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2024-04-29

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精选12篇)

篇1: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说到创新,现在人们热论的苹果产品和它的创造者乔布斯就是现实中创新的代名词。老乔走了,他与苹果的故事却传开了,乔布斯成了传奇。乔布斯回归苹果将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实现了惊天的逆转。人们确信,只有乔布斯才能救苹果,并且把苹果炼成金。故事的背后却是创新和苹果公司企业文化的高度结合。

苹果推崇精英人才文化,老乔极力强调“精”和“简”。老乔还强调“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苹果告诉了我们播放音乐的“小东西”可以像艺术品一样精致、美观,电脑可以没有鼠标、键盘,手机外观可以很个性化。乔布斯懂得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才是一个公司安生立命的根本。如果纯粹从技术上讲,它们并没有十分突出的特点,也没有什么其他公司不能攻克的高端技术难题。这背后说的就是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苹果推崇以人为本(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十多年前电脑算得上是奢侈品,如今电脑都成了白菜价。现在电脑企业在玩“水平产业模式”因为平民战略有它的规模优势。苹果的“垂直产业模式”饱受质疑,走精品路线,终于迎来了摆脱同质化的时代,当今天我们看到苹果的产品质量稳定和利润最大化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乔布斯的战略眼光。苹果的营销模式,让我们发现不是在营销产品,而是对营销进行创新,营销一种精神,营销一种文化。销售活动是在营销一种身份,营销一种生活方式,使苹果产品真正成为人

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象征。这背后说的就是管理的创新,更是营销、消费者行为的创新。

是创新成就了苹果和乔布斯,可见创新的威力之大。如何谋划发展战略,战胜各类困难,促使企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环境在发生变化,企业要想适应并掌控变化的局面,只有对包括企业经营理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行为模式等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不断的创新并使之与变化的环境保持协调,企业才能主动面对环境的考验。在当今企业竞争中,不仅仅是资金实力、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的竞争,也是企业间企业文化的竞争。XX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安全、绿色、创新、共赢”。是领导层高屋建瓴的把创新作为我们的企业文化。有了创新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就能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XX公司提倡创新,而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能让人不满足已有认识,不断追求新知。不墨守成规,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创新也能让人换个角度思考,看问题就会更深刻更全面。创新的内容很多,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等,每一项里面也许就蕴藏着巨大的宝藏。有了创新企业就能更充满活力就能追求卓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安全、绿色、创新、共赢”不但能为XX公司保驾护航,更能让XX公司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篇2: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上半年,新城金矿在集团改革进程中历经风雨,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展望二OO八年的奋斗目标,我们仿佛又重新回到了起点,我矿的改革发展正面临新的考验。

如果说矿山永恒的主题是资源和管理,那么,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推进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我矿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向人才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是促进我矿经济再次腾飞的一把“金钥匙”,也是解决今后诸多发展难题、实现矿山振兴必须长期依靠的“指南针”。

运营管理部承担着我矿的生产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在人才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大有作为,身处其中,时常被领导及同事的敬业和执著而深深感动。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在人才创新中用“夺全国第一”的定位追求永无止境地奋进与突破,从他们的身上,我秉承了在管理创新中敢作敢为,成就本职的气魄,在科技创新中遵循了他们在图纸设计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境界,继承了他们在计划编制上力求缜密翔实,易于操作的精神,从他们的身上,我领会了成本管理的重要,体会到他们对节能降耗的迫切,感受到他们对科技创新、振兴矿山的执著……

在人才创新方面,运营管理部首抓人才培养创新,紧紧围绕后备人才的培养,使人才创新得到很好的落实。“业无高下,贵在专精;才无大小,贵在实用。”通过各种培训,让有能力又不怕压力的各层次优秀人才在“赛马机制”下涌现出来,在干部员工中形成了 “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平和的心态”,在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一支有活力、有创新、在管理创新方面,我们突出矿毛分离工作。明示各作业面的矿毛信息是管理创新的一大重要举措。矿毛分离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当前生产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显得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有思想的干部员工队伍。

SD-GOLD

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首先,矿毛分离不清将增加生产成本。

矿石中每混入一吨毛石,可导致39.78元的成本增加,其中提运直接成本3.6元,选矿直接成本36.18元;另外选矿时的尾矿品位是0.18g/t,也就是说每吨毛石要带走0.18g的金属量,以每克160元计算,每混入一吨毛石带来的损失是28.8元。很明显,每混入一吨毛石共可造成64.98元的损失。假如每班混入一大卡毛石,那么每年可造成138.4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可使吨矿成本上升1.92元/吨。

其次,矿毛分离不清,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每损失一大卡矿石,即有20吨矿石混入毛石中,以平均品位3.34g/t计算,可造成3.34克/吨×20吨/车×93%×160元/吨-20吨×39.78元/吨=9143元的损失。若每班损失一大卡矿石,那么每年可造成973.7万元的经济损失,可使吨矿成本上升13.56元/吨。

由此可见,抓好矿毛分离工作意义重大。我们通过严格督导、考核、落实每个采场、每个出矿点的矿毛分离,为我矿成本管理创新,顺利实现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变更采矿设计,使设计在更加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力求将采矿成本降至最低。如:-480m中段V#矿体、-530m中段I#及V#矿体的换层设计,经反复修改完备,每年可为我矿节约采矿成本近二十万元。

盲竖井是我矿深部开拓的重点工程,质量和工期是盲竖井施工管理的两大主线。运营管理部对盲竖井第二含水层的注浆工作特别重视,对注浆方案、施工工期、质量控制等进行科学论证和技术研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着重考虑科技创新和成本控制,注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注浆工作历时20天,比原计划的45天工期缩短25天,为盲竖井整个施工工期抢回了时间;本次注浆,大大节约了注浆成本费用。实际涌水量和注浆结果,证明我们注浆科技创新方案的正确性。虽然地质钻孔报告提出涌水量为39.7m/h,但部里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第二含水层的实际涌水量将会小于地质报告提 3SD-GOLD

创新—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供的数据,采用单液注浆完全能够满足注浆要求,仅此一项,节约注浆直接成本10万元;本次注浆,将原来的打两个注浆垫改为只施工一个,在缩短施工周期7天的基础上,减少施工费用约7万元;注浆垫位臵下移4米,加之节省2个钻孔,节约费用约4万多元,此项共节约投资11万元。

在矿山生产开采的同时,在探采结合的基础上,利用开采工程进一步加强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工作。自2006年11月份开始,在-460~-430m分段的153~157勘探线主矿体的下盘通过投入钻探70.5m,坑探127m。新增探明矿量72727t,平均品位2.59g/t,金属量188.46kg,按照现行的黄金价格(160元/克)新增矿石量价值达3014万元。考虑到三率并扣除吨矿综合成本,取得经济效益372万元。

已有成绩只能代表运营管理部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展望未来,我们今后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常常在思索:如何在部内激发蓬勃向前的工作热情,保持源源不绝的创新动力?我们时时在求解:如何提高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到位率,让人才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我矿的持续发展,拉动我矿经济的再次腾飞?无疑,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方针,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是构建优秀企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坐在集团发展的“高速列车”上憧憬未来,令人油然而增满腔豪气。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岗位,我们事业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让创新促进我矿持续发展、经济再次腾飞的崛起平台。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运营管理部

刘丰韬

篇3:创新是饲料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1 不创新就是慢性自杀

“创新”是变化, 是扬弃、扬长避短, 是借鉴他人、弥补自我, 是求变、从变中求生, 但不是全盘否定, 这是天龙人对创新的理解。

要实现企业创新,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定位, 知己知彼, 方可有的放矢。天龙人非常清楚自己的企业是单打独斗型企业, 缺乏资源优势、集团优势、产品研发优势等。那么, 我们又靠什么能在外来大企业的重重包围之中实现突围, 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呢?天龙人思考着、探索着, 最后把天龙人的共识“唯有不断创新, 方能绝处逢生;唯有不断创新, 方能规避慢性自杀;唯有不断创新, 方能逢凶化吉”付诸于行动, 才赢得了天龙的今天。“不做温水中的青蛙, 要做竞争中的枭雄”, 这是支持天龙人不断创新的理念。

2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

这10年来, 天龙公司与时俱进, 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使天龙公司的目标更明确, 文化更丰富, 团队更完美, 品牌更响亮, 竞争力更强。

2.1 人才创新

天龙公司一贯坚持“人才第一, 团队为王”的理念, 把“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作为一把手工程, 把人才战略作为企业的首要战略。天龙公司与很多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在对大学生的校内培养和职场培养上承担了相当大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 在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设立的天龙奖学金累计达几十万元, 为高校大学生做就业指导达50余场, 既扩大了企业影响、承担了社会责任, 又开通了人才引进之门。公司把提升员工素质作为人才创新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人才素质提升目标, 天龙公司成立了“天龙学院”, 投入十多万元购买教学设备, 把企业打造成学校, 公司18位培训师常年为员工授课, 员工素质提升很快。由此我们体会到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未来的竞争就是学习力的较量”的真正意义。

2.2 战略创新

“战略决定成败, 战略决定未来,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是天龙人的共识。战略讲究相对稳定, 但战略也要适时调整, 与时俱进。创业初期, 我们的战略是模糊的, 仅仅想借饲料产品媒介, 让客户认同, 挖一桶金, 对品牌和企业的未来缺乏战略思考。随着企业立足和稳定发展, 我们的战略思路开始清晰了, 我们决定把“立足质量创品牌, 做强做大谋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来。随着企业的进一步成长, 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 现在我们已把自己的企业产品战略确定为:打造湖北省本土猪料一线品牌, 打造湖北本土水产料一线品牌, 铸造动物营养及免疫专家。同时把自己的企业战略确定为:立志饲料、服务三农、回馈社会、产业报国、努力打造中国大型农牧企业。10年来我们的战略在创新, 我们的战略在调整, 我们的理想在拔高, 我们的目标更远大, 我们的愿景更鼓舞人心。2年前我们把发展猪料产品线作为公司产品战略, 通过近2年的努力, 天龙公司已形成了完整的猪料产品线, 教槽料、全程料已进入一线品牌行业, 种猪料正在形成强势品牌。

2.3 管理创新

企业生存靠管理, 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是一种实践, 更是一种能力。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如雨后春笋般, 因此管理模式要不断创新。为了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企业领导人的高度和格局, 我们从企业高管能力提升抓起。因为高度决定视野, 视野决定格局, 格局决定结局。近年来, 公司先后选派7名高管分别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攻读EMBA, 为天龙的管理上档次、上台阶奠定了人才基础, 为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执行保证。为了真正把“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的理念融合到企业的发展中,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公司于2005年通过了ISO9001和HACCP国际管理双体系认证, 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2.4 企业文化创新

人云:“企业一时获利靠机遇, 企业三年不败靠领导, 企业五年不败靠战略, 企业十年不败靠团队, 企业百年兴盛靠文化”, 企业管理就是理人管事, 理人就是管心, 企业文化就是管心的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文中有化, 化就是变化, 就是创新。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地变成生产力, 这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企业文化重在倡导责任文化、使命文化、沟通文化、平等文化、共享文化和执行文化, 把企业打造成军队。

2.5 学习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致胜法宝, 否则中小企业永远是追随企业。技术创新源于人才创新, 人才创新源于引进、培训和学习。天龙公司注重技术创新, 走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之路, 目前天龙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武汉工业学院、省农科院等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 保障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和产品创新。为了最快捷地学习, 公司组织部分高管去山东、江西等省优秀饲料企业考察学习, 找出自身不足, 学习他人管理, 不做井底之蛙。

2.6 理念创新, 合作共赢

多年来“小富即安”, “宁做鸡头, 不做凤尾”的旧理念阻碍了天龙的发展, 结果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 “思路决定出路”的理念逐步被天龙高管所接受。近5年来, 天龙公司的发展思路有了重大突破:①专攻饲料领域生存比较艰难, 且很难有重大突破;②谨慎地向产业链延伸, 可有较大生存空间;③以饲料产业为主体, 发展农业生物工程, 让生物工程为饲料产业服务;④饲料企业不仅要卖得好, 而且要买得好, 饲料行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料资源的竞争;⑤饲料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即好原料+好配方+好工艺=好产品, 是天龙人从业10年的感悟;⑥合作共赢, 不合作谁也不赢, 等等。

由于突破了理念, 天龙公司终于迈开了发展的步伐:2006年在湖北公安兴建一个年产12万t的饲料厂—湖北天海饲料有限公司, 经过5年的运营,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在江夏与武汉太阳帆畜牧有限公司等合作兴办了一个万头种猪场;2009年成立武汉诺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豆粕和川恒小太子磷酸二氢钙的经营;2010年与武汉太阳帆畜牧有限公司合作兴建了一个年产24万t现代化的饲料厂;2010年在湖北公安兴办了一个年出栏1万头的原种猪场;2011年又与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合作成立武汉天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现在天龙公司已搭建如下事业平台:①饲料研发生产板块 (48万t/年) ;②种猪养殖板块 (年出栏种猪2万头) ;③农业生物工程板块 (年可生产发酵饲料2~4万t) ;④原料贸易板块 (常年提供豆粕和磷酸二氢钙的配套服务) 。四大板块的构建, 必将为天龙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发展, 得到了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爱, 得到了行业领导的指导,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 天龙公司现在是湖北省和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和武汉市名牌产品企业、湖北省和武汉市著名商标企业、湖北省十佳饲料企业、武汉市饲料行业跨越发展先进单位。公司董事长黄炳堂先生先后被评为武汉地区创名牌十大杰出人物、华中农业大学首届十大创业先锋、武汉市全民创业十佳人物。

篇4: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继承传统 创新发展

“讲理想、比贡献”,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讲、比”活动提倡发扬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促进企业创新文化的形成。自仪狄造酒以来,华夏酒文化已积淀了几千年,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酒文化。今世缘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宋代大诗人陆游有诗曰:“天赐名手,地赐名泉;高沟名酒,名不虚传。”今世缘酒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一代酿酒人的贡献。作为传统的酿酒企业,在激烈的白酒竞争形势下,能够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不断焕发新的青春,关键就在于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将传统工艺与科技创新完美结合,以浓厚的企业“缘”文化打造品牌,使我们的产品持续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讲理想、比贡献”,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动力,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只有充分调动企业科技人员参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发挥他们在自主创新中的先锋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才会有出路。因此,我们对酿酒技术进行改进、升级,就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2006年,实施“6000吨优质酒酿造技改”项目以后,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也使人工酿酒步入半机械化运作,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建成了万吨制曲中心,形成了一个在国内酿酒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综合集成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制曲的微机远程控制与机械化生产。新世纪以来,香气优雅飘逸、口味清淡的白酒越来越为市场所青睐。为此,我带领科研人员对酿酒原料风味分析、人工窖泥微生物培养、制曲、酿酒设备与工艺等进行深刻地系列性研究,使单粮与多粮自然融合的基酒,强化高温大曲和多种微生物纯种培养、芝麻香调味酒等工艺臻于成熟,还吸收诸多香型工艺特点,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使今世缘、国缘系列白酒芳香更飘逸、入口更绵软。我们精心打造的国缘系列新产品,将健康饮酒的理念融入到酿酒与新产品研发中来,提升了白酒的品质与内涵,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超高端白酒形象,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培养人才 强化人才强企

“讲理想”不是纸上谈兵。技术创新的历史反复证明,没有理想的滋养,技术创新很难可持续发展。没有人才的建设,理想就很难实现,技术创新更是寸步难行。市场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一直把“人才强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并定期选送优秀人才到重点院校、科研单位和知名企业进修、研修,参加学术交流,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和人才梯队,不断为企业培养一批批科技人才,这样才能在白酒技术研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我们已经有6名国家白酒评酒委员、25名酿酒高级技师、8名酿酒高级品酒师、33名酿酒品酒师、7名质量工程师、15名江苏省白酒评酒委员的研发创新团队。也正是有前期的人才培养才有了今天今世缘的强大科研团队,才有了今世缘今天的成绩。

产学研合作 强化自主创新研究

“讲理想、比贡献”,就是要发挥科技人员创新主体作用,就是要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瓶颈制约,就是要紧紧抓住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前沿技术,引领创新方向。今世缘酒业重视用现代科技嫁接传统产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成立了固态发酵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开展生物工程的研究与攻关;成为中国白酒业“169计划”9个科研协作单位之一,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为今世缘酒业打造苏酒研发高地。2009年“酯化酶液相下催化合成生物酯类的应用研究”项目揭示了酯化酶液相下催化酯类生物合成的优越性,该成果的应用有效地协调了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酯类物质的量比关系,改善了酿酒工艺,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酿酒设备的利用率。2012年中国白酒“169计划”项目课题之一“今世缘芝麻香型酒风味物质剖析技术体系及其关键风味物质研究”项目是2007年我们与江南大学进行合作持续研发了近5年的创新成果。该项目是国内首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与嗅觉闻香检测器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一套快速全面剖析芝麻香型白酒中关键香气、特征香气与重要香气化合物的方法;首次采用多种萃取剂对芝麻香酒进行多组分萃取分离分析;采用样品比较功能和统计比较功能的全组分数据处理方法,首次定性了中国芝麻香型白酒中1548种风味化合物;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联用技术,建立快速定量检测芝麻香型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方法。

责编/聂赛

吴建峰

篇5: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观海尔集团有感

生产管理部一车间 姜英姿 几年前,公司曾组织我们全体员工观看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当时海尔总裁下令将所有存在质量隐患的冰箱全部销毁的举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需要更换家用电器的时候,我相继选择了海尔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当听说公司要组织参观海尔集团时,我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感,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能亲临海尔的生产现场,只是参观了海尔的几个展示厅,整个过程中给我震撼最大的是海尔人“创新领先,永续发展”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海尔用创新精神创造了世界品牌。本着“用户的心是最珍贵的资源 ”的原则,以“走进去,走出去,走上去”的发展方式,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跨国集团,海尔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伴随着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和超越。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说道:“海尔精神就是创业、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就是每天从零开始,创新精神就是每天比昨天有提高!”。是啊,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着,我们最了解自己操作的设备,最了解自己所在的生产线,有没有可以改进,可以创新的地方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究竟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海尔人的创新还体现在实现由制造商到服务商的转变,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海尔人真真正正落实到了实处:针对不同身高人的需求,他们设计了可升降的灶台;针对不同年龄的人,他们设计了智能卧室;针对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他们设计了防臭冰箱。还有

专为农村地区设计的安全节能家电;能洗12件阿拉伯大袍的洗衣机;适合存放榴莲的防臭冰箱;可遥控的温馨家装等等。耳目一新的同时,我更被海尔人追求卓越,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精神感染着。被他们居安思危、居危思进、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震撼着;被他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激励着。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迅速。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工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我们每一个新时代人都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工作中追求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中学课本里说创新即是指一种精神,也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同时也专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造。现在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是奥地利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21年提出的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虽然创新的几种不同涵义各有其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但他们的共性都是创造性。作为生产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这些创新大计可能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多数人都在从事着简单的,平凡的、琐碎的工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许多人有了倦怠之心,百无聊赖之感。但是“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还有人

篇6: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记许昌新龙矿业有限公司梁北矿

快速优质高效建设的探索

随着省政府副省长史济春宣布“梁北矿正式竣工投产”,梁北矿竣工投产典礼会场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我省重点建设项目——许昌新龙矿业有限公司粱北矿顺利通过省政府组织的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梁北矿已经完成由基建矿井向生产矿井的重大转变,为扭转近一段时期以来我省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地方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这个矿是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做到这点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了许昌新龙公司梁北矿。

梁北矿纪实一

健全机制 规范运作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梁北矿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年设计生产原煤90万吨,总投资5亿元。在工程建设中,他们坚持创新,转换机制,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以先进的技术、规范有序的管理、过硬的工程质量和极富特色的企业文化,走出了一条地方煤矿建设的新路子,实现了快速、优质、高效建设矿井的目标。

1.实施基本建设市场运行主体机制——法人责任制

工程伊始,他们就严格按照《公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建了项目法人——河南省许昌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了新企业、新机制、新办法,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董事会集体领导与总经理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董事会、经理层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修改设计方案时,结合矿井实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不断优化设计,降低成本从而使梁北矿与与同类型的矿井相比,其总投资和吨煤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2、实施基本建设市场运行关键机制——招标投标制

从工程建设开始,就引入了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凡是单项工程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项目均实行招标承包,严格按招投标的有

1关规定进行。近几年来组织大型矿、土、安三类工程及机电设备购置招标16次,招标项目50多项。对10万元以内的工程成立了邀请招标小组,深入市场调查,货比三家,合理计价,择优选定,采取多元控制,使工程造价比概算节约4375万元。通过招标,为矿井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主、副井井筒掘砌工程比计划工期分别提前12和13个月;东风井井筒掘砌冻结段取得每冻结1米用时1.02天的全国先进水平。主井井筒连续4个月成井破百米,最高月成井192.3 米,打破了由开滦矿务局钱家营矿保持近20年的183.13米的全国月成井记录,且为优良工程。

3、实施基本建设市场运行保证机制——建设监理制

实施施工监理制,是保证建设工期短、质量优的一项重大举措。监理机构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在质量控制方面,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综合控制管理办法,建立单位工程、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现场检查认证和关键工序转换签证制度。在工期控制方面,按施工设计和合同书提出的工期主要矛盾线分解成若干分阶段,把握好工序衔接,定期开展工期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在投资控制方面,建立健全单位工程月末预结算、年终结算、竣工决算的结算体系,有效地控制了资金的使用,确保了工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4、实施基本建设市场运行基础机制——合同管理制

公司与所有承建单位签订了合作合同,实现契约化管理,形成“三位一体”的项目建设管理格局。在签订合同时,变原有的行政关系为经济关系,真正建立了承发包双方之间的经济约束机制;在执行合同时,坚持合同的平等性和互利性,对施工单位按时拨款,提高了合同的兑现率;在管理合同时,实行分类管理和动态跟踪管理,规范了合作各方的市场行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矿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严格实施以上措施,梁北矿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很好的完成了矿井的基本建设任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社会效益的提高,从为企业以后的健康发展开辟一条光明道路。

梁北矿纪实二

建章立制苦练“内功” 走高效优质建设之路

管理科学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他们以此为目标,苦练“内功”,不断扩展管理的形式和手段,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健全和完善一系列管理体系,为快速优质高效建设矿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安全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梁北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工作中,他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实行层次化管理,走依法治矿之路。一是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和指令,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靠制度严细管理;二是严格执行“三不生产”、“四不放过”原则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加强安全现场管理,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及时查隐患、堵漏洞、促整改;三是坚持不懈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做到以活动促安全,以活动保安全。自公司成立以来,消灭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和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2、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他们牢固确立了质量为本的观念,建立质量终身制,推行一票否决。一是坚持以预防为主,认真做好事前控制。对开工项目建立了图纸会审、会签制度,对工程所需的材料、构配件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各项指标满足技术要求;二是坚持质量标准,严把事中控制关。严格按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组织施工,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三是认真组织工程质量的评定和验收,搞好事后控制。每月末对单位工程选点抽查,进行验收、评定,做到不符合标准不验收,不结算工程价款。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使已竣工验收工程经省质量监督中心站认证,单位工程全部合格,优良品率达到72.59%以上。

3、完善责任目标管理体系

为保证快速优质高效建设矿井,他们按照“抓难点、保重点、夺取制高点”的工作思路, 不断加大目标管理力度,把管理目标分为4级,一级目标为总目标;二级目标为部门、施工单位的目标;

三级目标为班组目标;四级目标为个人目标。对各类目标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进行层层分解,实行“链条式”全员管理,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4、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公司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工程建设这个中心,与公司经理班子同唱一台戏,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做到了两个文明一齐抓,两手都要硬。一是实行公司领导“一体化”工程,推行一职(岗)双责工作制。公司党委成员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工作中既坚持原则,又相互理解、支持;二是公司党委积极参与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不断完善参与的程序和方法,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落到实处;三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与经理班子一起制订干部培养规划和措施,对重要岗位的干部进行考察、推荐,提出意见和建议,把好用人素质关,为矿井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通过强化以上内部管理措施,许昌新龙公司梁北矿实现了安全生产高质高效,并建立起一套政治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坚定团结,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领导班子,从而在复杂多变,环境险恶的中国煤炭市场浪潮中作到“乘风破浪,以往无前”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我省乃至全国煤炭系统中树起一面鲜明的旗帜,当之无愧地被人们誉为“豫煤明珠”。

梁北矿纪实三

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开创企业发展新境界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生命之所在,创新则兴旺,不创新则衰败。在探索企业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方面,他们努力克服凭经验、感情、人情管理企业的传统方式,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1.实施制度创新,适应建设需要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变人管人为制度管人;在人事安排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打破干部、工人界限,不论资排辈,不唯学历职称,实行

竞争上岗,提倡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在机构设置上,减少管理层次,加强决策力量,强化生产指挥,优化安全监察系统,做到精干、高效、务实;在人员配备上,严格按董事会确定的岗位,以需定岗,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用工制度上,采取以劳动合同为主,多种形式并存,优化组合;在引进人才上,注重从大专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急需的各类人才;在工资分配上,实行“三级联动”,“以岗定薪,岗动薪变,上牵下连,左靠右挂”的“链条式”管理。员工工资实行整体浮动,并按“德、能、勤、绩”实行百分评定,拉开工资分配差距,使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工程技术岗位倾斜。

2、实施管理创新,促进生产发展

管理出效益、出生产力,管理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他们从加强经济核算,强化财务管理入手,做到了消耗有定额,成本有核算,用钱有计划,开支有标准。一是把统筹法运用到工程建设当中,对各类工程的开工顺序、隐蔽工程等,实行严格核算,以工程性质确定取费标准,分月、分季进行考核,杜绝了“抢工程、吃长饭”现象;二是工程进度利用倒排法,所有开工项目事先都纳入了计划,不搞计划外工程,不擅自变更设计内容;三是工程的结算实行会签,以定额为基础,以实际为依据,由建设、设计、监理、质监、施工等单位共同会审,依据既定合同、按照验收结果进行结算;四是严肃劳动纪律,每对全体员工进行两次综合考评,对考核结果按照管理制度规定,对号入座,不请示,不研究,不讨论,避免了讲理由、讲人情、讲照顾等弊端,形成了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

3、实施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

为把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他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公司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 健全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进步网络。重点加强对矿井四大系统及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先后开展了砼及围岩强度原位测试研究、风井冻结法施工、岩巷锚喷支护技术、二1煤层瓦斯可抽放性研究等科技攻关活动;组织应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进行矿井首采区精查勘探;主持进行“煤矿井下岩石围岩松动圈测试”课题研究。通

过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节省资金106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许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科技兴矿,管理兴矿,以人为本”,梁北矿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靠科技进步,对企业进行人性化、科学化管理,从而开拓了企业发展的新境界,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我省乃至全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编后语:

篇7: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迎着新世纪的`晨曦,中港第一航务工程局迎来了55岁生日,也是中国筑港事业由创业到发展的第55个年头.55年,漫长而短暂的岁月,它记录了一局起伏跌宕、绮丽多彩的历史,更饱含着我们的激情和奉献.回首往事,我们不难发现:我局的发展和壮大始终是以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技术进步工作也是在解决施工生产的重大问题中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后,我们仍将坚持科技兴局之路,再攀高峰,为把我局建设成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而奋斗.

作 者:徐元锡 XU Yuan-xi 作者单位:中港第一航务工程局,天津300042刊 名:中国港湾建设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年,卷(期):“”(5)分类号:F403.6关键词:

篇8: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但5年来发展的教训也值得反思。由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发展方式粗放、同质化问题突出,很多企业的产品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国内不少中小化工企业的开工率以及出口受到了较大影响,低水平重复建设更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并对环境形成了压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点强调的调结构、转方式,给中小化工企业提出了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环保等诸多新要求,为中小企业在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指明了发展方向。

有资料显示,2009年底我国在册的4400家复合肥生产企业,总产能已超过2亿吨(实物量),但产量却只有0.5亿吨(实物量)左右,去年底约有7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有无新数据)。山东、湖北两地的复合肥企业发展最为迅速。有的地方几乎是一个县一个甚至几十个复合肥厂。原来生产氮、磷、钾单元素化肥的企业都一窝蜂地上复合肥项目,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十分激烈,导致不少小复合肥企业停产、关闭。

另据统计,目前我国通过“3C”认证的轮胎生产企业约有300多家,但平均年生产能力仅为40万条,仅有11家企业的全钢子午胎年产能达到100万条以上,全钢子午胎年产能超过300万条的企业仅3家。半钢子午胎年产能超过300万条的企业也仅有7家,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而在山东高密、平度等地的数十家小型斜交胎企业,在目前斜交胎市场不景气情况下,正采取简易办法生产子午胎,其产品质量更令人担忧。以往,虽然有的企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生产工艺落后,缺乏检测设备,但在中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都还能生存下去。但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订单不断减少,国内企业的盈利空间急剧压缩。随后的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再次令国内轮胎出口美国遇阻,加剧了国内的竞争态势。而这一切,与国内中小轮胎企业的低水平产品重复建设严重密切相关。

篇9: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一、用宣传思想工作引导职工更新观念,为企业改革开路

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在深化改革中,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必然要触及到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要深化改革,必须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宣传思想工作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引导职工去面对新情况,主动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改革中去的重任。为使改革顺利进行,公司一方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板报专栏、宣传资料向职工宣传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改革的政策、方法和步骤等原原本本地交给职工,并召开职代会、中层干部会、座谈会、开展大讨论等造成强大的宣传舆论声势,是改革的动态、职工的呼声能相互沟通,确保了职工对改革的政策、方法及目的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针对一部分老职工出现“工资倒挂”问题,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工会组织会同人事部门主动到职工中进行座谈,针对职工提出的疑问给予解答,引导职工消除思想顾虑,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真正感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让广大职工受益,一时的损失是为了长远的收益,进而积极支持和投身到改革中,确保了公司的“三项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用宣传思想工作凝聚力量,推动企业发展

宣传思想工作在企业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心去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引导职工脚踏实地,爱岗敬业,钻研技术,献计献策,为完成生产运输任务鼓劲助推。近年来,公司继承和创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法,并与现代行为科学结合起来,每年在职工中开展新年升国旗、安全宣誓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利用“评先推优”、“创先争优”等有效载体,对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劳模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放手、生活上照顾,让他们感到“我为企业作贡献,企业让我更光彩”。并适时推出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比武活动,激励职工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积极向上,使比、学、赶、帮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 。此外,公司成立以来,完成了10大项、168个管理标准,规范了安全、操作、作业三大考核标准,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我们始终把“围绕安全抓宣传,抓好宣传促生产”的工作宗旨落到实处,把宣传思想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了生产运输效益的提高上,用安全和运输指标的完成情况去最终衡量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使各项工作围着安全转,生产围着市场转,服务围着厂矿转,人人围着效益转。由于方法对、力度大,铁运公司的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生产运量逐年递增,由1991年的160万吨,猛增至2012年的600万吨,翻了两番。

三、用宣传思想工作提质、塑形,为企业发展搭桥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企业不仅要生存、稳定,而且更要发展。要想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能忽略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不能忽略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贯穿企业生存发展的主线。在构筑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素质中,宣传思想工作要发挥其自身优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扬“团结拼搏、求实奉献”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正、作风硬、技术精的职工队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管理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公司在确立强化安全管理、增强企业后劲的工作中,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并以此贯穿于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中,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立完善了职工教育培训基地、职工健身活动室、职工书屋、职工乒乓球活动室等硬件设施。通过开展干部管理培训、基层党建培训、班组管理培训、岗位业务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形式,使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由公司有关部门创建的铁路尖轨尖端焊接技术,曾荣获企业“五小活动”科技三等奖。在集团公司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廉洁文化推进会漫画展、诗歌有奖征集活动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课题研究成果中,多次获得优秀作品和三等奖。此外,公司还投资新建了办公楼和生产现场网络监控36处,所有办公电脑开通了局域网,方便了网络办公的信息交流。几年来,公司还通过各种举措,广纳良才,吸引了不少高学历大学生来公司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同时,公司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成就,塑造企业形象;通过硬化路面、种花种草,进一步美化了环境;通过企业文化建塑,为创先争优搭建平台。该公司通过党建“一区三岗”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党员责任区建设;同时,公司完善和建立了集文化宣传区、文化展示区、班组文化区、文化践行区为一体的“笃实文化苑”。做到了全员持证上岗,规范了作业标准规程和文明礼仪行为。公司以企业文化为主线,安全文化、廉洁文化、执行力文化为分支的多元素文化体系逐步形成,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增添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用宣传思想工作营造氛围,为稳定服务

篇10:管理创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管理创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未来世纪,中国企业发展主要依靠管理创新,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动以及内部资源配置的复杂导致了管理创新空间的存在.除价值观和主体素质以外,动机以及运行机理也是管理创新主体产生行为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应在充分吸收美国式的个体创新和日本式群体创新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管理创新模式.

作 者:刘宏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0002刊 名:广东商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BUSINESS COLLEGE年,卷(期):“”(1)分类号:F406.14关键词:企业管理 管理创新 企业资源计划(ERP)

篇11: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学习和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创业和求索》读后感

以前也看过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但大多枯燥乏味,有鸡肋之感。今读《创业与求索》,掩卷而思,启益匪浅,犹获良师益友。刘董事长的学习和创新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会。

2004年前,我在物资企业工作了21年,与1993年前九洲集团所从施的行业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我所在的物资企业由于习惯了“大锅饭”,安于现状,不学习、墨守成规,最终犹如在大海上航行的“泰坦尼克号”,失去了方向,走向了消亡。而九洲集团在刘董事长的带领下,登上了“诺亚方舟”,乘风破浪、披荆斩棘,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成功实现了由物资经营向房产开发、资产经营、资本运作的转型。

回顾九洲集团的成长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过程。从刘董事长对制度治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集团化经营管理模式等论述以及在今天已经取得骄人成就的时候仍坚持每天用2小时进行学习,可见其对学习的执着,董事长的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在创新上,集团公司在观念、制度、管理、经营、市场等方面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无处不在。经营上从服装城到大润发超市到创投公司再到九洲商务广场,创造了常州市的多个第一,如天女散花般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蓬勃生长;管理上也从家族企业的粗放式管理发展为集团化运作管理模式。

集团把学习和“不断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使企业保持了生机和活力,获得了圆满成功。这一过程,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也获得了一点认识。

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才会富有成效。学习首先要克服四个心态:一要克服不沉心态。不沉心态是一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浮躁心态。现实表现为不能沉下心来理性反思、寻找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二要克服不进心态。不进心态是一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僵化保守的落后心态。其现实表现为按部就班甘居下游,对工作没有热情、对

1学习没有兴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颓废心态。三要克服不屑心态。不屑心态是一种不健康的排异排外心态。现实表现为傲慢狭隘偏执,妄自尊大唯我独尊,我不需要学。四要克服不诚心态。不诚心态是一种敷衍的心态。其现实表现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永远把学习停留在口头上。

其次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改变学习方法。刘董事长《在新进大学生员工培训班上讲话》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创造财富、创造效益”。而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要“根据需要学、根据岗位学、根据企业学”。

创新必须具备敏锐、果敢的机会意识与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决策为保证。

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人们常说:“旱起的鸟儿有食吃”。在面对发展机遇的时候,见机早、行动快,就会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就能干成大事情。

创新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创新源于一种内在动力,源于一种对事业的强烈的责任心。有了这种责任心,就会主动而不是被动、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开拓、去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只有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有不可遏止的创新激情,才能在不断创新中跨越发展。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就能始终拥有一种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顿的奋进精神。

创新必须要有科学决策为保障。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决策。

篇12: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国内保险市场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保险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产品开发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产品开发在整个公司的业务运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已有的老产品。保险市场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使得以往的大众市场经营策略转向无数的分散市场。一个崭新的变革开始了,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取代了原先大众市场中冷漠的消费关系,人性化的消费哲理代替了原先的销售哲学。在现代保险市场条件下,尤其是目前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不断向个性化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保险公司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原有的部分保险产品将逐步会被淘汰,原有的产品体系将会被打破。迫使我们要以创新的能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要注重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保险职能在社会的发挥,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于调整的资产结构,有利于长期盈利能力的形成,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利于销售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现就产品创新谈几点看法,仅供借鉴。

一、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导向

产品开发的导向是一家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保险公司在未来市场中定位的导向,创新产品我们还要以下共同需要遵守的导向:

1、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保险公司的经营需要体现自身的盈利能力水平,从而获得自身不断发展的能力,同时更要注重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和政府监管导向,要考虑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在保险职能的基础上部分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市场需求分析、研究。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保险公司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去了解客户的需求,逐步实施保单通俗化。尽量让客户参与公司的营销决策,包括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3、市场细分导向。随着社会发展趋向多元化,消费者的需要也有个性化的趋势,公司所要满足的已不再是单一的市场,而是有个别的,有个性的消费者。强调目标市场的细分,根据不同销售渠道、保险消费者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进行产品的开发,积极完善、逐步到位,形成完整产品框架体系;

4、竞争导向。过去公司面对竞争所采用的营销策略和做法,往往针对特定的竞争者而来,使得客户导向转变为竞争者导向。这种固然有其优势,但也可能被误导为随竞争者的步伐亦步亦趋,而使自己脱离了顾客,忘记自己的核心优势和条件。

5、客户关系导向。虽然目前都在说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但在实际上仍以个别交易为考虑单位,而在一个流动性很强的保险市场,忽视了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一次交易完成不应是关系的结束而是开始。

二、各级保险机构在产品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一)保险公司的总公司在产品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1、从自己的庞大信息网络中不断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组织开发和引进新保险的元素,开发适合保险消费需求的产品,使险种与客户需求的最大匹配。建立和健全在目标市场的产品体系,为销售渠道不断提供新产品。所谓新产品:就是指一个产品的多个维度,如技术,性能,服务,品牌,形象,质量,包装,价格其中改变产品任何一个维度都意味着一个新产品的产生,真正的原创性产品只占总开发产品数的10左右。在当前保险市场中,影响保险公司销售问题,突出问题的是产品同质化,企业缺少个性化的险种。许多企业经营不好总是认为是销售问题,实际上首先是产品问题,是产品同质化,甚至明显不如人家的问题。因此,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不断推出个性化的好产品才是关键,这正是营销战略的核心问题。现代营销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首先开发符合特定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然后才是整合传播,把产品想办法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是新产品成功的基础,如何可获得先发优势,建立品牌忠诚、获取经验优势、占有稀缺资源,进而具有全新的独特技术是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2、必须明确的是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公司要对正在销售的产品生命周期进行把握和管理,通过对市场和产品的分析,对不同的产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公司通过费用政策、竞赛策略、销售引导、考核机制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和险种占比,达到综合的平衡。同时总公司要周期性地对公司产品体系及各销售渠道的产品线进行评估提出产品线调整意见对不符合公司经营和产品策略的产品应结合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停售建议和善后应对本网版权所有。保险公司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库,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有的企业销售失败的原因就是陶醉于现有产品的销售业绩,在成功的道路上多走了一段。

3、产品开发明确两个细分:一是目标市场的细分。产品推广工作的核心目的是“把产品卖出去”,搞

清楚要“卖给谁”显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产品设计工作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状况,保险公司自己的客户资源情况。二是销售渠道的细分,产品推广工作还要解决是“谁在卖”的问题。不同渠道会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完全不同的销售办法,即使在同一渠道,销售队伍同样存在高、中、低端能力的业务员的差异性问题,忽视这个现实将可能导致我们对部分市场的丧失。本网版权所有

4、产品需要对购买者定位和包装。总公司要围绕产品的不同分类和特色优势,实施对产品的系统性的包装工作,最后推广到各基层销售单位。另一方面,充分要依靠分支机构,结合当地情况实现紧贴市场的产品包装和销售推动。优秀的产品包装和产品同等重要。社会上保险行业的信任度下降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业务人员对客户的误导,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存在公司对产品销售理念认识不到位,产品缺乏整体定位和包装,任由销售人员自由发挥和随意包装造成的。

(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产品管理和销售中的定位

组织销售是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产品推广中的`主要工作。核心围绕:卖什么?卖给谁?和怎么卖?谁来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卖什么?(差异化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如果说总公司是产品的供应商,那么分支机构就是销售商,作为销售商首先要研究所处的市场环境,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特点的产品类型。更重要的是能从利于销售的角度分析产品,使我们通过做这项工作知道该向什么人、以什么方式、销售哪些产品,这要求我们伴随客户定位与市场推广工作同时进行。其次在销售过程中不断发现市场的需求,积极向供应商提出客户需求,提出这些保险需求的形态和潜在的市场价值分析。

2、卖给谁?(客户发现和客户区隔)

建立以解决客户问题为核心的销售理念。保险公司是由于客户的需求存在而存在。我们把目光投向市场,发现目标客户的需求。回过头来看产品,找到解决客户需求的产品方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目前市场上重点是中端和中高端客户群,客户群另外的两极考虑较少,一是广阔的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中同样存在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他们需要财产保险、养老、医疗保障。另外,还有很多不富裕的人他们为孩子上学、结婚,自己的养老、医疗做准备,保险的积累资金功能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要开发适合这个层面的产品,特点是实用和收费相对低廉。另外一极是社会中非常富裕阶层,人数不足总人口的5,却掌握75左右的储蓄货币资源,这部分人由于没有很适合的产品和相匹配的业务员,基本是保险的空白地带。面对庞大的保险市场需求,管理水平在现阶段仍然是制约保险发展的主要矛盾。本网版权所有

3、怎么卖?(产品销售的管理技术)

首先如果产品由相对独立的保险元素构成,为给投保人和销售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保险组合是“新产品”的再造过程,使产品数量从有限拓展到无限延伸。既体现了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原则,也赋予营销人员无限创作空间。

其次,要总结市场规律和特性,实施与其相符合的业务拓展工作。保险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不同客户在不同时期和时点集中存在购买欲望,销售队伍要做好不同市场的时间匹配,做出业务的节奏感。

第三是产品包装。我们常说“二流的业务员卖保单,一流业务员卖理念”。保险企业管理者的层面越高,越注意产品战略,就是“道”的问题,越往下面越关注战术,就是“术”的问题。一个产品如果销售人员对产品不感兴趣,公司通过“话术”让业务人员去忽悠客户,往往很难有好的效果。通过降低价格手段进行销售是技术含量最低的竞争手段。

第四是市场开发与市场环境保护。保险公司要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环境,遵守竞争规则,竞争要由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向以产品、服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力竞争。

第五是风险防范。目前市场中类似险种或同一险种在不同机构销售,产生的结果差异性很大,说明由于销售通路和队伍素质的差异性,会带来产品效益的差异性,要运用险种风险监控系统加强险种预警和管控,同时要建立对销售团队的业务品质管理体制,确保险种销售过程中风险防范。

4、谁来卖?(销售通路和销售团队建设)

首先,销售通路和销售机制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最重要环节。对适应不同保险需求的人群要采用不同渠道进行销售,渠道创新是销售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要适合特定渠道销售的特点,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其次,不同的产品由于销售通路的不同,必然带来用于流通领域的成本不同。在相同销售模式下,分配机制的先进性和相对科学性,是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断创新和完善分配机制才能保持销售的相对优势。

第三,优秀的销售人员产生:一是相对优势的薪酬和较为科学的人才选拔措施,吸引和选择相对优秀的人才;二是优秀的培训机制造就优秀的人才;三是科学的销售管理机制,培养销售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带来良好业绩。四是特定客户的产品要匹配相适应的销售人才。

三、服务提升使保险企业获得发展的加速度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意识,以客户良好感受为标准,实现服务提升,为保险企业发展提供加速度。保险业的服务提升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更新服务理念。一是由以往的客户管理观念向客户服务观念转变。以往是对客户要求为主,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模式,要求公司的整个业务运作皆围绕如何向客户提供服务,尤其是围绕服务改变流程,主动积极与客户联络提供服务甚至是超值服务。

二是由保单管理转变为客户服务管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三是由保户投保为外勤服务结束,转变为投保是服务的开始,实现由满意客户向忠诚客户的转变,让客户和公司一起成长,培育大批忠诚度客户群。

2、使服务为保险产品增值,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一是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的客户档案、客户服务知识库和服务记录,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向顾客提供针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二是提供具有保险特点的服务项目,如急难救助服务、车损后的短期免费车辆提供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是提供最便捷的缴费、查询、报案、保险金领取等常规服务。

四是通过电子、通讯、网络系统提供生活和情感类关心服务,如通过电子邮件、自动传真、语音电话、短消息服务等现代通信手段,为客户提供如缴费通知、报案、新险种推介、节日和纪念日问候等自动服务项目,亲密公司与客户之间关系。

通过服务提高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信任度,实现公司与客户的双赢和共好,实现保险行业的加速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上一篇:大一学生励志演讲稿范文下一篇:三视图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