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4-05-19

人事工作存在的问题(共8篇)

篇1:人事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贷款抵押担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贷款抵押担保工

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农发行总行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实际情况指出:要研究提出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就目前而言,大力提倡和健全完善贷款抵押担保,对改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当前在办理贷款的抵押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抵押担保工作涉及企业、国土、房管、国资、公证等部门,在办理抵押担保过程中,涉及各部门的政策规定和经济利益,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从局部看待问题,认识不一致。但由于政策规定方面的缺陷,导致这些部门的行为又都有章可循,并不违规违法。这时,往往要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解决因政策规定不统一带来的矛盾冲突。致使企业对办证感觉难度大,怕麻烦,造成办证难,制约了贷款的有效发放。

二、收费偏高,企业难以承受。由于资产抵押与资产交易都存在一个收费问题,一般约为抵押物价值或交易额的5%左右。企业用于抵押的资产价值一般较大,在企业生产经营本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的情况下,按该标准收费,就出现了在企业还未获得贷款之前就得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企业难以承担,对于困难较大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手续繁琐,期限偏短。我国办理抵押担保一般是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期限多定为1年,到期续办。按现行规定办证前都要到现场鉴定评估,因收费原因,办证部门大都不愿办理长期手续,且由于效率低等原因,有的办证时间从协商收费到最后办理完结,历时长达2—3个月。企业的生产是长期性的,大部份企业长期需要信贷支持,于是陷入周而复始办抵押手续的怪圈之中。

四、产权不明晰,估价不准。就农发行目前的开户企业而言,其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多为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所占用土地多属划拨性质,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虽然实行了抵押,明确了权利价值,当企业因不能偿还到期贷款等原因,银行行使抵押权时,还需按规定标准向政府补缴相当于以出让方式获得该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费,加之目前企业的实际贷款余额远远大于抵押物价值,致使其抵押的实际效用受到削弱,对农发行来讲,是乎成了一种自我安慰的、观念上的价值形式。假若银行因行使抵押权对抵押物进行清偿,按照清偿顺序,处置抵押物价款只有在补偿了该土地出让金、缴纳相应税费之后,才能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本息,造成实质上能用于归还贷款本息的价款往往不足以清偿全部占贷本息,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普遍不高,这已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政府部门和企业对银行资金出现较大存差和企业贷款难较有微词,而银行对自身的闲置资金如何寻找出路同样忧虑。如何保证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和降低不良贷款率,已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信用环境较差,贷款者偿还意识不强的大环境下,银行信贷采用有效资产抵押担保,既有利于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又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取信贷资金,在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贷款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信贷抵押担保,应有利于企业获取信贷资金、有利于银行降低信贷风险和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完善信贷抵押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政策,优化环境。信贷工作中,政府各部门、各金融企业应根据中小企业信贷抵押的需要,采取区别于动产、不动产的交易,制定专门用于信贷抵押担保的统一政策,对抵押办理手续可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并采取“一站式”服务,优化投资环境,降低“门槛”,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

二、降低收费,惠及企业。应准确计算办证成本,各相关部门应牢固树立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由过去按抵押物价值的一定的比例收取手续费和工本费,改为办理一笔它项权利证书收取固定金额的费用。

三、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初始阶段做好各种资产形态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和公布办理证件的程序和抵押担保贷款的抵押办证收费标准,严厉惩处利用办证吃、拿、卡、要、拖延现象。

四、延长期限,让利客户。房地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客户需要办理不同期限的抵押证书,而不应都固定为一个期限,有的企业周而复始的生产,长期需要贷款,就应允许抵押期限长一些。这有利于支持企业生产,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减少办证部门的工作量。

(摘自“银行联合信息网”06-10-13)

警惕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另类担保”

在倡导创新、变革的现代社会里,金融机构传统的“保证、抵押、质押”三大信贷业务担保形式在业务实践中衍化出多种非常规的、新兴的担保形式,称之为“另类担保”。这些“另类担保”游走于法律规范边缘,金融机构对其分析、认识稍不到位,它们就可能成为“贷款失守”的“马其诺防线”。“另类担保”主要包括以下六种形式:

一、总公司的保证担保。即分支公司借款,由其总公司提供保证担保。这种借款担保情形在一些系统性公司制客户的信贷业务中比较常见,如电信、石油、石化等行业中,省总公司为各市、县分支公司的借款进行保证担保。根据民法基本原理及《公司法》规定,分支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所有民事责任皆由总公司承担。换言之,总公司对分支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是法定义务,它并不以签订担保合同,或出具保证书为前提;总公司为分支公司债务提供担保,显然是“画蛇添足”。这种承诺保证担保的书面材料固然可以表明总公司对分公司对外借款行为的认可,但在担保制度中,它违背保证人与债务人在法律人格上应当相互独立、第二还款来源应具有补偿性的担保原理,属于无效担保。

二、母公司的股权质押。《公司法》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提供债务担保”。为规避上述担保无效的情形,实践中产生了母公司(即股东)以其在子公司的股权作自身借款质押担保的做法。一般而言,抵押、保证担保均有现实的、价值相对恒定的资产来保障未来担保债务的履行。而在上述股权质押的情况下,一旦子公司账面上丧失偿债能力,被质押的股权所代表的子公司净资产权益为零,转让变现难以完成,最终将导致担保价值丧失,金融机构接受这种股权质押,无异于潜在的“债转股”。所以,金融机构一般不宜采取母公司股权质押的担保方式。

三、经当地人大同意的国家机关保证担保。尽管我国《担保法》已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实践中仍有很多当地政府部门为本地支柱企业或大型项目的贷款提供担保,同时经地方人大通过,将该机关可能承担的经济责任列入当地的年度财政预算之中。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规定,对于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法规及其它决议,地方各级人大无权作出相悖的决定。因此,即使当地国家机关经地方人大表决同意,提供了商业性担保,该决定违反《担保法》,这种担保仍属无效担保,没有法律效力。

四、浮动抵押。在一些贸易型企业的借款业务中,经常出现企业以其库存商品等变化流动中的财产作为其借款抵押担保的情况。如金融机构为汽车经销商办理流动资金贷款,往往以该经销商库存汽车作抵押,并在合同中约定今后新购进的汽车也纳入抵押范围。生产型企业也存在以仓库原材料作上述抵押的情形。这种以企业现有的和未来的某项财产所设定的抵押,其权利设定时抵押物并不确定,实质是一种浮动抵押。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浮动担保制度,《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五十六条也基本上否定了浮动抵押在我国实施的可能。现阶段,金融机构可设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以管理收费专户的资金流等方式确定作为担保物的财产,尽量避免形成我国法律所禁止的“浮动抵押”。

五、不转移占有的质押。在动产质押担保的办理中,质物保管通常是一件占用时间和空间、浪费人力和财力的麻烦事情。于是,“聪明的”金融机构仍将质押物保存在质押人的仓库,在签订质押合同的同时与质押人订立“质物委托代保管协议”,但并不采取其它监管措施,仅以这一纸协议省去“质物保管的麻烦”。质押担保以“质物转移占有”为其最大法律特征,当事人约定由出质人(或其代理人)代为占有质物,因质物的占有未发生实际转移,当然不发生质权设定的法律效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没有辅以其它监管手段,仅凭一纸协议亦不能实际控制质押人对质物的处分,所谓质物的担保作用根本无从发挥。

六、缺乏依据的各种名目的收费权质押。当前,各金融机构都积极介入当地市政工程、公益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的融资市场,但是从目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来看,明确规定可以质押的收益权仅包括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公路及公路的桥梁、隧道、渡口等项目的收费权利。其他类型的收费权,如学校、水电气暖公司、公园等单位的收费权,其质押由于缺乏法律依据,不具备法律效力。结合担保法原理,各类以依附于禁止担保的公益设施之上的收费权(如医院收费权)、依附于禁止转让的设施之上的收费权(如文物场所的收费权)、依附于专用经营权之上的收费权(如电信收费权)等设定的质押担保,应当是无效的。且实践中收费权的转让、实施,还可能遭遇公权力或准公权力的干预,质权实现的操作难度很大。这种所谓的“质权”并无保障贷款债权实现的现实意义。对于上述的或者其它形式的“另类担保”,金融机构应当提高警惕,增强识别能力,杜绝无效或无实效的担保,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

新《商业银行法》第四条中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安全性”原则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信贷业务中的“另类担保”游走于法律规范边缘,金融机构对其稍不警惕,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03年传得沸沸扬扬的德隆系三上市公司互相担保案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以合理合法的所谓“为子公司担保”之名,行某种神秘的资金流向之实,这就是市场最为担心的“另类担保”。所有必须增强识别能力,杜绝无效担保,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摘自“银行联合信息网”06-10-13)

南京发力中小企业担保

今年以来,南京市进一步完善了政府推动、民资参与、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全市担保公司已有270家,较去年同比增长30%。措施如下:

(一)为缓解创业者“融资难”问题,南京市劳动局实施“1118”自主创业工程,并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运作机制,简化小额担保贷款程序,提高贷款额度,做大贷款担保规模。对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经费或流动资金不足,以及符合条件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经营规模较大的,贷款额度放大到5万元。今年1—8月,南京共拨付再就业资金1.69亿元,其中,拨付职介、职培、岗位、社保等4项补贴4835万余元,发放小额贷款2391万余元。

(二)政府部门当中小企业融资“红娘”。南京市发改委、市工商局举办了银、企、保三方对接洽谈会,帮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市工商联先后两次组织召开“银企对接融资服务座谈会”,促成1000万元的信贷协议;市中小企业局在江宁区、浦口区分别召开了专场银企对接活动。到6月底,这批企业已与银行对接资金累计2.16亿元,有21家企业直接接收放贷资金累计1.15亿元。

(三)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南京市科技局先后启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专项科技计划,以有限资源引导带动全社会投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创业;还针对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分别与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工行江苏分行南京营业部签订“银政合作”协议。逐步扩大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资金规模,为16家(次)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达2940万元。

目前,南京市重点担保机构共新增担保业务13亿元,形成新增总投资约30亿元,新增项目产值50亿元,新增企业利润2.5亿元,新增税收9000万元,新增就业8000人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担保业加速发展。但在各大银行纷纷重视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我国担保资源不足、担保体系问题频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拖后腿”因素。担保业首要问题就是担保公司运作不规范。因此,担保业必须加强管理和规范,在借鉴国内外担保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条更为科学、更适应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南京市商业银行已推出了“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打破了银企合作中的担保壁垒,为从事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为加大对担保行业进行规范与整顿的力度,今年9月南京市发改委组织了几十家诚实守信、业绩良好的担保公司筹备组建南京市担保协会。市担保协会的管理与银保之间的长期合作,将构建南京市前所未有的良好融资平台,为南京地区的中小企业真正解决融资贷款难题带来希望,同时对整个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银行联合信息网”06-10-13)

四川大力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 会员制担保机构是由多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并主要为出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意见》称,四川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的方向之一是在全省各行业协会和工业比较集中的开发区、示范区、园区,发起设立会员制担保机构。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将牵头组织全省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组建省级会员制担保机构,计划征集会员50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意见》规定,设立县(市、区)会员制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另外,入会的企业必须一次性实缴现金股本金,根据《公司法》规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登记备案。

为鼓励发起会员制担保机构,《意见》还明确规定,各级财政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资金可以投资入股,也可以通过补助的方式引导企业发起组建会员制担保机构的启动资金。财政对新建会员制担保机构入股资金,可以在担保机构发展成熟后,逐步退出。

另外,四川还将建立奖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进行考核,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并将担保机构可能出现的代偿损失纳入当年财政预算,核定适当的风险补偿资金。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商讨组建会员制担保机构事宜。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只对会员提供封闭式担保贷款服务,因此便于了解担保人背景和快速发放贷款,已经成为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兴旺的一大秘诀。而且,在此之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就已经提出大力发展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随着《意见》的真正实施,四川省会员制担保机构不久将会发展起来。

目前,四川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有所缓解。上半年全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完成担保额48.35亿元,新增担保户数4424户,超过去年全年担保额45亿元的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1.1倍,累计担保总额达到150.35亿元。

到“十一五”末,四川省要建成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培育各类担保机构250家,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年担保额超过500亿元。可见,在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下,四川省担保机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摘自“银行联合信息网”06-10-13)

北京工程将“强制担保”

从今年12月1日起,农民工工资也要实行保证担保了。近日从北京市刚刚出台的《关于工程建设保证担保的若干规定》规定,在工程开工之前,建筑公司就要向劳务公司提交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劳务分包合同价的10%。

根据该规定,所谓保证担保,包括投标保证担保、承包履约保证担保、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劳务分包履约保证担保、预付款保证担保和保修金保证担保。北京市在工程建设中推行保证担保。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承包履约保证担保、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和劳务分包履约保证担保,保证人应当是境内注册的有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专业担保公司。

承包履约保证担保的担保金额不得低于承包合同价的10%,但采用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中标的工程,承包履约保证担保金额不得低于承包合同价的15%。

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工利益,新规定特别有一段明确要求劳务分包付款也要实行保证担保,采用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劳务分包人的,劳务发包人(通常是建筑企业)要向分包人(劳务公司)提交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的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劳务分包合同价的10%。

同时,对不实行保证担保的企业将不予办理合同备案,并作为不良行为记录记入北京市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而对于有只收取费用、不履行工程风险预控和对债务人履约情况进行监管等责任,担保余额的总额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等违法行为的担保机构,也将记入北京市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不良行为予以公示并通报银行业监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2005年10月,建设部确定深圳、厦门、青岛、成都、杭州、常州、天津7个城市作为工程担保的试点城市,同时北京、石家庄、秦皇岛、东莞和苏州等城市也都强制性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目前国内从事工程担保的主要是银行和担保公司两类机构,保险公司还没有介入这类业务。

从目前房产开发项目增长情况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热开始降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两个月回落。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月份为1652亿元,此前6、7月份分别为2037亿元、1716亿元,下降趋势明显。虽然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强硬立场,让相当数量的房产投资者在蛰伏了一段时间后选择撤出楼市,但未来20年我国房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房地产新政”的实施,主要是缓解房地产领域主要矛盾,有利于改善住房供求,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国家调控政策连续出台的背景下,北京市房地产投资仍然较快增长。前8个月,北京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1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房地产投资增幅连续两个月回落。但由于老百姓购房需求依然旺盛,9月北京住宅销售量在连续4个月呈下降趋势后的首次回升。北京市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高,未来房地产发展潜力巨大。工程实行强制保证担保以后,房产项目的增长为本地担保公司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摘自“银行联合信息网”06-10-13)

篇2:人事工作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党务工作不熟悉。个别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上任时间短,不熟悉党务知识,不会做党务工作,支部会议记录简单、不规范,资料不详实,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没有详细记录,记录成流水帐;存在补记、漏记现象;影响了班子整体合力的发挥。

(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组织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轻学习、“以抄代学”的现象;满足于照本宣科,学习的针对性不强,没有把学习同本单位实际和个人思想改造紧密相结合。

(三)抓中心议大事潜力不强。抓中心议大事意识不强,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指导不力。基层党支部对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基层党支部建设在必须程度上还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对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效果等问题。

(二)不能持之以恒有效落实组织制度。部分基层党支部书记忙于应付日常事务,认为抓业务是硬杠杠,其他工作都是软指标,大事小事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商量了之,就是沟通完事,很少召开党委会,加上基层单位人员编制少,机构设置与所担负的任务不相适应。

篇3: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会计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界定会计管理组织形式、划分会计管理职责权限、设置会计管理机构、实施会计人员管理的组织制度, 它取决于经济管理体制, 并属于经济管理体制一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施会计管理的机构和组织;二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有关法律、准则和制度等规范体系。目前, 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个会计管理体制类型:一是集中与立法管理型。所谓集中与立法管理, 是指政府积极参与会计活动的管理, 这种管理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进行, 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活动的管理中不占主导地位, 只起着协助政府管理会计活动的作用。如法国和日本是集中与立法管理型的国家;二是自我管理型。所谓自我管理, 是指政府对会计活动的干预较少。除某些必要的立法外, 对会计活动的管理完全交给会计职业团体自行管理。如英国、美国是自我管理型的国家。目前,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我国这种会计管理体制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以及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 许多经济成分, 如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 现有的所有制结构还将发生重大变化, 但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主要侧重于对行政机关、国家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 而对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在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模式中, 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免权限在各单位, 其档案关系、组织关系、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职位升迁都由各单位决定, 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成了形式, 会计人员自身利益的实现牢牢掌握在经营者手中, 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为了粉饰自身经营业绩, 各种虚假会计信息便应运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

二、会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会计法》规定, 我国实行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报告进行社会审计, 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单位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其他相关国家部门按照各自职权范围实施监督。但现实工作中, 会计监督的监督机制明显落后, 导致会计监督不力。一是监督观念陈旧。由于个别领导重收入、轻支出, 重堵截、轻防范, 重治标、轻治本的观念较强, 错误地认为工资要发, 利润要增, 导致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监督力度不够;二是监督方法滞后。进行会计监督时大多沿用计划经济年代常用的一套老办法, 事后查处多, 事前控制少;违纪违法查处多, 合理效益性查处少。因此, 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指标体系, 量化监督对象, 甚至与被监督单位联网, 及时考核和评价监督工作。在制定监督指标时, 要从制止企业会计舞弊问题发生方面来量化监督工作;其次, 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来武装监督人员, 积极开发监督的实用软件, 最大限度地扩大监督的计算机监控范围。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基于成本考虑, 在会计机构设置上, 有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 有的即使设置会计机构, 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 而且设施简陋, 缺乏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 办公条件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 有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 外聘“高手”做兼职, 这些人往往身兼数个单位, 一般定期来做账, 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 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较低等, 使得其对优秀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一些大企业, 会计队伍不稳定, 跳槽较为频繁。有的企业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 会计核算有违规操作现象。有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根本不设账, 以票代账, 或者虽然设账, 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 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 张冠李戴, 无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不配比;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方式记账等情况时有发生。

四、内部会计控制有待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控制机制, 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很难组织起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活动, 更谈不上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 不相容职责未分离。《会计法》第21条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但有的企业以人员精简为由, 让出纳人员兼管报销工作, 财务专用印鉴也由出纳一人保管, 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这种做法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 而且为职业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物资采购管理不善。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财产物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造成账实长期不符。有些单位长期不进行财产清查, 账实不符现象严重。个别单位部分财产早已报废, 而在账面上依旧存在, 有的单位购进的某些财产根本不在财产账上如实反映, 造成单位财产不实, 数据失真。有的企业不按照生产需要安排采购, 造成物资积压浪费, 加重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有的企业材料入库、出库手续不全, 材料管理部门长期不与财务部门对账。

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面还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求会计人员的培训应该是市场化运作的过程, 市场上需要什么会计机构就应培训什么, 请什么样的老师、到哪里去招生等, 都应由培训机构去解决, 政府部门不便也不能替代, 财政部门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财政部制定并公布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大纲, 省财政厅负责制定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即财政部门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游戏规则, 财政部门在其中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大家都清楚, 只有通过市场化竞争才能把培训质量提上去, 才能降低广大会计人员的培训成本, 才能切实减轻广大会计人员的经济负担。

摘要: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变大变强, 企业管理层决策也越来越依赖于会计。本文主要对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工作,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志远.高级财务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人事工作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人事统计 现状问题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204-01

人事统计工作的效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对人才市场的运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背景下,人事统计的有效与否是反映人才市场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作为人才资源信息产生的主要渠道,其数据信息的形成也是人才配置的重要依据,所以加强人事统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人事统计工作的主要作用及现状问题分析

1.1 人事统计工作的主要作用分析

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化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企业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加强人事统计工作的管理是促进人力资源健康的重要保障。人事统计工作主要涵盖着统计的内容以及对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的确定和计算方法这几个重要的方面,这些都是在人事统计自身的性质特征基础上形成的。人事统计工作模式一旦形成就有着其重要的作用发挥,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结构和发展规模的反映,并对其在阶段性时间的发展现状以及动态进行反映,并对企业的多层次数量质量特征及生产效益等诸多方面进行反映[1]。人事统计不仅是人力资源信息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能够最大化的促进企业的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对改革的力度加以强化。

1.2 人事统计工作的现状问题分析

人事统计工作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问题逐渐突显出来,这些问题成了阻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统计标准化的实施相对比较滞后,这一标准是人事统计工作顺利实施的一个基础,也是重要的保障。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和完善情况下,国家在这一方面实施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但在人事统计层面还有着一些环节没有和时代发展相同步,人事统计的指标体系和企业的发展实际不相协调问题较为突出,内部的人员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但依然存在着多重身份现象,这种交叉身份就和实际的标准有着矛盾[2]。

其次就是相关的统计人员在整体素质上还有待加强,由于人事统计工作在专业的技术人员占据的比例上较小,常常会出现一身兼多职的问题,而只将统计工作作为多种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在专业化的程度上较低。即使是设置了专业的统计人员岗位或者部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效率上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还有的人员根本不具备专业学科背景,使得在统计工作上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模式上,只能简单的实现统计,而在预测分析能力上很难和实际的发展以及决策等相结合。

另外就是相关的领导对人事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重视,这也造成了统计效率较低。而在现代的科学技术应用程度上还不够,新技术能够提升人事统计的工作效率,但目前还有诸多企业仍旧采取传统的统计方法,在准确性以及及时性等方面都不能有效体现。有的孙然配置了先进设备,但在资金等因素影响下部分信息建设还不完善。这些方面都需要迫切解决。

2 人事统计工作问题的优化策略探究

2.1 人事统计工作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当前的人事统计工作问题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由于相关政策的影响,由于法律规范还没有得到完善,以及行政干预比较严重,受到政府的目标管理影响,使得人事统计都有着一定的政治色彩,一些相关的统计指标也是被领导所管理。而在实际的管理体制上也不具备抗干扰的能力作用,再加上高素质统计人才的缺乏等,所以造成了当前人事统计工作的问题局面[3]。

2.2 人事统计工作的优化策略实施

针对以上的相关问题,要能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要将人事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加强,企业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在专业人才的基础上来完成,而人事统计这一重要的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工作中的一些专业化术语和对统计指标的理解等,都需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故此需要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加大力度,将其整体的专业能力及素质进行提高,从根本上保障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数据信息的来源准确性上有着保证。

同时,人事统计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网络学习、经验借鉴等,来促进自身的工作能力提升。要能将每一次的学习机会都牢牢把握,娴熟的掌握现代化的人事统计技术手段及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得到扎实的具备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要求,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发展中占据竞争优势[4]。

另外,要在人事统计的方法上及时的更新和创新,市场经济下的变化比较迅速,而企业掌握了新的方法才能有发展优势,改革人事统计方法是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的重要保障。所以人事统计过程中要最大化的减少全面调查实施,在重点调查上要适当的加强,将不同调查方法间的联系进行有效衔接,进而及时的建立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的,经常抽样调查作为主体的以及重点调查和科学化推算等为辅助的调查体系。

最后就是要对人事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加强,对人事统计的指标体系加以重建,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个规范统一经济适用以及功能齐全的信息化统计体系。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加强统计的效率提升,同时还应当及时的删除过多计划经济管理服务的指标,重新建立和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相契合的新指标[5]。例如:面向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统计和人才变动系列评价分析指标。再者就是要在现有指标类型上向动态的统计发展,扩大统计的范围。

3 结语

综上所述,人事统计工作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发挥,所以要能够对这一领域的工作加强发展的力度,从角度全面性的分析人事统计工作面临的困境,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能够将人事统计工作最大化的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发展,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壮大。

参考文献

[1]徐才稳.论基层统计人员对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61.

[2]柴世珲.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科技,2014(21):87-88.

[3]庄燕.统计信息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123.

[4]杨雅荣.论企事业单位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208-209.

篇5: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面前,企业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能够透过建立内控体系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那么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分别是怎样的呢,以下是unjs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资料,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用心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群众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职责追究机制。个性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五)日常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缺陷,不能及时为内控部门带给资产、资金的使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例如,有的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面构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七)缺乏完善的内控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和职责追究体系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未引起重视,很多单位依据规定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必须程度上实施了内部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对控制失效现象严重的状况也未建立职责追究制。

(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远滞后于需求

篇6: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部门业务流程在实际运营中,尚在磨合阶段,对于整个流程的操作没有问题,但工作效率较低。由于前期系统录入人员较多,且对整个操作流程不专业,导致商品录入出错率较高,后期验码工作量较大,修正错误时间较长。现在仍有供应商经营配置有误、所有商品的验收已经做完但是系统显示仍有负库存现象(可能是收货时串货导致),本月盘点结束后希望能够给予修正、促销商品的促销单系统已经录入,但是系统显示仍有负毛利现象、2)、采配中心录入单据后希望及时通知我商场前去取回,前期由于工作量较大大部分单据填写并不规范,现已规范填写。

3)、由于系统原因造成如果间断使用富基,富基系统则会在2分钟之内无法操作,给工作带来不便

4)、富基软件自身的原因导致打印商品验收单据时,单据上有错位显示的现象,给核查带来不便,信息员无法处理此问题

5)、标价签由公斤转换至市斤,由于现富基系统无法做到直接导出市斤标价签信息,现每次打印散称标价签时都需由人手工修改导出后的基本打印数据,不仅工作量大、容易出错,且存在人为数据安全隐患

6)、收货部办公室离通道卷帘门较远,且工作人员在打印单据、标价签和收取货品时无法兼顾到卷帘门外有送货人员进出,望公司可设专门人员可在收货区大门口进行值班且辅助开关卷帘门

7)、缺乏专门负责处理富基超市系统的信息人员,望公司可在超市设立专门的信息员帮助处理日常发生的各种信息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8)、防损部人员配备不足,现现场防损员7名,实际需要5人/班次,前后门共3人,内场共2人,上磁员一名,加防损主管共需12人。

9)、外场收银台打折只设定了两人打折权限,但是按公司规定,收银需定期进行转台,转台后其他收银员就无法进行打折,影响收银工作正常开展。为便于收银工作,建议设立专柜打折卡。

10)、超市收银台共有九个,内场八个,外场一个。收银人员编制暂为10人,分为两班,现有一人辞职,影响收银工作、人员调休及节假日加班无法合理安排,可能领导会认为销售不佳,没有理由增加人员,但是节假日、人员调休时可能会有顾客排队交款现象,请公司领导予以谅解。

11)、由于我商场收银台设计较小,影响正常收银,延长了顾客交款时间,还易造成错扫现象。

12)、供应商促销红冲单据暂无相关部门做账?系统中收货部门没有设此类权限,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明确。

13)、由于前期公司招聘理货员大部分没有超市工作经验,且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学习能力及应变能力较弱,随在合肥进行商品陈列、盘存等培训,但在实际操作当中成效较差,前期陈列多为供应商自行带专人陈列,后期排面调整工作效率较低,且在接下来的盘存工作肯定也存在众多问题,请公司领导能够派专人指导,并请相关部

门能够落实有关商品陈列等方面的培训,以便于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超市运营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仓库问题:非食部的纸品占有空间较大,需定货架摆放,节省空间。

2)、现猫患较为严重,从开业至今已有36个商品被损,商品价值300元;

3)、生鲜类的水果损耗较大,水果保质期较短,应天气渐渐转热,由于没有冷冻库,特别的晚间下班后水果存放存在问题,现大量损耗影响到供应商正常供货,影响卖场形象及销售。

4)有待进一步补充的经营品项有:日配类:伊利、卫岗等;生鲜类:即食水产类;食品类:旺旺系列、达利园面包系列、早餐食品系列、无糖食品系列;家百类:小针织、拖鞋类。

三、需各职能部门配合解决的事项

1)、公司所有领导对精超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超市与各部门对接尚属磨合阶段,商品调价、促销、新品上柜及工作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时有发生,来回穿梭于负一楼至七楼很不方便,恳请参加此次会议的领导能够参照前期所报人员进行定位:财务两人、信息两人、采配两人分别上A、B班,并在超市内部设立专门办公地点;

2)、临时促销员上岗手续的办理,希望人力资源部给出合理的建议;

3)、监控设施至今尚未移交,偷盗行为时有发生,目前已经发现的偷盗有:保健品、饮料、食品等未发现的问题,现无法查看,请相

关部门尽快解决;

4)、现各品类主管虽已了解工作流程,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仍存在不足之处,涉及各部门工作的望请进行指导,及时修正,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5)、请商管中心根据我超市卖场属性制定符合我超市的卖场管理制度,以便于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

6)、超市湿气较重,不便于商品的存储,营业期间通风设施要确保到位,并加大通风口设置(冷冻冷藏柜由于湿气较重无法运作,日配类商品已经出现变质现象),请公司领导尽快给予解决;

7)、前期我部门人员在办理《卫生流动许可证》、《营业执照增项》等涉及到公司相关利益证照中,对流程及申报程序不熟,影响公司声誉,且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利益,希望公司领导考虑安排专人负责,由我部门人员办理并不妥当;

8)、前期由于超市突发事件较多,正副经理需以处理超市内部事件为主,无法再进行总值班,请领导能够给予考虑;

9)、由于湿气较大,香烟的储存存在安全隐患,需另加设一仓库,并制作防潮地笼,请公司领导尽快予以解决,并请后勤部门定期检查消防设施;

10)、员工薪酬至今未定,人员思想存在波动较大,工作积极性较为低落,请人力资源部本月制定超市员工薪酬标准;

篇7: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院安全保卫工作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全员参与,办公室和法警队具体落实,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措施得当,多年来没有发生任何不安全事故。但是仍然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为了及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查缺补漏、防患于未然。

存在问题:

1、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思想上不重视。主要表现在:

(1)案件承办人就案办案,“判后答疑”不够,忽视对当事人心理的疏导。(2)案件承办人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案件,重视不够,未及时向党组汇报和立案信访沟通,争取进一步化解。(3)执行案件承办人外出执行时,只分析案情,对当事人心理分析不够,缺少计划和处置预案。(4)送达、调查和执行人员外出时警觉不强,有时单独进出当事人住处履行职务。(例)(5)部分担任安保任务的人员认识不到位,还有部分由于以前发生的事故思想上存在阴影,积极性不强。(6)部分干警对全院安全工作“一盘棋”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了互相理解、协作和配合。

2、硬件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主要表现在:(1)没有专用的刑事审判法庭,审判区和旁听区没有隔离。(2)虽有专门的羁押室,但缺乏合理性,无法使用,不利于对人犯的看管和羁押。(3)部分审判法庭缺少必要的门窗和

通道的防护。(4)监控设施设计不够合理,存在死角,需要增加或填补。(5)办公楼通道过多,无法有效的控制当事人进入办公区。(6)安保人员必配的装备不够。

3、制度制定和落实上不够。(1)各部门落实院里关于安保制度不够。(2)各部门在周一部门例会上忽视对各自手中案件安全形式的分析。(3)还有个别法官违反规定,在办公室开庭审理案件。(4)安保人员有缺岗现象,对来诉来访人员登记、盘查、检查不够。(5)对来诉来访人员的接待和处理的职责不够明确。(6)对安保负有检查、指导的部门,检查力度不够。

篇8: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消防监督,防火巡查,消防法,易燃物

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消防工作的投入, 力图用先进的装备提高战斗力, 从根本上改善消防工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把超常的工作措施变成了一种常态, 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了“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但各类致灾因素仍然大量存在, 火灾隐患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十分突出, 重大火灾、特别重大火灾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消防工作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尤其是面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这一世界性难题, 研究防火工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防止火灾发生是消防工作的时代要求。

1防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火灾预防首先应防止火灾发生”是我国消防工作传统经验的积累。可是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动消防设施的普及, 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已成为消防检查、巡查的重点, 社会单位防火工作主要评判的标准也是消防设施的设置与维护, 致使防火工作过分地依赖消防设施。但是从消防监督管理的角度, 消防设施的基本用途是扑灭初期火灾, 防止火灾的蔓延、扩大, 及时报警, 为人员疏散逃生提供便利, 而不能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所以当前防火工作侧重于火灾发生后如何控制和消灭, 而没有以防止火灾发生作为最高目标, 没有抓住防火工作的根本。

1.1 社会单位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行业管理无法可依。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总则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但《消防法》第二章火灾预防的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这一方针, 且行政法规、规章也没有具体体现和落实这一方针。

(2) “防止火灾发生”没有纳入到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中。

目前社会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61号令) , 它规定了社会单位要做好以下7方面工作: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开展防火检查巡查、整改火灾隐患、进行消防宣传培训教育、组织灭火预案演练、建立消防档案, 而可能直接导致火灾的火源管理、电源管理、易燃可燃物的管理并没有纳入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中。

(3) 防火巡查内容没有以“防止火灾发生”为重点。

公安部61号令第二十五条规定防火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 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 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 其他消防安全情况。上述内容除第一项属于“防止火灾发生”外, 其余5项都属于“火灾控制”, 即发生火灾后如何防止火灾蔓延、扩大。

公安部第61号令第二十六条规定防火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一) 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 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 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 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六) 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八)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九) 消防 (控制室) 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 防火巡查情况; (十一) 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十二) 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上述内容除 (五) (七) (八) 项外, 其他9项均不属于直接防止火灾发生的内容。并且检查巡查职责一般由安全保卫人员组成, 上述检查内容专业性较强, 涉及工程部门、技术部门等各岗位各阶层, 致使检查难以深入细致。

1.2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监督检查的内容没有侧重防止火灾发生。

根据《消防监督检查管理规定》 (公安部第107号令) ,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社会单位的检查内容包括:消防许可及验收备案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建筑防火情况、电气防火情况、安全疏散情况、消防控制室情况、消防设施器材情况7方面, 并且消防设施 (包括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消

防设施器材等, 下同) 所占比例较重,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所占比例过少, 不能充分体现消防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社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应是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检查管理否到位。上述7方面均应纳入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对消防设施等到位情况的检查仅是对单位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情况的印证。

(2) 消防监督检查的方法简单, 缺少科学的手段。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社会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的检查手段主要是检查有无记录, 致使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判定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检查管理是否到位缺少科学的评判标准。对电气故障等方面的隐患识别手段简单, 对电气故障等直接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没有可量化的判定标准, 致使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3) 行政处罚没有针对直接导致火灾发生的行为。

《消防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不履行《消防法》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上述规定程序繁琐, 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 对违法行为缺乏震慑力。而有关消防设施器材的行政处罚简单易行, 日常监督检查中依据最多的是《消防法》第六十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改正, 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 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 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 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四) 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 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 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 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 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 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 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强制执行, 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这种监督检查模式给社会单位甚至是消防监督部门形成一个误区, 认为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仍旧是火灾隐患的查处尤其是消防设施隐患的查处, 所以造成消防工作的重心是防止火灾蔓延扩大, 而消防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即防止火灾发生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 现役体制对防火工作的不利影响。

现役体制下, 消防监督人员流动性较大, 不分行业和专业, 对社会单位火灾隐患的检查很容易局限在消防设施方面, 而大部分消防设施基本上常年不用, 所以很难引起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造成隐患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十分突出。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 导致实际消防工作与《消防法》所确立的“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相违背, 从而造成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缺位, 也凸显“防止火灾发生”环节十分薄弱。

2进一步加强防火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2.1 分行业分系统制定相关规章

针对实际防火工作中遇到的上述问题, 河北省消防总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将社会单位分为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娱乐场所、仓储物流、易燃易爆、医院、学校、社区、小场所等9类场所, 制定了《河北省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地方标准, 进一步规范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实施以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0年5月, 公安部在河北省召开现场会, 推广了河北省的经验做法, 之后很多省市相继出台了地方标准。因此, 笔者建议依据各行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修订各自的行业管理规章, 突出抓好火源管理、电源管理、易燃可燃物管理等直接致灾因素或行为, 并且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和具体内容以及各级各岗位未履职的处罚, 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让社会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2.2 检查巡查的内容应侧重于防止火灾发生

检查巡查内容应重点包括: (一)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 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情况; (三)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四)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 重点工种和岗位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六) 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情况。

2.3 检查巡查队伍组成

巡查由各岗位负责人组织实施, 检查人员由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 由安保部门、工程部门、业务部门、后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巡查检查人员依据行业管理规章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真正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中。

2.4 以科学的手段评判各类直接致灾因素

应引进中介组织进行电气检测, 并且应按场所类别要求不同的检测频次, 如公众聚集场所每年检查一次, 大功率电气接入或临时电气接入应局部检测等。另外, 应推广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技术, 提高防控电气火灾的能力, 达到防患于未然。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评判应按照检查巡查的内容定量考核。

2.5 以消防监督引导社会单位规范自身管理

在保持消防监督干部相对稳定的同时应分行业分系统加强对社会单位的监管, 对火灾隐患的检查应突出违章操作、用火用电、电气防火等直接致灾因素和通过直接致灾因素所反映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处罚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消防安全管理达不到规定量化目标的;

二是现场发现存在严重直接致灾因素的。即处罚不能简单地针对某一个火灾隐患的处罚, 尤其是某一种消防设施未保证完整好用的处罚应取消, 以此来引导形成“单位全面负责”的消防工作格局。

2.6 大力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尽管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多种各样,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违章操作、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及电气火灾等几个方面, 而这些都与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有直接关系。据统计, 2011年以来邯郸市共发生火灾516起, 其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共发生火灾42起, 仅占火灾总起数的不足1/10。因此, 邯郸市消防支队对全市“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全部进行了轮训, 收到了明显效果, 火灾起数同比下降40%。所以, 应大力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防宣传体系, 做到消防宣传常态化、常识化、全员化、规范化,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公安部第61号令,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S].

[2]公安部第107号令,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S].

[3]刘振东.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 (2) :154-157.

上一篇:中石化内部控制及评价下一篇:发言提纲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