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英语课堂

2024-05-09

有效的英语课堂(精选十篇)

有效的英语课堂 篇1

—、巧用音乐激发情趣

音乐无国界。在英语课的开始, 无论是纯粹的乐曲, 还是带有中英文歌词的歌曲都能起到烘托气氛, 激发情绪的作用, 让师生在进入课堂的瞬间便兴奋起来, 以积极的状态准备学习。

优质课评选通常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当学生们列队走进教室的时候, 一曲进行曲形式的《迎宾曲》, 就能唤起学生的热情, 振奋精神。轻松欢快的英文歌曲《Do Re Mi》, 2008奥运主题歌《One World, One Dream》无论出现在哪一堂课前, 都能激发学生的情绪, 引起感情共鸣, 拉近师生距离。

如果歌曲内容恰好贴近本课内容, 那再好不过。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 (下) Unit 5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feel happy?好几位老师都在课前播放flash歌曲《Clap your hands if you feel happy》。学生一入座, 就情不自禁地和着乐曲边唱, 边拍手、跺脚的做动作。老师不用引导, 只是加入到学生中“配合”, 一开始课堂就活跃起来。由于这首歌曲与课本内容如此贴近, 在歌唱中学生已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 可谓事半功倍。在课堂结束时, 师生再次唱起这首“儿歌”, 余音绕梁, 余兴未尽, 一首歌点活了一堂课。

二、善用多媒体, 开发教材资源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视听内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份好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丰富、拓展教材内容, 深化、升华课本主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合作的热情。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Reading部分, 讲述王颖作为志愿者到西部山区支教的故事。执教本课的赵老师在课一开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连续播放了20多幅西部孩子贫穷现状的图片, 伴着韦唯深情的歌唱《爱的奉献》, 同学们被深深震撼了, 教室里一片惊叹声“呀!”西部山区贫穷的同龄孩子的生存场面深深揪住了这些生活在幸福环境里的孩子的心。“为什么会这样?王颖做了什么?她能改变现状吗?”强烈的探求动机跃然于同学们的脸上, 他们带着问题急切地读起了课文。

在阅读完课文后, 赵老师又在屏幕上呈现出三组照片来对照西部孩子与我们孩子的生活环境, 同学们又一阵惊呼。“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一位位同学的答案发自肺腑。《爱的奉献》再度响起, 一堂课在震撼与深情中结束。这是一堂英语课, 更是一堂实事课, 爱心教育课。

又如,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下) Unit 7 What does he she look like?教室里回荡着滑稽的嬉皮士音乐, 屏幕上显出诸位笑星欢畅的笑脸:潘长江、马季、李勇、蔡明……学生们非常兴奋, 跃跃欲试。一上课, 老师就拿这几位“大腕”说事:“Who is he/she?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He/She is short.He/She has big eyes.He/She wears glasses.学生们七嘴八舌, 老师稍加引导, 在对不同人物的描述中, 语言点不断得到巩固, 并不断添加新语言项目, 重点语言内容被老师板书到了黑板上。

接下来的练习阶段, 利用powerpoint的超链接功能, 点到谁说谁。例如, 点到潘长江的照片, 幻灯片切换到潘长江专页, 对他进行具体描述, 点击后相应句型出现在照片旁边:He is….He has….He wears….老师示范、学生俩俩对话、学生到黑板前演示、老师领读句型, 课堂进度层层推进, 学生活动变换有序。借助多媒体, 同学们兴趣高涨地、在与众明星的亲密接触中轻松地掌握了所学语言内容。

最后, 老师又设计了几组对照图片:李勇VS潘长江, 马云VS刘翔, 邓亚萍VS刘亦菲, …要求学生对这几组人物进行对比描述。最后老师问:Who do you like best? (你最喜欢谁?) Is he/she handsome/beautiful? (他/她英俊/漂亮吗?) 从而深化主题: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her look. (不要以貌取人。)

在以上两例中, 两位老师都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丰富的视听画面抓住了学生情趣的激发点;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并适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多媒体的作用在老师们开发教材资源、灵活使用教材方面功不可没。

三、把握教材、分析学情, 真正做到“学为中心”

我们先来解析两个教学环节: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 (下)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off/down the music?Section B.在复习环节老师设置了几例对话场景来复习SectionA的内容: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for me?Would you mind not…?应该说这是应用语言的真实交际, 是非常好的。但是, 中国学生在听到这一请求时, 回答通常是“Yes.”这时授课老师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Oh, you should say, ‘Ok, I’ll do it for you.’or‘Of course not.’. (你应该说“好的, 我这就去做。”或“当然不介意。”) 但是, 在真实交际中是可以回答:“Yes.”或“Of course.”的。那么, 老师听到这类回答应该如何应对?我们试想下列的课堂交际:

T: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It’s too noisy outside.

S1:Yes.

T: (放慢语速) Oh?You say‘Yes.’, It means you don't want to help me.I’m sorry to hear that.

往往这时学生已经反应过来。

S1:Of course not.

T:Thank you very much.

T:Boys and girls, when you want to help me, you can say:“Of course not.”or“Ok, I’ll do it.”But if you don’t want to help me, you can say, “I’m sorry.I….”

(转向S2) 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S2:OK.I’ll do it for you.

……

在这样的语言交际的“插曲”中, 学生可以明悉错误, 获得感性语言并且在交际中习得语言, 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比起武断地指令:You should say…效果要好得多。

又如,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 (下) 第九单元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有一位老师在授课中稳扎稳打, 步步为营:教一个句型练一个句型, 课堂节奏紧凑, 学生活动积极性高, 输出效果好。乍一看, 这是一堂无可挑剔的好课。但是在教授“Me neither.”这一句型时, 老师是这样敎的:

T: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S1:No, I haven’t.

T:What about you?

S2:Yes, I have.

T:Say:“No.I haven’t.”or“Me neither.”

很显然, S2去过长城, 老师为了操练句型在引导学生“说瞎话”, 违背了交际原则。而且这位老师或许没有注意到:尽管在课文正文部分没有出现“Me too.”这一说法, 但在语法总结里面涵盖了这一点, 只因为它属于已学知识, 所以没有出现在正文里。因此, 老师在授课时应深入研究教材, 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而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在上面两例中, 看似是简单的一个教学环节的失误, 但实际上反映出老师对教材挖掘不到位, 对学情分析不充分, 或者更甚者是对英语教学理念的理解偏差:以为一堂语言课只是为了处理几个知识点, 操练几个句型而已。再者, 从上例中教师对学生话语的干涉来看, 要真正做到“学为中心、学为主体”, 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还需时日。

四、学生有效参与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是学生参与的广度、活动的程度、探究的深度是关键性的因素。如何搞好课堂活动, 保证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是教学中的难题与关键。

在英语言教学中, 出现“鹦鹉学舌”式的机械操练是很常见的, 这在语言操练阶段也是很合理的。在这一阶段, 由于内容简单、任务明确, 学生只要有勇气就能说得好, 因此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踊跃在课堂上发言, 这是近年来英语课堂教学上出现的可喜现象, 我们对这一进步感到极大鼓舞, 希望整堂课学生们都能保持高涨的情绪。在低年级的英语课堂上, 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 同学们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活跃,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应该看到在高年级课堂的语言综合运用阶段如果还一味停留在机械重复上, 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 未免会让课堂显得“浅薄”, 无论从语言掌握方面, 还是语用能力上都显得欠缺。在这一环节, 老师的教学设计上的梯度与难度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我选取这次大赛中的两例来管窥学生活动是否有效: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 (下) 第九单元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在综合语用阶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四幅邹平的地点图片:唐李庵、范公祠、鹤伴山、黄山广场,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任选一到二地点, 用学过的语言进行描述:说出去过哪一地点, 何时去的、怎样去的、看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最后小组推荐学生在班上做汇报。在这一任务设置中, 老师选择的是同学们熟悉的家乡的景点, 大家一定去过, 有感受, 有话说;但也有挑战:那就是新旧知识的结合、不会某些单词及表达。对此, 老师充分估计到了这一点, 一是给同学们预留了充足时间, 二是在同学们讨论过程中, 老师不停的在学生中间走动, 不时地给出帮助。由于任务设置合理, 布置有序, 同学们在汇报阶段精彩不断, 围绕主题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听课的老师们都觉得耳目一新, 啧啧称赞。尽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 看起来同学们大多数在奋笔疾书, 只是偶尔交头接耳一阵, “场面”并不是很“热烈”, 但从最后的“语言输出”来看, 任务设置有基础、有梯度、有难度, 触动学生思维, 引发他们积极思考, 而且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拓展。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积极思维, 有效合作, 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能力。听课老师普遍认为, 这一环节是本课知识的有效延伸与升华, 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

我们来看另一例, 也是本课的语用部分, 这位老师也使用了这四处地点, 任务要求也大致相似, 或许这位老师认为学生很难完成任务, 要求填充短文:

I have been to______.I went there on____.I went there by____.That day I saw______.They were…......., I think it is a______place.

大家看, 现在任务变得非常简单, 只要在空格处填几个单词就可以了, 尽管学生们很“配合”, 大声而热闹的“讨论”着答案, 但看的出来表情极其轻松, 正如一场毫无悬念的球赛中强者的表现, 他们根本无需思考。在这一环节学生只是读了一篇短文, 复习了几个单词, 简单重复前面已学知识, 达不到综合运用和深化、拓展的目标;任务的设置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从上可以看出, 要保证学生活动的积极、高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看学生活动, 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积极发言, 气氛热闹。应该说, 站起来发言是参与, 但从表面上看只是一种行为的参与, 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 学生回答的问题, 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 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否主动积极, 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 思维的状态, 不能满足于都在发言, 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

要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具体到每一堂课会有不同的内容与设计, 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树立“学为中心”的理念, 对教材有深入的挖掘、对学情有充分的分析、对教法有合理的设计、对媒体有恰当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与课堂人性化结合, 打造出高效、和谐的好课来。

摘要:本文撷取2008年邹平县英语课堂大赛的几个课堂片段, 从激发情趣、多媒体利用、开发教材、把握学情、教法设计以及教育理念几个方面透析了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几个因素。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篇2

一、激趣提问的艺术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则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尽量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

二、启发性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得到提高,根据这些要求,能够提出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是提问的关键所在。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所学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尽力避免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样不仅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损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减少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高层次的交流。

三、发散性提问的艺术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师可提一些发散性问题,使学生的思路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知识经验,找出新的答案。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创新思维得到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跳出对教师的依赖,多说敢言,主动质疑,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知识重难点,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的问题,又要设计出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已有认知结构重新组合、编码,提高思维水平的问题。

四、有效评价提问的艺术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明确、有效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学生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赞扬,这样对增强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的双边活动。但事实上提问行为中往往教师是提问话语的控制者,掌握着提问的主动权,成为了提问的主体。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有很多的疑难问题,不能够只通过教师的提问来解决。

总之,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中,英语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教师要按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设计问题。让比较聪明的和自信的学生回答稍难一些的问题;让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学生回答稍容易的问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会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认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程度相对滞后的学生会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教师不仅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活动,才能使学生学好英语。

创设有效的英语课堂 篇3

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取了一场课堂改革——“五粮课”课堂教学模式。下面谈谈笔者的心得:

一、采取小组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因为不少教师曾经遇到过课堂气氛压抑、死气沉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差,教学效率低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竞争能使人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反应:求胜动机强烈,情绪饱满,精神焕发,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所以,合理利用竞争机制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并竞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这里的“竞争机制”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互助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通过量化的评分竞赛,将小组成員的学习利益捆绑在一起,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激发每个成员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将组内活动和组间竞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这里的“学习效率”是在竞争机制基础上,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通过个人或以小组合作加强学生间交往互动,学生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都会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利用课堂知识,进行游戏教学

学生们在学习第二外语的时候,如果在有趣的游戏中贯穿课堂知识,学生们的感觉会好很多。爱玩游戏是人的本性,我们何不投其所好呢?把游戏带进学习中,学生就会如鱼得水,在知识的海洋里欢快的畅游。

学英语的主要目的在于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就要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训练他们运用英语去完成。“游戏”的本质是假设、模拟,在想象的外部环境中有意识地进行模仿活动。在课堂上假设、想象某种交际情境,用英语进行模拟言语活动,便是英语教学中的游戏。使死气沉沉的教学交际变成有目的、有内容的自然交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英语学习具有实际意义。

三、设计合理而又流畅的教学流程。

其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好教学环节,特别要设计好各个环节的衔接;预想各个教学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在设计时,可以考虑把生活中的要素引入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使英语课堂具有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以便培养学生得体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二,设计新颖的开头,努力让学生上课开始就进入积极状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开始非常重要,它或多或少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接下来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纪律问题。上课开始尽量少用和不用默写单词、读课文,可以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英语课的状态。

四、提高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激情

中学英语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还要体现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有位着名的教育专家说过:“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给予正确有效的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一条平等的教育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发展。”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包括评价。

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

有效的英语课堂 篇4

一、听说常规

听说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在对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小学生来说, 听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形成最初语音语调的基础。具备了听的能力才能听清、听懂别人的话, 才能让学生有信心开口去说, 从而培养孩子用英语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同时也保障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从进入英语课堂的第一节课起, 教师就应该建立起如何听的概念,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英语习惯。

1. 听为先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应该坚持用英文授课。最初孩子听不懂, 可以适当地辅以动作和表情, 告诉孩子先带着耳朵听, 然后再利用教师的动作和表情来理解这句英语的含义。如在课堂常规中的课堂用语, 最基本的Open the books, Work in pairs等。一个月过后, 教师就不需要再辅以动作和表情了。即使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句意, 参照旁边学生的动作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先听, 再看。

2. 善模仿

同样, 在教授新内容的时候, 教师应该强调先听, 让学生在听到具体的发音以后, 再来模仿说。例如在一年级教学中最典型的就是I’m XXX的教学了, 大部分学生如果在没有仔细听的情况下模仿出来的都是I’n XXX。这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这两个音的比较,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区别, 从而正确发音。

3. 大胆说

在听课文的过程中, 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是音形分离的。所以需要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 在听课文的过程中, 需要用手指指着所听内容, 以便音形结合, 这样更有利于单词和句型的认读。

二、互动常规

互动型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 它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发展创造力都很有帮助。

1. 问答

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容基本都属于问答式教学。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问答常规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Pair work”后的问答检查, “What’s that?It’s a bee.”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组对话式问答。在Check的过程中, 一组同学站起来, A推B问, B推A问, 两位同学互相推让;再一组, A问B答, 没有反过来的B问A答操练;再一组, A看看B, B看看A, 同时开口问。这些都是问答常规没有良好养成的表现。

2. 表演

表演是交流与互动的一个语言交际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能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年级的小学生乐于表现, 争强好胜。表演就是一个让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进行简单的提问, 也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在表演时避免重复等。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又可以保证在表演的过程中全员参与。

3. 调查

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内容很多都可以设计成简单、有效、易操作的调查任务。调查任务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年级的《What colour?》这一课中,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一张关于调查朋友所拿到彩纸的颜色的表格,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一拿出纸, 刚说完:“Do a survey!”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在班级里乱串, 教师的示范没有给出, 学生的任务没有明确, 课堂乱成一团。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 学生也只是用中文简单地询问:“你的呢?什么颜色?”然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根本就没有用到本课的句型“What colour?It’s...”。简单来看, 只是这样的调查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 也没有很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互动, 流于形式。在调查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中间, 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是在发现偏离时的引领, 确保每一次的调查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

三、评价常规

在英语课堂上,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出不同的评价。例如, 对于表现得不够好的学生, 就鼓励他“Good try”;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 就肯定他“You are right”;对于表现更好的学生, 就赞美他“You are great”;对于有出色表现的学生, 就对他说“You are excellent”。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 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 养成学生自我评价的常规。

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 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 例如在学生精彩问答之后的竖大拇指, 在热闹表演后的掌声, 在有一定难度问题回答后的“Super”等多种评价形式, 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努力受到同伴们的认可与尊重, 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评价的方法, 教会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不同评价, 让学生学会评价。古人云:授人以鱼, 可供一餐;授人以渔, 可供一生。学生认知水平的制约, 导致学生的评价能力确实不高, 不知如何来评价自己与别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法, 使学生行之有法, 善于进行评价。

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5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得不到重视,往往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提高。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设计难度较大,任务型教学难以实施,且效率和效果都不很理想。因此,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补充了这一不足。其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以学生活动为中心(activity centered),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优势(What Advantages?)

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注入活力(students activated)

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学习环境(authentic environment)

调动全员参与,改善学习效果(students involved)

走出误区(Get rid of the misunderstandings)

活动包括游戏,但不完全是游戏

活动包括练习,但不完全是练习

活动需要合作,但不全依赖合作

活动需要时间,但不能浪费时间

活动必须有趣,但同时必须有效

活动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设计策略(Strategies)

目的分析:活动设计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想取得什么效果?

对象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包括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等。

环节分析:什么环节使用?导入、理解、巩固还是输出阶段?

资源参考:教学参考书提供了一些活动可以参考、得到启发。

常见活动(Activities)Brainstorming(Words, Ideas)

Jigsaw Activities(Reading)

Dictogloss(Text, Stories)

Role Playing(Dialogues, Plays)

Interview(Famous People)

Games(Grammar & Vocabulary)

Discussion(Opinions)

Debating(Viewpoints)

Retelling(Text, Stories)

Presentation(Project)

Brainstorm

常用于课堂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图示,可以结合要学习的内容展开,为下一步学习warm up。也可以用于词汇学习的拓展,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并且为写作奠定词汇基础。

disaster: earthquake, snowstorm, volcano, flood, drought, tornado, hurricane, typhoon, suffer, struggle, victims, survive, survivors, rescue, rescuers, severe, serious, experience, recover from the pains, heal, direct economic losses, loss, damage, destroy, deaths and injuries, homeless, ruins, bury(buried), diseases, fear, anxiety, depress volunteers, voluntary, psychological rescue, sympathy, care, concern, food, medical service, shelter, pure water, vaccin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enrich our social experience

smoking and its harm:cigarettes, cigar, tobacco, nicotine, harmful, do harm to, dangerous, risk, fires, cause, form into the habit of, get rid of the habit of smoking, get addicted to smoking, addiction, in public, blood, rely on, develop lung cancer, heart disease, cause diseases, such as, tax, government, economy, expensive, ban, forbid, prohibit, expensive, cost a lot of money, treat the diseases caused by smoking, pollute, popular,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young people, youths, campus, secretly,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sts, increase, die from, average, averagely speaking …

Why do we get typhoons? Typhoons are tropical storms with very high winds.They are also known as cyclones or hurricanes.They only occur in the tropical zones and start out to sea.A typhoon begins at sea where a low pressure system has formed.To start, the water temperature needs to be very warm and the air, humid.At first, the low pressure system slowly sucks in this humid air.As this air flows into the low pressure area, it circles around.This circling process is helped because warm air rises, so this circling air also rises upward in a spiral like a corkscrew.When this happens, warm, moist air gets high into the atmosphere, it cools and forms rain clouds.In most cases, this process causes rain and storms at sea which eventually clear.However, a small number of these storms get bigger and bigger and develop into typhoons.Sometimes the air pressure in the center of the low pressure system falls dramatically.When this happens, air is sucked into the low pressure system and the spiraling air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storm speeds up.By now, the wind speed is high(up to 120 kph)and the storm is violent and destructive.Once a typhoon develops, it does not stay in the same place but moves about.Often, the typhoon moves from the sea onto the land.As the coast is crossed, it is very powerful and destructive.However, the damage is lessened the more it moves over on land because it needs water to maintain its momentum.When this happens, the typhoon changes into heavy rain.Jigsaw Activities

常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整体感知和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篇章结构的分析。

一篇文章分为四——五段,学生分为每人4--5人一组,段落顺序打乱,人手一段,阅读完之后,相互交流,并将文章按正确的段落顺序还原。也可对某一段的每个句子进行类似的处理。

Legend of Babushka Part C

Babushka was a housewife who kept the cleanest house in the whole village.In fact, that is all she was interested in.when a new star appeared in the sky, she wasn’t interested.She kept cleaning.1.What did Babushka like doing most?

2.Was she easily distracted from it?

Legend of Babushka Part A

But then 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door.Babushka opened the door.There were three kings outside!They wanted to stay at Babushka’s house until night-time, when they would follow the star again.They said that the star would lead them to a baby called Jesus who would be king of Earth and Heaven.Babushka made them a lovely meal, and they stayed until night-time.When night-time came, the kings were ready to follow the star.They asked Babushka if she would come with them.They said she could take the baby some food or a toy as a present.But Babushka said she would have to clean first, and would follow later on.So she cleaned and cleaned… until she fell asleep.1.Who was at the door? 2.What did they want?

3.Where would the star lead them?

4.What did she say she had to do first?

Legend of Babushka Part D

When she woke up, it was morning.Because it was morning, Babushka couldn’t see the star, and so she couldn’t follow the kings.She went from place to place, asking people if the kings had been there.At each place she stopped, she left some of her presents for the little children.1.Why could Babushka not see the star?

2.What dis Babushka do?

Legend of Babushka Part B

The Russian people say that Babushka is still looking, and it is she who leaves presents for children at Christmas.1.Who do Russians believe leaves presents for children at Christmas?

l Of course you can choose some more complicated stories or even argument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students.同位两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把一篇文章分成两部分Part A和Part B,分别发给A组和B组的同学,在Part A上提供Part B的问题和答案,在Part B上提供Part A的问题和答案。在他们分别完成阅读任务之后,分别向同位提问并检查对方的答案。如果遇到不同的答案,需要给对方指出。

Part A

Rhodes, Greece

It was a hot day in the airport.Our plane back home was delayed for twelve hours.A groan went up from my mother, my sister and me.What a terrible end to our two-week summer holiday!Dad turned around and said, “Come on, everyone, we’re going to the best restaurant in Rhodes.” We followed him into a taxi.“I want you to take us to the best restaurant here,” Dad told the taxi driver.A few minutes later we got out and sat down in a lovely open-air restaurant by the sea.A slight breeze from the sea kept the temperature cool as we sipped drinks.When the waiter came, Dad’s request was simple.“Just bring us the best food on the menu today,” he said.We started off our meal with some delicious goat cheese and salad.I don’t normally like goat’s cheese, but this came with a herb sauce that made it really delicious.The main course was grilled fish with lemon sauce.“The fish came straight from the fishing boats this morning,” the waiter told us.It really was superb.For our dessert, we had a traditional Greek dish, baklava.Baklava is a cake made from thin layers of crispy pastry soaked in honey and nuts.It was delicious.We finished our meal and looked out over the sea to the mountains of Turkey far away.It was a wonderful end to a disappointing day.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Part B:

Questions:

1.Why were the second writer and his wife in Turkey?

2.What did they do there?

3.Where did they have their meal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4.Which course did the writer like most?

5.Why did the writer and his wife feel there was no need to say anything to each other?

Answers 1.Because they were on their honeymoon.2.They visited the historic places and relaxed on beaches beside the blue Aegean Sea.3.They had their meal at a table outside a small hotel nearby.4.The second course, which was roast lamb with a green salad of lettuce.5.Because they could enjoy the food and each other’s company.Part B

Ephesus, Turkey

My wife and I were on honeymoon in Turkey, visiting some historic places and relaxing on the beaches beside the blue Aegean Sea.I remember one place above all, not only for the scenery but for the food.We had walked for hours to reach a small house high in the hills above the town of Ephesus.The view was wonderful, through olive trees down to the blue sea hundreds of metres below.There was not much to see in the house, and we were hungry after our long walk.Luckily for us there was a small hotel nearby with some tables outside where we could eat, drink and enjoy the view.We walked over and sat down.We ordered a bottle of cool water and some snacks, and prepared to enjoy the evening.There were green and black olives stuffed with peppers, and octopus grilled in olive oil.They made our mouths water, and we quickly finished the first course!Our plates were cleared and we waited impatiently for the next course.It was my favourite, roast lamb with a green salad of lettuce.When we had finished the final course came.It was a salad of fresh fruit from local farms, picked that day.The flavour of the apples, oranges, grapes and other fruits in the dish was perfect.As my wife and I sat enjoying the food and each other’s company, we didn’t feel the need to say anything to each other.The happiness of the moment was worth more than any words.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Part A:

Questions:

1.What made the first writer and his family feel unhappy?

2.How did they have a wonderful end to the disappointing day?

3.How did they get to the restaurant?

4.Did the writer enjoy the goat’s cheese in the restaurant? Why? 5.What is baklava?

Answers:

1.Their plane back home was delayed 12 hours.2.They had their meal in the best restaurant in the city.3.They went there by taxi.4.Yes.Because this time the goat’s cheese came with a herb sauce which made it really delicious.5.Baklava is a cake made from thin layers of crispy pastry soaked in honey and nuts.Dictogloss

用于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对课文内容的巩固,训练学生听、写等能力。

所用材料可以是所学课文的重点段落或者summary,不宜过长,以200个单词为宜。老师朗读三遍该篇短文:

First time,学生只听不写,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Second time,学生边听边写,note down what is heard;

Third time,学生边听边检查,in order to correct the mistakes。

然后学生以三到四人为一组,互相检查。可以由一名同学朗读,别的同学补充修改。

最后由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朗读。

要求:只要内容相同,文字不必和老师朗读的原文完全一致。

Role Play / Interview

用于语言输出阶段,如课文学习结束之后,表演对话、戏剧剧本、电影剧本或者人物传记等课文中的部分情节或者片段。

应在学生充分理解和经过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可以自选或者指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段。

要求学生把握好自己所表演的角色的特点,如性格、语气、腔调、身体语言等细节。

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或者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增加其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有关电影或者戏剧的视频片段,并要求他们尽量去模仿。

Games

你来比划我来猜:练习定语从句

一种帮助学生学习定语从句的游戏

类似李咏主持的《幸运52》中的一种游戏:一个比划一个猜。两名同学配合,一人面对屏幕、另一个人背对屏幕,面对屏幕的来比划或者解释屏幕上出现的某种事物,背对屏幕的那个人则要根据同伴的解释或者比划猜出它的名称。

我们可以把这种游戏应用到英语课堂,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来解释周围事物的能力和练习使用定语从句来进行描述的能力。第一次玩这种游戏时可以规定所猜的单词必须是教室范围以内的;游戏的组织比较简单,全班分几个小组,老师在屏幕上打上一个单词或呈现一幅图片,然后由面对屏幕的同学用英语来进行解释,解释对了而且同伴答对了,加1分,如果使用定语从句进行解释,就再加一分。

Some objects that are used in the game:

Computer, dictionary, textbook, chair, money, door, eraser, television, pocket, chalk, window, pen, glasses, shoes, paper, knife, pencil, keys, clock, door, water, knife, wall, keyboard, floor

Door: something you open before you enter a house or a room

Water: something that you drink when you are thirsty

Television: something which can broadcast news and other programs

其中有一些单词需要用介词加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来进行解释,如:

Dictionary: a book in which we can find the meanings or the pronunciation of a new word

Chair: a piece of furniture on which people sit

Money: something with which we can buy things

Computer: a machine with which we are playing the game

第一次做游戏,老师可以做一下model,或者是进行demonstration,帮助学生学习使用定语从句进行描述和解释。这种活动有以下几个优点:

如此快乐有效的英语课堂 篇6

一、教师注重小学生学习爱好的培养与保持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具有新奇感,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保持学习爱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经常组织guessing,role play,chant,play games,tell story,wake survey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并力求使活动多而不乱。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运用了英语,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自主、合作和创新意识。

二、教师要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例如: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 A Unit 2 Anewhouse一课后,让学生设计了自己的理想之家,画室内房间图,然后用英语标出图中物品的名称,用英语作简单的介绍,最后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建筑设计师”和“最佳解说员”。通过活动不但巩固复习了房间类和家具类单词,且促进了英语与美学、建筑设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三、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学生的行为

授课教师应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当地英语教师抱怨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不仅素质低、纪律差,而且回答问题时声音低,这种情况可能与学生害羞和惧怕学习英语的心里有关。于是,我决定采用积极性评价,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在课前与学生多次接触,并再三鼓励学生:我们这个班是个很好的班级,同学们非常聪明可爱,相信同学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表现也一定很出色。果然!上课时,全班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听讲,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另外,我还对做得好、读得好、声音响亮的小组和个人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们学得十分投入,教学效果极佳。

总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第一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活实际,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进而让每一个孩子快乐享受每一次学英语的过程。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7

基础知识、语言技能和应试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三项重要任务, 在这三项任务中, 基础知识显然是后两者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并不排斥, 知识也是一种能力, 叫K-ability (Knowledge ability)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应试的内家功夫。

那么, 我们平时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落实基础知识呢?首先, 我们应该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间。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这一点, 而且在期末复习、高考复习中也应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另外, 老师们进行的周测、月考、联考的内容也应与平时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 适当减少通题的量, 不可机械模仿中考、高考试题, 那样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其次, 我们要重视阅读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作用。在进行课文教学、阅读理解分析时, 不仅要关注文章意义的联系和功能的联结, 还要注意文章语言的联结。文章中含义深刻或有修辞特点的语句、词语, 可提炼出来引导学生赏析;对文章中出现的新词语、好用法可画出来让学生识记;对文章中的语法可帮助学生从上下文角度感受其灵活运用的特点。

同时, 教师要坚持输入型教学, 因为输入型教学的特点是“输入—沉默期—输出”,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use, 但不能将过程与结果等同起来, 所以不能过分强调do to learn。以言行事 (言外行为) 的前提是以言指事 (言内行为) , 然后才有以言行事、以言成事 (言后行为) 的可能。教师要认真教授语法, 发挥其在理顺基础知识方面的作用, 同时要狠抓词汇的记忆与运用。

词汇在英语的基础知识学习阶段非常重要, 因此,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科学记忆单词;其次, 要加强对单词记忆情况的检查, 既要“记”, 也要“忆”, 力争人人过关, 词词过关, 同时注意对词组、短语、搭配的检查。要特别重视对词汇的书面检查、当堂检查。除了熟记课本中的单词外, 还应要求学生适当识记一些课外词汇, 比如在阅读和答卷过程中碰到的生词, 可以让学生画下来, 并努力记住它们;要利用实例使学生学会根据词的本义推测词的引申意义, 根据词的原始意义推测词的派生意义, 根据词的中心意义推测词的次要意义的方法。

(二)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要注意有效容量。

有效容量不能单纯看教学内容的多少, 还要看教学的有效与否。有些教师口若悬河, 但真正的有效讲解却少之又少, 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获, 也就是说有效容量并不大。有些教师教授的内容较少, 但学生真正将其弄通弄懂了, 其有效容量也不见得小。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需要实现以下几种转变:从关心预设的教学任务, 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的进程;从关心这一堂课讲了多少, 到这一堂课学生能掌握多少;从关心学生这一题做了没有, 到学生从做题中悟出了多少;从关心学生做了几道题, 到关心学生能提高多少分;从关心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 到一堂课解决一类问题。千万不要以为讲的内容越多、做的题目越多就越好, 也不要以为做的题目越难水平就越高。教师若只管把所要教授的知识讲完, 把到手的练习让学生做完, 而不关心学生学得如何, 长进如何, 这样是有悖教学的基本准则的。

(三)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要注意使复习内容形成系统。

对于如何使复习内容形成系统, 则可以依据大纲、考纲要求和课本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重组, 让学生把掌握的语言点“串”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网络”。另外, 词汇复习要注意两点:抓住核心词汇, 抓住常用词组与固定搭配, 特别要注意纠正汉语式的搭配。

例如, 复习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时, 要让学生清楚以下内容:比较级的构成、比较级中的类比关系和排斥关系、有关比较级的几个典型句型、表示比较的其他手段、“倍数”表示法、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修饰语、最高级句型中范围的表达法、表示“最高”概念的其他手段、绝对最高级、同级比较等。

再如, 复习情态动词时, 不仅要讲清楚各个情态动词的多种用法, 使其串成“线”, 还要讲清楚情态动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使其形成“面”。

(四)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环节要注意严精细实。

怎样落实严精细实?首先, 备课要备目标, 一节课到底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 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并能将其转化为专题、问题或习题。第二, 备课要备学生, 备学生需要什么, 而不是教师要讲什么。第三, 备课要备能力培养, 备思维训练, 备过程监控和方法指导, 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上、停留在结果上、停留在就题论题上。

(五)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 注意学情管理。

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有效实施 篇8

首先, 我们必须弄清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而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是比较复杂和稳定的态度体验。从需要角度看, 它和人的高级社会需要相联系, 如友谊感、道德感等;从发生时间看, 情感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从稳定性程度看, 情感具有情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

笔者认为, 英语情感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对社会、班级和个体本身态度的再体验, 从道德标准、审美感受、认知评价方面进行有效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通过自身英语素养的实践提升, 特别是情感因素投入, 使学生积极主动, 愿学乐学, 以不断提高其英语综合素养的过程。

二、英语情感教学内涵

英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性语言, 除了外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原因, 还有其本身具备的独特的国际性、交际性、情感性。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缺乏这些因素的理解和支撑, 那么情感教学无异于缘木求鱼, 隔靴搔痒。所以, 情感教学和人的社会观念及评价系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常常把高级的情感教学分为三个方面, 即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

1. 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 当学生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佩服、欣赏时, 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 如产生羞愧、懊恼、憎恨的情感体验, 则会使人消极怠慢。当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友谊感、眷念心和责任心时, 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当学生有着比较强的耻辱感、自尊心时, 则有利于个体素养的提升。

2. 审美感

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感评价时, 常常会产生肯定、满意、愉悦、爱慕或者否定、沮丧、反抗的情感。不同的学生产生的体验, 有时相同, 有时接近, 有时甚至相反。情感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的探索、追求、欣赏、创造等。

3. 理智感

教师和学生在对自身活动中各种行为进行评价时, 会产生不同体验、不同标准和不同结果。如对新异对象的好奇心, 对矛盾发生时的怀疑和惊讶, 对做对题目的成功, 对疑难问题的焦躁, 对科学的热爱, 对谬误的嘲笑等等。理智感产生于活动前、活动中, 也持续到活动后, 对学生素养的可持续提升至关重要。[1,2]

三、英语情感教学的有效实施

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从教师的角度看, 应该在个人感染力、驾驭力和创新力的有效发挥和实施上狠下工夫。

1. 教师的感染力

有能力才有实力, 有实力才有魅力, 有魅力才有感染力。每个教师在性格、能力、知识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存在差异, 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成为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最主动、最吸引人气的因素。感染力强的教师可以按照设定学习目标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成学生的主动需求, 易于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易于学生正确对待遇到的种种挫折和困惑。例如, 笔者在参加中学英语教师英语演讲比赛中, 曾连续获得校级、区级、市级一等奖, 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 把个人重在参与的初衷, 追求成功和卓越、赶超一流的信念以及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与学生共体验、共交流、共分享, 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素养, 提升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坐标, 形成教和学的良性互动。还有一位女教师平时的言谈举止温文尔雅, 充满爱心和灵动, 教学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敬畏情感, 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所以她的情感教学效果斐然。

2. 教师的驾驭力

情感教学实际上是师生的互动交流活动。这种交流, 不仅是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递, 而且是情感的交流以及心灵之间的微妙碰撞。信息的交流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 知识的传递是以心灵间的隐性作用为背景的。在教育过程中, 除了人的因素即教师和学生, 物的因素即教科书和教学手段外, 还有一种“场”的因素。这种“场”, 被巴班斯基称做“道德心理气氛”, 犹如物理学中的“电场”、“磁场”。我们不妨把它称做“心理场”。我们不能低估“心理场”对情感教学效果的作用, 情感教学要进行驾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最佳“心理场”, 营造的过程, 即变“压”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情感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形, 原定的教学程序、节奏、氛围被打乱, 这就需要教师不能思维定势, 要掌握“场”的规律, 随“场”应变。

根据叶克斯-道得生定律, 作业效率和激奋水平的关系是前者随着后者的升高而提高, 达到最佳水平后, 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降低。所以, 在情感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科学运用训练或作业。例如, 笔者在布置英语对话Speak up训练或英汉翻译作业时, 发现当布置较难训练时, 学生的激奋水平会偏低, 不利于及时有效完成任务;当布置的训练过于容易时, 学生激奋水平偏高, 有可能打乱教学秩序;只有当布置的当堂训练难易适中时, 学生的激奋水平适中, 最有利于有效实施和谐稳定的情感教学目标。

3. 教师的创新力

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教师可以从方式创新、内容创新和活动创新等方面倾心打造。

(1) 方式创新

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 强烈刺激会激发学生兴趣, 引起积极反应;弱刺激产生抑制作用, 学生反应消极, 学习兴趣逐步淡化。教师应注意刺激的变化, 经常给学生新鲜感,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包括教学的各个方面, 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充满激情地讲解, 学习模仿话剧演员、相声演员等艺术家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 用富于变化的形体语言、语调和表情, 力求抑扬顿挫, 快慢有致。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 时常变换指令, 若教师总是用Now work in pairs!Right, hands up!来发布指令, 学生会产生消极情感, 所以可以采取Work in groups of four/six!Wrong, Hands up!等吸引学生注意力, 这样一举手一投足, 师生就会在瞬间的幽默中实现情感交流。在重复学习内容时可以改简单的Replay形式为录音笔、步步高学习机、MP4播放等;作业的布置也可以依据英语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听读录音带, 观看英语剧, 研究制作Project等;在教学Main Task时, 不少老师将巴洛克音乐巧妙引入, 不仅增强了乐感, 而且陶冶了情操。

(2) 内容创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趣味性。”教学心理研究也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未知时, 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 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将humourous stories, personal experiences, chants, English songs等融入课堂之中, 构建引人入胜的导入, 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如, 学习单词cat时, 可引用It was raining cats and dogs then来代替It was raining hard then;用Don’t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实际是指Keep the secret;在教学过去式读音时笔者变成chant, 清辅后面读成/t/, 浊辅元后读成/d/, /t//d/后面读/id/;在教学牛津英语8A Unit 6 Reading, Taiwan Earthquake时可以结合近几十年发生的Tangshan Earthquake, Haidi Earthquake, Wenchuan Earthquake, Yushu Earthquake等自然灾害导入对比, 让学生体验生者坚强的生命价值观。

(3) 活动创新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学习情感, 而实践活动是培养情感的基本途径。因此, 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情感特点, 抓住学生的好动、好说、好玩、好新奇特点, 设计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运用英语, 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魅力。如每节课前开展2分钟小演讲比赛, 组织英语故事会, 将课本牛津英语7B Unit 5 Reading, A Brave Young Man改为动感更强的剧本表演, 英语歌曲表演唱比赛, 和外国笔友英语网聊, 英语博客评比, 英语手抄展评等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情感, 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不断的创新之中[3]。

四、英语情感教学的有效评价

英语新课程要求我们把握好三个维度,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而情感教学评价是重要因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 种子会萌发出幼牙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 对劳动快乐的情感体验越深, 他就想知道得更多, 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4]因此, 考试评价只是对学生进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决不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全部, 决不能以单纯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情感中的教与学。我们除了在微观上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以外, 还要在宏观上对学生进行质的评价,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学生终身发展导航把脉[5]。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毕业时应该达到五级目标,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方面的情感目标。

有明确的学习英语的目的, 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

有学习英语的愿望与兴趣, 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

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

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 相互帮助,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 乐于接触英语歌曲、读物等;

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遇到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 取得帮助;

生活中乐于探究接触到的英语的含义并尝试模仿;

对祖国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6]。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自评、他评、互评,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 采取优、良、合格、待合格等简单易行的方式累计, 最终得出学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情景下得到多少个优、良以及其他等次, 并将其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当教师有意识地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的功能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结合起来, 把发展性评价日常化, 通过口头点评随机评价的方式, 就会最大程度地介入学生成长的过程, 促进学生的发展, 增强其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发展。

总之, 在英语情感教学中, 教师只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积极主动的教学情感不断投入、体验、激励、欣赏、评判并创造, 情感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充分体现和发挥。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全国统一 (联合) 考试大纲指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侯丽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促进英语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

[4]陈家鳞.学校心理健康和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5]覃川.今天怎样做老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谈谈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导入 篇9

一、提问式导入法

利用学过的句式结合当天即将要学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问答, 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也达到了投石问路的效果。例如, 人教版的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hool trip 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 他们很愿意谈论与他们的生活或业余爱好相关的话题, 因此可设计一些有关school trip 的话题。

T: Do you like a trip?

S: Yes. (学生很高兴地回答)

T: Where do you often go? Near the lake, or go to the park?

S: We like to go to the zoo.

T: OK. How was your last school trip?

S: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T: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school trip?

S: We took photos.

T: OK.Tina also had a school trip,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what she did on her school trip.

这样, 就自然而然地把本课的主题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给引了出来,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达到英语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教学人教版Go for it (新目标) 八年级上册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时,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出本课的课题。

T: On May Day, we will have a long vacation, I am going to Gui Lin, do you want to go with me?

S: Sure.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vacation?go hiking or visit your friend? Or anything else?

S: We are going to the beach...

T:OK.Today let’s go to see what other people are going to do for their vacation.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又和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二、短片导入法

形象、生动, 集画面、音乐于一体的短片导入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外研版新标准初一七年级上册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时, 我将《动物世界》的片头播放给学生看, 其中美妙动听的音乐和动物在草原上奔跑的画面令学生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随即我配合问答引出了本课题。

T:What can you see?

S:Animals.

T:Do you like animals?

S:Yes.

T: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S:Tiger, elephant, monkey...

T: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zoo to see the animals?

S:Yes.

T:OK.Today we are going to Beijing zoo to see the animals.

通过短片和问答, 引出了当天的课题, 不像平时那样打开课本来引入新课, 学生觉得很新鲜, 学得兴致勃勃, 听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课堂教学及课堂活动都开展得很顺利。在新课结束后, 我又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尾曲作为结束, 为这节课划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样的导入设计, 使学生整节课身临其境, 像在游玩中学习。

三、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是最令学生感到轻松的一种导入方式, 学生在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的同时, 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新课, 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精神。例如在上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初中一年级上册Module 8 《Tony always likes birthday parties》时, 笔者通过播放英文生日歌, 引导学生们边唱边鼓掌, 高高兴兴地进入了该课的学习。使用音乐导入法应该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 跟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 能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和联想的音乐,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四、知识导入法

教学涉及西方文化知识的课文时, 我上网收集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 以使学生对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为学生学习新课文扫除障碍。比如上外研版新标准初中起点第三册Module 13 《Western Festivals》时, 我将有关Thanksgiving Day 的资料发给学生, 让学生快速阅读, 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When is Thanksgiving Day?

2.What will people do on that day?

3.What do people eat on that day?

4.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festivals?

5.Do you know other western festivals?Who can tell me?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他们很想谈谈自己对这些节日的了解, 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了本课的主题festivals。又比如教学外研版新标准初中起点第三册Module 5 《My visit to the USA》,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的一些城市, 在导入时, 我设计了一个小文段给学生阅读:

There are many famous places in the USA, as a visitor, you can visit the WashingtonDC, it’s the capital of America, you can visit Chinatown, there are many Chinese people and Chinese things there, and you can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you can also visit Los Angeles, New York City.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这样, 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就更容易接受。

五、图片导入法

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导入也许是初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了, 这种导入方式也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图片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小图片, 也可以是拍摄下来的一些相片。如上外研版新标准初中起点第一册Module 4 《My Family》 时, 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家里的一张全家福, 同时用英语介绍了我的家里人, 运用学生已学的句型和要学的句型来导入新课。

T: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teacher.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worker. My parents are 50 years old. This is me, I am a teacher too.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介绍完自己的家庭后, 我问学生:

1.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2.What’s your father’s job?

3.What’s your mother’s job?

4.How old are they?

由此, 就可以引出新课题: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Module 4 My family.除此之外, 还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图片, 课件图片容量大而且更清晰, 可以随时变换大小, 适合班级人数多且配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如上外研版第四册第八模块第二单元课文《We think that meat and fried food are not healthy.》时, 笔者利用网络信息发达的便利条件, 展示了各种精美的食物和一些闪亮的餐具的图片, 学生的视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无不吸引着他们想快一点学习新的知识。

六、练习导入法

练习导入法就是通过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 让学生在5到7分钟内完成, 从而完成旧课到新课的过渡, 在这个过程里, 学生可以温故而知新。这种导入法适合于上语法课。我在上现在完成时的语法课时, 出了一些一般过去时的练习, 让学生先回顾旧的时态, 强调一般过去时发生的时间是在过去, 对现在没有影响, 而现在完成时是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有影响。通过练习进行对比, 学生对新时态就有了初步印象, 对语法也不那么害怕了。

导入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但是适合课型的导入才是最好的。初中的英语教师应结合课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常思考, 多探究, 发现和设计出更好、更有实效的导入方式, 以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莫幸华.谈高中英语课的导入[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6) .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10

一、问题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有效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 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提高学习质量, 使他们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 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活动和精巧的问题, 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 振奋精神, 提高兴致, 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课堂提问要优化设计, 发挥教学机智

课堂提问要紧扣授课中心, 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思维, 因此, 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 从巩固学生已有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出发, 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科学性和价值性, 一个任务至少设计一个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 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 及时设计出一些相应的问题, 将学生的思维在原有的水平上引向深入。

三、教师要明确提问的要求, 启发学生思维

1. 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

教师设置提问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着手, 提出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层次差异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由学生自己找答案。

2. 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教师提问时要注意课堂时机和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分阶段分时机提问,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引起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 再通过教师的课堂指导和评论, 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

3.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情感

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 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教师的提问如果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 才是成功的提问。课堂提问时, 要给学生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 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此外, 教师要善于倾听, 倾听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热爱。

4. 要及时反馈并同时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讲授新课之后的巩固提高, 是反馈教学的一种渠道。教师的及时反馈对激励学生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因此,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明确、有效的评价, 让学生体会到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当学生答对时, 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对增强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当学生答错时, 教师也要委婉地指出, 进行积极反馈, 不求全责备。纠正要及时, 纠正速度越快越有效。当学生对问题作出不完善的回答时, 教师应用鼓励性的方式启发学生答题, 也可以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消除学生的自卑和恐惧心理, 使学生树立起信心。教师对自身提问效果进行详细客观的评估是提高教师提问技巧的有效手段。教师对提问效果评估, 主要是对可信度、问题展示序列、层次的清晰性、时机的选择性的自我评价。

四、提问方式要多样化且要包含发散性问题

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可提问单个学生, 可以分小组讨论,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 可以举行辩论赛等等, 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 促进课堂教学。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 让学生联系实际, 发挥联想, 展开真正的语言交际。教师还可以提一些发散性问题, 使学生的思路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 让学生学会拓展知识。

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让学生学会质疑

课堂提问中往往教师是提问话语控制者, 掌握着提问的主动权。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往往会有很多的疑难问题, 不能够只通过教师的提问来解决。如果我们把学生作为提问的主体, 把话语的权利让给学生, 让他们把自己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来, 通过学生合作和师生互动的方式, 寻求出正确的答案, 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探究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效果。教师要采取鼓励、启发的手段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疑惑或观点提出来。教师要教给学生梳理问题的方法、组织提问语言的方法、提问的策略。教师在备课时, 要留出让学生提问的充足时间, 也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 为学生提问做好准备。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提问方法之后, 教师要善于设计出一些认知和思维上的“障碍”, 让学生有更大的提问空间。

上一篇:电网容量下一篇:政策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