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2024-04-18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通用16篇)

篇1: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也是学生学习数量关系的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体会。

1、设计巧妙联系生活,充满情趣

本节课选取现实生活中典型例子的运动速度,让学生感知从刘翔跑步速度飞快到猎豹奔跑速度惊人再到光速的不可想象,让学生一次加一次的惊叹,最后戏剧性的出现慢速的蜗牛。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也充满了情趣。另外,“行程问题”源于现实生活,又要用于生活,所以在数学中除安排解决“他会超速吗”问题外,还安排学生感受各种速度,使学生充分感觉到数学中的生活,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充分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2、留有足够的空间,体验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最后得出“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三个数量关系。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合理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展示,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速度和速度单位以及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快乐积极中简单明了的掌握新知,轻松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突破重点,对帮助学生掌握巩固本节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由于班容量比较大,课堂上忽视了学困生的关注,只能在课下对这些学困生进行辅导。

篇2: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西村小学 四年级 王剑霞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激趣导入,有兴趣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 “动物比赛竞走”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2、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愤,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陡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

不过,在课后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中一些环节处理的过于着急,比如速度定义的出示,可以在学生试着说一说速度的定义之后,多举一些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

篇3:《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

师: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 出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刘翔!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刘翔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精彩回放)

这里面包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 快来找一找:学生会提到: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 110米, 12秒91等。110米的长度在数学里叫路程。 (板书:路程) 师举例 (老师家到学校1千米的长度叫做路程, 汽车行驶了90千米叫做路程) , 然后指导学生举例。12秒91是时间。 (板书:时间) 你们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生答:时, 分, 秒。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答:1时=60分, 1分=60秒。

师:刘翔真棒!拿到了110米栏项目的金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老师这里有一个疑问:这些运动员, 从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时起跑, 都跑完了110米的长度, 裁判判刘翔获胜的关键是看什么? (路程一定, 看时间。)

生1:看时间。生2:跑同样的长度, 刘翔用的时间最少, 所以判他获胜。

师:同学们说的对!这里他们跑的路程一样, 谁用的时间越少, 说明谁跑得越快。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让学生观看分析熟悉的生活情境, 初步感知、理解“路程、时间”的概念, 为理解速度含义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模型。

二、新知探究

(一) 认识速度

1.师: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如为了庆祝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 “蓝田”车场正在进行一场汽车拉力赛,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

2.请同学们猜一猜, 哪辆车会取胜呢?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 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问:你认识这些信息中的哪个量?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先想一想, 然后小组讨论, 形成方案记录下来, 并解答。如果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讲明道理, 就奖励该组同学一颗团结协作星。

3.集体交流

方案一:时间相同, 都是6小时。卡车6小时:120×3=360 (千米)

大客车6小时:210×2=420 (千米)

360千米<420千米大客车跑得快。

方案二:时间相同, 都是1小时:卡车1小时:120÷2=60 (千米)

大客车1小时:210÷3=70 (千米)

60千米<70千米大客车跑得快。

在交流中认识到:时间一样, 谁跑的路程越长, 说明谁跑得越快。

4.概括速度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其实, 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时, 要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我们通常只需算出它们每1小时、每1分、每1秒行驶的路程, 再进行比较就可以了。这里的每1小时、每1分、每1秒等, 我们称之为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师:例如:卡车每1小时行驶了60千米, 我们就说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读, 写一写, 师领说它表示什么?然后认识大客车的速度, 读、写、说。)

设计意图:此时的情境图引起了学生的困惑:时间不一样了如何判断快慢呢?通过学生猜测、运算、汇报、探讨达到共识:可以用速度来判断。在思考中不断提高对速度的认识及理解,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5.速度、时间、长度单位的对比

观察一下, 速度单位跟以前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呢?

生: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 即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

6.认识几种常用的速度

师:老师还搜集了几种常用的速度。 (课件显示) (指名读, 选两个说表示什么?)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地球以500米/秒的速度自转。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速度的例子吗?

下雨天时, 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才听到打雷呢? (视频)

师:数学知识真的很神奇,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 放手让学生讨论比较, 给更多同学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也能互相学习彼此的方法, 开阔学生的思维, 并水到渠成地得出速度定义。

(二) 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1. 计算初步感知“速度”

(1) 你知道刘翔的速度有多快吗?刘翔的速度指的是什么?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他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 (板书:平均每秒大约跑8.5米) 从我们教室的后墙到讲台大约是8.5米, 也就是“滴答”这短短的一秒刘翔已经从教室后墙跑到讲台这里了, 他的速度确实惊人。

师:刚才我们计算速度时, 是由哪两个量计算出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2) 老师从“蓝田”赛车场还获得了一些信息, 你能计算一下这些赛车的速度吗?请选择你喜欢的车辆来计算。

小轿车:行驶150千米的时候用了2小时, 汽车5分钟行驶了5000米。

(3) 指名回答、说理并比较哪辆车的速度最快。 (比较时, 时间单位要统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上创设的情境, 用多媒体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 让学生投身解决身边的问题, 并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为生活服务,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 从而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 探索三者的其他关系

师:那速度与路程、时间除了我们发现的关系之外, 他们之间还有没有别的关系呢?

请看蓝田车场提供的下面一组信息。 (课件演示)

(2) 请同学们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列式计算, 然后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另外两个关系式, 合作出色的小组, 将获得一颗团结协作星。

(3) 全班交流, 总结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全班齐读关系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出来的内容往往令我们惊叹。这一个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联系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

师:蓝田赛车场为了让我们小朋友也一起来分享奥运成功的喜悦, 在赛后举办了一场智力竞赛, 让我们来个“智力大比拼”, 连闯三关者, 你的星星榜上将增添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我有一张小巧嘴

课件出示: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 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小时。 (1) 60×3=180表示什么? (2) 180÷3=60表示什么? (3) 180÷60=3表示什么?

要求:说清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算式又表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

第二关:看一看, 我会填

1. 把下表补充完整。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口答算式并说出计算依据, 你发现了什么?

2. 看算式, 写得数。

第三关:开动脑筋, 我最棒

长途客车、小轿车、货车在路口看到了距北京100km、距天津240km、距石家庄383km的路牌。

(1)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出示题目:

(1) 长途客车的速度是50千米/小时, 它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北京? (2) 小轿车看到路牌后, 3小时到达了天津, 它的速度是多少? (3) 货车的速度是43千米/小时, 它行8小时能否到达石家庄?

(2) (1) (2) 小题独立完成, (3) 小题小组合作, 寻找不同方案。

师:同学们真棒!闯过了老师设置的三道难关。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过关斩将, 突破一道道难关。

篇4:《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3.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速度的重要性,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白板。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电闪雷鸣”吧?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出示课件:闪电

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学生回答(因为光比闪电传播的快。)板书揭示课题:时间、速度、路程

观察下面图片上的数据,它能帮我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去闪电看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自主探究,收集信息

(课件课本62页主题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呢?谁来说一说?(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

(1)展示线段图,引导学生读懂线段图。

(2)你能知道哪辆车跑得快吗?学生尝试计算速度,指名汇报说算理。

要知道哪辆车跑得快,该怎么比较呢?(看一看哪辆车一小时行驶的路程多。)

(3)独立完成表格填写,说理由。

生1:先求出大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10÷3=70(千米)再求出大客车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70×2=140(千米)而题上告诉我们卡车2小时行了120千米,所以,大客车跑得快一些。

生2:把两辆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都求出来,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120÷2=60(千米) 210÷3=70(千米) 大客车跑得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给更拓展思维的空间,也能分享别人的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

(二)合作交流,凸显个性

1.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卡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可以写成60千米/时;大客车每小时行70 千米 ,可以写成70千米 /时。像这样,单位时间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分、每时、每秒、每天等等。

速度和什么有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你能记住这几个关系式吗?快来记一记吧。

(设计意图)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感悟生活中的速度

(1)课件展示:书本上第 62页“看一看”

思考: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听到雷声)

(2)让学生举例生活中你知道的速度

猎豹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

火车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

(3)課件出示63页第二题

(设计意图)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倾听别人的意见,培养互助、合作在的交流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

3.路程、时间的计算方法(尝试探究)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6小时它行驶多远?

(设计意图)独立思考,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识点。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1)(线段图)战马每时跑5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5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时?

(2)(线段图)小蜜蜂的飞行速度是300米/分,蜜蜂从花园到蜂巢飞了15分,一共飞了多少米?

(3)判断正误

a、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2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00千米。( )

b、速度/时间=路程。( )

c、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4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5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还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用了哪些数学学习方法?

五、作业教材63页第3题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卡车: 60千米/时

大客车:70千米 /时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单位:千米/时 千米/分 米/秒 米/时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成功之处有:

(1)谈话导入,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入手,我设计了“电闪雷鸣”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合作学习,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精神。比较两车快慢时,让学生合作交流,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对发言学生给予一定的激励,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篇5:《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挖掘“童心”、“童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一开始就设计“羊队和狼队的跑步团体赛”的环节,让学生来体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判断物体的快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对路程和时间两个量进行感知。

二、营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方法,突出方法多样性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

三、密切联系生活,激活生活经验。

用生活中的“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公路上的“限速标志”、“指示牌”等学生很乐于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进一步巩固对速度的认识,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

四、图形结合,深化数量关系的理解。

为解应用题积累了一种好的方法--画线段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线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方法,从而更加清晰的提炼数量关系式。

五、借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有效突破知识重难点

教学中,我两次用到微课教学。第一次是关于速度单位的由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速度和速度单位;第二次是用微课来梳理知识,打通本课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六、不足之处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很广,大部分同学都掌握并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反思这堂课,感觉稍精心准备一下的课,效果就是不同。这样设计,思路比较流畅,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本课教学,总体上还不错,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

1.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教师说的话偏多;

2.课堂有些环节操之过急,还需要更多耐心地静静等待。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篇6:路程速度时间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的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实际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导学提示

1、完成的学生打开课本第62页,观察课本上的方法与自己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实在想不出方法的学生也打开课本第62页,自学课本上的方法并记录疑问。

3、思考什么是路程,什么是时间,什么是速度?你能举个例吗?会画图来说明吗?

4、路程、时间与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5、能介绍几个生活中关与速度的例子吗?

6、你还有什么问题?

一、学生自学

二、学生自学检测

(一)、小轿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路程是

时间是

速度是

提问:

1、什么是路程?什么是时间?什么叫速度?(出示速度的概念)

2、路程、时间、速度之间有什么样关系?

(二)、填一填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路程是

时间是

速度是

2、公交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算式:

路程=

3、飞机10分飞行120千米,飞机每分飞行多少千米?

算式:

速度=

4、王红每分步行60米,王红家到学校1200米,她从家步行到学校要多长时间?

算式:

时间=

二、练一练

教材63页第1题。

三、查一查,适当辅导。

独立完成教材63页2、3题,对于学生不会的,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辅导

小陆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600 米,他步行的速度是 60 米/分,小陆从家出发步行 9 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你有不同方法吗?)

五、收获盘点

从知识掌握、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大胆交流等方面谈收获。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自主探索来明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间的关系,有效地把握好教材,使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

1、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为情境,(两人行走的快慢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有关知识,真正理解三者间的关系。

篇7:四年级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激趣导入。有兴趣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客车、卡车谁跑得快”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并且让学生利用线段图又自主探究出了这三者其他的关系,而且有为解应用题积累了一种好的方法——画线段图。不过,在课后通过和代老师的交流,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中一些环节处理的过于着急,比如速度定义的出示,可以在学生试着说一说速度的定义之后,多举一些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

篇8: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一、“路程、时间和速度”在四套教材中的编排顺序

1994年的五年制教材将“路程、时间和速度”编排在第六册第三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里, 前面已学“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和归一应用题以及“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和归总应用题, 这一内容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后继再学习相遇问题。2002年的六年制教材将这一内容安排在第七册第三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 是后继学习归一、归总等类型应用题的基础。2006年的教材将其编写在第七册第五单元的“除法”中, 1989年的教材中则没有这一内容。

二、“路程、时间和速度”在四套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及特点

如何出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和三者关系, 将体现教材编者对数学知识产生过程的编排意图。以下是四套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呈现方式。

1989年人教版教材第74页:

1994年浙教版教材第87页:

2002年浙教版教材:

2006年北师大版教材第62页:

除了1989年的人教版教材, 从其他三套教材可以看到以下共同的特点:这一内容都被安排在小学中段三、四年级时来学习, 教材编写上都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数量关系, 注重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 引导学生归纳三种关系式的过程。四套教材对这一内容的处理还有明显的差异。1989年的人教版教材没有出示相关概念名称, 没有提及速度, 直接解决相遇应用题。1994年的浙教版教材通过两个例子归纳总结了三者的数量关系, 马上转入根据数量关系解决相遇求距离应用题的教学。2002年的浙教版教材则在一个课时里通过三组例题的教学, 概括出三种数量关系, 并且每组有明确的概念定义。2006年的北师大版教材通过创设“哪辆车跑得快些”的问题情境引入速度, 没有速度定义, 只出示像“卡车1小时行驶60千米, 也就是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这样的表述, 接着通过大量丰富的例子来感悟理解速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得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其他两个数量关系。

三、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学习难点

可以看到, 前期的教材中, 更注重“路程、时间、速度”三者数量关系的建立, 然后运用这一结构特征去解决问题。而在后期的教材中, 同样在关注数量关系之前先注重了概念的理解。那么, 在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对于这三个概念是否清晰呢?金华市江滨小学冯美燕老师曾对该校四年级学生45人做过学前调查, 前测题目如下:

你听说过“路程”吗?如果听说过, 请举个例子。

你听说过“速度”吗?如果听说过, 请举个例子。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 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一共行驶了240千米。”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三条信息之间的关系吗?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 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一共行驶了240千米。”本题中, () 表示路程, () 表示时间, () 表示速度。

前测情况统计如下:

笔者也对本校四年级学生的38人做了前测, 发现能正确描述“路程”的有30人, 占78.9%, 大部分学生把“路程”描述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如永康到金华等这样的举例。100%的学生能正确描述“时间”。对于“速度”的描述统计如下:

以上前测结果表明, 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差异, 我校处于郊区, 学生的认知经验比处于市区的江滨小学学生要弱一些。但同一个年段的学生也表现出一些共性。不管哪里的学生, 在生活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快慢经验, 例如, 跑步、跳绳、吃饭、做作业等事情中的快慢。之前, 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已学习了关于长度和时间的知识, 因此, 对于“路程”“时间”两个概念的理解相对容易些。然而学生的经验是模糊的, 在日常生活经验里, 跑相同路程, 时间短就是速度快, 把时间等同于速度;都跳绳1分钟, 谁数量多谁就快, 这时又把跳绳的速度等于跳绳数量。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快”就是速度, “慢”则不是速度。大部分学生听说过速度, 却不知道数学意义上的速度, 但学生已有相当丰富的比快慢经验:路程相同, 比一比时间;时间相同, 比一比路程;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 转化为相同时间或相同路程再比一比。因此, 教材通过创设比快慢的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形成一份可供学生讨论的经验型认识材料, 通过进一步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 对经验性认识中的速度进行改造、明晰, 使其具有科学性, 形成概念。

四、“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教材变化带来的教学方法变化

“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一内容如果按知识类型来划分, 在以往一般都把它归类到解决问题的课型, 或是让学生直接进行“路程、时间、速度”三个概念的辨认, 或是简单地告诉, 忽略了三个概念的形成过程, 由此概括出三者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的得出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留有更多的时间来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和模仿。从北师大版教材和学生前测情况分析来看, 认为“路程、时间和速度”首先是概念课的课型, 如果划分课时目标的话, 第一课时进行速度概念教学, 第二课时进行解决问题教学。在第一课时教学时, 以速度概念教学为主, 跑多远——路程, 跑多久——时间, 跑多快——速度, 路程和时间概念是可看见的, 路程可用长度表示, 时间可用钟表计时, 学生前面已学了关于长度和时间的概念, 而速度是一个关系概念, 很抽象, 只可感悟,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路程和时间都不同, 哪辆车跑得快些?怎么比?让学生体会速度就是比快慢。其次, 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熟悉的速度, 教材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在变式教学中学生体会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然后, 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深化理解速度的含义, 速度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这一教学过程特别注重学生体验和感悟, 概念的建构是经验的改造过程, 由日常的、朴素的比快慢的经验改造成数学意义上的速度概念。

五、“路程、时间和速度”教材教法变化带来的思考

篇9:“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体验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密切关系,探索它们间的抽象数量关系,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数学建模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的读写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构新知

2011年的秋天,秋高气爽,百乐汽车城的汽车们决定进行一次比赛,比比谁跑得最快。

最先出场的是小卡车和中巴车,比赛分三回合进行:

(1)第一回合,小卡车和中巴车同时跑400米的路(演示)。

师:都跑400米,我们可以给它一个专门的名词,预习过新课的同学,有谁知道?(路程,为什么叫路程不说距离?是因为两点间的距离规定是直的,是一条直线,但路程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是指走过路的长短)

师:同学们猜猜谁会先冲线,为什么?(小卡车,因为它的速度快)板书:速度。

师:速度这个词你是从哪里听到的?

生:开车时常听说时速,就是速度。

师:先冲线表示小卡车所用的时间比中巴车的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路程相同,比时间。

(2)第二回合,小卡车和中巴车同时跑2分钟的路(演示)。

师:2分钟我们也可以给它一个名词,谁知道?(时间)

师:同学们觉得同样是2分钟,谁能跑得更远?为什么?

生:中巴车跑得快,因为它的速度快,所以跑得远。

师:因此,时间相同,比路程。

(3)第三回合,小卡车和中巴车到大马路上自算时间自由跑,结果小卡车2时行驶了120千米,中巴车3时行驶了210千米。

师:第三回合与前两回合有什么不同?

生: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

师:那如何才能判定这一回合谁胜谁负?

生:算一算小卡车和中巴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小卡车:120÷2=60(千米);中巴车:210÷3=70(千米)。

师:(教学速度的读写法)60千米和70千米,说的是每时60千米和70千米,意思是小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中巴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读作:60千米每时,表示每小时走60千米。后一个谁来读一读?表示什么?

师:60千米每时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120千米是路程,那么2时表示什么?(时间)结论:速度=路程÷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师:生活中,除了车子有速度,我们身边的哪些事物也有速度?

生:动物、风、光、人等。

师:这些表示速度的数据,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表示路程的数据,也有表示时间的数据,如每秒、每分、每时。

师:还可以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比如说每天、每月、甚至于每年,等等。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要求速度时,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师:因此,我们说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师:一起去认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实现梯次上升,师生有效的互动,共同探讨速度的由来和读写法。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得到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对速度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了解,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二)巩固拓展,应用提高

1. 比较速度,灵活应用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翔的速度。刘翔:9米/秒。谁来读一读。快吗?谁来形容一下。

师:谁知道速度很快的动物?

生:猎豹。

师:看猎豹的速度,1800米/分。谁更快一些?

生:猎豹,刘翔每分只能跑540米,而猎豹跑了1800米。

师: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比较?只能转换刘翔的数据吗?

生:猎豹每秒跑1800÷60=30米,猎豹的速度是30米/秒。

2. 推导公式,拓展提高

师:我们来看下面这辆车子怎么跑?要求什么?怎么求?

生:用除法,140千米里面有2个70千米,所以用了2时。

师:这里的140千米表示什么?70千米/时表示什么?谁能说出一个公式来?

生:时间=路程÷速度

师:我们再来看淘气上学。谁会解答。

生: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3. 发散思维,多法解题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是300米,我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4分钟能否到达学校?

4. 教书育人,珍惜生命

师:是不是所有事物的速度都是越快越好呢?交流讨论,有什么事情快不得?

生:不是。比如说汽车太快了会超速。

师:看这个标志牌什么意思?

生:时速不能超过5千米每时。

5. 见多识广,开阔视野

加强对光、蜗牛、树獭、驼鸟、旗鱼、雨燕等的速度的了解。

设计意图:走出数学圈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

篇10: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穿插在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法之中的。其主要内容是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而我觉得后一块内容只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方面的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让课堂效果更好。

1、边感知边巩固速度的写法与读法。选取人类、动物和自然现象中的典型例子的运动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2、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速度的写法和读法也是先问一问学生有没有知道的,若是不知道,我就直接告诉学生。

3、特别注意全体学生。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让他们也能掌握本堂课教学的目标。另外通过练习巩固与升华,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情境的创设:没能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的内容入手,以及在理解速度时没能让学生谈及自己生活的实际,没能在这里留下精彩的一笔,而是草草的将学生生拉硬拽拉到速度上了。

2、本课的重点是什么?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一般的老师都认为应该把重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放在重点。事实上,教材的速度含义的理解应该作为本课重点,应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而我对速度的处理得比较肤浅。

3、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不多,放的不够。就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一环紧扣一环,没能放手让学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学习。

篇11:《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理解“速度”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根据生活经验比快慢。

1、看比赛,引入比快慢。(视频插入)

2、路程相同,比时间。

3、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引出速度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比快慢比得都不错。如果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又怎么比呢?吉普车和大巴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信息)

请一生说信息。

师:我们能根据刚才的方法比吗?为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比出它们的快慢的。在你的本子上试者算算吧!

2.生独立算,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师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每个算式算的是什么?这里算出来的60千米和70千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每时行驶60千米

每时行驶70千米

4.介绍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比出他们的快慢来。

师:无论通过计算还是画线段图,都是比较这两辆车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1时。)

师揭示吉普车、大巴车的.速度。(板书:速度)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什么是速度。(板书课题:速度)

师:那你们想想,吉普车PK大巴车的时候,我们比快慢是比的它们的什么?

请生回答。(速度)

6.再算算下面2个速度。(大屏幕出示)

(1)“神七”飞船在太空中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是。

(2)一架飞机2分钟飞行了16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生列式:40÷5=8(千米)

16÷2=8(千米)

师:咦?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他们的速度是一样的?

生不同意。

请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说两个“8千米”各表示什么意思。(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每秒飞行8千米,每分飞行8千米)

7.(1)介绍速度单位的读写方法及意义。

(2)补充完整上面两个速度单位。

8.学到这儿,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速度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多请几生说。

师小结:一个物体每秒、每分、每时所行驶的路程就是它的速度。

9.我们再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速度。(大屏幕出示)

(1)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让生读,说意义。

(2)猎豹和蜗牛的速度

让生体会速度的快慢。

(3)电闪雷鸣图

师:夏天雷雨天气的时候同学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

介绍:声音的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让生体会一秒钟的长短,340米大约有跑道圈半。)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我们的地球大不大。就刚才一眨眼的工夫,光已经围绕地球走了7圈半了。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快的速度了。)

师:现在知道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了吗?

10.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度,我们又是怎样求速度的呢?你能根据上面的这4个算式总结出求速度的关系式吗?

生总结:路程÷时间=速度(师板书)

师:原来路程、时间与速度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补充板书课题:路程、时间)要求速度就要知道相应的路程和时间。

11.路程又该怎么求?时间呢?(出示大屏幕)

生根据具体题总结出求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三.应用关系,解决问题。

1.填表格。(大屏幕出示题)

请生说算式,求得数。

2.请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00米,我步行的速度是4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8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你有不同方法吗?)

小组合作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篇12: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决定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认识速度单位。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学习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

构建并运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学模型

四、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现实意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 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小汽车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大客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大客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一时,一分,一秒… )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师:会算速度了吗?看下面几道题,然后口答各题中物体的速度,(出示PPT) 1、小青骑自行车,3小时骑了3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2、一架飞机4分钟飞行了48千米,这架飞机的速度是(         )。3、 “神九”飞船在太空2秒飞行了约24千米,“神九”飞船的速度约是(      ). 根据学生叙述写成12千米每时、每分、每秒,再用“/”来代替“每”。改为12千米/时、12千米/秒。读作:12千米每时,表示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2千米/时。

6、看一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人类、动物界、自然界等方面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速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为8米/时;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感受一下。学生会发现蜗牛的速度很慢,光的速度很快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你能根据所列算式找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四、实际运用:

1、闯关游戏:第一关1)、蝴蝶的飞行速度是500米∕分,6分钟可以飞行(         )米。

2)、自行车3时行驶30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3)、章鱼每分钟游70米,(      )分钟能游完210米。

2、第二关: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80米,小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小明从家出发步行6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三种方法。比时间、路程和速度)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篇1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李宇

教学内容:课本62-6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2、理解速度的概念。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用电闪雷鸣的自然现象引入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T: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 S:听过。T:什么意思呢?

S: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T:那你知道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吗? S:因为闪电的速度要快些,声音要慢些。

T:哦,你们认为是跟光和声音的速度有关,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跟速度有关的一些知识,看看你们的想法对不对。(揭示课题并板书:速度)

二、新课探讨。

1、比一比,哪辆车跑得快。

①出示课件,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找出信息。

T:瞧,这两辆车为谁跑的快些吵起来了,你能帮它们比比谁跑的快吗? S:能。

T:观察它们的对话,你知道哪些信息?

S1: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客车3小时行驶210千米。(师根据学生叙述的条件,作线段图。)②分析条件,知道什么是路程,什么是时间。T:2小时、3小时表示的是什么? S:行驶的时间。

T:120千米、210千米又表示什么? S:行驶的路程。

③提出问题:它们行驶的时间相同吗?行驶的路程相同吗?怎样比较谁跑得快呢?

T:这两辆车所行驶的时间相同吗?路程一样吗? S:不同。

T:那我们怎样去比较哪辆车跑的快些呢?

S:(生思考后回答)看哪辆车一个小时行驶的路程多。T:那赶紧算算吧。

(生独立列式解决后全班交流汇报。)生反馈算式,师板书:120÷2=60(千米)210÷3=70(千米)60﹤70 面包车快 师追问60、70分别表示什么?

2、根据算式探索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T:要比较哪辆车跑得快,其实就是看哪辆车的速度快,请观察这两个算式我们用什么除以什么得到速度的?那么速度跟什么有关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 2 = 60(千米)210 ÷ 3 = 70(千米)

…… …… ……

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速度的概念,读法。

①揭示卡车的速度、读法、意义。

卡车1时行驶了60千米就是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读作60千米每时,表示每小时行驶60千米。②学生说一说面包车的速度、读法、意义 你知道面包车的速度是多少吗? ③看一看

⑴卡车1时行驶的路程是卡车的速度,面包车1时行驶的路程是面包车的速度,你还想知道生活中其他物体移动的速度吗?边看边说一说。

(课件自动播放生活中其他物体移动的速度,学生自由跟同桌说一说,读一读。)

⑵读一读这些物体的速度,并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刚才这些图片,并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⑶究竟什么是速度呢?

师提出疑问:究竟什么是速度呢?

引导生发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1时、1分、1秒)所走的路程就是速度。

4、试一试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63页试一试的1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的关系。

三、拓展练习,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①电闪雷鸣现象的原因。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打雷闪电明明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却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②限速标志的作用。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瞧!在公路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位司机哪个司机做的对,为什么?另一个司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呢? 四:总结

篇14: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相关问题。(经历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重点与难点

认识速度,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创设情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早晨同学们上学的时候,有的同学步行,有的同学骑自行车,有的同学坐小汽车,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快?蔡老师早晨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8分钟,下班骑自行车回家用了2分钟,那么同学们来比一比,步行快还是骑自行车快呢? 生:骑自行车快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骑自行车时间用得短,所以骑自行车快。

师:我家在这(指出家的位置,离学校远一些),早晨我坐公交车来学校,也用了8分钟,那么蔡老师步行和我坐公交车,一样快吗?为什么?

生:不一样快,因为路程不一样,路程一样看时间的长短,时间一样的话比较路程的长短。

师: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做一道题,路程和速度都不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谁跑得快?小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请同学们说一说谁跑得快呢?

探究发现(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师:同学自己算一算,可以列算式,也可以用线段图表示出来。生:120÷2=60(千米)

210÷3=70(千米)

60<70 师:60千米

70千米表示的是什么?

生:表示的是小卡车和大客车平均1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师:那么通过这个比较谁跑得快呀? 生:大客车跑得快。师:大家同意吗?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没有用线段图进行比较的,其实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你们想不想学习呢? 生:

师:先画一条线段来表示小卡车行驶的路程,小卡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呀?

生:120千米

师;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大客车行驶的路程,画的时候要注意左端对齐,这条线段我们应该画多长合适呢? 生:

师:画这么长行不行?(指短一些或长一些)

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的长一些,大客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呀? 生:210千米

师:小卡车的120千米是多长时间行驶的呀?怎么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呢?

生:把线段图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表示小卡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怎么表示大客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呢? 生:分成3段 师:怎么分? 生:平均分

师:同样这里的每一段都表示大客车一小时行驶的路程,我们取这一段来表示。

从线段图来看哪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长? 生:大客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长 师:所以大客车跑的就快。

师:无论是通过计算还是画线段图,都是比较两辆车多长时

间行驶的路程? 生:每小时(1小时)

师:1小时行驶的路程就是它们的速度

小卡车1小时行驶了60千米也就是小卡车的速度是

60千米∕时(板书)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来表示速度的单位。

谁来说一说,这个单位是怎么组成的?

生:千米

斜线和时

师:60千米是路程

时表示的是时间

读作千米每时

谁来读一读

生:

师:谁能像这样表示出大客车的速度呀?(找一名学生到前面写)70千米∕时

他写的对吗?这表示什么意思呀?

刚才我们在路程、时间都不同的时候比快慢,其实,就是在比什么呀? 生:比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是什么?

生:速度

师:结合线段图请思考:速度、时间与路程有怎样的关系呢?大家可以交流讨论一下。

谁来说一下

生:路程÷时间=速度

师:拿这道题来看,路程是()时间是()

速度是()

我们可以看出速度=路程÷时间(板书)

这就是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通过这个关系来看,如果要知道速度,得先知道什么? 生:路程和时间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题,(1)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40千米,神舟七号飞船的速度是()。

(2)小明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用路程÷时间

师;路程÷时间=速度,算的不错。神州七号飞船飞行的路程是()?时间是()?时间单位是()?速度是()?

自行车行驶的路程是()?时间是()?时间的单位是()?速度是()?

师:同样是8千米,神州七号飞船用了1秒,小明骑自行车用了1小时,速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在不变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师:不变的时间是指像1时、1分、1秒……这样的时间叫做单位时间。

师:你能不能概括的说到底什么是速度? 生:

师:物体在单位时间内(1时、1分、1秒)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其实速度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师:蜗牛的速度大约为8米∕时(8米∕时是什么意思?1时的时间有多长?)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同样是1小时,人步行的速度是蜗牛的多少倍呀?人步行的速度比蜗牛快多啦)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时间单位变成

了分,飞机飞行的速度可真快呀!)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1秒,1秒的时间 有多长呀?一眨眼的时间就是1秒。那340米有多长呢?咱们学校操场一圈是300米,声音一眨眼的功夫就绕操场走了1圈多的距离。)声音的速度这么快!还有比声音快的吗?谁知道?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很多。谁能举个例子说明光比声音快?

对了!闪电和雷,明明同时产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回咱可找到科学依据了!)

师:老师这里还搜集到了猎豹的奔跑速度和蝴蝶的飞行速度,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每小时110千米,每分钟500千米,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速度的单位来表示一下呢?(110千米/时

500米/分)

师:速度=路程÷时间,那么同学们,时间该怎么求?路程又该怎么求呢?我们接着这个问题做一下63页的练习题试一试,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问题吗?谁来说一说怎么算? 生:

师:140是什么?每时70千米是什么?能用乘法吗?

求时间的关系式应该是怎样的?

生:路程是()速度是()时间是()

时间=路程÷速度

师:这里还有一道题,从这道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运用这些数学信息独立的解决问题吗?抓紧时间动笔试试看。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60×10=600(千米)

师:通过这个算式,谁来说一说求路程的关系式是怎么样的?

生:路程=速度×时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知道速度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要想知道路程和时间也是一样的,必须知道相对应的另两个量。师:大家再看:试一试的第2题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时。说一说:

60×3=180千米表示什么? 甲地到乙地的路程 180÷3=60千米表示什么? 汽车的行驶速度

180÷60=3(时)表示什么? 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的时间。

师: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下你的发现?

生1:都是60、3、180这三个数。

生2: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生3:我发现60×3=180中,60和3是乘数,180是积。而后面的180÷3=60和180÷60=3相当于已知积,求乘数。也就是,乘数=积÷乘数。

生4:老师,我有补充,因为是两个乘数,为了区分开,可以说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生5:我发现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也是这种关系,路程相当于积,速度和时间相当于乘数

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篇15: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课 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年级及科目:四年级上册数学 执 教 者:郭 爱 三维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知识的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程、时间和速度。

三、试一试

教科书P80页的试一试,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2.完成P80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3.完成 P80页的练一练第3题

五、课后巩固

教科书P80页4、5、6题 ;教科书P82页1、2、3题

六、作业:

教科书P82页4题 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千米/时

速度 =路程÷时间

时间 =路程÷速度

篇16: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79页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好,今天早上来学校时,(PPT)在校门口听到一个低年级同学笑笑在叫着:“我快、就是我快”,他的同伴淘气也大声的说:“我比你快”,原来,他们都是走路上学的,笑笑上学走了6分钟,淘气上学走了8分钟,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到底谁走得更快呢?

时间 笑笑

6分钟 淘气

8分钟

2.议一议:你们能知道笑笑和淘气两人谁走得快吗? 探讨的结果:由于不知道他们分别走了多少路程(板书),只知道他们走路所花的时间(板书),所以无法知道到底谁走得快。3.算一算,比一比

PPT继续出示420米、420米,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

4.汇报反馈:笑笑快——速度(板书)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

6.揭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授新课(初步探究)

笑笑和淘气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去看看森林运动会吧,正在举行的是竞走比赛,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个成绩表,你们猜猜松鼠、猴子和小兔谁能赢呢?

PPT:松鼠、猴子、小兔比赛数据…… 1.松鼠、猴子和小兔,谁跑得最快? 2.组织全班交流:

我们先来看看松鼠和猴子谁快 ……

探讨的结果:松鼠比猴子快,他们用了同样的时间,松鼠的路程比猴子长。

那么猴子和小兔谁快呢? ……

探讨的结果:小兔比猴子快,因为他们走了相同的路程,小兔所用的时间少。

那么松鼠和小兔,他们所用的时间不同,走的路程也不同,要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究竟谁更快呢?(请学生举手回答)

探讨结果: 可以算一算松鼠和小兔一分钟各走了多少米: 松鼠1分钟走:280÷4=70(米)小兔1分钟走:240÷3=80(米)得出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在这里,我们算出来的松鼠一分钟所走的路程就是松鼠的速度,小兔一分钟所走的路程就是小兔的速度,把他们的速度进行比较就知道谁快了。

引导学生认识速度及速度的表示方法和读法。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师生互动 3.认识速度和表示速度的单位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速度。

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就是指:1时、1分、1秒…… 引导释疑

4.生活中的速度

速度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量。

(PPT展示生活中表示速度的例子,通过学生举手回答,巩固速度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如:人步行的速度大约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单位名称是:所行路程∕单位时间(千米∕时、米∕分、米∕秒、千米∕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日常生活,进一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速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那么我们就来试一试吧(课本80页试一试)PPT

三、深入探究

通过想一想,填一填进一步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速度=路程÷时间;(2)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时间=路程÷速度;(3)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路程=速度X时间。

通过思考、归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练习: PPT: 练一练

1、谁行驶得快?

2、第一宇宙速度与人行走速度的比较,启发想象,激发探索科学的愿望。

3.(课本81页)

四、课堂小结(梳理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X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吗?

学生要自己组织语言谈一谈本人的收获,有哪些还没有明白。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再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作讲解、归纳。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教学反思

上一篇:杰赛笔试题下一篇:无欲则刚的写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