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的开发合作

2024-05-02

广西高职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的开发合作(精选5篇)

篇1:广西高职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的开发合作

2002年11月4日,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了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广西凭借有利的地缘区位优势和博大丰富的少数民族人文文化资源,对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区代表沃尔玛(HarshVarma)博士说:“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旅游是最先获益的产业,从经济层面看,旅游业的合作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有助于整个东亚地区的旅游交流、社会往来和更密切的经济合作。”这对于地处中国与东南亚两大新兴旅游业结合部的广西来说,将是一个难得可贵的发展机遇。广西的民族体育旅游应该充分把握和利用自身优势,善于优化配置和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实现有广西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走出去”发展战略,增强广西特色的综合形象,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让更多的人认识广西,认识中国。

2 研究方法和对象

2.1 研究对象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优势、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和开发进行分析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顺利、和谐的发展,有赖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着“天时、地利、人和”三个重要因素。

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况———“天时”因素

3.1.1 东盟自由贸易区概况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区域合作的典范。它由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东帝汶11个国家组成,民族众多,生活着400~500多个民族,它们构成了世界上民族最为众多、文化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东盟11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地理上看,大致呈“南富北穷”的状况。目前大体可分为4个层次:第1层次是发达国家新加坡和石油富国文莱,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上位居前列,2005年人均GDP分别为26832和15900美元。第2层次是加紧向新兴工业化国迈进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2005年人均GDP分别为4390、2655、1970、1502美元。第3层次是处于改革发展的越南,2005年人均GDP为640美元。第4层次是发展程度较低的柬埔寨、老挝、缅甸和东帝汶4个国家,2005年人均GDP为388、491、280和364美元都属于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可见东盟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而中国在2005年人均GDP已达1703美元,东部发达地区的上海、首都北京等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实行互惠双赢经济合作政策,共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当代全球化经济主题下成为必然。

3.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资源贸易区进程正式启动。对中国和东盟而言,这是具有重点经济和政治意义的战略性创举,是中国与东盟经济政治关系发展的里程碑。2004年11月30日,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全面启动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形成一个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是简单的关税和非关税减让,而是一种包括广泛内容的“紧密经济关系”安排,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制度性接轨”,即管理体制、法规、知识产权、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整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不仅有利于经济领域的合作,而且也有利于双边的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确定了五个优先合作的领域,即农业、信息、通信技术、投资以及湄公河流域开发。同时,合作领域还将扩展到旅游、交通、银行、金融、工业、电信、能源、生物技术等方面,还将实施能力建设计划和技术援助。

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广西

3.2.1 广西面向东南亚的地缘区位优势———“地利”因素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东与港澳台、广东等发达地区相连,南与越南接壤,毗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内地西南、中南和沿海粤港澳与东盟的旅游枢纽或通道。

以桂林为龙头的广西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接待设施的规模不断扩大,以桂海高速公路为轴的全区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一大批新旅游景点相继建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为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如今,广西已初步形成“公路、水运、航运并举,三路连接东南亚”的立体通道格局,为广西和东盟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2 广西面向东南亚的人文文化资源优势———“人和”因素

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有许多渊源相同之处,东盟的多个国家与广西各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如广西的壮语与泰语十分相似,广西的京族与越南主体民族同一宗源等,旅游合作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吸引力。在广西区内,现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水、回、彝、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他们与国外同一民族在国境线两侧相邻而居,因为都拥有相同的祖先、语言、风俗习惯,以至于他们之间更容易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同时也为民族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所以,由于广西和东盟国家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优势,为广西发展和东南亚国家的区域经贸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广西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3.3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现状

“回归自然,融入文化,注重参与”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当代人们需求的实质性变化,表明了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走势和整体格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已在人们积极发展旅游观念上达成共识。我国为加快广西旅游业的发展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国务院将桂林定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将漓江等三个风景区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同时,也批准在广西建立31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等,所有这些都为广西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根据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及活动性质,可将这些民族体育划分为竞技类、游戏类、舞蹈类、表演类、节会类和养生类等六大类型。按六大类型统计,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有305个项目,其中竞技类47项,占全区总量的15.4%;游戏类64项,占21%;舞蹈类38项,占12.5%;表演类123项,占40.2%;节会类24种,占7.9%;养生类9种,占3%。按前四个类型分民族进行单项统计,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有272个项目,其中壮族有134项,占四个类型总量的49.3%;其他10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合为138项,占50.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西民族体育旅游种类齐全数量丰富文化内涵丰厚,为开发和利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广西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有400多处,分布于8个地区、63个县。年均接待游客达3453万人次,基本上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旅游群体中以消遣娱乐、健身康复为目的的旅游者占比例最大;又据调查现代人旅游的目的是:更多地追求、体验和了解异地风情,更大地满足“求新、求健、求乐、求险”的多元身心需求。这些都使民族体育旅游以其独有的魅力和优势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新亮点。因此,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成为必然。

3.4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3.4.1 整体发展不平衡,宣传推广意识薄弱

总体来说,由于缺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生态体育的观念,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新的开发项目少,旧的开发景区又一味地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趋于庸俗化,内容缺乏真实感和趣味性,形式单调乏味,缺乏突出当地的民族特色,群众的参与程度小,而且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地依赖自然环境,导致了许多复杂的生态问题的出现。虽然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但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旅游业中知名度却很低。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地域、政治、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们市场化、商业化的观念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兴的体育旅游产业将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导致了广西自身对民族体育旅游及相关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远远滞后。

3.4.2 与观光、民俗旅游融合发展,但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在旅游区开展富有地方风情特色的体育活动,既推广了民族传统体育,又发展了边区体育旅游事业,推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而且让人们在领略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同时,也从各种民族体育项目表演中更生动、形象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亲身体验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体育的乐趣。广西民族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民族体育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时间较晚。近年来仅组织了一些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如阳朔的中国功夫健身游、龙胜的温泉保健游、柳州重阳节老年旅游健身秧歌大赛等此外在一些景区里,也专门开发了一些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如漓江的龙舟赛、壮族的抛绣球、瑶族的打铜鼓、侗族的抢花炮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均有力地加快了当地旅游业的前进步伐,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广西各地方政府领导部门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对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导致了民族体育旅游业出现了开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都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4 结论与对策

4.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前景

4.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为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机

在东盟与中日韩的“10+1”与“10+3”合作机制推动下,广西参与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行动计划。应该在广西及东盟国家建立一批世界一流的旅游景区景点,使广西和东盟成为具有持久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热点区域,使旅游业成为自由贸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对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适度、有效的开发,从而促进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向前发展,建立旅游品牌优势,推广广西民族体育和文化。

4.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为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投资

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吸引外资的投资,为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了引资渠道和扩大投资规模提供了机遇。积极参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利于广西更好地利用外资,紧跟全球化的步伐,建立商业化、市场化的开发模式,积极宣传、推广以吸引更多外资的投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开发理念,从内容、形式等方面来规划和设计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与传统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使之更好的结合,同时,让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坚持生态体育发展观。

4.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促进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东盟旅游的合作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中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优势,为广西进一步与东盟进行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广西的少数民族众多,民族传统文化各异,使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极大丰富,吸引了各国游客闻名而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往来使旅游人数也不断增加,这不但促进了各自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还带动了消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4.2 对策

4.2.1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发展机遇和区位优势

广西的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美丽、独特的自然原始风光,众多少数民族不同的地方特色尤为突出,呈现了形式多样的风土人情。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使旅游业成为了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广西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和自由贸易的优惠政策,发挥区位优势,吸引外资投资,大力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使用达到最优化。

4.2.2 增强体育旅游产业化意识,与时俱进

在全球化、产业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下,广西应树立与时俱进的体育旅游产业化意识,充分认识到新兴的民族体育旅游业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重视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促进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是使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民族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扬,而且可以增加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率,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贫苦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

4.2.3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下进行,通过政府建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大环境发展平台,充分认识和了解现代市场的调控机制,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适应市场化、全球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应完善和健全对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加强组建资源合理开发的团队,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规划、开发和利用方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开发质量。实现对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开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2.4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环境问题对于各行各业都有影响,旅游业也不例外。广西有许多特有的民族体育旅游环境资源,一旦这些资源遭到破坏,将不可恢复,一去不返。因此,坚持民族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人们对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宣传,既要坚持保护旅游资源、保护环境,又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迅速发展。

4.2.5 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开发有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鉴于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旅游业中知名度却很低,应充分利用各媒体的特殊教化功能,与推广民族体育旅游的“新、奇、特”宣传工作相结合。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市场的开发要突出自身的特点,要把当地自然风光、风俗习惯与它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优化配置,合理规划。如设计民族节庆旅游路线、民居市井休闲游、异域婚庆蜜月游、民族特色会展游和民族体育旅游类主题公园等,开发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促进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师学.基于“文化广西”建设下的广西民族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技,2005,26(4):11-13

[2]刘稚.东南亚概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16-19,244

[3]陆元兆,朱小丽.广西民族体育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26-28

[4]范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J].体育学刊,2006,13(3):29-31

[5]湖海胜.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之一)[J].广西社会科学,2004,20(6):86-87

[6]胡海胜.广西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研究(之二)[J].广西社会科学,2004,20(7):11-13

[7]吴声光,李朝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体育产业结合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5,12(3):31-33

[8]陈勇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民族体育旅游大发展[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9(5):65-67

[9]赵发田,李英奎,李蕾.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旅游的契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163-164

篇2:广西高职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的开发合作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西 高职高专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日益深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纽带作用,“跳板效应”显著增强,给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扩大了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同时也对人才结构、规模和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高专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秘人才又是中国—东盟合作不可或缺的人才,应该在广西或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的人才供给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推进广西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改革,培养和输出更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既是优化广西教育结构、人才结构和提高人才质量的内在要求,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合作纵深化、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认为,重点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增加中国文化、东盟文化课程课时量,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历史文化素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合作战略的实施、推进,要实现的是经济、文化、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共赢,具有多重效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合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合作的深度、广度达到什么程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双方的经济利益的实现,而且与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认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历史文化对双方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目前来看,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而且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世界各国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多民族聚居的广西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风格的文化体系。如壮族的铜鼓文化,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在节日庆典和喜丧祭祀等日子击打铜鼓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也是广西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习俗。以上所述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逐渐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同样的,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如东盟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人信奉佛教,已经把佛教文化渗透到建筑、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进入寺庙时不能穿鞋,不能穿无领无袖的衣服,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骑坐佛像,不得当众打哈欠等。此外,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在饮食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禁忌,如严禁吃猪肉,严禁食血液,严禁食用猛禽猛兽,严禁饮酒和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实际上,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过程也是双方宣传自身文化和尊重、学习对方文化的过程。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高职高专文秘人員必定会经常和东盟国家的合作伙伴接触、交流,这就要求高职高专人员既要善于向对方宣传中国文化,又要深谙对方的历史文化并尊重其民族风俗。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对方的尊重,树立良好形象,为促进双方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设中国甚至是广西以及东盟国家文化方面的课程。

2 增设英语课程,提高高职高专文秘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

东盟许多国家在中国建立的外资企业刚刚起步,而本国的英语翻译的本土口音相当浓厚。如泰国人的英语发音都把重音放在最后一个音节,让一些欧美人很难听懂。而英语在中国的推行已经较为普遍,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较为标准,这也是在东盟国家的外资企业喜欢聘用英语好的中国学生的原因。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看,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与出色的沟通能力,如果掌握好英语,必将可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增强竞争优势,更加容易受到东盟国家用人单位的欢迎,而这也可以进一步扩大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空间和就业渠道。因此,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英语函电、商务英语、英语听力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课程的教学当中,可以采用聘请外教,开设英语角,集体看、听英语电视节目,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参加英语翻译大赛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自觉学好英语。

3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文秘人才由“理论型”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

目前流行的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可以促进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高专教育,增强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只在校园进行理论学习,只能是闭门造车,实践能力偏低,难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到企业中去,才能找出自身差距,及时发现自身不足,进而有意识地增加这方面的知识量。例如,接听电话方面,有的学生到了实习单位,连最基本的接、打电话都会语无伦次,表述不清,让客人听不明白。文字输入方面,同声打字要求速度与质量兼备。企业的负责人要求学生打字必须使用五笔打字法,1分钟要求至少打120个字。公文写作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总认为课程比较枯燥,内容繁琐,使用几率较低,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写作能力不强。上述存在问题,都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解决和提升,使学生能力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发挥其组织、协调和引导功能,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校企合作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办文能力、公关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把实习成绩计入平常成绩等方式,鼓励和鞭策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

总之,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在中国—东盟背景下的办学目标应从实际出发,以适用的技术加上中国文化与东盟文化为基点,加强学生的英语训练,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努力培养出一流的文秘专业队伍,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学礼.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2] 戴翔东,石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篇3:广西高职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的开发合作

(一) 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紧密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腾飞奠定了必要的人力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 必然对人才支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必然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不再是一种选择, 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我国高职教育是改革开放后才兴起的高等教育,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开展国际合作既是高职教育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创新教学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 即一国高职教育面向世界, 博采各国高职教育之长, 并把本国的教育理念、国际化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融合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诸功能中的趋势和过程。也就是说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合作既要“请进来”, 也应当“走出去”。一方面, 应处理好与高职教育本土化的关系, 引进、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 最终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取其精华, 将其本土化, 形成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 我国的高职教育要实现国际化, 还要求高职院校勇敢的走出国门, 推广自身的文化和优势教育理念, 在与国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而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

(二) 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教育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以及现代化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东南亚地区也加快了贸易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使广西成为我国内陆地区经北部湾走向东盟的最便捷通道, 又是东盟各国进入我国内陆腹地的捷径。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枢纽和桥头堡, 发展与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对广西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来说, 具有战略意义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广西背靠大西南, 面向东南亚, 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 给广西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大量的学术研究、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机遇。广西与东盟各国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 以联合办学、学术交流、师生交换、人才培养等方式, 让东盟各国通过广西这个桥梁了解中国, 让中国以广西为窗口了解东盟各国, 将既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彼此更深入地了解、沟通与合作, 同时也能更切合实际地促进广西教育与经济的发展。

人才资源开发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目前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迫切需套培养大批农业, 贸易、投资, 信息通讯, 工程建设方面的各类专业人才。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基地已在南宁挂牌, 并举办了合作论坛, 中国-东盟青少年培训基地也在南宁挂牌。广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正是培养农业、贸易、信息、各种工程类等方面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地, 有能力, 有设备, 有场地参与中国-东盟资源开发与合作 (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短期培训) 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贡献力量。

(三) 广西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概况

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已是风生水起, 到广西各院校学习的东盟国家留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 广西到东盟国家留学的人数也是逐年在增加。迄今为止, 已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桂林医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招收了东盟国家留学生。近年来, 广西的留学生教育已逐渐形成了“以东南亚国家留学生为主”的局面。但从以上国际合作的院校可明显看出, 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的合作更多停留在与本科院校的合作上。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大专层次, 参与国际合作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广西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在21世纪才开始办学, 教育基础薄弱, 参与国际合作更少。只有少数学院与东盟有合作, 并且是派学生到东南亚实习, 学习语言, 互派教师教学也是语言类课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泰语专业, 实行“2+1”培养方案, 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泰语文化, 然后到泰国实习一年。但在其它方面如开展实验、实训手段和装备利用之间的合作、开展专题研讨、师生互访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等等, 大多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新南洋国际学院, 开展与东盟各国多方面合作, 但供其参考的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国家院校教育国际合资料和经验非常有限。

近年来国内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关于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但大多是针对本科院校。广西高职参与东盟教育国际合作的实践少, 而研究更少, 相关报道和文献寥寥, 更未见有相关的系统研究。然而这一研究是指导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理论基础, 是实现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 东盟各国教育概况及广西高职与东盟教育国际合作的思路

东盟各国近几年教育总体发展较快。东盟国家因其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民族构成及历史发展水平等原因, 教育发展差异较大。依据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教育毛入学率等多项指标, 可以将东盟教育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育发达国家, 有新加坡、泰国、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第二层次是教育中等发达国家, 有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第三层次是教育欠发达国家, 有老挝、柬埔寨。

广西高职与东盟三个层次的国家教育合作应采取不同侧重点。如与教育先进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合作, 可以借鉴他们发展教育的经验, 引进其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课程、教材和师资等, 通过联合办学、技术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处于东盟教育第二层次的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我国相当, 在中文教育、办学方面与我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而处在第三层次的老挝、柬埔寨, 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教育资源短缺, 迫切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引进教育资源以加速国内教育的发展。由上可见, 广西高职与东盟各国开展教育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 并可根据对方国的教育水平高低, 采取不同的策略与形式进行合作。而推进这种教育合作, 可沿着以下思路进行:

1. 建立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的联系。

广西高职教育与东盟各国进行教育合作首先是要与各国的高校建立联系, 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合作和科研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通过各校互访, 发展一对一合作伙伴等各种途径, 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建立联系。

2. 建立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合作。

在取得联系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所需, 有选择的引进东盟院校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引进东盟教育发达国家学校的教学课程和教材。为各校与东盟高水平学校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学合作机制构建桥梁, 以此带动整个广西高职教育发展。

3. 建立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的办学合作。

东盟发达国家有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国可以与之进行实质性合作, 借鉴他们与欧美国家联合办学的方式, 促进共同办学。在办学内容上, 引进东盟各国的先进教育资源, 学习东盟一些先进院校的优秀办学理念和方法, 借助东盟国家学校的管理经验, 进而加快广西高职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在办学方式上, 互派访问学者、交流老师、交流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 加深对彼此学校、国家的了解, 以及加强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学习, 达成合作办学协议, 举办短期的非学历培训班与长期的学历教育合作;在学分机制上, 扩大在教育质量监督和认证领域的合作, 寻求建立职业教育相互认证的可能性, 要与东盟对口学校达成互通学习课程, 互认学分、学位和文凭。

通过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 可以促进双方学生开阔视野, 了解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国情等, 同时可参与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 提升广西高职办学能力与知名度, 促进广西高职发展, 形成广西高职办学特色, 创出自己的品牌, 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把广西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办成区域性国际名校。

参考文献

[1]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2) :64-65.

[2]黄福涛.“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12) :62-64.

[3]施福新.高职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民族化[J].职教通讯, 2005 (10) :31-33.

[4]何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6) :75-77.

篇4:广西高职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的开发合作

(一) 广西—东盟高职教育区域合作的优势 (Strength) 分析

1. 区位优势。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构想, 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与东盟打造“钻石十年”的发展目标, 广西正在加速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平台, 充分发挥着对东盟合作前沿窗口和桥梁作用。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这一区域涵盖了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11国, 而广西正是我国内陆地区经北部湾通往东盟的最便捷通道, 又是东盟各国进入我国内陆腹地的捷径。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枢纽和桥头堡, 发展与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区域合作, 对广西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来说, 具有区位优势。一是地理相近, 有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 如滇缅公路、滇越铁路、广西与越南的国际列车等, 可使双方减少地理差距的影响, 也可以节省人员来往尤其是留学生的交通费用, 更方便地进行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二是气候接近, 吃、穿、住等生活习惯基本相同, 广西适宜东南亚人生活居住, 双方之间到对方国家学习生活很容易适应。

2. 政策优势。

近年, 中国与东盟各国分别签署《中新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中泰教育合作协议》、《中越学位学历互认协议》等系列教育合作协议。2010年, 中国政府提出“双十万计划”, 即到2020年, 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中国政府逐年大幅增加向东盟国家提供的奖学金名额。此外, 广西制定的《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 建成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 加大培养中国与东盟急需的熟悉对方国情、文化并具有国际竞争与合作意识的人才, 通过改革创新, 到2020年建成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 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面向东盟区域国际学生流动中心。至2012年5月, 已在广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挂牌成立了商务会展人才、艺术人才、汉语人才和金融与财税人才等4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农业部也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多项措施并举为跨境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文化传统优势。

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源远流长, 给广西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带来文化传统优势。广西是中国第三大侨乡, 有2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中南半岛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广西的多个少数民族与中南半岛多个国家的民族有亲缘关系, 双方有着许多相似的生活习惯、文化认同和风俗信仰。中国与东盟许多国家尤其是越南同属“汉字文化圈”。相同的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信仰, 有利于理解中国文化, 也有利于东盟国家对中国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接受。

4. 教育的协作互补优势。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教育层次和优势各不相同, 教育资源在许多方面可以互补。如新加坡等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外语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具有优势, 在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国际化运作和管理方面更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我国在语言文化、中医等学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且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低廉、基础教育扎实、校园安全, 可大规模地吸引东盟国家学生来华学习进修。双方教育的互补,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恶性竞争, 容易通过互补协作、共享教育资源获得双赢, 促进双方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

(二) 广西—东盟高职教育区域合作的劣势 (Weakness) 分析

1. 广西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欠佳。

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 广西经济发展欠发达, 整体教育水平不高, 高等学校数量少、规模小、办学层次不高等不利因素造成对东盟国家留学生吸引力不足。从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广西高校来看, 除了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几所本科院校外, 其他院校均为高职院校甚至是中职、高中学校;而与广西合作的东盟国家院校则基本上是本科院校, 如泰国的碧武里皇家大学、柬埔寨的皇家大学、越南的海防大学和河内国家大学等。也就是说, 广西高校的学生到东盟国家留学, 基本上能够到本科院校去学习, 接受语言国的本科教育;与我方合作的东盟国家院校留学生也基本上选择到广西的本科院校就读而舍弃高职院校。广西高职院校要走出这种困境,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来引进东盟国留学生。

2. 合作方式欠灵活、手段显单一。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大专层次, 近几年才兴起参与国际教育合作。广西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基础薄弱, 参与国际合作甚少。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各国合作的主要方式是互派留学生, 主要合作模式为“2+1”, 这一合作模式是基于以对方本国语言为基础的双向式交流。近年, 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设了高职高专的中马国际会计专业、中新国际会计专业, 为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国家院校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了有限的经验。但在诸如开展实验、实训手段、专题研讨、科研项目合作、师生互访等方面, 大多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 广西—东盟高职教育区域合作的机会 (Opportunity) 分析

1. 中国持续的改革开放为中国—东盟高职教育的合作带来重大机遇。

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东盟各国对于操作型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高职教育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重点领域, 中国持续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东盟高职教育持续合作成为可能, 政府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及打造“钻石十年”的发展目标必将为深化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创造更多的利好消息。

2.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

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 广西与东盟各国交往日益频繁, 熟悉自贸区知识、适应多领域合作需要的专门人才以及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类的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这给广西—东盟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截至2013年8月, 在广西的东盟留学生达到7 400多人, 占广西全部留学生的80%以上, 广西已成为国内接收东盟留学生人数最多的省区。广西前往东盟国家学习的有5 000多人, 是国内派往东盟国家学生人数最多的省区。

3.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定期在南宁举行。

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于2013年9月3日在南宁举行。此次联展暨论坛邀请了东盟10国嘉宾、教育部领导、有关省 (市)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外职业院校领导、职业教育专家和企业代表出席。该联展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广西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 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为加快发展广西职业教育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平台。

(四) 广西—东盟高职教育区域合作的威胁 (Threat) 分析

1. 来自东盟国家对中国硬实力发展戒备的威胁。

冷战结束后, 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明显特征是彼此力求合作, 以合作谋发展, 并不断探索解决敏感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伴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 东盟国家一方面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存在警惕心理, 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言论, 再加上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领土、海疆的主权与资源的争议, 客观上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教育合作造成不利影响。

2. 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威胁。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作为世界公认的教育发达国家, 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首选国家。近年来, 随着出国留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各国学校对留学生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中国招收学生, 像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欧亚国家也比以往更受欢迎。

3. 来自于邻省的威胁。

广西的高等教育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高职教育与全国一些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十分重视参与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重视积极发展与东盟各国的经贸、文化往来和职业教育合作。近年来, 与广西同样具备地域优势邻省云南也先后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 并取得可喜成就, 跨国培养的应用技术型毕业生成为热门人才, 大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云南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由此可见, 广西高校与国内其他地区的高校在与东盟国教育合作中也存在激烈的竞争, 这些都给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走向东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发展广西—东盟高职教育区域合作的建议

(一) 坚持互惠互利原则推进广西—东盟高职教育区域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 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坚持睦邻、安邻、富邻, 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广西—东盟高职教育合作也应贯彻国家周边外交的方针政策,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谋求与东盟国家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建立稳固联系, 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政府应出台和完善各项促进高职教育区域合作的政策, 建设好区域国际学生流动中心、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等基础项目, 为广西—东盟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高校应在深入了解东盟国家人才需求的基础上, 整合优势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及强势专业开展对东盟职业技能培训。

(二) 分层次提高广西与东盟各国高职教育合作

近几年东盟各国教育总体发展较快, 但东盟各国因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民族构成及历史发展水平等原因, 教育发展差异较大。第一层次是教育相对发达国家, 如新加坡、泰国、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第二层次是教育中等发达国家, 如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第三层次是教育欠发达国家, 如老挝、柬埔寨。对于教育发达的国家, 应积极推荐我们的高职学生到这些国家进一步深造本科或硕士研究生, 要与东盟对口学校达成互通学习课程, 互认学分、学位和文凭。对于教育中等发达国家, 双方相互学习, 设法引进对方国家的学生到本国优势专业来进修深造;对于教育欠发达国家, 我们做好宣传工作, 积极引进对方国家到广西来学习, 在学分机制上, 扩大在教育质量监督和认证领域的合作, 寻求建立职业教育相互认证的可能性。

(三) 创新合作手段, 丰富合作内容, 增加合作方式

广西高职院校应增加与东盟三个层次的国家教育合作手段。我们可以与教育水平相对先进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进行实质性合作, 借鉴他们与欧美国家联合办学的方式, 促进共同办学。在办学内容上, 引进东盟各国的先进教育资源, 学习东盟一些先进院校的优秀办学理念和方法, 借助东盟国家学校的管理经验, 进而加快广西高职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还可以借鉴他们发展教育的经验, 引进其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课程、教材和师资等, 通过联合办学、技术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于与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相当的第二层次的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等国家, 双方在中文教育、办学方面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我们采用互派访问学者、交流老师、交流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举办非学历的短期培训班, 加强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学习, 为今后的教学合作和科研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较短缺的第三层次国家老挝和柬埔寨, 我们可以通过各校互访, 发展一对一合作伙伴等方式, 向其提供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教育资源, 以加速其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一帆.中国—东盟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 2009, (04) .

[2] .曹登峰, 田佩林等.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教育国际合作探讨[J].大众科技, 2010, (01) .

篇5:广西高职与中国-东盟人才资源的开发合作

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 搭建中国—东盟科技社团交流合作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也是历史赋予广西的重任。广西科协作为广西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类科技学术团体的主管部门, 全系统拥有理科、工科、农科、医科和交叉学科的各级学会 (协会、研究会) 1 600多个, 企业科协230多个, 大专院校科协20多个, 联系着大批工程技术专家, 拥有广西科技馆等7家直属事业单位, 担负着开展国际民间科技学术交流, 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职责。广西科协很愿意以此为阵地, 致力于搭建中国—东盟科技社团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加强中国—东盟工程界专业人员的交流, 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

近年来, 广西科协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科技 (工程) 社团交流, 努力推动各方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广西科协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出访东盟国家和地区, 多次邀请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香港、台湾等东盟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工程界人士到广西讲学和交流。务实而活跃的对外交流活动, 不仅收获了许多成果, 也使广西科协的影响力不断加大。2000年以来, 广西科协所属的广西电机工程学会和越南电机工程学会一直保持经常性的学术交流、电机工程技术合作、电力贸易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往来, 多次开展专题学术互访、技术考察。广西科协所属的广西机械工程学会和越南机械工程学会开展工程项目合作后, 由广西机械工程学会与越方合作的“热喷涂技术和装备”项目已经在越南建厂开工, 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振动时效技术和装备”合作项目也即将在越南落户。

与香港工程界社促会的合作, 是广西科协积极推进对外学术交流、促进工程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行动。举办“探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工程项目发展与合作商机”研讨会, 是广西科协积极推动与东盟各国工程企业和科技团体进一步交流, 深化在工程项目领域合作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别重视此次会议, 香港工程界社促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 (工程界) 何钟泰博士出席会议致欢迎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先生出席会议致开幕词。会上, 香港有关部门负责人、越南驻香港领事馆领事Mr Pham Cao Phong, 广西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甘向群, 广西电力设计院副院长方振华高级工程师以及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澳门的代表分别在会上作主题发言。研讨会着重围绕近年来东南亚各联盟成员国在工程项目上的合作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商机进行广泛研讨, 来自国内外近百名工程界人士及代表参加研讨会。

广西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甘向群高级工程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广西与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探讨》的主题发言。他认为, 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工程项目合作面临新的机遇, 将于明年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各方在工程项目合作方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每年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与投资峰会为各方在工程项目合作方面提供重要平台, 与东盟国家水陆相连的广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将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工程企业提供巨大商机。甘向群认为, 未来5~15年, 将是双方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工程承包市场潜力巨大。

甘向群说, 推进中国与东盟工程项目合作发展, 项目合作交流先行, 建议有关各方进一步加强科技社团交流, 建立健全相关专业人员互访、交流的长效机制, 促进彼此了解;互通信息拓展市场, 建议各方加强工程项目信息收集、研究和交流, 不断提升工程项目合作水平;搭建平台推动发展, 鼓励和推动工程界企业参与东盟工程项目合作。

上一篇:者太乡中心学校党建信息第三期下一篇:为规范公司商品的出入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