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2024-04-10

自主创业优惠政策(通用8篇)

篇1: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完全手册

发表于:2009-11-23 17:52

来源:市人才中心

------------------

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优惠政策的扶持。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更多的人走自强不息、发家致富的道路,自治区及我市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为方便广大未就业人员成功创业,市人才交流中心特别将这些政策进行了搜集整理,以便查阅。

一、指导篇

(一)建立2000万元创业引导性资金

“创业引导性资金”是政府用于引导、鼓励和扶持创业活动的专项资金。3年内创业引导性资金市本级不少于1000万元,克拉玛依区400万元、独山子区300万元,白碱滩区200万元、乌尔禾区100万元。创业引导性资金的使用要按照“突出重点、讲究效益、配套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开发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开展融资服务、帮助开业登记、加强跟踪扶持等创业推动工作项目。具体实施办法由市经贸委、财政局制定。

(二)建立4个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孵化基地是为创业者创业初期提供的孵化平台,以利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各区要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创业孵化基地。2009年,以独山子区、乌尔禾区为试点,各建立1个创业孵化基地。(《新克党办〔2009〕9号》)

二、项目篇

为有利于创业人员寻找到门槛低、上马快的创业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搞好服务,注重效果”的原则,市、区两级政府要在建立项目开发、收集、评估、发布、跟踪服务的市场化推介模式基础上,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并实现动态维护。3年内,全市共推介200个创业项目,促进项目与投资人的结合。(《新克党办〔2009〕9号》)

三、资金篇

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的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对上述人员自主创业,已开业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可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控制在10万元以下;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人均不超过10万、总额不超过10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延期1次,展期1年。

对职工人数30人以上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除外)以及集中使用认定的本市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的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延期1次,展期1年。

小额担保贷款由就业专项经费给予全额贴息或减半贴息。具体实施细则由市经贸委、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新克党办〔2009〕9号》)

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审核程序:

1、借款人向所在社区、街道领取《小额担保贷款认定表》,以确定其是否具备小额担保贷款的资格。

2、借款人持社区、街道盖章审批过的《小额担保贷款认定表》去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备案。

3、借款人应持经社区、街道、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通过后的《小额担保贷款认定表》,并携带《再就业优惠证》(复转军人持军人退出现役有效证件、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持《就业失业登记证》)、营业执照、身份证、户口本以及保证人提供担保的相关资料等向担保中心申请贷款担保。

4、借款小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担保的,要向担保中心及贷款经办行提供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以及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填写相关认定表等相关手续。

5、担保中心审核借款人及借款小企业的资料齐全、经营项目真实存在、反担保措施真实有效后,报联审会最终审核。经联审会通过后,通知银行办理相关手续。(《克拉玛依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管理办法》)

四、帮扶篇

一、放宽注册登记要求。放宽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创业农民工及残疾人创办小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注册登记要求,为其申办企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提供“绿色通道”。对材料齐全的,及时办理;材料不全的,跟踪服务。

二、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创业人员创办有限责任公司,允许3年内分期注入资金,首期注入资本放宽到申请注册资本总额的20%。对共同出资开办注册资本数额在1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环保节能型有限责任公司,首期出资额达到1万元即可登记。

三、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办科技开发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创办科技开发企业,研究开发的科技项目经申报、评估后,符合要求的,科技、发改、财政等部门优先予以立项并给予必要的科研经费支持。各类知识产权依法经具有法定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后,均可作为企业注册资本金和股份,但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新政办〔2009〕25号》)

五、优惠篇

一、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下同)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2007年底前核准免交收费但未到期的人员,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上述免交的收费项目具体包括:

(1)工商部门收取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2)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登记证工本费;

(3)卫生部门收取的行政执法卫生监测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

(4)民政部门收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含证书费);

(5)劳动保障部门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

(6)文化部门收取的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工本费;

(7)广播电影电视部门收取的音像制品销售许可证工本费;

(8)贸易行办收取的酒类经营许可证(零售备案登记证)工本费;

(9)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的涉及个体经营的其他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10)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批准设立的涉及个体经营的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新财非税[2008]23号》)

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创业人员创办的企业,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创业人员创办企业后,凡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按照规定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放宽贷款抵(质)押品及反担保范围。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本人或其亲属、亲友的房屋(房产证)、存款、汽车、机器设备(有购置发票)、大件耐用消费品或有价证券,按规定经评估机构评估认可,均可作为抵(质)押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等创业人员也可通过土地或山林承包权及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对需提供反担保的创业人员,可用应收账款、商标、专利、股权、产权等动产或无形资产进行反担保。

鼓励低保人员和失业人员创业。享受低保的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其原享受的低保待遇可保留2年不变。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创业的,可按照规定一次性领取应享受期限的失业保险金用于创业。(《新政办〔2009〕25号》)

六、补贴篇

本市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办理营业执照后,从创业引导性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00元;可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其可以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小额担保贷款、经营咨询等创业服务。

对领取工商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本市未就业残疾人,经残联部门审核,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3000元—10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具体补贴办法由市残联制定。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办理营业执照后,由创业引导性资金给予每户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创业人员初次创业成功并与被招用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创业人员本人及其招用的人员,可按照劳动合同实际履行期限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为3年。对创业人员吸纳残疾人就业超过规定比例的,可享受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补贴。

创业孵化基地须安排本市创业人员进入,对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三年内免交租金;其他大中专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半收取租金。(《新克党办〔2009〕9号》)

七、培训篇

加大创业培训力度。结合创业工作实际需要,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服务。要按照创业培训课程(SYB“创办你的企业”)组织创业培训,并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教材,采用案例教学、成功创业人员现身说法和创业实训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创业培训(SYB)规范设置创业培训课程。培训合格的,使用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制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

选择具有培训资质、培训质量好、有信誉的创业培训机构承担创业培训任务。重点选择普通高校和职业学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职业培训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大型企业办的培训中心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提高创业培训质量。要吸收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创业成功人士充实师资队伍,提倡“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广纳社会贤才、一技之长、能工巧匠,充实加强创业指导师队伍。要定期组织开展师资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提高师资水平。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要创新创业培训模式,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新政办〔2009〕25号》)

本市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创业培训,达到规定课时,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全额补贴。职业院校要调整课程设置,将创业培训纳入教学课程,提高在校生的创业意识。经考核合格者,颁发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从就业专项经费中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新克党办〔2009〕9号》)

八、奖励篇

对本市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微利行业、自主创办企业成功运作1年以上的,根据吸纳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给予一次性奖励。每吸纳1名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从就业专项经费中给予一次性奖励4000元。(《新克党办〔2009〕9号》)

对本市城乡失业人员从事微利行业、自主创办企业成功运作1年以上的,由创业项目审核小组根据吸纳本市失业人员情况,给予奖励。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办企业吸纳本市失业人员1-2人,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2万元奖励;吸纳本市失业人员5-10人并签订3年(含3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3万元奖励;吸纳本市失业人员10(含10人)以上并签订3年(含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5万元奖励。

1、申报主体和申报办法。

参加本市创业培训,自主创办企业或个体经济组织并成功运作1年以上的我市城乡失业人员直接向市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申报。

2、申报材料。

办理自主创业成功扶持奖的本市城乡失业人员须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复印件、填写自主创业成功扶持奖申请审批表。

3、审批程序。

市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创业项目审核小组,对自主创业成功扶持奖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创业项目大小及吸纳本市失业人员情况,提交审核报告书和扶持资金奖励意见,报市统筹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财政部门从市本级就业经费中统一拨付。(《新克就培字〔2008〕2号》)

篇2: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1.放宽创业行业和领域范围。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允许创业人员自主选择经营范围。

2.放宽创业投资领域范围。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投资领域外,一律向

民营资本开放。除法律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地区、所有制、行业经历、从业年限等限制条件。

3.放宽创业投资人员范围。允许除公务员、现役军人等法律法规禁止以外的符合出资条件的合法投资主体参与投资组建各类企业。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外,允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为公司股东或发起人投资设立公司,允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继承,接受赠与成为公司股东。

4.放宽前置审批管理。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例行的前置审批外,区级

部门自行规定的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创业主体暂未取得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的前置审批,而急需证照的,可先行发给筹备期营业执照。

5.放宽名称登记条件。对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存在投资

或者其他关联关系的企业,允许在企业名称中使用知名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统称或简称。

6.放宽经营范围。投资人申请企业登记时,除涉及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及建设

项目环境评价行业外,对筹建时间长且前置审批较为复杂的企业,实行将经营范围暂定为“经营项目筹建”,可先行确认市场主体资格,核发营业执照;待完成审批后,再办理增加审批项目的变更登记。

7.放宽出资方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资金数额申

报制,不需提交验资报告。科技人员经单位批准,可以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出资兴办科技型、中介型企业。对具备生产经营条件,注册资本在50

万元以下的公司制企业,允许投资人首期注册资本到位10%,即可先行登记注册,三年内全部到位。放宽高校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退伍转业军人注册资本限制,3万元即可申办公司,允许货币出资低于30%。

8.放宽住所登记条件。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办理工商登记时,只需提

交有效房屋租赁合同,无需再提交相关产权证明文件。允许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用自有或租赁的住房兼作经营场所。

9.引进和鼓励归国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制定和完善无偿资助、市场

拓展补贴、贷款贴息、有偿投资、企业租房补贴、优先安排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以“两区四板块两基地”为主要空间,吸引和鼓励归国留学生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来长安创业。

10.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大中专毕业生5年内在我区从事个体

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条件者,经审核后提供创业贷款。在我区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经审核后,由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代理、保管人事档案;其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计算为工作年限,可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用后,人事代理期间工龄连续计算;5年内免费求职登记、免费推荐就业、免费进入人才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私营企业就业或自办实体自主创业。

11.鼓励和支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及城镇退役士兵参与全民创业。进一步完善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体系,从事个体经营的军转干部、随军家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可免费办理人事代理、免费托管人事档案。

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以及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自工商部门批准经营之日起,凭《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缴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从事个体经营的军转干部、随军家属,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缴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建立军队转业干部创业鼓励资金,对自主创业的军转干部给予扶持和奖励。

12.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带头创业。鼓励机关干部带头走向发展一线,带头兴

办各类实业。一是企业需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帮办实业的,将采取组织选派、挂职帮扶、自愿申请等形式,支持其到企业工作。二是国家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辞职创办民营企业的,区财政按工资渠道一次性给予经济补偿,具体补偿实施细则由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牵头制订。三是允许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提前退休,从事创业活动。可参照《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机关公务员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或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可申请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发挥个人专长,从事创业活动。四是鼓励支持离退休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专长,积极参与创业,并尽快建立起全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人才信息数据库,面向社会公开,方便用人单位。

13.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零

就业”家庭从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领取低保金人员创业的,可享受低保渐退政策。下岗失业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除政策规定的行业之外,3年内免交

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依法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经税务机关审批,按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当年应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期限最长可享受3年。

14.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创业。突破体制和机制障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自

主创业和服务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经营和收益分配;允许其兼职兼业,从事第二职业;扶持其创办科技型、中介型企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推动科技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科研人员经单位批准,可到民营企业兼职,以技术参与分配。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的个人奖励,获奖人在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以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鼓励各类专业人员创办教育培训、律师、咨询、会计、审计等中介组织或机构。

15.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挥近郊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扶持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创业。区财政每年安排800-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以“四线四板块”为主要区域,以建设“一村一品”为抓手,对规模种植蔬菜、苗木花卉、特色水果的农户进行扶持,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习惯,积极发展都市农业,推动农民在创业中增加收入。

积极拓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范围,努力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建设用地问题,减免工商管理费用及相关税费,提高科技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农民

创办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企业,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产品商品化发展。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双百工程、信福工程,加快建设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与流通网络,发展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从事批发和零售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的农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免征增值税。

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服务职能,提供小额贷款、信用担保等服务,鼓励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培育“科技特派员+农户”的创业模式。

发挥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旅游景区(点)周边、秦岭北麓、主干公路沿线等有条件的村庄,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政府提供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强化卫生防疫、运输绿色通道、集中宣传等服务,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开办高档次农家乐,鼓励支持农民开发农家乐产品,推动农家乐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加快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步伐,成立产业协会、经济联合体及销售公司等各类经济组织,着力培养经纪人创业队伍,发挥经济人队伍在全民创业中的作用,带动提高农民及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积极培育发展劳务派遣公司、劳务经纪人等劳务中介组织,扩大劳动力转移,鼓励农村有技术特长的劳动者通过劳动力转移到外地创业,同时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

16.鼓励和支持长安籍能人回乡创业。支持鼓励长安籍在外人士,带资金、技

术以及先进管理理念回乡创业。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享受与外地

客商同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及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政府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设立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基金,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时,给予专项配套扶持,减轻其创业投资风险;在创业取得收益后,3至5年内按比例逐步收回。

17.吸引外地人员来我区自主创业。外地人员带资金、项目来长安从事民营经

济,凡在城区购买固定房产10万元以上或年纳税2万元以上或解决下岗职工就业10人以上的,业主及其家属享受市民待遇,子女在居住地入校接受义务教育,免收借读费等。

18.帮扶残疾人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费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

证,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免缴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从事加工、修理、修配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其劳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19.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财政扶持力度,对符

篇3: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然而,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还很低。教育部的一项报告显示, 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平均不到1%, 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比例有不小的差距;创业成功率不到10%, 也远低于一般企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诸多困难, 政府需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水平和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认知与评价的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态度、学生本人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同情况, 我们于2009年9月对上海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 以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 回收325份, 回收率93%。其中学生占82%, 学生家长占18%。

学生的构成如下:男生62%, 女生38%, 分别来自各个年级, 其中以大三、大四和研究生为主;学生来自管理、机械、外语等不同专业;按生源地比例来看, 66%来自东南沿海地区, 20%来自中部六省, 来自西部和东三省的学生分别占8%和6% (如表1和图1所示) 。

学生家长的构成如表2所示, 男女比例均为50%;年龄主要集中在45—54岁之间;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下为主;收入水平80%是中等收入。

比表例2 62学%3生8%家13%长13性%1别7%、3年4%龄2、3%文化66程%度2及0%收8入%水6%平构成

1.大学生群体和学生家长对“大学生创业”的评价都很高。针对学生的调查中, 从对“ (1) 你如何评价大学生创业; (2) 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者”两个问题的回答结果可以看出, 80%以上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对大学生创业者表示“尊敬和羡慕”。针对家长的调查中, 从对问题“ (1) 您如何评价创业; (2) 您如何看待创业者”的回答可以看出, 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评价是比较高的, 对创业有所关注的人多数将创业看作是“了不起”的事情, 对创业者的社会地位比较认可。

2.大学生群体当中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认可度较高, 而学生家长认可度则较低。两者对大学生创业成功可能性也持相反态度。针对学生的调查中, 从对“ (6) 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机率有多大; (7) 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失败者”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 大学生自身对创业前景比较乐观, 虽然认为创业成功机率“非常大”的仅占约9%, 但近六成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有可能”成功的;被调查者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者的态度主要是“理解和表示同情”约占49%, 也有近34%的人“鼓励和支持从头再来”。针对家长的调查中, 从对问题“ (3) 您是否支持大学生创业; (4) 您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机率有多大; (5) 您认为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是什么”三个问题的回答看, 家长对于大学生创业认可度较低。仅有约23%的人支持大学生创业, 另有35%的人表示理解但不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相当怀疑, 70%的人选择“非常小”。他们普遍认为“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资源, 其次为“市场资源”和“社会经验”。

3.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过创业想法, 影响他们产生创业想法的外部力量主要是“家人、亲戚和朋友”, 以及“社会上成功创业人士”的榜样作用。从创业动机来看, 很多大学生将创业视为个人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家长们认为最理想的择业方式还是到“政府机关就业”, 寻求安稳而且具有相对好的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到“外企就业”收入高, 也是比较好的择业方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当前大学生总体上充满创业热情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激情, 他们对创业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 高年级的学生, 如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和研究生, 对大学生创业持保守态度, 更倾向于寻求安稳的工作。考虑到大学生创业很多条件不具备, 特别缺少资金、社会经验和市场资源等, 多数学生家长则对大学生创业基本持否定态度, 认为大学生创业并非理想的择业方式, 而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现状

我国政府自2003年以来陆续出台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 回顾和分析政策现状, 呈现如下特点。

(一) 投融资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加大, 风投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 政府是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的投资主体。近年来, 我国政府逐渐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特别是最近两三年, 出台各项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1) 政府通过全额或部分贴息, 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降低贷款门槛, 为大学生寻求银行贷款提供支撑。2003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有条件的地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2) 政府还制定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拨款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无偿支助。2005年, 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增加了“有条件的地区, 可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的建议。截至2010年6月25日初步统计, 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校共为大学生设立创业扶持资金达16亿元。

然而, 我国大学生创业投融资政策还在进一步完善阶段, 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 风险投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010就业蓝皮书》显示, 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 占80%以上, 来自风险投资的不足10%。

(二) 教育文化方面:创业教育全面开展, 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多次写入相关的政策文件当中。2005年, 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2007年, 《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创业培训总体规划”。2010年, 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 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同时, 政府还积极引进国外创业教育项目, 教育部专门设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进行指导、咨询。

但是, 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未能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有效支持, 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构建, 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从前文中对大学生创业认同性的分析中可知, 学生创业认同性强, 但信心不足, 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还没有形成,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文化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 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环境总体较好, 但科技创新成果不多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总体较好, 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 高校作为重要的研发主体, 其知识生产与转化、技术创新与转移能力得到广泛重视, 无论是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 还是具体政策制定都将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将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提出要“积极支持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的原始创新;鼓励、推动大学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全面合作;加快大学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校教师队伍”。2004年, 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制定《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意见》, 为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 完善机制保障。

但是,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政策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 高校科技创新存在许多问题。科技经费严重不足, 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各自为政, 科技资源共享困难。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不多, 且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目前全国高校都面临科研成果闲置浪费这个问题, 转化率不到10%。

(四) 创业服务方面:多项服务政策出台, 创业服务体系还未完全建立,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指导政府相关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服务。2005年, 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提出要“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同年, 国家工商总局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 积极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兴办个体私营企业, 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2006年, 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 搭建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

然而,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功能强大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缺少统一的服务组织机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社会力量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服务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增强。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一) 政府应重视创投基金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扶植效应, 加大政策性创投基金投入,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大学生创业企业。

根据刘建钧博士在《创业原理与方略——对“风险投资”范式的反思与超越》中的界定, 所谓“创业投资”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 (包括处于重建过程中的企业) 进行股权投资, 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 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 (或再创业成功) 后即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的资本经营方式”。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很难吸引到商业性的创投资金, 政府需加大政策性创投基金投入, 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同时, 通过创投引导基金监管指引,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大学生创业企业。政府还需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创投基金的运作管理模式, 使之最大限度发挥弥补大学生创业企业种子期和起步期资本缺口的作用。

(二) 明确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水平, 增强学生实际创业能力。

高校创业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创业型人才、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创业研究、建设创业文化以及促进科技创业。高校创业教育政策核心目标是将创业理念融入高校的核心价值体系,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因此, 相关政策要紧紧围绕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 以及建立有利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学籍管理制度等。此外还包括完善教师政策和教育经费政策等, 鼓励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改善创业教育基础设施, 增加创业教育项目, 同时重视引进具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创业教师, 并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 促进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 以及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将创业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 形成创业活动、创业实践与创业教学的互补, 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三) 政府需进一步促进产业界与学术界的互助合作,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政府要深化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 可以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之间的横向合作, 也可以是其内部的纵向一体化, 这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成功经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要实现多样化,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应根据各地的经济社会状况、科技水平及校企各自的利益分配, 因校制宜、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合作模式应重点放在加强高校与主导产业的合作、加强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上。大学科技园可利用其具有研发人才、研发机构、研发场地、实验设备等建立研发基地, 吸引社会资金、企业和人才到园区创业, 同时利用科技园把大学的科研成果与社会的优势资源紧密结合起来, 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大学科技园这种形式可以说承载了高校促进社会发展、为社会服务的使命, 实现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是对高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四) 政府需发挥协调功能, 建立创业服务平台,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政府需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 调动社会各主体的力量, 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尽可能地使大学生创业者得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政府需发挥协调功能:搭建宏观政策服务平台, 协调各地工商、税务部门及金融机构,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税收、登记注册、银行信贷等服务;在教育培训和创业指导平台上, 促进高校、企业和商业培训机构的合作,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发掘潜在大学生创业者, 对其进行包括政策指导、投资分析、开业策划、项目论证、信贷融资、管理诊断等多方面的培训与指导;在创业融资服务平台上, 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市场, 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创业资本家和创业投资者资金流向大学生创业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 政府促进高校与企业、产业的结合, 引导高校在应用性研究方面充分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功能, 同时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在社会组织化平台上, 把大学生创业者组织起来, 互相学习帮助, 自律商业行为, 加强与政府、与市场的沟通。

摘要:作者对“大学生创业”认知与评价进行跟踪调查, 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创业心态, 同时, 回顾与分析我国政府扶持政策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 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给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詹全友.十六大以来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新特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6) :173-176.

[2]杨明东, 邢瑞芳.十六大以来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新举措及其反思[J].当代经理人, 2006, (21) :717-718.

[3]袁先海.大学生创业政策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2) :44-45.

[4]粟蕾, 林凤华.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意义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4) :52-53.

篇4:更多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鼓励失业人员 自主创业

本市对自主创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扶持。对自筹资金不足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人员,可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多人共同就业的,可以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贴息扶持。

对创业成功率高、促进就业明显的项目给予奖励。对创业成功人员,根据促进就业的成效,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实现自主创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可将其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按照不超过12个月的标准一次性发给本人。对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实现自主创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可一次性发给本人不超过6个月标准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劳动行政部门根据领取营业执照期限,给予一定扶持资金。

自主创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的,按吸纳人数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

招用勞动者 七行为违法

《草案意见稿》指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自终止或者解除之日起15日内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由本人在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有下列行为:提供虚假招聘信息;扣押被录用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保证金、抵押金及其他财物;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招用的其他人员;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以实习名义招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学校按照教学要求组织的实习除外;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鼓励扶持 残疾人就业

篇5:自主创业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另外重庆市为贯彻《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的通知》(渝委发〔2018〕27号)精神,落实为青年人才每年提供免费创业工位相关工作,规范创业工位申报、受理、审查、公示等流程,强化日常管理和考核,制定青年人才免费创业工位管理细则。

篇6:福建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创业资讯创业政策连锁加盟-创业计划书

日前,经福建省政府同意,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见》。省政府在原定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500万元专门用于高校毕业生创业启动扶持。高校毕业生申请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经评审每项可在10万元以内给予启动资金扶持;对于在创业地没有家庭住房的创业高校毕业生,可按各地规定的准入条件申请人才公寓等公共租赁住房。具有博士学位的创业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申请购买人才限价房。据了解,以省政府名义专门出台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综合性文件,在全国尚属首例。

《意见》从工商注册、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创业场所、完善服务等方面,进一步鼓励扶持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在资金扶持方面

省政府在原定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500万元专门用于高校毕业生创业启动扶持。高校毕业生申请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经评审每项可在10万元以内给予启动资金扶持。各市级财政每年也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在创业地按现行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或其他形式小额贷款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万元。

首次创业,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经营资质,且正常纳税经营6个月以上的,由纳税所在地财政给予每户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开业补贴。

在工商注册方面有三大突破:一是放宽最低出资额限制。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外,允许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设立的企业出资额自行申报,不受最低出资额限制;二是放宽经营场所条件。除公共租赁住房和未取得完全产权的经济适用房外,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将家庭住所、租借房、其他商业用房,以及地方政府、各类开发区、投资区、高新技术园区确定的办公集中区的“格子间”等作为企业住所或者经营场所登记;三是各级工商部门的服务大厅或者服务窗口设置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实行专人专件优先办理。

在创业场所方面,免费提供办公经营场所或给予租金补贴。创业企业入驻各级政府建设管理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园或孵化基地的,3年内由园区或基地免费提供50平方米以内的办公经营场地;在园区或基地外租赁房用于创业的,由纳税所在地财政对场所租金给予适当补助;强化创业高校毕业生住房保障。对于在创业地没有家庭住房的创业高校毕业生,可按各地规定的准入条件申请人才公寓等公共租赁住房。具有博士学位的创业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申请购买人才限价房。

篇7:优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四川人口众多,就业压力也相对较大,因此很多大学生开始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那么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以享受哪些创业优惠政策呢?

1、税收优惠政策

凡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2、信贷优惠政策

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两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小额担保货款。

3、创业培训优惠

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

4、营业场所安排

各级政府及其国土、规划、城管等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

篇8: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1 生计可持续发展与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理论关联

20世纪80年代,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第一次提出了“生计可持续”概念, 认为生计可持续指的是个人或家庭基于改善长远生活状况的目的, 通过某种方式获取谋生的能力、收入、资产。1992年, 在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倡导之下, 决定将此概念纳入具体的行动议程, 认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其实就是稳定生计, 使得那些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能够有维持可持续生计的方式。随后, 生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机构的重视, 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开始逐渐对生计可持续的途径展开研究, 以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由此, 生计可持续发展进入实践层面。就我国范围内的失地农民而言, 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如何在没有土地的情形下保持生计可持续, 这是我国政府需重点关注的难题。结合生计可持续的概念, 可以得知, 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 保持其现有生活水平和改善以后生活水平所需具备的能力与条件。

与一般的群体相比, 大多数农民群体学历水平低、知识储备不足、观念较为落后, 与城市居民群体在求职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明显。与此同时,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度缓慢, 失地农民难以通过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获得可持续的生计保障[2]。由此, 自主创业成为了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自主创业, 不仅仅能够给失地农民提供可持续的生计保障, 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吸纳失地农民参与就业, 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

整体上看, 我国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体系还处于萌芽阶段, 在经济结构不断转型的背景之下, 加之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 政府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城市居民自主创业给予较多关注, 也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其创业。而对于失地农民群体而言, 我国政府往往将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工资拖欠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方面, 而对于其自主创业, 我国政府关注较少, 虽然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失地农民创业中的融资和贷款问题, 但总体上看来, 我国并没有形成系统而完善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支持体系, 而这也是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亟需重新构建的现实依据。

2.1 失地农民创业资金缺乏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便是资金短缺, 而资金缺乏同样也是制约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关键性因素, 特别是在银行流动性资金逐渐收紧的背景之下, 农民创业资金来源渠道更是单一[3]。虽然我国农民在征地过程中会收到一定数额的补偿, 通过自身的外出务工也会获得一定的收入, 而这些收入与自主创业所需的资金相比, 仍然不足, 特别是在当前失地农民子女教育费用支出较大的前提之下, 失地农民显然难以拿出较多的资金进行自主创业。不仅如此,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融资体系也直接阻碍着失地农民创业资金的来源, 一方面, 我国贷款手续较为繁琐, 且对于抵押物要求较为严格, 而大多数农民根本不具备进行贷款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加之失地农民宅基地和上面的房产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之下, 还不具备用作抵押物的条件, 因此, 失地农民难以通过贷款的方式获得资金。另一方面, 我国政府将创业贷款扶植的重点放在了城市, 而对于失地农民的创业贷款扶植, 显然力度不够, 这使得我国大部分银行都不愿意将贷款投放到失地农民的创业项目之中, 直接抑制了失地农民的创业热情。

2.2 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机制不健全

与直接就业相比, 自主创业对于农民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显然更高。然而, 我国失地农民普遍接受教育的层次较低, 管理经验较为缺乏, 基于此, 大部分失地农民对于自主创业缺乏必要信心。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失地农民展开自主创业方面的培训, 以不断提高其创业的能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 有的地方政府虽然在开展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培训工作, 但就培训的成效而言, 对于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没有实质的帮助。地方政府在评估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成绩过程中, 往往注重投入资金的数额、建设培训基地的数量、聘请的师资资历, 而对于失地农民在接受创业培训之后, 其管理能力有无提升, 其创业素质有无提高, 地方政府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 有些创业培训由于过于专业农民根本听不懂, 培训教师也不能针对失地农民创业项目需求开展培训, 使得失地农民没有积极性参加创业培训, 这直接导致针对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走上了形式化的道路。

2.3 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要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不可缺少, 美国的一项关于创业服务体系与创业成功率的关系调查显示, 没有接受创业辅导和服务的中小企业, 在4~6年之间创业失败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5%, 而在接受过创业辅导和服务的中小企业之中, 创业失败的中小企业数量仅占20%, 这充分体现出了创业服务体系对于创业成功的重要性[4]。就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而言, 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机构较少, 不仅在数量上难以满足创业服务的需求, 在服务范围上也较窄,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创业服务机构基本都属于盈利性质, 只向创业者提供盈利性的创业服务, 而针对类似于失地农民的弱势群体提供创业服务的机构很少。因此, 如何发展针对失地农民提供创业服务的中介组织, 立足于当地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为失地农民提供创业咨询、市场开拓、业务代理等一体化服务, 是我国当前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3 生计可持续发展视域下, 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途径

3.1 拓宽失地农民融资渠道, 提供金融政策支持

失地农民自身积累资金较少, 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受制于资金现象较为突出, 无论是在创办企业之初还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之中, 失地农民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资金困境。基于此, 要保障失地农民在创业过程中的可持续性, 以维持其基本生计, 需要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拓宽失地农民融资渠道:一是提高农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设立失地农民创业基金。从我国当前针对农村土地征收所获得的收益分配来看, 农民大致可以获得土地征收收益的10%, 集体获得25%, 剩下的土地收益由政府享有。由此观之, 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拿到了大部分收益, 而失地农民仅能获得极少部分收益, 因此, 当前针对失地农民的补偿相对较低, 可以适当提高其土地补偿标准, 使其可以积累一点数额的创业资金[5]。另外, 既然政府在农村土地征收是主要的收益获得者, 就应该拿出一部分收益作为失地农民的创业基金, 建议政府从征地收益过程中拿出10%~20%设立失地农民创业基金, 支持失地农民创业。二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失地农民创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机制。失地农民在创业之初, 其企业规模较小、信用等级偏低, 因此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 建议在乡、镇政府一级设立专门的失地农民创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机制, 由政府以失地农民创业基金为失地农民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担保, 如此可以增加失地农民取得贷款的机会。

3.2 健全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体系, 提供经验与技能支持

健全的创业培训体系不仅能够提升失地农民创业成功的信心, 还可以激发失地农民创业成功的潜能, 指引更多的失地农民投入到自主创业中来。

一方面, 成立由农业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民创业培训机构, 专门负责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培训工作。这个培训机构的职能主要包括:

(1) 制定失地农民创业培训计划。

(2) 了解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培训需求, 协调各类创业培训资源, 保障培训内容符合失地农民的需要。

(3) 建立科学的创业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避免培训工作的形式化。

另一方面, 加强培训师资建设, 与一般的受众相比, 失地农民更加偏向于创业技能的学习。因此, 可以挖掘当地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典型, 让他们加入到培训中来, 深入农村为失地农民讲解其创业历程, 传授创业技巧, 避免在培训中过于理论化的倾向。

3.3 构建创业服务平台, 提供创业综合信息支持

对于大多数失地农民而言, 都不曾有过创业的经历, 缺乏必要的企业运作经验, 因此有专业的机构向其提供创业服务颇为重要, 直接关系着其创业的成败。在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中, 主要存在的社会中间组织是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 建议政府应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中心, 构建创业服务平台, 为失地农民提供创业服务。具体而言, 此创业服务平台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为失地农民提供企业经营和诊断服务, 由农业合作组织中的龙头企业负责人, 根据自己的创业经验, 实地考察失地农民创立的企业, 发现其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 信息往往直接影响着经营的成败, 而农民由于对计算机技术了解甚少, 因此获得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 从而在创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 由创业服务平台向失地农民提供创业环境、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使失地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摘要: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之下, 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生计可持续发展的视域出发, 对我国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进行梳理, 并提出相应的构建途径, 是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生计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生计可持续发展,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俊.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12) .

[2]李淑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3]胡葆华, 金秋美, 等.农村青年创业理论与实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4]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村经济责任审计下一篇:江南雨巷里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