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遗忘的记忆

2024-04-22

不能遗忘的记忆(精选10篇)

篇1:不能遗忘的记忆

1013班7号汪红华

不能遗忘的记忆

——读《伤痕》有感

有些错一旦造成,就没有回转的余地。正如你给人一巴掌,事后虽然道歉了,但在心里还是会有一个疙瘩。而历史不能抹灭的是一个人的记忆,再怎么扭曲,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对国家,对党的热爱。

除夕夜——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而离家出走的王晓华,却在不停前进的火车上,陷入深深的回忆。当宁静的车厢忽然传来小孩子的呓语而又恢复安静时,她开始觉得列车“铿嚓铿嚓”的响声仿佛是母亲嘴里哼着的催眠曲,列车就是母亲手下的摇篮。只因为远离了家人,对“妈妈’这个词也觉得陌生,但又重燃起对生活的热切期盼。

九年前,十六岁的王晓华身为“红卫兵”,但因为有个“叛徒妈妈”而被撤了,也受到歧视和冷遇,因而怀着极度矛盾的心情,没有毕业就报名上山下乡,只为与家里脱离关系。因此,认识了一个名叫苏小林的男同学,和同学一起扎根在辽宁省临近渤海湾的一个农村里。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妈妈的叛徒问题,她申请入团而公社团委却没有批准,直到第四年春天才勉强入团。在异乡的节日里无异是最痛苦的日子,但有小林陪伴总算是少了一分孤单。

但有一个下午,她去小苏的宿舍,看到他的日记,才知道因为与自己走得近,而害的小苏的工作不能外调,因而渐渐地与小苏远离。直到八年后收到母亲的来信,因为改了地址,才纳罕地拆开,才读了信。然后在那天晚上梦见妈妈了,正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心里还是惦记着妈妈是叛徒那件事,想要回家的心又犹豫不决了。直到除夕前两夜,再次收到妈妈单位的一封公函,才匆忙收拾回家去。

等到回家时,才发现早已是物是人非了,妈妈也于当天早上去世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最后的那段时日里,有小苏的陪伴。

在文化大革命时,许多忠心耿耿的革命家被判断成为叛徒,对其家人也是百般不公平的对待,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耻辱。作为时代的牺牲品,谁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在夹缝中寻求光明,等到平昭的那天。

因为有阻力才会有动力,只有经历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化悲愤为力量,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而那些永不抹灭的记忆,则会时时鞭笞着自己,不能走上与历史相同的错路,才能找到正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有些伤痕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生路上的导航,指引我们去寻求真正的适合我们走的道路。

篇2:不能遗忘的记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可能有很多人都对上面这三段话感觉似曾相识,也可能有很多人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出处。时间总是会如大浪淘沙,把许多千古英雄都风吹雨打去,不留一丝痕迹。但是总有些人,总有些事,总有些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的,比如——雷锋。

在上个世纪几十年的时光里,雷锋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的事迹勿庸赘述也都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而上面的这三段文字,就是雷锋同志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的内心感悟,也是他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真实写照。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自从这一天开始,从带动身边人感悟,到影响几代人的认知;从一个人默默地付出自己,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效仿、学习,雷锋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不再普通平凡,早已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也许会有很多人会说时代已然不同,雷锋精神早已失去了他的现实意义,变成了一句空口号。“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这样的市井传言也早已经把一些地方流于形式的学雷锋活动贬为一种笑谈。

但是,雷锋真的走了吗?雷锋精神真的消失了吗? 在熙来攘往的大街上,我们会看到有人在缺失井盖的下水道口做上明显的标志;在密集拥挤的公交车里,我们会看到有人主动让出自己坐着的权利;在混乱拥堵的路口,我们会看到车辆与行人之间互谅互让的礼仪……

其实雷锋精神依然无处不在,依然贯穿于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需要每一个人用心灵去感知、去发现。

身为一名普通司法行政干警,可能并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以被四处讴歌传唱,但是雷锋精神却没有因为时代的久远而淡出我们的记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身边每一位普通平凡的同志,多少次帮助他人,却从来不求回报;多少次忙于奔波,却忽略与家人、孩子的约定;多少次加班加点,却忘记早餐和晚餐;多少次无怨无悔的付出,却义无反顾...像这样的事情已经太多太多,无以言表。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但他们正在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诠释着新一代的雷锋精神,从他们身上,不仅看到了雷锋精神,看到了时代的强音,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要作一名雷锋式的司法行政干警,并不是让我们每天刻意低头走路去捡螺丝钉,也不需要时刻准备着轰轰烈烈舍生取义,只要你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一心为民,兢兢业业的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你就是雷锋。

今天,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司法行政干警,提倡雷锋精神,就是为了诠释一名司法行政干警核心价值观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践行雷锋精神,就要坚定政治本色,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就要坚持秉公执法办事,维护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明确肩负的神圣使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在本职岗位上演绎好自己的人生,努力在每一项工作中建功立业。

篇3:不能遗忘的民国名僧:黄宗仰

黄宗仰, 在民国时代很有名。他的名气远远超过弘一法师, 印光法师。

他是僧人, 他的书法, 属于颜体风格。

那时, 许多僧人, 为了以宗教信仰救苦救难。他们为时代所召唤, 为民族存亡而奔走, 为崇高理想而剃度为僧, 钻研释家经典, 同时, 迎合新旧世纪的变迁, 救难救国, 表现的是社会忧患意识和文人情怀。

黄宗仰, 出自常熟商贾之家。他自幼信佛, 早入禅门, 在镇江剃度, 热心于中国教育会, 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他出家未出世, 成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

黄宗仰的字, 我在晴天会拿出来看看, 雨天也会有时摩挲一下。

他的风格, 柔中带钢, 黄宗仰的书法, 浑厚圆成, 苍老之至。

本雅明说:“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与它根植于传统的关联是一致的。”我可以想象, 他从唐代名家的书法中汲取风格, 加上自己的了悟, 临摹多次后, 有了颜体的气韵法度。有人一生只写颜体, 比如我们梁溪书法家, 写的颜体在旅游景点可见, 也颇见天性。

在人类所支配的一切力量中, 信仰的力量最为惊人。福音书上说, 它有移山填海的力量, 佛学信仰, 让黄宗仰真气流露, 笔画稳健中颇多姿。线条起伏, 顿挫有致, 舒缓徐疾, 完全是佛家的澄明流露。

他的书法, 中锋行笔, 字形端庄, 墨迹饱满, 精气十足。有如黄宗仰在佛家修行, 又不安于寺庙, 在尘世救苦救难。即使隔了快大半个世纪, 看上去还墨汁饱满, 润莹透澈, 毛笔运行的肌理清晰, 浓浓写来, 笔墨自然。

他写的字:没有世俗气, 娇贵气, 只有刚劲气, 挺拔气, 脱俗气。

当时, 黄宗仰, 影响力巨大, 追随着众多, 不得不提到上海的一个地方:爱俪园。

一座风光旖旎的大花园, 源自信佛的犹太夫妇哈同的筹建。因黄宗仰与哈同夫妇的佛缘, 黄宗仰到上海, 住进爱俪园。

在这里他接待过孙中山与各界名流。切磋诗词书画, 成立海上书画公会。它揭开了中国近代艺术社团的新篇章。黄宗仰结交了海上名家, 大胆借鉴外来艺术, 开拓了海上画派的新风尚。

此刻, 黄宗仰与李叔同都在1899年来到上海, 同在海上书画公会相识, 后来又各自拓展了传奇人生, 都成为了近代爱国高僧。

看黄宗仰登台演说, 呼吁反清, 抵抗外国入侵, 反对帝国主义。他又西北云游, 四处学佛, 饱读经书, 也在日本避居。

他说:“哲学之病流于空想, 史学之病蹈于泥古。”他广泛阅读, 国学厚重。他修葺的爱俪园中西杂糅, 也有哥特式的圆柱, 拜占庭的影子。顺便记起黄宗仰的诗一首, 那是写给乌目山静安僧人圆寂后, 他赋诗致哀:

寂照明月炯, 牟危果树香。

涅槃馀密度, 诗卷共龛藏。

一塔袈裟地, 千花舍利光。

法身原不坏, 留与阅沧桑。

一首五言律诗, 文字朴素, 读来从容。黄宗仰除了书法, 关涉文学、哲学、史学、佛学, 写诗也有才气。梵音浸染, 洗涤尘心, 写来诗句, 恳切脱尘, 净土必彰。

黄宗仰不同于一般僧人, 他没有躲避世事, 而是访遍名山道场, 各地风土人情, 梵宇道场, 高僧事迹, 每每入心。

他同时看到了人间万家的疾苦, 颠沛流离的世俗众生。黄宗仰站在了佛教的立场上, 巧妙的发挥佛教的时代精神, 不仅了悟心性, 明心见性, 而是改造民国道德, 民国艺术, 振兴社会。

他属于大乘佛教。利己利他, 美化人生。

他的功底源自何处?《古典写实主义》认为:“艺术是人品人格的体现, 一定有精神力量在后面支持, 表象只是在最大程度的表达内在精神。”对于黄宗仰来说, 除了佛教思想, 从日本辗转而来的西方知识也是资源。他放弃仕途, 甘愿寂寞, 有人形容黄宗仰, 温温如笑, 待客如亲人。

我珍藏着他的书法, 一个爱国僧人的墨宝, 且是我喜欢的颜体, 爱不释手, 自然。颜体如何表达书法的风格, 我总觉得以上一些形容不足以道出我的感觉:它像是茂密而不枯燥的树丛, 又像是峭秀而冷冽的秋山, 看了总觉得亲切有血性, 骨气蕴藏在温柔的笔锋里。望之, 民国时代的风潮隐约有声:

孙中山接见他, 章太炎写诗唱和他, 名人居士写信给他, 名噪一时。又见名山大川留下他的足迹, 山色溪声, 一一尘中一切心, 灭过去之罪业, 种未来之善根。或者, 落笔书写, 窗明几净, 梵香氤氲。

黄宗仰, 冷眼心犹热, 一位颇具个性的爱国僧人。朱光潜说:“精神不灭, 这影响尽管细微, 也可以蔓延无穷。”民国过去了, 黄宗仰不像弘一法师被炒作, 他的名声, 越发沉寂了。在这个图像的漩涡里, 观看远胜于相信。最后, 我们还是来观照他的书法作品。

朱光潜说:“观照就是欣赏, 欣赏就是快乐。”如是我闻, 不能遗忘。

摘要:黄宗仰所处的时代, 在民国初。他曾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 他虽处佛门, 却紧跟时代步伐, 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之爱国事业。热心中国教育会, 两次写信给孙中山, 能文能武, 其诗文涉及面广, 他属于大乘佛教。利己利他, 美化人生。

关键词:黄宗仰,佛教,爱国,书法

参考文献

[1]沈潜.出世入世间[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11.

[2]杨云飞, 朱春林.古典写实主义[M].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7.

篇4:百灵庙不能遗忘的抗战记忆

这虽然不是一个大的战役,但国内外反响极大,在中華民族抗日史上,占据光辉的一页。

说起抗战史上的著名战役,多数人会想到全面抗战后那些耳熟能详的战役。其实,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我国北部边疆曾发生过一次震惊中外的抗日战役,此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蚕食绥远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第一次从日伪手中收复了失地,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

这次战役便是七十九年前由爱国将领傅作义组织指挥的百灵庙战役。

傅作义先发制人

百灵庙镇为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旗府所在地,因当地著名的喇嘛庙百灵庙而得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相继侵占我东北三省、热河省,控制了冀东22县,接着内蒙古东部各盟旗也随之沦陷。但日寇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而是将其侵略的魔爪继续伸向内蒙古西部各盟旗,又侵占了察哈尔以北六县,其中包括位于绥远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西北约170公里的百灵庙。百灵庙一时成为绥北备受关注的军事要地。

百灵庙是连接我国与蒙古国以及沟通草原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当时,为亲日的苏尼特右旗扎萨克亲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伪蒙组织的巢穴,日军进犯绥远的桥头堡。镇子上驻有“善邻协会”、“大蒙公司”、“稽查处”等日本特务机关,臭名昭著的日本特务山本盛岛和小宾即在这里潜伏。

1936年11月中旬,国民政府绥远省主席兼三十五军军长的傅作义将军得到情报,日伪军由察北用汽车百余辆运送大批武器弹药到达百灵庙,企图由百灵庙向绥远各地进犯,并阴谋在此基础上,推向西北甘、宁、新三省边界,阻断中国西北对外交通和联系,实现其分裂中国的“满蒙政策”。

傅作义当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先发制人,以远程奔袭手段收复百灵庙,毁敌巢穴,保卫边疆。他在营以上军官会议上说:“日寇占我察北,占我绥远,是我全军将士的耻辱,如若不打,绥远人民不答应,国人也要骂我们,边疆大吏,守土有责,我们一定要打!”

傅作义命令,旅长董其武负责指挥打击绥东一带敌人,骑兵师师长孙长胜和旅长孙兰峰为前敌正、副总指挥,指挥骑兵第二师三个团,第二十一旅两个步兵团,第十七师刘效曾步兵团,附山炮兵一营,苏鲁通小炮一队,汽车和装甲车队各一,约5000人,秘密向百灵庙东南35公里的二份子、公胡洞一带集结待命。

据当地宣传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在百灵庙战役开始之前,傅作义的部队已扫清百灵庙外围的敌人。此前的主要战斗是集中力量攻打红格尔图、土木尔台和土城子的进犯之敌。其中,红格尔图战斗从当月13日开始到19日结束,连续进行了七昼夜,捣毁了日寇田中隆基及反动武装首领王英的指挥部,缴获汽车10余辆,高级军用马车若干辆,俘获敌人300余人,缴获日寇无线电台一部、密码一本,并俘虏了日军电台台长及其雇员各一人。红格尔图战斗的胜利,为下一步攻打百灵庙扫清了障碍。

为了打好百灵庙战役,傅作义派参谋人员化装成商贩到百灵庙侦察地形,将其周围地形工事构筑,及兵力布置等情况绘制成图。根据侦查得知,庙内及周围有伪蒙第七师穆克登宝部骑兵约1800人,德王所属蒙旗保安队700余人,其他人员300余,总兵力约在3000人左右。

百灵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中屯积了大量粮草、枪炮弹药、汽油燃料等军需物资,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临战之前,孙兰峰亲率团以上军官,在距百灵庙20余里的高沙梁一带进行秘密侦察,并确定了各部队的行军路线、集结地点、攻击准备位置、攻击方向等。

硬以肉体争山头

1936年11月23日十八时,参战各部在指定地点集结完毕。之后,各部队在夜色掩护下,悄悄向百灵庙靠近。

是夜,地处北部边疆的百灵庙天气寒冷,草地积雪尺余,温度下降到零下20度。为了不过早暴露,部队严密封锁消息,行军时车、马、人进行了伪装,全部披上白布,在茫茫白雪中,敌人并没有发觉。夜里十一时,参战部队全部进入攻击位置。其中,第四一九团张成义部率先秘密到达距百灵庙南约3华里处。

午夜十二时,抗日部队突然向百灵庙之敌发起猛攻。由于部队行动神速,敌人事先无防备,最初战斗进展顺利。

刘效曾团在百灵庙西侧吸引敌人注意力,张成义团向庙南侧发起强攻,部队迅速插到了敌人的前沿阵地。

但半小时后敌人组织起了有效的防御,战斗非常激烈。敌人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日本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亲自指挥督战,当正面攻击部队向敌纵深推进时,日伪军集中全部火力,拼死阻击。女儿山上几十挺轻重机枪交织成火网,使我军三个多小时无法前进一步。

傅作义将军向孙长胜、孙兰峰下达死命令,拂晓前必须全歼百灵庙之敌,一举收复百灵庙。随之,急令山炮营及苏鲁通小炮队推进到百灵庙南山大道以东的高地附近,集中炮火向女儿山之敌施以摧毁性打击,掩护装甲车队和步兵攻击,而后延伸射程向庙内固守之敌猛烈射击,支援步兵向庙内进攻。

孙兰峰副总指挥亲到前线指挥战斗,命令韩天春营长率领装甲车队和该营第三连,乘6辆汽车从百灵庙东南山口向敌猛攻。驾驶装甲车的战士英勇冲击,不惜与敌同归于尽,为攻击部队杀开一条血路。预备队连长张振基不顾一切跳下冲向敌人的汽车,指挥全连“硬以肉体争山头”,最终以损失三分之一兵力的代价夺下山头阵地。张振基连夺下山头高地的胜利,使敌人乱了阵势。

此时,百灵庙北面的蒙政会驻地和汽油库中弹起火,我各路部队乘势突进。杨天柱连突破庙前缺口,将庙内前院和后院之敌分割开来进行消灭。刘效曾团也由西面突破敌人阵地,向庙内进攻。骑兵刘景新团攻占北山,控制了敌人飞机场,切断了敌人后退之路。庙内敌人惊慌失措,伪蒙古军一排官兵战场起义,调转枪口,向日本指挥官射击。日本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和伪蒙古军第七师师长穆克登宝等见大势已去,乘汽车仓皇逃往锡拉木伦庙(俗称大庙),其余敌军纷纷缴械投降。至24日上午八时,敌全线崩溃,我军全歼守敌,首次收复了百灵庙。

nlc202309021643

此役共毙敌兵1300余名,内有日本人尸体20余具;伤敌600余名,俘敌400余名;缴获各种炮13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600余支,无线电台3部,汽油500余桶,面粉二万余袋和其它軍需物品等。傅作义所部伤亡300余名。战斗结束后,傅作义命令对俘虏优待,每人发给银洋5元,面粉一袋,劝其返乡。

收复失地振士气

攻占百灵庙后,傅作义部只留下四二一团一个营警戒防守,修筑工事,其余各部在当天下午即撤至原集结地待命。

在百灵庙惨败后,胜岛角芳不甘失败,逃到大庙的第二天即开始搬兵,准备反扑。有资料显示,日伪共调集百余辆汽车,陆续载运3000余名援兵到大庙。与此同时,反动武装王英部骑兵2000余名从商都以北绕过土牧尔台,经草地向绥西北方向逼近。傅作义命令孙兰峰率全旅立即返回百灵庙,重新部署,随时迎击来犯之敌。守军从女儿山东侧、沙河西岸起分成两个防区构筑工事,西面为刘景新团,东面为张成义团,其余为预备队。

1936年12月3日凌晨四时许,在刘景新团阵地前,有哨兵发现距百灵庙2公里处有大片“羊群”。孙兰峰判断这是敌人利用夜间大雪前来偷袭,命令部队进入阵地,一面集中炮火向伪装成羊群的敌人迎头痛击,一面组成奋勇队,反穿皮袄,也装成羊群,绕到敌后进行夹击。头罩白毛巾、翻穿白茬皮袄的敌人,很快被击退。

几乎同时,张成义团阵地前也出现了600多敌人,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向沙河东岸山头猛烈进攻。敌在西南角方向被刘团击退之后,旋即又增加到800多人,向各阵地发起疯狂反扑。刘团所部按照预定计划节节后退,将敌诱入袋形阵地后,三面夹击,毙敌百余人。战斗从黎明持续到上午九时许,敌人出动战机分两组轮番轰炸百灵庙周围阵地。其中一架敌机被击伤后,慌忙逃走。张成义团阵地前的敌军一度在炮火掩护下,突破防线向庙方猛冲,幸亏有绕到敌侧翼的援军及时赶到,两面夹击,将敌击退。为彻底粉碎敌人的反扑,孙兰峰旅长决定当晚出击,命令刘效曾团抽调精壮士兵4个连为袭击队,配有骑兵一队,汽车2辆,追歼逃窜之敌。这次反击战共打死打伤日伪军500多人,俘敌200多人,还将反动武装“大汉义军’副司令雷中田击毙。

在当时尚未进行全面抗战的环境下,百灵庙战役引起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瞩目。百灵庙反击战再度告捷,使狂妄的敌人又一次受到重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抗日士气。

百灵庙大捷,也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而且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从日伪控制区收复了失地。

全国抗战的先声

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程前往百灵庙采访抗战旧址。一位受访者自豪地告诉记者:“正是这场胜利,让人们记住了我们这个边远的县城。”

记者获悉,当地有关部门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原文化宫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馆举办过专题展览,百灵庙战役被列为其中一个展览单元。展览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真实地记录了那场让全国军民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胜利。

百灵庙大捷的消息传出后,各地贺电如雪片般飞向塞上古城呼和浩特。刚刚到达陕北不久的毛泽东致电傅作义,对百灵庙战役给予高度评价,指出:“绥远抗战胜利,为全国抗战的先声。”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出《关于绥远抗战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援绥抗战,并派南汉宸携款到绥远慰问抗战将士,向百灵庙祝捷大会赠送了一面“为国御侮”的锦旗。

蒋介石称赞百灵庙战役“实为吾民族复兴之起点”。各地报纸竞相刊发“号外”,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华侨和青年学生纷纷组织慰劳团到呼和浩特、百灵庙等地劳军慰问。北平、上海等地的学生热情高涨,要求国民党政府扩大绥远抗战局面,实行全面抗战。各大城市学联组织成千上万的学生到街头宣传,并募集慰劳品输送前线。北平学联发起“万件皮衣运动”,提出“千针缝、万针缝,送给绥远战士杀敌打冲锋”。

何香凝女士为激励百灵庙前方杀敌将士,组织了“上海妇孺抗日慰劳团”,成员有著名电影艺术家陈波儿、崔嵬,女作家吴似鸿、熊玉兰以及陶行知先生所组织的儿童团团员等。1937年2月23日,“慰劳团”随傅作义将军到达绥北重镇百灵庙,进行慰问。慰问演出其间,著名音乐家吕驻也赴绥教唱救亡歌曲,并谱写了“三十五军军歌”。著名记者范长江以专题形式,详实地报道了绥远抗战的经过,称赞说:“这次战役,揭开了民族光荣历史的新页。”百灵庙战役后的短期内,来自全国各阶层民众的捐款一项,就达300余万元。

1937年3月15日,绥远省各族各界3万余人,召开了规模盛大的追悼绥远抗战阵亡将士大会,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汪精卫、山西省的阎锡山等均亲自来绥参加。正如展览所言,百灵庙战役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虽不是一个大的战役,但国内外反响极大,在中华民族抗日史上,占据光辉的一页。

不过,记者发现,在今日的百灵庙,已经很难找到七十九年前那场战役的遗址和遗迹了。陪同记者采访的当地工作人员王军表示,他在百灵庙工作多年了,没有听说什么地方还有那场战斗的遗址或遗迹,也没有专门的纪念碑。

记者后从该旗已离休的政协副主席徐忠文先生处了解到,在百灵庙东南方向的山坡上,还有当年日军修筑的工事。按照提示,记者一行在艾不盖河畔的小山上,找到了三处钢筋混凝土做成的工事。据说,过去百灵庙周围的山上都有日本人修的工事,可谓碉堡林立,堑壕纵横。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战争遗迹都被拆除了,这是仅剩的一处二战遗迹。

徐忠文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你看到的这些工事,到明年也许就没了。你没有发现吗?有开发商正在那里盖楼。”

呼和浩特的张先生是记者此行的向导,他摸了摸工事上外露的钢筋,感慨地说:“七八十年过去了,这家伙还这么结实。真应该把这些工事保留下来,这也是日军侵略的铁证。”

篇5:招聘不能遗忘的几个角落

对症才能下药――招聘渠道要精选

A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先生近来一直都困惑不已,每次从人才市场出来后,李先生都有一股沮丧的感觉,一方面是出口部总监急着要“外贸经理”人选,另一方面是李先生每次去人才市场都无功而返。这种尴尬的困境,想必很多人力资源从业者都不陌生,因为在企业的招聘实践中,发生这种情形的频率太高了,其一方面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招聘效率和招聘质量,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业招聘的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

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企业应该如何解决呢?从源头上讲,此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还是在于招聘渠道的精选。这就正如医学意义上的“对症下药”的道理一样,正所谓对症才能下药,企业在布局招聘流程时,首先需要想到的是“我需要什么样的人”,第二则是“怎样去找到这样的人”。怎样找到这样的人呢?这就需要做好招聘渠道的特性与招聘岗位特性的结合。第一要清晰招聘岗位的特性,不仅要明白“我需要什么样的人”,还要熟知“这些人”的岗位层次、岗位重要程度、所属类别、招募的紧急程度、薪酬区间、市场供求状况、活动频繁区域等;第二要分析各招聘渠道的优点和缺点,如网络招聘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现场招聘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猎头招聘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员工推荐的优点和缺点又是什么?只有将各种招聘渠道的优点和缺点了然于胸,才能做到科学选择;第三,就是做好结合工作。拿案例中的“外贸经理”为例,该公司以国外出口业务为主,“外贸经理”职位属于公司重要岗位,招募紧急,合适人选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状态,这是该职位的关键“特性”,那么根据这些特性,我们就可以将招聘渠道锁定在猎头招聘。因为猎头招聘具有效率高、人员质量有保证的“特性”。同理,具体到其他职位也是如此,关键是要把握好“知症”与“下药”的关系,力争达到“岗位”特性与“渠道”特性最优组合的目标。

重点就要突出――信息发布要讲技巧

常常“逛”人才市场的人,也许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所有招聘海报的格式几乎都是一样的,而且各个招聘职位的排版也几乎没有什么差异。这其实就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招聘信息发布工作没有得到重视。那么企业应该怎样重视信息发布工作呢?具体来讲,在选择了合适的招聘渠道后,企业在信息发布方面要做好两点工作:第一,要明确招聘重点。在将招聘信息对外发布时,企业需要根据不同职位人员需求的轻重缓急来确定每次招聘活动的重点,从而为招聘活动确定一个核心;第二,重点职位要突出显示。一般来讲,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第一层次目的就是吸引求职者眼球,那怎样才能吸引求职者眼球呢?那就是突出显示,在确定了整个招聘活动的重点和核心职位后,企业就需要在排版上对这些职位信息进行突出显示,如放大职位需求信息、加“急聘”二字等,总之,要使这些职位信息能够达到突出、个性、差异的效果。当然,仅做这些还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服务机构,合适的招聘展位,这些都是招聘信息大范围传播的关键要素。

谁也不愿意等待――等待地点要费心

谁愿意等待?谁也不愿意等待,但在招聘实践中,等待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需要招聘者在等待地点上花费一番功夫。一是等待地点的选择。有的企业可能会安排在前台,有的企业可能安排在部门会议室,有的企业可能安排在培训室,不管选择哪里作为等待地点,企业始终要把握两个原则:其一,不能将等待地点安排在人员来往较为频繁之处,如前台就不是一个合适之处;其二,要能够彰显出企业“尊重人才”的氛围,地点的选择直接影射着企业的用人理念,如果企业要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的氛围,则就需要在地点上进行慎重选择。二是等待地点的设置,

其实任何人员都可能是企业的“服务对象”,通过等待地点的合理设置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服务形象,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而且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当然也可以有效缓解面试者焦灼等待的情绪。对此企业就可以尝试在等待地点上摆放公司的一些文化宣传手册、企业发展史、外界宣传和评价等,以便于在构建优良企业形象,缓解等待情绪的同时,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力。

寒暄,谁都喜欢――面试发问要铺垫

寒暄,这个基本的礼仪,也许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尤其是初次见面时,真挚的寒暄不仅有利于缓解彼此“陌生”的心理环境,更是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沟通氛围。那么将这个观点运用到企业招聘实践中,则是要求企业方在面试发问前也要来点铺垫,通过真挚的寒暄来缩减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前笔者就见证过一个这样的面试:笔者刚在座位上坐稳,准备迎接扑面而来的“审问”时,结果迎来的却是“搭什么车过来的?转车没有?路途辛苦了!”一类的话题,朋友式的开场白很快就拉近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结果整个面试就在愉快、轻松、开诚布公的氛围中度过。所以说,企业若是真的想在面试中获取应聘者大量潜在的信息,一定也要在发问前来点“寒暄”,如谈天气怎么样,近来比较热门的话题等,一方面通过寒暄的实施来凸显企业对应聘者的关爱和重视,营造一种轻松的沟通氛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应聘者由“对弈共同体”向“合作共同体”的转变,达到开诚布公、知己知彼的沟通境界。

察言更要观色――面试观察要“两不误”

正如前文所说,面试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核心问题就是最大化的获取应聘者的潜在信息,从而确保后续录用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那怎样才能最大化地获取应聘者潜在的信息呢?答案是集中两大方面:一察言,二观色。一般来讲,在多数企业开展的面试中,企业方都会采用“STAR”法则与应聘者展开面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察言”,企业方期望通过应聘者讲述过去发生的事件来了解其所具备的能力,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察言”中,企业要把握两方面问题。第一,要注意应聘者的讲述方式。有的应聘者可能会倒着讲述工作经历,有的应聘者也可能顺着讲述工作经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讲述,企业需要注意地就是讲述方式的连贯性,是否具体、有核心,如果应聘者一会儿倒着讲述,一会儿又顺着讲述,给人一种很游离和空泛的感觉,那企业就应该重点关注了。第二,要注意应聘者的语气。语气其实就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在关注应聘者语气方面,企业需要留意应聘者讲述的语速,如是否有轻重缓急之处、是否有结巴之处、是否给人一种自信和铿锵有力的感觉。

察完言后,企业还需要“观色”。因为仅仅“察言”还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职场老手来说,即使你再仔细的“察言”,也有可能被忽悠,所以面试中的“观色”也很重要。具体来说,“观色”要做好两点工作:其一,观面部表情,如脸色和眼神是怎样的。其二,观姿态,如坐姿是否有变化、讲述时的手势是怎样的。总的说来,“察言与观色”一方面在于检验应聘者讲述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在于获取应聘者潜在的信息,当然在做这方面工作时,面试还不要忘记了记录工作。

策马不忘扬鞭――招聘评估要及时

篇6:遗忘的记忆作文

原来,有一种幸福叫做原地等待。

原来,有一种悲哀叫做没有未来。

原来,其实你早已经离开我,我却一直不愿意放手。

原来,其实我们都不像彼此所想的那样,那么坚强,抑或那么脆弱。

原来,其实我们始终在擦身而过,在彼此的轮回中不甘寂寞。

原来,我们彼此的相遇,只是为了演绎一场泡沫。——题记

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却没有想到自己用感情这把剑自伤三分,然后伤人七分。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去忘记,好像做到了,到头来,却发现反而记得更深刻了。一直以为我也许会这么空虚寂寞地走下去,却突然间感觉心中被什么填满了――虽然你早已经不在我身边。

以前,我们总是形影不离的粘在一起,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我们总是慢慢地走回家,然后到冰淇淋店里买朱古力的圆筒冰淇淋。我们一样,都喜欢天蓝色。却是一个喜欢穿黑衣服,一个喜欢穿白衣服,然后互相取笑,我们是黑白无常。我们总是嬉笑打闹,在旁人的眼睛里看起来我们的友情似乎很不牢固,但是,所有的在乎,我们心底清楚。我们的感情从来不要说出来,我们的默契也不需要别人理解。未来还很长很长,还有很多的不确定,但是我们会彼此努力,会一起走下去。我们说好,十年后,我们要在上海遇见,我们还要一起去逛街,一起去逛超市,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哭……因为我们知道,至少,我们是拥有彼此的……

记得有人说过,女孩子的友谊这么长久简直是不可相信的,可我们就是这样。但是,五年的感情,曾经的相依相靠,彼此天衣无缝的默契,却因为一个误会而离开……

那是小学五年级,一个男生转到我们班来,老师要我代表全班欢迎他(因为我是班长)。可是我突然病了,所以由你代替。第二天,你将我悄悄拉到角落,告诉我说他喜欢你。我当时吓了一跳,因为我们曾经都发誓在高中未毕业之前决不恋爱。可是你的态度很坚决,眼圈已经红了一大半,我心疼你,于是答应你,只是要你以学业为重。你很高兴,抱着我欢呼,于是我想,这样就已经够了吧。

就这样,你和他走到了一起。每天放学,我们三个总是一起回家,一起唧唧喳喳的讨论那些无聊的话题。就这样,我和他也渐渐熟悉了,他是个很棒的男孩,有着令人惊叹的思维,和他谈话真的很轻松。于是,我开始找他问问题,他也很耐心的给我讲解,我们越来越好,直到――

那是临近毕业的前一个月,因为你生病了,所以我要他陪我去给你买礼物。走在路上,天忽然下起雨,从小就体质不好的我打起喷嚏,不停的留鼻涕,觉得浑身都好冷。一瞬间,貌似一件温暖的外套盖在我的身上,我惊奇的转过身,看到到他安静的笑容,顿时觉得好温暖。只是没想到,当我再次把头转过来,看到了一双带有愤怒,伤心,绝望和泪水的眸子,是你!我急忙想给你解释,可是你却说了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你还当我是你的好朋友吗?我恨死你了!”随之,你单薄的身影便消失在雨幕中。我愣住了。五年的友谊,换来的却是这样一句话。那天,我真的好难过,就算我的悲伤逆流成了河,也无法挽回你我的友谊。

就这样,我们毕业了。毕业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你的信,上面的地址是新加坡,我傻了眼。打开信,是你熟悉的字体,你说对不起,误会了我,我们还会是朋友吗?还是吗?我也问自己。我想不会了吧,那种感情,一辈子也只有一次,而那一次,早就在的夏天耗尽了。

只是有时,翻开你的照片,看到你明亮的笑容,我的心还会隐隐作痛。那个笑容如此明亮的少女,是我最好的朋友,只是前面,要加上曾经,曾经是我,最好的朋友。

篇7:遗忘的记忆-抒情散文

闭目养神,让温暖的阳光洒在四周,连空气中也弥漫着阳光的味道,阳光的味道干燥而温馨,几乎嗅不到那日的感觉,那种阴霾湿润的感觉,那种感觉象毒蛇一样盘踞在心里的某个角落,时不时地探出头来,窥视着我的不堪。

那一日,也是个冬天,那个潮湿的傍晚,阴云密布,天几乎要塌下来,让人觉得压抑而伤感。似乎所有的故事都会发生在这样的天气,痛苦便不期而至,来临的那么突然,突然地让我猝不及防。我茫然地收拾着东西,一点点地清理着自己的痕迹,自己八年来遗留在这里的痕迹。办公室的灯光刺眼,晃的我看不清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也看不清我自己。我茫然着,茫然地收拾着东西,却不知道该怎样收拾起这样茫然的心情。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厄运就这样地降临,不给我任何喘息的机会,让我的天也变的象窗外的天一样,塌下来。

走了,走的了无声息,正象我来时的步伐。没有依依惜别,也没有温暖嘱咐,他们仿佛都屏着呼吸,避我,惟恐不及,用沉默欢送着我的脚步,而这一切都令我窒息!走过了长长的走廊,似乎走过了一个世纪,按电梯,下楼,才发觉,天已黑透,不知何时天上已飘起了雪花,风加着雪,肆虐着,在昏暗街灯的照耀下,张着狰狞的面目,向我扑来,而我却没有了知觉。一步步地挪到早已等候的车前,开门,钻进车里。那一刻,泪水便静静划落脸颊,无奈的、委屈的、不甘的泪水顷刻便划落了脸颊,变成了一朵朵飞舞的雪花,跌落在空中。你,伸出了有力的臂膀揽我入怀,为我一点点擦去脸上的泪花,无言,亦无语。

篇8:记忆物理 防止遗忘

怎样提高记忆减少遗忘, 教师起着主导和强化作用, 这个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达到目的, 防止遗忘的办法有:

一、消除学生思想顾虑, 指导学生跨上高中台阶

首先上好第一节绪论课, 帮助学生消除物理难学的顾虑, 讲清现行必修课特点和选修课关系,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可以通过身边比较简单易懂的例子走入物理, 切记教师讲课时人为地加深、抬高台阶, 使学生信心十足学好物理。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1. 努力做好实验或参观。 生动、鲜明直观的实验或参观学习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深刻的感性认识可增强记忆、减少遗忘。

2. 搞好识记教学。 众多的概念、定律、定理必须遵循记忆规律, 运用科学识记方法去记忆, 教师还应时刻培养学生积极的识记情绪, 这些科学的识记方法有: 名称、符号、单位等要重复背诵的机械识记法; 定理、定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即意义识记法; 记住公式后反过来去说明定理, 即公式记忆法; 讲知识“ 点”穿成“ 串”, 织成“ 网”的关联识记法; 概念、规律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识记法; 将知识归纳、总结、全面理解的系统识记法。

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上, 教师精神更饱满, 语言更生动, 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感情丰富多彩, 声音抑扬顿挫, 以姿势助说话, 时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学生印象深刻, 记忆痕迹的消退就会缓慢。

三、合理地组织复习

实践证明, 识记后没有复习巩固则记忆保持较少, 遗忘较多, 巩固复习即使有一次, 其保持效果比不复习好得多。

1. 要及时复习, 经常复习。 遗忘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研究表明, 识记后的二、三天内遗忘较快, 一周后便缓慢下来, 为加强记忆, 复习要及时, 课前提问, 练习巩固都是必要的。

2. 采用分步复习方法。 复习在时间上的正确分配是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讲完一章或一单元后系统复习, 效果比学期终了一起复习好, 编写提纲有助于记忆, 复习方法要新颖, 尽量使学生“ 动”起来, 阶段测验及测后讲评也能加深学生记忆, 减少遗忘。

四、排除心理干扰

篇9:不能遗忘的匾额

主题:匾额

创办人:洪涛

开放时间:9:30~17:30

门票:免费

地址:上海朱家角西井街

匾额的上下款,往往透露很多的历史信息。在这里,中国匾额文化得以重新发现。

上海朱家角西井街的阿婆茶楼里,隐藏着一个享誉全国的私人匾额博物馆——翰林博物馆。

14年前,馆长洪涛在一次偶然机会里,寻得一块匾额,开始了漫长的匾额收集之路。十几年来,他从全国各地收集到1060块匾额,因为翰林题写的就占到藏品的1/5还多,所以洪涛把这个在茶楼内开放的私人博物馆称为“翰林博物馆”,除却翰林题写的匾额,这里的状元匾、宰相匾也数量惊人。

在并不存在商标一说的年代里,匾额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商标,既是商家的广告,又是文人的墨笔,于是才有了《大宅门》里白家二奶奶誓死护卫“百草堂”匾额一出绝妙好戏。

匾额最开始依附于建筑,随着时间流逝建筑倒掉了,匾额也跟着被拆被卖被砸被烧。为了寻找那些遗落在民间的匾额,洪涛一次次往农村跑,挨家挨户地找村人翻看门板、床板,洗出来一看,这些被当了几十年门板床板的东西,其实很多就是一块块匾额。然而正因为被作为门板床板这样的用途,这些珍贵的匾额才没有被当作柴火烧掉,被保留了下来。

为了收藏和拯救这些被人遗忘的匾额,洪涛把自己开设的茶楼一楼作为陈列厅,以科举为主线,办起了翰林匾额博物馆,为的是拯救性地保护研究“匾额”这一极易损毁、濒危的文化遗产,并向客人免费开放、讲解。

在翰林博物馆里,年代最久远的是一块宋代“国子学谕”匾。那时的匾,上下款都还比较简单,不像明清时代的匾一样复杂花样繁多,比如明代一块题为“义士”的匾,上下款都密密麻麻遍布字迹,将一项事情交待得清楚明白。

馆中最长的是一块4米多长的匾额,因为太长太大,仅100多平方米的陈列室根本装不下这样宽大的匾额,洪涛只能把它放到博物馆后的储藏室里;翰林博物馆里最小的匾,却只有一尺左右长,是人们送给寺庙悬挂的匾。

听洪涛介绍翰林博物馆的匾额很有意思事,一件件听下来,仿佛在倾听一段段被人珍藏的历史。

2005年10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家人专程来翰林匾额馆参观。翰林匾额博物馆珍藏的孙中山题有“至性过人”楷书的匾额摆在一楼展览室的中央,这是一方尘封80余年的匾额,长2米,高0.7米,在匾额的右下方,刻有“大总统题褒”,中上方则是一枚3寸见方的“荣典之玺”印章——这是中华民国政府用来表彰或庆典的印章,至今仍在中国台湾。对这方珍贵的匾额,洪涛查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找出“至胜过人,与物无伤”这句话,原是出自三国时期稽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形容人的性情淳厚,至于孙中山为什么要给这位“李彭氏”提这样一块匾额,这李彭氏又是何许人,都有待求证。

洪涛告诉我们,每到无客之时,自己都会细细地品读这里的匾额,匾额的上下款,往往可以透露很多的历史信息。比如“义士”匾,上款有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尚书及两江总督和江西巡抚的题名,下款则是州府县的官吏们的题名,筹办此匾的则是一名小官吏,看来此地必出过惊天动地的“义士”,才使得朝廷八大重臣都联名具匾。只是这位义士究竟是谁,是一人还是褒扬某种精神,社会背景如何?这些都需要进行研究或是查阅大量史书古籍。

3年前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看过翰林博物馆的收藏后,希望进行相应的研究,挖掘出匾额背后隐藏的故事和历史。翰林博物馆和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合作,这里也就成了文博系硕博生的一块实习研究的基地。

篇10:遗忘的记忆-抒情散文

凌晨,终于可以停下来去体会下这个陌生城市的气息了。重庆,这个城市最大的特色就是,当很多城市的人进入梦乡时,而这里才开始。很多人此时才出门,因为这个时候夜市才开始,大马路上各种各样的摊贩正在忙碌着,招呼着来来往往的客人。沿着江边走了一圈,找个位置坐下来,点上一瓶啤酒拿点烧烤,就这样开始了。不是江风吹打在脸上,能感觉到丝丝凉意。看着对面沿江的霓虹灯不断的闪烁着,能够感觉得到夜晚中的那份孤独,而更能感觉到是对这短时间的一个回忆,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去找那些过去没有来得及细细想想的东西。

迷茫和颓废,我想这两个词是最好的形容吧。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找不到那种想要的归属感,晃荡中飘荡着。那些原来以为可以照着做的,现在才发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只有这样飘啊!飘啊!多么的想好好的留下,那属于自己的一份安宁,多么想能够做好身边的每件事,找到那属于自己一份心房。多想让心能够安静的停下来,专心专一的做好每件事,可是这可没有被磨砺,没有被吹打过的心,还是不能安稳的沉淀下来。沉浮不定,轻浮不堪,终究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痛苦,原本以为我可以做到心如止水的。可是面对世间沉浮,我原来还是这样轻浮。所以注定了今天的迷茫和颓废,而这一切,我却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想用很多的时间来冲淡这些,可是拿到手中的还是跟原来一样。面对天空中开始飘着的细雨蒙蒙,我不知道此时的雨是不是为我而下,我是多么的希望,为我今天的不作为,为我作茧自缚,来冲淡迷茫和颓废。

夜晚中,不知道何时进入的梦乡,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入睡过。不知道是何时被窗外的雨声给巧醒,原来昨晚的细雨变成了清晨的大雨。静静的站在窗前,看着那即将要开始前行道路,眼睛也变得雾茫茫。轻轻的用手揉揉了那变得朦胧的眼睛,收拾起行囊去我要去的目的地。一路行走,一路雨,不知道是雨水打进了眼眶,还是泪水在眼眶中,针扎了多久终于在此刻夺眶而出。在此刻,在也没有什么可以让它停留,仰望天空,原本被泪水模糊的双眼看到天空却是多彩的。看那飞驰在空中的小鸟,还在为我歌唱。笑,过往的人烟;哭,那些被记忆中的人。红尘事纷纷扰,用此时的泪,洗去那些过往事;用此时的泪,洗新那颗原本模糊的心;用此时的泪,告别。

上一篇:部编版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下一篇:牛肉店和广告语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