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应用

2024-05-08

古诗词应用(精选8篇)

篇1:古诗词应用

六年级古诗词应用

1、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5、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6、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同学们,当你们的朋友在学习浪费时间,有所松懈时,我们可以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名句来劝告他

8、面对人生中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9、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赞美他们。

10、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这正如孔子《论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3、《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14、《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5、读了《匆匆》,我想借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莫让时间“匆匆而逝”。

16、看到自己的朋友虚度时光,不好好学习,你会用这样一句名言告诫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17、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8、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1、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22.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3.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5.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6.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7.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2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29.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30.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3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33、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3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5、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篇2:古诗词应用

答案

一、补全下列常见的古诗文名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宋(朝代)杨万里(作者)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唐(朝代)贺知章(作者)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唐(朝代)李白(作者)

4、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宋(朝代)李清照(作者)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朝代)辛弃疾(作者)

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元(朝代)白朴(作者)

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唐(朝代)张志和(作者)

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清(朝代)纳兰性德(作者)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诗经·小雅·采薇》(出处)

10、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宋(朝代)杨万里(作者)

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唐(朝代)白居易(作者)

12、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画》唐(朝代)王维(作者)

13、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唐(朝代)杜甫(作者)

1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思》 唐朝(朝代)张籍(作者)

二、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

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

三、根据描述写诗句

1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出了儿童放牧归来吃完饭后不脱衣服就睡觉的情形: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7、写出了儿童借风使船的状态: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7、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8、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1、告诉我们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要赞美老师的精神时,我们不禁吟起李商隐的唐)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6、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柳暗花明又一村。

7、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8、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 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9.、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王维在送元二时也写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王勃在赠别杜少辅时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千古传诵。

10、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1、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我们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还有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除了《古朗月行》,我们还学过选自“汉乐府”中的《长歌行》其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含有很深的哲理,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向上。

14、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了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图画。

15“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词牌),你知道的词牌名有 《浪淘沙》、《忆江南》、《浣溪沙》、《蝶恋花》《卜算子》《西江月》。请默写毛泽东的一首词:词名 《卜算子·咏梅》,词中写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6、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是朱熹在泗水滨边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怡然心情;是唤醒孟浩然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翁卷寻访《乡村四月》时看到的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夏天是什么?是苏轼请刘景文记住的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秋天是什么?是刘禹锡《望洞庭》是看到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是叶绍翁《夜书所见》的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冬天是什么?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古诗名句情景型训练题18例

(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呀!(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还记得第九册所学的《四季之风》吗?请默写一遍吧!《四时之风》

作者 郭熙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摆动,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

《春日》

(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

《小池》

(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

杜牧

《山行》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刘禹锡 《望洞庭》

(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 《别董大》

18、在传统节日时,诗人们触境感怀,诗性博涌,写下了吟咏之辞。你能工工整整地誊写我们学过的关于这些节日的诗歌吗?并写出具体的日期。

1.有关春节的诗句: 天阶夜色凉如水,《元日》 坐看牵牛织女星。

【宋】王安石

2、有关七夕节的诗句:

七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秋夕

(五代·后唐)杨璞

苏,(唐)杜牧

未会牵牛意若何,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红烛秋光冷画屏,须邀织女弄金梭。

符。轻罗小扇扑流萤。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清明》

京。

【唐】杜牧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词声。

3.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6.有关端午节的诗句: 【唐】王维

村。《端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唐】文秀

亲,5.有关元宵节的诗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正月十五夜灯

原;

人。(唐)张祜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4.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冤。

五、日积月累分类填空。(1)哲理诗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诗句大意: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清香都是经过了很多的磨难才得来的,所以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要能吃苦,多锻炼,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胜利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诗句大意: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说,花虽然败落了,化作春泥了,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料。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2)自然风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水南水被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3)植物、动物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4)田园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贺)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5)思乡、思友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6)借景抒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7)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篇3:古诗词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古诗词兴趣

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学生常会感到枯燥无味。传统教学主要由教师将作者的生活或者写作背景向学生介绍,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 一知半解地读懂古诗词的大致内容。或者教师直接将古诗词的翻译抄写到黑板上, 让学生背诵。这样的教学方法, 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了。如果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走进情境, 在情境中感悟古诗词深刻的内涵, 可使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 》时, 我播放歌曲《雨霖铃》, 同时视频展示歌词, 也就是全词的内容。学生被优美的音乐深深陶醉, 沉浸在优美的情境中, 自然而然地就感受到了词的魅力, 从而急切地想要进入词的学习中, 理解词的内涵, 领悟词的情感, 了解词人的生活背景、身世, 总之, 学生对词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整个课堂教学,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课堂气氛很活跃。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古人生活,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有许多内容, 被拍成了电影、电视片或者短剧, 如果能够利用这些教学资源, 为教学服务, 那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如教学《短歌行》时,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曹操的认识, 感悟其丰富的精神世界, 加深对词的理解, 我用视频展播电视短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吟诵《短歌行》的片段, 让学生进行交流、诵读, 从而让学生了解了曹操的文才武略, 知道曹操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 更是一个文学家。

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配音朗诵, 促进古诗词的理解

配音朗诵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配音朗诵往往有现成的录音, 标准的朗诵, 不仅让学生学会朗诵, 更重要的是从朗诵中, 感悟出古诗词的韵律美、音乐美、节奏美, 也便于学生对整个古诗词的理解, 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诵, 学会断词、断句的方法, 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 培养想象力, 产生创新的思维。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一) 》时, 我播放配乐诵读, 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给生字词注音, 同时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接着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读, 要求学生在模仿中, 体会诗人朴素、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视野, 学会鉴赏古诗词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进步, 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浏览网络, 经常浏览网络世界, 拓宽教师的视野, 学生也应该经常上网查阅资料, 学会收集资料, 自主获取知识。教师可以将自己在网络上收集到的有用的教学资源, 告诉学生, 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 让学生少走弯路, 使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选择高效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然后归类整理, 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打下厚实的基础。运用网络进行教学, 可以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学习中获得知识, 培养自学能力。运用网络进行学习, 也使得课堂更加开放和灵活, 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 给予学生网络学习的机会, 发挥信息技术的网络优势, 互动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使得学生在自学中, 获得了自信,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个性得到张扬。

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怀古的古诗词, 并找出其共性, 认真品读, 找出规律, 提高赏析怀古诗词的能力。学生找到了许多关于怀古的诗词,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卢挚的《折桂令·长沙怀古》, 张可久的《人月圆·吴门怀古》等。并且收集到怀古诗的特点:古诗作者以历史人、物、故事为材料, 通过吟唱慨叹历史, 怀想古迹来抒发感情, 寄托思念, 怀古诗大多描写古代人过去事, 经常运用用典故, 写作手法比较婉转。

篇4:古诗词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科学中有的内容很抽象且无基础知识相依托,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如果引用生动、形象的优美诗词,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从而刺激学生那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这样三个抽象化的概念学生能对它产生兴趣,能理解、能区分吗?正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很形象地解释了它们: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解释凭什么知道“夜半”是“钟声到客船”,而不是鼓声、箫声、木鱼声等?钟声和箫声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到远处的客船?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入了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这时,一个学生还另外举出一句诗句来——“闻其声而知其人”,有学生感叹终于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了。这里的古诗词引用贴切而自然,不生搬硬套,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些概念知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利用古诗词中所揭示的自然现象和科学事实,能够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使他们觉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使抽象的概念更形象化、通俗化,并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试想一下,课堂上同学们低吟着优美的诗句,咀嚼着其中的科学道理,怎能对学习科学没有兴趣?

二、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古诗词中可以挖掘的思维素材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就会向更深层次发展,学生就会深切地感受到一些诗词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发学生去探索,以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在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时,“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些优美的诗句无不体现了科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更绝的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那西风残照,落红片片的傍晚,诗人乘船东去。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刮着西风,为什么天上的云彩却一动不动呢?相对运动的知识告诉我们:当云和小船正好以相等的速率向着同一方向运动时,那么船与云之间的相对速度为零。因而,船上的人观察云彩,云彩就是不动的。课堂上,用言语说不清的概念、原理,几句精妙的诗词或许一经老师点拨,学生会豁然开朗,他们就能在心领神会中体察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歌颂自然,赞美生灵,热爱生活的诗歌,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挖掘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注意领会在获取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如,让学生初步理解植物生命的周期性时,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不仅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植物生命力的旺盛,而且使学生了解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此时,若及时进行点拨:“一棵小草看起来是那么柔弱,但是它的生命力却是如此顽强,你愿作一棵小草吗?”学生马上就会将这种情感与社会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

诗词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中华古代文明的价值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发掘中华文化的传统,在科学教学中,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自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篇5: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古诗词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体情入境。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实物或者音乐,人为地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与古诗词的关系

南朝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说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了“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名言。这些精辟的论述都阐明了情境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情境是人与景在情的交融下的产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情境教学就是将古诗词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运用多种形式将学生引入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学习古诗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感悟有极大的帮助。

三、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广泛。利用网络、课件、图画、语音等多种媒体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领略诗词的意境,达成美的享受。

如在教学《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诗时,我播放一段春意盎然的录像。多彩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又如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一诗时,我选用了一段古筝曲做引子,引出诗人临终前在病榻上跟儿子嘱托事宜的图画,然后老师进行有感情地吟诵,这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悲伤难忘的情境。学生从古筝幽幽咽咽的曲调中,不难感受到诗人的伤感心情;学生从悲伤的画面上,不难认识到这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伟大诗人;学生从老师深情的朗诵中,不难体会到这首诗的深刻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充分把握诗人陆游一生坚持抗金、直到86岁即将逝去也没有看到祖国统一的沉痛悲壮但却不失乐观的精神、信念与情绪。

2.真情品读,感知情境

真情品读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情境的重要途径,形式主要有:①反复吟诵与文本对话;②激情导读,启发想象;③品词析句,入情入境,达到情境交融。

许多诗需要认真品读,方能从委婉、含蓄的诗句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如《赠汪伦》是李白的一首送别作。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深千尺”与“送我情”相照应,诗人将友情之深巧妙地用“潭水”来作比喻。让学生融入情境,感受到离别的伤感与踏歌来送的深厚友情。又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朝于谦的《石灰吟》,通过反复品读,学生感悟到作者通过咏石灰来表达自己崇高的人格和磊落的襟怀。

3.拓展延伸,创设活动情景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情境创设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之一是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诵读。如开展古诗词朗读大赛、古诗词书法比赛、故事会、综合性学习等。

在学生外出活动时,看到有人垂钓,可以问:“咱们学过哪些诗句与眼前情境相似?”学生可能会联想到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春天,看到柳树绿意旺然,学生可能会想起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临情境,则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效果最佳,而且缩短了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的实际生活与古诗词的距离。

篇6:古诗应用题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16、17、19、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2、《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45、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51、我们的小草,在那纤细弱小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难怪古代诗人写下的咏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载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

65、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可以引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66、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 言,以此表达你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

8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8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8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8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来临,读着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们,谁不想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啊?

8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着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 90、91、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96、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只填序号)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2)汗青(3)汗清 9.10.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1))的词句。(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1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九、根据描述写诗句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2“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_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蝶恋花,西江月,声声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3、4、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看不厌。

6、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8、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9、10、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2、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篇7:化用诗词在作文的应用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话题“乐观”片段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面对选择》片段

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美丽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简单》片段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冷香飞上语文》

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一是仿用诗词。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

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

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 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御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2002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就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04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巧用诗歌好作文

古人有诗联云“风化雨山山翠”,展示了一幅春风吹拂,春雨如丝,青山着翠的清新景象,引人浮想,可谓妙句。最妙处就在一个“化”字,显示了造化之奇,无“化”,那么大自然只会是面孔呆板了。

其实作文也是如此,多一点“化”便会新意层出,风光无限,这就是化用诗句。我国是古诗文的国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宝藏,名篇名句脍炙人口,恰到好处地使用它们,能更传神、凝练地表情达意,增添文章的典雅,秀出自己的风采,从而更容易得到阅卷语文老师的常识,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

一、以诗词为妙题

题目是文章之“眉目”,眉目最能传情。一个好的题目能一下吸引人关注的目光,令人称赏。二00三年高考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取题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最末两句蕴意深刻,考生以它为题,形象地说明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当然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二、化诗文造妙句

这可以算是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古诗文,能言我所不能云之言,传我所不能道之情,或者传达的更巧妙,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他选择“把栏杆拍遍”,却在“山深闻鹧鸪”的凄凉中为国献出一生。此处引用辛词概括辛弃疾的“人生选择”,写出了这位爱国词人的忧国情怀和凄凉人生。底下写屈原“他选择了‘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则突出了屈原的正道直行,无所畏惧的祟高品质。这些地方不是直接叙述,而是灵活运用诗词歌赋,展示了深厚的文学底蕴,显得文采飞扬。

三、用诗文创设妙境

古诗词作者大多善于营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增添文章的神韵。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秾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人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辽宁一高考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文章撷取白居易《忆江南》欧阳修《喋恋花》及《红楼梦》中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我的学生习作《寂寞沙洲冷》这样为苏轼的出场勾勒环境:一弯残月悬于一株高大的梧桐树上方,夜深人静,秋霜初下,小院内一片冷清,只偶尔有鸿雁掠过,声断长空。这里化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词意,如一幅写意画,流泻出无穷的冷寂凄清的意味来,衬托了被贬黄州的那个虽旷达而不免落寞的苏学士。

所以,作文时多尝试诗词入文,才能使文采斐然,典雅蕴藉,神韵俱臻。孔子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虽然他所指的只是《诗经》,但这句话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激励我们学诗用诗。

运用诗词的方式很多,可以直接引用,可以熔铸于自己的语句中,还可以翻译成现代文,也可以综合几首形成新的诗意诗境。后三种都可称作化用。综合的难度要大一些,下面是一个用得很好的例子: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节选自高考作文《诗人•明月•黄花》)

篇8:微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微课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显著区别, 传统教学通常借助很多教学活动且面向全体学生, 而微课则针对个别教学活动、个别所需的学生;传统教学时间通常为每节课40分钟, 而微课为10分钟以内, 学生能够更加集中精神;传统教学通常为言传身教, 而微课以视频为主要教学方式。基于以上特点, 微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有如下的应用优势:

首先, 也是最重要的, 微课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升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很多学生会觉得传统古诗词的学习枯燥无味, 他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也无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古诗词的学习, 从而导致传统教学效果很差。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积极主动预习, 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上课,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微课程是以某一学习主题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相关活动, 可以将背诵古诗词的枯燥还原到真实的生活源泉中, 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群落。微课程所设计的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并和现实相关, 既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 还能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一个好的微课, 能够对于学生的兴趣具有积极的影响, 强调丰富的课前预习, 以学生为主题,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 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小学人教版《示儿》一课为例, 该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表达的是陆游一生的心愿, 倾注了满腔的悲慨。诗中以平淡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极其深厚、强烈的情感, 教师可先给学生制作关于陆游及该诗创作背景的微视频, 让学生知道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 其中有不少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在那些诗中, 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 如何做人, 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等。同时, 介绍南宋的历史背景。南宋的由来为“北宋”, 在金国的侵略者下, 北宋灭亡了, 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 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 只剩下半壁河山, 故称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 人们就在苦苦期盼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 收复失地, 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陆游在临终前, 这个夙愿始终没有实现。随后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对历史背景已经熟悉, 也已经“走近诗人”、“了解诗人”, 因此在开始《示儿》的课堂教学时, 就能够使得学生的心灵激荡, 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就不再感觉到枯燥, 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其次, 微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有利于学生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建立自己的学习平台, 把优秀教学资源上传, 实现优秀微课视频在线播放,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还可以反复学习, 直到学会为止。

最后, 微课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微课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这就容易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即是说, 在网络平台上可以看到全国教学名师做的微课, 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古诗词教学中的微课制作

首先, 和其他微课类似, 一次微课以6~10分钟为宜, 不长不短, 正可以应用, 内容要丰富、生动、有吸引力。针对古诗词的微课制作, 还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 走近诗人。教师应收集诗人的生平、成长经历等背景资料, 以及诗人的代表作品简介及其产生何种影响等, 以此为内容制作微课。如前所述, 在《示儿》一课的微课教学中, 加入爱国诗人陆游的生平简介和成长经历, 更有助于学生对该诗的认识和理解。同样, 在贺知章《回乡偶书》的微课中, 可描述贺知章在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长安求学, 离开家乡后, 他们生活十分艰苦, 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 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 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 因此他的学业非常好, 后来还在京城当官了。在他八十三岁那年, 终于回到了家乡, 这一别就是70多年, 他的心中感慨万千, 于是提笔写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回乡偶书》。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生自然就能够感受诗人彼时的心境。

第二, 画出诗境。古典诗词, 通常意境优美, 好似一幅美丽的画。以《汉乐府·江南》为例, 《江南》是汉代汉乐府创作的一首采莲歌, 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微课设计中, 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 有感情地朗读, 继而以优美的语言描述江南的美景, 另一方面要配以生动的画面和音乐, 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并体会诗文的美妙和无穷魅力。

第三, 悟出诗情。诗词的内容包含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并表达出诗人对人物或社会的情感。诗情, 也是诗所表达的情绪。如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的《出塞》这首诗, 视野开阔, 由秦而汉, 由汉而唐, 时间纵越千年, 空间横跨万里, 气象苍凉雄浑。鉴于此, 教师在微课中应该更加注重“情”的描述, 引情入境, 展开想象, 入情描述,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人间最难过的是离别亲人, 远征战场。面对荒凉的关山, 举头望月, 思念亲人, 此时此刻你是征人, 站在古战场, 又是怎样的一番感慨。最后也要悟出, 我们今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 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却反映了中国人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美好愿望, 让我们远离硝烟, 远离战争, 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三、结语

数字时代, 微课的兴起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就目前的教育现状看, 微课辅助传统教学,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微课本身“微”的特征, 其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中的反复诵读, 即需要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结合微视频, 真正做到理解诗人、诗境、诗情, 从而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丽华.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学周刊, 2016 (03) :162.

[2]方龙, 王燕.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对教改的启示[J].中小学电教, 2015 (Z1) :67.

[3]郁甜甜.微课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 2015 (04)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诗词应用】相关文章:

浅析多媒体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09-12

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08-12

古诗词范文05-23

一古诗词04-09

古诗词教学04-24

“劝学”古诗词04-25

古诗词反思04-27

古诗词翻译04-27

古诗词试卷05-15

古诗词知识05-18

上一篇:幼儿大班语言:《孔融让梨》教学设计下一篇:民爆行业信息化工作交流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