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2024-04-10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精选6篇)

篇1: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网址: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中国农业发展迅速,但资源约束性大,规模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偏低,行业质量管控体系松散,造成食品安全隐忧。中国农业在过去三十多年发展迅速,农业产值结构和消费结构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加工食品、高营养和附加值产品、畜牧产业上游的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以及非中国传统食品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而分散的农地结构、有限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以及极端多变的天气情况和自然灾害长期导致中国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包括松散的质量监控体系在内的种种先天缺陷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造成威胁,中国农业面临着来自消费市场和国际农贸体系双重的转型压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趋向适度规模化和全产业链经营,横向和纵向产业并购和投资有望更加频繁。全产业链经营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模式。通过投资并购和行业板块的有机扩张,企业可以使上下游各个环节紧密对接,实现不同环节的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并且实现覆盖全产业链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得以保证。根据我们的观察,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以及行业经验丰富的实业巨头之间的投资竞争将在全产业链的各个阶段展开;而中小型农业投资者则主要在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实现横向扩张。

中国农业企业海外投资速度不断加快,技术、品牌和市场类投资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澳大拉西亚,而资源型投资则主要流向非洲、南美洲和澳大拉西亚。

近些年来,中国农业公司在海外市场频频进行直接投资和并购活动。中国农业企业海外投资的动机更加多样化,投资领域也逐步发展到多个子行业和领域,包括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和研究技术的应用、商业化和市场化、品牌、渠道和市场等。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直接新建、收购或租用生产基地或加工厂,还有直接利用当地成熟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整合投资目的地的资源。中国农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已经遍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的企业合作层次逐步升级,由单纯的合作开发资源发展到资本联合经营,推动国际产业并购。

在以实业类投资者为主导的农业并购市场上,国内农业种植类和农牧业资产对境内外卖价最具吸引力,在这一环节进行积极扩张已经成为多个农业二级行业经营者的广泛共识。

面向产业上下游的纵向产业链延伸扩张将以行业巨头为主要玩家,在目前阶段,全产业链策略主要对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呢能力强以及行业经验丰富的企业更具可操作性和现实吸引力。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产业兼并整合,农业巨头之间的竞争将在产业链的各个阶段展开。而在中小型农业并购层面,企业的战略布局则更多集中在子行业内部,投资者主要通过“小步快走”的灵活策略进行布局,以产业链上某一环节的横向扩张为主要特点。近年的并购市场出现不少行业外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跨界”投资的案例。除了与实业家个人的产业抱负有关之外,资本巨头的高调入局也和企业优化投资结构,分散资产风险以及储备长期的利润增长点有关。

网址:

国内农产品价值与附加值的深度挖掘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也为PE/VC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平台,特别是在诸如高端食品消费市场、农业电商、种业、冷链物流、物联网等领域。目前资本在农业渐成聚集之势,有相当比例的涉农投资机构在该领域有较高的投资比重。大多数涉农PE/VC的两次或多次投资分别流向了不同的二级行业,表明资本机构更倾向在不同的子行业/产业链环节配置资产,分散风险,以期在全行业范围内寻求最佳利润。畜牧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份额在过去几年维持稳定并逐渐增加,投资者选择帮助被投公司通过向上并购投资畜牧养殖项目、直接从产业上游获取优质资源、进行质量把控;PE/VC对于林业公司的兴趣逐渐减少,但也观察到零星大规模交易,或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林业领域正在进入产业整合阶段;渔业逐渐吸引资本的目光,成为新兴的投资类别;非生活必需品类投资比重上升;农业服务业正在成为资本新宠,其与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旅游观光、现代企业管理、互联网等新兴且具有高附加值行业的结合将激发不可限量的商业创新能量。

新型业态、技术和服务成为新兴的投资领域,或成为农业行业下一轮上市风潮的主要力量。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应用、生物技术应用、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冷链物流体系的跨区域建设、绿色/有机农业和休闲创意农业等成为新的热点投资领域。资本的加入为中国农业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后续的企业管理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了稳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将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并推动下一轮农业领域上市风潮。

一、中国农业产业现状与挑战

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农业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满足人民多样化产品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也逐步增强。尽管中国对涉及粮食安全的重要农产品一直坚持自给自足的政策,但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油籽、奶制品、玉米、食糖、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量大幅增加,食品零售价格自2000年以来明显上扬。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特别是人均热量和蛋白质的消费与高收入经济体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受土地、水资源以及农村劳动力水平等的制约,国内供给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十二五”规划的农业发展目标以及政策都有意识地向农业部门倾斜,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业发展的成就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政策环境的变化、国家投资的增长以及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整体而言,尽管农村、消费和经济格局快速变化,但农业土地和水资源也日趋匮乏。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客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农业经营分散且规模较小、加工层次低、产品不达标、农业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水平低等。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不同性质资本对农业领域的关注,虽然它们的关注点存在差异,但借助资本的力量完成整体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是业界共同的期望。广义农业产业链涵盖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运输和储存以及销售。

网址:

图表 广义农业产业链示意图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图表 1978-2012年基础农业各二级产业产值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基础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中国基础农业产值结构在过去三十多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种植业产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80%下降到2012年的52.5%,而牧业产值占比在同一期间则由15%上升到30.4%。城乡居民人均肉、蛋、奶、水产品等快速增长,替

网址:

代了部分传统粮食主食,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居民农产品消费逐渐向高层次转变,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一)产量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旺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产量普遍保持了高速增长。1978至2012年间,中国的粮食产量从3.05亿吨增长到5.9亿吨,上升了93%;其他经济作物和农产品的产量也有了明显增长。

图表 1978-2012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面临人均农业资源相对有限、国际粮食和能源价格飞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等困境,中国通过发展国民经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投资等方式保证了近几年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基本上维持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粗粮等达到了很高的自给水平,大部分粮食产品的自给率保持在0.95和1.05之间,肉类产量能够保持自给,净出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1-3%。

图表 1990-2012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自给率

数据来源:世界粮农组织

网址: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行业发展方式进入调整和转变的关键时期,不同产业的生产发展逐渐出现分化。粮食、果蔬等基础农作物的产量增加,经济作物产量小幅增长,而畜产品和水产品持续快速发展。在畜牧养殖领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猪肉生产量占全球生产总量的50%,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1%。在水产养殖领域,自1989年以来,中国的水产品产量已经连续20多年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22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将占到全球总产量的63%。

中国农作物和农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家在农业领域持续大力的投资,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农业资本的实际净投资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在大量投资的支持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得以逐步完善,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7倍多,灌溉与水利等基础设施有了显著的改善。现代农业技术和一些高新技术的普遍应用,解决了生产难题,优化了生产流程,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农产品需求持续旺盛,农产品消费量增速明显,增长势头强劲。2000到2013年间,大豆的消费量增长了153%,牛奶消费量增长了174%;2012年食糖消费量也已经达到了1420万吨。预计到2017年,中国人均食糖消费量将比2005到2010年间的平均水平上升29.6%,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日本(1.6%)、韩国(17.9%)等发达国家市场。

人口增长是推动农产品需求增长的最基本和最重要因素。尽管中国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近年来有所回落,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的人口增量依然很大。人口增长导致的农产品需求增长是刚性的,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供求关系,表现为农产品总体消费规模不断增长。而除了人口因素外,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也是导致农产品消费总量持续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以食物为代表的农产品整体需求被不断推高。

在农产品消费总量扩张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着快速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的增大,居民消费的农产品更多样化,对加工食品以及其他高价值产品的需求增长快速,更具营养和附加价值的高消费层次农产品将进一步替代低消费层次的初级农产品。城乡居民肉、蛋、奶、水产品的消费稳定增长,部分替代了小麦和大米等传统粮食。与此同时,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等非食用性农产品消费也将随着人们对畜牧产品和高级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增势。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于一些非中国传统食品的需求也随着其生活水平的上升逐渐增加,这类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但是增长趋势明显。

网址:

图表 2003-2012年中国主要农产品消费比例

数据来源:世界粮农组织

(二)贸易逆差扩大,对外依赖度增强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在坚持保证重要粮食产品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中国逐步开放了某些农产品市场,使得农业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27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73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1%。自2004年起,中国农产品出现了净贸易逆差,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贸易逆差从46.4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489.4亿美元。

图表 2001-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网址:

而随着国内生产资源约束性增强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近几年一些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量大幅增加,进口依存度从2001年的6.2%增长到12.9%。同时,农业贸易依存度(贸易额占农业GDP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14.7%上升到21.2%。具体来看,2012年,进口额最多的三大农产品为大豆、棉花和棕榈油,分别达到了350亿美元、118亿美元和64亿美元,占农业进口总额的31.4%、9.0%和4.9%,其中大豆和棉花主要从美国进口,棕榈油主要从马来西亚进口。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呈逐年上涨趋势,2012年进口量比2004年增长了近190%,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0%。此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籽进口国,2011油籽进口量约占世界油籽进口总量的54%,进口占国内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预计到2022中国油料进口将比现在增加40%,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9%。除了这三大农作物之外,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中国的肉类和奶制品进口也有了明显的增长。2012年,中国进口猪肉大约60万吨,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8%左右;奶制品进口量同比也增加20%,其中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进口占奶制品进口总量的82%。同时,中国现在是世界第四大食糖进口国,占世界总食糖进口量的4%;未来十年,食糖进口量也将超过进口配额。中国近年来进口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产品需求的持续扩张,消费量增长普遍快于产量增长,产消不平衡加剧。同时,最近几年,异常气候频繁出现,各地自然灾害频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一些农产品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所下滑,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紧张局势。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对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消费和供给的预测,大部分农产品的供给速度低于需求速度,因此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的农产品对外依赖程度。

此外,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农产品面临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国内外农产品差价近几年急剧增大,部分农产品的国内价格远远高于国际价格。价格劣势导致国内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大量消费依赖进口。2012年,国内外棉花价差达到了7000元/吨(含税),进口大米的价格也只相当于国内价格水平的80%左右。农产品价格过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中国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许多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普及度较低,再加上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明显上升,导致很多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厂家不得不提高价格以减免亏损。国家为了稳定物价保障农民生活,对众多农产品进行高价收购和财政补贴,导致价格扭曲,使得农产品价格维持在过高的水平;其次,人民币近年来升值压力较大,汇率持续上浮,进一步强化了进口产品的价格优势。

除了需求规模扩张和价格优势丧失之外,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了了农产品的进口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中产阶级力量不断扩大,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高层次、高质量的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其中包括对非中国传统类食品如黄油、奶酪、培根等产品的消费需求激增,由于这类产品的国内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能力较差,大量消费依赖进口。同时,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严重,公众对于国内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信任度下降,导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增加,需求量增大。

(三)资源约束性大,规模化程度低

整体来说,中国农业资源紧缺,农业土地面积和水资源供应不足。近几年,随着全国兴起的大规模城镇化运动,大量的耕地农田被转为工业和住宅用地,耕地面积从2001年的网址:

19.14亿亩迅速减少至2011年的18.23亿亩,减幅达4.7%。而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5亩(2011年),为世界平均值(3.3亩/人)的41%、OECD国家平均值(5.25亩/人)的26%。此外,中国农业生产耗水量巨大,占国民用水总量的60%以上,但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另外中国农业生产的用水效率低下,生产1吨粮食的单位耗水量高达1300立方米,比发达国家(生产1吨粮食的耗水量在1000立方米)高30%。

图表 2001-2011年中国耕地面积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城镇化运动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生产吸收大量农业劳动力,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农村人口从1992年历史峰值的8.44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6.95亿人。相信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将进一步紧缩。除了土地、人口等生产资源的约束性逐渐加强外,由极端气候、自然灾害和禽畜疫情等因素引起的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波动性近年来逐渐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幅度加大、不稳定因素增加,导致极端气候灾害频繁发生且危害强度加剧,给中国农业带来挑战。在全国范围内极端降水、暴雨洪涝等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华北西南地区旱灾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农田基础设施普遍发展不足,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尚不完善。农业设施难以起到抵御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作用,突出了农业的弱质性特征。此外,最近几年,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受到疫情的影响也特别严重,尤其是家禽养殖业,多次受到禽流感疫情的影响,行业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受到了严重冲击。2013年3月的H7N9疫情使中国的家禽养殖业遭受400亿人民币的损失。而由于禽流感疫情具有季节性、反复性以及防治的复杂性,学界和业界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这也增加了未来中国家禽养殖业发展的风险。

中国种植业规模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偏低主要是由人均耕地面积狭小且分散造成的。一项2010年17个大国农业经济的对比研究表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所比较的17个大国中最低,农业人均增加值仅为545美元,与高收入国家农业人均增加值(38347美元)相

网址:

差70倍,与中高收入国家(3607美元)也相差6倍之多,甚至低于中低收入国家水平(622美元)。此外,中国的人均耕地规模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与中国人口密度相当的印度。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却名列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每公顷耕地的谷物产量是5521公斤,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谷物产量在2000-5000公斤之间,平均只有3600公斤。表明现有农地资源和规模的限制大大拉低了中国农产品人均产值的水平。

图表 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对比

数据来源:农业部、发改委、中国物流采购协会

在畜牧养殖方面,分散养殖和产出率低下的问题同样存在。截至2013年年底,年出栏2000头生猪以上养殖场的市场占有率低于20%,猪肉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而在2011年底的近220万个奶牛养殖场中,超过95%的养殖场都属于产出小于20头奶牛的个体奶农和小型养殖户。由于散户饲养集约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监控标准和手段,在无法保证市场供应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整体中国市场食品安全的隐患。

同时,较低的规模化程度也直接导致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低下。农业领域进入门槛较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而力量薄弱,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涨,化肥、棚膜、柴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但由于农产品的民生属性,政府对终端农产品的价格增长采取调控措施,对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国农产品加工比重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增值不大,也因而影响了其进入超市销售的比重。

(四)生产环境和食品安全引发广泛担忧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农业环境却不断恶化,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农业的整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在农业资源方面,由于中国地形复杂加上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意识差,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据调查,截至2010年,中国受到水土流失影响的土地面积达到357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7.2%,每年因为水土流失损失耕地约100万亩。严重的水土流失除造成耕地资源在数量上的减少外,还使现有土地的质量也严重下降,数百万公顷农田、耕地受到荒漠化、盐碱化的威胁,土壤酸化过程加快,受到重金属、无机盐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日益加剧。因为农业用地被过度使用、无序开发,耕地土壤受到严重破坏,质量呈现退化趋势,有的甚至丧失农业耕种价值。

网址:

在生物资源方面,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安排使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全社会对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从业者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乃至掠夺式开发现象严重。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现象尤其突出,中国鱼类资源存量近年来急速下降。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导致大量野生生物栖息地消失,一些物种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资源的严重衰退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使国家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除此之外,农业污染量占到全国总污染量的1/3到1/27,农业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的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废弃物处理不及时不彻底,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目前全国有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每年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另一方面,有的从业者为追求高产量在农业生产时使用过量的化肥农药,导致严重的农用化肥污染、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使得农产品和食品质量下降,从根本上威胁了食品安全,危害消费者健康。

农业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巨大,特别是环境中的重金属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甚至导致癌症。有关研究表明,在矿冶活动频繁的地区,居民患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有些地区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也因农业污染逐年上升。农产品污染不仅会对居民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使农产品出口贸易受阻,降低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农产品出口不畅。近年来,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屡屡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被退回,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分别针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提高了进口要求,强化了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检验检疫,针对中国农产品准入的国际绿色壁垒日益苛刻。据联合国统计,中国每年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74亿美元的商品因受到绿色壁垒而出口受阻。

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进入多发期,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镉大米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涉及领域广泛,关系到农业种植、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及流通等各个环节。食品安全危机的日益凸显,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加强,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及关注度增加,追求高质量、无公害、无污染、安全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农产品、食品生产和加工业的高速发展,而食品安全监管却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检测技术的落后、监管系统的不完善以及惩治机制的不严格等因素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消费者保护机制,经由媒体的大力报道,引发了社会范围内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巨大的失望和不满。

(五)中国农业政策持续支持行业发展

中国政府对农业产业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在从土地制度改革到农业科技、城乡统一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再到农业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积极鼓励和扶持,并主要通过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来体现。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4年

网址:

又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则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六)主要子行业发展状况

我们对包括种业、林业、种植、畜牧、疫苗等在内的主要子行业中的重要上市公司进行了场数据以及SWOT分析来确定这些企业的发展状态,从而辅助我们对中国整体农业产业未来方向分析和了解,通过其财务数据、战略发展思路、市的预测。

中国基础农业产值结构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对于肉、蛋、奶、水产品类需求快速增长,逐步替代部分传统粮食主食。随着人口绝对值的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市场对于加工食品、高营养和附加值产品、畜牧产业上游的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以及非中国传统食品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递增,国际市场的低价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造成价格冲击,加之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国内市场高度依赖的部分进口农产品价格频现异常波动,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长期以来分散的农地结构是导致农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以及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力人口持续萎缩,传统的小规模、分散化小农经济难以为继,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控因素更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波动性。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如何应对挑战

中国农业产业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整体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和转型。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运营模式在土地流转新政策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将得以改进,促进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链的融合;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将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而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流通效率,也孕育了一些新的运营模式。同时,中国农业企业的海外扩张活动更加深入,动因更加多元化。

(一)适度规模化经营

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历史以及地理资源分布造成的小农经济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且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国民消费需求。首先,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元,无力负担较贵重的农机具和应用较新的农业生产技术,造成生产效率低下、面对巨大的产业链不具备对农产品价格的话语权等先天不足,阻碍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次,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农产品消费对外依存越来越严重。大豆、玉米、棉花、白糖等重要农产品均大量依赖进口,动物原种几乎全部进口,蔬菜种子领域外资占绝对地位。同时,当前农村从事农业经营的“三化”现象,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亦限制了土地产出潜力的充分发挥。

网址:

规模化经营也有助于应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执行难度,农户和食品制造加工企业之间松散的契约关系难以将质量标准延伸到农业生产中;同时,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市场上议价能力普遍较低,在面临下游企业收购价格打压以及生产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有滥用药物和添加剂来加速生产、提高产量的冲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的运用,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降低成本,从源头上减少因滥用农药、化肥和饲料添加剂而带来的食品污染,并能促进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和监管落实。

同时,农业规模化经营也得到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2013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2013年11月12日,三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推动土地改革,给予农民更多产权,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广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将有利于规模化种植、养殖企业加快发展,对农机、种业等农资行业产生长远积极的影响。

但是,中国农业的规模化进程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应该因地制宜,发展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模式。从发达国家及中国沿海较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土地耕作效益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土地体系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垦土地体系中的大农场式规模经营将逐步成为中国农地经营的主导模式。

在现有农村土地体系推出规模化经营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性以及农户经营效益的差异性。非农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将成为推进规模化经营的首选区域,规模经营大户可以凭借集体经济组织雄厚的经济实力,利用乡镇工业的积累,通过“以工补农”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同时,适度尊重农户的意愿和选择,发展包括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种形式在内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组织。耕地资源比较集中的农垦体系比较适于大农场式规模经营模式,而如果农垦体系具有一些独特的牧草地、林地等资源优势,将形成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带。

篇2: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2013-2017年中国混合动力客车市场

供需预测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00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能源紧缺以及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再加上政府利好政策的刺激和引导,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国内车企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的战略方向。

新能源商用车中70%以上为客车产品,新能源客车是国内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研发生产和竞争的重点与焦点。混合动力客车约占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90%以上份额,是无可争议的主导车型。对于我国客车行业来说,混合动力主要是柴油—电混合,优点是可以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排放标准可以达到国Ⅳ水平,缺点是蓄电池容量和寿命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从2009年开始,我国混合动力客车陆续装船驶往海外。在巩固传统燃料客车出口的同时,新能源客车逐渐成为客车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的利器。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序幕拉开之时,就是客车行业重新洗牌之始。国内客车市场容量是有限的,混合动力客车日益受到青睐,传统客车的市场份额相对就会减少。因此,目前宇通、金龙等传统客车的优势厂商纷纷加入到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发队伍中来,一汽、东风、上汽等在传统客车上排后的企业也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力争在混合动力客车研发中抢得先机。

2012年4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获批。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规划》明确提及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并举路线,使得纯电动与混合动力的争议尘埃落定。2012年以来,我国混合动力客车订单量明显增加,销售量见长。混合动力客车属于发展期产品,我国允许进行批量生产,但只能在批准的区域、范围、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造成单车价格居高不下,产业化进程受限。但长期来看,国家制订产业规划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期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政府财政补贴也将进一步加速混合动力客车的推广应用,中国混合动力客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混合动力客车简介、国外混合动力客车发展状况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混合动力客车发展概述,然后介绍了国内混合动力客车市场、国内混合动力客车主要车型。随后,报告对混合动力客车区域发展做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混合动力客车发展前景。您若想对混合动力客车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混合动力客车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混合动力客车简介

第一节、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

第二节、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

第三节、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

电话:400-600-8596(免长话费)010-80993936

第二章、国外混合动力客车发展状况

第一节、欧盟

第二节、美国

第三节、日本

第四节、印度

第三章、中国混合动力客车发展概述

第一节、混合动力客车的经济性

第二节、发展混合动力客车的必要性

第三节、混合动力客车的发展背景

第四节、混合动力客车与常规车的排放对比

第四章、国内混合动力客车市场分析

第一节、新能源客车市场容量

第二节、混合动力客车市场综述

第三节、混合动力客车实现量产的厂家

第四节、混合动力客车示范运行状况

第五节、混合动力客车的产业化进程

第六节、车企开拓海外混合动力客车市场

第七节、混合动力客车产业化面临的瓶颈

第五章、国内混合动力客车主要车型

第一节、福田欧V BJ6113/6123混和动力客车

第二节、东风EQ6110HEV混合动力公交车

第三节、一汽解放系列混和动力客车

第四节、金龙XMQ6121G Hybrid公交车

第五节、金旅XML6125油电混合动力客车

第六节、五洲龙FDG6111H/6122混合动力客车

第七节、安源PK6112/6120混合动力客车

第八节、重庆恒通气电混合动力客车

第六章、中国混合动力客车研发进展分析

第一节、我国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发水平迅速提升

第二节、国内首批气电混合动力公交客车投入运营

第三节、天津松正公司研发混合动力公交车静音技术

第四节、混合动力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获突破

第五节、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研发难度较大

第七章、中国混合动力客车市场相关政策

第一节、发改委混合动力客车目录部分品牌

第二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政策导向

第三节、2011年我国新能源客车试点工作情况

第四节、地方政府发展混合动力客车的政策措施

电话:400-600-8596(免长话费)010-80993936

第八章、混合动力客车区域发展分析

第一节、湖南

第二节、广州

第三节、厦门

第四节、昆明

第五节、大连

第九章、国内主要车企混合动力客车发展战略

第一节、一汽集团

第二节、北汽福田

第三节、深圳五洲龙

第四节、中通客车

第五节、厦门金旅

第十章、混合动力客车市场前景展望

第一节 混合动力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节 客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混合动力客车的市场应用前景

篇3: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关键词:茶叶,市场投资,前景预测

全世界的茶叶有80%生产在亚洲, 世界五大茶叶产出国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以及印度尼西亚。我国在2000 年出产的茶叶为67.6 万t, 到2005 年已经增至93.4 万t, 增长率近40%。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 亿元发展到2005 年的155 亿元, 增长率达到70%, 发展速度较快。2005 年茶叶的产出量超过印度, 成为世界第一茶叶产出国家。

1 促进中国茶叶市场发展的因素

1.1 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近年来茶叶的发展, 我国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例如加大企业投资力度, 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开发, 调整市场结构等, 促进了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设立现代茶业发展专项基金, 有效提高了我国各地的茶园建设, 并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 淘汰了一些生产较落后、效率较低的茶园。2000 年我国茶园面积为108.9 万公顷, 到2005 年, 增长了20%, 面积达到130 万公顷。茶园建设大多都遵照相应的规范, 随着茶园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 使我国的茶叶产量持续增长。

1.2 企业多元化的发展

我国的茶产业从开放经营后, 企业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原本的茶企中有大量的国有加工和流通企业, 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 都逐渐转变为股份化和民营化的模式。随着企业运营机制的改变, 促进了更多企业开始进入茶叶领域。目前我国很多茶企的经营模式都是从小家小户的分散式生产模式开始, 进行规模化生产。除此之外, 我国个体茶企也有着迅猛的发展, 各个地区的个体私营企业越来越多。

1.3 新的资本注入

随着我国茶叶行业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都在引入资金, 扩张市场以保证自身的生存空间。很多茶企由于资金不足, 难以成功的向外扩张。企业必须要通过新的资本注入来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 并加快企业的开店速度。我国多个大型企业都是在新的资本注入后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因此可以得出新的资本注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1]。

1.4 产业变化

茶叶的加工手段也从原来的手工逐渐转向机械自动化。我国很多名茶的生产加工目前都是通过半自动化的形式进行生产, 尤其是一些名茶的制作设备, 发展较为迅速, 普及率较高, 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统一的标准, 为名茶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不断优化, 使市场上的茶叶能够符合人们的需求, 平衡了市场供求度。例如在乌龙茶的生产过程中, 通过空调设备完善做青工艺, 使得在夏季也能产出大量的优质乌龙茶。另一方面, 加工工艺的不断优化, 也为茶叶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 大多数企业都对自身的厂房和设备进行了一定的完善, 各类加工企业通过全自动化封闭生产, 有效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茶叶的消费热点转变较快, 消费者逐渐开始认可有机茶的生产。随着绿茶和乌龙茶的普及后, 普洱茶迅速在我国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有效带动了整个茶叶市场的消费。另一方面, 为了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我国的茶叶批发市场网络也已经较为完善。在当前市场下, 我国大多数茶叶的销售途径都是批发市场,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规范, 在对产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定价已经较为成熟。并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 各类服务信息、仓储、运输功能都在不断的优化。

1.5 文化宣传

茶叶市场想要得到迅猛发展, 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文化背景下。在近年的发展中, 在全国各地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 为茶文化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效拉动了消费市场的增长。以安溪县为例, 乌龙茶的销售已经涵盖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国内各个地区都有安溪县茶叶企业的营销渠道, 并且内销价格也远远超出外销价格。其茶叶销售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注重茶叶文化的培养, 并对文化进行普及宣传。在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 安溪县政府就开始相继组织当地的茶叶企业, 开始茶文化的宣传, 通过赛茶等多种活动方式, 在北京、香港、澳门、广东、上海等多个大城市举办茶王比赛, 并根据当地乌龙茶的特点进行创新提升, 寻找出了一套乌龙茶的茶艺表演体系, 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乌龙茶的文化和饮用方式。随着安溪茶叶宣传的成功之后, 还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部门进行合作, 在当地举办多次大型宣传活动, 并建立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 使安溪县从重点产茶县转变为全国乌龙茶的贸易中心。茶文化的宣传力量可见一斑[2]。

2 我国茶叶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2.1 茶叶生产效率低

我国茶叶的生产效率仍旧处在较低水平。我国的茶园面积在世界面积中占到近50%, 但其产量仅有25%。印度的茶园面积为52 万公顷, 还不到我国的50%, 但是其茶叶产量和我国却相差无几。由此可见, 我国茶叶的生产效率较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在茶叶生产中投入成本不足, 导致良种茶园面积较少;另一方面, 企业在管理上也没有统一的规范, 导致茶园管理混乱, 降低了茶园的生产效率。

2.2 劳动效率低

茶叶行业在生产时, 无论是开始的种植, 还是之后的采摘、加工、销售各个环节, 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我国现有茶农8000 万人, 还有5000 多万人从事有关茶叶销售、茶庄服务等相关工作。反映出我国茶叶行业的劳动效率较低, 2004 年, 我国的人均产茶仅有10.4kg, 而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分别高达546kg、402kg和649kg。尤其是我国南方产茶区, 很多茶农并不是专门从事茶叶的种植工作, 而是同时种植多种农副产品, 在茶叶的专业技能上有所不足, 导致茶叶种植时存在很多问题。和国外的产茶国家相比, 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这些国家的茶农为农场主工作, 大多农场仅进行茶叶种植, 并且都会对茶农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保证茶农种植茶叶的质量。

2.3 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的茶叶行业自开放经营后, 大多数茶园都是承包给农户进行生产, 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其他产茶国, 大多是通过大型农场进行茶叶种植, 对茶叶进行企业化的管理。日本和台湾的茶叶种植和目前我国的情况差不多, 但其社会服务的相关组织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通过合作社的途径, 将个体之间相互关联, 实现茶叶的集中化生产。而我国将茶园承包给农户后, 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组织, 茶农的生产仅以家庭为单位, 难以和其他茶农间进行交流。

2.4 茶叶标准化程度较低

随着茶叶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在茶叶的质量、标准化水平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衡量的标准主要是茶叶的机械自动化程度。目前, 我国大多数名茶还难以实行全过程的机械化加工, 还是要通过人工来操作加工过程。其他茶叶的生产也是半机械化加工, 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2.5 市场混乱

目前我国的茶叶市场还较为混乱, 大多都是中小型企业, 没有品牌企业为市场起到引领作用。企业难以进行规模化发展, 茶叶品种多、品牌杂、资源分散, 建立品牌效应比较困难。

3 茶叶市场发展前景

3.1 把握市场热点

当下, 我国的茶叶产量有明显的上升, 但是市场热点不明显, 各种茶类的发展较为均衡, 是我国目前茶叶市场的主要特点。根据我国市场发展的特征, 基本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茶叶兴起, 如绿茶、铁观音、普洱茶等。相比之下, 绿茶的兴起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是在非典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是铁观音和普洱茶的兴起则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良好的宣传创造出了一定的市场效应。我国的茶叶种类众多, 每种茶都有着自身的特点, 如何判断市场中的需求, 并对自身进行改进, 是茶类宣传的重点。

3.2 内质为主, 外形为辅, 大宗为主, 名茶为辅

目前我国的名茶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多数企业过于追求名茶的外形, 增加了采摘和加工工艺的难度, 这也是名茶难以进行全机械自动化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 已经从最初的外形判断转变为如今的内质判断, 认为安全、好喝才是最重要的标准。因此, 未来茶叶市场的发展必然也会以茶叶品质为主, 从泡饮方式和包装促进茶叶销售的转变。

3.3 品牌效应

茶叶品牌有两个种类:产品品牌和通路品牌。根据目前我国的市场情况看, 产品品牌的发展不够成熟, 而通路品牌则较为成功。根据我国的市场形式看, 在未来的茶叶销售中, 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发展:传统的发展渠道和网络营销。企业不仅要扩大经营规模, 还要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 发展企业文化, 形成个性化的品牌, 以品牌开拓市场。

3.4 提高服务质量

茶叶的销售与其他商品不同, 更具有文化品位。除了诚信经营, 老少无欺外, 还要做好茶文化宣传, 先品后买的接待工作以及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体验、物流服务工作。改善服务质量, 以服务好吸引顾客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江用文, 陈霄雄, 朱建淼, 杨双旭.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模分析[J].茶叶科学, 2011, 03:273-282.

篇4: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关键词】花卉;发展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新中国成立以来,花卉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生产模式、经营方式和服务对象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与它在二千多年封建制度下缓慢变化比较起来,是如此的巨大,足以使关注园林艺术发展的业内专家惊诧。

建国前,花卉业几乎不能算为一個产业。工业、手工业和交通设施落后,市政设施简陋,城市中几乎没有公共绿地和行道树。生产力落后,人们在低效率、大强度的状态下劳动,温饱问题成了生活中首要解决的大问题。列宁说“饿着肚子的人,给他一束鲜花,他是不要看的”。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花卉苗木基本同那个时代农业生产状况一样,以自种自用、自娱自乐为目的。这个时期对花卉苗木的需求主要来自皇家苑囿和王宫贵族的私人府邸。只有在比较大的城市附近,有些花农依靠天时生产,就近供应有限的几种花卉。在品种上,因为交通条件和生产设施的落后,南北不易互换,中外不能交流,冬夏的冷热难以人为控制,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各地应用的花卉品种是很有限的。

新中国成立后,机械化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变革和城市市政建设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的增加,花卉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现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

1 建国后约至1976年左右

在这个阶段,新的国家体制几乎是以前苏联作为模板,是一种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代表模式被废除,国家按着计划有条不紊地运行,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建立了工业相对优先的发展模式。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工业的发展使得劳动效率有了相对提高,改善生存环境渐渐成了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这个时间内,各地陆续建立园林绿化的管理部门,并配套建设了供应城市绿化美化所需要的花圃和苗圃。当时花卉苗木的生产基本也都是按着生产计划来进行,各地所生产的花卉苗木都是用到当地市政建设中,鲜有交流互换,那时花卉苗木主要用于各公园、行道树和街头小绿地中,没什么销售任务,只有极少数我国特有品种进行出口创汇。在品种上都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老品种,在那个时候就是想违背“适地适树”这个原则也是很难的,其间随着政治环境的左右摇摆,花卉业的生产也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极左时曾被批为资产阶级的毒草,难得发展。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又号召园林结合生产,因此好多传统的优秀的花卉品种濒临灭绝,专业人才也是极度困乏。在这个时期,花卉苗木的发展是一波三折的缓慢发展,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上,几乎都是传统的、非定量的、模糊的经验和方法。

2 1977年约至1988年间

在这个时期,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绝对领导地位开始动摇,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制度。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劳动效率有了显著变化。国家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人民的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国家的经济状况显著改善,全国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有了改善人民生活状况的计划,各级人民政府也开始有能力关注城市环境的建设,工人和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也有了追求园林艺术方面闲情逸致的需要,于是花卉行业开始有了大的转机。全国成立了中国花卉协会,中国花卉报社应运而生,各大本专科院校相继成立了园艺和园林专业,各地市相继筹建了园林科研院所,这都促进了花卉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花卉协会于1987年在北京农展馆举办了首届全国花卉园艺博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来的首次园艺盛会,在中央的带动下,各省地市相继成立了各级园林花卉协会,在城市建设部门也加设了园林主管部门,各地市按着国家的要求扩大了花圃和苗圃,各公园也加大了对养花的投入。当时的经济主体还是以国营为主体,许多大型厂矿企业纷纷建设了玻璃温室生产花卉苗木,用于提高本单位的环境质量,也是在这个时期,因为对花卉苗木的需求日渐旺盛,苗木花卉价格普遍较高,农民以个体户的形式,利用自家责任田或者房前屋后开始自行生产花卉苗木,私有花圃苗圃开始萌芽。

3 1989年约至2000年

在这个时期,国家安定团结,经济形势得到高速发展,城市开始加大建设步伐,国家有了经济实力来改变城市环境,各地纷纷成立了花卉协会,花卉协会一般挂靠在当地的城建部门,用来组织政府专业人士到花卉行业发展好的地区参观学习、切磋交流经验。各地纷纷组织菊花展,月季展,茶花展等一系列的公益性展览活动。各级政府在园林系统建立了较全的管理机构,加大了经济投入,对园林管理部门日益重视起来。各地国营的花苗圃的管理水平都有所提高,并按规划兴建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和各种小游园,在城市中一个个璀璨明珠式的绿化美化亮点熠熠生辉。在中国花卉协会提出的“黄土不露天,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见缝插绿”的要求下,各地园林建设事业呈现出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全国许多院校纷纷增设了园林专业。园艺专业对花卉方面也加大了培养力度,国外优质花卉种苗开始在国内出现,其优良的性状已被社会各界人士认可,国产种苗品种和质量上的不足使得各地从业者慢慢放弃了自繁自育的模式,彩叶树种的应用开始被重视起来,有超前意识的农民开始看重花卉的生产,纷纷扩大规模,租种其他农民的土地,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花卉苗木企业,各地的园林工程也从依靠国营花苗圃的提供转向农民提供的花苗圃。整个园林花木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为满足群众对花卉艺术的追求,各地政府建立起相当规模的花卉市场:广州观叶植物生产基地应时而生,云南鲜切花生产已成规模,山东青州花卉市场正适时成长,北京花卉批发市场已经形成。

玻璃日光温室因其造价昂贵、维修费用高慢慢退出生产领域,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日臻完善,成了花卉业主流生产设施,现代化大型连栋温室纷纷从国外引入,各种园艺器材开始更新换代:瓦盆被塑料盆代替,育苗用营养钵代替了纸杯,大型苗木开始容器栽培。阻力棒的发明应用,使得广州观叶植物运输到各地的损失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年宵花成为另一个热点,奇花异卉开始成为贵重礼品,重要的年宵花大部分尚需要进口,国外的新优品种开始逐渐引入到我国,在高回报率的驱使下,各地纷纷开始尝试生产年宵花。更多的人士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整个花卉业繁荣起来,这一新兴的产业也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nlc202309031247

4 2001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快速发展,这对各地的绿化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提升城市品位、争创园林城市的目标更为明晰,城市园林建设的投入逐渐加大。大色块绿化配植方式、讲究节奏和韵律的景观道路建设,立体绿化美化应用方式从传统的绿化中脱颖而出,从将“公园建在城市中”的观念进步到“将城市建在公园中”的理念逐渐形成。国有花苗圃因为制度的关系,与私有花苗圃比較起来显得刻板、呆滞。私有的花苗圃已经开始公司化、规模化,在品种、质量和数量上也都有极大的进步和提高,成为供应市场的主流。彩色植物得到广泛的应用。地被植物因其后期管理简单、品种色彩丰富逐渐代替部分草坪,高档年宵花卉的国产化已基本取代了进口,高尔夫球场的建设越来越多。

现代化的温室因其成本高昂,投入产出不适应市场规律,有的慢慢退出了生产领域。小跨径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因难以适应机械化生产跟不上形势,其缺点越来越明显。结合这两种温室优点的新型大跨径日光温室在山东开始出现。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对大型花卉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外学习归来的各种人才在相关行业开始大显身手,精细化灌溉、配方施肥、智能肥料的引进和使用,数字化的生产管理使得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和增加,许多全新知识的在花卉领域的应用,使得仅掌握传统生产技术的从业者渐渐力不从心。育苗已经走上专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各种园艺机械开始代替了部分人工生产。广东观叶植物生产和集散市场迅速扩大,云南鲜切花的生产和市场趋于稳定,北京花卉的生产和市场也在健康发展,青州的花卉生产及市场地位越来越高,花卉市场的经济地位得到确定。花卉业方方面面逐渐成熟起来。花卉由奢侈品变成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这个阶段,是花卉业趋于成熟的过程,是同国际接轨的过程,也是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化模式的过程。

5 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国有花卉生产企业因其管理制度的僵化会逐渐退出市场,以农民为主的小花圃也会因成本问题被逐渐淘汰,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将不复存在。在正常的经济状况下,产品价格的定价权是由成本最低者所决定的。因此集人才、技术、现代化设施和高水平营销管理于一身的现代化企业,将成为花卉苗木生产的主流。从整体上看,未来花卉生产企业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总体水平高的企业规模会加大。能集约化生产的花卉品种价格会呈下降趋势,主要依托人工操作生产的盆景类苗木价格会相对上升,企业的利润会趋于合理。短期内优质种子还会完全依靠国外生产,精品种子的国产化还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北京作为一个花卉主要聚散地的区域地位不会被动摇;山东青州的花卉业未来的市场地位有可能不断下降;广州作为一个观叶植物的主产区因为气候和交通的原因,规模会逐渐加大,有可能成为供应全球市场的一个观叶植物生产基地;云南鲜切花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将有所削弱。种苗的工厂化培育会是花卉种苗生产的主流,精细化数字化的生产管理会完全代替以前模糊的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传统的小跨径的日光温室和现代化联栋温室会被淘汰或者逐渐退出市场,在北方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既能机械化集约生产又能节省能源的大跨径的日光温室,山东青州现在的新型日光温室会成为北方温室的一个样板。除制种外,花卉行业各方面水平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的差距也会减少。花卉对人们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花卉应用对社会群体情绪影响作用的研究将会成为花卉业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被社会和国家所重视。在这一方面会有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出现。花卉不再是人民生活的奢侈品,而会成为生活中的日常消费品。

6 结语

花卉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为的生硬的将这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分析,确实不合时宜,也不科学。但为了能了解花卉业这些年有什么变化,只能粗略地按着情况发展的状况大致断开,分成几个阶段来加以分析说明,才能使大家明了花卉业在建国后是如何连续跳跃式发展的,从而给从业者提供这样一个认识:花卉苗木业发展得太快,如果囿于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不思进取,你将会很快地落后于现实,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折戟沉沙,让位于不断进取的后来者。而对花卉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为广大的从业者指出一个方向作为参考,能够感到不能追上未来行业发展进程的从业者,及时寻找一个退出或者转行的时机,免的到时候没有了退路,陷于恶性竞争的漩涡难以自拔,给个人、国家、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而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以此为鉴,及早确立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上所述,是本人个人见解,囿于学识,难免偏颇。抛砖引玉,力争使广大从事花卉业的业者看到本文后对花卉业的未来发展有所思索。

参考文献

[1]付迪,袁天远.我国花卉生产发展的现状、前景以及政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12)

[2]江泽慧.当前我国花卉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J].林业经济,2002(03)

[3]孙迪.中国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与花卉业可持续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12(04)

[4]米叶赛尔·托合提,古力西拉·沙菩西.试论花卉业的发展前景[J].价值工程,2010(15)

篇5: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2013-2018年中国壁纸产业发展前景及供需

格局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全球壁纸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壁纸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壁纸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壁纸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壁纸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世界壁纸行业市场情况

一、2012年世界壁纸产业发展现状

二、2012-2013年国际壁纸产业发展态势

三、2012-2013年国际壁纸行业研发动态

四、2012-2013年全球壁纸行业挑战与机会 第三节 部分国家地区壁纸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2012年美国壁纸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1-2012年欧洲壁纸行业发展分析

三、2011-2012年日本壁纸行业发展分析

四、2011-2012年韩国壁纸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章 我国壁纸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壁纸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壁纸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壁纸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壁纸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壁纸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2年中国壁纸行业发展回顾

二、2012年壁纸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3年我国壁纸市场特点分析

四、2013年我国壁纸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壁纸行业供需分析

一、2011-2012年中国壁纸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中国壁纸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2-2013年中国壁纸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四、2012-2013年中国壁纸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2012-2013年中国壁纸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章 中国壁纸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壁纸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2012年壁纸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2012年壁纸行业收入前三家企业 第二节 2012年壁纸行业产量分析

一、2012年我国壁纸产品产量分析

二、2013-2018年我国壁纸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2年壁纸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2年壁纸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2年壁纸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2年壁纸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壁纸进出口态势展望

第四章 中国壁纸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2011-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第三节 华东地区 第四节 华南地区 第五节 华中地区 第六节 西南地区 第七节 西北地区

第五章 壁纸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壁纸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3-2018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3-2018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3-2018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3-2018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3-2018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壁纸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壁纸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壁纸模式

三、2013-2018年壁纸投资机会

四、2013-2018年壁纸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壁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壁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壁纸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金融危机下壁纸市场发展前景

四、2013-2018年壁纸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部分 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六章 壁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壁纸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壁纸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壁纸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壁纸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壁纸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壁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2-2013年壁纸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2-2013年中外壁纸产品竞争分析

三、2011-2013年我国壁纸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3-2018年国内主要壁纸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3-2018年中国壁纸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壁纸行业发展概况

一、壁纸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壁纸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壁纸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壁纸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壁纸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壁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壁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壁纸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11-2012年壁纸产销状况分析

一、壁纸产量分析

二、壁纸产能分析

三、壁纸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第四节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技术新动态

三、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壁纸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壁纸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壁纸行业产销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壁纸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 壁纸行业赢利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

一、2011-2012年壁纸原材料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壁纸行业人工成本分析 第二节 产销运存分析

一、2011-2012年壁纸行业产销情况

二、2011-2012年壁纸行业库存情况

三、2011-2012年壁纸行业资金周转情况 第三节 盈利水平分析

一、2011-2012年壁纸行业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壁纸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三、2011-2012年壁纸行业毛利率情况

四、2011-2012年壁纸行业赢利能力

五、2011-2012年壁纸行业赢利水平

六、2013-2018年壁纸行业赢利预测

第十章 壁纸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壁纸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壁纸行业销售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壁纸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一、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2年中国壁纸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一、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壁纸企业发展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三、盈利能力以及利润率分析

四、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2 第三节

企业3 第四节

企业4 第五节

企业5 略„„

第十二章 壁纸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

二、行业的区域性

三、行业的上下游

四、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行业SWOT分析

四、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第三节 壁纸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2年壁纸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2年壁纸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壁纸行业投资方向

四、2013-2018年壁纸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 壁纸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12年壁纸行业投资策略

二、2013-2018年壁纸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三章 壁纸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影响壁纸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年影响壁纸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二、2013年影响壁纸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三、2013年影响壁纸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四、2013年我国壁纸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2013年我国壁纸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壁纸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13-2018年壁纸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13-2018年壁纸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13-2018年壁纸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13-2018年壁纸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五、2013-2018年壁纸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13-2018年壁纸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 第十四章 壁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壁纸市场趋势分析

一、2011-2012年我国壁纸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我国壁纸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壁纸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壁纸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13-2018年壁纸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壁纸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壁纸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壁纸需求预测 第四节 2013-2018年壁纸行业规划建议

一、壁纸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

二、壁纸行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三、2013-2018年壁纸行业规划建议

第十五章 壁纸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壁纸价格策略分析

二、壁纸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壁纸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壁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壁纸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壁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壁纸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 对我国壁纸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壁纸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壁纸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壁纸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壁纸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网 址:

篇6: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前景及

供需格局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全球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新型建材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新型建材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世界新型建材行业市场情况

一、2012年世界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现状

二、2012-2013年国际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态势

三、2012-2013年国际新型建材行业研发动态

四、2012-2013年全球新型建材行业挑战与机会 第三节 部分国家地区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2012年美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1-2012年欧洲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三、2011-2012年日本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四、2011-2012年韩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章 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新型建材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回顾

二、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市场特点分析

四、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供需分析

一、2011-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2-2013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四、2012-2013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2012-2013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章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收入前三家企业 第二节 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产量分析

一、2012年我国新型建材产品产量分析

二、2013-2018年我国新型建材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进出口态势展望

第四章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2011-2012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第三节 华东地区 第四节 华南地区 第五节 华中地区 第六节 西南地区 第七节 西北地区

第五章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3-2018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3-2018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3-2018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3-2018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3-2018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新型建材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新型建材模式

三、2013-2018年新型建材投资机会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新型建材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新型建材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金融危机下新型建材市场发展前景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部分 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六章 新型建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新型建材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新型建材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新型建材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新型建材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新型建材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新型建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2-2013年新型建材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2-2013年中外新型建材产品竞争分析

三、2011-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3-2018年国内主要新型建材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新型建材行业发展概况

一、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新型建材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新型建材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新型建材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新型建材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新型建材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11-2012年新型建材产销状况分析

一、新型建材产量分析

二、新型建材产能分析

三、新型建材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第四节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技术新动态

三、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新型建材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产销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 新型建材行业赢利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

一、2011-2012年新型建材原材料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人工成本分析 第二节 产销运存分析

一、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产销情况

二、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库存情况

三、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资金周转情况 第三节 盈利水平分析

一、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价格走势

二、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三、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毛利率情况

四、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赢利能力

五、2011-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赢利水平

六、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赢利预测

第十章 新型建材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销售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一、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一、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新型建材企业发展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三、盈利能力以及利润率分析

四、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2 第三节

企业3 第四节

企业4 第五节

企业5 略„„

第十二章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

二、行业的区域性

三、行业的上下游

四、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行业SWOT分析

四、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第三节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方向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12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策略

二、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三章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影响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年影响新型建材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二、2013年影响新型建材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三、2013年影响新型建材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四、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2013年我国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新型建材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五、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 第十四章 新型建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市场趋势分析

一、2011-2012年我国新型建材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我国新型建材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新型建材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新型建材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13-2018年新型建材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新型建材需求预测 第四节 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规划建议

一、新型建材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

二、新型建材行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三、2013-2018年新型建材行业规划建议

第十五章 新型建材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新型建材价格策略分析

二、新型建材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新型建材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新型建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新型建材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新型建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新型建材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 对我国新型建材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新型建材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新型建材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新型建材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新型建材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网 址:

上一篇:以微笑为话题800字作文下一篇:背包少年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