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

2024-04-11

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共10篇)

篇1: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

英语口语的练习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英语角以其自然、轻松、互动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口语习得环境,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英语角这一特殊环境在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及值得利用的价值,剖析了当前很多高校英语角活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开办英语角,有效地发挥英语角功能,促进英语角对口语作用的建议和具体的操作措施.

作 者:赵冬梅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2)分类号:H3关键词:语言环境 自然语言环境 英语角 问题及建议

篇2: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

现在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大学英语课程变革的压力.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是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通过阐释支配多媒体教学的工具理性,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以一个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为实际案例,说明多媒体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话语身份以及英语教师的发展之路.

作 者:黄聪聪 HUANG Cong-cong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 23(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媒体教学   批评话语分析   教师发展  

篇3: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

经济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学科, 是大学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早在2002年8月, 教育部就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草案》, 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以技能性学习方式为重点,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即提高学生用英语在本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通识课程, 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 不仅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 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有超学科的视野。从专业的角度考虑,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英语应用能力结构

所谓能力, 根据现代汉语辞海的解释就是:“完成某项任务的才能和力量”。在语言学习中, 能力指的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技能。它包括应用信息的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掌握言语技能包含三个层次:一是领会式掌握言语的技能;二是复用式掌握言语的技能;三是活用式掌握言语的技能。很显然, 按照言语技能的三个层面说, 获得好的言语技能,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另一方面, 也无法完全依靠传统的课堂说教获得言语技能, 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才能获取“领会、复用和活用的言语技能”。长期以来, 我国学生之所以出现哑巴英语、应用能力差等症结, 就是因为受到课堂实践和语言环境的制约。所以,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就必须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

三、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按照语言学习及语言应用规律, 语言习得分为输入 (Input) 和输出 (Output) 两个过程, 学习者首先需要输入相当数量的语言素材, 而后经过反复的语言实践, 才能获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显然, 在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中, 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主要途径来实现:一是课堂教学, 二是课外实践。在课堂教学中, 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 学生确实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语言知识。但正如英语专家陆国强教授曾经讲过的那样“The powe of knowledge consists not so much in its wide spectrum as in its wide application (知识的力量与其说在于广博不如说在于广泛应用) ”。显然, 只通过课堂教学是无法完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我们不但担负着为学生输入信息的责任, 而且有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 提供输出机会的义务。根据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途径恐怕就是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四、第二堂实践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这里结合我院近几年的实践情况, 谈谈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的思路、实施途径和实施效果。

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活动中, 除正式的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大学英语这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来讲, 第二课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 可以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弥补外语输出机会之不足。高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所以, 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样的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可以突破课堂教学内容和语言环境的桎梏, 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喜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在不同的活动所创设的语境中, 进行充分自主的交流, 通过大量的实践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体验到的是真实的英语运用情境, 减少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常有的“情感过滤”, 最终使学生个体潜在的语言应用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并有所提高。

所以,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自2006年始, 平顶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就在全校学生中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实践形式主要包括: (1) 网络自主学习。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利用现代网络设备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登陆平台, 学生可以接触大量的语言学习信息, 包括音频、视频、自我测试、教材辅导、英美文化、社会热词、名作欣赏, 等等, 并且不断的实时更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水平,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英语角。英语角是学生进行口语实践的重要场所。我们组织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直接参与英语角活动, 和学生面对面地交谈, 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语境, 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胆量, 还在活动中使他们增加了不同语境中英语表达方式的知识储备, 为后续的应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3) 英语爱好者协会。英语协会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社团, 社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英语爱好者。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交流英语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并练习英语听说技能,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还为他们的英语应用实践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 (4) 英语广播电台。英语广播电台的设立为学生的听说锻炼提供了机会。每天放学之后, 校英语广播开始播音, 稿件全部由学生自己轮流组织, 内容新颖时尚。不仅为全校同学提供了听的机会, 还使部分同学在组织稿件和播音过程中, 提高了自我的语言应用能力。 (5) 开展不同形式的英语竞赛。学校每年不同时间都会安排不同类型的诸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作文大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辩论赛、英文书法比赛等各种赛事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各种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通过对50名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实验组和50名很少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对照组的学生的跟踪研究发现, 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与不常参加活动的同学相比, 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同学。这说明他们的语言应用技能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但从表格看似乎只能看出应试能力的提高, 我们不妨再看一下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成绩, 7名获得二等奖以上的同学, 全部都是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 这更加印证了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五、结束语

实验证明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学校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应用平台。但应用能力的提高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之上。除了输出驱动之外, 输入驱动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所以,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 不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只有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再加上课堂的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应用实践, 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否则, 无源之水, 难以流长。倘若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又何谈语言应用技能呢?

参考文献

[1]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 2008, (23) :62-63.

[2]蔡可化.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构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研探索, 2008, (2) :38-39.

[3]张云.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社会版) , 2009, (6) .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篇4:建构自主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

关键词:构建 自主 英语课堂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就成为学校和教师要首先明确的问题。我们尝试在“四结合”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利用情景创设、网络自学、协作会话、练习延伸、信息加工等信息化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而体现学生充分發挥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地位。

一、情境创设,诱发自主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和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1.歌曲演唱,情境对话

英语歌曲的演唱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我们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英语歌曲作为课前的准备活动,可用韵律诗歌和寓言故事、对话表演等体现所学知识。

2.游戏引入,激趣学习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乐中去学。在中高年级的单词教学中,不仅仅是要认读单词,而且要识记单词,拼写单词,因此在设计单词游戏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单词拼写能力。

二、引导自学,自主选择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学习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要结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教学的内容,把这些学习内容完全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即语言使用的场合、时间、对象等,而且还有体态语(body language)――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当中,教师必须真正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合作表演,会话交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特别指出,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束缚中把儿童解放出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交际,实现其交际能力。因此,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据课文的内容,创设生活情景,互相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激励学生情感。实践证明:每当学生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欢欣雀跃,喜形于色,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动机和情感均受到很大的激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有效利用教材以外,还应该利用好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全方位、超时空的情感交流,培养协作精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机会。

四、分层练习,网上浏览

约翰钱泊斯说道:“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Internet网络的出现,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网络传输技术所实现的资源共享环境下,学生可以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以竞争、协同、伙伴等角色,在网上进行协作学习。

教师布置学生的课外活动,排小剧、课本剧,表演唱、绕口令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并对信息做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理智上具备自主和独立的品格。教师应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小组对话中,让学生进入相关的网站。

五、结论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由于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实施教师的主导策略使学生走出了文字教材的“小天地”,迈进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广阔天地”,他们跨越时空界限,在掌握知识的结果的同时,努力探索知识的“所以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提高和发展,是学生自主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让教育真正走向了“生本”。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四结合通讯》,1—9页,2001年10月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四结合通讯》,第16—25页,2001年10月

[3]余胜泉、吴娟,《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学科“四结合”试验的研究方法与近期工作重点》,学科“四结合”首届年会论文集

[4]张荣,《论现代教育与人的主体性的实现》,

[5]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国家课程标准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发展趋势研讨会资料,2001年12月

篇5: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

赵寨中心小学杨鸿旭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很有幸参加了邢台教研室冯老师的培训交流活动。通过本次仅有的几个小时的交流,我感到受益匪浅。

尽管在大学的时候了解过新课标,但心里还是认为英语教学其实跟一般的教学活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需要把应该讲的内容全盘托出就可以了,没有过多的关注过孩子们关注和期待的教学方法。这就直接导致尽管自己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很尽力了,可是学生的成绩仍然没有起色。这也是我一直愁眉不展的事情,没想到,冯老师的第一句话就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她说:“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能被机械地教与学。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探性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合作、自主创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学生才是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策略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们尽情的学习英语,那么请老师们把讲台让给孩子们,把‘讲台’作为学生们施展才华的‘舞台’。”直到现在,这句话还在我的耳畔回响。

韩愈《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身为新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师,时代要求我们所要做到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应该以新课标的精神不断的提高自己。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如何才能使学生体验,并不断产生的新经验、新认识和培养新的能力呢?教师作为实施体验教学实践的灵魂人物,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呢?教师又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呢?

首先,新课标规定: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其次,主动营造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

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再次,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第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这堂培训交流课,对我意义是极为深远的,对我今后的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和极大的指导作用。结合自己的体会,我对自己有着如下的要求和看法。

一、活化教材,引导孩子们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学到生活中去。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达到交际英语教学要达到交际化,而传统的教学仍局限在师问生答的单调的模式中,而小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免疫力”。久而久之,课堂气氛也会随之“降温”,学习积极性骤减,根本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的。美国教育学家 Clark L.H.的话不无道理,他说:“每年教师都要将有价值的商品卖给有时是不情愿的‘顾客’。”所以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找出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加工和再创作,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

1、善于利用教材,适时创设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真实”的学习情景,体验生活,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感悟出英语的真实含义。比如根据教材需要,设置生日聚会、购物、逛动物园等等情节,让学生在不露痕迹的体验氛围中,感受课文内容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2、部署开放性作业,延续孩子的体验。比如在学习了家具和生活用品之后,要求孩子在家中找到学过的物品,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物品上贴上该物品的英文单词。小学生表现欲高,好奇心强,愿意去大胆尝试,而且家长也支持孩子的活动,这样让孩子在体验中参与,在实践中领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得到自我突破。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说”的习惯。在课下与孩子们的交流之中,适时

运用孩子们曾经学过的单词和对话与孩子们交流。比如在低年级的学生学过打招呼的用语之后,主动与他们用Good morning、Hello以及Goodbye对话,迫使他们开口。

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看教材,引导孩子体验积极情感。自己很喜欢西方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其中有一点:“俯下身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思考问题的方法,表达的方式与成年人是不同的,我们只有用孩子的眼光去看教材,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才可以用最贴近孩子心灵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拉进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真正的融进孩子的世界。

1、寓教于乐,体验学英语的快乐,激发孩子的对英语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我是比较提倡快乐教育的,因为孩子正在成长之中,现在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情感迁移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借鉴如下的简单易用且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

(1)直观演示法。比如我们在教授孩子apple这个单词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上“苹果”两个字不如画上一个红红的大苹果,画苹果或许不如为孩子们展示一个真实的苹果,尽管苹果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事物,但是只要在课堂上出现,足以让孩子们雀跃好一会了,对“apple”这个单词也会过目不忘。

(2)游戏教学法。冀教版的英语课本上有很多的寓教于乐的课堂小游戏,善于合理利用对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3)儿歌教学法。儿歌这种形式新鲜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们朗朗上口,易学好用。除了儿歌之外还可以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英语绕口令,也很有利于孩子的兴趣激发。

(4)表演教学法。每单元都会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让孩子们都参与到表演之中去。孩子们的表现欲是很强的,为了表演好,他们在课下往往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排练故事,在排练的过程中很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兴趣。

2、因材施教,信心激励,让孩子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验自信。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自我肯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针对不同状况的学生,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起来,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发现自己有长处和有点,正确的认识自我。教师也应该进行成功激励,不对孩子进行语言伤害,即使学生有语法错误也不应该刻意的去纠正,应该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

三、借助一切有利的方式,不断的充实自己,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现代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教师来说,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面

对今后的教学,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于其他教师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位教师都有对教学独到的见解,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一线老教师;

2、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其他地区英语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善于利用论坛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学难题;

3、多听课,并互相听课,课后积极交流;

4、多参加跟类似的培训交流活动,汲取先进教师的经验;

篇6: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

发展性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 淮阴区南陈集中学孙红梅 【摘要】:心理优势论认为心理优势是师生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心理活动所发挥出来压倒一切的力量。树立心理优势,其实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猎取知识的能力、独立的综合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兴趣,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关键词】: 情感态度心理优势发展性英语教学评价活化剂催化剂轻视心理优势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前所提倡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更趋向于系统科学化、全面多元化,即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学习。笔者认为课堂上要真实、有效地实施过程评价首要解决的是情感态度问题,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心理优势”是实施发展性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树立“心理优势”的重要性

心理优势论认为心理优势是师生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心理活动所发挥出来压倒一切的力量。树立心理优势,其实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猎取知识的能力、独立的综合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兴趣,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优势”作为教学评价的切入点,其实就是力求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有效地调动师生共参与英语教学的积极性,使评价自始至终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活化剂”“催化剂”,最终实现双方的预期任务,进而真正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同时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并不断追求教育事业上的完美。

为何要在发展性英语教学评价实施中关注培养学生心理优势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通常可以一起使用。形成性评价提供及时的、定期的反馈,而终结性评价在更多情况下展示的是最后的学习结果。因而,在日常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更侧重教与学的过程评价,即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我习得的评价,甚至可以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等等。这一切都是能够促进教与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课堂形成性评价往往紧跟一节课候的评价活动,教师用一两句话总结一节课的要点,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描述学生课堂中的反应,或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可以有RSQC2方法复习课程。RSQC2指的是会议、总结、提问、评价、联系。课件,评价是师生双边自觉、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行为。它一方面需要教师人事到评价的重要性和意义,自觉开展课堂教学效果自我评估,尤其为每位学生提供客观性、科学性、激励性的评价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需要自我习得反思,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相长。

传统的轻视心理优势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实践练习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危害极大。它在学生中造成的弊端表现为:极少数优等生乐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配合,全身心投入学习;有自我的学习评估的能力,及时、经常自我检查,寻找差距,鞭策自我;能合理、科学安排时间进行学习上的补缺查漏,知识掌握牢固。而大多数学习困难生学习动机缺乏,意志薄弱,将学习堪称为苦差事,不愿意钻研学习内容,不求甚解,上课分神,又从何谈起自我评估的习惯?因此,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对不同心理素质的教师同样也造成的弊端表现为:少数敬业、工作投入、性格开朗,并且能虚心听取各方面一件和建议的老师能够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组合整体,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和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而对于每节课的成功与否,必然会自我反思与评价,以促进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与反馈,就成为了此类教师的自我需求。相反,大多数的教师处于孤独的执行者状态,囿于陈旧的教学观念,无暇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仍然采取单向式的教学方式,没有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及新英语教改课标对教师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也不能够正确理解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何在,又谈何能够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与意义,形成积极主动的教学反思呢? 那么,轻视心理优势培养的评价的错误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含义在于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把人的发展置于首位。学生时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设计与操作应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求;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模式,就要让学生多了解最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那么,要使学生喜欢评价,就要建立以激励性为原则的评价,只有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势。树立心理优势的方法 首先,需要教师对发展性教学评价新理念有充分认识,用理论不断支撑实践,改进工作方式。否则,个人教学将成为随意性、盲目性的行为。

其次,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老师要以情感化学生,关注每个学生,了解他们心里活动和情感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求知过程中的困惑,减轻他们的焦虑,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过程监督与评价,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地品味成功的喜悦。

再次,课堂教学应该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英语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每节课中应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与掌握的技能、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发学生不断挑战极限的天性,寻找其中无限的快乐源泉。

另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要多种多样,任务要有层次和梯度,并及时展示任务完成的结果。那么,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的层次、梯度性就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动态发展的重心。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的存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他们对自我获得的期望自然有所不同。教师应对这点,做到因材施教。对能力强的学生除了要求能背诵原文,还要求他们有能力对材料进行加工、归纳、改写;对于语言弱一点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增加语言的储存量,多背诵课文,增强语感;对于那些对应于望而生畏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先背单词,后记语句,直到段落、文章,尝试成功感。所以,教师的课堂储备练习应多样化、有层次感,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价更具体、更全面,更能发挥其导向作用与激励功能。同时,通过展示每个任务完成的结果,及时反馈,既可帮助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进展计划,也可让学生了解自我进步情况,不断挑战新任务,这是强化其内在学习驱动力的真正源泉。同时应可能多使用鼓励性的评价。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地学习,我们教师就应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评价过程中应多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不要随意纠错,打断学生的思维,削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应该有终结性标志的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一点一滴的成功。同时让他们能够自发认识优势与差异,使其课后自觉安排时间补缺补漏成为可能。

评价既是一种教学行为,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它应该是全面的系统工程,而课堂教学评价该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本人通过运用评价原理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使教学效果显著改善,一方面促进学生养成正确学习习惯,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师生间的信任与友谊,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教学方式走向务实,接近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丰富了个人的教学手段及策略。【参考文献】

《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李志宏.王晓文主编.新华出版社 《教育学》罗正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7: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研讨会

包天仁,现为通化师范学院院长、教授,为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创立者,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IATEFL)中国分会会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如何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单词教学

●教师:鲍教授认为,英语教学必须遵循语音优先的原则,必须发音准确。教师自己先要模仿原音,在熟练的基础上再反复给学生教,遇到多音节单词分解开读,由慢到快。●学生: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要“死去活来”,即学生对单词 必须先死记再灵活应用。句子及课文教学

全英式英语教学不可取,要有适当的汉语及翻译,所以在考试出题时一定要设计翻译题。教学方式

实施学校倡导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废弃其他教学方式。听说课

1.在听力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的备学生,备

听力内容,在备课的同时,可通过对课本上“听”的活动进行整合和改编,减少学生听的难度,在听前给学生布置听的任务,明确听的目的,学生听起来就会主动。2.听的目的是说,听完之后,学生不仅要说出听到的内容,还要会举一反三,说出与之有联系的内容。阅读课

1.让学生有读的动机:选择阅读内容要有趣、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阅读口味,读前恰当设计几个小问题。

2.交给学生读的方法:比如浏览,扫描题目,找主题句,抓大意、找细节等,各种技巧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多数技巧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不断示范引导才会逐渐被学生掌握。3.循序渐进,不要急躁: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

4.精心设计问题:首先,问题要有层次,有非常简单的表层问题,在文章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答案,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地成就感。其次,也有稍微隐蔽一点地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表面意思之后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最后经过学生的思维发散才能得到答案。写作课

1.通过“读”来巩固“写”,让学生在认读句子的同时,找出主要单词和句子,从而进行描述与表达。

篇8:英语课堂——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英语,自主发展,素质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和归宿,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能把教学目标和活动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 而应该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联系, 注重促进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形成。

一、抓住教学契机, 实现语言的教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自我教育,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英语课堂实现自我教育, 也就实现了语言的教育功能, 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形成与人文素养提升, 达到和谐统一。

1. 课堂激励, 培养自信

英语课上, 笔者常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激励。除了自我激励, 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也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有一位同学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因此自卑心理严重, 害怕在课上讲英语。有一次, 搞课堂小演讲, 大家都推选他, 他犹豫后在大家的掌声中站起来, 令人吃惊的是他讲的英语非常清晰。最后大家一致给他打满分, 那位同学激动得涨红了脸。此后他总能大声地读背英语, 同学的激励无疑让他找到了自信, 并转化成他学英语的动力。

2. 生活课堂, 统一知情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考虑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教育性。教师可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现在完成时这一语法难点, 笔者拍了许多学校的照片, 有操场上新植的树、垃圾桶旁的垃圾、宿舍整齐的布置等。教师用现在完成时与学生交流:You have cleaned your bedroom.It’s so dirty.Look at the d us tb in.Some s tud e nts ha ve n’t p ut the rub b is h into the d us tb in.It’s s o d irty.Mus t we c le a n our b e d rooms e ve ryd a y?We a ll wa nt to ke e p it c le a n/ma ke our s c hool more b e a utiful.通过这种生活味很浓的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既能轻松理解所学知识, 又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知道了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学校生活中有许多教育契机, 如运动会、广播操、捐款等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中来。它们既是英语学习的材料, 又有助于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

二、改变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过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英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 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

1. 改变理念, 激活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 还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 笔者注意运用启发、讨论、实践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预先猜测课文内容, 说出自己想从这篇文章中知道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发, 使得已有的知识与要学的内容自然联系起来。在阅读课文后, 学生也可根据文章提出问题, 这样其他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2. 思维渗透, 人文引领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方法, 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认识到知识的学习是为未来为社会服务等。9A Unit 1Grammar (《牛津初中英语》江苏地区使用) 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形容词句式描述人的品质。在教学时, 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本班学生在运动会上参加接力赛的录像, 然后谈论运动员的表现并发表对成败的看法:没有赢并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参与、学到团队精神。通过谈论, 学生既掌握了It’s+adj、of sb、To do sth句式, 对运动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然后, 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性格与将来的职业有很大关系。笔者设计了北京奥运会需要志愿者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要从事的工作, 要用英语说明理由。同时, 学生要对自己性格、品质进行客观评价, 并根据工作的需要改进自己的不足。通过这种学习, 学生意识到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对自身的不足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改进评价方式, 还给学生自由呼吸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如形成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等。积极、及时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重新获得自由呼吸的权利, 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 全面发展。

1. 因材施评, 发展为先

教师应改进过去运用考试成绩评价的方式, 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表扬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鼓励在努力但未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 让他们的努力得到教师的肯定。除了口头评价, 教师可在他们的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话, 给予他们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受到鼓励, 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 真实评价, 彰显个性

除了课堂评价, 我还结合所学内容, 给学生动手动口运用英语的机会。在学完关于宠物的诗歌后, 笔者让学生大胆尝试, 写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英文小诗。然后选择部分张贴在教室墙上供大家赏析。学生在欣赏别人作品过程中, 可以在作品上写下自己的评价。每个单元学完后, 教师都可给学生设计英语海报的机会, 让学生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事实证明, 这种真实性评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让他们体验了成就感, 提高了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应实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才能同步发展。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要把生活融于教学中, 使语言的学习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英语教师还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 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 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总之, 英语教师要不断探索实施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途径, 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 才能培养出符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篇9: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

一、目前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于应试的教学依然大行其道

有专家说,现在的学校教育实践不能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究其原因,首先,绝大部分课程以刚性必修课程为唯一载体,以接受性学习为重要实现途径;其次,很多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基于考试要求,重传承轻创新,重灌输轻探究,重预设轻生成,重形式缺个性,重语言知识的梳理轻文本内涵的挖掘。学生学英语局限于词汇搭配的掌握和句型的正确使用,课堂上真正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难以成为常态。教师教学行为的单一和课堂活动的单调使许多学生对学好英语丧失信心。有些教师比较看重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赶进度,即便课堂活动中学生提出了新的想法,有了很好的真实语言交流契机,教师也宁可放弃,回到自己设定的目标,继续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这样,课堂的生成和活力就大打折扣,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也会随之湮灭,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生态环境遭到灭顶之灾。英语课堂改革只成了公开课和研讨课上的话题和作秀,真正希望改变自己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敢于创新的教师难有知音和氛围。

2.教材解读无深度,目标设定浅显同质化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决定了教学顶层设计的高度和维度,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决定了教学设计的适度和难度,教师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同深度和广度。英语学习涉及一个工具性知识学习和人文情感价值观培养的问题。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有些教师很少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看作自己的分内事,对教材的处理浅显,缺乏深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停留在一般的字面理解,问题设计仅围绕课文事实展开,局限于理清文脉,少有启发心智和思维的设问,很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对作者态度、观点和文化差异的批判性研究更少。有些教师缺乏全局把握教材的能力,对单元中不同文本功能的解读偏离编者意图,千文一面,授课方法同质化。

3.唯技术而技术,离开课件不知所措

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它对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做成的课件成了束缚师生真实交际的“茧”,限制了内容,限制了时间,限制了生成;束缚了手脚,束缚了思想,束缚了创意。有的教师不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优化教学设计,而是以课件取代课本和教学内容,以动画演示取代知识生成过程。课堂教学换成了“电子满堂灌”,一节“图文并茂”的课之后,黑板上没有留下教师的痕迹,学生的笔记本上没有留下学习的笔迹,学生头脑中更没有烙下知识与能力的印痕,一切都随着电脑的关机还给了教师。还有些教师对电脑产生了深度依赖,一旦课堂上电脑出现故障,就不知所措。现在很多教材都配有课件光盘,虽然给教师备课带来了便利,课堂的信息量随之增加,但若不善使用,这些课件会使人变得懒惰,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会逐渐减少,教师个体对文本的独特解读也会消解,课堂教学就会失去个性化特点。课堂成了流水线,学生成了同一思维的接受者和标准件。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成了扼杀创新思维和学习力的工具。

4.重教法轻学法,主体作用鲜有体现

由于整个教学环境仍然过度注重考试成果,对教学的评价难以摆脱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攀比和影响,因此学校在走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路子、创建学校个体特色方面的尝试就会畏首畏尾,教师的研究视角也多半聚焦课堂教学的改进,聚焦教学方法的变革,基本忽视学生主体、对学生学习力培养、对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到了技法的研究上,希望通过教法的改进提升教学的质量,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体作用。这种现状最大的悲哀恰恰在于我们明明知道学习是靠学生自己完成的,但还是不敢放手一搏,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没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

二、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上述课堂环境里,学生很难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即自主、选择、合作、探究的需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相反,是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与加工者。新的知识或意义形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1]英语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反思,知识再构建、能力再提升的过程。如此,英语课堂应该一改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从教师系统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究,从关注完成教学任务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

1.正确解读学科性质

对学科的正确认知是组织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语言首先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媒介。英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构成一种认识社会、世界和各种文化的方式,从而学会积极地吸收各种有益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同时又能以批判的眼光分析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2]

交际语言学派认为外国语学习是把语言的形式转换为意义和用某种语言形式表达信息,是一种建构性与生成性的文化。即语言是交流的产物和工具,语言的发展是交流的结果,语言的发展应当通过使用、交流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如项目展示、演讲、辩论、读后感交流、作品人物赏析、师生点评等等,使之成为常态化的学习方式,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懂得按正确的标准去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这类开放性的活动和任务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筛选并有效使用各类资源的能力。

根据Krashen[3]的“输入假说”理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导致习得的发生,语言学习要体现充足性。光凭对一套课本的精讲多练,不能促成外语的自然习得。语言学习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切入口来展开。其途径之一就是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围绕阅读设计的各项任务和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自由想象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其他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阶梯。

2.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投入。而学习热情的开启和保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人格魅力、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及该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着眼未来发展的课堂应从讲授式教学走向讨论式教学,使其更像是研讨会和工作坊,师生的思想在讨论和探究中交汇、交流和交融,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呈现过程,更不可用电子课件替代师生间的互动。针对电子课件泛滥成灾现象,Jose Bowen[4]提出了“裸教”(Teach naked)的观点,认为英语教学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就要将课件请出课堂,为师生互动、为课堂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力。Jose的观点虽然有点激进,但很值得我们深思。Tell me, Ill forget. Teach me,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这句话说明只有一条途径能使学生学些东西:学生必须投入;学生必须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会的。学习与老师覆盖的知识面无关,学习与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相关。[5]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创设更多的富有实际意义、且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学习。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英语学习不是一个一个的序列学习,而是非线性的、模糊的、反复的、循环的、复杂的学习,它会因情感、年龄和认知等因素而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向《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创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学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学习状况,加强针对性教学,设计符合这些个体学生程度的学习任务,并对他们开展个别指导,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特质和个性特点,对个体学生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矫正,促进学生个性和潜力的发挥。“让学生以各自的自我,学各自的习,发各自的声音,并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6]。

4.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意味着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它建立在对学生需要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驾驭,对各单元每个文本的功能解读和把握之上。课堂设计应从语言、能力、文化、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维度着眼,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文本、体悟文本、感悟文化、选择信息、批判吸收的能力。每堂课的设计应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正确选用不同的语言输入方式,采用立体化课堂教学——实现听说读写相结合,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活动相结合。对文本的处理可以采用登山式阅读:远景、近景、特写、鸟瞰和品味。阅读好比登山,行动之前,应做好准备,了解山的概况;来到山下,见到山的轮廓,看个远景,那就是文章的主题;登山的过程就像是略读和细读,投入山的怀抱,看到近景,发现文章的底层框架和拓展框架,再细品沿途风景;待到登临峰顶,鸟瞰脚下,别有洞天,就好比再次阅读,悟到了作者的更多深意,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鉴赏。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具备“四个度”:适度、密度、效度和高度。

(1)适度。适度即适性教育。课堂教学所设计的任务和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下桃子来”。过难会扼杀学习积极性,过易则使课堂索然无味,不利于开发思维。

(2)密度。课堂任务和活动的适度紧凑,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发展思维。适度焦虑和紧张使大脑积极工作,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建构。

(3)效度。课堂教学设计更要讲究其有效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大的效益,这对师生的教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导学的办法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文本表层意义的理解,课堂上配以学案,组织学生讨论文本内涵,深度解读文本,体悟作者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高度。课堂任务的设置应体现一定难度,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任务时学得比较快,印象更深刻,不容易遗忘。开放性的任务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具有以上四个特征的课堂设计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选择、批判、重组、创新的能力。

5.设置校本选修课程

设置校本选修课程在于弥补必修课程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在于为学生搭建运用英语的舞台,形成立体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个体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力。这类课程应统筹安排,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计划,使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整体规划,逐步推进。校本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教师的专长和学生要求开设,如:公众演讲、学术辩论、英语新闻听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泛读、外交礼仪点滴、新闻速评、英美概况、科技英语、英语短剧表演、报刊选读、旅游英语翻译等。校本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特质,培养学习兴趣,强化个性特长。

6. 实施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能为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物理环境,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这样的环境是“润泽”的[7]21,有了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不会因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而感到不适或感到有压力。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有勇气迎对学习的挑战。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者、组织者、协调者、评价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和合作伙伴。学校成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敢于冒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7]30,学生在一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环境里,在鼓励自我评价但没有等级评分的环境里,“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7]22,从而去感受成功,找回自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可以营造出五彩缤纷的英语课堂教学。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创新英语教学。语言是立体的、丰满的、灵动的、鲜活的文化载体,学习语言也应该是全方位、多维度地介入,从整体去欣赏品味,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

参考文献:

[1] 甘露. 建构主义心理学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152-153.

[2]龚亚夫. 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 课程·教材·教法,2012(11):26-34.

[3] KRASHEN 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13.

[4] BOWEN J. Teach naked: Dean urges tech-free classes[EB/OL]. [2009-08-16]http://www.npr.org/

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11872191.

[5] WONG H K, WONG R T. The first days of school: How to be an effective teacher[M]. Singapore: Harry K. Wong Publications, 1998: 199.

[6]巫昂. 星期一是礼拜几[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10: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

摘 要:新课标理念下,生成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题。本文主要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入手,解释了什么是生成课堂,当下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构建生成课堂。关键词:初中 英语 生成 课堂

一、什么是生成课堂

英语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共生”的课堂。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往往因为教学模式的问题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们没有学习上的兴趣,老师们没有教学上的热情,整个课堂显得死气沉沉。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现今的初中英语课堂所扮演的角色,已经由原来的单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转变成了现今的以建构知识教育为基本手段,旨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场所。如何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机勃勃般的活力成为了英语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前沿课题。基于这种崭新的理念,生成课堂的概念应运而生。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洛特提出了生成性学习的概念,其强调:教学应该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法预见所有的情景和其他因素的发生。而这些无法预见的部分,便构成了课堂的生成性特征。课堂的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预设下的现象,这种现象任然可包含在教师的预设教学方案中;另一种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曾预设的现象,属于一种“突发状况”。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课堂,其主要概念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机械、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过程中超出预设的情景和因素,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过程。

引用生成课堂理念,我们就不难发现,现今初中英语课堂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现今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形式化

某位教师在讲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时是这样做的。该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该课的标题,然后就开始给学生放映多媒体。只见这位教师这点点,那指指,内容多样丰富。学生们也十分欢喜。但是该教师只看到学生纷纷盯着大屏幕看,便以为学生高度投入到了教学中。

等到课堂最后的总结时,这位教师问到:“What place do you want to travel ?”学生们都纷纷抢着回答,有的答“USA!”,有的答“Paris!”,有的答“Europe!”,还有的回答“Africa!”。这位教师看到学生们回答十分踊跃积极,于是点到其中一个学生问:“Well , can you tell me what’s your favorite place want to travel ? And can you describe that place ?”

只见这位学生慢慢悠悠站起来,木讷了一会,然后才缓缓开口说到:“I want to go to Paris.”

这位教师又问到:“What famous tourist interest do you want to go ?” 这位学生不假思索的说:“埃菲尔铁塔。”

这位教师之前已经在黑板上用英语表述过埃菲尔铁塔的写法和读法,因此很显然这个学生没有关注老师的英语表述。结果这位教师只好强调一遍:“Speak English , please!”

这位学生又花了些时间才支支吾吾地说:“I want to go to Eiffel Tower.” 于是这位教师又问到:“Can you describe it ?”

该学生又木讷了好些时间,最后才小声的来了一句:“No.”

结果这位教师只好很尴尬的让这个学生坐下,然后结束了课程。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时流于形式,本来好好的一堂多媒体教学的英语课变成了“电影课”。其实这位教师的预设并没有问题,只是没有形成课堂生成的意识。过于严密的教学预设往往导致教学失去了一定的弹性,倘若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变会有些不知所措。例子中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冷场,若是能聪明利用,及时生成,那么就能扭转局面,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二)、教学过程平淡化

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中有关于自我介绍的内容。某位教师在讲这一课时,先让每个学生来了一段自我介绍。

其中甲学生站起来就滔滔不绝:“My name is xxx.I’m a thirteen years old girl.I’m pretty and confident.And I like reading , singing and writing.English is my favorite class......”

甲学生显然英语基础很好,教师对她的表现很满意,给了她一个大拇指并说:“Very good!”

然后轮到了乙学生。只见乙学生吞吞吐吐地说到:“I am a boy......I’m thirteen......My name is xxx......”

乙学生说完后,教师只给了句:“Ok.”然后又开始让下一个同学开始自我介绍。

等所有同学都介绍完后,这位教师开始讲授课堂内容,最后总结提问。当再次点到乙学生时,教师问到:“Can you tell us what’s your strong point ?”

结果该学生只是冷冷地回答了一句:“Sorry , I can’t.” 教师只好示意他坐下。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师生双方参与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若是过于平淡,那自然难以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的个性都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擅于自我表现,有的学生则比较含蓄。这个例子中的教师在要求学生自我介绍时,显然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一种方式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因此一旦出现乙学生的那种情况,便好生尴尬。这本是一种教师可以预设到的情况。若是这位教师及时形成课堂生成,顺势改变教学方式,让教学过程更加精彩,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增加,教学效果也会提升。

(三)、课堂互动僵化

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6 Fashion中有关于中学生是否应该追逐潮流的论题。某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论题的讨论。这位教师问到:“What’s your opinion ? Ok , find your partner and make a group.Begin!”一声令下,学生们纷纷围成一团,课堂气氛看似十分火热。

讨论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这位教师要求一组同学展现他们讨论的结果。甲学生率先向乙学生提问:“Shoul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 follow the

fashion ? What’s your opinion ?”

乙学生回答:“Of course we can.This is our right.”然后乙问向丙学生:“What’s your opinion ?”

丙学生回答:“I think so.”然后又问向丁学生:“What’s your opinion ?” 丁学生回答:“I think so.” 小组讨论结果展示结束,这几个学生在教师的示意下坐回原位。最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阐述,然后所有的小组讨论结束。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在别人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上开小差,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头到晚口都没张开。不少学生对于论题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课堂互动是现行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流教学手段,在许多课堂中都被教师采用。然而正如例子中表现的那样,有可能出现这种“假互动”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自然是学生自我约束力不足、参与兴趣不够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和教师管制不力有关。课堂探究式互动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这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的强力引导。当面对这种互动僵化的情况时,若是教师运用了生成的理念,及时针对现场状况进行应变,那就能转僵化为灵活,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现今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无不阻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构建生成式的课堂。

三、初中英语生成课堂的构建和实践

所谓生成课堂,指的是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利用超出教师课堂预设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临时改变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的课堂。生成课堂是一个思考活动的过程,在课堂的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构建生成课堂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在经验上积累,在方法上创新。本文暂且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4 TV program中主要讲的是和电视节目有关的内容。某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先是按照预设好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就行课堂教学,但是她却发现学生们积极性都不高,整个课堂气氛缺乏生气。

于是这位教师摆脱掉了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案,而是突然在向学生发问到:“Do you like CCTV 5 ?”

这一突然的发问引起了班级里不少同学的注意,尤其是班级的男生,他们纷纷答到:“Yes!”

这位教师又接着问:“Well , do you like NBA ? Do you like YaoMing ?”

班级里的男生马上来了兴趣,高声喊到:“Yes!He is my favorite basketball player!”

该教师又趁热打铁:“Well , let us talk about the NBA basketball TV program.” 之后这位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不时放映一些球星姚明的图片和CCTV5转播的NBA火箭队的比赛片断。通过这种方式,这位教师利用学生喜爱姚明的特点建立了轻松随意的课堂氛围。并且利用这一点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喜好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就融入到了课堂学习中去。

拘束的教学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压抑感和紧张感,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则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挖掘自身的潜力,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在如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应用更加人本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而且还要注重解放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时刻生成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课堂预设,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匠心。然而,过分按部就班的强调预设方案,只会使得教学模式过于僵化,缺乏适当的生成,其实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在之前讲述的第一个例子中,由于教师过分按部就班的强调了预设方案的执行,以为用好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一劳永逸,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在生成的理念中,该教师其实可以这样教学:

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用一句话引出教学的主题:“Do you like travelling ?”旅游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极为吸引的话题,在教师的设问下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对课程的主题进行口语讨论,而不是被动接受平面式的教学。之后教师又可以利用一个个问题,如:“What place do you want to travel ? Why ? Can you write it down in English ?”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甚至让学生进行真实的旅游计划的构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初中生的见识是有限的,在学生积极发言之后,教师又可以利用一句设问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如:“There are many place that beautiful and attractive except which you have talked about.Want to have a look ?”这个时候由于在之前学生的情绪就已经被旅游的话题给充分调动,自然对于教师所提及的内容充满兴趣。教师再顺势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东非大裂谷,印度泰姬陵等世界名胜,进而进一步深化课程的内容,并让学生自主的对这些名胜的特色用英语进行概括和讨论。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大目标。在这样的生成理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不可谓不好。

(三)、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生成课堂是师生“共生”的课堂,讲究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只有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引导出智慧的碰撞,才能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如在之前提到的第三个课例中,教师由于忽视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采用了过于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结合生成的理念,将预设进行适当变动,那么结果就会很不一样。

在Unit 6 Fashion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放松学生自行自由的讨论难免会造成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然而,在布置小组讨论的同时,如果教师及时生成互动,不是当一个旁观者,而是也积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的讨论当中,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学生讨论不充分的情况。比如在甲学生提出问题后,乙学生答道:“Of course we can.This is our right.”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插进来问一句:“ Why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提问,但是却可以避免学生敷衍了事,在教师的面前他们必须真正思考。而在乙作出了回答之后,教师又可以进一步向其他同学提问道:“ What about his idea ? Do you agree or not ? Why ? And what’s your idea ?”进过这样引导式的提问,其他学生也不得不进行真正的思考,从而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避免了“I think so.”的标准答案的出现。

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对教学的知识进行

扩展,而运用这种方式也让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对所学的课程也记得更加牢固。

总 结:

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时要避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生成。弹性的预设会给予课堂更自由的空间,合理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将为课堂增添更大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周国萍.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11)

[2]陈雪芹.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型学习的课堂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12)

[3]吴永芬.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8)[4]杨海兰.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神州(下旬刊),2012(3)

上一篇:诗在远方散文下一篇:实用的有趣游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