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茶古诗词

2024-04-26

咏茶古诗词(共12篇)

篇1:咏茶古诗词

十首咏茶古诗词大全

1.《茶》

年代: 宋 作者: 厉文翁

海滨鱼盐胜耕稼,尝呼父老采丁宁。

江乡鱼茗尤逐末,为分利害别重轻。

拔茶种桑何苦口,崇阳因得良吏名。

2.《煎茶》

年代: 宋 作者: 卢祖皋

秋庭木落长莓苔,寂寞东岗菊自开。

惟有诗翁幽兴熟,每携茶具竹间来。

3.《茶声》

年代: 宋 作者: 李南金

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

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4.《茶灶》

年代: 宋 作者: 刘边

仙人足戏剧,盘石留涡房。

紫阳此来游,与客煮茗尝。

青烟久消歇,白云时飞扬。

至今潭中水,犹作笑语香。

蒙茸屐迹在,欲步不敢翔。

三吸此清冷,回首入空苍。

5.《尝茶》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石屋晚烟生,松窗铁碾声。因留来客试,共说寄僧名。

味击诗魔乱,香搜睡思轻。春风霅川上,忆傍绿丛行。

6.《石桥煎茶》

年代: 宋 作者: 郑伯英

白发青衫故倦游,何人能办钓鳌钩。

却逢大士开青眼,现出茶花五百瓯。

7.《煎茶》

年代: 宋 作者: 王翊龙

春霆发蕾抽新馥,榷吏穷搜不容粟。

是谁千金收寸芽,烹鼎车声绕斜谷。

白云飘落甘露椀,清风吹破玉川屋。

平生此腹负将军,空揽十年灯火读。

8.《陆羽泉茶》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甃石封苔百尺深,试茶尝味少知音。

唯余半夜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

9.《焙茶》

年代: 宋 作者: 释文珦

异荈云边得,山房手自烘。

颇思同陆羽,全觉似虑仝。

孤阅当先破,仙灵更可能。

蓬莱知远近,我欲便乘风。

10.《茶诗》

年代: 唐 作者: 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篇2:咏茶古诗词

霞染云裁逸竹壶,新篁一撇醉相扶。[注]

紫烟撩破知三昧,山径迷僧问有无。

注:逸竹壶为宜兴龙溪女朱丹所制。

002.

闻言有木似佳人,隐在蓬莱待玉轮。

一赋风流思鲍女,暮吟朝醉惹芳唇。[注]

注:鲍女,南朝著名女诗人鲍令晖(即鲍照之妹),作《香茗赋》而有时名。

003.

细浪百壶鱼眼生,春风在手茗如婴。

赵州茶客来相见,恨断红尘念佛名。[注]

注:赵州茶客,即是唐代赵州临济禅院的从谂禅师,以“吃茶去”口头禅而名于世,时称之为“赵州茶”。

004.

独依山舍爱烟霞,醒睡行时忘绿芽。

紫笋缘无三片叶,化来一片种僧家。[注]

注:事见钱易《南部新书》。其文曰:“陆鸿渐《与杨祭酒书》云: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鸿渐者陆羽也。

005.

社寒梦醒在天涯,只道少陵诗少些。[注]

便与清风同一住,梅花带雨探春芽。

注:少陵淡茶之诗仅四首而已,可谓少之又少矣。

006.兼答天涯游子吟、雨岚、听雨轩主、轩辕令主四诗友

推窗听雨和琵琶,最笑陈抟不识茶。

三昧来时关不住,报知此兴满天涯。[注]

注:《宋史·隐逸传·陈抟》记云:抟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二十余年日仅饮酒数杯。

007.

一衣一水一壶遐,人道扶桑此物佳。

钵破浑然终未解,带将梦里问樱花。

注:曾得扶桑茶,其味甚异。

008.

白石垂杨处处家,云间二月绿鹰芽。[1]

山中莫道无佳味,待客潇然七碗茶。[2]

注[1]:茶似鹰嘴故称为鹰嘴芽。[2]:七碗茶典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009.

世事沉浮似日斜,凭窗闲坐对烟霞。

独邀草木人来去,也学苍生唤翠花。[注]

注:草木人者茶也。翠花,市间俗语耳,借此一用。

010.

九嶷岚翠锁嶙峋,天地何生草木人。

春月春风春水远,潇湘托梦寄芳唇。

篇3:秦观咏茶诗与他的入仕期创作心态

关键词:秦观,咏茶诗词,入仕期创作

秦观 (1049-1100) , 张文潜说他:“官不过正字, 年不登下寿。” (《祭秦少游文》) 可以说, 秦观的一生充满了磕磕绊绊。而由于他诗词创作总体数量与个体性格的原因, 秦观咏茶诗的数量非常少, 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学人们的忽视。可以说:研究秦观, 不能只研究其词不研究其诗;研究其诗, 更不能忽视其数量较少的咏茶诗。

先看《蒙顶茶》:

北窗高枕鼾如雷, 谁遣茶香挽梦回。

绿叶玉瓯雪花乳, 不妨也道八闽来。

这首诗“约写于元祐年间。”“以纯净的口语写就而成, 全诗混然天成。”“除具有语言浅近的特色外, 其用字亦十分传神。‘谁遣茶香挽梦回’句中, ‘遣’的主语是‘谁’, ‘茶香’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兼语, 它即是遣的宾语, 又是挽的主语。这是一个兼语套兼语的句子。‘回’又是兼语‘梦’的谓语。这里‘挽’字用得极为精当, 这个字极平常, 如此用来将‘茶香’与‘梦’都拟人化了, 因而平中出奇, 使静物动化, 使事物有了生命感。”

继之看“约作于元祐年间”的《茶臼》——

幽人耽茗饮, 刳木事捣撞。

巧制合臼形, 雅音侔柷椌。

灵室困亭午, 松然明鼎窗。

呼奴碎圆月, 搔首闻铮鏦。

茶仙赖君得, 睡魔资尔降。

所宜玉兔捣, 不必力士扛。

愿偕黄金碾, 自比白玉缸。

彼美制作妙, 俗物难与双。

诗人慢慢品味着茶香, 用木头做成的茶臼捣击着茶叶。清雅的声音像柷椌之类的打击乐器发出是声音一样悦耳。正午诗人在居室内十分困倦, 煮茶的松木燃料照亮了鼎形茶炉的口子。让奴仆捣碎了月圆茶饼, 以手搔头听着捣茶时的金属撞击声。睡魔被降服了。诗人愿与茶碾合一, 去做捣茶的玉缸……

接下看《茶》:

茶实嘉木英, 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 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 圆月探奁盝。

玉鼎注漫流, 金碾响丈竹。

侵寻发美鬯, 猗狔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 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 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 使我全芬馥。

“此诗作于元祐年间。”“嘉木英”是茶的雅号, 其香气是上天赋予的, 其香气强过杜若;其清雅胜过花椒和菊花。尊贵的客人, 精巧的匣子。茶水注满玉制的器皿, 金属的碾像爆竹一样响亮。散发出美酒的香气, 泡沫也婀娜柔美, 衣衫上都充满了茶香……

最后看《次韵谢李安上惠茶》:

故人早岁佩飞霞, 故遣长须致茗芽。

寒橐遽收诸品玉, 午瓯初试一团花。

着书懒复追鸿渐, 辨水时能效易牙。

从此道山春困少, 黄书剩校两三家。

这首诗写了老朋友早些年穿着仙人般的服饰, 遣老仆人送来茗芽茶。诗人惶恐的收下这些美玉般的茶叶, 午后用小盅浸泡。看着书懒得再去追逐仕宦的升迁, 辨别水味的甘苦时而能够效仿易牙一样。至此读书没了困乏……由尾句看出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 (1090年) 秦观任秘书省正字 (黄书校对) 期间, 即“作于元祐后期”。

这几首诗歌无一例外均创作于元祐年间。从秦观的这一时期的作品, 尤其是咏茶诗来看, 喝茶、读书、睡懒觉, 可谓悠闲自在。而实际生活中的秦观是如此么?元丰八年 (1085年) , 秦观登科后, 任定海主簿及蔡州教授。因其亲附苏轼, 被视为“旧党”。元祐二年 (1087年) 苏轼、鲜于侁, 以“贤良方正”荐秦观于朝。元祐五年 (1090年) 回京任秘书省正字。元祐六年罢正字。元祐七年 (1092年) , 授左宣德郎, 左迁国院编修官, 参修《神宗实录》。元祐九年 (1094年) 太皇太后高氏崩逝, 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 “旧党”之人连遭罢黜, 秦观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接二连三的政治打击, 使得少游备受挫折, 现实生活中的少游并不像他诗歌中描述的那样悠闲。作为一个敏感的知识分子, 他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旧党”即将失势, 自己所在的政治集团将要退出政治舞台。

结语:

篇4:古诗词鉴赏·宋代诗词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 本词的词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加以解析。

2. 你认为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是豪放还是婉约?请结合全词分析。

3. 上片写“春意阑珊”有何用意?

4. 请赏析结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8题。

翠楼吟

姜 夔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栏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5. 作者吟咏的对象是“翠楼”,词中写出了“翠楼”怎样的景观?

6. 请从情景角度赏析结句“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7. “此地”指的是哪里?有何用意?

8. “叹芳草萋萋千里”翻用崔颢诗“芳草萋萋鹦鹉洲”,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2题。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米 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9. 开头一句“千古涟漪清绝地”对全词有何作用?

10. “海岱楼高”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其他写景句有何作用?

11. 词的下片写“玩月”,但首句却不去写月,而是写“海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2. 根据你的理解,请赏析“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句的理趣。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6题。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黄庭坚

其一

翰墨场中老伏波, 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 惟见归牛浮鼻过。

其六

闭门觅句陈无己, 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 西风吹泪古滕州。

【注】①此组诗作于作者峡州待命期间,此诗,作者的好友秦观已死于贬所滕州,陈师道虽被召回京中,却只是一个“正字”小官。诗中的陈无己即陈师道。②伏波:指汉代将军马援,马援六十二岁时自请出征,并“据鞍顾盼,以示可用”。③未:一作“味”。

13. 对于“近人积水无鸥鹭, 惟见归牛浮鼻过”两句,前人就有“隔岸水牛浮鼻过,傍溪沙鸟点头行”之句。任渊注说:“此本陋句,一经山谷妙手,神采顿异。”请简要赏析。

14. 请从两首诗中概括出诗人的形象。

15. 两首诗共同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6. 第一首中的“惟见归牛浮鼻过”是化用诗人陈咏的“隔岸水牛浮鼻渡”一句,作者将改“渡”为“过”。你认为哪个字更好?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20题。

伯牙绝弦图

郑思肖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宋亡后,他在诗集自序里说:“凡有求皆不作,绝交游,绝著作,绝唱和。”

17. 请你对第三句中的“闲”进行赏析。

18. 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9. 请对末句进行赏析。

20. 诗人借“伯牙子期”的故事表达自己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1~24题。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21. 诗歌的第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2. 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3.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篇5:咏茶的古诗词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2.《咏滇茶》

年代: 清 作者: 陈维崧

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

残莺天气香棉坠,惆怅最宜著此。

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

异乡花卉伤心死,目断昆明万里。

3.《试院煎茶》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4.《峡中尝茶》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

蜀叟休夸鸟觜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5.《试茶》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

银缾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

6.《阮郎归 咏茶》

年代: 元 作者: 谭处端

阴阳初会一声雷。灵芽吐细微。玉人制造得玄机。烹时雪浪飞。

明道眼,醒昏迷。苦中甘最奇。些儿真味你还知。烟霞独步归。

7.《煎茶》

年代: 唐 作者: 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篇6:咏茶经典诗词

1.《茶》

年代: 宋 作者: 丁谓

真上堪修贡,甘泉代饮醇。

刘昆求愈疾,陆纳用延宾。

顾渚传芳久,邕湖擅价新。

唐贤经谱内,未识建溪春。

2.《茶》

年代: 宋 作者: 徐荣叟

官焙春绿入贡时,担头猎猎小黄旗。

甘香不数尝阳羡,密侍天颜喜可知。

3.《茶》

年代: 宋 作者: 王镃

圆石磨边转片时,晴雷隐隐玉云飞。

龙身带入波涛里,化作清风去不归。

4.《茶》

年代: 宋 作者: 郑清之

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

慎勿教渠纨裤识,珠槽碎釜浪相轻。

5.《茶》

年代: 宋 作者: 陈东

偏爱君家碧玉盘,建溪云脚未尝乾。

书生自恨无金换,聊以诗章乞数团。

6.《赏茶》

年代: 宋 作者: 戴昺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7.《茶》

年代: 宋 作者: 潘牥

豕腹中空暗浪惊,羊肠旋复绕车声。

才看云脚如丝动,便觉诗脾作雪清。

曲蘖无功将退舍,蘼芜何罪亦遭烹。

傍人莫讶能句赋,窗下观书眼倍明。

8.《喜得建茶》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玉食何由到草莱,重奁初喜坼封开。

雪霏庾岭红丝磑,乳泛闽溪绿地材。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

故应不负朋游意,手挈风炉竹下来。

9.《茶臼》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

巧制合臼形,雅音侔柷椌。

灵室困亭午,松然明鼎窗。

呼奴碎圆月,搔首闻铮鏦。

茶仙赖君得,睡魔资尔降。

所宜玉兔捣,不必力士扛。

愿偕黄金碾,自比百玉缸。

篇7:历代咏茶的古诗

1、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2、得天独厚大红袍,味到岩茶意气豪。――当代・潘主兰

3、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潘允哲

4、武夷黄山一片绿,采茶农夫如蝴蝶。

5、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6、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7、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 张继《山家》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9、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10、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1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12、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唐・徐 夤

13、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14、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 储光羲《吃茗粥作》

15、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孙一元

16、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17、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

18、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19、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20、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21、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

22、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23、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 黄庭坚《送王郎》

24、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清・陆廷灿

25、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26、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2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28、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29、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 王之道《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

30、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31、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32、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3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4、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35、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 李涛《春昼回文》

36、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 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37、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 陶振《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38、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39、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40、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 皇甫冉《寻戴处士》

41、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42、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 大须《暮雪》关于茶的诗句 清淡悠远

43、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44、那识好风生两腋,都从著力喊山来。――清・周亮工

45、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46、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47、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48、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49、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50、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51、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 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52、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53、御茶园里筑高台,惊蜇鸣金礼数该。

54、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55、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56、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7、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58、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59、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60、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61、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宋・范仲淹

62、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63、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64、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65、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

66、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68、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经典关于茶的诗句集锦

69、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70、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元・林锡翁

71、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72、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73、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74、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75、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76、春风修禊忆江南,洒}茶炉共一担。 ――唐寅

77、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78、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79、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80、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 辛弃疾《定**・暮春漫兴》

81、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82、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83、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84、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85、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86、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87、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88、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89、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90、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91、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92、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93、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 吴文英《无闷・催雪》

94、岂惜辛勤慰远人,冬日增温夏解渴。――当代・郭沫若

95、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96、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97、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98、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 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99、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100、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101、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 ――黄遵宪

102、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103、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104、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105、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 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篇8:古诗词鉴赏·宋代诗词

探春慢

姜 夔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注】苕溪:在今湖州,千岩老人萧德藻的住所。

1. 请分析上片前二句中“愁”“送”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对结句“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词上片所描写的景物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6题。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4. 本诗首联是从哪些角度描绘海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全诗的关键句是哪一句?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诗歌尾联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请简要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9题。

点绛唇·春愁

赵 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7. 试分析上片中“嫩”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简析下片中的最后三句“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2题。

水调歌头·中秋

米 芾①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注】①米芾(1051~1107?)一名黼,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襄阳(今湖北襄阳),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徽宗时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所行多违世异俗,也称“米颠”、“米襄阳”。善画山水 ,自成一家,人谓“米氏云山”。书法得王献之笔意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醽:美酒名。

10. 请分析这首词所写“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分析词的上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本词是怎样体现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lc2023090207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3~16题。

踏 莎 行

[宋]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 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3.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中“似”指的是什么?“不似”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中的“两种”指的是什么?“一家”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两首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7~18题。

梅花绝句

陆 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见 梅

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注】坼,绽放。

17.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赏析其修辞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9~20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9.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咏茶古诗词

咏茶十二韵

作者:齐己  朝代:唐  体裁:五排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匮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 尝杨梅叙事作文

★ 尝试做蛋糕作文

★ 尝试着买菜作文

★ 神农尝百草读后感

★ 小白兔尝夏天作文

★ 茶作文

★ 童年尝苦咖啡作文

★ 童年轶事作文:尝红酒

★ 尝春的优美散文

篇10:咏茶诗句

《故人寄茶》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尝茶》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即目》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篇11:咏茶禅的诗句有哪些

(一)

道茶话水。品觉人生味,难言甘美。

但久悟回,隐涩酸甜苦中魅。

尝品三江六色,华精粹,清香幽斐。

怎不叹、古亦今倾,华夏处香醉。

何醉?胜酒对。

一口液入灵,佛显禅汇。

养修外内。弥漫陈香韵浓荟。

休论阳春下里,皆共与、茶人无贵。

日月长、浆盏馥,暗香不退。

(二)

玄奘西取度娑婆,盛世大唐水月歌。

雾顶一花一世界,杯中一叶一天纙。

且听三癸禅心曲,应向壶茗醒世多。

紫笋传来堪奇梦,欣然泼墨染银河。

(三)

从古自悠悠,山中灵气收。

雾锁无人理,岚飞有韵留。

老枝说岁月,嫩叶盼春秋。

只为深闺久,依君一脸羞。

(四)

春云片叶满杯盈,不尽深情忆徽宗。

碧翠真香先浸蕊,野生歙县早含英。

龙游化作黄金液,鹤舞新生白玉精。

最是胡公茶道好,一茗啜透大千风。

(五)

南昌故郡一阁扬,把盏分享蟹眼汤。

闽界观音应逊味,江西绿叶当真香。

名茶骈丽双绝句,赣水人杰惟美章。

瀹煮贪泉别有味,落霞秋水载茗扬。

(六)

瀑落便腾云,壶中漫转身。

知经唯陆羽,了性只观音。

香自清泉意,甘从白露心。

若得一缕沁,如是近禅人。

(七)

琴声和韵洞庭吟,三昧真淳已醉人。

柳毅传书千古颂,君山问井众朋临。

凝思追忆先贤事,瀹叶涤濯俗子心。

素画清堂潇洒对,流云浸盏满园春。

(八)

陶然采翠微,梦里几峰回。

水滿丹霞落,舟行白雾飞。

凌云知逸趣,拾道莫言危。

岩上红袍美,津来己忘归。

(九)

多少神奇叶里藏,海天万籁羡芬芳。

不分贵贱时人爱,也与尊卑一味尝。

壑谷幽兰馨共享,林泉流韵道同彰。

余香渐远意难逝,欲语还休感悟长。

(十)

深藏人未识,出世莫言迟。

雨露春秋润,风云日月滋。

芳心何易晓,蕴意岂能知。

篇12:基于古诗词特质的诗词教学

一、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一般而言,古诗词有4个基本特质:意境美、情感美、建筑美、音韵美。

意境一般是指通过诗词中的物象营造一种境界,寄托一种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诗只有28个字,却将10种物象巧妙地组合成了一幅凄美的图画,反映出天涯游子孤寂痛楚的情感。

无“情”不成诗,诗词是作者的情感寄托,如陶渊明的《饮酒》就是借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

建筑美在古诗词中多指古诗词的结构、样式、表现手法等,如《诗经》的复沓章法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音韵指的是诗歌语音的音乐性,主要由平仄、押韵、节奏三个要素构成。和谐的音韵能够使诗歌产生一种悦耳动听的音乐效果,而这种音乐效果又能够令诗歌的情感抒发更强烈,形象刻画更鲜明,艺术感染力更强。

弄清楚了古诗词的基本特质,我们也就明白了古诗词教学内容的指向,即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建筑美和音韵美。

二、基于古诗词特质的教学对策

美学家朱光潜认为:“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出一种诗的境界。”他强调的是经由“直觉”进入诗的境界(即“意境”),因此,“入境”是学习古诗词的核心。这种“入境”的丰盈感受,实际上是诗意在读者心灵深处的恣意绽放。因此,要领略诗意,获得审美感受,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鉴于此,教师教学古诗词应遵循古诗词的特质,按照“诵读—入境—涵咏”的路径设计教学,从而达到有效鉴赏的目的。

(一)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石

古诗词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因此,要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教师必须加强诵读指导。

诵读古诗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4种。第一,辅以动作的激情朗读。著名特级教师程翔在教学《将进酒》时,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特别是在示范朗读和分析品味时,以自己的肢体动作语言将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意境中,使学生进入情境的同时,体会到了无穷的趣味。第二,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第三,添加词语的对比朗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添加一些语气助词,让学生在比较诵读中更好地理解文意。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陶渊明的《饮酒》时,针对陶渊明诗歌语气平淡的特点,设计了语气词加减法。学生在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时,在句末加上语气助词“哪”,变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哪)”,读出了诗人心中的感慨。第四,跨越时空的情境吟诵。吟诵这种读书方法在课堂上越来越少,而掌握吟诵技巧的老师就更少,吟诵的目的是再现情境,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多吟诵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二)入境是古诗词教学的核心

“入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借助意象和想象,但意境又具有整体性,因此,在引导学生“入境”时,教师要注意作品的完整性。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入境”的教学方法。

1.意象联想法。教师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反复揣摩体味,这是顺利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关键。

一位教师在执教《春望》时,从题目入手,提出了一个贯穿全课的问题:在长安城无边的春色中,诗人望见了什么?望不见什么?在授课过程中,他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诗,然后思考:沦陷后的长安,杜甫望见了什么?请用诗句回答。最后,这位教师还设计了一个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围绕“破”“春”“深”这3个字展开想象,以杜甫的身份,用“在这无边的春色中,我望见 ”的句式描述想象到的画面。在学生“入境”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朗读,同时让学生思考:你读出了诗人此刻内心的什么感受?

这种通过意象展开联想、想象的方法,是最原始、最实用的“入境”之法,在此基础上的品析会更深入、更深刻。

2.一线穿珠法。一线穿珠法是指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对古诗词的整体性鉴赏起着关键作用,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饮酒(其五)》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诗中“而无车马喧”中的“无”和“此中有真意”中的“有”,进行由“有”到“无”的教学设计。

问题1:诗人的生活中有什么?(由“象”入“境”)

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的生活中有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在陶渊明的现实生活中有草庐、菊花、篱笆、庐山、飞鸟等自然之景)

师:请同学们根据诗中的这些景物发挥想象,你会想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意象,发挥想象,由“象”入“境”,感受诗人眼中的景物)

问题2:诗人心中有什么?(由“境”会“意”)

师:诗人说“此中有真意”的“此中”到底有何“真意”?从刚才所见的“诗意图”,你知道诗人心中有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心中有对和平安宁、官场清廉、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他心中的这份真意,是一种高洁傲岸的人生志趣,是在田园生活中寻求内心的自由)

问题3:诗人心中的“无”(由“意”悟“美”)

师: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有如此丰富的“真意”,是因为他有所放弃,有许多个“无”,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精神世界有哪些“无”?请用“无”组词,用这个词语概括诗人心中的“无”。(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陶渊明的无求、无争、无拘、无悔、无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回归田园之后的陶渊明面对向往的生活,面对眼前的美景,进入了一种“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的精神世界,这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偏是“无我”,而在“无我”的背后却站立着一个本真意义上的“真我”)

教师的这一教学设计,从陶渊明恬淡平和的性格出发,抓住诗中“有”“无”这对反义词设计主问题,由“诗中有什么”到“诗人心中有什么”再到“诗人心中无什么”,引导学生由“象”入“境”,由“境”会“意”,再由“意”悟“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和诗人的“悠然”形象。整节课主线明晰,环环相扣。该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直指作品核心,凸显作品的核心价值。

nlc202309090526

3.比较对照法。“青春语文”代表人物王君老师在执教《望江南》《武陵春》两首词时,将两首词整合在一起,设计了一节以“问君能有几多愁”为主题的诗词比照阅读鉴赏课,笔者取一教学片段为例进行说明。

师: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词,讨论这两首词中的女子哪一个更忧愁?请紧扣关键句印证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望江南》中的女子更忧愁,因为她都“肠断白萍洲”了。

生2:我觉得李清照的愁连船都载不动了,这才是最重的忧愁。

生3:李清照最愁,因为《望江南》中的女子还“梳洗罢”,可李清照却“倦梳头”,一个女子连梳妆打扮都不想了,可见她一定非常愁闷。

生4:我还是觉得《望江南》中的女子更忧愁,她“独倚望江楼”,一个人在那里等呀等,看了一帆又一帆,从早上一直等到“斜晖脉脉”的傍晚,等了一整天,最后还是失望。

生5:李清照已经绝望了,《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正在绝望,我认为已经绝望比正在绝望更愁。

……

师:两位女子都忧愁,但愁的对象不同,愁的形式也不同,愁的深度更不同,甚至连表达的形式也不同。现在,请同学们朗诵课文,品味两首词在描绘“忧愁”所用的方法上有什么妙处。

王君老师巧妙地将两首描写“女子愁”的词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学生通过比较,对两首词的意境、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因此,运用对比阅读的策略,有利于整合资源,避免古诗词教学的浅薄平庸。

(三)涵咏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

涵咏是品味的过程,即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进行整体反复的体味,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审美韵味的把握。诵读、入境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路径,涵咏则是学习古诗词的最终目的。如何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涵咏呢?其实,诵读品味、入境体味都是有效的做法,但在引导学生涵咏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下面几种策略。

1.诗画结合。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意境美,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古诗词中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这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路径。

例如,李煜的《相见欢》,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孤独的词人独自登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如钩冷月图”“桐荫深锁图”跃然纸上;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作者对愁的体验与感受,是一幅写意的“扰人离愁图”。词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几幅画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一片意境朦胧且浸染着哀愁的画面。

假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带领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由词入画,那么对作者的情感把握就水到渠成了。

学习古诗词是一个透过意象进入意境,进而还原诗人审美体验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由诗到画、由画入诗的过程。由画入诗,其实就是在由诗到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评画面之美,此时教师再补充与诗词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诗意,从而达到与作者情相融、心相通的境界。

比如,学生在想象《相见欢》上阕画面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诗人眼中之景如此凄清?然后再补充背景资料,学生就会明白,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使然,最后带着这种心境,站在诗人的角度把他的所见所感描摹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就非常深刻了。诗意是“意象”和“情趣”的结晶,也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境界,因此,学习古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再现诗中之画,带着想象中的画面,融入作者的情感,以诗人之心走进古诗词。

2.适时链接。有的学生生活阅历浅,缺少对古诗词时代背景知识的认知,出现“知其意却难以体验其情”的现象,此时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外链接支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

以学习《武陵春》为例,当学生谈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学生能够说出包含了丈夫之死等带来的愁苦,但难以体会文中表达的心头之痛。此时,教师可以引入词人《金石录后序》中描述婚姻生活的“猜书赌茶”的片段:“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个链接让学生领会到了词人高雅的情趣和当时无拘无束的生活,对比往昔,学生就会明白“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所蕴藏的苍凉和刻骨之痛。

3.激疑探究。学贵有疑,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涵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登岳阳楼》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都不能由于他自己或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以这个标准观之,杜甫能否称得上伟大?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围绕问题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最后集思广益。在这样的激疑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意,涵咏诗理。

4.拓展阅读。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以选取表现方法与题材相似或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加深对主题思想和表达方法的再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比较分析,能够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比如,在教学《武陵春》时,王君老师将它与《望江南》进行比较阅读鉴赏,我们也可以拿它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感受词人经受的人世沧桑。

正本清源,依据古诗词的特质来教学古诗词,能够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意,有利于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也会内化为学生的人生信念。

(余志明,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泰州市语文教育学会理事会成员,泰州市、泰兴市教师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崇尚唯美的大语文教育观,致力课堂教学改革,为市内外同行开设公开课和专题讲座20多次。)

(责编欧孔群)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咏茶古诗词】相关文章:

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08-12

古诗词范文05-23

一古诗词04-09

古诗词教学04-24

“劝学”古诗词04-25

古诗词反思04-27

古诗词翻译04-27

古诗词应用05-08

课后古诗词《野望》04-07

古诗词美范文05-16

上一篇:商 铺 面 租 赁 合 同下一篇:阅读教学中突出重点与整体把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