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活动

2024-05-09

英语课堂的活动(精选十篇)

英语课堂的活动 篇1

1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起点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时上完了整节课, 学生仍没有提起学习兴趣, 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 只站在知识的层面, 把文本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 缺乏对学生心理上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 希望老师采取怎样的引导方式;如果我是学生, 我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如果我是学生, 我会什么、学什么……为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必须切实做好几项工作: (1) 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 (2) 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智能因素和认知能力等; (3) 分析学生以往的英语学习经历; (4) 整合与学生英语学习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 (5) 利用学生的层次性差异。

2 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

课堂生态的纽带是信息, 只有通过师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 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师生互动中, 教师首先应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给予学生较宽的理解和思维空间, 把本节课的重点语言项目的结构、规则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操练, 使形式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结合。其次, 应注意指导的及时性与评价的适时性, 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和收获进行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采用多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通过评价激励,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 在活动中习得知识、积累经验、发展技能, 把“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生生互动属于学生间的交际性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如我在进行牛津小学英语3B《Unit9 Shopping》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 主要围绕“为刘星购买生日礼物”这一核心话题, 尽可能多的采取双人活动 (pair work) 和小组活动 (group work) 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交际用语“Can I help you?”“What colour?”“How much is it?”“…yuan, please.”让学生在“挑选商品”和“购物付账”的过程中学会征求意见, 询问价格以及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大量的“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pair work交流活动学习、运用语言。

3 体现思维的生命历程

有人说: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学会引爆思维的力量, 才能改变生命的形状。英语教学也应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 利用多种途径创设情景、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在学习city一词时, 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1) 模仿朗读单词; (2) 说出自己知道的城市“I know...is a city.” (3) 说出喜欢的城市, 并用一个词表达对这所城市的印象“I like Shanghai.It's....”实现了思维活动记忆——判断——概括的层层递进。

4 给予足够的语言输入

为了设计出生动、有效的课堂活动, 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输入量, 既要使教材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激发其学习动力, 也可降低课本难度, 提高新知识的复现率。为此, 教师首先要创设多元的语言教学情境。以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4 Time为例。课本中的学习重点是数字单词1-12以及句型练习“What's the time, please?”“It's….”“Time to....”。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 如在家里、在学校、去公园等,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会有更多话要说。此外, 教师应积极向学生介绍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新语汇, 使学生除了用本节课的句子做一些描述外, 还能自然而然地用上“Let's....“But how?”“By....”“What's this/that?”“Is this/that a...?”等语言。

5 巧妙设计读写练习

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 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 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纵观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 多数老师在教学时还是以听说为主, 尤其在公开教学时, 有些老师担心“写”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冲谈原本活泼的教学氛围, 降低课堂的活力。笔者认为:读写结合不是为了读而读, 为了写而写, 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4 Time时, 可以设计以下练习活动:

A.Listen, match and write: (根据课文录音内容连线, 然后仿照写出表示活动的词组)

B.Read, say and write: (跟录音读课文, 仿照例子说一说, 然后写一写)

Model:It’s seven o'clock.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实践证明, 学生的潜能不可限量, 他们的语言能力将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并不断发展。因此, 无论在口头的训练过程中, 还是在书面练习过程中, 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 使其交流丰满而富有生活气息。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课堂活动演绎着课堂的精彩, 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进行不断调整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 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 实施具有增长点和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 让课堂活动为小学生英语语言训练“铺设大道”。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最小单位, 其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知识, 感受、领悟并运用语言。对于部分学生而言, 课堂是其学习英语的惟一途径。因此,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我们不断地积极思考和探究, 并实施具有增长点和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 让课堂活动为学生学习“铺设大道”。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反思 篇2

Group work 是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年的课堂实践,让我感觉课堂的小组活动带给我无限的乐趣,同时也给了我越来越多的困惑与思索。

有时小组活动可谓是轰轰烈烈,教师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小组讨论也做到了“人人参与”,并“言之有物”。可随着语言材料的逐步深入与增多,每次展示讨论的结果时,发言的总是班里少数几位优等生,或是个别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很难用英语组织有效讨论;或只充当了看客和听众。这令我很担忧讨论所花去的时间是否有价值,讨论活动是否有效。为了尽可能得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为了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也能动起来,我便将这些学生在英语课上组成一组,并亲自参与这个小组的活动,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话题,并且对角色的分工也明确到位。可是没几次的,他们的积极性又没了。我又找几个学生谈心,才明白,我的目的是想帮助他们学好英语,但没想到,由于他们的考试成绩,班里有些同学便将这个小组戏称为“红灯区”,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我的好心反倒有了这样的负作用。我也认识到,小组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按学习任务的难易;还可以按学生的人际关系;无论怎样划分,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互相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效。可是,在安排有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做到随机应变的分组,对一个近40个学生的班级来说,的确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当然,通过对小组活动的反思与学习,也给了我很多成功的经验。小组活动是要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但是,若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完全自主,活动中教师偶尔参与或不参与,这样子的活动表面看似乎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是一种错误认识。如果小组活动缺少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就很容易演变成学生无序的活动。同样,缺少教师必要指导的活动,往往看似很激烈,但却体现不出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或语言水平的长进。我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周密考虑教材的语言材料与学生的需求,鼓励帮助学生尽量的多种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例如,学生在讨论:How do you describe people? What words are often used for describing people?时,我发现高一的学生在讨论中只会运用 cute, friendly, interesting,honest 等几个简单的词汇和单调的句子时,就一方面鼓励帮助学生尽量的多种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不伤害学生自信心的情况下,对其错误进行适时纠正,并提供更多的语言材料,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从模仿走到脱开范本描述。

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设计的话题不要模棱两可,或话题涉及的范围太大,例如,在教学Would you mind doing sth?这个话题时,我第一节课就提出了这个讨论话题。Make a list of things students need to do in our school,and ask your classmates to do them。可能因为范围太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展开这个问题。下节课,我就给另一个班的学生一个框架:It’s the school open day,many teachers and parents will come to our school,Make a list things we need to do。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情绪也活跃,讨论活动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对英语课堂活动低效的思考 篇3

一、课堂活动低效的原因分析

1.活动前准备不周全,课堂活动无法有序开展

赢在课堂,功在课外。要让课堂活动灵活多变,活而有序,教师在课前设计活动时,就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要联系学生实际,做到富于变化,难易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如果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没有事先做足功夫,认真准备,考虑周全,就难以让课堂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2.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无法深入探讨

很多老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没有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活动一开始就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基础好的同学相对比较活跃,一下就抛出自己的观点,基础较弱的同学就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长此以往基础较弱的同学就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再积极思考,对英语的学习以及性格的形成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活动中教师缺乏激情,无法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开展课堂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营造真实的氛围,同时自己也要融入课堂设置的情境中去,以饱满的激情面对学生,面对活动,这样才能带动学生一起走进鲜活真实的活动中,才能让课堂活动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4.活动后评价不及时、不积极,学生无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的出色表现,或是通过口头表扬,或是通过肯定的眼神或动作,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其不足之处则应委婉地提出建议。很多老师为了赶课程进度或是为了完成任务,往往草草结束活动,没有时间或很少及时评价学生的活动,就进入下一环节。评价不及时挫伤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评价不积极无法使学生感受成功。

二、促使英语课堂活动有效的具体策略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有教育家说过:“如果学生学习没有兴趣,那就如同苦役在身;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其兴趣爱好,采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组织课堂活动,无疑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也是使课堂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形式也要灵活多变,要不断给学生“新鲜刺激”,因为新奇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比如在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Group competition、Boys VS Girls、Pair work、Group Work、Debate 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在处理教材内容上可以采用Retell、Role Play、Act out、Make an Interview、Make a survey等。而且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老师不能只和某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因为当老师和某位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或和班上的少数几位学生对话时,大多数学生都处于无所事事的观望状态,课堂效率自然难以提高。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从教学目标出发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

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而不顾及活动的内容,设计了一些无效的课堂活动,这只能是浪费课堂的的宝贵时间。比如有老师喜欢用hangman这个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hangman:老师想好一个单词,一共有几个字母组成,在黑板上画相应的横线条数,然后让学生猜有没有那个字母,如果学生说出的字母是这个单词中所含有的,老师就把这个字母填到相应的横线上去,如果没有就继续再猜,直到猜出这个单词为止。)诚然,学生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学生从这个游戏中得到了什么呢?最多就是复习了这个单词,而用这么长的猜测时间复习一个单词,而且猜测的过程毫无根据,学生从中得不到任何的语言锻炼,获取不了任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此,这样的活动是无效的。

3.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开展语境真实的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模拟现实,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在6A Unit 1 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有关指路的词汇和句子表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把学校周边的几条主干道和主要地点绘制成一张简易地图,让学生思考如何表达从地点A到达地点B、C等,然后小组交流编写对话并表演。因为是学生自己学校周边的地图学生很感兴趣,对地理环境也比较熟悉,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效果很好。而且也结合学生的实际,用英语解决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真正培养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4.从提升能力出发开展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不能仅仅围绕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更应该渗透情感的教育,让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境界得到提升。

课堂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有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组织好课堂活动,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王子华,南京市上元小学,211100)

英语课堂的活动 篇4

一、科学建组, 分工协作

笔者认为, 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是小组活动有效进行的必要前提。我们在划分学习小组时, 必须尊重学生个性, 尊重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已有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划分原则, 保证各成员的差异和互补, 使各小组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 具备同等的竞争力。在组内要设置负责人, 明确各成员的职责任务, 如信息搜集、信息汇总、发言汇报等。A也许可以轻松地阅读与分析资料, B也许能多角度地看问题, C也许擅长于画图, D可以组织材料, 使小组成员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任务上, 这样, 每种贡献都是必需的, 都有价值。

教师要了解学生, 取其所长, 尽力为每位学生创造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 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更要引导那些能言善辩的学生帮助习惯保持沉默的学生, 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处理好组内成员畅所欲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

科学地划分小组保证了各组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 组内成员的合理配置, 使合作成为可能。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会有更多的信息输入与输出,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 培养合作精神

竞争历来被当做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 在竞争过程中, 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 在比赛的情况下, 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提高。

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 大体平衡的水平可增强获胜的信心, 提高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与竞赛参与的积极性, 在班级中形成“组内合作, 组际竞争”的格局。在小组活动中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 用竞争带动合作, 用竞争唤起学生思维的碰撞, 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提高小组学习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 应该有这样一种性质, 即参加小组学习对每位成员都确实是有价值的。它不应只有一个答案或一条解决途径, 不是学生个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解决的。这些任务还应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对所有学生都具有挑战性。如在Go for it Unit 4中, 对于设计“newspaper ads (报刊广告) ”这一任务, 学生可以在适合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挑战水平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由于小组活动过程长, 参与面大, 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言论范围广, 异议颇多, 因此,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 不能将所有问题都留给学生讨论。那些在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出答案的问题, 或只具备唯一答案的问题, 是没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而那些具备信息沟通的问题, 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或是对同一事物可能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 才是有合作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要善于甄别和筛选各类问题, 找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四、重视发挥独立思考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 就意味着摒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实际上, 小组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将学生的独立思考排除在外, 而是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发现思维的深刻与独特, 学生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这些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 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了这些欲望之后, 小组学习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平台。学生带着自己的见解进行集体讨论, 互相启发, 才会取得优势互补、一点就通的效果, 有观点的针锋相对, 小组活动才会有生命, 从而达到目的。因此, 小组活动与个体学习之间不是替代关系, 而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 必须为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提出问题或提供话题后, 可不急于让学生进行讨论, 允许学生先思考, 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走进小组活动, 在交流中丰满自己的见解, 最后以集体的智慧形成最完美的意见。

五、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小组活动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方式,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其中扮演多种角色, 对小组活动的顺利展开有巨大影响。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 而教师的精讲是为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教师的调控为小组活动提供了成功的保证, 教师的激励为小组活动提供了动力源泉。

总之, 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小 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小组活动可以缓解目前班大人多的矛盾, 增加语言实践的密度和广度。小组活动能缓解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产生的焦虑心理, 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小组活动中, 要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 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摘要:要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 就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 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 培养合作精神, 用竞争带动合作;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提高小组学习质量;重视独立思考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走进小组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注重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组学习,科学划分,合作竞争,指导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秀平.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J].河北教育, 2011 (03) .

[2]王佳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山西教育, 2012 (04) .

交际性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篇5

交际性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交际性不应仅仅作为外语学习的产品,还应是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的原则.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英语课实践性强的特点,阐述交际性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作 者:王方园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42关键词:课堂活动 交际性活动 设计与组织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6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活动的设计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活动教学的常见模式是:教师把教材上某一单元的活动内容介绍给学生,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围绕相关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呈现,之后请部分同学向全班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体现了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它也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体现。但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很容易让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成为了少数几位同学活动的平台,而更多的同学则随声附和,完全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或者由于活动范围过大、形式单一,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设计中,采取了如下策略:

第一,设计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 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活动中是组织者、调节者和参与者,组织和协调好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对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出现的不影响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语言错误,不必立即指出纠正,只要能连贯地表达思想即可。如果学生犯了一些影响交际的原则性错误,则应予以及时纠正。

教师可经常采用游戏和小组竞赛的活动形式,检查哪个小组参加活动和发言正确率高,给予参与者鼓励,给予优胜者表扬,并颁发奖品。课堂热闹活跃,学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为集体争光。这些活动本着把学生和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与教师一起感受,一起欢呼,一起关注。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较容易获得成功。教师可要求完成任务较好的同学回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自编对话和复述课文,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他们的任务。要求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能背诵一些单词、短语及简短的语篇,回答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在小组活动中能就分配的任务与他人合作,在老师和组员的帮助下,能完成规定的任务。这种活动能促使能力强的学生得到锻炼,使他们成为学习骨干,带领其他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语言学习和实践。学习困难的学生感觉自己被关怀和重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把握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应遵循的原则具体体现在:

(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

(3)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任务分配;指令简练、清晰,以保活动的顺利完成。

(4)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时代特点,使活动具备趣味性、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第三,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我们在教学上一贯提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因为所教的学生存在着认识能力、认识方式和认识结构这三个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若要全面的調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对施教对象的认识差异作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根据课文内容与结构的特点,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言语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能力、方式,去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例如我在教授 "Types of Sports"时,我首先要学生说出他们所喜欢的体育运动的名称。由于这都是一些简单的单词,如"table tennis, basketball, football, high jump, volleyball, running, badminton"等,所以全班学生的兴致都很高,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单词。后来,我又请班上的体育生讲了做好这些体育运动的技巧。这样既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鼓励了部分因为英语能力不够而不敢参与教学活动但有其他特长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都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

因此,课堂活动方式应由学生个体活动逐步转向小组或集体活动。建构主义的重要代表皮亚杰认为,人们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但这种建构不是任意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从而不断加以调整、修改,使其理解更加丰富,全面。课堂活动设计和组合从个体活动、两人活动到小组活动就是体现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交互活动会产生信息差距,形成或促进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形式的转换让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不断循环中复习已学知识、习得更多新的知识。

研究表明,学习者在交流中获得更多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同时也给其他学习者提供类似的语言输出,而且"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积极反馈和帮助,从而激发更高的学习动机"。我们知道,我国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课堂活动只停留在个体活动的层面上,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得到和老师对话交流的机会。只有通过多向活动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尤其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应通过活动的转换创造新的不平衡,以激发学生想学习的欲望 。

第四,注重差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交际策略。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学习这一问题,余文森教授回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善于运用交际策略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小组活动的成败许多时候取决于交际策略是否被合理地运用。面对不同认知风格、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要达到交际的目的,任何人都必须遵从交谈的三个准则:坦率、寻找和谈话对象的共同点、随时注意倾听(Larry King,1998)。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然、安全的交流空间和方式,使他们在具有较强交际能力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大胆地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第五,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發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有专家认为,好课是有问题的课,它应该有继续研究和生成的空间,应该让学生有思考与发挥的余地。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考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一位教师在上Elias' Story 这节课时,设置了"新闻会客厅"这一活动,他让两个学生分角色扮演Nelson Mandela和主持人,主持人就Mandela的生平,他如何帮助黑人与政府作斗争,如何消除种族隔离制度等方面对Mandela进行采访。主持人应在之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还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一些有意义有深度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第六,利用好口头评价,提高评价有效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教师口头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或在生生互动过程中,以口头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的评价。口头评价有及时性、自发性和主观性等特点,教师运用得当,能激励学生,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发展;运用不当,则会影响活动效果甚至导致活动无法进行。常有教师抱怨说,"我经常说 'Very good' 'You did very good job'等鼓励性语言啊,那为什么我的学生还是不积极呢?最后我设计的活动都是由我来实现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过于吝啬,虽然课堂活动设计很好,但学生不敢参与,问其原因,学生说"怕出错挨骂"。这些老师上课时,如果学生很快按教师的设想回答出问题,就对学生赞赏有加;但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教师的眼神是狠狠的,同时还说"Sorry, you are wrong." 这样的课堂活动如何有效地进行呢? 

高中英语课堂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既不能滥用激励性评价,也不能过于关注结果和即时表现,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我们应该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和能力等各种因素,对学生进行评价,既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做的行为,又要提出建设性意见,指明方向,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可以用,"Good try, but not exactly. Can you think of another one?"类似这样的评价,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另外,教师在口头评价时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动达到良好效果。

浅谈英语课堂的活动 篇7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重视师生感情的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一个成功的教师是善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这样就会使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相对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 学而忘我, 乐此不疲。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多变, 注重艺术, 活跃气氛

教师对教学的巧妙设计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使教学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轨道。学生尊重富有教学激情的教师, 最爱听饱含情感的教师语言, 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 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生的关系由过去的单一关系———师生问答, 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关系,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如记单词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记相应的单词, 这样学生就记得快。例如, 学习一些动词running, singing, reading, swimming, skat及动物bird, monkey, elephant等词时, 可配上动作;在学习身体各部位名称时, 可以说着单词并指相应的部位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玩玩乐乐的环境中记单词。再如学句子时, 可以使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如上文提到的身体部位的单词来练习句子:Touch your...Show me your...Clean the..., 还要求学生每人画一幅最漂亮的人体画, 标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这样学生既动口、动手、动脑, 又集中了注意力。

英语课堂的活动 篇8

一、加快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英语教学可划分成两大块,即口头(听说)和笔头(理解和表达);而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笔头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作为一个客观的教育研究者和教师,谁也不能视而不见。就近年的中考而言,120分的试题,单纯阅读理解就占了30分;从题量上看,也从二篇增加到了三篇。在整个试卷中,阅读理解也是最费时间、比较灵活的部分。从对阅读后的理解方面看: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原文中找答案和简单地计算,逐步要求根据原文的精神实质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一部分题中,你会很自然地碰到象“infer(揣测)、imply (暗示)”这一类的词,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段落揣磨出作者说话的目的、文中说话者的引深意、文中没有直接陈述但却有所暗示的内容;甚至根据作者已经谈到的内容,imagine(想象)作者在下一个段落(原文中并没有)可能会说些什么。从试题覆盖的广度上看,一般以交际环境为主,兼涉科技、制作工艺等具体过程。不仅对学生作题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其深层理解力,也就是学习语言的扩张力(即素质)提出了挑战。

因此,学生素质的提高,一要靠自身临场的发挥,更要靠平时教师对他们学习解题方法的训练有素。教师如果靠时间一题一题的传授,学生靠一题一题地记“会”,那么在考场上最多是个中分低能的机器,就不用说是将来适应社会了。会教的人,往往是教给学生金钥匙;以后来看,管你会不会教学,只要你从事教育教学,你都不光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必须走向学生“交钥匙”的道路。因为现在教材和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中,普遍源于英语报刊的“原汁原味”的真东西越来越多,“国产”英文材料越来越少;没有拿到“钥匙”的人,只能在知识殿堂的门外徘徊。

二、阅读教学要当作工程来抓

1、教师备课重“热身(warming-up)”

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

摘要介绍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凡是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猜的能力的培养比动手查字典的“勤”更有意义;

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也可根据已有的事实,对文章的结局、后来的前景、隐含的事实进行发掘;

最后教师最好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以统一思想,判断是非,使学生醒悟阅读的奥妙。

2、阅读过程明确“目标(goal)”

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提问好、中、差学生回答指导性问题,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idea);

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以及start,process,end总体过程脉络;

细读:可以每隔几篇进行一次,教师要有所筛选,把握难度、深度,突出一个或两个侧面;对中考而言,不是考试范围的东西不要做这么细;

分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如果是从其它地方获取的试题,甚至可以更改参考答案;但必须分析说明令人信服的理由。

3、阅读教学的扩展——“表达(ex-press)”

鼓励学生用简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而不是复述课文;不要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哪怕比较严重;

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既然是猜,能沾边达意就行,不要对其用法作过多的分析;

做大纲所要求掌握语言知识的练习及中考词汇手册上要求的要点;

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三言两语,只要中的就行,要少而精;

语言运用。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提纲、评述等。

4、阅读教学的法宝“自学(self-studying)”

(1)充分利用选材上的优势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阶段来培养。例如,以前的学生往往满足于歌曲、游戏、表演等引起的表层兴趣;而现在则不然,他们不再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智力兴趣,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教师应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换位、调查、解题、讨论、辩论、采访等。

(2)开发学习潜能

优化英语课堂活动方式的策略初探 篇9

英语课堂活动方式的优化, 可采用如下三种有效策略。

一、信息差策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有效地开展英语交际性活动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要有信息沟 (information gap) , 有了信息沟, 学生就有强烈的参与交际的需要和欲望。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设信息差, 使每一个学生带着渴求获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心理去学习和运用英语, 从而获得语言能力。教师所提问题要尽可能做到没有现成的答案, 避免太多的单调乏味的“明知故问”。

如在小组活动时, 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根据本班某同学的相貌特征、衣着进行描述, 请其他同学猜出他所描述的是谁。

在教“When were you born?”时, 教师可以问:“Dou you know how old I am?”然后让学生猜:“When was I born?”进而问学生:“Which month was I born?Where were you born?”

在教“Weather”一课时, 教师可让学生分头阅读教师事先准备的写有各地天气情况的不同信息的纸条, 然后互相交流:“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in Shanghai?”

教“Earthquakes”之类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课文时, 教师可安排不同小组分段阅读讨论, 形成信息差, 然后请各小组派出代表交流the 1906 earthquake, the 1989 earthquake, the Big One的不同情况及地震的成因等。

有位教师在教“Could you help...?”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I’m sorry to tell you that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our monitor.”本来学生就在为今天没有人喊起“Stand up”而纳闷, 听老师这样一说, 他们都急切地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纷纷问:“What’s wrong?”这时, 班长由另一位老师搀扶着进来, 教师趁机说:“He fell down and hurt his leg just now.Could you help him?Could you help him have lunch/go home?What could you do for him?”这时, 学生不仅对老师的问题作出反应, 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动作 (如他的同桌马上站起来扶他到座位上) , 这样就产生了真正的交际。

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意在真实或比较真实的情景中参与语言活动, 并在了解信息的同时学习到新的语言知识。有了信息差的语言操练活动, 持有不同信息的双方可以通过交际手段, 交流信息、填补信息空白, 完成学习的任务。讲述者 (传递信息者) 为了准确完整地表达信息, 会尽力发挥其语言能力, 听话人 (接受信息者) 带着渴求获得信息的心态集中注意力理解和吸收语言, 这样的课堂活动往往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尊重差异策略———促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班级授课制“一刀切, 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中, 在固定的时间内, 对同样的教学内容, 按划一的要求, 用统一的授课方式, 必然使一部分尖子学生“吃不饱”, 一部分后进学生“吃不了”。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或没有机会、或没有能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使优等生拔尖、中等生争先、后进生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布鲁姆“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 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好”的理论, 笔者将普通教学班的学生分为A, B, C三个层次, 在目标、讲授、操练、提问、练习、测试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A, B组学生教师通过启发让他们自学、同桌互相讨论交流为主, 对C组学生教师则加以重点帮助、辅导, 课堂呈现合—分—合—分—合的结构特征。提问时让C组同学回答简单的或课文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让B组同学回答稍有灵活性、直观性强的问题, 让A组同学回答综合性高、灵活性大的问题, 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努力尝试达到更高一级的目标。让学生组成异质小组, 无论是朗读、对话、答问等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 能参与活动者都予以加分, A, B, C层的学生都要为自己小组的达标、得分互相帮助。这样, 全体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愉悦和谐, 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人, 人人都有用武之地,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如学完对话后, A组学生能表演对话, 还能用自己的话编新对话;B组学生基本会背会表演;C组学生则理解了意思并会读出对话。分层教学的课堂模式, 使高层次的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 也使中下层次的学生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体验, 减少了他们的知识缺陷累积和学习动力系统障碍, 提高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三、超常规策略———激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英语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需要, 勇于打破传统框框, 追求教学的个性化, 提倡在课堂争辩问题, 允许学生上课不举手站起来就说。

上课时可与学生共同讨论教学的内容, 让他们选择教学的方式, 甚至教学的地点, 如上JEEC Sports Meeting的前一节课上, 笔者就“在教室还是在操场上课”征求学生的意见, 表决结果是一致要求到操场。于是, 我对预习作了布置和要求, 第二天在操场分小组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用英语组织的运动会。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教学效果自然特别好。

在课堂教学方式的组织上, 要力戒程式化。笔者有时提前两三分钟到教室, 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往往就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教学话题, 没有“Good morning, Class!”“Good morning, Mr Pan”之类的问候, 反而感到特别亲热、自然。

在课桌椅的摆放上, 可以既用“秧田式”, 也用半圆式、舞台式、圆桌式。学生活动可以三人一组, 也可以四人一群;可以坐, 也可以站;还可以运用社团语言学习法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 围成一圈圈, 形成协商的氛围。

在学了“Fly Kites”一课后, 笔者则让学生分组做起了风筝, 并到有矮树的小溪旁, 用所学英语进行对话交流, 全身心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其趣无穷!笔者在提问的同时, 也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如在学习祈使句时, 笔者在学生按指令做了若干动作后说:“Now, it’s your turn.You can ask me to do things.I’d like to do something for you.Who want to try?”话音刚落, 一学生马上说:“Please sing an English song!”接着, 我即兴唱了一首“Do Re Mi”。这一过程中, 学生就不再是一个“空罐子”被动地等待接受知识, 而是真正在主动地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

让有效的活动走进初中英语课堂 篇10

一、初中英语课堂中常见的“作秀活动”

1. 形式化的讨论活动

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常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讨论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可现在多数讨论活动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1) 匆匆忙忙的讨论。为了激趣, 不少教师习惯每节课都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 可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活动过多, 就会导致讨论交流变得很仓促, 学生还没讨论到实质性问题就被打断了, 还会有何收获呢?

(2) 盲目且无价值的讨论。部分老师对课改要求理解不全面, 片面强调气氛的热烈, 选择了一些对学生而言非常简易的问题来讨论, 只强调大声, 而不明确指出讨论目标, 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的, 可学生从中却学不到东西, 讨论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2. 低效耗时的对话表演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 不少的英语教师把对话表演当成了每节课的重头戏。常将简单易学的对话采用师生对答、同桌互练、分组对话、小组表演等形式来进行练习, 一组简单重复的练习过后, 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 还耗费了大量时间, 且收效甚微。

3. 过分追求热闹, 忽略了教学目标

课堂上巧妙的游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可这“睛”乱点了龙就“活”不了。不少的游戏纯粹为了激趣而设, 忽略了语言教学的目标, 这样就浪费了本来就有限的课堂时间。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的意义

叶圣陶曾经在一封书信中说过:“为活动而活动, 当然不好。任何事情, 遗其本旨, 流于形式, 均属不好。”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 能否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三、设计有效英语课堂活动的原则

1. 教学活动要有灵活性

(1) 学生背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需要以知识为依托的。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 但这只能暂时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还不足以使其形成稳定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种体验和态度的形成基于一定语言知识的积累, 并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得到发展后, 最终成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设计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比如, 让英语单词都不认识几个的初一学生去参与初三的教学活动, 就算你活动设计得再有趣, 学生也无法学到东西。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特点的孩子, 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知识储存量都各有不同。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于初三的学生, 教师如果还用儿歌去激趣, 只会让学生倍感无聊。

(2) 教师背景。现在有效的活动设计数不胜数, 但不能盲目选择。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长, 教师既要善于学习别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扬长避短, 不要亦步亦趋地采用别人的方法。

(3) 因地制宜。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 各地的资源亦各有不同, 不能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 到处请人做课件, 借多媒体设备等来准备一节课的做法实属一种资源的浪费。条件差一点的学校里的教师也一样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最朴素的手段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活动应有目的性

开展课堂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不能只追求形式, “为了活动而活动”, 应使“活动内容化”, 每个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 有目标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

3. 教学活动需要趣味性

(1) 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 且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所以,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 能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最终实现有效的英语教学。

(2) 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学习时心理求知的原动力。开展活动时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表现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 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的激励评价, 给学生以自信, 使他们获得满足感。让成功的良好体验为学生注入新的活力, 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台词艺术下一篇:基坑的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