、读、写内容,仅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王老师是如何处理这一重点环节的呢?请看片断。

师:1分米可以写成米,谁还能把它写成其他形式的数?

(学生积极思考,短暂的思考后)

生1:还可以写成米。

师: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分米,也就是110米;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0份就是1分米,所以1分米=10100米。

师:你真聪明,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联想到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2:还可以写成0.1米。

师:(故意表现出很惊奇的样子)哦?说说你的想法。

生2:因为8角钱不够1元,超市就标成0.8元,我想1分米不够1米,就应写成0.1米。

师:回答得太精彩了,大家掌声鼓励,他通过8角钱不够1元钱推导出1分米=0.1米,这种类推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板书“1分米=米=0.1米”)

可以看出,王老师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创造性地重组了教材,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直接告诉学生“米=0.1米”,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通过类比得到答案。

在课后评课时,有教师提出小数的认识属概念教学,王老师把米=0.1米直接抛给学生去思考,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小数,就想不到分数可以表示成小数,而个别想到的学生也是因为今天学习了小数,就往小数方面猜,所以这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就是要教师把概念准确、肯定地叙述给学生。也有教师认为王老师的设计很好,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发现了数学概念,加深了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针对以上教学片断和教师们的不同意见,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王老师在教学中是注重了学生的思考,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但在教学中只有个别学生参与了思考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加入到思考的行列中来。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人民币的使用和常用长度单位基础之上的,王老师如果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巧设生活情境,挖掘现实生活中蕴涵的小数信息,通过商品的价格、同学的身高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识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从整数到小数这个认知上的跨越难度,而且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其次,要合理处理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当课堂上出现了和预设不一样的生成时,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马上否定?还是抓住其中的闪光点?这都需要我们来思考。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表示方法有没有错?是不是简练?教师要分析并捕捉学生给我们的信息,正确的要鼓励表扬,错误的不能一棒子打死,应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改正错误。如,课堂上当学生将1分米表示成米的时候,虽然没有回答出米=0.1米,但王老师能给学生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从而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篇4:选读选评课案例与反思

【关键词】选读选评;创造性思维;主动阅读

优秀的文学作品生命力极强,许多短小精悍的佳作佳句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让读者爱不释手。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加入了“选读选评课”,定期把一些优秀的美文读给学生们听,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精品文章的妙处所在,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天的这篇《蔷薇的启示》。

一次课上我给学生读了两则《蔷薇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应当说刺中有花。”

同学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

教师问:“如果是你看到路边带刺的蔷薇花,你会怎样?”

生a:我会看不到刺,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看的花呀!”

生b:“我会上前仔细观察,看这些蔷薇花长得什么样子。”

生c:“我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去摘花。”

师: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三个步行者面对的都是蔷薇,却有人麻木,有人悲观,有人乐观,这不同都在于他们的心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生活充满憧憬,不能向第一个人那样对美丽的鲜花视而不见,也不能像第二个人那样对生活缺乏信心,畏头畏尾。

反思:第一个故事讲完后,学生的回答表明他们没有一个像第一个人那样麻木。无论是“赞美”,是“观察”,还是“去摘”,都体现出孩子们对花的喜爱。儿童的心是易感的,看来孩子们的心中都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靠嘴和粉笔,它需要你用心去浇灌。作为教师,我们要抓住学生这种潜在的情感认识,教育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学会感受充满美的生活。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用自己的心灵之斧去开辟一片美的天空。在这样的一节课中,他们以自然为师,和书籍为友,与艺术为伴,时时处处浸润在美的氛围中。

看着学生们脸上沉思的神情,我微笑着点头,接着讲另一个故事。

路邊的蔷薇热烈地开着,三个人走了过来,入迷地看着。

第一个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被刺得鲜血淋漓。

第二个见此情景,赶紧缩回了正想摘花的手。

第三个则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将其中最漂亮的那一朵摘下来。

当晚,三个都做了个梦:第一个被梦中的刺吓得大喊救命;第二个对着梦中的蔷薇无奈地叹着气;第三个则被花簇拥着,在梦中,他听到了蔷薇的笑。

师:同学们,我的故事讲完了。在这两个故事当中,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a:是蔷薇花可怕的刺!

生b:是美丽的蔷薇花!

生c:第二个人见花中有刺,就不敢去摘了,太胆小了!

生d:我想,我们应该培育出一种不长刺的蔷薇,这样人们就不会怕被刺了。

d学生回答完后,同学们哄堂一笑。“异想天开!”有一位同学脱口而出。

我忙给予鼓励:“你的想法真好!我想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培育出不带刺的蔷薇,老师期待着你的成功!”

得到老师肯定的d学生顿时露出一丝骄傲的神色。

反思:学生d由带刺的蔷薇想到了培育无刺的蔷薇,这让我看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喜欢“异想天开”的孩子,才是最有创造潜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人。但面对其他学生的不理解时,他需要的是一份肯定、一种认同,所以我适时地给予了鼓励。我给了孩子一次发挥想象力的机会,给了孩子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这样使他们逐渐敢想敢说,勇于创新。我的表扬不仅仅是针对这位学生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这位同学长大以后,成为一位闻名于世的发明家。我相信这堂课对他是有意义的。

在这节课后,学生们都写了一篇听后感。有的学生从蔷薇的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想到了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想到了怎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这样的选读选评课使学生拓宽了知识范围,能诱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好文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愿望。所以,每节课我和孩子们都乐此不疲地去书堆中淘来各种体裁的好文章,与大家分享。

《语文园地》的开篇美文《失败小语》让我备受鼓舞,读后我立即把它传诵给同学们,其中有句“失败了,承认它是一种清醒,犹如亡羊补牢;失败是沙,成功是金,生活就是沙里淘金;为了成功,你必须要坦然地哲理地面对失败……”当时正值一次测试之后,学生们欣赏后,大有感触,有的学生挥笔写下《经得起失败》之类的文章。如果没有这类美文佳作的诱导,学生的作文也不会挥洒自如。

读书可以使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书中再现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使每个读懂它的人,都享受到一种美的愉悦。与此同时,孩子们从书中吸收精华,又不断地积累、沉淀、升华。看来,多让学生们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是作文教学的有力途径。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发生了很多鲜活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明白:语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孩子们那质朴的心灵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更是蕴含着人性美的精典艺术。

【参考文献】

[1]庄晓燕.亲近文学阅读优秀——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困惑[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11).

[2]康玉清.以评促读,追求实效——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争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7).

篇5:刘金丽教学设计、反思及评课

机关四小

刘金丽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一年级 上册《识字5》

教学目标:

1.学会书写“浪”“渔”两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汉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记韵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大海边)。每天清晨,当海水退回大海的时候,住在海边的人们就会迎着日出在海边漫步,还能捡到一些留存在沙滩上的贝壳和小鱼小虾呢!当地人把这称之为“赶海”。(放配乐图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感受这份快乐,让我们一起去赶海吧!(板书识字5)

二、学习韵语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102页,借助拼音自由的读一读书中的词语吧!边读边把课文中要求我们会认会写的生字圈出来。【一边圈,一边用心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读完之后请大家坐好示意,同学们读得又好又快。

大海用它宽阔的胸膛迎接着我们,看看,它为我们准备了什么?(生:词语)注意红色的字是本节课要求我们掌握的字,同桌两人比一比,赛一赛,看谁都能读对。找两组同桌展示读,一组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二组男生读一、二行,女生读二、四行。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词。

大家可真棒,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正确流利地读出了这些词语。看,太阳已经从东方升来起了,我们一起去赶海吧!1.学习第一组词串(沙滩 贝壳 脚丫)(1)出示沙滩的图片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沙滩(用手在图上指一指),让我们想象,脱下鞋去踩踩沙滩,你感觉——沙滩很柔软、沙滩很松软,踩在沙滩上脚心痒痒的。指名说——()的沙滩

大海妈妈每天都要和沙滩亲密的接触,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沙滩”这个新朋友。

怎么记住它呢?(“沙”的这个字,用加偏旁的方法记住,在“少”字的左边加了一个“三点水”就是沙滩的沙。当海水渐渐退去的时候,海边就会留下沙粒,沙粒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沙滩!)当海边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大片平地,也就是“滩”。大家记住“沙滩”这个词了吗?那好,我们再齐读一遍“沙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出的识字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记忆】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小朋友在沙滩上发现了什么宝贝?(出示 贝壳)

(2)贝壳:齐读。

沙滩上的贝壳真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图指着说,有 扇形的,有圆形的,喇叭形的 沙滩上的贝壳颜色各不相同,你能用一个四个字词语来形容它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既然贝壳这么漂亮,谁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它呢?(“贝”用想象的方法来记,它像一个人带了一个小帽子。)(给点卡)“壳”这个字可不太好记,笔画有些复杂,谁有好方法记住它们?(“壳”这个字像一只小乌龟,上面的“士”字像乌龟的小脑袋,下面的“秃宝盖”像乌龟的壳,再下面的“几”字像乌龟的小爪子。)(3)脚丫:

沙滩上除了贝壳,行人走后还留下了一串深浅不一的 脚印。看,这两位小朋友正光着小脚丫踩在松软的沙滩上,真舒服,让我们也舒服地踩两脚——齐读词语。

(4)刚才我们走在柔软地沙滩上捡着美丽的贝壳,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话吗?词用的越多越好。

(小朋友们光着小脚丫在沙滩上捡贝壳。)

1、我喜欢金色的沙滩。

2、我在沙滩上捡到各种各样的贝壳。

3、金色的沙滩上有一串串脚印,还有大大小小的贝壳。

2.学习第二组词串。(海风 海鸥 浪花)

光着小脚丫在海边捡漂亮的贝壳,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啊!炎炎夏日,乘着小船到海面上又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呢?小组内四个人自由得读一读第二组词串。,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书写板书—— 海边海面)

(1)谁能把你见到的海面上的景色说一说? 有海风、海鸥和浪花 说得既准确又全面。

广阔的海面上,总有阵阵海风吹过(放“风声”出示词语“海风”)指名读。炎热的夏日,海风吹到脸上有什么样的感觉?(凉爽的感觉)谁能再读一读,把这份凉爽也送给其他的小朋友。读得可真不错,相信你让在座的每一位都感受到了凉爽。一张点卡希望你再接再厉。吹着海风,眺望大海,你们看,谁飞来了?

(2)出示“海鸥”,放“海鸥声音”。海鸥大声的和我们打了招呼,谁也能大声地与它打个招呼,叫出他的名字!齐读。(3)伴随海鸥的叫声,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浪花)出示:浪花,读准后鼻音,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指名读,齐读。(4)这一行词串主要介绍的是海面上的景色,谁能边想象边给大家读一读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们的脑海里出现这幅美丽的画面了吗?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他读得可真美。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咱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放动画听海风海鸥的声音来读)【声音和动画结合,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真是越来越喜欢大海了。大海不仅景色迷人,特产也非常丰富。同学们自由读第三组词串,看看海底有什么宝贝。(板书——海底)

3.学习第三组词语。(珍珠 鱼虾 海带)(1)出示:珍珠 海带 鱼虾,你都发现什么宝贝了?珍珠 鱼虾 海带。

这一组词串讲的是海底丰富的物产,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宝贝,你喜欢哪一样?为什么?【说一说这些海产的功用,既联练习了说话,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汇报:(我喜欢珍珠。做成首饰的珍珠就更加漂亮、靓丽夺目了。我喜欢鱼虾,鱼虾当中有丰富的蛋白质满足我们成长发育的需要,我补充鱼虾中还有大量的卵磷脂,促进智力发育。

我们喜欢海带。海带又叫“长寿菜”、我同桌比我知道的还多,海带是“含碘冠军”,既保健又长寿,很有营养,要多吃。

(2)大海犹如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它有着丰富的物产,除了鱼虾、海带、珍珠,大海底下还蕴藏着石油、镁、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那就让我们大声地来齐读一遍这些海底的物产吧!读词串 4.学习第四组词语。(港湾 渔船 晚霞)

(1)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天空与大海之间又有一番别样的景色。看,落日把天边的云和大海给染成了红色了,这时的云就叫做“晚霞”边欣赏边介绍晚霞(出示“晚霞”)晚霞美丽吗?这么美的晚霞,谁来读一读?读得可真美,美得都让人舍不得离去了!(2)出示:港湾 渔船

看,在晚霞的映照下,谁回来啦?(渔船)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渔民们就驾驶着满载着鱼虾、海带和珍珠的渔船归来了。当他们回家休息时,渔船就安静地停在了港湾里,看这里就是港湾(图片中指出来),让我们读出它的名字。指名读港湾。这组词语是要求会认的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吗?(港 湾 渔我用的是偏旁归类。晚霞我想到了刚才看见的图片)。港湾就是大海给渔船提供的能躲避风浪的安全水域。像不像妈妈的怀抱呢,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妈妈的怀抱就是我们的港湾。再读词语。

(2)晚霞映照下的港湾中,渔船在静静的休息着,多美呀!我们可要轻一点,别吵醒了渔船,咱们班的女同学能轻柔地读一读吗?

三、再次整体感知

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领略了大海多样的风采,看到了大海迷人的风光。同学们,你们喜爱大海吗?用你的朗读来告诉老师,你对大海的喜爱。

最后,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再读识字5。【伴着音乐,再次读文,能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印象】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把这些新朋友记在心里了。这些新朋友当中,有几位听说你们最近一直在田字格的王国里游玩,也想和你们一道去见识见识,你们能帮助他们在田字格里安家吗?

好了,领着他们游玩田字格王国之前,先活动活动我们的小手,一起来做“写字操”。

去田字格王国之前,我要认识一位新朋友,让它带着我们一起去。学习一个新笔画,“竖提”。先写竖,到下面向右上提。另外,我们还要复习一个以前学过的老朋友,“三点水”,在田字格的左半边,上下写两点,第三笔写提。

1、学习“浪” 好了,准备工作做好了,我们要见识新的生字朋友了,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把新的生字朋友变出来。这个字(良)大家认识吗?生活当中,你在哪发现了它?(作业本上出现了小错误,老师就会给你写一个这样的字)老师把它和“三点水”放到一起,就会变成一个新的生字宝宝。“浪”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生字组词,学写笔顺并书空,书上描红。(3)学生评议

2、学习“渔”

老师再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把鱼和“三点水”放到一起,就成了“渔船”的渔了。读音是一样的,这样的字叫?(形声字),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右半边记住它的读音,左半边知道它的意思。鱼是渔民从里打上来的,所以左边是“三点水”。(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点水”加上“鱼”就又变成了一个新的生字宝宝。(2)生字组词,笔顺书空,书上描红。(3)学生评议。

五、小作业:

把今天看到的大海的景色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

识字5 海边 海面

篇6:化学评课语言及评课样本

(一)一、课的亮点

本次会课有以下主要优点:

1.问题解决教学理念得到体现

主要表现为:(1)以“驱动性问题”引领课堂,引导学生基于问题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展思维能力,体验化学知识的价值;(2)问题开放合理,结构完整,如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教学问题设计等。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得到落实

主要表现为问题设计弹性化,适度预设,适度生成,预设中潜生成,生成中显预设,放而不乱,有效地实现两者的对立统一。

3.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得到重视

主要表现为大多数课突出对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实验基本操作与基本原理等重点的强化教学,如重视基础知识网络的构建等。

4.解题策略反思教学得到强化

大多数课重视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不仅较好地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与功能,而且突出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举一反三”,又能“反三归一”。

5.化学与STS的关系得到关注

几乎每一节课都注意化学与STS的渗透,有效地促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让学生感悟化学学科的价值。

6.各种教学媒体功能得到发挥

每位老师都注意各种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发挥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每位老师都精心板书,重视学生板演,师生共同用好黑板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值得发扬光大。

7.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得到建立

每一位老师都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教师的亲和力较强。

二、课的不足

1.少数课的课型特征不够明显

表现为课型特征介于复习课与新授课(或习题课)之间。

2.少数课的教学理念走入误区

表现为将化学课简单还原为常识,淡化了学科核心知识与知识结构的教学,脱离学科基础搞所谓“探究”,出现了化学课堂科普化、低幼化(弱智化)的倾向,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降低了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的品质。

3.少数课的问题设计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1)以大量选择题或琐碎的填空题等中考试题(含有过多提示性内容,开放度不够)代替师生共同探究的课堂教学问题,导致问题探究的思维容量大大降低,思维品质的培养大打折扣;(2)将完整的问题“肢解”,使课堂变成“问题碎片”的空间,对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4.少数课的教学语言不太精炼

主要表现在:(1)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弱化,非学科教学语言增多;(2)教师讲得过多。

三、几点建议

1.重视化学课程理念的学习

新时代的化学课程有两条主线:一是学科知识线,它遵循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二是STS线,主要为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提供必要的问题情境,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两者不是独立的,也不是并行的,而是一种密不可分的融合的关系。应从整合的角度处理这两条主线,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

2.重视化学常见课型的研究

中学化学的常见课型有新授课、复习课(单元、专题等)、习题课、讲评课和实验课等。教师要熟悉每种课型的特征,掌握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复习课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处理好知识结构的完备性和问题解决的针对性。)。这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前提,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克服教学随意性的妙方。

3.重视化学教学问题的设计

适用于化学课堂的教学的问题是围绕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而生成的,它是能够驱动和组织师生开展讨论、探究等课堂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这种问题的设计特别要注意:

(1)问题的情境要有效。好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和内在需求。好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是真实的,而后才是有趣的和有思考价值的。思维活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活动。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以教师的思路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这实质上是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思维的框架之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情境本身要有利于教学核心问题的生成。

(2)问题的本体要充实。一是要突出核心知识,二是要强化思维力度。问题是思维活动有一个载体,离开了问题解决的过程,知识就失去了活力和光彩。而思维能力又是智能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应当成为知识教育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中心任务。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通过知识与相关素材的有效整合和问题结构的合理构建来充分体现科学思维的作用,使教学问题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进而使化学课堂成为“思维爬坡”的基地,成为“思维舞蹈”的中心。

4.重视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教学语言能力对于一名化学教师和化学课堂都十分重要。每一节课的教学语言应尽力做到精炼、准确、亲切、适时,课前要精心预设,课上如“出水芙蓉”。要尽可能防止过多的非学科教学语言对课堂的有效性的干扰,但同时又不机械刻板,追求严谨与浪漫的有机统一。

评课语言

(二)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评课语言

(三)一、评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和学生实际。

2、重点与难点提出、处理掐单、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评教学过程----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升素质。

3、传授知识量和训练的力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参与其中,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领悟与发现。

三、评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师和学生实际

3、从实际出发,灵活把握教材,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评情感教育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力

2、注重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

五、评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规范,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变通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评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时短高效

七、评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评课语言

(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改进实验教学 转变教学方式

1.课前实验给了学生充分的体验、探究、思考空间,学生实验报告的纪录和反思中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教学形式新颖,将学生所做实验以图片形式展示讨论,能吸引学生回味实验情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实验引导到课堂讨论,充分体现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营造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2.在实验的基础上,课堂上通过对实验的反思,引导学生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总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在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探究,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悟了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抓住主要矛盾等科学思想方法。在宏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原因,使知识点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内容充实、层次分明。教学结构安排流畅、自然。

3.教学中不回避学生提出的难点、疑点,分析深刻,拓展得当,表现了较强的课驾驭能力和严谨求实的教风。教态自然,语言生动,构思新颖,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

4.不足之处:课堂最后时间有点紧,老师有点灌的感觉,学生接受情况不是很好。如果把有效碰撞理论分析的再仔细一点,让学生能够自己填写出那张表会好一点。

化学评课稿:《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评课稿

今天听了***老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这节课,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是:自主 探究合作 互动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

度的表示方法——PH老师没有泛泛地讲,而是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喜欢逐条讲深讲透,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实验,出现的现象由学生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都大胆放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做完化学实验后形成的酸性或碱性的废液,是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生自学完溶液PH的测定方法后,由学生测定了十几种溶液PH.以及,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我认为:本节课在开始时,实验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跟酸的反应,有点不妥。因为学生对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这两种碱不是很熟悉。若将该实验在探究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后完成,用它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得出盐和中和反应的定义,就更加完美了。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化学评课稿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科学发展的现实向学生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物质的了解也会更加细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亮点一:教师能够从故事“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峡谷中的著名屠狗洞”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出示“科学与迷信”。

亮点二:教师能够对3个演示实验(1、向长短不同的两支点燃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3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

干燥的纸花)成功进行,采取对比的实验,使实验现象明显,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说明了教师的在讲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给学生一个感性的教材。

亮点三:在做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实验中,教师将每次的实验品(小花)展示在黑板上,效果清醒,从而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亮点四:板书清晰,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不足之处:

1、有点紧张,语言不够清晰、简洁。

2、在做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实验中,教师用的瓶子是白色不透明,学生不清楚里面装的液体是什么颜色,很容易产生误解。

3、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也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对于关于二氧化碳的每条化学性质,都应该由实验得出结论。所以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做一下实验。

本次化学教学活动对我的启发: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后都要善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接收学生在学习化学上存在的疑问等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增加师生的感情,令课堂气氛愉快,促进师生互动,增大教学效果。

提高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多留意教学上的细节方面,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化学基础。

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当:注意课件,板书,视频,实验之间的平衡。不要过渡依赖多媒体,忽视实验的重要性;也不要太过注重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多媒体的作用

化学方程式计算评课稿

本次化学教研活动听了经验丰富的候明辉老师的一堂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堂新课。候老师是按照这样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的

1.知识回顾: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后面的计算教学奠定基础。2.新知识传授:计算类别;例题讲解;学生练习;强调解题注意事项步骤进行的。3.课堂小结:重点强调基础的步骤。

本堂课的优点如下:

1.学生随意书写化学方程式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2.回顾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时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学生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解题的基本步骤体现学习的自主性。4.多次强调书写步骤,把本课的重点体现出来。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建议:本堂课虽然体现了基础性,但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拔高题,这样优秀生没有“吃饱”。建分层教学。

教学点评

(五)本节课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二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但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同时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同时为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专题四中《羧酸的性质与应用》学习做好铺垫。

1、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节课教学目标全面、适宜、明确,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本节课教学设计,教师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从生活中熟悉的醋引入新课,贴近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兴趣。以直观的比例、球棍模型,结合元素的化合价分析乙酸的结构,从结构出发,让学生推断官能团羧基可能具有的性质,紧紧地抓住学生的视线。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乙酸的酸性、乙酸与碳酸酸性的强弱→ 总结实验现象→分析、认识乙酸酸性→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分析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位置→讨论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妙用。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和反馈练习。

2、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本节课,金 老师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课堂设计知识顺序合理,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衔接比较恰当。教学过程以探究性教学为主,例如,乙酸酸性与碳酸酸性强弱比较,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针对学生认知的表面性,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突出官能团与性质关系。授课过程细腻,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

3、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上 金 老师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设计。例如,问题创设:生活图片认识醋;内容呈现:观察样本、探究实验、乙酸结构模型和多媒体动画等。方法手段:讲授、实验、类比、归纳、假说、模型、讨论、科学抽象等。评价反馈:板演、练习等。

4、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金 老师的课堂语言清楚,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实验操作成功、熟练。

5、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错。例如,在乙醇与乙酸反应的断键方式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讲解及实际科学研究方法介绍—O同位素的示踪反应,以及最好的课堂反馈练习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酯化反应的本质,水到渠成的突破乙酸的教学难点。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还有待商榷。例如,由酸性过渡到酯化反应的漫画引入原因,最后未及时解决;讲授酯化反应药品添加顺序原因不清,演示实验中,让学生不规范夹持试管;在课堂反馈练习中,可以把乙二醇与乙酸反应的可能情况作为一个问题留到课后思考,又可以为下一课时学习做好铺垫;还可以适当地加强一些板书。

总之,瑕不掩瑜,这是一节相当不错的新授课。

18化学评课稿

(六)《化学平衡》

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网络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但是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处理较好的一些突发事件。在用Excel做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情况,比如,有的组只取了一个点来做图;有的组没有从零点开始找点,有的组只找了起始点和变化点,从这点可以看出来,有些学生对如何选取点来做图还不清楚,也就是说他们对数学中的函数图像还根本没有理解。有的组只做了正反应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那说明有的学生还没有理解可逆反应中存在着两个速率。有的组把速率和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做到了一起,那说明有的学生还没有理解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含义,事实上,还是在数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上不够理解。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上王老师采取先找到一张做的比较准确的图像,带大家一起来分析如何找点做图像和图像的含义。在大家对准确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再找出一些有问题的图像让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所在。一方面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概念,;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做图的理解和记忆。

接下来谈谈这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课件上出现的问题。蔗糖溶解实验课件中,应该是不断向水中加入蔗糖,直到从宏观上看到加入的蔗糖不再溶解为止。由于时间关系,这点做的不够完整、准确。在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开始溶解时和溶解一段时间后的课件中,小球逐渐减少的过程是不断重复的,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印象,应该到最后画面停止,然后放个重来一次的按扭,让学生理解开始溶解时和溶解一段时间后,蔗糖的溶解速率都是大于结晶速率,所以加入的蔗糖最后都溶解了。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的应变能力不够。整节课有点前松后紧。在上课前应该预计到学生做图用的时间应该较多,而当时没有采取一定的变通措施。比如可以由原来的每个人做一个图像变为两个人做一张图像;或者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在做第二张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时候,可以由老师提供一个做好的c-t图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因为在做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时候,学生已经了解到了怎样用excel做图了,已经实践过了。

还有一点,大家在课后分析和讨论时产生了争议,就是在讨论和分析蓄水池进水和出水平衡的时间分配问题上。有的老师觉得课开头的引入加上这个内容相当于这节课有两个引入,而这个内容用时过多,所以致使这节课后边的内容较为紧张;我认为,开场白是这节课的引入,那么化学平衡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让学生上来对化学平衡感兴趣是非常必要的。那对于蓄水池进水-出水问题,那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动态平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多花点时间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动态平衡。而使课的后面出现较为紧张的原因我自己觉得主要应该是在做图的过程中。

10

上一篇:果品营养课程论文下一篇:“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