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发展的文章

2022-08-13

第一篇:关于企业发展的文章

关于阀门行业发展的文章

关于阀门行业发展的思考

阀门行业是我们通用机械重要分支。其产品做为流体控制的关键设备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城建、环保等行业。 当前,阀门生产行业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时机。这是因为:

一、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扩大。尤其是几项世纪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项目的开工需要大量的阀门产品配套;

二、随着WTO的加入,国际贸易门坎降低以及发达国家调整产品结构,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这一趋势的显现,阀门产品的加工制作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快阀门行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积极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尽快打造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集团。阀门行业目前生产企业约有50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千万的仅有7家,超过一个亿的3家,2亿元以上的企业一家没有。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只有中核苏阀一家企业超过2%其余均在1%以下。这种企业规模难以在市场上产生震憾力,与同行业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就更加困难。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除了企业自身生长因素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来实现企业的资本扩张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这是当今国际经济领域比较流行的做法,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阀门行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要解放思想,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打破地区界线,打破所有制界线,打破传统的专业分工界线。企业间只要有联合的可能就可以大胆去做去尝试,用3?5年的时间力争打造出若干产值超过5亿乃至10亿元的企业集团。

二、要重视产品结构的调整,勇于技术创新,研制开发高附加值及国际领先水平产品。我国阀门行业目前已经能生产十几大类产品。如闸阀、截止阀、球阀、蝶阀、安全阀、止回阀、节流阀、旋塞阀、减压阀、隔膜阀、疏水阀、紧急切断阀等,最高使用温度570℃,最低?196℃、最高压力600MPa,最大通径5350MM。尽管这些产品有力支援了国内经济建设,但是应该清醒看到我们的产品大都属于一般技术含量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最近西气东输主管线招标,我们阀门企业全部落败就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痛定思痛。民族工业要振兴阀门行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实施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要勇于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劳动附加值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阀门产品如控制阀门和自动阀门类的调节阀,三通合流阔、三通分流阀,安全阀;球阀类的金属硬密封全焊接,高参数大口径阀;以及电站超临界C12?A合金钢阀门。实施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有几条路,一是通过和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如最近开封高压阀门厂和中科院下属的“三维”公司合作开发的电站锅炉主蒸气调节阀就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其“压力降”大大低于国际标准,在电站行业具有非常前景;二是国外合作或技术引进的形式,自贡高压阀门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辛比伦公司的合作就缩短了我们在球阀产品上与国外的差距。除了上述做法,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独立研制开发。

三、实施多元化销售战略,努力开辟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据中国阀门协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们阀门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约有40%的生产能力放空,面对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行多元化销售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当前国际市场每年大概出口阀门60?70个亿,中国年出口1.5个亿,不足2%分额,这里边潜力很大。开辟国际市场首先要注重外贸人

才的培养,有一批会经营懂外语的外贸专业人才;其次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广交客户捕捉商机;第三可以和国内一些外贸公司合作用其渠道扩大出口;第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境外设点销售或开办工厂。这几年山东益都阀门厂和苏州526厂都较好地实现了市场多元化。出口产品比重大幅度增加,缓解了国内订货不足的矛盾。开辟国际市场还要注重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选准出口产品,当前主要在通用阀门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此外毛胚铸件半成品出口前景也很好。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施管理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实施体制创新我国目前阀门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的交替与重组时期。国有企业所占比重逐年下滑,民营、三资企业迅猛发展。据不完整的资料估计;我国现阶段阀门行业资产比重,民营占40%,国有30%,其余为三资、军工类企业占有,预计今后几年民营和三资企业所占份额会进一步扩大。现温州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且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如伯特利、永

一、浙江维都利等企业。当前行业国企由于历史原因大都包袱沉重、机制不活、经营困难,但许多企业仍具设备、人才、技术、品牌等优势;要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来解决眼前的困难,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尽管不存在机制上的缺憾和历史包袱,但其发展过程要注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实施管理创新,避免落入“家族式”和“家长式”的管理俗套。总之,阀门行业是充满希望的。只要我们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一定能振兴阀门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做出贡献

第二篇:关于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的调研文章

发展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副产品,促进农产品流通,培育更多更好的龙头企业,无疑为农民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又一次创新,目前已在名地全面启动,开成了一股又一股热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

下,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产业化经营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整体来说,农业产业化推进的比较缓慢,农业的比较效益不太高,农民增收的幅度还不够大,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确立市场意识困难。产业化经营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传统农业惯有的自给性和封闭性制约了产品市场化,使农户的经济行为缺乏现代经济主体的竞争性,加之农民惧怕市场风险,习惯了种什么卖什么,种多少卖多少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愿意或极少去考虑市场的要求,产品仍以传统的粮猪型为主,制约了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与发展。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有着相当的要求。从总体看,农业依然处于基础设施脆弱,后劲不足的状态。其一,虽然国家从九八年开始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但主要还是倾向于大江大湖和城市防洪堤建设,真正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经费还是比较少;其二,我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基本上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其三,由于农田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土壤结构破坏严重,地力下降,农业自然生态系统失调。今年国家虽然启动了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但对于基层来讲由于设备落后,又无资金,所以此项工作还处于宣传阶段;其四农村教育和科技落后,农村文盲和半文盲比例还不小,科技人员严重不足,科技手段落后,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仅为35%左右;其五由于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因而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三是产业化集约经营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只有在市场化和集约化这两个前提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集约化经营的过程是确立主导产业和实施产业区域化布局的过程,就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是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集约化经营成难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难调整,基地建设难组织。这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产业化的“瓶颈”,我区现虽已初步形成兴桥、长塘的优质稻生产带,兴桥、樟山的奶牛,禾埠、曲濑的韭菜花,白塘、长塘的无公害蔬菜,兴桥肉牛,长塘生猪等产业带,但在规模上、集约化经营上还比较弱小,有待于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是社会化服务配套不完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区虽涌现出了许多民间流通组织、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但由于有些服务组织带有某些行政色彩,且趋利性比较强,在服务过程中,难免加重农民负担。而且,这些组织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达不到加入成员的一些要求,有些成立不久就“夭折”了。

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影响着农业的壮大和农民增收,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农民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和形成,从本质上讲是农业对市场经济所做的一种适应。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树立明确的市场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通过广播、电视、农经网、农民热线118等大力向农民宣传市场经济意识,鼓励农民通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拓宽产品经营渠道,以达到既增产又增收的目的。

第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立区域性主导产业。要从本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出发,根据本地区位特点分析自己的淘汰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来定位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品规划和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者的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首先,要发展完整的农户经济,通过推广农业科技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种养大户,在农户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乡镇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专业特色,然后向一乡一品、几乡一品拓展,实现户有主营项目,村有骨干品种,乡有经济强项,区有特色主导产业。其次,选择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启动点。对经济实力强,龙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方,一方面应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上规模、上档次,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龙头企业的外向度;另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打破地域界限,跨区域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原料地设立分厂,实现优势互补。对于暂时无条件建设龙头企业的地方,应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根据资源状况,种养习惯和市场要求,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优势,通过借船出海、借梯上楼,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对于生产无需加工的,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特产品的地方,应积极搞

好市场建设,促进商品流通,使更多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第三、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比较效益。考虑到区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大中城市的依附性,在经营模式上还应选择主导产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农户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展区带动型——综合开发组织+农户,利用主导产业的牵动力,将农户和市场链接,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第四、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从整体上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市场行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一是要尊重企业与农户的经营自主权,坚持主体独立,自愿合作,利益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不能违背生产者、经营者的意愿,更不能靠行政命令强行凑合。二是企业与农户要按照股份制原则兴建龙头企业,力求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三是企业与农户要通过合作组织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对农户实行利润返还。四是企业与农户要签订购销合同,按优惠价格或保护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五是龙头企业或一体化经营组织,依据基地和农户的要求,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五、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利益保障。农民的市场风险意识和防御市场风险能力都比较弱,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在三方面着力,即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建立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场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科技支持体系,加快农业实用技术开发,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第六、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努力为农业产业化营造发展环境。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为龙头企业排优解难,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充分发挥我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优势,鼓励和推动全民创业,放手发展民营和个体龙头企业,从种养大户中培育发展出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在全民创业中不拘形式和类型,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一切以有利于群众增收和农业发展为前提。三是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引进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对现有龙头企业改制改组,优化股权结构,把农业产业化变成承接东南沿海及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要基地。四是财政等部门应尽可能安排更多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给予前期经费补助,对新办农业产业化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篇:文章标题:关于企业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思考

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广大女职工进步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说:“必须提高广大妇女的素质,让广大中国妇女满怀信心地走向二十一世纪,这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乃至整个人类的和平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本文结合企业女职工工作实践,从女职工素质工

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对策等方面简要进行论述。

一、充分认识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女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女职工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维护妇女权益、争取男女平等的需要,充分认识提高女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需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两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例如:在企业女职参与民主管理方面,一方面女职工总体数量少,二则女领导干部任职层次低,副职多,正职少;党群宣传干部多,经济部门少等。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中对女性不公正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压抑了女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愿望。广大女职工,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不亚于男性的实力参与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二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女职工担负着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双重生产任务,女职工身心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这两副担子一肩挑,其中的艰辛和做出的贡献,在一些地方不仅没有得到合理的承认,而且被视为女性的弱点遭到歧视。女职工是在肩负着生养子女和操持家务的重负下与男职工进行竞争。因此,全面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三是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是迎接新的挑战的需要。市场经济向女职工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从长远看,机遇大于挑战,市场经济不排斥妇女,而是优胜劣汰。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女职工素质的提高,社会将为女职工提供更多的机遇,使女职工流向能够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专长的职业岗位。但是,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实行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使许多妇女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定势,这已完全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有了自主权,对应聘人员提出种种要求,或存在性别歧视,或所聘女性从事的也大多为辅助性工作,如公关、文秘、宾馆、卫生服务等,而经营管理等高层次的职位则以男性为多。这种招聘中的性别差异,直接限制了一些女性的发展。另外,企业要减员增效时,女性往往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女职工素质较低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女职工的发展。因此,大力提高女职工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广大女职工的文化素质已迫在眉睫。

二、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新形势对女职工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塑造新世纪女职工的崭新形象,也是发展妇女事业,实现男女

平等的根本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增强驾驭全局能力

一个现代女性如果没有政治理论基础,就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

要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过程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广大女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才干极其重要,如果没有政治理论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女职工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就难以增强。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这既是对女职工素质的考验,也是增强女职工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岗位竞争能力

从企业女职工情况看,一方面,女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另一方面,在长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年代,许多女职工养成了只要能应付一般工作就行的心理,不想在提高科学技术上下功夫,这样本来就偏低的文化水平,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巨大反差,只能使女职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当前女职工应当充分利用企业改革的大好时机,给自己学习科技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身承受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对女职工具有特殊意义。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在社会竞争中必然比男性多承受一份心理压力。女职工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要尽“贤妻良母”之职责,也必须付出巨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因而,广大女职工必须面对现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传统的脆弱、胆怯,求稳怕变等心理状态,尤其要强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提高对环境的适应与承受能力。

三、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对策

全面提

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

仅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综合配套措施,更

需要女职工增强提高素质的意识。

第一,充分发挥宣传、引导、鼓励作用,形成有利于提高女职工素质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坚持宣传妇女的“四自”精神,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典型。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广大女职工

对提高素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对待,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全社会对女职工的尊重和爱护,为女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

第二,强化女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争取以多种形式提高女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女职工受教育的程度,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发展教育,又是提高女职工素质的必由之路。提高女职工素质,首先,要加强女职工基础文化教育。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女职工加强继续教育,这是广大女职工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必要手段。最后各级各部门更要注意抓好高、精、尖女职工的再教育,使她们具有现代女职工的素质观念、合理而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够带动和影响整个女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女职工应加强“四自”教育,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最根本的还是加强女职工自身建设,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国格,珍惜并维护女性作为国家主人的尊严与价值;自信,就是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信念,坚持自身的力量,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自立,就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本领,自立于社会;自强,就是奋发有为,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对国家和民族,对社会和家庭做出应有的贡献。它是女性成功内在素质特殊性的高度概括,揭示了女性人才自我开发的关键。“四自”统一于女性人才成长和发展之中,是激励女职工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历史变革时代,人们的企业也处在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企业的发展对广大女职工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强的要求,因此,加强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既是时代对女职工的要求,也是从根本上对女职工的保护,更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

《关于企业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思考》来源于,欢迎阅读关于企业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思考。

第四篇:文章标题:企业改革发展中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用切实的而不是空洞的,用能打动人心的而不是教条的,用能引起共鸣的而不是公式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全体职工,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转制后,面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利益驱动机制在经济生活

中作用的强化,如何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抵制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树立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基层单位党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职工的潜能、保障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是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对此,佛山市交通技工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全体员工调整心态,主动适应改革的需要

小平同志说:“改革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就是要使体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掉过去的不足,创出崭新的未来。这种改革势必给员工带来紧迫感和思想压力,如何帮助干部职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适应改革的需要,实现工作干劲不减、思想不散、秩序不乱是摆在我们支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学校党支部通过座谈会、找职工谈心等方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为做到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的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首先领导注意深入职工当中,工作时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处,非工作时在一起生活,一起娱乐,拉近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使他们有话敢说,直说,毫无拘束地相互交流;二是发挥共产党员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广泛地与群众交朋友,他们相互之间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差距,平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无话不说;三是发挥班组长的作用,平时不但要管理,也要注意所在人员的言谈和思想表现。四是发挥骨干员工去做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这些员工思想要求进步,而且有的还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工作和各方面表现都较好,这些同志去做工作易于员工接近,工作效应较好。思想教育中,采取不拘一格的形式进行深入地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在职工大会上除总结、布置工作外,还侧重讲企业改革的形势,让每个职工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投身企业的改革;在支部大会上强调党员要做企业改革的促进派,当改革涉及到个人利益时,要正确认真对待,同时在群众中起好表率作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保证企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要求党员在小组生活会上谈对企业改革的认识,如何摆正个人在改革中的位置,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改革中的问题等,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好文件,用好文件。不断学习和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开展生产力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使职工认识到只有靠创造性的勤奋劳动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把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建立在牢固的基点上。使职工正确理解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利益关系。改革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必然有暂时收益的一部分,也有暂时受损的一部分,学校党支部积极引导职工看长远,看全局,只有经济发展了,整个企业经济的“蛋糕”做大了,大家才会有好日子过。把大道理讲实,把小道理讲透,用上级的指示精神指导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用规章制度管理员工,让职工有章可循,使单位的管理更加规范。二是为确保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要求全校党员干部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关系;带头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过硬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带头履行职责,敬业爱岗,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能手;带头勇挑重担,敢喊“看我的”、“跟我来”,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纪守法,给群众做好榜样,深得群众信赖,群众就会支持你,拥护你。三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党员干部心中要装着群众,在平时要做到知道群众在做什么,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知道群众有什么困难,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把温暖送到群众手中,把思想工作做细做实。

二、搞好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让干部职工适应竞争的需要

继续推进改革,促进学校发展。这是目前我们支部的核心工作,支部从三方面着手抓好职工的岗位培训。一是要转变观念。增强职工对企业改革参与和承受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职工头脑中那固有的天经地义的“真理”受到冲击,学校党支部积极引导职工换脑筋,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消除职工心理障碍,澄清企业转制中的模糊认识,包括处理好企业要搞活和企业内部要严格管理的关系,企业职工做好本职工作与当家作主的关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最重要的是人们思想观念必须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应以经营理念的转变和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前提,否则,转制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特别是要让全体员工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思想,一切工作为了学校的发展。二是激励员

第五篇:文章标题:做好环保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做好环保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轻大气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徐矿集团作为能源型企业,经过近百年的开采,资源日趋减少,特别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

了一系列的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粉尘、甲烷气体等),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面对诸多问题,煤矿企业如何实现环保与发展的和谐统一,笔者认为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问题:解决环境压力、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根本出路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绿色生产。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清洁生产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响应后,而形成的一种国际环保潮流,是指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持续应用于全生产过程之中,使污染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最小化,以期增加生态效益,减少对人类与环境风险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在生产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注重在生产中过程中解决污染问题,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其特征是实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如徐矿集团构建的西部庞庄矿区循环经济圈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以华美电厂为中心环节,充分利用周围矿区的低热值煤矸石、煤泥进行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粉煤灰和煤渣)输送到华美斯达建材厂用以制造建材,从而形成低热值煤——发电——供热——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此循环经济圈在运行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

《做好环保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来源于,欢迎阅读做好环保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上一篇: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下一篇:关于世界无烟日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