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231古诗词范文

沙人社发„2011‟231号

关于印发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宣传培训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街镇(园区)、各用人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

现将•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宣传培训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 1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对于发展统一规范、有利于人才自由流动的人力资源市场,对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对于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成立宣传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证•社会保险法‣宣传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王小梅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保险科,办公室主任由刘新民同志兼任。

三、主要工作安排

(一)宣传重点及宣传方式

重点宣传•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社会保险权利义务以及法律发展完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亮点等。将•社会保险法‣中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基本内容,转化成通俗易懂、简明好记的形式,送到企业、单位、乡村、社区、家庭中去,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针对不同对象,广泛采用宣传画、宣传册、宣传片、宣传栏、标语横幅等各种方式开展宣传。

(二)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保险法‣知识

1、局机关负责印制•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单行本10000册,局属各事业单位要在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负责印制一批相关配套宣传材料。

2、在沙坪坝区政府门户网、沙坪坝区外宣网、红岩人事人才网开设•社会保险法‣宣传专栏。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和社区宣传栏刊登•社会保险法‣内容,设置宣传专栏,让全区广大

- 3认识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的重要意义,要把对•社会保险法‣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本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为•社会保险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宣传方式,注重宣传效果。宣传活动要坚持面向机关,面向社会各团体、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把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作为宣传的重点对象,采取多种形式,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保险法‣的认知度,重点宣传企事业和从业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舆论氛围,切实将•社会保险法‣确立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深入人心。

(三)坚持正面引导,突出培训重点。•社会保险法‣的五大块内容具体丰富,涵盖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通过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社会保险法‣学习培训,使被培训对象在全面领会和熟悉掌握•社会保险法‣的具体内容,真正把握各部分章节条款的精神实质的同时,尤其对•社会保险法‣中针对一些用工主体不履行社会保险法规定的义务带来社会影响进行重点讲解,提高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各用工主体守法的自觉性。

联系人:曹永江,电话:86282726。

附件:•社会保险法‣宣传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 5 有关部门、团体和单位

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1年5月 24日印发

- 7 -

第二篇:宣布失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231)

2、关于调动派遣工会干部的规定(寅159,1950年3月8日)

5、中央关于整党的指示(辰33,1950年5月1日)

7、中央关于发展党的指示(辰565,1950年5月21日)

9、对我党党员高级干部治病请医之规定(午77,1950年9月4日)

11、关于在职干部学习问题(酉810,1950年10月17日)

21、关于青年团干部编制的规定(卯62,1951年4月4日)

26、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共产党员出国后党的生活与归国华侨党员的党籍问题的决定(申509,1951年10月4日)

27、中央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改造的指示(戊23,1951年11月12日)

30、关于处理贪污法办的共产党员的党籍的问题(子344,1952年1月29日)

31、关于对待三反运动中杯撤销或撤职查办的干部待遇问题的指示(丑460,1952年3月7日)

32、中央关于在三反运动中对党员犯有错误的处分规定(寅352,1952年3月7日)

34、中央关于提拨调整干部精简机构的指示(寅435,1952年3月29日)

35、关于干部交代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指示(卯83,1952年

1

4月5日)

36、关于处理在三反斗争中受到行政处分的干部的指示(卯423,1952年4月24日)

37、关于在三反中对干部处分的批准手续(辰194,1952年5月11日)

38、中央关于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指示(辰284,1952年5月30日)

39、关于处理农村中富农成分的党员的党籍的规定(中辰404,1952年6月9日)

41、关于省以上党委设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指示(巳351,1952年7月2日)

42、中央关于培养俄文干部指示(未29,1952年8月2日)

45、中央对中央机关参加抗美援朝干部问题的指示(未16,1952年8月22日)

49、关于加强合作社系统的干部的指示(戊152,1952年11月12日)

51、关于大行政区机构改编后有关人员编制几项决定(亥242,1952年12月17日)

52、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子43,1953年1月5日)

55、中央关于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的编制与训练经费问题复华东并告各局电(子43,1953年1月5日)

2

56、关于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斗争中应注意事项(寅31,1953年3月4日)

59、中共中央关于解放区乡工作中“五多”问题的指示(寅391,1953年3月19日)

61、关于如何在县区乡进行新三反的问题(寅516,1953年3月25日)

62、中共中央关于在中央一级机关中具体执行“中央关于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斗争的指示”的决定(寅发573,1953年3月28日)

69、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厂矿干部调动的几项规定(未发55,1953年8月5日)

72、关于精简行政编制的通知(发戊12,1953年11月9日) 7

3、中共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戊210,1953年11月24日)

74、中央转发东北局关于在基本建设部门建立政治机关与健全党的组织的几项规定(试行草案)(亥71,1953年12月8日)

75、关于修改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两项决议的通知(中发亥145,1953年12月11日)

7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亥158,1953年12月24日)

80、复关于对脱党分子党龄的计算办法(寅发52,1954年3月12日)

3

88、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中发亥89,1954年12月17日)

89、关于取消建党组织员的通知(中发子24,1955年1月5日)

90、关于审查干部工作上几个问题的答复(发子57,1955年1月8日)

93、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国营厂矿党委、行政干部的通知(中发丑108号,1955年2月20日)

94、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归国华侨中马来亚共产党员党籍问题的通知(中发丑169,1955年2月20日)

97、中共中央关于对中、小学校教职员进行组织清理的指示(中发卯299号,1955年4月27日)

98、关于干部审查结论的批准手续的通知(中发辰144,1955年5月28日)

99、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省、市委书记处的决定(巳发56,1955年6月10日)

10

5、关于各省市委书记、副书记等以上主要负责干部审查问题的决定(中发未602,1955年8月22日)

10

6、中共中央关于各省(市)委书记省(市)长以上干部级别调整意见及级别调整的指示(中发申47号,1955年9月3日)

10

8、关于肃反运动中干部调动问题的通知(中发申163,1955年9月19日)

4

10

9、中共中央关于审干工作桶肃反斗争结合进行的指示(中发酉230号,1955年10月24日)

1

12、中央关于配备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干部的指示(中发亥29,1955年12月14日)

1

1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资产阶级分子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中发亥302,1955年12月28日)

1

14、关于军队党组织参加所在地党的省代表大会的规定(中发子41,1956年1月5日)

1

16、中央关于制订干部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丑54,1956年2月7日)

1

19、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关于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计划的报告(发卯140,1956年4月14日)

1

21、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关于发展党员的规划问题的报告和请示(发辰48,1956年5月8日)

1

25、中央批发劳动部党组“关于加强党组织对于劳动工资工作的经常领导的意见”(中发亥100,1956年12月20日)

1

27、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县、区、乡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发【57】丑17号,1957年2月7日)

1

28、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处理党员干部历史上被捕被俘后所犯的各种错误的意见的报告(中发【57】丑70号,1957年2月21日)

5

1

33、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工作中三项组织措施的指示(中发【57】午48号,1957年7月20日)

1

44、中共中央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接受党员工作的通知(中发【57】亥17号,1957年12月10日)

150、中央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中发【58】124号,1958年2月28日)

160、中央同意中侨委党组关于归国侨党党员、团员的党、团籍处理的意见(中发【59】139,1959年2月7日)

16

1、中央关于降低国家机关三级以上党员干部工资标准的决定(中发【59】143,1959年2月7日)

16

2、中共中央关于坚决贯彻执行“各级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决定”的通知(中发【59】160,1959年2月12日)

16

6、中央书记处同意齐燕铭同志关于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发【60】633,1960年8月1日)

16

7、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关于右派分子工作的几点意见的报告”(中发【60】754,1960年9月17日)

17

1、中央关于做好下放干部工作的通知(中发【60】998号,1960年11月28日)

17

8、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中发【61】592号,1961年9月15日)

17

9、中央关于处理资产阶级分子的党籍和工会会籍问题的批

6

示(中发【61】606号,1961年9月26日)

18

1、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中发【61】716号,1961年11月13日)

18

2、中央对“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报告”的批示(中发【61】742号,1961年11月26提)

18

9、中共中央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中发【62】183号,1962年4月27日)

19

1、中央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严格控制中央机关从地方调人和提拨干部的请示报告”(中发【62】240号,1962年5月19日)

19

3、中央关于调查部门干部问题的通知(中发【62】534号,1962年10月16日)

20

3、中央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恢复和健全司法行政机构的请示报告(中发【63】426号,1963年6月23日)

2

22、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四清运动中吸收新党员预备期问题的意见(中发【65】103号,1965年2月16日)

2

28、中央关于农村社教干部蹲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发【65】709号,1965年12月8日)

230、中央关于高级干部离职审查批准程序的通知(中发【1976】25号,1976年12月13日)

第三篇:财政部(财企【2011】231号)关于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问题的通知

财 政 部

关于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央财政

专项补助资金管理问题的通知

财企[2011]231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中央管理企业,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切实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现就中央管理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中有关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经批准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各类中央管理企业(含国资委监管企业、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企业,以下统称中央企业)适用本通知。

二、中央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依据《指导意见》进行改革时,在按规定对有关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后,净资产仍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中央企业和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补助。其中:对改革前一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且有盈利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对改革前一已停产或经营亏损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50%。

三、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完成后,专项资金申请文件由集团公司或主管部门报送财政部。申请文件一式两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纳入改革范围的厂办大集体基本情况,包括厂办大集体户数、在职集体职工人数和退休人员数、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企业经营效益情况等;

(二)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改革方式、资产处置情况、在职职工安置情况、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的解决情况等;

(三)厂办大集体改革支付的总成本及各项支出;

(四)厂办大集体改革需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数额、中央财政应拨付的专项资金数额;

(五)厂办大集体专项资金申请表、已妥善安置的在岗集体职工情况明细表、离岗集体职工情况明细表(见附件1-3)及数据软盘。

四、财政部委托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专项资金申请文件进行审核。同时,厂办大集体应提供在职职工档案原件或复印件备查。

五、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有关中央企业的专项资金申请文件出具审核意见,并编制审核结果汇总表(见附件4)。审核重点包括:企业性质,改革上一效益状况、在职集体职工人数、职工工龄和上年工资水平,企业资产变现情况,在职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理情况,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的解决情况等。

六、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当于接受委托后的4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审核意见报送财政部,同时抄送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或相关主管部门。

七、财政部依据专项资金申请文件和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的审核意见,核定并拨付补助资金。

八、财政部将对专项资金进行重点审计。对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等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九、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财政部关于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166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年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申请表(表一) 2.××年已妥善安置的在岗职工情况明细表(表二) 3.××年已妥善安置的离岗职工情况明细表(表三) 4.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情况审核结果汇总表(表四) 5.编报说明

财 政 部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附件5

编 报 说 明

一、厂办大集体表样共四张,均为EXCEL格式。其中,表一至表三由中央管理企业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填报;表四由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填报。

二、表一和表四需同时以纸质表格和电子表格上报,表二和表三只需以电子表格上报。

三、表一至表三的填报要求

1.表一“厂办大集体名称”和“主办企业名称”栏应填企业全称,与工商注册登记的名称一致。

2.表一“厂办大集体所在地”栏应填报所在地级市。

3.表一“厂办大集体运行状况”栏按两类情况填报,即:正常经营,填“1”;已停产或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填“2”。

4.表一“中央财政应补助资金”栏按以下公式计算填列。即:(应支付在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数额-用厂办大集体净资产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数额)*中央财政应补助比例。

5.表二和表三的“工作年限”栏按职工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填列。 6.表二的“人员身份”栏按三类填报数字“1”或“2”或“3”,并按顺序填报,即(1)在厂办大集体工作的在岗集体职工,填“1”;(2)在主办企业工作的厂办大集体在岗集体职工,填“2”;(3)已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且在岗的原主办企业全民职工,填“3”。

7.表三的“人员身份”栏按两类填报数字“4”或“5”,并按顺序填报,即(1)未解除劳动关系的离岗集体职工,填“4”;(2)已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但目前离岗的原主办企业全民职工,填“5”。

四、表四有关栏目的填报要求和填报依据

1.“厂办大集体名称”和“主办企业名称”栏应填企业全称,与工商注册登记的名称一致。

2.“厂办大集体名称”栏中填列的必须是中央管理企业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的工商登记注册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填报依据:厂办大集体设立的批准文件和工商登记执照。

3.“厂办大集体所在地”栏应填报所在地级市。

4.“未停产厂办大集体上利润总额”栏的填报依据:改革试点前一的厂办大集体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等。

5.“已妥善安置的厂办大集体在职职工人数”栏,按照实际已与厂办大集体解除劳动关系或与改革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职工人数填列。填报依据:原始劳动合同、招工表、职工花名册、工资发放表、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已续签订的劳动合同等。

6.“厂办大集体所在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栏按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文件填列。

7.“按标准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数额”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确定的补偿标准计算填列。

8.“厂办大集体净资产变现额”项目下的“用于支付经济补偿金数额”栏,按厂办大集体净资产实际变现值扣减用于偿还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疗费等债务以及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后,实际用于支付解除在职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数额填列。

9.“中央财政应补助比例”栏按厂办大集体实际应享受的补助比例填列,分为30%和50%两档。

10.“中央财政应补助资金”栏按以下公式计算填列。即:(按标准应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数额-用厂办大集体净资产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数额)*中央财政应补助比例。

第四篇:古诗词积累答案 古诗词积累

古诗词积累答案 古诗词积累

(一)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柴门闻(犬吠)吠,风雪夜归人。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学种(麻)。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3)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

诗题

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秋)《风桥夜泊》

(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咏柳》

(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早春》

(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江雪》

(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梅花》

(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清明》

(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山行》

(杜牧) 古诗词积累

(二)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3、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词积累

(三)

1、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

小杜:(杜牧)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2、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首诗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3、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诗题

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

《游子吟》

(孟郊)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

《山行》

(杜牧)

(3)描写送别的有: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4、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古诗词积累

(四)

1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1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就你会贫嘴! 诗词积累

(五)

13、给诗句填上数字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14、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请就下面句子中有关日、月、雨的内容填空

有关描写“日”的句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描写“月”的句子: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今夜明月人相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描写“雨”的句子: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5、唐代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

(7)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6、填空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圣(杜甫),字(子美),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语言通俗,老妪能解。

王维,字摩碣,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山水田园)为主。人称诗佛。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曾担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刺史。

李贺,人称(诗鬼);孟郊、贾岛,人称(诗囚);刘禹锡,人称(诗豪)。 诗词积累

(六)

一、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笨嘴拙舌)

二、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三、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万八千里)

四、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陈残云(风卷残云)

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

丁慧中(秀外慧中)

甘如饴(甘之如饴)

焦若愚(大智若愚)

五、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以)德(报)德(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精(益)(求)精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将(门)(有)将日(复)

(一)日

微(乎)(其)微

六、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七、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八、数字猜成语:

12345609(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1+2+3(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

5 10(一五一十)

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第五篇:古诗词中品美 ------古诗词教学小议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词,教学时不能一抄了事,而要通过反复吟诵、深入理解、多方迁移等方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吟诵 理解 迁移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词,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孩子们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迫于统考的压力,一个简单省事的办法出现了:一抄了事——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诗句分析。老师的教流于程式化、孩子们的练也趋简单化,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一切围绕考试,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会背、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古诗审美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

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是这一鉴赏方法的最大特点。宋代大家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1、吟诵,要正确流利。

古诗语言是非常优美精炼的,它经过了诗人反复推敲锤炼,有鲜明的节奏感,平仄押韵,琅琅上口,可以把它当作一首乐曲来看待,这就是古诗所独特的音乐美。正确流利地诵读,就是在初步教学古诗时,就指导孩子们大声地朗读,力求把古诗读准确、读清晰、读出节奏感;进而要求把古诗读流利,读出古诗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我在教学脍炙人口的唐朝大诗人李白所作的《望天门山》时,就注意让孩子们正确的基础上,大声地、流利地朗诵,稚嫩的童声随着优美的韵律,让人陶醉不已。

2、吟诵,要咬文嚼字。

古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词句的。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语言入手,斟词酌句,在孩子们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后,组织孩子们咬文嚼字地吟诵,细细品味,慢慢品赏,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进而感悟古诗的意境。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教学时,在孩子们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咬文嚼字吟诵,并体味交流:“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用得好,好在哪里?在知道“生”是动词后,与“升”作比较,体会“生”用得好,不但用得准确,而且写出了紫烟富有生命力的连续不断。以“生”为细节,再练习朗读诗句。

3、吟诵,要反复不断、要有感情。

在孩子们深入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思想感情之后,我们老师最要注重让孩子们进行反复不断地、有感情地吟诵。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孩子们会积极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中,探索古诗的意境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末。”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他老人家还曾说:“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们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的情境之中,和诗人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如被誉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一首绝佳的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确定感情基调后,我们还应该指导孩子们处理好重音与节奏,与孩子们一块探讨:起句与

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

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孩子们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二、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

古诗的语言凝练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

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极力描绘了渔翁垂钓时的气候和景物。教学时,适当介绍一下这是诗人被贬永州后所写的,诗中描写渔翁“独钓寒江雪”,表面上是在写我行我素、身处孤寒之界的渔翁,实际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听完介绍,再读全篇,相信孩子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油然而生。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诗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诗教学中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古诗语言简洁所带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词序倒置、成分省略、语句浓缩、意思跳跃等,都构成了孩子们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孩子们年龄特征,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一些古诗的常规学法——分词连序法:第一步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第二步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常规的学法可用七个字来概括: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使意思明显化、具体化。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补: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使之通顺。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

调: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诗中关键、传神的、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孩子们细心咀嚼、品味。

连: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老师如果能注意指导古诗常规学法,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难体会出来。

三、多方迁移,领悟意趣美。

书法艺术讲究“笔断意连”的境界和效果。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有时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我们何不让孩子们对内容做回味、做迁移呢?

1、给古诗配画。

在孩子们领悟了古诗描绘的那种美的意境之后,我顺应儿童的爱画爱美心理,让孩子们根据诗意作画。当然在画之前,还要提醒孩子们画的内容,除了古诗所描绘的内容外,还可以做合理的想象。可以这么说:想象是审美的翅膀。配画也是对孩子们一种美的熏陶,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也越来越深。

2、来点想象作文。

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同样也能利用来发展孩子们的语言。学完古诗,我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做想象作文,并根据自己所想,配以插图。文艺理论家曾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孩子们在想象作文的过程中,再次领悟意境的同时,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审美情境也渐渐产生了。

3、链接课外阅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写作的秘诀。每学好一首诗,就要求孩子们去找同一类的诗。比如学习了宋代大家朱熹的《春日》,就要求孩子们去找找其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再读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怡情养性,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宋代朱熹认为:教人末见意趣,必不乐学。”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情况,也必然可以反映教师是否“乐教”,孩子们是否“乐学”。我们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的“意趣美”这一内蕴力,催动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再到“入乎其外”,取得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 

参考文献:《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ISBN编号: 9787500082439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三灶海澄小学

黄金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诗词范文】相关文章:

必备古诗词范文05-18

古诗词习题范文05-19

古诗词常用范文05-19

古诗词作文范文05-19

古诗词整理范文05-19

关于古诗词范文05-19

巧用古诗词范文05-21

巧记古诗词范文05-21

10首古诗词范文05-23

爱情的古诗词范文05-23

上一篇:第13课守信范文下一篇:通报表扬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