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重要岛国商标申请制度介绍

2024-04-29

南太平洋重要岛国商标申请制度介绍(精选4篇)

篇1:南太平洋重要岛国商标申请制度介绍

 南太平洋重要岛国商标申请制度介绍

文/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纪明明

南太平洋地区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马里亚纳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斐济等。现就上述重要岛国的商标申请制度进行一一简介。

一、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人口为5,550,000,该国商标法律制度深受英国商标法律的影响。商标申请比较简单,不需要提供委托书,也没有需要公证或认证的文件要求。商标从申请到顺利注册大约需要1年半左右的时间。商标保护期为10年,从注册日开始计算。注册商标连续3年不使用,有被撤销的危险。

二、斐济

斐济人口为900,000,该国商品分类采用1938年英国分类系统。商标申请既可以以英国注册为基础,也可以单独申请。如果以英国注册为基础申请,需要对英国注册的注册证进行公证。如果单独申请,需要提供简单签署的委托书,申请提交同时需提供使用信息或以打算使用为基础提交申请。商标从申请到顺利注册大约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商标保护期为14年,从申请日开始计算,但基于英国注册的商标保护期与英国注册的保护期一样。注册商标连续5年不使用,有被撤销的危险。

三、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人口为103,000,该国商标立法基于旧的1938年英国法及其修订。根据该立法,只有基于英国注册的商标才可以在基里巴斯获得重新注册。因此,在基里巴斯提交商标申请时需提供英国注册证公证件及简单签署的委托书。

商标注册日同英国注册日,保护期同英国保护期。其实质是英国商标注册权利的延伸,但侵权行为只能针对在基里巴斯实际注册日后发生的行为。

四、萨摩亚

萨摩亚人口为180,000,该国有两种商标注册方式:一种是本地注册,一种是基于任何一国外注册申请,但必须在国外注册的2年内申请,并对该注册证进行公证。

商标申请时需要提供简单签署的委托书。商标保护期为14年,从申请日开始计算。注册商标连续5年不使用,有被撤销的危险。

五、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人口为540,000,该国商标立法基于旧的1938年英国法及其修订。根据该立法,只有基于英国注册的商标才可以在所罗门群岛获得重新注册。因此,在所罗门群岛提交商标申请时需提供英国注册证公证件及简单签署的委托书。

六、图瓦卢

图瓦卢人口为11,600,该国商标立法基于旧的1938年英国法及其修订。根据该立法,只有基于英国注册的商标才可以在图瓦卢获得重新注册。因此,在图瓦卢提交商标申请时需提供英国注册证公证件及简单签署的委托书。

七、瓦努阿图

瓦努阿图人口为205,000,该国商标立法基于旧的1938年英国法及其修订。根据该立法,只有基于英国注册的商标才可以在瓦努阿图获得重新注册。因此,在瓦努阿图提交商标申请时需提供英国注册证公证件及简单签署的委托书。

商标注册日同英国注册日,保护期同英国保护期。其实质是英国商标注册权利的延伸,但侵权行为只能针对在瓦努阿图实际注册日后发生的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上述岛国都是原英属殖民地国家,因此,明显带有英国商标法律制度的烙印。其中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和瓦努阿图更是严格以英国注册为基础,只有首先在英国获得了注册,才可以在上述四个岛国进行商标注册。

虽然上述岛国国小人少,是名副其实的袖珍国。但由于这里环境优美,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依然获得了不少商家的青睐。目前,英国商标申请的注册速度很快,如果顺利注册,仅需半年即可下发注册证,因此,对上述岛国感兴趣的商家不妨选择在上述岛国进行商标申请注册。

篇2:南太平洋重要岛国商标申请制度介绍

在波兰波兹南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上,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总理阿皮塞·耶雷米亚曾表示, 脆弱的太平洋岛国比其他国家更加需要便捷的融资渠道以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对其国家带来的挑战。他表示:“为适应气候变化, 图瓦卢这样的发展中的小岛国, 急需能够直接存取和便捷支付的资金, 因为我们已经切实的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我们已经表述的再清楚不过了!现在看来, 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使这些资金越来越难以获得, 不得不说我们的希望已经被埋藏在一个个复杂、冗长的议程中, 对此我深表失望。”[1]

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因为各国政府需要在合理配置几十亿美元资金的经济责任与最需要这些资金的国家和群体的强烈需求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 捐助国的纳税人希望资金能够用于帮助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处于危险中的国家和群体。然而在国际制度层面, 融资机制的参与方提出比较高的责任标准, 并质疑太平洋岛国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合理、有效使用这些资金。的确, 比如尽管不少太平洋岛国获得了官方发展援助 (ODA) 的资助, 但资金的使用效果却乏善可陈。这也是诸多捐助国质疑太平洋岛国政府吸收和使用资金能力的原因。另一方面, 太平洋岛国政府及国内的社会团体对气候融资机制资助程序缺乏弹性和制度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表示不满, 认为其限制了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区和领域。

针对太平洋岛国在获取和使用资源、资金方面的困难, 需要了解南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融资的现状,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得出有益启示, 只有这样才能在兼顾责任与义务, 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 完善气候变化融资。

二、南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融资的现状与问题

(一) 气候变化融资的现状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框架下, 过去十多年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建立了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金, 包括比如全球环境基金下的最不发达国家基金 (LDCF) 、气候变化特别基金 (SCCF) , 世界银行管理下的京都议定书适应基金、气候投资基金 (CIFs) 等。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 141个国家表示从2010年到2012年间, 发达国家将提供总额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 并优先援助那些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比如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国以及受干旱、沙漠化以及洪水影响的非洲国家。此外, 在采取有意义的减排行动并且保证执行透明度的前提下, 到2020年, 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1000亿美元的援助。这些资金, 将通过政府和私人、双边和多边等各种渠道加以提供。这些承诺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再次被确认, 与会者动议成立绿色气候基金, 并成立一个过渡委员会负责这个新建组织的工作流程和内部管理。2010年11月, 高级顾问团在11月提交了他们的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 报告更加关注如何寻找资金的来源而不是如何使发展中国家更便捷和直接地获得这些资源。[2]除上述国际机制, 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双边机制, 比如日本的凉爽地球伙伴关系 (Cool Earth Partnership) , 欧盟委员会的全球气候变化联盟 (GCCA) , 以及澳大利亚的国际气候变化适应行动 (ICCAI) 等。

太平洋岛国政府欢迎这些帮助发展中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机制。然而, 多个岛国领导人强调他们国家的政府至今没有获得快速启动资金。近些年, 他们开始质疑环境融资机制的复杂性、有效性和拨款延迟是否会导致这些机制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萨摩亚总理伊拉埃帕·萨伊莱莱·马利埃莱额奥伊在201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指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承诺的针对最脆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提供的快速启动资金, 对我国来说, 至今是一个‘保守的最完好的秘密’, 快速启动资金针对哪些国家, 将如何被分配, 我们尚未可知。”[3]

(二) 气候变化融资之困境

首先, 资金的数量方面, 提供的额度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实际需要之间不平衡。

气候变化融资机制的构建与资金的分配至今仍在变化与调整之中, 南太平洋岛国对其前景并不看好。2009年哥本哈根协定和2010年的坎昆协定框架下, 发达国家已经承诺对适应和减缓的快速启动资金进行差额拨款。2011年5月, 附件一国家表示他们将提供281.4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然而根据联合国统计各国政府实际提供的融资额度, 仅有121.4亿美元, 因为发达国家的执行机构认为, 根据他们的预算, 发展中国家仅仅需要这些资金就足够了。[4]

然而这些预算却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落差。伦敦帝国学院的报告指出, “很多研究数据, 包括斯特恩报告和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评估报告都低估了适应气候变化需要融资的水平, 至少需要比现有资金多3倍的资金才能满足这些国家的需要。”[5]2011年1月, 太平洋岛国在参加联邦气候变化融资高层会议时强调, “太平洋诸岛国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缺乏充分的融资途径, 融资来源的有限与诸岛国国内日益增长的对气候变化融资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与会各方已认识到, 最不发达国家资金的缺乏, 已经给国家行动方案的实施带来相当的困难。”[6]

其次, 资金的性质方面, 大部分是贷款而非无偿捐助。

77国集团, 小岛国联盟和不发达国家联盟一致强调,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融资机制, 诸如新的绿色气候基金等, 必须以津贴或补贴的方式, 而不是贷款的方式提供资金。然而, 某些双边和地区层面的合作机制, 比如日本的凉爽地球伙伴关系, 英国的环境改造基金以及世界银行仍旧以贷款而不是补助金的形式提供。[7]南太平洋岛国认为, 太平洋这些最为贫困和脆弱的岛国在适应和减缓发达工业国造成的气候变化恶果的同时, 还需要向这些工业国贷款, 并以定期偿还, 这种以贷款而不是赠款的形式向太平洋岛国提供资助, 会产生负面后果。增加的贷款会加重这些国家原本已经沉重的债务负担, 小岛国缺乏制造新经济活动和拓展创汇渠道以偿还贷款的能力, 这反而会加重小岛国的经济困难。

第三, 融资制度本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南太平洋岛国筹措资金的难度。

由于其繁杂的行政审批程序, 国际金融机制的管理方式也不利于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审批这些国家是否满足资助方的要求和标准, 这占用了他们将工作切实落实的精力, 某种程度上也妨碍了资助国政府和国际机制试图达成的积极成果的实现。2010年论坛的经济部长在工作简报中指出:“许多国家试图了解、接近、达到这些资金和融资渠道的要求, 仅仅程序本身已经牵着了我们大部分精力, 使我们在切实执行气候变化政策中的努力偏离了我们的初衷与方向。”[8]

比如南太平洋纽埃岛, 2004年遭到寒带气旋赫塔带来的灾害。纽埃岛总理Toke Talagi表示, 即便是在灾害后在纽埃岛的村落建立一个平民疏散中心如此一个小项目, 也需要提交相当规模和数量的证明文件。他说:“不得不承认, 准备这些证明文件的纸张, 基本上可以砍倒一棵树了。这些项目的论证材料有那么多页数, 我甚至怀疑官员们是否有时间阅读它们。行政审批需要的文件如此之多, 程序如此之复杂, 这使我们深感沮丧, 请将精力用于关注结果而不是程序。”[9]

第四, 南太平洋岛国特殊的脆弱性也增加了筹措资金的难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承认,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这气候变化和极端的气候带来的灾害, 但南太平洋发展中小岛国是国家群体中最为脆弱的一群, 亚太地区与非洲的很多发展中大国, 可以名正言顺的为他们的百万人民获取项目的资助。南太平洋区域环境方案的项目顾问曾表示, 太平洋小岛国在诸多国际协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受到来自发展中大国的阻力, “荒谬的是, 任何一个南太平洋岛国无法在协议中以单独国家的身份提出其诉求, 而必须组成一个南太平洋岛国集团, 否则南太平洋岛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将失去所有的国际资源。”[10]

萨摩亚驻联合国大使费图里·艾丽莎表示, “尽管每个国家都宣称自己比其他国家更加脆弱, 但作为太平洋岛国, 我们仍然认为比起其他国家, 我们更加脆弱, 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不少岛国国土狭小, 地理位置偏远, 由分布非常分散的小岛礁组成, 这就给中央政府带来有效管辖的高成本方面的问题。在新成立的绿色基金下, 我想我们会共同发出对于太平洋岛国在获取资金方面存在困难的呼吁。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与其他太平洋国家有所区别。”[11]

四、结论与启示

总体而言, 目前的南太平洋岛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促进太平洋岛国应对环境挑战尽快行动, 因为这些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给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如公共健康、农业、营养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带来影响。由于应对灾害和灾后重建的长期发展融资缺乏规划, 和在这些方面应对不及时, 会使我们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所做的努力功亏一篑。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在获取气候变化融资方面, 不仅要求南太平洋岛国要发展现代化, 增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改良政策, 提升政府执政能力, 而且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根据各国国情找到一条有南太特色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

另外, 地区合作是重要手段。区域化已成为世界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南太平洋各岛国领土狭小, 加强区域合作尤其重要。南太各岛国领导人也日益认识到地区合作的重要性。区域合作的加强, 将有助于加强该地区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南太岛国必须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 加强对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订过程的参与, 并协调相互之间对某些融资政策的认知与理解, 在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 增加气候变化领域发展中岛国的共同利益, 力求增加融资渠道。

最后, 南太岛国政府、资助方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应加强对未来大规模的类似项目的落实与协商, 帮助南太平洋岛增加获取气候融资的途径, 为落后的团体和地区争取更具积极性的结果。这需要国际组织的融资机制简化政策程序, 各捐助国之间加强沟通,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财力物力时间的损耗, 在帮助最脆弱群体方面将具体的适应项目落到实处。

希望在今后的十年, 能建立更具创新性的机制以平衡捐助国、受资助国和国际组织的不同考量, 适应南太平洋岛国、各地方团体和社区的不同需求, 以高效充足的资金促进最脆弱南太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 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Apisai Ielemia, Prime Minister of Tuvalu, Statement to the UN Framework o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Parties, Poznan, Poland, 11 December 2008.

[2]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s High-level Advisory Group on Climate Change Financing, UN, New York, November2010.Bob McMullan, the former Parliamentary Secretar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in the Rudd government, was an Australian representative in the High Level Advisory Group.

[3]Statement by Tuila'epa Sailele Malielegaoi, Prime Minister of Samoa, 65 th Session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New York, 27September 2010.

[4]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 :Summary of developed country‘fast-start’climate finance pledges, updated 20 May 2011:http://www.wri.org/publication/summary-ofdeveloped-country-fast-start-climate-finance-pledges.

[5]Martin Parry et al, Assessing the costs of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a review of the UNFCC and other recent estimates, Granth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Change,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August 2009.

[6]Final communiqué, Commonwealth High Level Meeting on Climate Financing, UK, January 2011.

[7]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 , Summary of Developed Country‘Fast-Start’Climate Finance Pledges, updated 20 May 2011.

[8]Background paper, Forum Economic Ministers’Meeting, Alofi, Niue, 26-28 October 2010, PIFS (10) FEMM Background E.

[9]Interview with Premier of Niue Toke Talagi, Alofi, Niue, March 2011.

[10]Interview with Espen Ronneberg, SPREP climate change adviser.Pacific Beat, Radio Australia, 3 December 2010.

篇3:南太平洋重要岛国商标申请制度介绍

美国小姐感叹:这里是“世界上最有诗意的地方”

萨摩亚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国,全境由萨瓦伊和乌波卢两个主岛及7个小岛组成,面积为2934平方公里,人口17.7万。有趣的是,由于整个国家恰恰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它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迎接新年的地方。

碧绿的大海,漂亮的珊瑚礁群,茂密而幽深的热带雨林。椰子树、芒果树、野樱桃树,配上绽放的木槿花、凤仙花等,让人感觉自己仿佛在画中游走。再看当地人,有的在山间采摘野果,有的在水边悠闲地钓鱼,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萨摩亚仿佛是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岛”,这里远离现代物质文明,没有工业,也难觅现代农业的影子,可是当地人却不像非洲人那样为食物发愁,这不由让人大惑不解。后来才知道,这里的人们之所以能过上如此悠然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上天对他们的垂爱,这里随处可见一种神奇的树——面包树,当地人将树上的果实摘下来切成片,在火上烤烤就成了盘中美食。据说一棵面包树结的果实足够一个成人吃上一个月,所以这里随处可见的面包树就成了萨摩亚人天然的粮仓。有人给我们说了一个笑话,说一对萨摩亚夫妻只需用几个小时种上十几棵面包树,就可以完成对下一代哺育的责任。

这里的面包树十分奇特,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达40~60米。奇妙的是,它从枝条到树干,直至根部,处处都能结果实!大的如足球,小的似柑桔,最重的可达20公斤。而且结果期还特别长,从头年11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7月,一年可以收获3次。面包果的营养很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把它放到火上烤至焦黄时,不仅松软可口,酸中有甜,就连风味也和面包差不多。而且,当地人的房屋、出海乘坐的船只,以及生活所需的种种器皿,几乎都是用面包树的树干和纤维制作的。

此外,这里的资源也很丰富,著名的有沙丁鱼、海蜇和海蟹等。最大的蜘蛛蟹,连足在内直径有1米,重达7公斤,堪称“蟹中之王”。

捕鱼是萨摩亚人的一种乐趣,也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平时,年轻人喜欢驾着自己做的独木舟,在深水区里捕鱼捞蟹,往往收获颇丰。鱼捕多了吃不完,有时也拿去卖。但卖鱼不是在市场,而是在树上。他们把鱼用树藤穿好,往路边的面包树上一挂,等着买者“各取所需”。至于是否付钱,付多少钱,您就随便吧!

看到这一切,与笔者同行的一位美国女记者感叹说,萨摩亚真是全世界最美丽、最富有诗意的地方!

民風纯朴,萨摩亚人很可爱

当地人的“法垒”(房屋)很有特点,仔细观察,就像一个“八面来风”的凉亭。这里的民房,不论简陋低矮或高大宽敞,都只是简单地砌几处承重的柱墩。上面用树枝扎成拱形,再铺上厚厚的树叶,整个屋顶呈圆形,有顶没有墙壁。当清晨的阳光无拘无束地射进来时,你不仅可以伸个懒腰享受凉爽的海风,还可以站在屋里观海景。

之所以住这样的房子,省材料是一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地四季炎热,无需挡风遮雨,而更重要的是,这里民风纯朴,几乎没有“小偷、强盗”这一说。也难怪当地的警察制服是裙装,抓起小偷来绝对是跑不快的,因为这里确实没什么小偷可抓。

在首都阿皮亚经商的安徽人赵先生告诉笔者,一次他在体育馆打球时不小心遗失了笔记本电脑,里面存着不少重要客户的信息资料,当时他急坏了。不料想,一位女士捡到笔记本后又千方百计找到了他,第二天当赵先生去取时,对方说“必须带上报酬否则不归还”,可当他取到自己的宝贝电脑准备付钱给她时,那位漂亮女士却对他做了个鬼脸俏皮地说:“逗你玩的!”类似的情况笔者也遇到过。一天我到当地外事部门办理手续,电话咨询时对方说:“我们可是要收费的哟!”我还特意找到当地银行换了萨国货币,可当办完手续准备付费时,办事的官员却笑着说:“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呢!”

说到这里的官员也挺有趣,因为萨摩亚人喜欢穿裙装,连男警察和市政官员都不例外。他们都穿裙子倒也罢了,问题是无论上班还是下班不是穿拖鞋就是打赤脚,这和我们在写字楼里西装领带可是有天壤之别啊。那天,我们特意穿戴整齐去办理入境手续,到了那里一看,接待的官员却是光着脚丫子,就在我们无比惊讶中他们为我们办完了手续。

萨摩亚人对中国人十分友好,即便素不相识,如果得知你来自古老神秘的“China”,许多人都会主动上前同你聊天,甚至邀请你到他家里做客或到咖啡馆喝一杯。这里的国家政府大楼、众多的体育场馆都是中国出资援建的。我们还了解到,明年南太平洋国家体育运动会将在萨摩亚举行,东道主萨摩亚人民在积极准备这一体育盛事,我们看到不少的运动场馆都在加紧建设之中,这其中包括中国援建的运动会主会场、游泳馆等。在首都阿皮亚,我们还遇到了一支中国援萨医疗队,这支队伍的成员全部来自安徽,已经在这里为萨摩亚人服务了一年多时间,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俏女争嫁“中国郎”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是常吃面包果和海鲜的原因,在海风中长大的萨摩亚女孩个个身材匀称,性感迷人,风情万种。她们不仅美丽,还心灵手巧。

萨摩亚每逢庆典,男女老少都要换上节日的盛装,连政府官员也不例外。但你绝不会想到,这些华丽的衣衫竟然是女孩子们凭一双巧手用树皮做成的!“树皮布”也叫“塔帕(tapa)”,是萨摩亚著名的土特产,它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先把纸桑树和无花果的韧皮剥下来用水浸泡,然后放在一个特制的木板上反复捶打,数小时后,韧皮就会变成一块薄如蝉翼的“布料”!这种“布料”经过染印后,不仅色彩绚丽,而且结实耐磨。据说许多当地女孩都是制布高手!

在这个岛国旅游期间,笔者发现本地女性都很喜欢戴耳环,有的耳环不仅造型独特,甚至大得有些夸张。据知情人介绍,这其中还大有讲究呢!比如女孩12岁举行成年礼后,耳环藏在左耳中间;确定男朋友后,耳环在左耳耳垂上;结婚后,两个耳朵的耳垂上都要戴耳环。如果你看上了哪位美女,只要观察一下她的耳环,就能轻易判断出对方是否名花有主了。

萨摩亚人平时不善于种植庄稼,更不用说种植蔬菜了。今年6月的一天,我们在阿皮亚郊区意外发现了一座小菜园。只见小辣椒一簇一簇地挂满了枝头,还有顶花带刺的黄瓜,被阳光晒得红红的大大的西红柿。笔者正在纳闷,在田间巡视的一位女孩闻声走过来向我们打招呼,棕色的皮肤,水汪汪的黑色大眼睛,秀发自然微卷,一身休闲装,性感迷人。

经交谈得知,她的男友是一位在当地经商的中国人。她说,自己的种菜技术是男友教的,就连这些蔬菜的种子都是从男友的家乡寄来的。因为新奇,这个“袖珍农庄”曾引来无数当地人参观,目前她正向大家推广种植技术呢!

说来有趣,中国小伙在这里十分“抢手”。因为他们聪明能干,又善于积累财富,所以,萨摩亚女孩对中国小伙很有好感。如果谁交了一个中国男朋友,在女伴面前是很有优越感的。就连她们的家长也觉得有面子。在首都阿皮亚,不少中国人娶妻生子定居下来,而他们往往住着漂亮的小楼,出行还有轿车代步,这让当地人很羡慕。

中国男孩在这个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国如此受宠,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自豪!

责编/紫君

篇4:南太平洋重要岛国商标申请制度介绍

一、瑙鲁的总体概况

瑙鲁共和国,简称瑙鲁(Nauru),位于赤道以南约41公里的南太平洋中部,西南距澳大利亚的悉尼约4000公里。瑙鲁陆地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全岛为椭圆形的珊瑚岛,岛的主体部分是一片高12到60米的平坦台地,最高海拔仅有70米。

瑙鲁1968年正式独立,是世界上最小的独立共和国。瑙鲁现有人口约1.2万人,其中瑙鲁原住民占56%,南太平洋岛屿人占24%,移民主要包括华人和欧洲人。瑙鲁由于陆地面积狭小,因此不设城市,只在滨海低地布设居民点,如东岸的伊朱布、阿纳巴尔,西南岸的瓦博埃、亚伦等。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瑙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首都,亚伦区是大部分政府机关所在地。瑙鲁于1999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主张同各国友好相处。同时瑙鲁还是英联邦、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展览局、太平洋岛国论坛和南太平洋委员会等组织的成员。

虽然瑙鲁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但它却曾经是世界上按人均收入最富有的国家。它的富有来源于磷矿。瑙鲁本岛面积中五分之三覆盖着厚达6到10米的磷矿,矿石品位高达37%以上,曾经是世界上主要的磷矿产地和出口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对化学肥料的需求急剧增长,而磷酸盐作为上等磷肥原料更是供不应求,瑙鲁通过向临近的国家大量出口“鸟粪”赚回了巨额财富(1)。但是到了21世纪初,瑙鲁的经济开始出现严重下滑,政府的出口收入已难以满足瑙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今的瑙鲁正在经历依赖外援和举债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困难时期。

二、瑙鲁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导致经济陷入困境

二十世纪初,瑙鲁政府开始对磷酸盐矿进行强力开发,对磷酸盐的开采量大大超过殖民时期总的开采量(见图1)。同时,由于瑙鲁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磷矿开采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导致瑙鲁当地的农业与渔业被严重搁置,唯一的农业产品———椰子也无人种植,农业基本被荒废,岛上居民的几乎所有燃料、农产品、蔬菜甚至饮用水都依赖进口。瑙鲁单一经济所带来的虚假繁荣也瞬间消失了(2)。

2. 政府经营失策促使财政问题加剧

瑙鲁在独立后,一直在经济发展上奉行“弱可持续的发展政策”(3)。“弱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新福利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弱可持续性”指出,若一个经济体能够持续的为后代提供产出的能力,那该经济体就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尽管独立初的瑙鲁就已经成立了“瑙鲁环境恢复基金”(4),但是在这笔资金的运用上,却存在严重的问题,接连的投资失败,使基金受到很大的损失。弱可持续发展政策显然已经不适合瑙鲁现阶段的经济发展。

瑙鲁政府在财富的积累和运用上有所不足。瑙鲁对国内不征收税收,而在进口方面也只对机动车和烟酒类征税。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使政府在30年前存入银行的大部分磷酸盐的销售收入大幅缩水。在美国投资的商业大厦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斥巨资打造的52层“瑙鲁大厦”难以获益。21世纪初期,国内的多家银行由于从事洗钱被迫关闭等等。投资失策使得国有资产非但没有保值升值,反而严重缩水,甚至连年赤字,债台高筑,从而造成国家经济运转出现严重问题。

3. 广泛福利制度加重政府负担

瑙鲁政府实行最为广泛的福利制度。岛上的教育和医疗全部免费,如果岛上的医疗水平无法满足本国居民的要求,国民可以选择乘飞机去澳大利亚看病,而费用由政府来承担。大学教育也在广泛的福利之中,政府将想要上大学的学生送往国外,各种费用均由政府来承担。岛民的房屋建设费用由政府实行大额补贴,水电与通讯等基本都是免费的。这种广泛的福利制度虽然对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瑙鲁政府而言,高福利模式所带来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政府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政府由于缺乏税收这一必要的财政手段对财政资金进行补充,导致政府为了维持这种广泛的福利制度,不惜举债,从而促使这个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的资源型国家的财政赤字愈发严重。而在高福利政策下,还会使得国内出现失业危机加剧、社会惰性助涨的情况。在高工资和低生活成本的滋润下,瑙鲁国民的工作意愿和积极性偏低且就业结构不合理,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93%的人供职于政府机关或者服务于外资公司,剩下的7%领着政府的补助。普遍缺乏的工作意愿和工作积极性使得瑙鲁国内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4. 国民存在不健康的消费倾向

瑙鲁的收入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达到1.23亿美元,从而导致一些畸形消费(5):名牌豪车在岛上随处可见,甚至有些豪车因为主人太胖无法坐进去驾驶而被闲置在屋外。而在政府预算中消耗金额最多的机构之一是瑙鲁航空公司。瑙鲁位于南太平洋中部,船运交通完全可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却不恰当地倡导空运甚至规定瑙鲁人可免费或是按优惠价乘坐飞机,这样的经营与管理使得航空公司根本无法盈利。数据表明,自航空公司开始营业以来,亏损总额已达到2.5亿美元。另一方面,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导致一些瑙鲁居民身体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肥胖症和糖尿病成为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很多当地人每天吃六顿饭,喝下一纸箱汽水或啤酒(6)。这样的饮食方式使得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55岁,全国约有一半人口患有糖尿病,瑙鲁国民的健康问题十分严峻。

三、对策建议

1. 转变单一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农业发展来看,由于瑙鲁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应该发展合适的种植农业。瑙鲁政府可以以瑙鲁的传统农业产品———椰子作为原料,发展对椰产品的深层次加工。而高附加值的产品往往具有更长的产品链,因此深化产品加工还有利于加强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带动社会其他行业的就业率(7)。从渔业发展来看,瑙鲁的渔业资源丰富,政府应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协议的方式,将捕鱼开采权进行转让,通过许可证的方式来收取捕鱼费。使得渔业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在为政府增收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一个全新的公共治理体系(8)。从旅游业发展来看,瑙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瑙鲁保留了太平洋岛国最原始的自然风光(9),因此瑙鲁政府应该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强对国内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岛休闲度假景区,完善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同时和其他国家开展旅游经济合作,实施便利优惠的入境旅游政策,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到瑙鲁旅游。

2. 调整经济发展策略,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首先,改变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瑙鲁对国内不征收任何税收,这就导致政府的收入完全依赖于磷矿开采。现阶段,瑙鲁的磷矿开采数量已经降到很低,政府通过出口磷酸盐矿产所得的收入已经难以维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发展适时合理的税收,发挥税收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其次,在经济发展策略的选择上,应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鼓励、支持可循环产业的培养。最后,在政府财政经营方面,应通过聘请理财顾问,分散投资理财、信托基金投资风险等方式,对国库资金进行经营,以期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通过多方面共同发力,改善政府财政状况,促进瑙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变革广泛的福利政策,提高社会公正与效率

瑙鲁所实行的高福利政策在政府拥有稳定高额收入的同时能够起到稳定社会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满足感的作用。但是作为长期政策会给国家财政带来严重的负担,同时福利平均化又使得国民的工作意愿降低,产生一种“挤出效应”(10)。因此,瑙鲁政府应该适时施行社会福利支出紧缩政策,引入公共服务竞争机制,提高行政效率。政府还要严厉打击欺诈行为,对于为骗取失业救济金而主动失业的行为进行惩处,从而创立出一套促使所有公民不依赖于救济而主动工作的现代福利体系。

4. 倡导勤俭节约观念,鼓励绿色健康消费

针对一些人存在的挥霍浪费问题,瑙鲁应该明确改革思路: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可以在城市或道路的显著位置设置标语或图片,提醒民众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其次,通过对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表现良好的个人或家庭进行物质奖励,带动全民树立节俭消费理念。最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该以身作则,自觉抵制违反节约、铺张浪费的行为。对于挥霍公款者,执法监督部门应该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做到令行禁止,从而实现上行下效,在根本上保证勤俭节约这一国策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注释

1张东亮.瑙鲁生下来就是富翁[J].旅游世界,2013,(07):76-77.

2程燕京.从瑙鲁发展史看资源环境对经济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2,(13):29.

3毛琴.瑙鲁弱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后果及其启示[J].财经政法资讯,2009,(4):40-45.

4费晟.瑙鲁资源环境危机成因再探讨[J].学术研究,2008,(06):132-137.

5思源.“瑙鲁”---你的下一座岛在哪里[J].海洋世界,2010,(04):18-21.

6曹国煌.政府经营失策的典型案例---瑙鲁共和国的危机[J].国际市场,1997,(10):36-37

7崔旺来,周达军,刘洁等.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08):1258-1263.

8崔旺来,李百齐.海洋经济时代政府管理角色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9,(12):55-57.

9张东亮.瑙鲁,大洋深处的“天堂岛”[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5,(4):49-53.

上一篇:从合同类型下一篇: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