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三化

2024-05-15

社区三化(精选7篇)

篇1:社区三化

2012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工作,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推进“三化”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推进社区实体化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支持服务设施建设、实行单位社区共建,“三化”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完全符合新疆社区建设实际,把这项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一定能够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把推进社区“三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精心谋划,扎实推进。

加快社区“三化”建设,组织建设是核心,单位化管理是基础,网格化覆盖是关键,社会化服务是根本。实行社区单位化管理,就是要把社区作为社会人的实体单位来建设,把居民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作为实体的单位人来对待,把居民群众所需特别是难点问题作为实体单位的是来解决,实行封闭式或半封闭院落式、小区式管理,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推进社区工作网格化覆盖。网格化覆盖就是要把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建立横向到边、从向到底组织体系,确保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时限和管理环节覆盖,努力实现无缝隙、人无遗漏、时无盲点的管理效果。

推进社区社会化服务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做到辖区每户群众都有工作人员联系,做到群众诉求有干部听、思想认识上的疙瘩有干部化解、合理的事情有干部代办。

依托社区开展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司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环保、体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支持和帮助加快社区“三化”建设作为民办事实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要把加快社区“三化”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的内容,把 “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指标。大力推进组织设置、管理体质、工作手段、运行机制,服务方式创新,为社区“三化”建设提供体制保证和制度支持。

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年,把社区“三化”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确保社区“三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以科学跨越、强基固本、社会和谐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篇2:社区三化

“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管理”建设

汇 报 材 料

一、社区基本情况

XX街道XX社区位于塔城市东南端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驻辖区单位8个,其中部队1个,行政单位1个、事业单位4个,企业2家。辖区总户数 1253 户,人口3370人,由汉、哈、回、维、俄等11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893 人,占总人口25.6%,辖区低保户206户,475人。社区党支部在册党员人数52名,其中在职党员5名,离退休党员14名,居民党员33名。

二、“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力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要求,根据街道党工委安排,我社区立即开展“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把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确保社会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大力实行“单位化管理”。在推进社区单位化管理中,在广泛宣传和征得驻区单位、居民群众认同支持的基础上,分类推行单位化管理模式;以物防为基础、人防为骨干、技防为辅助,推进社区防控体系建设;实行“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信息化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强化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按照小问题不出网格、一般问题 不出社区、突出问题不出街道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按照有条件进行封闭式管理的楼栋住宅小区、居民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没有条件封闭的居民区实行半封闭式管理。目前,根据XX社区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划分单位化管理小区7个,其中全封闭式单位小区4个,半封闭式单位小区3个。技防设施53个,其中安装摄像头38个点位51部(社区安装13部),安装电子巡更点7个,车辆人员进出管理系统1个,红外线周界报警系统1个;物防设施12个,其中门禁系统3个,值班岗亭5个,治安岗亭2个;人防配备民兵14人,配备安保人员14人,配备联防队员32人。投入经费55.7万元。实现物业管理的小区3个,没有实现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社区协调管理。

(二)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在推进社区网格化覆盖工作中,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交叉重叠。落实网格工作职责,并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将网格工作重点放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收集社情民意、服务居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实现社会管理服务范围无缝隙、管理服务对象全覆盖。

1、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依托楼院、巷道,按照“100--150户左右”的标准设置一个网格,共设置干部包片责任网格13个,按照党组织全覆盖的原则,设置党建网格5个,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辖区“全覆盖、不留空”。

2、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组织机构中,网格长是网格的第一责任人(由社区干部担任),在各网格中按条件自行发展若干名巷道长和10名信息员,构建 “书记(主任)——网格 长——楼栋巷道长、小组信息员”三级管理机制。按照“男女搭配、民汉搭配、职责搭配”的原则,有效合理的分配干部,可避免独自一人入户,尤其是女性工作人员在入户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解决在入户过程中因民族不同导致语言不通,无法正常沟通等问题,同时,也能根据自身职责分工,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贴心服务。

(三)不断将“社会化服务”推向深入。在推进社区社会化服务工作中,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要求,建立完备的社区办公服务设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确保辖区每户群众都有工作人员联系,推行“五百”服务、“居民说事”、“民情流水线”“服务银行”“三净三服务”“兼职委员”等制度。

1、按照“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的原则,明确和落实各网格的职责,使管理与服务并重。将党建、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环卫、综治等工作细化分解到每一个网格内,同责任网格的日常工作有机的融合。发挥“服务银行”作用,让志愿者在社区有更好的空间去进行各类服务。明确网格内的工作人员必须当好社区管理“六员”,即党的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管理监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社区信息采集员。

2、在居民区建立便民服务亭,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 传达到社区的每个角落。加大宣传国家惠民政策的力度,让更多的流动人员能够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让他们有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增强安全感。

3、认真落实相关惠民政策,突出社区特色,加大社区对困难居民的帮扶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困难居民在生活中遇见的问 题。积极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辖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突出服务重点,开展心贴心服务。

4、加强社区民意接待建设(居民说事厅),将社区民意接待室延伸到便民服务亭内,并安排社区干部下社区问民情知民意,有效的拓宽居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途径。

(四)“三化”建设作用明显。

1、有利于社区资源整合,及建立快捷的反应机制。网格本身具有相互连接、彼此联动的特点,在各网格单元内和网格之间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从而为资源的横向、纵向移动创造有利条件,便于及时快捷应对各网格突发事件,提高调控力量,快速处置能力。

2、提高了社区管理能力,尤其是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实现了管理上的全覆盖。

3、实现社区全方位社会控制,促进了社会稳定。

4、加快了社区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增多,管理难度增大。流动人口总量的大幅增多、房屋出租市场的活跃发展,给公安机关和社区加强对流动人口流向掌握、流量分析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和困难。流动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很多的政策流动人员难以享受,使其难以融入当地,造成生活上缺乏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居民管理难度大。城乡结合部社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混居,辖区平房居多,巷道多且复杂,管理难度较大。辖区内共6条主要道路,背街小巷19条且不规整,在划分网格上存在 难度,稍不合理就容易出现漏洞产生管理的盲区。

(三)社区在职人员力量严重短缺。目前我社区工作人员16名,实际在岗13名,人员不足,给社区开展各项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四)建设资金短缺。由于社区每年办公经费只有6万元,只能满足社区基本开支,“三化”建设没有专项资金,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再加之技防设施建成后的后期运行及维护费用问题,存在不同程度资金缺口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针对出租房屋管理难、流动人口掌控难的特点。深化“单位化”管理模式,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积极实行流动人口网格管理,让邻里纠纷持续减少,居民生活井然有序,流动人口管理有序,发案率降低,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维护社会稳定。

(二)科学合理细划网格。按照“责任清晰、便于管理、任务相当、界限清晰、包户集中、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将社区划分为多个基础“网格”,将社区干部、片区民警、综治联防队员安排到每个网格之中,将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商业网点等全部归入相应网格管理。

(三)责任网格以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和片区民警为主。整合辖区内各种力量(协警、楼栋长、信息员、民兵、志愿者),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员,同网同责,同奖同罚”,管理责任相互捆绑。据辖区特点,对划分的6个单位配备组长2名(社区书记、主任),每个小组分配多名工作人员,统一归组长调度,由组长安排每日的工作,即“网格信息员向网格长负责、网格长向组长负责”。

(四)切实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发挥作用。一是利用“党员会客厅”的平台,以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把党员吸引到社区,使之相互熟悉、相互沟通增进了解,增强凝聚力;二是按各自的特长进行定岗定责并公开承诺,承诺的内容要切合实际,不空谈;三是要求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活动不少于6次;四是在职党员所属的单位要严格执行考核机制,社区对党员的鉴定要占考核内容的一定比例,防止走形式。

(五)针对资金短缺情况。社区主要依靠街道,按街道全局协调资金使用,同时整合辖区资源多渠道吸引建设资金,例如物业、开发商、建筑商等,在集中连片小区尽量使技防实施一步到位。

篇3:重视实践突出“三化”

一、品德生活化——在模拟情境中体验、认识、领悟、发展

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也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应为儿童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他们在 “实践”中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以获得对自我、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1.让内容情境化

教学时应以每课时的内容为情境,将图片和文字变为一个个活生生的场景,让儿童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和感受。可以通过课前准备活动 (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课堂学习活动(表演欣赏、模拟操作、动手制作、讨论交流、成果展示、游戏娱乐等),课后延伸活动(社区实践、家庭实践、深化研究、实地考察等),把书本上的内容化为一种提高道德认识、内化道德行为、促进个性发展的动态情境,让儿童在其中进行实践,获得体验,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

2.让课堂生活化

以前的教育总把儿童当作装道德知识的容器,强制灌输,强制驯化作用,因而让儿童都不喜欢说教味道浓厚的品德教育课。我们要把儿童从“美德袋”中解放出来,把课堂创设成一种近似生活的情境,让儿童在这种“生活式”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对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让儿童的心灵获得春雨般的滋润,从而激起儿童热爱生活的热情。

二、生活品德化——在现实情境中体验、认识、领悟、发展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做教材有效的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教科书只是提供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 只有重视活动与儿童真实生活世界的联系,才能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只有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教育体系,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来,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宜的活动,才能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良好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

1.优化校园教育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校园的育人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如何优化校园教育环境, 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呢?主要做法有:校园内布置“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名言警句;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文明礼貌周”“爱花护绿周”“尊师爱友周”等系列活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存在的一些现象开展 “我是校园小主人”“我为学校做什么”“争当学习小标兵”等实践性活动。在校园内创设文明、健康、和谐的氛围,调动起儿童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关爱中学会关爱,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在探究中学会探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

2.利用社会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要有效开发散落在社区的品德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让儿童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把儿童引入社会,通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将品德与儿童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儿童接触不同的人,参与不同的活动,适应不同的环境,受到不同的体验。让他们在接触与参与中锻炼勇气,受到教育, 感悟道理,升华认识,逐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品德数字化——在虚拟情境中体验、认识、领悟、发展

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里,网络世界将成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新领域, 并产生一种新型的品德教育—— “在线仿真训练”。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在线仿真训练”,将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筑品德教育的大环境, 共同促进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为儿童个体健康地成长奠定基础。

1.拓展品德教育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 学生的生活领域将随之扩大,对那些比较“遥远”及比较特殊的生活领域,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把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实践拓展到“虚拟情境”中。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为基本的平台,进行跨地区、跨民族、跨时间的“思想交互,情感交互,文化交互”等实践训练,解决那些受现实条件限制而无法创设相应的模拟情境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双向交互功能对儿童的表现及时评价和引导。

2.拓展品德教育内容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 也是对儿童生活的锤炼与精选。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精彩纷呈的世界,仅仅以本为本,有时会略显狭隘。而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新的信息、最新的动态变化,我们可以引导儿童通过网络,把大千世界中的各种信息与现行的品德教材或紧密结合,或拓展延伸,最大限度地突破教材的局限,创设更多、更精彩、更丰富的实践机会,拓展品德教育的内容。

3.拓展品德教育的方式

在品德教育领域,计算机为实践提供了舞台,也必将产生新的学习方式——“在线仿真训练”。教师可以针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综合起来,创设多种虚拟情境,并引导儿童学会在线欣赏,在线交流讨论,在线评价等,留给儿童自主的权利,以计算机为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以计算机为中介,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以计算机为交互媒体,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突破现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儿童在虚拟情境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 让品德教育真正“活”起来,成为一门对儿童有意义的课程。让儿童真正“动”起来,在实践体验中去探寻、 感悟到生活的乐趣、价值和意义,从而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篇4:社区三化

着力提升认识,凝聚发展共识

自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以来,南阳广大干部群众以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为目标,突出“学”,立足“转”,着力“化”,注重“做”,认识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成为广大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目前全市100个试点社区中98个开工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6亿元,新建社区服务中心28个、文体广场31个,已建成住宅1.56万套,在建2.1万套。

在学明白上下功夫。南阳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赴新乡、安阳、洛阳等地市考察学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各县市区也相继组织了不同层次干部群众参加的学习考察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坚定了信心。

在想明白上下功夫。南阳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适应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有增长的前提下,走出一条“三化”协调发展路子的必然选择,对于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讲明白上下功夫。南阳市各级党员干部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规划是什么、路径是什么、措施有哪些、自己怎么做”等走进居家各户,步入田间地头,讲意义,说政策,夯实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群众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强化产业支撑

南阳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实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科学布局。统筹考虑自然条件、产业优势、规模效益、历史文化等因素,经充分论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布点。全面进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分期分批逐步把南阳市行政村整合为新型农村社区。

二是抬高起点。选择有实力、水平高、资质高的规划设计单位,科学编制规划,确保高标准、管长远,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确保30年不落后。同时,要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坚决做到“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经过规划设计的房子”。

三是突出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彰显优势”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习俗,保护、传承中原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突出个性、特色和品位,选择适合各自的建设模式,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匠心独具的特色和风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是促进农民向社区聚集,让农民能够享受到社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使群众搬得起、可居住、能发展、快致富?

南阳市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位置,以农村社区化、农民职业化、农业现代化为方向,强化产业的支撑作用,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种养传统,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现代化养殖业和规模化林果业,加快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小辣椒、花卉、中药材等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打造一区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扶持壮大一批经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深加工“航空母舰”,拉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农产品增值收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升值效果,使农业由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

三是促进创业就业。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个项目来运作,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结合起来,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打通一、二、三产业,促进社区居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或创业。

四是确保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守好1302万亩基本农田这一“红线”,牢牢守紧林业、水系等生态保护区这一“绿线”,确保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生态和环境。

完善政策体系,破解建设难题

目前,资金和土地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瓶颈制约,南阳市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积累经验,闯出路子,找出破解难题的办法。

一是拓宽筹资渠道,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市、县财政都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引导资金,积极整合、捆绑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通过土地、房产抵押等办法,加大对农户建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商参与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也可采取企业、社会共建的办法来破解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除此之外,发动农民投入一点,多管齐下解决基本的建设资金问题。

二是用好“三项制度”,着力解决“地从哪里出”的问题。灵活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和土地综合整治“三项制度”,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采取按村兑出、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模式进行宅基地整合,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落实“建新拆旧”措施,与群众签订切实可行的土地置换和拆旧复垦协议。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结合各地实际,突出节约集约,努力破解用地矛盾。

三是建好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管理怎么办”的问题。建立社区管理的长效机制,维护好社区环境,改变农民群众长期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倡文明新风尚,探索新型社区居民自治管理体制,真正把农村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健全工作机制,突出为民惠民

在推进过程中,南阳市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始终坚持惠民为本,始终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

一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从社区规划、拆迁复垦、建设模式等全程实行“四议两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群众当家做主。

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顺势而为、量力而行,稳健有序推进。

三是建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按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做到有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养老机构、超市便利店等,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革故鼎新,任重道远。南阳市在体制机制上应重点做好“四抓”:

一抓组织领导。南阳市成立了市委书记李文慧和市长穆为民牵头的高规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小组,建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县市区都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职责明确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抓协调配合。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重大项目和政策支持范围当中。进一步明确市直有关部门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做到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项目上优先安排,努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抓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运作模式和建设规划,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抓督查考评。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南阳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周通报、月站队”制度,南阳市委、市政府成立督导组分包各县市区,督查组一周一碰头、一通报,每月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排序站队,年底进行总结,严格兑现奖惩,以此加压增责,开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篇5:社区三化

xx市***x街道xx社区辖区总面积0.45平方千米,常住居民2355户5528人,活动人口89户262人,驻地单位13家,个体工商户234户。今年以来,通过实施小工程大民生项目建设,xx社区加快了三化建设步伐,不断夯实为民服务基础,创建为民服务新模式,构成了辖区管理责任明确化,管理分类科学化、管理运行规范化、居民服务人性化的新模式。

一、单位化管理保障辖区稳定和谐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划分管理片区。成立工作机构,将辖区按居民小区、贸易区、行政区划分成若干个单位管理区。由社区包片职员、辖区单位领导、社区工会站及各楼栋长等分区负责,构成社区+楼栋长+住户、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商户的联合管理模式。目前,社区共划分小区型网点5个,贸易型网点3个,单位型网点4个。15名社区工作者均匀包户在150户以上,包片知晓率和信息数字化录进率均到达100%。二是实行立体防控,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xx社区作为全市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试点社区,已累计投进资金42万元,建成视频监控室,安装了小区门禁系统1个、紧急报警救济系统2个和监控装备22套。实现小区监控无盲点、全覆盖,有效进步了社会管控力和处突能力。三是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治安防范措施。通过拆墙、堵口,将甜源小区、鸿盛源小区、安装公司家属院等小区整合为xx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其它居住分散、不具有隔离条件的片区,实行局部或半封闭管理。在易发案的重点地区、场所、路段、时段,综合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治安防范力度。辖区内9个行政事业单位和7个小区建立了警务室(值班室),配备了警务设施,组建了10支民兵应急小分队,定期进行集结练习,敏感节点进行维稳巡查。全面安装防盗门窗等防盗设施,安装率到达98%。

二、网格化覆盖巩固社区服务效果一是夯实管理基础,公道划分网格。依照间隔相近,便于管理和地域相邻、职员相熟、构成类似的原则,将居民区划分为一般防范、重点关注、综合治理三个等级的五大网格,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小组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全面整合网格内的老党员、楼栋长、志愿者与社区包片者123人组成了网格服务队,把社区班子成员和9个共驻共建单位分配到每一个网格,共同负责网格内居民的动态管理和服务,畅通居民群众反映题目的渠道,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216件。二是落实各项事务,实现精细管理。组建网格党组织和楼栋(院落)党小组,由社区或共建单位的在职党员担负网点党组织书记,热情社区事业的居民党员担负楼栋(院落)党小组长,完善社区、网点、楼栋(单元)三级党组织构架。目前社区内已建立了5个网络党组织和48个楼栋(院落)党小组,组织社区党员义工展开帮扶困难活动5次,受益群众120余人次;落实活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星级化评定工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完善网格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深进展开转变作风活动,社区制作了网格化服务联系卡、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连心卡,完善网格内206户低保家庭、90名残疾人、4名刑释解教职员、262名活动人口等重点服务职员档案,便于实行动态管理,使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完善网格管理台账,做到日日有记录,事事有处理,并增加网格服务信息反馈卡,征求居民对网格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做好对活动人口的动态把握,通过定期走访,做到对活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关口前移,真正实现以房管人的目标。通过网格化管理,共征集群众意见116条,帮助群众解决题目89件,群众上访率明显降落。

篇6:社区三化

社区矫正教育劳动基地建设呈现“三化”并行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阳信县司法局深化落实“五化六扶”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全县社区矫正教育劳动基地建设。社区矫正教育劳动基地建设呈现精细化、制度化、多样化“三化”并行,为社区服刑人员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基地建设布局呈现精细化。阳信县社区矫正教育劳动基地地处幸福河畔,梨花园中,占地100余亩,投资430余万元。目前阳信县社区矫正教育劳动基地设置有报到接待室、监管及社会调查大队办公室、社区矫正宣告室、检察室、心理矫治室、技能培训室、学习休息室、爱心互助站、普法展馆、农场园区和餐厅等功能室,具备劳动矫正、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学法普法和心理矫治等多项功能。其中农场园区占地30余亩,学习休息室内有法律、创业、哲学、技能类藏书300余册、休息床位10余张,投资普法展馆占地面积达1100平方米,技能培训室可容纳100余人集中培训,基本能够满足常态情况下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劳动需要。今年4月份,基地心理矫治室正式启用。心理矫治室包含三个功能分区:音乐放松区、心理沙盘区和情绪宣泄区,能有效的保障咨询接待、心理测试、个别诊治、团体辅导等心理矫治工作的开展,可承接全县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二、基地入矫宣告呈现标准化。㈠宣告仪式由司法局组织,检察院派员参加。服刑人员站在入矫词牌前,司法所干警、村干部、家属、志愿者作为监管责任人位列两旁。司法局工作人员首先宣读服刑人员《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社区矫正宣告书》、《监管责任书》等法律文书,告诫社区服刑人员在缓刑期间必须服从监管,向司法所报告有关情况,按时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遵守外出审批制度等有关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表示后悔,并承诺一定遵规守纪,服从管教。家属及保证人表示,一定配合司法所进行监督教育,并签订监管责任书。㈡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主要了解其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工作情况、身体情况、经济来源以及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人想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方案。经过入矫宣告的标准化流程,使社区服刑人员在思想上形成身份意识、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增强其接受社区矫正的自觉性,为下一步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基地集中教育劳动呈现多样化。阳信县司法局贯彻人员配备到位、教育培训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制度设计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的“五到位”监管机制,定期集中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一方面农场园区设有蔬菜种植区、畜牧养殖区、林果培植区等公益劳动场区,用于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同时根据各司法所服刑人员的年龄、性别、数量、技术的不同,将农场园区划分十个面积不等、种类不同的片区,以所为单位,每月组织服刑人员集中参加公益性劳动。另一方在技能培训室安装了先进德教育培训设备,可同时组织100余名服刑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法律知识学习,定期组织创业培训师、技能培训师、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到中心通过上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法制课、讲法制故事和以案说法等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综合性教育。基地自建立以来,累计组织560名社区服刑人员到矫正基地集中开展多样化公益劳动200余次,集中教育学习31期,社区服刑人员回报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得到了有效强化和提升。

阳信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简介

阳信县矫正中心位于阳信县综治中心二楼,成立于2018年1月。矫正中心面积约500平方面,设置有特殊人群管理指挥中心、远程视频会见室、心理咨询室、矫正宣告室和会议室。

一、对接“雪亮工程”,实现服刑人员无缝监管

今年3月份,阳信县司法局突出现代科技运用,提升信息化监管效能,将司法局特殊人员管理指挥中心与县综治中心“雪亮工程”治安防控系统成功对接。通过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监控平台随时抽查服刑人员在矫情况,把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监管触手延伸到最基层,从而真正实现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监管“全覆盖、无死角、无缝隙”。切实筑牢无形监管高墙,确保刑罚执行的严肃性、权威性,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矫正执法质量和水平,为维护阳信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率先开通远程会见,彰显社区矫正人文关怀

1月12日,我县在全省率先开通远程帮教会见系统。目前我局已与山东省鲁中监狱、齐州监狱对接成功。同时在社区矫正基地建立爱心互助站,该系统的运行成为服刑人员和其家属交流的重要渠道,有利于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提升帮教质量,更有利于激发服刑人员努力改造。

篇7:三化三铁目标

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临柜业务风险防控的压力更大。而“三化三铁”创建是防控临柜业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应认真分析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和创建工作提出建议,通过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促进各项业务稳健、高效、安全运行。

一、在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首先要加强合规理念的培育。要进一步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提高员工的荣辱观、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合规操作是岗位工作的第一要义”的理念,从上到下,从内部到外部,都要形成“人人讲制度”、“人人要合规”、“支持崇尚合规、反对摒弃违规”的良好风气,使“合规”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各单位、部门领导更要率先垂范,带动和影响员工自觉遵守各项制度。

其次要加强合规知识的教育。要进一步组织内外部员工认真学习相关规定,经常检查对照,强化自我约束,切实防止触犯“高压线”行为发生。要通过剖析违规操作案例,引导员工吸取教训,自觉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增强合规文化的认同度和执行力。要抓好各项业务、各类产品合规知识的培训,及时传导新理念、新规程、新知识、新要求,各网点要坚持每月两次的业务学习和会议制度,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使每个员工熟知并掌握本岗位业务操作中的主要风险点和防控方法。

再者要加强违规问题的整改。各网点要切实重视对各类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对支行下发的整改通知书,网点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要消除抵触情绪,深刻反思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深刻认识违规行为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积极的态度迅速整改问题。

二、在增强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

一是要切实抓好重要制度的落实。始终严格坚持金库管理、授权管理、账户管理、印鉴核对、内外对账、章证管理、临时离岗、业务交接等制度规定,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切实加强冲抹账的审查与监督,严格司法查询冻结和扣划业务的处理,坚持预警信息核销相关规定,对疑点情况要一查到底,绝不留下风险隐患和监管盲区。严格遵守和执行上级行上门服务的相关规定要求,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上门服务业务。

二是严防新产品、新业务和新领域的操作风险。认真把握操作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树立内控管理先行的理念,强化新产品、新业务和新领域应用中的制约和控制,当前要特别重视电子银行业务的操作规范,各网点大堂管理人员不得代客户填单、输入密码,要严格规范自助机具集中管理,坚持双人操作,严密交接手续。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相互支持配合,加强检查监督,提高经办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因操作不规范而形成的风险。

三是要充分发挥集中监管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集中监管的渗透力、覆盖率和威慑力。通过非现场和现场相结合的监管手段,及时揭示隐患和化解风险。要提高对各类预警信息的处理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预警信息的审查、分析、核实、整理,及时发现业务处理过程中的违规操作现象和内控管理的工作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的质效。

三、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各网点必须坚持日练、周测、月考、季评的柜员业务技能学习训练考核制度。支行将按季组织测试和考核,特别加大对近几年新入行员工业务技能的测试频率和考核力度。组建全行业务技能骨干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新方法、新技能的传导和训练,并以此发挥对全行一线柜员业务技能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是推行柜员等级管理,实行包括代班柜员在内的所有临柜柜员定级,持证上岗。支行将根据上级行统一要求,组织实施。

三是加强运营主管履职情况的考核。强化运营主管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将重要制度执行、“三化三铁”创建和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与主管履职考核挂钩,并实行按季评分,排名公布,对连续三个季度列后三名的将予以解聘。

四是组织制度宣讲。集中抽调部分业务骨干,组成宣讲组,对重要制度和操作规范,分别到网点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集中讲解、辅导与提示,从而提高一线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和业务操作能力,促进全行基础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在完善责任追究上下功夫

临柜业务风险防控与“三化三铁”创建工作成效如何,责任落实是关键。对重大违规行为,必须按照“从严治行”的原则,一查到底,按上限处理,保持对严重违规行为从严查处的高压态势,使广大员工知晓违规操作的代价,营造“员工不能违规,不敢违规”的氛围。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护员工,免受更大更严厉的处罚,目的是教育员工,增强合规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因此,各网点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上级“柜员违规积分管理办法”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使员工充分知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错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增强制度观念和执行意识。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宜兴市支行)

************************************************************** 如何强化会计“三化三铁”长效管理

一、统一思想认识,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三化三铁”创建与业务经营的关系。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将创建工作与业务经营相对立的倾向,甚至将业务发展不快归咎为执行制度所形成。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创建活动是内控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合规管理和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抓手,是保障业务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业务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

(二)正确处理好“我要创”与“要我创”的关系。“我要创”是主动创建型的,说明员工思想认识已达到一定的境界,认识到“三化三铁”创建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主动付诸于行动。而“要我创”则是被动创建型的,由于自身要求不高或无心争创,纵使外部环境多么优越,也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所以营造一个“创建工作、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方能为“三化三铁”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正确处理好“短期创”与“长期创”的关系。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在评价机制中,要突出动态考核机制和能升能降的动态过程考核,扩大非现场验收的比重。

二、营造创建氛围,打造特色品牌

(一)细节决定成败。会计基础管理创建工作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做到“自我规范,细节控制,从严考核,养成习惯”。“自我规范”是指每位员工在日常操作中养成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操作理念,这是开展创建工作的前提;“细节控制”是指从每笔业务操作环节做起,为创建工作把关守口;“从严考核”是指对员工各项制度执行效果和操作规程情况进行动真碰硬考核,为创建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养成习惯”是指使每位柜员养成事事合规,时时遵章的良好习惯。

(二)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实现内控管理防范到位,必须理清思路,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明确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当家主任的凝聚力、会计主管的亲和力、柜面人员的执行力三力结合,完成创建目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当家主任要重视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好工作中产生的矛盾,带头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支持会计主管工作,参加业务学习,认真履行好运营管理工作“四个一”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会计主管要勤于思考,勤动脑筋,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自身特色的管理方法,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应贴近实际,便于操作,对规范员工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三是制定形式多样的学习制度,可采取对照与讨论、排查与点评相结合,加深员工对制度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对“合规创造价值”和“合规人人有责”理念的认识。

三、认真履行职责,切实防控风险

(一)以身作则做表率,持之以恒抓创建。会计主管是会计创建工作的带头人,一个网点能否完成创建目标,主要看会计主管是否真正履职到位。

一是强化重点业务环节监管。突出对系统业务的入口、重要业务真实性授权监督和不相容业务的相互制约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二是强化重点时段的监管。强化对营业结束前、对外营业期间、营业终了前三个特殊时点和时段、节假日全天候的监督管理;三是强化银企对账风险点的监管。目前银企对账采用委托第三方对账方式,真正实现记账和对账相分离,既减轻网点负担,又提高了对账单收回率,在一定程度上对防范操作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会计主管要加强未达账的后续管理工作。

(二)严格按章操作,规范操作行为。

一是量体裁衣,根据业务需求的特点,把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实现岗位设置科学组合,这样的组合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成为创建工作的基石。二是以勤补拙。组织业务学习,提高临柜人员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提倡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变,一但发现柜员有不当操作行为,其它柜员发现后便会立即提醒,使“人人关心会计业务,人人关心创建工作”深入每个柜员脑海里,融入日常工作中。

四、巩固创建成果,实现“两个到位”

由于一些银行营业网点人员先天不足、制度执行缺位、会计主管负担重等问题,会对创建工作产生影响。为将创建工作抓出成效,取得实效,必须首先落实“两个到位”。

(一)责任追究到位。

进一步强化内控管理责任追究,对发生严重违章行为和存在屡查屡犯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要对照《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罚办法》及相关制度,从严追究责任,决不手软。通过奖惩使违规柜员清醒地认识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二)督促问题整改到位。

加大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力度,提高问题的整改率。对检查出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具体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限期整改到位。对重复出现同一类型问题的员工加重责任追究,从根本上解决少数人边查边犯、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的问题。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高邮市支行)

*******************************************************

“三化三铁”创建活动心得

自从开展“三化三铁”活动以来,我们在上了一天班疲惫不堪的情况,下班还加班加点,积极学习记笔记,发扬拼搏精神,积极响应省行开展这项活动,这项活动是及时雨、指南针,为我们在实际经办业务的员工指明了方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该做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在各个具体岗位上怎么做。

结合自己的岗位,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非常有必要。近几年来对制度的执行的确有松懈的现象,有些领导只重视业务的发展片面追求业务的完成情况和经济利益。暗示柜员违规操作,忽视柜面操作与风险防控,有些柜员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经过这次学习使全行上下高度重视,及时阻止风险的进一步加大。

第二,通过学习各种管理办法与操作规程,自己的合规意识进一步加强。这32个规章制度,虽然以前都学过但这些规章制度都是近几年来陆续制定学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印象都有些淡薄了,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这些规章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提高了业务素质,这给我们柜员柜面操作和更好的服务顾客提供了帮助,有了这些业务知识我们就会自己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技能更加娴熟,服务质量与效率同时提高,自身与我们行的整体形象也会提升。

第三,加强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防范案件的发生。但真正做到合规操作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我们具体经办这些业务时还要不断的学习、反复学习,如果我们不认真落实,就会出漏洞,因为这些规章制度都是经过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落实啦才能维护我们自身、客户和我们行的利益。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客户,我们要有高度的防范风险发生的思想觉悟,在积极服务客户的同时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管遇到生人、熟人都要按照我们的规章制度来做,不是熟人就不按规章了,可能熟人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风险。同时积极抵制各种不合规的暗示、授意,要知道制度就是保护伞,才能保护我们自己和单位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不受损失。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从现在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一张凭证,对操作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业务操作规范,自觉抵制各种违规操作,不碍与同事熟人的情面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违背规章制度,坚持自始至终的按规章办事,才能使“三铁三化”不折不扣的落实下去,让它成为我们的工作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优秀的上市公司,只有这样我们农行才能长久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 基层营业机构“三化三铁”创建工作的思考

内容摘要:基层营业机构“三化三铁”创建活动,对于提升全行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摸清基层营业机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现状,找到提升会计基础管理水平的路径,笔者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基层营业机构“三化三铁”创建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营业机构 “三化三铁” 创建工作 思考

当前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心业务指标的多,研究内控措施的少,防范操作风险的责任意识不足。

“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思想,在一些领导身上仍然存在,未能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风险防范有机结合起来,在效率和内控的选择上存在效率偏好而不是内控优先。对于上级行检查发现的问题,关心是否扣考核分值的多,认真研究问题产生原因的少,整改措施无人重视,防范操作风险的责任意识明显不足。

(二)被动应付多,深入分析少,主动性发挥不足。

从近几年检查情况看,各级行会计监督管理人员被动应付日常工作的多,主动研究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的少,认识不到位,工作主动性发挥不足,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重被动监管,轻主动防范,往往是上级强调抓一抓,开展活动抓一抓,出现问题抓一抓,缺乏常抓不懈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三)制度办法多,检查落实少,整改力度不足。

近几年,各级行制订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各单位也及时将柜面业务操作手册等学习书籍下发到每个柜员手中,但从检查的情况看,执行效果不够理想,柜员自办业务、自核销等严重违规操作行为,在一些基层营业机构员工身上仍然存在,把合规真正当作基本职业素质的员工还不多,合规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对问题的整改不认真、不彻底,后续监管力度也不够,导致违规行为屡查屡犯。

(四)日常事务多,检查时间少,监督职责履行不足。

由于认识存在偏差,一些行对内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会计监管员安排了过多日常性事务工作,兼职较多,不能保证其三分之二的有效时间在基层营业机构开展监管工作;部分基层营业机构日均业务量超过了600笔,也没有按规定配备副主管,运营主管整天忙于应付日常性的事务工作,没有时间履行监督职责,严重影响了监管职能的发挥。

基层营业机构“三化三铁”创建工作策略

“三化三铁”创建工作既是推进营业机构提升基础管理水平、规范操作行为、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也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行各部门的坚持不懈、持续推进。

(一)树立“三个观念”

一是要树立“基础管理无小事”的观念,把“三化三铁”创建工作作为大事来抓。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涉及到全行各部门,工作内容涉及农业银行各项业务、各种产品,它的特殊性决定其在全行经营管理工作中拥有无以替代的基础地位。对待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要有敢抓敢管的魄力,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要有见微知著的眼光。只有把会计基础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成就农行事业的万丈高楼;二是要树立“基础工作创价值”的观念,把基础管理工作当成效益工程来抓。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价值也许不像业务经营指标那样直观,但其价值创造效应显而易见。通过会计基础管理的强化,能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遏制案件和事故的发生,实现经营安全。安全本身就是价值,就是效益;三是要树立“基础关键在基层”的观念,把会计基础管理的重心放在基层。基层是最重要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营业机构作为全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农业银行最基本的“细胞”,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实现每个营业机构的安全高效运行,农行整体安全才会有可靠的保障,业务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三化三铁”创建与业务经营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种将创建工作与业务经营相对立的倾向,甚至将业务发展不快归咎为执行制度所形成。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创建活动是内控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合规管理和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抓手,是保障业务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业务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二是要处理好“我要创”与“要我创”的关系。“我要创”是主动创建型的,说明员工思想认识已达到一定的境界,认识到“三化三铁”创建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主动付诸行动,而“要我创”则是被动型的,由于自身要求不高或无心争创,纵使外部环境多么优越,也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所以营造一个“创建工作、人人有责”浓厚氛围,方能为“三化三铁”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要处理好“短期创”与“长期创”的关系。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在评价机制中,要突出动态考核机制和能升能降的动态过程考核,扩大非现场验收的比重。

(三)抓好三个环节

就是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一是临柜人员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受理审查会计凭证,办理会计业务,做到逐笔把关、逐笔办理、逐笔复核,这是会计监督中最重要的而且是最容易忽视的一道环节;二是运营主管对当日重要会计业务、关键业务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对临柜人员实际工作中的规范操作作为检查重点,充分发挥事中监督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坐班日志及相关登记簿;三是管理行运营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内会计业务进行检查辅导和非现场监督,定期公布在检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特别是对辖内存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拿出一个统一解决的办法,努力提高监督水平,不断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监督环节,严把柜面重要业务的事前审核、风险预警的事中监控和综合业务的批量后督工作,实现全程监控,及时控制前台人员因违章操作带来的风险隐患,从源头上加强内控、防范风险,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加强内部管理真正实现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努力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四)实现“三个创新”

一是要创新长效学习机制。在抓好员工队伍思想道德和内控意识教育的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促进全员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的提高。同时加大对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考核力度,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对员工的岗位考核,增强员工的遵章意识,提高员工的防控自觉性;二是要创新内控文化机制。注重加强合规文化宣传教育,通过检查辅导、以会代训、规章制度讲座、专题培训、辅导专刊等多种形式,各种渠道,营造合规文化氛围,树立合规意识,养成合规操作的习惯。牢固树立违规操作“不敢为、不能为、决不为”的思想观念,强化内控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内控案件防范教育活动,以案释规,从不同层面提高员工合规操作和防范内控风险的思想意识;三是要创新会计监管机制。监管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即持续推进基层营业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实现营业机构 “铁账、铁款、铁规章”的管理目标;实施“两项工程”,即实施以“三化三铁”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工程,实施“制度建设”工程;实现“三个转变”,即以集中监管为主,以非现场监管为主,以重点监管为主;做到“四个结合”,即远程监视与现场监管相结合,在线监控与现场核实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飞行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把握好“五个重点”,即重点业务、重点账户、重点时段、重点岗位、重点单位。监管人员要做到“六个一”,即每天抽查一名柜员全部影像凭证,每天抽查一次包点网点重点时段监控视频,每周选定一个包点网点进行现场辅导和检查,每旬下发一次问题督办整改通知书,每月参加一次包片网点学习例会,每月撰写一篇监管报告。

(五)确保“三个到位”

上一篇:身心聆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保尔锤炼了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