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4-04-12

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共10篇)

篇1: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新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长久成长的根本动力江苏富菱化工有限公司 翟继业

经过四十年的努力,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发展。成长起来一大批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基础的中国企业。但是,同整个中国经济一样,我们这些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还不够牢固,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技术、资本和管理积累薄弱,很多企业还处于生存与发展的边缘。

江苏富菱化工有限公司和许多同行一样,在这个行业里也走过了三十年的道路,对企业的发展有了一点认识,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点收获。在此就我们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们对自己发展的第一个认识就是坚持主业求创新。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和很多中国企业一样,也经历过许多起伏和波折,为了把企业做大,也曾经探索过多行业的发展道路,先后投资过香料、环氧树脂、食品添加剂、玻璃钢拉挤型材、玻璃钢座椅、涂料、包装容器、纽扣等等产品,这些产品有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半途而废,有的一出生便夭折了。基本上不是做不大就是做不成。总结过去,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搞好企业,光有美好的愿望还不够,还要具有相当的资源才能把一个产品和一个行业坚持做下去,直到做出在那个行业有影响力的发展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于2000年对企业资源进行了整合,集中力量在最擅长和基础最好的领域坚持发展下去,重新回到了不饱和树脂的轨道上来。

在对中国企业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我们提出

了做精、做强、做久和做大的发展思路,不盲目攀比企业规模,而是把坚持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起点。为此我们首先从企业管理体制入手,于2000年引入ERP系统,强化基础管理,优化企业运营流程,同时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从工艺、设备、运营流程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创新,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在新工厂的生产设施中,采用了DCS系统控制,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从2001年到2008年底,在巩固原有产品市场的基础之上,以每年5-6个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目前五年以内的新产品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内国际的多项认证,在许多领域我们的产品已经能够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产品同台竞争。在产品创新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主持并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树立了中国本土企业在复合材料行业的应有地位。目前,我们的产品系列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下游行业所需要的品种,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用户未来五到八年的市场需求。因此,尽管我们十年没有扩大生产能力,但是在高端市场,我们的占有率却一直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们研究所被江苏省科技厅授予“江苏省不饱和聚酯树脂工程研发中心”。

我们对自己发展的第二个认识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首先一条就是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依法纳税守法经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不钻国家法律空子。踏踏实实做好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条就是在安全环保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对社会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做好企业安全设施和环境保

护设施的投入和运营管理。1998年我们在国内企业中率先采用焚烧方法处理生产废水,在新工厂的建设中,我们又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进一步改良,实现了生产工艺废水的彻底零排放。虽然目前我们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是运营成本最高的,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却是最彻底和最有效的。

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条就是坚持节能节水的原则,降低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我们新厂所有电机全部采用变频调速以降低电耗,通过优化设计,使反应釜的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减少热量损失。在2007年获得“江苏省节水型企业”称号的基础上,我们新厂对水资源的利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生产冷却水全部循环使用,而且利用生产冷却水冲洗厕所,然后经过处理再作为绿化用水,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我们于2003年首次向政府提出向化工集中区的搬迁申请,2006年正式启动搬迁程序,目前位于江苏江阴临港新城新材料产业园的新工厂基本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试生产。预计明年初可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在新工厂的产能规划中,我们仍然坚持高端路线,对高性能的间苯型树脂、胶衣树脂和乙烯基树脂的产能进行了大规模扩充,压缩了一般产品的产能。同时加强了产品性能检测能力,完善了力学性能、电性能、燃烧性能、耐老化和耐腐蚀性能等测试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相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发展最为健康、成长最为长久的不饱和树脂生产企业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为中国的复合材料工业的长久发展做出贡献。

篇2: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关阅读: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呈现的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历史趋势。

宏观上: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进步是社会本身的自我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微观上:科技发展和社会交往发展的.推动

篇3:创新: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谈创新教育, 必须先搞好教育创新, 因为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教育改革必须立足创新, 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创新等来推动教育的整体创新。学校在着力保护、挖掘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同时, 要兼顾他们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 为国家、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强调的是, 教育无论怎么改革、怎么创新, 都不能离开“育人”这一根本。立德树人, 培养拥有家国情怀、脚踏实地、追求梦想、自尊自主、自信自立、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始终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最神圣的使命。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以下简称“人大附中”) 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 突出特长+ 创新精神+ 高尚品德”, 围绕这一育人目标, 学校走出了一条“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人大附中坚持“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青少年, 必须具有中国心、怀有中华情”的理念, 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极其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拥有一颗美丽而强大的中国心, 并具有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完善人生的能力, 培养出一批批忠诚、有担当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 也是政府、社会的责任, 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合作,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所以, 我国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重视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 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政府或相关社会团体等可以举办创新大会 (活动) , 将学校、企业、政府等人员汇聚在一起, 就创新与创业、创新与教育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添柴加火, 为创新的时代大潮推波助澜。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校、校企及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多样的模式和更广阔的平台。

篇4: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科技创新的作用力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近100年来许多新的技术成果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电视、人造卫星、计算机和Intemet等。每一种新技术的问世不仅会迅速带动一批新兴产业,而且还会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而引发教育领域许多新的变革。50年代广播与电视的普及就为社会提供了“广播电视大学”,使一大批无法进入大学学习的年青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它被人们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江泽民指出,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送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空间。人民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他还指出:“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相结合,硬件制造和软件制造相结合……将形成推动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如果从科技的视角加以反观,不难看出,全球性内外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代,即共享型(1P)→浏览型 (Web)→服务型(serv)。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与生俱来就为全人类的合作创新精神及全人类爆炸式无限增殖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与高效学习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基于 Web方式的互联网把学校、社会、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度包括每所学校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乃至一切对用户开放的社会资源,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都能轻松简便地利用这些资源,打造一个适合自我的、社会化的、动态开放的、富有弹性的学习时空,使自主型、个别化学习方式在学习型社会广泛发挥作用。可以说,科技创新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助产土和催生婆,它在人类自身教育方面已经并将持续不断地发挥着基础性甚或是突破性、划时代的作用。

由于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世界及中国的远程教育正在发生质的飞跃,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实现了以视频会议系统、卫星数字广播系统为主的实时远程教育;二是实现了以互联网为主的自主式远程教育。在教育技术方面,美国1998年度采用电视双向交互技术及采用网络双向交互技术的分别为56%和60%。我国光纤骨干网于2000年已扩容到155M和622M,已开通的Ku波段(14GHz/11GHz)数字卫星传输通道,可同时提供20多个数字卫星频道,广播电视网在全国建有16000个地面站,加之相继开放的67个网络学院,一个广覆盖、全天候、多种资源共享的远程教育学习网络基本形成。总之,随着技术的创新,世界各国的远程教育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规模、层次和水平上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以英国开放大学等为代表的巨型国际网络大学正在谱写网络教育的新篇章。

二、教育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世界各国在相互依赖性增强的同时,科技、经济、教育的内外部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愿落伍,任何一所大学也不甘被淘汰,他们将竭尽全力内强素质,外求发展,希望在教育市场的再分配中占有较大份额,为今后在这个市场中执掌牛耳抢夺制胜先机。我国加入WTO后,教育作为服务行业的第14项内容,对我国的教育市场将会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十三条中有关教育服务的条款规定,除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活动外,凡带商业性的教育活动,所有协定签署国都有权参与服务竞争,涉

及到各级各类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参与的方式有远程教育、国外机构独资、合资办学,放宽出国留学政策及专业的自然人自由流动。竞争显而易见:首先,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名牌教育机构在尚未充分开发的中国教育这块“大蛋糕”的诱惑下已经从蓄势待发转为蜂拥而至的态势;其次,国外独资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也会在国内教育市场争地盘。随着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办学主体和教育投资体制的多元化,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会愈演愈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远程教育机构参与教育市场竞争,我国已有上百所大学在奋力抢占制高点。2003年9月19日,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2003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论坛”,以及“2003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在北京同时举行,有几十家企业参加这两个活动。它标志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特征是,既有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化的带动下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也有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的迅速扩张及成熟运作。这说明,在远程教育领域,除了中外大学及教育机构展开了大比拼外,企业也直接参与了市场的竞争。可见,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机构的企业性质日益凸现,市场竞争正在出现弱肉强食的局面。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从时间、空间和沟通方式上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式教育的格局。从世界范围来看,从事远程教育的机构可分成两类。第一类与教育的内容和管理有关,称之为“主办机构”,服务内容包括课程设计、资源建设、制定教学方案、设计实施计划、多媒体运用、网上模拟教学、测试和评估、咨询服务、颁发证书等。第二类是与教育技术有关的“技术服务公司”,它以主办院校为依托或独立运作,服务范围包括教学平台开发和提供与远程教育有关的各种解决方案,包括报名选课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学员信息及学习成绩查询管理系统、综合课件制作软件、缴费注册系统以及配套的在线服务等。由于共同利益的驱使,这两类竞争者形成了世界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既合作又竞争、既并存又依赖的局面。

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尚处于初期。以清华大学为例,先后有“同方”公司、“万博”公司介入市场竞争,但这种竞争目前是隐性的,与招生规模相伴的大规模的市场竞争尚在孕育之中,随之而来的将是优胜劣汰的惨烈较量,那些真正有实力、守规矩的高校将会逐渐赢得优势。随着网络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远程教育的优越性会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教育体制将会遇到更多的危机。从整体上看,正是这种主办机构之间、企业之间、新旧体制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将给远程教育注入不竭的动力,市场竞争的规律将把远程教育不断推向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三、国家发展的推动力

随着新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也意味着我国将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教育是国家综合国力及其竞争力的基础。许多国家在国家竞争力受到挑战时,都从教育上寻求对策。

远程教育由于其能超越时空限制,具有较大的覆盖面和吞吐量,具有开放性、机动性和灵活性而倍受各国政府重视。美国先后投资7800万美元用以建立网上课程,国家每年用于网络教育的开支达100—200亿美元。1996年 8月,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等十个州共同出资100万美元创建了各州认可、各高等院校承认课程学分的虚拟大学,学生在电子课堂中上课、考试并获得学位证书,正式拉开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序幕。世界经合组织(OECD)的研究表明,从1995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远程教育市场规模正以每年增加45%的速度扩张着。到 2000年,全世界已有7000万人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学习。

面临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除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之外别无它择:要么抓住机遇,要么被世界浪潮淘汰。由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产生、传播、加工和运用成为取代土地、机器和矿藏等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彻底告别传统博雅型教育的一场翻天覆地的教育革命已经到来。一是教育要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服务,二是教育要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大量具有高智力和专业技术的人才,三是教育要能提供敢于革新、勇于创新的人才。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尽管近几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正在向2005年达到适龄人口的15%的目标奋斗,但这个已使大部分高校不堪重负的发展比例比起发达国家仍然太低,必须实施超常规、大规模、跨

越式的发展战略,远程教育不失为一可选模式。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目前的9%提高到 15%左右。在人均教育资源低下、投入严重不足的中国,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实现这一基本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借助网络教育形式来发展、扩充高等教育。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转的腼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的发展作了宏观上的规划,把它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要求‘按国际惯例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行费用实行优惠”。国务院领导在教育部上报的<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上批示指出:“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们应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研究实施。”九届政协一次会议政协委员的提案倾向21世纪构建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体系》很快得到李岚清副总理和教育部领导的重视,并就如何加强中国远程教育规划做出批示。教育部根据批示精神开始调研、论证,很快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提出规划到确定试点仅用了半年时间。 1998年9月11日,教育部决定该项工程正式启动。目前试点院校已扩展到位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重点高校,网上学员200余万人,市场份额达40多亿。

四、文化扩张的内驱力

现代远程教育无国界、无边际的特性,使人类文化进入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大交汇、大融合、大统一的新时期,无论哪个民族、哪种肤色,只要进入网络文化天地,都会流连忘返,为这一不可抗拒的文化张力所吸引、震撼和感染。而在这背后,却存在一个巨大的文化涡流,它由多元的文化冲突、文化霸权和文化同化汇聚而成。在网上开放教育的跨地域、跨文化的合作教学中,执掌网络优势的强势文化,必然以先发夺人之势,占取民族文化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向世界弱势文化国家和群体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教育观和文化观等,主宰远程学习者,进而达到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目的。诚如塔克瓦里教授所言:“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文化和教育领域里可能形成某些力量的主宰地位,从而威胁亚洲人丰富的历史遗产和认同。” ‘在网络社会,不仅那些国际社会地位不高的国家和民族时时感到英语语言的侵蚀,而且那些国际地位较高的国家和民族也感受到了英语对本国、本民族语言的‘威胁’,英语占主导地位的互联网络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显然,发展中国家如果只怀着一个良好的愿望,希望通过沟通、宽容和互补,获得对利益和价值的共识,那将是幼稚可笑和可悲的。如果对网络远程教育采取消极应付或延缓介入的态度,无异于放弃对世界文明建设的参与权,无异于放弃自己民族文化的话语权,无异于放弃自己的文化认同,从而导致对自身历史和文化演化的迷茫和反叛,最终丧失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因此,在网络远程教育时代,各个国家必然会主动肩负起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责任,抵制发达国家信息沙文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略”,通过网络开放大学的建设,大力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本着“平等、互利、民主、科学、公正、公平、相互尊重”的合作原则,积极开展网上远程开放教育的对话、协作和合作,创造良好、互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在推动网络教育出质量、上水平、创品牌的宏伟大业中展示聪明才智,在数字生态‘地球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做出应有贡献。有鉴于此,世界各国都争先恐后投入巨资建网办站,开发现代远程教育,以南非大学、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印度国立英迪拉·甘地开放大学等十多所为代表的巨型大学率先步人世界网络教育的领地,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赖以生存扩展的一个重要原动力。

基于以上四种因素的作用,为实现高等教育的赶超型、大规模、跨越式发展,我国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开放性是史无前例的,它对于整合和发挥国家优势教育资源,促进人才培养正产生着强大而持久的影响,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快速稳步发展的根本动因,必将带动我国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在深度和范围上产生历史性的新突破。

曰作者单位:广州惠州学院成教院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篇5: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改

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精髓,只有不断地创新,系统地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和壮大,对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是不断进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着力在产权体制、管理机制、产品体系、人才、品牌、环境创新六方面下功夫,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产权体制管理机制产品体系人才品牌环境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同样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精髓,只有不断地创新,系统地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和壮大,对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是不断进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是产权体制创新。民营企业大都是靠家庭合伙制形式,靠着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率先致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规模扩张和发展,必须在产权体制上不断创新,走出家庭单一筹资模式,严格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实行量化和人格化,明晰产权,并积极吸纳新股,引进外部资金入围,推进企业股份化的战略改组,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1-

上实现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然后再向企业集团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使产权体制在内涵上发生质的变化,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要立足市场,不等不靠,主动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二是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适应新的产权体制的必然产物,要组织更大规模的产业化运作,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要从粗放型的家长式管理向集约型的理性化管理转变,要从单一的家庭工厂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式管理转变,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要充分利用各种管理资源,按照市场法则实行管理创新,首先是加强信息管理,立足网络信息的优势,建立自己的网站,快速搜集本行业信息,构建新的信息平台,其次是加强战略管理,根据管理信息,立足国际、国内市场,重新调整战略方向和目标;再次是加强竞争性的应变能力,采取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机构方面,要突破单一的垂直管理模式,推出事业部制的扁平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实行“适度集权,充分授权,有效监控,良性互动”的原则,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人力资源方面,要定编、定岗、定责、定人,整治人浮于事、因人设岗现象,对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可从社会上聘请一些专业人才担任独立的董事、监事,有效地帮助企业克服长期家庭式管理带来的弊端。

三是产品体系的创新。产品是企业的载体,产品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要逐步摆脱“仿制”产品,自我研制,自我开发,逐步加大技改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建立起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形成自己专门的研发中心,逐步加大科研经费,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条件具备时,要及时进行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这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产品和管理达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四是人才的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组织任命”向“市场配置”的跨越,让优秀的管理和经营人才脱颖而出,企业经营者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调整分配关系,敢于让有能力、有贡献的经营者成为先富起来的阶层,并通过配股赠股、设立期股等方式,提高经营者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关切度,逐步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职业化经营者队伍。

五是品牌的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除产权体制、管理机制和产品体系不断创新外,还要在品牌经营上不断创新,品牌创新不是不断地更换品牌,而是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宣传,不断地提升品牌形象,创新品牌的内容,丰富品牌内涵,把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协调起来,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篇6: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大兴安岭林区的改革有着本区的特色和内在的`要求,必须集中力量在小企业改制、国有林场改革、直属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和发展非国有经济上狠下功夫.

作 者:刘杰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刊 名:中国林业企业英文刊名:CHINA FORESTRY BUSINESS年,卷(期):“”(6)分类号:F061.3关键词:

篇7:企业转型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 对农村支局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

转变农村支局发展方式,探索农村邮政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市局把万亩示范田创建作为转变农村邮政经营模式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以邮政万亩示范田为基地,以合作社社员为纽带,以自主开发邮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以产品作保证,以服务为手段,以活动做抓手”的农村邮政综合经营新模式。对内改变了员工传统的业务宣传和营销方式,有效凝聚了农村客户资源,让员工集中精力做好服务,进一步融合了邮政与农民的关系;对外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邮政在政府和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实现了明显提升。万亩示范田的创建,为全国邮政探索农村邮政新路子提供了借鉴,引起了集团公司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万亩实验田创建初见成效。

二. 城区网点发展模式的转变

城区网点形象和竞争力提升,并且对县局主要营业网点进行装修改造,在新建网点中设置大客户室和理财室,增加自助设备布放。

三. 营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全市营销骨干规模不断扩大,营销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 社会代理渠道建设稳步推进

全市三农服务站保持1700处以上,建设酒水代理渠道2000处以上,建设便民服务站2300处以上。全面启动了与交通局的战略合作,并就代理汽车票、报刊零售进车站等内容达成协议。积极开展与供电公司、公交公司、广电局的合作谈判,逐步叠加公交IC卡充值、代收有线电视费等便民服务功能。

转型必须有实质性进展,才能开创邮政事业新局面;不能仅限于表面文章,而要突破性进展,这需要一代邮政人共同努力。否则,创员工幸福、企业和谐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大家心系一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机要通信分局

篇8: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回顾中超联赛发展的历程,在探索的基础上以中超联赛发展动力为主题,以社会学、哲学的视角,研究推动中超联赛发展的动力。得出了推动中超联赛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素———需求,并对需求的动力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对中超联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图书,形成了本论文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框架。

1.2 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第三届全国体育院校足球工作会议的12所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需求的内涵

需求的一般含义是指:“人们在某一社会中为了使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可能而予以满足的要求或欲望。它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在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需求上升规律”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更加有力地作用于劳动过程,克服了自然经济条件下需求在量上对劳动发展的限制,形成以货币为代表的需求的质的无限性与量的有限性的新型矛盾运功,从而为社会生产力的无限发展开辟了新的动力能源。

中超联赛中的需求包括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和观众的需求。解决需求问题,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就推动中超联赛的发展。因此,需求构成中超联赛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2.2 中超联赛的主要需求

2.2.1 观众的需求

在中超联赛中观众的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中超联赛作为体育赛事的一种,它通过比赛双方俱乐部球队的精彩表演,得到作为己方球迷的观众认可后,观众又以自己的热情感染所支持的俱乐部球队,使其表演更加精彩,在此过程中俱乐部与观众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所以,观众不仅是消费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观众对中超联赛需求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观赏联赛赛事引发愉悦感。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精神产品比物质产品更加重要。无论从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看,娱乐都是人们精神生活上的重要内容。足球比赛往往以其动作的高难性、竞争的激烈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给予参与者和观赏者一种强烈的感情刺激和情感体验。在观看精彩比赛时,不确定性增加了比赛的悬念。观众通常通过球队或队中某些球员的上佳表现获得心理满足。(2)通过支持中超联赛激发归属感。观众通过关注和支持中超联赛能满足社会归属需求等社会心理需要。美国的马斯洛认为只有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追求归属和爱的需要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状况非常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与紧张。参与、观看自己支持俱乐部的足球比赛,往往可以将人从这种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2.2.2 国家与社会上相关产业的需求

国家与社会上相关产业的需求是我国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外部动力。国家政府部门、各地方政府部门通过发展竞技体育可以起到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自尊感与自豪感的作用,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是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竞技体育可以宣传城市形象,体现地区发展水平。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政府部门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国家与社会上相关产业有不断提高我国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的需要,因此就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增加资金投入,继而改善训练所需要的科研、场地设施条件,并调动和协调各地方部门,结合市场规律吸引企业进入,共同推动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2.3 中超联赛的动力需求规律

由于足球比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大众就有了消费需求,有了市场,也就有了职业足球。中超联赛系统内的需求和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共同推动了我国足球竞技水平的发展,促使中超联赛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是中超联赛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满足各方的需要,观众的欣赏需求以及国家与社会发展足球产业和提高足球发展水平的需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联赛产品质量,必须不断提高足球比赛的观赏性,即必须不断提高球队的技战术水平努力塑造和维护俱乐部和职业球员的良好社会形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推动中超联赛的发展,提高我国足球的运动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中超联赛中,观众的欣赏需求、国家与社会上相关产业的需求。构成中超联赛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需求问题,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客观上推动中超联赛的发展。

3.2 建议

提高中超联赛产品质量,努力塑造和维护俱乐部和职业球员的良好社会形象,提高观众对中超联赛的满意度,让更多的观众进入到联赛中,是中超联赛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明,苏珊,霍华斯.丹.叶公鼎.体育经济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21.

[2]谢亚龙.足球联赛产权与公共产品供给[J].体育文化导刊.2005,(4):3-5.

篇9:创新是国家级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坚持规划引领,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系统的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依据。我们坚持“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坚持产城景文融合互动,坚持低密度、高品质,注重山地特色和传承历史文脉,不“摊大饼”,只“蒸小笼”,划定城市“三区四线”,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推进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按照“先进、长远、超前、留白”的要求,联合中规院等单位率先建立“漏斗型”的规划云平台管控机制,实现总规、土规、环保规划与已编制完成60余项各类规划“多规融合”,到2020年构建以总体规划为总纲、以专项规划为支撑、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管控、城市设计为引导的规划编制体系。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全面实施建筑风貌、城市设计、城市色彩、海绵城市、绿地系统、交通设计六大导则,率先建立城市风貌、建筑风貌、道路风貌、生态风貌、文化风貌“五位一体”的风貌体系,突出塑造“绿水青山、红瓦白墙、披檐收颈、竖窗通廊”的城市建筑风貌,打造“山水风光之城、文化多元之城、生态智慧之城”。

第二,坚持产业立城,打造首选大数据试验田。产业是立城之本,既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城市的鲜明特色。我们坚持“先产业、后城建”,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达到85%以上。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把大数据作为寻找新区发展“蓝海”的战略选择,作为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来培育,获批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绿色数据中心,积极探索大数据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三链融合”发展,引进了高通、富士康、微软、IBM等一批大数据引领项目,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领先优势,到2020年建成200万台服务器的绿色数据中心,实现第一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服务器芯片制造。

在中央领导和国家发改委的关心、支持和推动下,我们成功引进美国高通公司在贵安新区设立中国总部并转让核心技术,双方合资成立华芯通公司合作开发先进服务器芯片,并依托该项目规划建设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努力实现中国“强芯梦”。

第三,坚持一流配套,全面建设智慧城市。建一流新区离不开一流配套。我们按照“现代、低碳、智慧、高效”的要求,已投资900多亿元建设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加速商气、人气聚集。已建成内畅外联的600公里城市路网,均高标准建设了绿化景观带和绿道慢行系统。启动轨道交通项目6个,高铁枢纽站明年建成投运。下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优质资源。率先建设全覆盖的直饮水城市,已建成可供90万人的直饮水厂1个。超过70公里的三舱综合管廊试验段建成,在国内率先将燃气管道、雨污水管道、220Kv以下电力线等纳入管廊系统。

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互联网出口宽带能力达3000G,实现重点公共场所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面推进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等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建设政务云、交通云、社区云、教育云、城管云等云工程,以及30个产业升级、政务应用、公共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努力打造一流智慧城市。

第四,坚持生态优先,构建万水千山城市生态系统。绿色是城市的底色。贵安新区“贵”在生态环境。我们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率先编制强制性“低冲击开发模式”规划建设标准,制定实施最严格的“1+9”生态文明制度,推进山、水、林、田、湖“五景融合”,探索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全域公园化建设,大力实施“五区八廊百园”“十河百湖千塘”等重大环境工程,按照“一山一品”“一山一景”“一山一特”标准全面开展山头绿化美化,5年内建成各类公园100个以上,新增绿化面积22万亩以上,绿地率达到60%以上。

获批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是唯一的非建成区试点。围绕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我们重点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四大系统工程”,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的目标,在19.1平方公里的试点范围内,三年投资46.7亿元实施8大类67项工程,并将海绵城市技术指标作为全域建设项目的刚性要求,打造“会呼吸”的城市。成立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研究院。首创“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按国内最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与英国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共建的生态文明创新园开园运行。

第五,坚持城乡统筹,做到建设先安民发展先富民。全面小康是一幅壮美画卷,民生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我们坚持建设先安民、发展先富民,高起点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直管区12万农业人口明年全部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全面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将直管区366个自然村寨按整体搬迁、保留提升、分散整合三类规划建设,对整体搬迁型探索“三变三化”(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市民,均等化、社区化、资产化)征收安置新模式,年内建成13个生态智慧社区,可入住6万人;对78个保留提升型和109个分散整合型村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并探索乡村资源资本化运作、村庄品牌化经营新路。

注重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快建设17所基础教育学校、10所优质学校和3所国际学校,率先普及15年免费教育和学前教育奖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并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探索“网格管理+片区整合+组团服务+云端服务”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新区三年来共征地10余万亩,拆迁近300万平方米,未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恶性事件和赴京越级上访事件。

第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获批开展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率先探索“一章审批、一网审管、一单规范”的改革新路。率先实施取消办证、改为备案、自主办证、承诺办证、证照合发、严格准入等“六个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新模式。探索开展“投资项目审批40天全流程试点”,7月底前制度化实施。最大限度简政放权,率先通过取消、备案、合并等方式将行政许可精简为92项(含省级下放和市、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创新投融资模式,坚持以投定融、投融平衡,累计融资到位超过800亿元。大学城、职教城建设初具规模,已分别入驻师生15万人和10万人,并出台支持创业创新系列政策措施,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 地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对外开放是贵安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贵安综保区在实现当年获批、当年建设、当年验收,已入驻企业17家,预计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获国务院批准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将围绕“八项试点任务”打造5个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区和20个服务贸易特色基地。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组建专门招商公司进行市场化招商,已落地知名企业100余家(世界500强9家)。

篇10: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引领企业人力管理的背景下,浅谈如何将企业使命,企业的愿景更好的与员工的个人需求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上下同欲”的境界。同时将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以员工快乐工作为基本,以企业的大爱为目标来对企业进行管理。提出“家庭式管理”模式,以“爱人、敬人”为根本,从“情”这一方面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最后分析这样做的结果会从另一个角度更快的实现企业目标,因为人的因素是影响企业发展终极问题。

关键词: 企业使命 企业文化 家庭式管理 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党中央首次将人文关怀列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是新的经济形势下引导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人文关怀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将人的发展作为第一要素,以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已不同于二十世纪,科技、创新能力的高速发展,紧靠机器生产的年代已经过时了,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的智慧,其根本也是人才的发展,所以只要有人才,贫民窟里也能出现百万富翁。

就近几年而言,发展最快的当属娱乐行业、服务行业、服装行业等,可见人本的需求已从原来的满足温饱、满足物质的需求慢慢的向享受生活,追求精神生活的层次发展,所以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把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关注员工的工作、生活、心情等状态,为员工提供能够满足学习、自我提升的条件,促进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度,忠诚度,提高员工工作的快乐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应该如何结合自身去培养员工

老子说,员工是老板选择来的,在企业表现的好不好是老板的事。因此企业如何培育自己的员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现在一些企业业绩不好总是责怪员工,但早在《孙子兵法》中说“是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善于打胜仗的人总是营造一种必胜的形势,然后靠兵将以势取胜,而不苛责下属,因此它能够很好的选择人才来让自己营造这种必胜的形势。

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主要把公司看作是一个赢利性的组织,也就是企业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润,但实现最大利润的过程是一个靠不断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企业使命,努力的方向是企业愿景,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企业在实现共同愿景过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的盈利,因此企业的一个目标是盈利,只有盈利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营,但是在过多只注重盈利的企业来说,他们的发展是逐渐衰退的,因为他们忽略了创造利润的终端——员工。所以这不应该是企业最重要的,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它应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企业在生产产品时,所接触的第一类社会人群就是自己的员工,他们与企业之间存在一种相互选择的关系,员工的最初目的是得到更多的报酬来维持自己最基本生活,但对于80、90后,生活在21世纪,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生活,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竞争中中游刃有余,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将企业使命、愿景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融合在一起,让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个员工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企业不必刻意的去争夺市场,却能赢得市场。

企业使命阐述的企业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应该是让每一位员工明确工作的真正价值,能够自觉的,真诚的去接受使命,完成使命,当他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事的时候,他才会不去顾及利益的驱使,把这件事去做的更完美。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到“上下同欲者胜”,在这方面,军队的管理是值得研究的,因为他们在面临敌军时,可以达到上下同欲这一境界。前几年《亮剑》的上映,引发了不少企业开始研究李云龙的领导方式,也正因为他知道如何凝聚军心,关心下属,同时严格的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更重要的是在他部队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正是这种企业文化,凝聚每一个士兵的精神,从而每一次战斗攻无不克。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艰难,但不曾有一个人放弃过,不会为装备条件去选择国民党的部队,不会为保命而苟且偷生,因为一种解放全中国的使命在每一个人心中,上下同欲,这是赢得最终胜利的关键。

当企业使命扎根于员工心中,他们才会把企业的愿景当做自己的愿景,会产生动力,努力的去工作。首先要让员工了解企业使命,了解企业的性质的目标,然后将使命分解到每一具体的部分,分配到每一位员工身上,让他们明白他们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很重要的,都是在促进企业完成最终的使命,包括每一个清洁员,企业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员工被重视、被尊重,他们才会尊重自己的工作。同时企业应该试着去整合员工的个人愿景,了解员工真正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将企业愿景与员工的个人愿景融合在一起,在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前提下,满足员工的期望,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每个人都有一种不甘落后的心态,每一个员工都想在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也是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企业的一个原因,所以企业还要了解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创造一个学习型企业,这样才能使员工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精神达到最佳状态,才能有权利让一些人才放弃高薪选择我们的企业。

三、“家庭式管理”与企业“大爱”文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一个能把家庭管理好的人,就一定有能力在企业中管理好自己那一部分。对于员工而言,与自己的家人能够和睦相处,那么他也就能够和同事处的很好。仔细思考这种“家庭式管理”,对我们在企业中管理下属及员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将企业看成一个大家庭,那么企业使命是这个家庭奋斗的目标,但这样的过程难免使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因此要有企业文化作为家庭的精神生活,它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基础,它是企业的原则,当这种文化渗透到每个人心中,每个人都被这种文化所同化时,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他们的默契程度,共同努力所达到的效果也会逐渐提升,这也是创造和谐家庭的基础。

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存在的,再怎么自私的人他也会为自己的家庭考虑,因为家庭是他的避风港,感情的寄托处,这种感情包括家这样一个百平米大的憩息的地方,更包括家里每个人彼此之间相互关爱的温暖、快乐,这样的情感弥漫在整个家。从一开始出生我们就生活在某一个家庭中,当我们过生日、过节时会有家陪在身边给我们快乐;家庭提供给我们学习、成长的机会,让我们从无知懵懂的孩子培养成有所作为的人才;在我们生病时,会有人关心我们,陪在我们身边给予安慰;在远方时,会有人牵挂等,家给我们这样的感觉让我们对他产生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来自于家庭成员中彼此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为了家庭而无怨无悔的工作,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就像《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提到的“役诸侯以业”,“业”的基本意思就是你认同那是你该做的事。因此这句话可以这样解释:你让别人做事,做的心甘情愿无怨无悔,那就必须让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事,这样他就不会跟你计较其他事情。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以贵身的态度对待天下之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惜自己的态度对待天下之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因此老板要试着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去对待,让员工感觉企业是他的第二个家庭,这样他就会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就会做到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同时这也可以作为企业文化来传播,当老板能做到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成为“爱人者、敬人者”,那么这里的员工得到的不仅仅只是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更是一种精神价值的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也会远远超过归属感。一个能为社会服务的企业,也就能培养出为社会服务的人才,这样的企业,这样的核心价值,又怎么能会不越做越强呢?

四、以其无私成其私

也许会有人认为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盈利的组织,这样把重点放在关心员工上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况且企业最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企业真能做到“员工为重,利益次之,领导为轻”,那么每一位员工都能尽心为企业工作,企业使命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不用老板每天的督促,他们自然的会完成自己那一份任务。而且这样的企业会在同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知名度会大大提高,也会有很多的人才纷至沓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许他们为的不是薪水,而是在这样的企业中能给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精神层面的满足。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源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去完成的并不是一个实现利益目标的过程,而是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追求,和帮助更多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上一篇:登封市商埠街小学周末举行远足及诗歌朗诵会下一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