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课堂要效率

2024-04-20

向课堂要效率(通用10篇)

篇1:向课堂要效率

向课堂要效率,创最佳精品

---------------煤窑中学“精品课”评选活动正式开始

从4月11日开始,煤窑中学“精品课”评选活动正式开始。本活动以骨干教师为先导,先进行了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讲授,接着各教研组长精心准备了“引路课”的讲授。精彩的“示范课”和“引路课”引起了广大教师极大地热情,听课、教研活动情绪高涨。由于本次活动的参与者是全体教师,所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现在,整个校园研讨、制作课件蔚然成风。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参加这次评选活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把三尺讲台作为展示自己实力与风采的舞台。

现在,“示范课”、“引路课”的讲授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就是“精品课”评选活动正式开始,本活动预计将在6月中旬结束。

审稿人:王艳波撰稿人:周新立

篇2:向课堂要效率

固原七中

庞汉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好课间两操,提高运动效率,展我青春风采”

北京奥运早已结束,大家一定对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还记忆犹新吧?在那场世界人民关注的体育盛会上,运动员们在竞技场上所表现出的体育魅力、个人风采和拼搏精神都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震撼和感动。虽然奥运会已经结束,但那种“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火种已经撒向了祖国大江南北。作为中学生虽然不能像运动健儿那样在赛场上为国拼搏,但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同样可以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

课间操和大课间就是我们充分展示自己青春活力的机会,它作为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我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提高身体素质,防止身体畸形,保护视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的发育还不完全,学习的效率有一定的限度。过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使学习效率下降,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改变这一现象的最好方法就是运动。专家发现,世界上有一定造诣的科学家及其它一些行业的成功人士,在年轻时都是体育爱好者甚至是体育健将,他们都有长期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运动促进了他们大脑发育,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具有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我们何不借鉴并学习他们也去坚持运动呢,这样既加强了我们的体能又提高自身素质,并养成一个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我们最终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

做好课间操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明明可以把操做得到位做得标准,可就是爱动不动,懒懒散散,精神萎靡,甚至还有和周围同学说话聊天的。这样,全身的关节和神经就达不到运动锻炼和放松的效果,更谈不上要通过课间操进行健康保健了。就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做操不够认真,做事和学习都一样,都需要认真的态度,没有认真的态度就没有理想的结果。态度认真与否会影响人生的成败,同样会影响你的学习、你的健康。学习要劳逸结合,我们不认真做好课间操,学习效率又怎么能提高呢?做操这一件小事不仅能对个人的身心有很大的益处,更是反映我们当代中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准。班级风气的好坏往往就能从做课间操这样的点滴小事看出。我想任何一个有集体荣誉感,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同学、都不愿看到集体的荣誉受到任何损坏吧。

篇3:向语文课堂要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考试中如果分值是120分,那么阅读和写作分值可能占到九十几分,据可靠消息,2017年高考时语文分数将达到180分,可想而知,想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了。阅读题分值还会加大,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又能促进写作,所以教师就得想办法改进教学。改进语文教学的途径之一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中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读书的自觉,有没有这种意识?据调查,北京人大附中的学生在课堂上3年读50本书,邢台一部分中小学校要求学生一学期带5本最喜爱的书,放在图书角,以便阅读。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语文阅读方式:精读、浏览、速读、默读、跳读等,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跳读、一目十行、圈点勾画。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要更新,让学生形成一种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模式。只要有兴趣,读书的潜力是无穷的,这对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大有益处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据课标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既落实了“双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智能,纠正了“单打一”的不良习惯,防止“水自流式”的课堂教学,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符合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要符合教学的一般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想如此,首先,在安排课堂内容上,应反映教材的知识体系,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其次,注意对学生的多能启发,绝不能生搬硬套,机械重复,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的提问,选好有代表性的有层次梯度的练习,反对题海战术,准确把握住“精神”和“度”。

四、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认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特点,教师应当好导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式,诵读法、启发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让手、眼、脑都动起来,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把感性认识尽快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运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强化训练,及时巩固,灵活多变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画龙点睛的讲解,学生虽然掌握了部分知识,但还不能真正地灵活运用。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及时巩固,强化训练。但是要注意强化训练不能超新课标,并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内完成,这样便于教师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克服课后抄作业的不良习惯,这样也能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及时有效的巩固练习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形成能力,因此设计练习时要灵活多变,注意做到:(1)针对性。作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既不要一味简单再现,又不能任意加深与拓宽。(2)阶梯性。在一般情况下,练习可分为巩固、深化、发展三种类型,在教学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练习。(3)代表性。从不同类型中选择最能反映学生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典型题目,做到“少、精、活”。(4)适量性。即作业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加重学生负担,过少又达不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作业及时修改,重视信息反馈

教学反馈是教学控制的重要依据。没有反馈的教学必然是盲目的、失控的教学,要加强教学控制,检查教学效果,就必须准确而及时地掌握反馈的信息。当堂批改作业,及时纠正是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内完成,教师可在期间巡回批改,等大部分学生做好时,批改也基本结束。在批改过程中可以对少数学生,特别是个别后进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如发现大部分学生错误相同时,则随即评讲、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七、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使之成为语言文字教材的延伸和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电教媒体的趣味性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电教媒体因其本身特有的功能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这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能将无声的教材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从而将学生带进语文的情境之中,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可见,利用电教媒体,对创设优美情境,产生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电教媒体的直观性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配上电教媒体,就会使概念抽象的、难懂的语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途径,这样也能弥补教师言传之不足,突破了常规教学中难以讲解的重难点内容。

(三)电教媒体的多样性有益于传递教学信息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媒体,变换信息传递方式,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受到各种不同知识信号的刺激,这样容易使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因此,电教媒体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让我们把学习先进经验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教学方法,向语文课堂要效率,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国民的素养,中学考试也将以试点的方式提高语文的分数。学好语文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就越来越迫切。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空间,是学校教与学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效率。

篇4:向课堂要效率

关键词:浅谈 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提高

G623.2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总之,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几点浅见。

一、课前教师要作充分的备课准备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前提在于备课。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落实一个“小”字。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要从小着手,解决几个小的问题就可以了。二是会抓一个“巧”字。要选好切入点,抓住要害,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很抓一个“精”字。内容要精练,要顾及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二、课堂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在总结课文时提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定会就有几个同学举手。这时,教师不能就此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很可能是零乱的、不完整的,而且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维。于是,教师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先把手放下。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这时,教师喊一名中等生起来回答,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具体。又叫另一名学生进行补充,这样答案就完整、具体、鲜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学会质疑问难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

1、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要充分认识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初读课文,学生提出了“收剑,奄奄一息”及“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等不懂的词句。细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老班长为什么悄悄吃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老班长为什么不让“我”把吃鱼骨头的事告诉另外两个病号?老班长奄奄一息时为什么仍然不肯喝鱼汤?可以说,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已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了。最后在全文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回顾反思,提出问题,把问题及时地在课内解决。

2、培养和诱导学生质疑,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来说,开始时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引导学生定向自学,并要求他们提出二三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会逐步养成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的习惯。一旦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那么学生质疑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培养和诱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妥善处理。对一些跟学习课文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对于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要诱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前后联系上质疑,从语言运用上质疑,从课文表现的中心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学生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四、要给学生当堂练习写作的时间

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那么汉字书写就会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因此,教师总是在每堂课中尽可能把教师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包括挤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堂书面作业,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感化学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简化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中下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进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错过了老师讲课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现出来,用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静止、抽象的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認识和理解。借助多媒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展现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问题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上。

篇5:向课堂要效率

中国国际专家交流网陶维喜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课堂上“注入式”、“催眠式”的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学得被动,难以提高质量。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其次是希望教师能在提高授课水平上多下功夫。做到了这两条,课堂教学质量就有可靠的保证。有关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我们把它概括为四句话,即:抓紧45分钟,组织学生注意力,课堂双边活动好,消化双基达标题。大家知道,搞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45分钟内,不允许有混堂现象或无效劳动。那么,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45分钟呢?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不仅有传授知识的任务,还有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任务,而注意力是智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子,它是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前提。作为一位好教师,不仅要以好教风带出好学风,还应当懂得运用注意规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注意是通入知识宝库的门户,而兴趣则是追求知识的动力,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兴趣高,自然就会注意,而有了注意又会强化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诀窍,可以说就在于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掌握一套让学生以学为乐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运用两种注意的转换规律,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间的转换,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所谓“无意注意”是指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如一只鸟飞入教室,学生就会看它,这是很自然的事。而“有意注意”是有一定预期目的,需要做出一定努力的注意。如教师提出启思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找出正确的答案来,或由教师串讲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竞争欲和表现欲,让学生针对启思题进行抢读、抢答“智力赛”,这就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一般来讲,教师先从“无意注意”入手,激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讲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加强直观教学(如图片、实物等),把课讲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使其心绪随意起伏,联想自由驰骋,感知暗暗积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无意注意就非常集中,对知识的吸取也最快最容易。因此,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或感情洋溢的教学情境,是集中学生的无意注意的有效途径。

然而“无意注意”毕竟有受干扰、难持久的一面,应该实现向“有意注意”的转化,要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就可以排除内外消极因素的干扰,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坚持认真学习。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就会是自觉地有目的地注意,有了这种注意,才会愉快地认真地学习,并在学习中不畏艰辛,知难而进。但是,无论是无意注意还是有意注意,都不能持续太久,无意注意久了,学生容易走神;有意注意久了,学生容易疲劳。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调动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使一节课能保持合理的节奏,有起有伏,有张有驰,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状态。

在45分钟内让学生一直情绪饱满,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的。因为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同时也是获得知识的动力。要提倡兴趣教学法,只要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和对该事物的结果引起间接兴趣之间发生和谐的交替转换,就会使学生产生乐学心理,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以苦为乐。爱因斯坦讲:“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因此,不仅要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本身感兴趣,对学习的目标有所追求,而且还应当做到热爱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这就必须废止让学生感到被动消极、兴味索然的“注入式”教学法,提倡能充分有效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学知识,练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法,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下,实行“读、议、讲、问、练”和谐发展的教学双边活动。

篇6:向45分钟要效率

丰南实验学校 董继来

众所周知,在“预习、听讲、作业、复习”这学习的四步曲中,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首先是在课堂听课效率上被拉开的。每一个真正想把学习成绩搞上去的同学,就要研究自己在课堂听课方面的现状,不断提高听课质量,向45分钟要效率。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如何提高45分钟的效率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多年来我一直把提高课上45分钟的效率作为我教学的第一目标。

一、 善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 于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只有学生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做到在严格要求与赏识关爱上把握好分寸,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几年来我把“效率第一,快乐至上”作为自我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标准。经过学习与锻炼,我也成为了学生心目中“课堂教学的幽默型教师”。(课外缺乏幽默)

总之,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放在首位”。

二、乐于研究教学方法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情景的创设,努力使学生易学、乐学。

十几年来我坚持最好的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并做有针对性的交流指导。我一直认为“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最保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

三、 肯于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教学的每一细节以及处理方法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备课是提高45分钟效率关键所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妥善处理教学细节。

但我一直认为教材充其量也就是教学的览本,并不是全部。所以教师特别需要根据课标及学科需要灵活使用教材,以使知识与能力训练系统化、持续化。尤其对于英语学习而言,反复是学习的诀窍,这就更需要教师备课时全盘把握教材、灵活使用,使基本知识与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循环反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样长此以往,学生通过课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勤于指导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

五、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

我认为这一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十年前,我就有一困惑:自己讲过多遍的内容,考试出现时,得分率也很难超过一半。后来我发现同样的困惑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从那时起,我便在教学中找解决困惑的出路。

逐渐的我尝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甜头。记得印象最深的,---的英语课,一节课下来,我占的时间每节课最多不过15分钟,而我占有的这些时间也主要是与学生交流或是点拨。之后,我就这样固执地一直走了下来。在这期间当然我也或是克服或是承受了诸多困难,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困惑,但由于我坚信“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正确的,所以就始终坚持了下来。

篇7:向课堂管理要效益

——给中学教师的分享

文/武汉六中分校办公室主任、物理教师 殷静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你是不是也遇见过这样的麻烦? 我们怀揣教案走进教室,学生们却似乎有更多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完全不把上课铃声放在眼里;

我们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班上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爱出风头,闹笑话。一炸开锅,无论老师怎么喊停,都压不住那肆虐的笑声;

某个学生上课违纪,影响极坏,我们的“说教”居然会引发关于谁是谁非的激烈辩论,让你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我们总是在反思:当问题出现以后,我们怎么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怎样才能摆平这些影响课堂进度的小**?可无论何种方式,都是学生牵着我们的鼻子转。

对此,我的观点是:教师必须收回主动权!要像经营一个高效的企业一样去经营自己的课堂,向管理要效益,坚决不做“消防员”。

打造学习团队。

一个班级刚刚组建的时候,一门新的学科刚刚被学生接触的时候,都是打造高效学习团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学生的旧经验还没有来得及表现,很容易被新的理念引导,出现全新的行为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要具体做到:

1、确立共同的目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选择通过学习物理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可以选择通过物理学习提高生活的技能;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物理的思想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智者;我们甚至可以在解题过程中锻炼心智、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时刻准备在祖国的需要的时候能够有所作为。当一个个愿望汇聚成一个集体的共同心愿时,我们的团队就可以求知的路上杨帆起航了。

2、制定规则。任何集体都少不了纪律和规则的约束,但是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第一、规则必须是大家意识到需要的时候才制定; 第二、规则必须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且由大家共同制定;

第三、规则制定后必须严格执行,如遇到执行难,必须集体反思,共同修改规定;

第四、规定不能繁杂,条款不宜太多。

管理规则可以十分简单,例如: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我们团队的进步。因为我们坚信:只有团队进步了,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这个信念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后,在某个同学明显违纪时,我们只要善意提示:某某同学,你的个人行为已经影响团队时,没有人会去辩论的。作为中学生,他们在同伴心目中应该保持的“形象”比什么都重要。

3、打造课堂文化。

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教授学科的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文化。在物理课堂上,勇于表达、敢于争鸣、善于合作、追求正直和真理都可以成为课堂文化的元素。而作为任何一个学科,鼓励进步、赞赏智慧、提倡创新,都是课堂文化的生长点。

课堂文化不仅可以作为学科知识以外的教育资源,发挥“育人”的作用,也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成为团队的向心力。

团队一旦形成,集体就有了自我教育的功能,每个同学都会谨慎的看待自己的言行,自觉维护最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效预防违纪现象的产生。

提升课堂管理技能。

我认为:在信息社会,学生已经开始有能力通过很多途径去探索未知,不会仅仅因为“亲其师”,所以“信其道”。教师的权威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我们必须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一些课堂管理技能。

1、语言艺术。

教育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一般职业语言要求的清晰、规范、科学、亲切„„,还要使她充满教育的智慧。

例如:某同学经常会在解决较难物理题时犯同样的计算错误,评讲作业时老师专门指出这个错误,并提到这位同学的名字。随后,老师平静地对他说:“我不知道你够不够强大,每天面对作业本上的叉,还要不断鼓起学习的信心。如果,你可以稍微仔细一点,这么难的题目都是全对,感觉多好啊!”

这番话,必然引起全班的关注,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份期待:做好每次作业,会有更多的信心学好物理。

2、把握课堂氛围和节奏。

教师备课常常会考虑到如何组织学生学习,而学生不可能每天都是“理想状态”。在很多情况下,教学计划会在一只脚迈进教室门口时发生变化,而决定如何变化的往往是教室的氛围,学生的心情。

如果学生上课前精神不好,课前就会有一大串小笑话; 如果学生心不在焉,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来调动情绪。如:出几个简单的是非题,要求学生站起来或者举起双手做出判断选择;

学生精神饱满,求知欲旺盛的时候,可以加快速度,扩充课堂容量,这个时候满堂灌效果好、效率高;

碰到学校有重大活动,学生心猿意马时,教师可以融入到学生的情绪中,渐渐主导他们的情绪,做一个自然的过渡。

3、使用民主程序解决问题。

有时候,成绩较好的同学会嫌老师的进度慢。

老师洞察到这些情绪后,应持有重视和谨慎的态度,并拿出专门的时间跟大家讨论解决方案。

大家有必要达成共识:一个集体如果掉队的同学多了,就不会再有凝聚力,如果没有追求卓越的成员,整个团队也会缺乏活力。老师必须在保证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和大家商量一些有利于优生的学习方案,并期待这些能力强的同学能够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具有计划性。

4、不断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要。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安全、公正、轻松的学习环境,并特别重视学生的高层次需求。不要以为学生特立独行就没有爱与归属的需要;不要以为学生大大咧咧就没有被尊重的需求;不要以为学生成绩一般就没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老师有了重视学生需要的意识,一些简单的活动是很容易实现的。

如:让不能融入集体的学生担任科代表,告诉他:“你的工作关系到我们团队的进步!”

征求一些同学的意见,决定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经常提供演讲和辩论的机会,让一些优秀分子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事实上,多一些准备,每个人都可以有精彩的表现; 鼓励一些同学结成学习小组,要求大家互相帮助; 发现同学在解题过程中有优于教师的方法,一定要认真的告诉全班;

同学在课间或者课上指出教师的错误,教师一定要自信地据理力争,清晰的讲明观点。如果,真的错了,也要当着全班的面,认真反思错误原因,甘当反面教材;

当课堂教学中出现精彩场面和出色个人的时,要懂得停下来欣赏,和学生一起分享美的感受。

篇8:向40分钟语文课堂要效率之我见

可以说, 影响课堂40分钟效率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教学效益, 向40分钟的语文课堂要效率。

一、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 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要如何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就应当适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 适合社会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即是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 老师一定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教学任务。

(2) 适合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 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老师应当在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来设计教学任务, 并要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 适合语文的特点。作为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设计, 就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即通过教学任务的实施, 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其具备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精简课堂教学内容

提倡减、简、剪课堂, 即减少内容、简化环节、剪去花样, 老师退后几步, 删去不必要的教学内容, 把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 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因此, 在教学中, 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选择重点内容进行教学, 并要注意灵活调整教学方式,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老师应当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规定在课堂内, 抓40分钟的效率, 而非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

例如:在讲解《献你一束花》时, 笔者指导学生运用了多种阅读方法, 如抓住关键词语思考问题、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书批注等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能力, 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中, 笔者让学生找出表现女运动员失败归来心情的词句, 并做出批注。接着请学生说说女运动员的心情, 并问他们从其中的四个“怕”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就很自然地感受到她此时的“痛苦”和“沮丧”, 甚至是“无脸见人”等心情。这样, 学生在抓住重点理解课文的同时, 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放手给学生自主的空间, 就是老师要在课堂内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体验, 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思考。

例如:在教学《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时, 笔者主要采用“金钥匙”的形式提示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 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9~18自然段 (可以默读、朗读、分段读……) 。 (2) 边读边做批注, 画出描写鹰四次撞翻杯子以及成吉思汗四次心情变化的语句。 (3) 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比较有意义的问题, 并在小组中尝试解决。这样, 通过这把“金钥匙”, 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 理解课文内容, 以读为主要手段, 引导他们自读感悟, 从而体会到“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教学实践使我深刻感受到, 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当中, 就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从而学得又快又好。

篇9:向“课堂提问”要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效率;交流

问题是课堂的脉络,是课堂学习走向深入的催化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问题应该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是能引领学生去更好地发掘和领悟的。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我们要让问题具备“标靶”作用,让学生能更有效地抓住主要矛盾来研究,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所悟,有所得,才能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设计课堂提问:

一、用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只有建立在学生对问题有敏锐的捕捉能力的基础上,他们才能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有时候,学生的发现需要一些“引领”,需要一点启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从情境中抽象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新的探究。

例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出示了一组投篮选拔赛的数据:李军投8次中3次,王凯投5次中2次,张华投10次中3次,温小杰投9次中4次,让学生从中挑选一名选手去参加学校投篮比赛。在面对这些条件时,学生发现每人投篮的次数是不同的,所以应该用分数表示出“投中的次数占出手次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比较分数的大小来决定学生投篮水平的高低。在理出思路之后,很多学生开始逐个比较分数的大小。等待一小段时间之后,我打断了学生的比较,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表示这样一个一个地比较太麻烦了,因此我追问学生: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很多学生提出可以先找出这些分数的公分母,然后进行通分后再比较。顺着这样的思路,我引导学生将公分母定格到“100”上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将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的好处,以及如何将这样的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有效的研究,成功地认识了百分数。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在学生体验到“依次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将这些分数按大小排序”的方法比较繁杂之后,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寻找更好的方法,达成方法的优化,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找到了成功的关键,从而开启了新的探究,最终认识了百分数,并体会到百分数在比较分数大小方面的优势。

二、用提问引导学生洞悉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实验、分析等多样的学习活动来学习。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但是如果缺少深入的了解,学生就难以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可能是一知半解。针对这样的情形,我们要把握学生认知中容易产生模糊的地方,用提问来引导学生展开后续的研究,从而洞悉数学规律。

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一个圆形和一个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请学生观察两个图形并比较其大小。学生非常肯定地认为圆的面积较大,然后我出示两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还是认为圆的面积较大,接着正方形的个数增加到三个,学生有些迟疑了,无法肯定两个图形的大小,最后我出示四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发现圆成了大正方形中最大的圆。因此,圆的大小就被限制在正方形的两倍与四倍之间,那么圆的面积等于这样的正方形面积的几倍呢?在引导学生猜想这个倍数的时候,很多学生想到了π。“为什么大家会认为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的π倍呢?回想起圆的周长公式中的π,难道这仅仅是个巧合吗?”在这样的问题“刺激”下,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随后根据学生交流的成果,我与大家一起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索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发现得出的数据越来越趋向于π,接着我们转换思路,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经过拼接后形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而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这样在推导圆的面积时无可避免地出现了π。经历了这样丰富的学习过程,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圆的面积公式中为何出现π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但获取了知识,还在一步一步的探索和尝试中积累了数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必要的操作经验和方法经验,反思这样的教学,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析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用提问击中学生内心困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审视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的反应做出有针对性的提问。在组织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将有价值的问题筛选出来,从学生心中最迷茫的地方入手来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例如在“圆的面积”单元练习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图1,圆中的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3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巡视学生练习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也有一些学生尝试连接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直角三角形,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7.5平方厘米,并试图求出圆的半径,但却怎么也算不出圆的半径等于多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将这个尝试的过程展示在大家面前,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遇到的麻烦是什么?学生表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圆的半径乘半径再除以2,但是用7.5乘2得到15之后找不到哪两个同样的数相乘的得数是15。针对学生的回答,我组织大家进行交流,一些学生表示自己有相同的疑问,还有一些学生若有所思,并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三角形中,已知圆的半径乘半径等于15平方厘米,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求出圆的半径等于多少呢,完全可以直接把半径的平方等于15代入圆的面积公式中。在这个观点的启发下,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将两个三角形合并在一起(如图2),组成一个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这样可以直接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而圆的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乘π。

在学生的思路遇到阻碍时,笔者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聚焦学生的思维困惑,从而为他们打开另一扇大门,这样的问题就成为教学中的点睛之笔,引领了学生的思考,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用提问反馈学生学习状况

数学学习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后续教学。此时,提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问答,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误区,有哪些收获,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凸显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一一列举的策略”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24根1米长的栅栏一面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观察这些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独立完成这个练习之后,我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无关痛痒的“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所围成的这些长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不少学生脱口而出:64平方米。通过追问,我发现在学生的认知中,用同样长度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所以他们用24除以3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是8米,进而求出其面积。“真的是这样吗?”随后我追问学生,请他们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当长等于12米,宽等于6米时,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在计算的“铁证”面前,学生完全颠覆了原来的认知,转而探索其中的关键,然后学生发现现在的围法与之前有所区别,之前是围出图形的四条边,而现在一面靠墙,只需要围出三条边。那么其中隐含着怎样的规律呢?在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学生通过几个例子的研究后发现了规律:当长等于宽的两倍时,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

篇10:中学国旗下讲话:向课堂要质量

中学国旗下讲话:向课堂要质量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就是《向课堂要质量》。

课堂学习是同学们学习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径,也是同学们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听课,则是同学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质量,而听课质量,又取决于会不会听课,或者说是否善于听课。

相当一部分同学,虽然在教室里听好多年课,但不善于听课,或者根本不会听课,其表现:

一、注意力不能集中与稳定,极易分心走神,或上课即进入自己的沉思状态;

二、根据兴趣对老师 的讲述有选择性地听讲,四十五分钟的课,听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几年下来只记得老师课堂上讲的故事或笑话;

三、不善于观察和思考,只是被动地听,只能局限于“听”,而没有“懂”,头脑这个思维的“湖”十分平静,激不起思维的浪花。

怎样做才是会听课和听好课了呢?下面几方面对听好课至关重要。

第一,要有听课的积极态度,即听课的最佳心理准备。

要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力兴趣去听课,相信自己能在老师引导下步入知识宝库寻宝,相信每节课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而且要求自己每堂课都学些有用的知识。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同学们在课堂上情绪稳定,注意集中,思想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第二、课前预习,标出疑点。

预习:预先学习。上课前先看一遍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能看懂的就放过,看不懂的就用笔标出来,上课时看老师

怎么讲。这样,听课就有了针对性。效果当然也要好一些。如果很难保证45分钟都集中注意力的话,那么,必须保证疑难点集中起注意力来。

若时间有限,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预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多预习能培养同学们自学能力,长此坚持,有一天就能达到老师不讲自己也能看懂学会。

今天的教育注重素质培养。考试也是考你该不该知道,不是老师讲没讲过,所以,优秀的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平时自学也特别重要。

在这一方面请同学们记住两句话:①能力比分数重要;②过程比结果重要。

第三,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稳定,手脑并用。

注意力是什么?就是专心于某一事物的品质。能长时间地看、想某一道题而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的能力。

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课堂效果

都很好。他的眼睛瞧着老师和书本,他的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他的思路紧紧跟着老师的引导。老师的每一句话他都不放过,并且听了大都要在心里想想为什么这样,记在心里。为了帮助自己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同学们一定要坐端正,提起精神来,不要爬在桌子上,胳臂一垫,正好为想睡觉的念头准备了枕头。古人强调坐如钟,立如松,走路一阵风,很有道理。为了加深印象,上课时,眼要看、耳要听、手要写、脑要想、嘴要说。当你全方位调动这个器官进入活动时,那个想开小差的思想自然就无法钻进来干扰你!甚至个别不守纪律同学的说话你也听不见。这就是全神贯注。

第四,要勤思多问。

听课的同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与教师进行思想对话,使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在理解上下功夫,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线索,注意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向老师提问的倾向,听课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听不懂或不十分明白的地方,课后要多想多问,问自己,问同学,向老师和教科书、参考书请教,一定要找到满意的答案,不但要求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为以后的学习扫除“隐患”。

第五,学会记课堂笔记。

听课要不要记笔记?还是记点笔记的好。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关键是学会记课堂笔记。有的同学们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还追求笔记的完整,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这样会影响听课;有的同学们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笔记,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须知,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因此,上课时关键知识要记下来,课后要认真看。

第六,课堂积极讨论。

一是带着问题参加讨论;二是每时

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小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学习;三是小组长要控制讨论节奏,安排好组内“兵教兵”,安排好谁展示、谁点评、谁拓展;四是讨论要积极表述自己的观点,杜绝不参与讨论的现象,讨论完后立即坐下,迅速巩固落实。

上一篇:德宝实业总公司经济合同管理办法下一篇:篆刻艺术进校园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