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评好英语试卷的四个原则

2024-05-01

讲评好英语试卷的四个原则(共6篇)

篇1:讲评好英语试卷的四个原则

试卷讲评,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是我们教师经常做的工作。在传统的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往往采用“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满堂灌”的方式,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听得头脑发涨,更有甚者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获之甚少。因此,怎样上好英语试卷的讲评课,并通过讲评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评价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在试卷讲评中遵循以下四条教学原则:

一、师生互动原则

传统的讲评课的教学模式以灌输知识为主,以讲得深、讲得透为好,所以教师往往独统整个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答案,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讲评课中去,也很少有反思质疑的时间。事实上,英语试卷讲评作为一种知识的重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在彼此的探索、合作学习中,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有所收获,也才能更有效地学习。比如在阅读理解这一题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分析语篇中的长句、难句,分析A、B、C、D四个选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问题,更需要学生互相切磋交流,让学生看到问题的各个侧面,对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反思,从而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理解。通过师生互动、争辩、质疑,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原则

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是一种交往,试卷讲解交往的“话题”是试题。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有导航方向正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查漏补缺。教师可以利用答题卡阅卷机上提供的各题的得分率、正确率、区分度等数据,找出错误症结,估猜学生受阻环节。上课时针对学生答案所指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其错误的性质及根源,明晰今后的学习方向;第二,拓宽深化。教师所选择的问题不仅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而且要考虑到能促进学生向高层次水平发展。比如在讲评书面表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写出的一些简单句,启发学生尝试用一些较高级的词汇或一些复合句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在单项填空题中,也可将某一知识点进行横向的拓宽与纵向的延伸,也可以适当地引经据典,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学生情感体验原则

试卷分析课上,学生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激烈的学习竞争和高考的压力下,学生衡量自身成败的标准并不成熟,自我心理调整能力还不强。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分析成功之处,失败之因。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和否定。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多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要一同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过程。教师还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化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总之,要让学生放下包袱,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教学相长原则

试卷讲评对师生双方而言是个互惠互利的过程。师生双方不仅在讲评课中得到了许多的反馈信息,而且也是双方共同反思评价、调节教学的过程。从学生方面而言,学生从同伴和教师所给的信息反馈中注意到自己的弱点,并通过互动来克服弱点,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另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试卷中的题目建到自己的错题库中,以便随时反思,查找自己的考试失误,以免再次犯错。而对教师而言,教师通过试卷讲评了解到学生的认知过程,也从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因为有时学生所说的内容和词汇教师并不一定知道。其次,通过试卷分析、讲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进行修改、调整,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扎实地推进教学,力争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试卷讲评中注意以上四种原则,既能使一份试卷发挥好它的教学评价功能,也能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和学的不足,为今后教学指明方向,为教学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文/顾颖娟

篇2:讲评好英语试卷的四个原则

【关键词】英语教学 问题设置 原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103-02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既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地,也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渠道。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问题设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英语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线索和精华,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实现有效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了问题设置的四个原则。

一、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性

笔者认为,课堂问题设置的合理性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英语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实中,由于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整体的原有知识结构和实际生活经验,还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层次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思考。

因材施教,合理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问答交互活动的参与度,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问题的设置应简单清楚,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问题,不断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

以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 4“Healthy food”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食物问题,来引出本模块主题“Healthy food”.问题可设置如下:1.Do you like eating?2.I like eating apples.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3.Why do you like it?

其中1、2是难度系数较低的简单问题,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他们可以激活原有的关于食物词汇的知识储备,进而信心十足地参与此类教学互动环节。问题3的设置,属于难度系数中等的综合性问题,与前两个问题的设置相比,体现了梯度和思维发散性,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问题3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仅能激发此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解答问题的成就感。

合理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来,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习自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课堂问题的设置也是如此,所提的问题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封闭性到开放性、由综合性到发散性、由浅层到深层的排列顺序,体现出层次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注重知识的连贯和衔接,要有梯度性,方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探讨问题,逐步获得知识,并且在获取成功的喜悦中学会迁移和运用。

问题设置实现层次性的关键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初中英语教材为了巩固文本学习,在每一个模块中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但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而不能够一一解答。2011年版英语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英语教学需要,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可见,对教材进行补充、改编、替换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一些既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也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原则的课堂问题,以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以新标准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6 Problems Unit1为例,Activity 3的听力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来实现听力训练目的(见表1,2,3)。

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设置,在内容处置上,由表一的整体设问过渡到表二表三的细节设问;在提问形式上,由表一的单项选择题,到表二的判断对错题,再到表三的单词填空题,遵循了听力训练的原则:由关注整体到关注细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加深文本理解,达到训练目标。这些问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梯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了文本对话的脉络,也为下一步进入文本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问题的设置要有相关性

根据英语新课标要求,很多教师习惯通过课堂问题设置来充实课堂教学。但现实中不少英语教师对问题的设置缺乏研究和探索,没有把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只是设置了很多毫无意义的问题,对教学的帮助不大。这样的课堂虽然看似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有问有答,但实际上却脱离教材,泛泛而谈,缺乏教学实效。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们应该依据每一个单元的不同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等),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应该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并层层落实学生本课必须理解、掌握、运用的英语知识,最终实现从语言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迁移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学会整合教材,使问题的设置落在教材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保障课堂提问的有效度。

此外,问题的设置还要把学生原有的旧知识与要学的新内容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问题答案,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以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6“Animals in danger”为例,笔者从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知识储备出发,结合本模块教学重点,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zoo?(monkeys,tigers,elephants,snakes,pandas...)2.Do you think animals are happy in the zoo?(No,they aren’t happy.)3.Why do they live in the zoo?(...Because they are in danger.)

这些问题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学生原有的知识被激活,既复习了动物的名称,也为学习理解新对话内容做了铺垫,使学习新文本的难度得到了降低。

四、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单一教授学生某个教学内容,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记》中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尔弗达”,就是强调启发诱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注重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然而,在不少英语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提出一些学生毫无悬念就能统一说出确定答案的问题。这样做,看似课堂实现了预定的教学计划,实际上这些思考价值较低的问题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呢?这就要求教师尽量避免设置那些纯属检查记忆性的单一问题,多考虑设置一些启发性、发散性或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主动探究知识。例如,在学习公共场所的标语时,可以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this sigh means?”而不是:“Can we smoke here?(No,we can’t.)”在谈论学业与家长态度的问题时,可以提问:“If you do many other things instead of your homework,what will your parents do?”而不是:“Do your parents allow you to play computer games instead of your homework after school?(No,they don’t.)”在学习老舍茶馆时,可以提问:“What can you do at Lao She Teahouse?”而不是:“We can drink tea and enjoy Beijing opera at Lao She Teahouse,right?”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给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空间,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去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启发,从而学会主动思考与分析问题,最终达到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不仅可以建立起师生沟通互动的桥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思考和探究,实现知识迁移和实践应用的教学目的。

篇3:讲评好英语试卷的四个原则

一、讲评要强化审题, 突出谋篇布局

审清题意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 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是高分作文的最大特点。因此, 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与谋篇布局的能力是书面表达讲评的第一任务。在拿到作文题目时, 应让学生提问自己“写作该题目的意图何在”。只有搞清题意, 学生才能有继续发挥的坚实基础。高考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 整合要点, 合理编排。简单的分段, 学生可能问题不大, 但随着书面表达出题形式的多样化, 如通过漫画、图表或图片加文字等形式来提供信息的题目, 题目中没有明确的段落提示, 这种情况下学生作文的段落就往往模糊不清, 甚至不分段。下面, 以“苏北五市2007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英语试卷”中的书面表达为例, 在讲评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重新审题, 重新谋篇布局, 从而让学生找到差距, 为下一次的书面表达提供借鉴。

该书面表达题给出了一段文字及一幅关于“心灵鸡汤”的广告图片。篇章结构及要点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归纳。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 主要出现的问题是思路不清、段落不明、要点不齐。当然在具体的表达中也出现了很多语法错误, 但在讲评这个题目时, 笔者着重强化了学生的审题、结构意识, 提出了“四步走”的要求。

第一步:审题。要求学生根据下列表格的几个方面审清题意:

第二步:整理。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整理出所有的要点。这篇文章学生共理出了以下10个要点:

(1) 本书简介, 最早出版于1993年, 作者

(2) 是一本能激励所有年龄层次读者的畅销书

(3) 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 将爱传至世界各地

(4) 本书为英文版, 尤其适合英语学习者

(5) over 8 million copies sold

(6) 101 stories to open the heart and rekindle the spirit

(7) New York Times&USA Today

(8) 网上订购 (Dangdang.com)

(9) 款到发货, 24-48小时内送达

(10) 价格为54.4元, 省9.6元

第三步:整合。学生先要根据段落主题将这些要点进行分析归纳, 如要点1-7属于第一段, 8-10属于第二段;接着再要求学生根据要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的整合。以第一段为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的整合:

第四步:表达。根据以上思路运用熟悉的短语或句型进行表达。

不难看出, 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 为整理线索和拓宽思路做了充分的准备。当学生审清题意, 并能够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要点后, 就为优秀的书面表达提供了保证。

二、讲评要重技巧点拨, 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讲评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注意不要越俎代庖, 给学生讲评更像是一个了解学生写作意图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以最好的方式实现自己意图的过程, 而不是建议学生哪里需要改进。影响学生书面表达得分因素有很多方面, 但即使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如果能教会他们适当的学习方法, 他们也能够有效提高得分, 尤其在临考阶段, 讲评时的技巧点拨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说来, 常用的表达技巧有以下几种。

1. 拆分或整合要点

表达的准确性是高分作文的必备要求。要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就要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内容, 对要点进行合理的拆分或整合。

从“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三英语) ”的书面表达来看, 多数学生书面表达的谋篇布局普遍都比较清晰、合理, 但很多学生还是得不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关键问题在于表达。由于题目是以文字的形式给出, 所以很多学生的表达基本是几个句子的翻译练习, 并且出现了许多中式英语。因此, 在讲评这个题目时, 笔者就从学生的表达入手, 着重强调了如何拆分或整合要点。例如, 在点评学生关于“宿舍吵闹, 影响学习和休息”的表达时, 先向学生呈现他们自己的表达:

The dorms are quite noisy, which has a bad effect on their study and rest.

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犯错的原因是直接翻译原句。接着再呈现两句:

(1) The dorms are so noisy that they can’t focus on their studies.What’s worse, they even can’t have a good sleep.

(2) They complain that the dorms can’t provide them with a quiet atmosphere for study, as they are always noisy.

在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两句表达的精妙之后, 进而使学生掌握以下两个句子表达的技巧。技巧1: (如句1) 当原句给出的意思包含两个以上时, 要学会拆句表达;技巧2: (如句2) 有效运用一些学过的套语句型, 对所提供的要点进行重新整合, 可以让表达与众不同。

2. 同义转换要点

命题者在提供信息时, 有时会使用一些非常地道的中文。中文越地道, 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越容易犯错。但如果学生能够学会对要点进行同义转换, 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例如, 在写作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时, 很多学生将“厂商唯利是图, 生产伪劣垃圾食品”表达成:The factories want more profit and they produce much rubbish food.如果学生学会运用同义转换的手法, 就不难发现所谓的伪劣垃圾食品即质量低、没有营养的食品, 而不是rubbish.同样, 唯利是图即一心追求利润, 这样一提示学生马上就会想到be desperate for/be dying for/be greedy for, with the intention of making more money等地道的短语。经过转换后, 该要点就可以这样表达:With the intention of making more money, they produce much food with poor quality, some of which is even harmful to people’s health.经过转换, 信息的表达显得更为自然、清晰、到位。

3. 将要点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

有时题目提供的要点信息比较概括, 也比较空泛。对于这种信息, 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把这些概括的内容具体化。这样, 表达既可以落到实处, 同时也会成为亮点。例如, 有关于表达“尊重、关心他人, 富有同情心”这样的内容, 有学生是这样表达的:We should respect and care for others, and we should show sympathy for them.这样的表达读起来让人感觉空洞无物, 但如果将“富有同情心”进行具体化处理, 则可以表达为:We should respect and care for others.Whenever they are in trouble, we’ll always be ready to give them a helping hand.这样的表达读来让人感觉形象真实、语言生动, 自然就能提升文章的档次。

三、讲评要关注细节添加, 提高流畅性

文章的流畅性是影响评分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文章的流畅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回归式写作, 不断回到已经写好的地方进行修改, 进行自我反馈。除了使用一些合理的衔接词之外, 合理的细节添加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修改手段。

例如, “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三英语) ”的书面表达中很多学生将“熄灯制度限定了学习时间”表达成:The blackout rule limits their learning time.这样的表达读起来干巴巴的, 索然无味。但如果采用细节添加的方法, 就能焕然一新:The blackout rule, intended to guarantee their sleeping time, actually greatly limited their learning time, which of course makes the students worried.添加的细节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自然产生了亮点。

当然, 在回归式写作的细节添加时, 还有一个关注点:一定要教会学生自己判断哪些是合理的细节, 哪些是不必要的细节。因为不必要细节的添加, 反而会成为文章的一个败笔。所以, 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判断合理细节的方法。一般说来, 细节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判断。

1. 细节要有助于烘托主题

能够帮助烘托主题的细节肯定是一个合理的细节。例如, 2008年的热点写作话题是考试焦虑。有学生在描写“焦虑的症状:头晕、乏力、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时是这样表达的:Some students will feel dizzy and tired because of anxiety.Others will even have poor appetite.这两个细节的添加就很好地烘托了主题: (由考试焦虑引起的) 症状。但也有学生这样表达:Some students always feel dizzy and tired while others can’t sleep very well at night.They only have a few sleeping hours because of mountains of homework.这就是一个不合理细节, 因为脱离了本段的主题“症状”, 读来感觉比较突兀, 不但没有帮助烘托段落主题, 反而分散了段落的主题。

2. 细节的添加要符合逻辑

添加的细节要符合逻辑才能站得住脚, 具有说服力。逻辑性也是在添加细节时要关注的方面。例如, 有关描写“雪灾的影响:房屋倒塌、断水断电、食品供应紧张”时, 有学生写道:Water and electricity were out of supply.Some people, especially the poor, even had little food to eat.这个细节在这里就不太符合逻辑, 因为人们挨饿的原因是由于雪灾阻断交通, 导致食品无法供应, 而不是由于贫穷买不起食品。换个角度, 如果这样添加:Some people, including the old and the young, had little food to eat, suffering from hunger for several days.这样的细节添加, 符合逻辑, 也让人信服。

四、讲评要重点探讨个人发挥, 突出亮点

学生的个人发挥部分在作文评分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 但也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的部分。困难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但如果教师在讲评这部分时能给予学生方法、技巧上的指导, 那么这部分就能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亮点。

首先,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聚类能力, 帮助学生挖掘题材并将挖掘出来的内容组织起来, 鼓励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与写作文题相关的想法, 然后将与文题联系最紧密的想法聚类, 进而加以发挥。这里应该强调一个“主题意识”。即学生必须清楚写的主题是什么, 根据这个主题去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跑题。例如, “南京市200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英语) ”的书面表达, 要求学生结合漫画与文字表达对境外旅游的个别人的做法发表看法。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有这样两个看法:A.It seems that people care little about the environment.They sometimes spit and even throw the waste onto the grass directly, which is really a worrying problem.B.Some litter and spit everywhere.The poor behavior has done great harm to the image of China, which is really shameful.一比较就可以发现:观点A没有抓住文章的关键 (境外旅游) , 发表的看法不具有典型性。而观点B就抓住主题, 发表了最有说服力的看法。究其原因就在于“主题意识”。

其次, 要求学生遵循“短语优先”原则。运用短语表达是最有效避免中国式英语的方法。例如, 在表达有关“高三学生是否应该在外租房”的内容时下面这些学生的看法值得赞赏:A.In a rented apartment, we will have more time to study and gradually we will build up our confidence and make progress in our studies.B.Living together with our parents will make us relaxed,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s senior three students.C.The apartment will create a quieter atmosphere for our studies, which of course will improve our studyefficiency.D.When we come across some difficulties, we can turn to our classmates or teachers for help.

最后还有一个建议:量力而行。学生应衡量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有把握的就写, 没有把握的就应该舍得删。否则只会起反作用, 得分不高。

篇4:讲评好英语试卷的四个原则

一、讲评要强化审题,突出谋篇布局

审清题意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是高分作文的最大特点。因此,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与谋篇布局的能力是书面表达讲评的第一任务。在拿到作文题目时,应让学生提问自己“写作该题目的意图何在”。只有搞清题意,学生才能有继续发挥的坚实基础。高考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整合要点,合理编排。简单的分段,学生可能问题不大,但随着书面表达出题形式的多样化,如通过漫画、图表或图片加文字等形式来提供信息的题目,题目中没有明确的段落提示,这种情况下学生作文的段落就往往模糊不清,甚至不分段。下面,以“苏北五市2007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英语试卷”中的书面表达为例,在讲评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重新审题,重新谋篇布局,从而让学生找到差距,为下一次的书面表达提供借鉴。

该书面表达题给出了一段文字及一幅关于“心灵鸡汤”的广告图片。篇章结构及要点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归纳。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是思路不清、段落不明、要点不齐。当然在具体的表达中也出现了很多语法错误,但在讲评这个题目时,笔者着重强化了学生的审题、结构意识,提出了“四步走”的要求。

第一步:审题。要求学生根据下列表格的几个方面审清题意:

第二步:整理。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整理出所有的要点。这篇文章学生共理出了以下10个要点:

(1)本书简介,最早出版于1993年,作者

(2)是一本能激励所有年龄层次读者的畅销书

(3)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将爱传至世界各地

(4)本书为英文版,尤其适合英语学习者

(5)over 8 million copies sold

(6)101 stories to open the heart and rekindle the spirit

(7)New York Times & USA Today

(8)网上订购(Dangdang.com)

(9)款到发货,24-48小时内送达

(10)价格为54.4元,省9.6元

第三步:整合。学生先要根据段落主题将这些要点进行分析归纳,如要点1-7属于第一段,8-10属于第二段;接着再要求学生根据要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的整合。以第一段为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的整合:

第四步:表达。根据以上思路运用熟悉的短语或句型进行表达。

不难看出,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为整理线索和拓宽思路做了充分的准备。当学生审清题意,并能够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要点后,就为优秀的书面表达提供了保证。

二、讲评要重技巧点拨,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注意不要越俎代庖,给学生讲评更像是一个了

解学生写作意图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以最好的方式实现自己意图的过程,而不是建议学生哪里需要改进。影响学生书面表达得分因素有很多方面,但即使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如果能教会他们适当的学习方法,他们也能够有效提高得分,尤其在临考阶段,讲评时的技巧点拨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说来,常用的表达技巧有以下几种。

1. 拆分或整合要点

表达的准确性是高分作文的必备要求。要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就要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内容,对要点进行合理的拆分或整合。

从“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三英语)”的书面表达来看,多数学生书面表达的谋篇布局普遍都比较清晰、合理,但很多学生还是得不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关键问题在于表达。由于题目是以文字的形式给出,所以很多学生的表达基本是几个句子的翻译练习,并且出现了许多中式英语。因此,在讲评这个题目时,笔者就从学生的表达入手,着重强调了如何拆分或整合要点。例如,在点评学生关于“宿舍吵闹,影响学习和休息”的表达时,先向学生呈现他们自己的表达:

The dorms are quite noisy, which has a bad effect on their study and rest.

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犯错的原因是直接翻译原句。接着再呈现两句:

(1)The dorms are so noisy that they cant focus on their studies. Whats worse, they even cant have a good sleep.

(2)They complain that the dorms cant provide them with a quiet atmosphere for study, as they are always noisy.

在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两句表达的精妙之后,进而使学生掌握以下两个句子表达的技巧。技巧1:(如句1)当原句给出的意思包含两个以上时,要学会拆句表达;技巧2:(如句2)有效运用一些学过的套语句型,对所提供的要点进行重新整合,可以让表达与众不同。

2. 同义转换要点

命题者在提供信息时,有时会使用一些非常地道的中文。中文越地道,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越容易犯错。但如果学生能够学会对要点进行同义转换,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例如,在写作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时,很多学生将“厂商唯利是图,生产伪劣垃圾食品”表达成:The factories want more profit and they produce much rubbish food. 如果学生学会运用同义转换的手法,就不难发现所谓的伪劣垃圾食品即质量低、没有营养的食品,而不是rubbish. 同样,唯利是图即一心追求利润,这样一提示学生马上就会想到be desperate for/be dying for/be greedy for, with the intention of making more money等地道的短语。经过转换后,该要点就可以这样表达:With the intention of making more money, they produce much food with poor quality, some of which is even harmful to peoples health. 经过转换,信息的表达显得更为自然、清晰、到位。

3. 将要点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

有时题目提供的要点信息比较概括,也比较空泛。对于这种信息,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把这些概括的内容具体化。这样,表达既可以落到实处,同时也会成为亮点。例如,有关于表达“尊重、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这样的内容,有学生是这样表达的:We should respect and care for others, and we should show sympathy for them. 这样的表达读起来让人感觉空洞无物,但如果将“富有同情心”进行具体化处理,则可以表达为:We should respect and care for others. Whenever they are in trouble, well always be ready to give them a helping hand. 这样的表达读来让人感觉形象真实、语言生动,自然就能提升文章的档次。

三、讲评要关注细节添加,提高流畅性

文章的流畅性是影响评分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文章的流畅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回归式写作,不断回到已经写好的地方进行修改,进行自我反馈。除了使用一些合理的衔接词之外,合理的细节添加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修改手段。

例如,“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三英语)”的书面表达中很多学生将“熄灯制度限定了学习时间”表达成:The blackout rule limits their learning time. 这样的表达读起来干巴巴的,索然无味。但如果采用细节添加的方法,就能焕然一新:The blackout rule, intended to guarantee their sleeping time, actually greatly limited their learning time, which of course makes the students worried. 添加的细节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自然产生了亮点。

当然,在回归式写作的细节添加时,还有一个关注点:一定要教会学生自己判断哪些是合理的细节,哪些是不必要的细节。因为不必要细节的添加,反而会成为文章的一个败笔。所以,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判断合理细节的方法。一般说来,细节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判断。

1. 细节要有助于烘托主题

能够帮助烘托主题的细节肯定是一个合理的细节。例如,2008年的热点写作话题是考试焦虑。有学生在描写“焦虑的症状:头晕、乏力、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时是这样表达的:Some students will feel dizzy and tired because of anxiety. Others will even have poor appetite. 这两个细节的添加就很好地烘托了主题:(由考试焦虑引起的)症状。但也有学生这样表达:Some students always feel dizzy and tired while others cant sleep very well at night. They only have a few sleeping hours because of mountains of homework. 这就是一个不合理细节,因为脱离了本段的主题“症状”,读来感觉比较突兀,不但没有帮助烘托段落主题,反而分散了段落的主题。

2. 细节的添加要符合逻辑

添加的细节要符合逻辑才能站得住脚,具有说服力。逻辑性也是在添加细节时要关注的方面。例如,有关描写“雪灾的影响:房屋倒塌、断水断电、食品供应紧张”时,有学生写道:Water and electricity were out of supply. Some people, especially the poor, even had little food to eat. 这个细节在这里就不太符合逻辑,因为人们挨饿的原因是由于雪灾阻断交通,导致食品无法供应,而不是由于贫穷买不起食品。换个角度,如果这样添加:Some people, including the old and the young, had little food to eat, suffering from hunger for several days. 这样的细节添加,符合逻辑,也让人信服。

四、讲评要重点探讨个人发挥,突出亮点

学生的个人发挥部分在作文评分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但也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的部分。困难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如果教师在讲评这部分时能给予学生方法、技巧上的指导,那么这部分就能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亮点。

首先,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聚类能力,帮助学生挖掘题材并将挖掘出来的内容组织起来,鼓励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与写作文题相关的想法,然后将与文题联系最紧密的想法聚类,进而加以发挥。这里应该强调一个“主题意识”。即学生必须清楚写的主题是什么,根据这个主题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跑题。例如,“南京市200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英语)”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结合漫画与文字表达对境外旅游的个别人的做法发表看法。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有这样两个看法:A. It seems that people care little about the environment. They sometimes spit and even throw the waste onto the grass directly, which is really a worrying problem. B. Some litter and spit everywhere. The poor behavior has done great harm to the image of China, which is really shameful. 一比较就可以发现:观点A没有抓住文章的关键(境外旅游),发表的看法不具有典型性。而观点B就抓住主题,发表了最有说服力的看法。究其原因就在于“主题意识”。

其次,要求学生遵循“短语优先”原则。运用短语表达是最有效避免中国式英语的方法。例如,在表达有关“高三学生是否应该在外租房”的内容时下面这些学生的看法值得赞赏:A. In a rented apartment, we will have more time to study and gradually we will build up our confidence and make progress in our studies. B. Living together with our parents will make us relaxed,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s senior three students. C. The apartment will create a quieter atmosphere for our studies, which of course will improve our study efficiency. D. When we come across some difficulties, we can turn to our classmates or teachers for help.

最后还有一个建议:量力而行。学生应衡量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有把握的就写,没有把握的就应该舍得删。否则只会起反作用,得分不高。

篇5:讲评好英语试卷的四个原则

一、立足原文

文本再构是基于教材的再构, 也就是说一定是以“用教材来教英语”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无论创编什么文本, 再构的文本始终是围绕原文本主题的。再构出来的文本, 是为教材原文本服务的;只有依托文本再构, 才能更好地完成原文本的教学。例如上述课例中,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有关职业的英语表达以及“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这个句子的听说认读。而通过本课时的学习, 应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What does_____do?”这个句型, 能够围绕职业这个主题进行一般现在时语言交流和实际交际并能够书写。再构的文本离不开原文本“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这个话题, 离开了这个话题, 而一味地标新立异, 游离于文本之外, 是背离教学初衷的。再构的文本可以来源于教材, 可以来源于对教材内容的充实, 也可以是挖掘教材的内涵, 提升教材的思想情感境界。如教材里单词内容比较零散, 教师可以通过寻找一个歌谣或对话, 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还有一些短文内容是叙述形式的, 比较枯燥, 教师可以在故事的内容创编中适当加入一些对话, 让整个文本内容活泼起来, 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适度超越

教学在立足文本的同时, 也不能固守原文本。文本毕竟是薄的, 含量也是有限的, 英语教学适度地超越文本, 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与丰富。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和第一课时中所学的职业singer, TV reporter, actor, actress, writer和artist没有任何关系, 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大多为worker, office worker, teacher, cook, housewife等。怎样才能让所学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而展开有效的教学呢?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文本的再构。于是为了能使学生有话可说, 笔者在复习环节中除了复习所有学过的职业词汇外, 还新授了几个学生容易掌握的职业词汇, 如worker, office worker, policeman, housewife, cook等。这些知识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也为后面文本内容的深化做好了准备, 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及整体学习。

在文本创编过程中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文本再构不是为了去增加文本的难度, 而是要体现文本的适度。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也要考虑学生的“前经验”,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教学对象不同, 实施效果也会有差异,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考虑课堂教学中文本量的大小和教学要求的高低。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就不能一味追求输入量大, 要求也应该相应降低。文本量过大和过多会造成在教学时节奏过快, 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再构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对教材以及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语境的创设与文本的再构。在本课中, 笔者通过“What does he/she do?”句型引导学生讨论身边一些名人的职业进行热身, 再引出“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sister/uncle/aunt do?”的操练进行巩固, 到最后以模仿秀和采访活动进行拓展, 再构了一个个适合学生的文本, 最终达到训练学生实际语言输出的语用能力。

三、注重语用功能

文本再构应是创设一定语境下帮助学生体验语用的载体, 要通过文本的呈现, 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如在本堂课的操练环节中笔者再构文本, 通过模仿秀活动, 进行幸福一家人评比。请四个学生扮演一家人, 通过动作表演自己的职业。其他学生扮演小记者, 对其中一位学生进行采访, 提出“What does your mother/father/sister/brother do?What’s your hobby?”等问题。这一文本的再构使学生结合“What does your...do?”句型和所学的职业单词进行了口语交流。这个文本把本课时和前面几个单元进行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 合理、适度拓展新知识, 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语境和语量。

新文本的产生, 实则是创设一个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对文本情景中单词、语句、语段和语篇的训练层层递进中, 达到语言训练、语境设计与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 让学生真正感到“一切课程皆体验, 一切体验皆课程”。

如教学PEP三年级上册Unit 5 Part A Let’s learn, 三年级的学生刚学习英语, 如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展语篇教学呢?关键是创设一个语言环境, 进行文本再构。这节课只有六个单词和一个TPR的学习。笔者设计了学生喜欢的麦兜猪贯穿本课的教学过程。本堂课在单词逐个引入后以贪吃的麦兜问小动物们要东西吃为主线, 呈现了主文本的Hello, ...I like...Here you are.Thank you.最后引出了这个故事的结局, 麦兜变成了大肥猪说:“Oh, no!I’m too fat (胖) .”由于创设的文本情景有趣, 丰富了课堂教学, 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和想说的愿望, 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了语用能力。

四、体现渐进性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 如果是稍微复杂的知识点, 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及时吸收和理解这些内容。所以在文本再构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一些繁杂的文本进行分解, 提取出最主要的内容让学生去掌握, 从而体现文本的渐进性。

在教学PEP五年级上册Unit 5 Part A Read and write时, 由于原文本难点较多, 教师可对学习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通过分解原文本来降低难度。首先, 分析教材, 了解这篇课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There is...和There are...句型, 并且能对房间和家具进行描述。在本堂课中学生较难掌握的句型是两个四会句子:“There are two bedrooms, a kitchen, a bathroom and a living room.”“There is a mirror, a bed and a big closet.”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区别。文本中还出现了新单词flat和句型“It’s on the third floor.”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对原文本难点的分解和整堂课文本的推进。在课堂的开始环节, 笔者设计了一个辅助文本歌谣In a dark dark house。这个文本简单又有趣, 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并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在导入环节笔者又出示了一幢三层楼的房子图片和一个辅助文本“There is a...and a...on the first floor.There is a...and a...on the second floor.There are two...on the third floor.”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来完成文本的再构。为了实现更好的语用, 笔者再构了一个租房广告的文本, 让学生说一说“I like the...flat.It’s...There is/are___, ____, ____and___.”从而帮助学生对第一个四会句子的听说读写的掌握。笔者又呈现了帮小动物们找家的三个游戏文本。这些文本通过让学生们阅读文本来帮小动物们找到它们的家, 由此引出了第二个四会句子的听说读写训练。同时笔者又通过听一听, 找找小兔子的家的设计回归到了本课的原文本。最后通过设计售楼书使语言学习从整体的输入回归到整体的输出。

本课的文本形式包括了歌谣、游戏、对话、图语这四个类型。其中歌谣文本两个, 铺垫文本一个, 教学主题渐进文本四个和拓展文本一个。歌谣文本是为主体文本服务的, 为复习能力单词及句型所设计, 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文本学习的状态中。接下来的铺垫文本可以说是句型操练, 分解了教学的难点, 增加了文本情景的连贯性。四个渐进文本以故事发展的顺序, 结合起先为教学设计所准备的内容, 引出要学习的原文本, 最后整合成一个整篇文本。学生的语言学习在丰富的语篇环境中一气呵成。因此学生的语言学习有了一个真实存在的背景。文本不是最终的目的, 只是向学生展示了说话的参照, 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由会到能。

篇6:讲评好英语试卷的四个原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103-02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既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地,也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渠道。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问题设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英语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线索和精华,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实现有效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了问题设置的四个原则。

一、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性

笔者认为,课堂问题设置的合理性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英语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实中,由于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整体的原有知识结构和实际生活经验,还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层次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思考。

因材施教,合理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问答交互活动的参与度,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问题的设置应简单清楚,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问题,不断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

以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 4“Healthy food”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食物问题,来引出本模块主题“Healthy food”.问题可设置如下:1.Do you like eating?2. I like eating apples.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3. Why do you like it?

其中1、2是难度系数较低的简单问题,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他们可以激活原有的关于食物词汇的知识储备,进而信心十足地参与此类教学互动环节。问题3的设置,属于难度系数中等的综合性问题,与前两个问题的设置相比,体现了梯度和思维发散性,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问题3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仅能激发此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解答问题的成就感。

合理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互动过程中来,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习自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课堂问题的设置也是如此,所提的问题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封闭性到开放性、由综合性到发散性、由浅层到深层的排列顺序,体现出层次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注重知识的连贯和衔接,要有梯度性,方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探讨问题,逐步获得知识,并且在获取成功的喜悦中学会迁移和运用。

问题设置实现层次性的关键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初中英语教材为了巩固文本学习,在每一个模块中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但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而不能够一一解答。2011年版英语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英语教学需要,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可见,对教材进行补充、改编、替换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一些既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也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原则的课堂问题,以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以新标准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6 Problems Unit1为例,Activity 3的听力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来实现听力训练目的(见表1,2,3)。

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设置,在内容处置上,由表一的整体设问过渡到表二表三的细节设问;在提问形式上,由表一的单项选择题,到表二的判断对错题,再到表三的单词填空题,遵循了听力训练的原则:由关注整体到关注细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加深文本理解,达到训练目标。这些问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梯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了文本对话的脉络,也为下一步进入文本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问题的设置要有相关性

根据英语新课标要求,很多教师习惯通过课堂问题设置来充实课堂教学。但现实中不少英语教师对问题的设置缺乏研究和探索,没有把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只是设置了很多毫无意义的问题,对教学的帮助不大。这样的课堂虽然看似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有问有答,但实际上却脱离教材,泛泛而谈,缺乏教学实效。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们应该依据每一个单元的不同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等),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应该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并层层落实学生本课必须理解、掌握、运用的英语知识,最终实现从语言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迁移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学会整合教材,使问题的设置落在教材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保障课堂提问的有效度。

此外,问题的设置还要把学生原有的旧知识与要学的新内容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问题答案,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以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6“Animals in danger”为例,笔者从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知识储备出发,结合本模块教学重点,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zoo?(monkeys,tigers,elephants,snakes,pandas...)2.Do you think animals are happy in the zoo?(No,they arent happy.) 3.Why do they live in the zoo?(...Because they are in danger.)

这些问题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学生原有的知识被激活,既复习了动物的名称,也为学习理解新对话内容做了铺垫,使学习新文本的难度得到了降低。

四、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单一教授学生某个教学内容,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记》中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尔弗达”,就是强调启发诱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注重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然而,在不少英语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提出一些学生毫无悬念就能统一说出确定答案的问题。这样做,看似课堂实现了预定的教学计划,实际上这些思考价值较低的问题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呢?这就要求教师尽量避免设置那些纯属检查记忆性的单一问题,多考虑设置一些启发性、发散性或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主动探究知识。例如,在学习公共场所的标语时,可以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this sigh means?”而不是:“Can we smoke here?(No,we cant.)”在谈论学业与家长态度的问题时,可以提问:“If you do many other things instead of your homework,what will your parents do?”而不是:“Do your parents allow you to play computer games instead of your homework after school?(No,they dont.)”在学习老舍茶馆时,可以提问:“What can you do at Lao She Teahouse?”而不是:“We can drink tea and enjoy Beijing opera at Lao She Teahouse,right?”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给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空间,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去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启发,从而学会主动思考与分析问题,最终达到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不仅可以建立起师生沟通互动的桥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思考和探究,实现知识迁移和实践应用的教学目的。

上一篇:作文我的高中生活下一篇:郧阳中学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