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农业

2024-05-02

中国-东盟农业(精选十篇)

中国-东盟农业 篇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对中国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东盟各国大多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与我国的交流合作活动也大多集中在农业领域。并且东盟各国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 生产的许多果蔬产品质量与产量甚至超过我国, 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对中国农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涌进中国市场, 中国的农业经济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作为应对策略,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增加农产品出口, 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要达此目的, 又必须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为前提, 因此, 加快农业职业教育步伐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 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如何顺应形势, 抓住机遇, 以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 瞄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市场需求, 利用各种优势资源, 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对内优化改革, 在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的同时, 促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 实施“科教走出去”战略, 构建“中国-东盟农业职教交流网络”是广西乃至全国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在新形势下突显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农业人才的需求

当今世界, 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 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抢占上风, 一方面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以及优秀人才,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冲出国门, 不断开拓海外市场, 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 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出现局部供大于求、农产品出口萎缩的情况,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我国农业产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增强抵御农业强国冲击的能力, 充分利用资源互补的优势, 向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进行农业输出, 应是我国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实施这一新战略, 需要大量与农业产业相关的种养、经贸、法律、金融、外语、物流等专业人才, 作为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农业职业院校, 应该瞄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农业人才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 培养大量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的适销人才。并且在向国外学习并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 也把自身的先进技术向国外输出,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赢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样一来就能把被动变为主动, 形成“引进来、输出去”的良性循环。

(二) 广西农业应对机遇挑战的需求

作为中国进入中南半岛的桥头堡、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物流中心以及中国与东南亚民间文化交流的平台,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充分利用广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 扩大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内强产业、外拓市场, 促进广西经济的整体发展, 带动全国的对外贸易,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东盟各国大多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自然条件与广西相近, 农作物也大多相同, 但是东盟许多国家的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 农业生产手段较为落后, 机械化程度较低, 劳动生产率不高, 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科技人员较少, 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不多, 广西与东盟许多国家相比具有技术与人才的相对优势, 这为广西开展与东盟各国的农业科教合作提供了空间。

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 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品牌农业,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已成为了广西农业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发展对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提高农业生产力;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提高农产品质量与竞争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建设龙头企业, 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 构建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平台, 等等, 已成为了广西农业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背景下的发展措施。而所有这些对策和措施, 都需要农业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支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三) 农业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建设多年, 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 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 农业职业院校在与其他行业院校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发展不够快。如何盘活教育资源, 走出一条新路, “发挥优势, 办出特色”已成为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那么, 利用自身的地域、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走出省外, 跨出国门”, 进行联合办学, 已成必然。实施“科教走出去”战略、构建“中国-东盟农业职教交流网络”获得成功, 必将提高农业职业教育院校的知名度, 不但开拓了海外办学市场, 而且也会拉动国内招生,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探索与实践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创办于1942年, 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该校在办学过程中, 利用广西与东盟相邻的地缘优势, 积极开展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 取得了显著效果。2002年, 学院被农业部确定为“科教走出去”战略项目试点单位, 注册成立了广西华亚金桥有限责任公司, 在越南河内市设立了办事处, 为农业科教“走出去, 请进来”构建了服务平台。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 学校更是抓住机遇, 在不断深化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的同时, 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农业科技合作,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双边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出了学院办学的特色品牌。学校的实践探索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子, 为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主要举措如下:

(一) 参观互访, 增进双边交流了解

学院与广西农业厅共同建设的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规模大, 技术先进, 是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展示窗口。学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 邀请东盟各国有关人士到园区参观。2002年以来, 先后有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柬埔寨首相洪森、缅甸总理梭温、老挝总理本扬、副总理通伦西苏里等十几位东盟国家领导人到园参观访问。

自2004年以来, 学院先后派出领导、教师、学生代表24次共178人次对越南农业部、越南果蔬研究院、越南河内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等单位进行了访问。老挝农业代表团、印尼代表团、越南河内大学、海防大学、菲律宾爱里莱诺大学、曼谷北部大学、泰国潘纳空皇家师范大学及老挝占巴塞省政府代表团等十几个单位也先后组织干部、教师、学生到学院参观访问。通过互访交流, 学院与东盟各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 为进一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发挥优势,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1005亩, 校园环境优美, 教学设施完善, 师资力量雄厚, 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 在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实用技术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经与越南农业部协商, 由越南分期分批选派农业技术人员到学院进行培训。从2002年至2009年, 学院共开办了畜牧新技术、亚热带果树栽培技术、农业教育管理等培训班17期, 为越南培训农校教师、农场技术员、农民技术员、科研人员、行政官员等共337人次。

2006年, 学院接受国家商务部下达的援外人力培训任务, 开办了“发展中国家甘蔗生产与加工技术培训班”, 学员来自斐济、越南、老挝、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6国, 培训了甘蔗上山种植、甘蔗塑料薄膜覆盖、甘蔗品种改良等新技术, 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 联合办学, 建立教育合作关系

2005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越南的河内外国语大学、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荣市大学、海防大学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 学院派送商贸越南语专业学生到以上学校留学一年;还与河内大学进行了“2+2”教育模式合作, 即在国内学习两年后再到河内大学学习两年, 经考试合格, 由河内大学颁发本科学历。之后, 学院又相继与菲律宾爱里莱诺大学、泰国格乐大学、泰国曼谷北部大学、泰国潘纳空皇家师范大学等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 派送商贸英语专业及应用泰语专业的学生前去留学。从2006年至2010年, 已有越南语、泰语和英语专业学生845人出国留学深造。

学院还与上述国外的一些院校进行师资交流活动, 即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语言课程方面的教学。从2006年至今, 学院派出了3名教师到越南海防大学教授中文课程, 而学院也分别聘请了越南海防大学、菲律宾爱里莱诺大学、泰国曼谷北部大学共9名外籍教师到学院从事越南语、英语、泰语课程的教学。

4. 瞄准需求, 增设服务东盟新专业

学院瞄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专门成立外语系, 不断增设语言类新专业, 扩大办学规模。2004年, 增设了商贸越南语专业, 受到考生及家长的欢迎, 报读考生远远超出招生计划, 当年招生184人, 2005年招生140人。2005年和2007年又分别增设了商贸英语专业和应用泰国语专业, 发展势头良好。学院还瞄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经贸类人才的需求, 不断增设新专业, 扩大招生, 2002年以来, 新增设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 目前经贸类专业在校生达到2000人以上, 占全校在校生的1/4。

(五) 科教援助, 启动职业教育输出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自身的办学经验及优势, 积极对东盟国家的农业职业教育进行科教援助。应印度尼西亚政府的邀请, 学院于2004年6月、2005年2月先后派出专家4人次, 到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进行考察, 协助当地建立一所具有大专水平的农业学校, 写出了《中国援助印尼农业教育项目建议书》, 并得到中国、印度尼西亚两国有关部门的认可, 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

(六) 合作共赢, 联合进行项目开发

学院在“走出去”的同时, 注重与东盟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联合进行项目开发。2004年, 院属的广西华亚金桥公司先后与老挝占巴塞省农业厅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在老挝北松市建设“中老合作农业试验基地”。由老挝提供60公顷土地给公司无偿使用20年, 公司负责投资开发, 并把基地作为老挝农民的培训学校和老挝南方高等农林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至今, 广西华亚金桥公司已投入项目资金40万元进行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并引进中方企业进行投资, 种植果树、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 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学院派出玉米育种专家进驻基地进行玉米新品种试种试验, 对杂交玉米试种进行技术指导, 育成的“南校9665”小区产量折亩产达527.3公斤, 目前, 正在进行100亩玉米制种生产, 为学院杂交玉米进入老挝市场作好准备工作。2010年又在基地实施了咖啡种植项目, 种植咖啡90亩。基地项目的启动与建设, 受到老挝政府的高度重视, 占巴塞省农业厅厅长、省长、老挝国家农林部长、国家副总理等官员先后到基地视察, 充分肯定了这一合作项目。

2006年8月开始, 学院先后与缅甸瓦城陈氏兄弟公司 (CSCC) 、缅甸银宝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曼德勒地区附近租地建立杂交玉米试种基地, 并进行新疆哈密瓜的试种实验。目前, 正在协商与缅方合作, 参与“替代种植”计划项目。2010年3月, 在中缅边境缅方地区建立500亩的玉米制种基地, 派出老师进驻缅甸基地进行玉米制种试种试验, 对杂交玉米制种进行技术指导。

(七) 互惠互利, 积极推进双边贸易

学院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 学院校办企业———广西南宁燎原种业开发公司在中越边境的凭祥市建立了营业部, 专门开展种子种苗、农产品、农业物资的外销与引进。几年来, 已向越南提供杂交水稻种子100多吨, 甘蔗种50多吨, 龙眼、荔枝、芒果等苗木50多万株以及农药、化肥、兽药、农用网膜、小型农机具等等。通过学院的引荐, 出口越南的菠萝苗已超过1000万株。同时, 也从越南引进国内缺少的种子种苗。2005年学院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建立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园, 实施了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食用菌种植试验、蔬菜品种展示等项目。上述试种试验均取得成功, 并准备投入市场。通过双边贸易,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意义与思考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东盟各国进行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预期目标, 对广西农业职业教育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启示作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东盟进行的交流与合作的成功经验为广西农业职业教育乃至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实施“科教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应用蓝本, 其他职业院校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 抓住机遇, 选择合作切入点,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最终构建起“中国-东盟农业职教交流网络”, 使职业教育走上国际化的道路。由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 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 明确指导思想

实施“科教走出去”战略必须确立“科教先行, 技术主导, 连带产品, 推动产业”的指导思想。先与国外学校进行联合办学,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为后面的技术与产品输出打好基础;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 开展技术指导与科研开发;最终目的是进行技术与产品输出, 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 选择适宜的实施模式

各职业院校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 选择东盟的某个国家的某所职业教育学校或科研机构, 进行互访交流, 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再通过其建立起与其它机构密切联系的关系网, 形成一个以点带面、互动合作的交流网络。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以此为基点, 向邻近的其它国家进行辐射, 与这些国家的有关部门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进行文化交流、技术推广、课题开发、经贸合作等等活动, 建立起一个覆盖整个东南亚的, 具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的“中国———东盟农业职教交流网络”。

(三) 拓宽合作途径

各职业院校在与国外机构合作的过程中, 要建立起灵活的合作机制, 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项目活动, 如:

1. 联合办学。

可以先开设汉语学习培训班, 利用东盟各国学习汉语的热潮, 招收东盟各国学生学习汉语;可以开设实用技术短训班, 传授所需的实用技术, 为东盟各国培养师资和技术员;可以开设正规的学历教育班, 招收东盟各国留学生, 培养高等技术人才。

2. 项目开发。

与东盟各国的相关机构合作,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建立项目开发基地, 采用技术投入为主的方式, 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输出, 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 课题研究。利用双方的资源互补优势, 根据双方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进行针对性的课题研究, 以取得显著的科研成果。

4. 技术交流。

请有特长的专家学者互访讲学、交流技术, 或开展技术咨询指导活动, 达到开阔视野、沟通信息、共同提高的效果。

5. 贸易往来。通过经贸往来, 互通有无, 繁荣经济, 并且扩大出口, 拓展国际市场, 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6. 劳力输出。

可以采取外派学院专业教师担任技术指导员的方式, 或者是输出毕业生的方式, 向东盟各国输出职业技术人才, 既解决了技术指导的人员问题, 又缓解了职教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

摘要:农业职业教育院校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一机遇, 实施“科教走出去”战略, 利用各种优势资源, 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对内优化改革, 构建“中国-东盟农业职教交流网络”, 在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的同时, 促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中国-东盟农业 篇2

——黄益

近年来,广西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双方农业合作具有强的的生命力,前景广阔。广西与东盟国家区域农业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广西农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之严峻的挑战。

广西是农业大省,地跨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农作物的特种产品的生产内提供了天然的优势条件,但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耕地后备资源缺乏。随着人中增长及各种非农用地的增加,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耕地数量随经济发展的不断锐减,将使广西农业面临严峻问题;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局部地区,影响较小的灾害年年都有;影响大的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高。东盟国家有大量等待开发利用的土地,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但部分国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农业基础不稳定。广西只有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业合作,充分发挥彼此之间相得益彰的互补优势,才能推动双方农业升级发展。广西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不管是在规模、种类还是其他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机遇

广西相对与东盟国家在畜牧业、蔬菜种植业和温带水果生产上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在蔗糖生产,渔业、谷物生产等方面比较弱,同时广西相对于东盟国家在热带水果生产上比较劣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广西的蔬菜种植业、畜牧业和温带水果种植将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下获益;广西热带水果种植业将面临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而广西的渔业和蔗糖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下,广西农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呢。

广西农业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明显,农业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然而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业企业加快实施“周出去”战略,所以重点是东盟国家。首先继续努力促进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合作,搭建双方企业合作的桥梁,同时积极开展农业即使合作交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着力培养农业技术骨干队伍。

广西与东盟各国在产业结构、农残平贸易等方面互补性大于竞争行,合作领域多余竞争领域,这对广西农业发展有利,通过双方合作,广西可以获得性的品种资源,正佳广西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强化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广西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广西GDP近万亿,仅甘蔗就占了千亿。广西几乎操纵着全国的糖价.广西是一个水果大省,全国前五。柑橘,香蕉,圣女果,柿子,均在全国前列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木薯、桑蚕、速生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松香、栲胶、桂油、茴油等产量居全国前列。

广西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在中国一东盟合作背景下要发展品牌农业,应下足“独”字工夫,挖掘地方特色,做强一批区域品牌;做足“特”字文章,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一批特色品牌;树立“优”字理念,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创建一批优势品牌,等等。

中国-东盟农业 篇3

优质展品荟萃,品牌企业云集 来自中国和东盟的优质水果、渔牧精品、绿色品牌食品、东盟咖啡、品牌农机和精品丝绸集中展示。来自中国各省市、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中国和东盟的品牌企业将悉数亮相。

中国—东盟渔牧精品首次亮相农业展 本届农业展将增设渔牧行业展区,展示中国和东盟国家极具优势的特色水/海产、畜牧养殖等方面的产品和技术,现场还将集中展示精品龟鳖。

中国农业部继续举办果业年度盛会?——“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介活动” 经过四年的培育,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介活动已成为博览会农业展中不可或缺的精品展区。从首届水果推介活动的4省区联展发展到本届水果推介活动的山西、江西、山东、广西、陕西、海南、新疆7省区联展,越来越多企业积极通过博览会农业展打开东盟市场。

东盟咖啡展再登农业展舞台 东盟国家是全球公认的优质咖啡主产区,其咖啡品牌在中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市场潜力巨大。此次咖啡展将汇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咖啡品牌企业。

增设大型品牌农用机械展区,满足东盟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东盟对中国农机需求不断增加。本届博览会农业展农机展区规模相比2013年扩大一倍。重点展示适合东盟市场需求的中国耕作设备、养殖设备、农产品及食品加工设备。

继续设立品牌茧丝绸精品展 本届茧丝绸精品展区将配合博览会“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推出更加专业和精彩的展示内容。参展企业均为中国桑蚕养殖、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举办多场高规格商贸促进活动,切实提高企业经贸实效 中国农业部将同期举办以“降低粮食生产损耗,优化粮食价值链”为主题的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另外,还将继续举办渔业文化周系列活动、农机专场贸易配对会等专业活动。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一如既往为东盟参展参会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据了解,博览会秘书处将继续专门设置穿梭巴士往返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和广西展览馆;大学生志愿者将为东盟参会客商提供务实、专业、高效的服务。会期还将继续开通东盟10国部分重要城市与中国南宁的往返包机。

中国-东盟农业 篇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决定农产品贸易的前提条件,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深化有赖于各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理论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二是农业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吴方卫等,2000)。短期内,凭借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大规模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固然可以得到一定提升,但长期内,尤其是在土地资源愈来愈少,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以及极端恶劣气候频发的背景下,这种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和对自然资源、气候高度依赖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唯有保持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才是可行出路。因而,准确估算和客观评价中国-东盟农业生产率及其构成,可为“后自贸区时代”深化农业经贸合作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农业生产是多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资本、水资源和机器设备)共同投入的结果,传统使用单一要素生产率(如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等)对农业生产率的测度往往忽略了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出生产率综合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张军,2003)。由于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衡量的是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之比,因而被认为是最能客观准确衡量农业生产率的指标。本文以中国-东盟等主要国家为分析对象,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1991-2007年间7国的农业投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进行了全面的估算。总体上,17年间中国-东盟等主要国家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获得了一定的增长,但其增长源泉主要来自农业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具体看,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各不相同,其中中国增长率最大。同时,2002年前后中国-东盟等主要国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显著,说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提高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也进一步说明了加强农产品经贸合作对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文献综述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如何发展农业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一直是政府学界关注的热点,因而农业生产率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归纳起来,有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尽管不如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作用显著,但是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且一国的农业发展往往与其工业化联系紧密(张培刚,1949)。譬如工业的发展需要农业部门为其提供粮食、原料、出口换汇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尤其是对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因此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会较为显著地刺激国家经济的增长(Hazell and Haddad, 2001)。开放经济条件下,工业技术进步也会向农业部门溢出,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增产丰收(Kiminori Matsuyama, 2003)。

二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可以轻松地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农业生产率的测算。Martin (1993)通过对OECD国家1960-1990年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量,认为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要比制造业更快,其中农业生产率增长了2.7%,而制造业仅增长1.5%。赵芝俊、张社梅(2006)利用我国1985-2003年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投入要素弹性变动的农业生产函数测定了我国农业技术贡献率的变动趋势。在1985-2003年期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且物质投入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趋缓减弱。

三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比较。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1971)最早进行了农业生产率的比较研究,他们根据两种单要素生产率的度量方法说明不同时期各国要素禀赋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对19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44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对欧洲、亚洲和新大陆的三种农业增长方式进行了总结。Fulginit and Perrin (1993)对18个欠发达国家1961-1985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有14国家的农业生产率存在技术下降,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机械和肥料等投入,而非技术。Rao and Coelli (2003)分析了1980-1995年97个国家15年间农业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农业生产率在全球范围内的聚集和分化问题。

四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吴方卫、顾焕章(2000)分析了我国1952-1997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阶段特征,并对引起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制度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的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对提高农业TFP具有重要影响。米建伟、梁勤、马骅(2009)利用1984-2002年农业分省份投入-产出数据对农业生产率与公共投资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农业科研投资与水利灌溉投资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教育投资的影响不显著。石慧、吴方卫(2011)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发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时期(主要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相关)有差别。

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经济合作体,农业合作被列为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合作的五大产业之一,但有关中国-东盟各国农业生产率的比较研究却十分匮乏。因此,本文以中国-东盟主要国家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详细研究了1991-2007年间的各国农业生产率及其构成,以此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二、方法及数据说明

生产率一般分为增长率和水平值两种,前者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后者则表示技术的绝对水平,生产率增长率收敛仅是生产率水平收敛的必要条件。生产率测算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参数和非参数两种。

(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估算方法及其分解

比较而言,参数方法可以直接测算出样本期间内各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要基于一些比较严格的假定,而非参数的方法无需这些严格的鉴定,能直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可以用来研究每个决策单元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水平。基于此,本文将运用Färe et al (1994)改造的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来估算中国—东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把每一个国家的生产同最佳实践前沿面进行比较,从而对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进行测度。根据Färe et al (1994)的理论,一个参考技术或者最佳实践前沿面可以由三种等价的方式表示:投入要素集、产出可能性集和曲线图,而本文拟从产出的角度估算中国-东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构成。

从t期到t+1期,度量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可表示为:

在(1)式中,(xt+1+yt+1)和(xt+yt)分别是t+1期和t期的投入产出向量;dot和dot+1分别表示以t期技术为参考的t期和t+1期的距离函数。

以t期技术T t为参考,基于产出角度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

类似地,以t+1期技术T t+1为参考,基于产出角度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

为避免时期选择的随意性可能导致的差异,Caves et al (1982)以(2)和(3)式的几何平均值作为衡量从t期和t+1期生产率变化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

若该值大于1,则表明从t期到t+1期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小于1,则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是下降的。

进一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还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

(二)相关指标及其数据来源

借用计算机辅助软件DEAP2.1软件,本文用于中国-东盟农业生产率估算的指标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产出指标,选择用各国农业当年以美元计价的总生产值表示;另一类是投入指标,鉴于农业生产是多要素投入的结果,本文主要选用了五个子指标进行衡量,具体包括土地投入,用可耕种面积表示;劳动投入,用农业劳动参与实际人数计算;资本投入,用农业净资本存量表示;农业机械设备,用每台机械设备的价值总额计算;水资源消耗,用农业灌溉面积表示。尽管能从不同渠道得到各相关指标,但为便于比较和说服力更强,本文所有投入-产出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数据库(http://www.fao.org/corp/statistics/en/)。

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下同。

三、估算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中国-东盟整体农业数据1997-2007的分指标估算,我们得出中国-东盟整体及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化。分析如下。

(一)中国-东盟整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构成

如表1所示,在1991年至2007年的17年间,作为一个整体,中国-东盟整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取得了一定进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2%,对缓解该区域的贫困尤其是绝对贫困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1) ,也成为推动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源泉。若将中国-东盟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则发现1991-2007年间中国-东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的技术进步。17年间,中国-东盟农业年均技术增长率为3.9%,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到93%以上,且在绝大部分年份(除1997-2001年外)保持了正增长。农业技术效率的贡献不大,在此期间农业技术效率年均增幅仅为0.3%左右。农业技术进步显著与农业技术效率不高(损失)并存的现象说明,整体上,已有农业技术的扩散和推广在中国-东盟地区并不是很成功,还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分阶段看,2002年以后中国-东盟出现了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术进步均为正的局面,说明伴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启动所带来的各类刺激效应,如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的竞争效应和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的冲击效应,各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逐步加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投资开发,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在各国的推广和扩散。

但是,1991-2007年中国-东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非是一种单调的线性增长,而是出现了明显的分时期波动的特征。1991-1996年期间中国-东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着正增长,1997-2001年间则呈持续负增长,其中1998年负增长甚至达到-25.9%,而在2002中国-东盟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后,中国-东盟农业全要素增长率就呈现加速增长趋势,2007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更是达到18%的最高增长速率。显然,中国-东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与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背景和环境变动是基本吻合的。1997-2001年之所以会出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增长,主要与该地区所遭遇的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有关。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农业技术效率低下,且技术进步也由于投资不足而负增长。而2002-2007年的快速增长则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启动的贸易刺激,进而导致对新技术的推广和扩散密切相关。

(二)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

如表2所示,尽管中国-东盟各国农业区全要素生产率在1991-2007年间均获得了一定的增长,但各国增长的速率参差不齐。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9.2%,最慢的国家——泰国年均增速为1.3%,其他国家则大多保持在4%左右的增速,这与中国-东盟各国农业发展实情基本相符。众所周知,“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农村闲置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出去,不仅减少了农村的隐性失业,也极大地缓解了农村的资源紧张局面。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的规模化种植成为可能,各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如实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实行了支农惠农的财政政策和利农的金融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从制度上保障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业生产成绩的取得。 (2)

同整体情况一致,中国-东盟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仍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最大的国家——印尼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5.1%,其次是中国(年均4.5%),最小的是菲律宾(年均3.2%)。而技术效率对全要生产率的贡献不大,除中国和柬埔寨的正增长外,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菲律宾保持不变外,而印尼、老挝和泰国则出现了技术效率的负增长。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同步增长,说明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技术推广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印尼、老挝和泰国的农业技术扩散效应的倒退可能与政府对农业的忽视或不够重视有关。进一步分析,各国技术效率变化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其中,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进步主要来源于农业规模效率,而纯技术效率保持不变,进一步验证了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土地的整合,中国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了一定提高的论断。而印尼的技术效率负增长则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问题,老挝、泰国则主要是规模效率问题。

从具体年份看,在不同年份或时段的农业生产率变动也各不相同。如表3所示,1991-1996年期间,中国-东盟绝大部分国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为正,而在1997-2001年又基本处于负增长,2002-2007处于正增长状态(除2007年马来西亚外),这与中国-东盟整体情况的分析一致。同时也说明中国-东盟的农业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彼此相互影响较为显著,波动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促进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如表4所示,1991-2001年间,只有中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年均增长率为6.2%,其余国家均无一例外的为负增长,而2002-2007年,则发生了扭转,所有的国家均保持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增长。而且,在此期间泰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更是高达17.1%,其次是柬埔寨、中国(16.0%以上),最低的老挝也达到9.1%左右。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对1991-2007年期间中国-东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1.整体上,1991-2007年间中国-东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4.2%,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导致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纯技术效率的负增长。对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而言,未来仍需要加大农业技术合作和推广,不断促进农业技术的扩散。

2.具体看,1991-2007年间中国-东盟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参差不齐。其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的双轮驱动,说明相对东盟各国而言,中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这也为未来东盟各国政府促进自身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3.分阶段,1991-2001年期间中国-东盟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只有中国保持了正增长,其余均出现了负增长;2002-2007年中国-东盟各国农业生产率则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正增长,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仅带来了农产品贸易额的增加,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各国农业生产率的提升,并形成了良性因果累积的促进效应,进而为“后自贸区时代”不断扩大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保障。

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一定程度可能会给各国的相关农业发展带来竞争压力,但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看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国农业生产率会因此得到快速增长,从长远角度看,会提升各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未来,中国-东盟各国应在自贸区框架下,不断深化农业合作,逐步从农产品贸易向农业相互投资、技术推广等领域演进,进而实现真正的农产品市场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吴方卫, 顾焕章.农业经济制度边个与农业生产率变动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 .

[2][日]速水佑次郎, [美]弗农·拉坦著.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 郭熙保, 张进铭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352-370.

[3]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78-224.

[4]赵芝俊, 张社梅.近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动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3) .

[5]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86-129

[6]米建伟, 梁勤, 马骅.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与公共投资的关系——基于1984-2002年分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09, (3)

[7]石慧, 吴方卫.中国农业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的分析[J], 世界经济文汇, 2011, (3) .

[8]Hazell.P and L Haddad.CGIAR research and poverty reduction[D].Paper Prepared for the Technical Advisory Committee of the CGIAR, IFPRI, Washington DC, 2001.Equilibrium[D].Center for Mathematical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Discussion Paper, Northwest University1990.

[9]Fulginiti, L.E.and R.K.Perrin.Prices and Productivity in Agriculture,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 1993, 75:471-482.

[10]Fare, R.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4, Vol.22, No.1:3-42.

中国东盟知识题目 篇5

2.2000年11月,我国时任总理______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A.朱镕基 B.李鹏 C.温家宝 D.李瑞环

3.2002 年 11 月 4 日,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______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 式启动了自贸区建设的进程。A.2005 B.2007 C.2009 D.2010

4.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____自贸区,其成员包括中国和 东盟10国,涵盖____人口和____平方公里。A.第一个, 18亿, 1400万 B.第二个,20亿,1500万 C.第一个,20亿,1400万 D.第二个,18亿,1400万

5.目前,东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东盟的____贸易伙伴。A.第一大 B.第二大 C.第三大 D.第四大

6.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经济体,在____承诺的基础 上,相互逐步取消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业和投资市 场,实现贸易、投资的全面自由化。A.ADS B.CNE C.WTO D.ASEAN

7.东盟的由来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____,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A.《曼谷宣言》B.《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C.《东南亚贸易协议》D.《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8.东盟成员国 到2002年止,东盟共有10个成员国,观察员国为______ A.俄罗斯 B.巴基斯坦 C.韩国 D.巴布亚新几内亚。

9.中国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签订了五大法律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法律程序已经基本完成,从而将确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定》(以下简称《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简称《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简称《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定》(以下简称《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

C.《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简称《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定》(以下简称《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简称《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定》(以下简称《服务贸易协议》)。

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从经济规模上看,是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的_______,同时也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 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A.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集团B.最大的区域贸易集团C.全球第二大自由贸易区D.全球第三大区域贸易区

11.最大的国外路游客来源地。

A.越南B.泰国C.印度尼西亚D.马来西亚

12.中国东盟国家中____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A.文莱B.泰国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

13.中国东盟国家中____是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林业、渔业、畜牧业资源丰富。A.柬埔寨B.老挝C.越南D.泰国

14.中国东盟国家中____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C.文莱D.菲律宾

15.____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和油气产业是其传统支柱产业。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文莱D.菲律宾

16.中国东盟国家中____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产品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历来以“微笑国度”闻名于世。A.新加坡B.泰国C.马来西亚D.印度尼西亚

17.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于1997年12月16日,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

_______举行。

A.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B.越南首都河内C.泰国首都曼谷D.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18.2002 年 11 月 4 日,我国与东盟签署了______,决定在 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了自贸区建设的进程。

A.《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B.《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C.《中国-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协议》D.《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19.2003 年10月8日,第七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______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以“全面深入合作、促进和平繁荣”为主题的讲话。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签署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A.印度尼西亚巴厘岛B.越南首都河内C.泰国首都曼谷D.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20.2007年1月14日,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在______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关系的新篇章》的重要讲话,中国和东盟签署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A.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B.越南首都河内C.泰国首都曼谷D.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21.2002 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还签署了_____________宣言确认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2.2009年8月15日,在曼谷举行的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中国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________。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法律程序已经基本完成,从而将确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投资协议》

23.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ASEAN)的简称,有10个成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24.2001 年11月6日,第五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双方领导人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授权经济部长和高官尽早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______________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与东盟应明确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并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

《携手共创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局面》

25.2005年12月12日,第九次中国-东盟领导人(10+1)会议在吉隆坡会议中心举行。国务院总理_____和东盟10国领导人出席了会议。温家宝

26.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正式建成。的历史意义。

答: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正式建成。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27.中国—东盟自贸区包括的内容____? 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其中货物贸易是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内容,除了少数敏感产品外,其他全部产品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都逐步取消。

28.东盟主要组织机构有_______? 答:东盟主要组织机构:最高决策机构为东盟首脑会议,其它机制包括外长会议、东盟与对话国外长会议、东盟常务委员会、东盟经济等部门的部长级会议、东盟秘书处、东盟各专门委员会、其他官方与民间机构。

2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_________? 答: 一是用10年的时间完成所有关税和非关税的削减,消除双方之间存在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二是建立一个综合框架,包含市场一体化的一系列措施,如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以及和谐的贸易及投资规则与标准。

30.中国-东盟博览会宗旨__________? 答:中国-东盟博览会宗旨 “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

31.中国-东盟博览会内容________? 答:中国-东盟博览会内容: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综合性、国际性的博览会。它集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于一体,充分展示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成果,为促进成交提供场所,为相互投资创造机会,为政界、商界、学界交流开辟讲坛。

32.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有10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哪些国家加入东盟的时间比较早,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哪些国家是东盟新成员。

答: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有10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前 6个国家加入东盟的时间比较早,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后4 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

33.2004年中越两国政府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共同建设“两廊一圈”即______? 答:2004年中越两国政府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共同建设“两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34.法国香水的原料大部分来自东盟的____,______出产大量的天然香料。A.越南, 越南 B.越南,泰国 C.柬埔寨,泰国 D.泰国,泰国

35.东盟国家中,_____对外关系 奉行全方位、多样化的独立自主外交路线,对外工作重点是“融入国际社会、搞好周边关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A.柬埔寨B.泰国C.越南D.印度尼西亚

36.下列组旅游景点不全属于越南的旅游景点。A.还剑湖、胡志明陵墓、B.文庙、巴亭广场;、C.芽龙港口、莲潭公园、D.泰姬陵和下龙湾

37.泰国重要的节日不包括_____

A.宋干节(公历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B.水灯节(泰历十二月十五日);C.国庆日(国王诞辰日,公历十二月五日)。D.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38.泰国主要有钾盐、锡、褐煤、油页岩、天然气,还有锌、铅、钨、铁、锑、铬、重晶石、宝石和石油等。其中_______盐储量4367万吨,居世界第一.A.钾B.锌C.锡D.铁

39.下列景点不是印度尼西亚著名景点的是______ A.巴厘岛、B.婆罗浮屠佛塔、C.日惹皇官D.巴亭广场

40.东盟国家中,____由上万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

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菲律宾D.文莱

41.新加坡著名的______就坐落于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鱼尾狮像

42.菲律宾是个一夫多妻制的国家,在菲律宾的法律规定一个男子最多可以拥有___个妻子。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43.东盟国家中,____是少数对同性恋者判刑的国家,同性恋者人权在该国得不到保障。从这点上来说该国是落后于大部分国家的。A.马来西亚B.老挝C.柬埔寨D.菲律宾

44.东盟国家中,_____为穆斯林国家,开斋节是其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的日期根据回历均有变化。文莱

45.老挝琅勃拉邦市、巴色瓦普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册,著名景点还有____、玉佛寺,占巴塞孔埠瀑布、琅勃拉邦光西瀑布等。万象塔銮

46.“金三角”(Golden Triangle)是指位于东南亚______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鸦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 泰国、缅甸和老挝

47.东盟国家中,______的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渔场,素有“鱼湖”之称。西南沿海也是重要渔场,多产鱼虾。柬埔寨

48.______位于暹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约240公里,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征,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现存吴哥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吴哥古迹(Angkor)

49.缅甸联邦简称缅甸,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2005年,缅甸政府将首都从境内最大城市仰光迁至新都_____.内比都。

50._____的工艺品大多是手工制造的,价格合理,是最好的纪念品,漆器、木雕和牙雕、挂毯银器、铜器、丝绸和棉织品、以及传统服装、肩包,都是受欢迎的物品。在缅甸珠宝中心和其它有许可证的珠宝商店中可以买到世界闻名的、翡翠、蓝宝石和珍珠。缅甸

中国-东盟农业 篇6

展览增加新的内容

本届博览会是在自贸区如期建成的背景下举办的新一届盛会。为体现自贸区建设成果,本届博览会围绕签订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在原有的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技术和魅力之城四大专题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服务贸易专题,促进双方在金融、物流、教育等服务领域交流。

为加快自贸区建设进程和培育博览会的品牌专业展,第六届博览会期间新增了农业展和金融服务展,推动了双方在农业和金融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也推动博览会朝专业化方向迈进了一步。本届博览将会在继续办好农业展和金融服务展的同时,又新增珠宝首饰展,为双方珠宝首饰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此外,为使更多的东盟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获得更好的成效,第七届博览会设立东盟品牌企业展区,包括食品、家具展区等,为各国采购商集中采购东盟特色商品提供便利,创造商机。

活动和论坛突出“自贸区与新机遇”

除了展览内容,本届博览会的主要活动和论坛也将体现自贸区如期建成的特点。

为展示自贸区建设成就和前景,本届博览会期间将举办“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成就展”。成就展将体现内容丰富,国际性强等特点。成就展将以图片、图表、文字、音视频等形式,反映自贸区建设的历史、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自贸区前景展望,包括反映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对促进自贸区发展成果展示。

本届博览会还将围绕“自贸区与新机遇”的重点主题,举办第七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举办10个高层论坛,涉及金融、农业,电力、减贫、法律和医学等领域。

深化和促进双方友好交流合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平台,也是双边友好交流的平台。博览会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特色更突出,更有实效,也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本届博览会继续有东盟多个国家领导人、部长出席。联合国工业和发展组织负责人将参会。出席本届博览会的各国政要、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首脑、商协会会长、世界知名企业家数量将超过上届。

中国-东盟农业 篇7

1 东盟FTA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 1967年, 为了谋求共同发展, 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五个国家在曼谷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 (ASEAN) 。1984年文莱加入东盟, 1995年之后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也相继加入东盟。1992年, 东盟在签署的《关于推进东盟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中提出建立亚洲自由贸易区 (AFTA) 的构想, 开始由政治集团向经济集团转变。1993年, 东盟制定了《共同有效优惠关税方案》, 决定在其后15年内逐步降低内部贸易壁垒, 2008年实现自由贸易区。1995年, 东盟决定加快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 计划2003年提前实现自由贸易区。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盟提出按双时间表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1999年11月, 东盟决定六个老成员2010年实现零关税, 四个新成员2015年实现零关税 (部分敏感商品到2018年完成) 。可以说, 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1]。

东盟在FTA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落实“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到2002年初, 东盟6个老成员国已经有96%的关税税目低于5%, 平均共同有效最惠关税从1993年的12.76%降低至2.89%。1994年, 东盟针对关税削减协议中不包括初级农产品的情况, 制定行动计划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 到2010年扩大到所有农产品。1998年, 东盟决定, 6个老成员国到2002年应将“暂时排除项目类的商品”及农产品关税降低至5%以下, 新成员中的越南到2003年实现这一目标, 老挝和柬埔寨则推迟到2005年。

2 中国与东盟FTA的建立和发展

1997年, 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各国, 中国对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帮助东盟各国克服了金融危机。一方面东盟深刻认识到自身经济的脆弱性及金融危机的危害, 希望通过经济整合来抵御外来风险。另一方面, 中国政府在危机中顶住巨大的压力, 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由此表现出的负责任邻国的风范赢得东盟各国的好评, 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 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 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因而选择和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必然而积极的选择。1999年, 为扩大双方经贸发展, 中国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愿意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 这一想法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

2000年11月, 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 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 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从长远看, 双方可以进一步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 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 (ACEGEC) , 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双方经贸往来和投资的问题。对于中国的这一倡议, 东盟国家起初的反应并不一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文莱等国持赞同和支持态度, 印度尼西亚则存在一定的疑虑[3]。

2001年3月28日, 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 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正式成立。专家组由政府官员牵头, 成员则包括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 东盟各成员国和中国任命各自的专家组代表, 并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该研究成果于2001年10月在举行的首次东盟经济部长 (AEM) 和中国外经贸部部长会议上提交, 之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时再次提交。2001年10月, 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提出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是双赢的决定, 建议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与东盟FTA。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 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

3 中国与东盟FTA对双边农业产生的影响

中国与东盟FTA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非关税措施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这一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会产生贸易效益、投资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等, 就农业来说, 主要体现在贸易效益上。

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来看, 目前, 东盟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3%, 成为中国的第5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3.9%, 成为东盟的第6大贸易伙伴。但是双边的对外贸易额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还非常低, 反映了各种客观原因和限制因素。随着中国与东盟FTA的建立, 双方将逐步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促进各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发展[4]。

从关税壁垒方面来看, 根据已签订的《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 2003年10月1日中国与泰国启动早期收获项目, 将两国的水果、蔬菜的关税降为零。2004年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关税开始下调, 从次年1月开始所有成员国对正常品消减关税。2006年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关税降为零。2010年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建成FTA, 2015年中国与4个新成员国建立FTA, 中国与东盟除部分敏感产品外全部产品关税降至零。中国与东盟FTA将实行共同有效优惠关税 (CEPT) 的逐年降税模式, 采取封闭式的区域内优惠关税措施。

关税的降低将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迅速扩大, ACEGEC利用GTAP模型测算中国与东盟FTA的建立对东盟出口的影响, 模型测算结果表明FTA将极大促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盟成员国对中国的出口。

从非关税壁垒方面来看, 中国与东盟之间在海关程序、许可证要求、技术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非关税壁垒。虽然其对贸易的影响很难量化, 但是根据UNCTAD的研究结果, 只在通关方面相关联的付出成本就相当于贸易总值的7%~10%。如果通关上协调一致, 减少通关相关联的付出成本, 那么就可获得相当于贸易总值1.75%~25%的收益。因此中国与东盟FTA建立以后, 要是双方在贸易过程中增加效益, 必须减少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非关税壁垒。

4“早期收获”项目及其对双方农业的影响

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的农业贸易伙伴, 近年来每年的农产品贸易额都在50亿美元以上。在中国与东盟签订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中, 提及多次的“早期收获”主要是指农产品方面的。随着“早期收获”达成了共识以及相应方案的正式实施, 东盟国家和中国都在自由贸易区统一框架下得到了巨大的农产品贸易收益。如泰国, 在“早期收获”计划框架下, 中国与泰国在2003年10月1日以后总共取消了多达188项果蔬产品的贸易关税, 东盟区域内贸易得到了迅速增长, 泰国出口增长高达22%。2004年和2005年, 中泰果蔬贸易额分别为3.9亿美元和5.2亿美元, 分别增长39%和32.7%。

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4年前三个月, 中泰两国果蔬贸易额共1.14亿美元。中国对泰国蔬菜水果出口额共1389.1万美元, 主要品种为苹果、砂糖橘、梨、红提等。同期, 中国从泰国进口蔬菜水果共9963.2万美元, 主要品种水果为榴莲、龙眼、山竹, 蔬菜为木薯等[5]。水果是泰国最重要的农作物, 每年4月至8月份是泰国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 如榴莲、山竹、红毛丹等。这个时候也是泰国国内水果市场价格最便宜的时候。中国与泰国在水果、蔬菜品种上有季节上的互补性, 如泰国的龙眼有些品种与我国龙眼有些品种在季节上可以互补。

“早期收获”和不久以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在中国某些农产品与东盟各国相比具有互补性和价格优势的同时, 中国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首先,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具有区位优势和成本比较优势, 如烟台的富士苹果, 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但是许多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且分散, 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在对外贸易中竞争力不强, 无法提高外贸销量和销售价格。

其次, 是建立生产、加工、集散基地。中泰新鲜果蔬种类需求相似,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蔬菜在泰国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如芹菜、青椒、菠菜等在泰国的价格是中国国内的两倍以上。但是中国果蔬产品在运输、保鲜、冷藏上做得不够, 中国的绿色蔬菜对泰国的出口量增长缓慢[6]。

诚然, 东盟10国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对华政策和特色产品, 只有对每个国家进行具体分析, 才能实现双方在农产品和农业合作方面的利益互赢, 才能促使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使中国与东盟FTA框架下的跨国贸易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构建东亚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2]潘赛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 2007.

[3]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兼论CAFTA的推进与策略选择[D].南开大学, 2010.

[4]汪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益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4) .

[5]甘宜沅, 黄晓, 阮振华.中泰贸易分析[J].东南亚纵横, 2005 (11) .

中国-东盟农业 篇8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中国-东盟优质水果展览展示专场推介活动,近100家企业展示了优质果品,并积极开展洽谈交流,现场签约,共计达成100 多个合作意向和协议。通过连续五届的推介活动,参与此项盛会的省份、企业和采购商数量逐年增加,合作渠道不断扩大,提升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水平,助推了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今年河南省是首次参加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介会,共有郑州、洛阳、三门峡、焦作等省辖市的16 家企业参会,现场展示鲜果品种21种及深加工产品18个品种,获得客商青睐和好评。

东盟是我国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和第三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地,优质水果市场前景广阔。河南省企业团的此次参会,不仅为河南省水果及深加工产品走出国门找到了路子,而且通过向参展的其他城市取经,为今后河南省水果标准化生产及品牌创建明确了奋斗方向。

中国-东盟农业 篇9

据介绍,会议定于10月20—21日召开,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主办。届时,将邀请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海事机构官员、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国际海事界关注的难点问题、中国—东盟自贸区热点海事问题及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广泛地交流与深入地探讨,进一步提升双方海事国际合作层次和水平,促使相关合作机构落户广西。同时,本次会议也为今年1 1月在文莱召开的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签订《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谅解备忘录》做准备。

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会议作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海上安全、海上保安和海洋环境保护领域交换信息、分享经验和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得到了中国和东盟各国海事机构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5届,围绕有关港口国监督、海洋环境保护、海上搜救、航标测绘、船员培训和发证以及事故调查处理、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审核机制、航行安全和海上应急反应、航运安全、船员素质、溢油应急、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促进了中国与东盟海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更加活跃,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54.7%,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加快推进,来往于中国与东盟各国港口的商船数量不断增多,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海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保证航运安全、船舶保安和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第六届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会议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在南宁举办,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对东盟投资高速增长 篇10

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上半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8.4亿美元,同比增长43.9%。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1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5.7%。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364.9亿美元,同比增长54.7%。

投资合作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作为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共办的年度经贸盛会,每届博览会都设置投资促进专题,围绕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资源开发、园区招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举办东盟10国推介会、中国重点省市投资推介会、投融资项目对接会、项目信息发布会等投资促进活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投资。

将于今年10月20日至24日在南宁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将紧扣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加强与东盟10国投资促进主管部门的合作,加大投资促进力度,进一步办好投融资项目对接会,为项目与资本的撮合对接搭建快捷高效平台,为双方企业开展投资合作创造更多商机。

上一篇: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下一篇: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