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遗忘的初二作文

2024-04-15

有关遗忘的初二作文(精选6篇)

篇1:有关遗忘的初二作文

亲爱的,脚下可是个旧码头,/别在上面,卸下太多的忧伤,/告别,不是遗忘。

——题记

临窗望,雾朦朦;风萧萧,落轻纱。那天也是这样的天气,仿佛在雾里看花,我努力搜寻你的背影。亲爱的呵,这是我们第一次分离,会不会是最后一次呢?

你终究停下了脚步,你的背影越来越清晰。不难发现,我们竟已到了码头,我们将要从这里分离。从此,各不相干。十三年来,我们牵手走过春夏秋冬,从小学,到中学。你能移民去法国,我不是应该高兴吗?这又算什么了?

原本以为,我定会抱着你大哭一场,可是真正到了这一天,我却不知该如何走近你,如何轻轻请求你要回来看我,如何向你诉说,这里有一颗心会一直牵挂你。而此刻,我只能用一些淡淡的文字来诉说我的心绪。

我不会忘,那年夏天,你的纱裙如雪,给了我一夏的清凉;我不会忘,那年冬天,你的如花笑靥,给了我一冬的温暖。原来告别,真的不是遗忘。突然感觉,一股温暖从我手心传来,我很惊异。抬走头,你已经站在我面前,朦胧的雾气些许模糊了你温和的脸庞。

我的喉咙似乎有些发干,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要走了。”

为何你的声音不带任何起伏,我却听出了你内心的惆怅?

“我……”我低下头,看着我们脚下的码头一直延续到船上。

“别担心,我会回来的。”我缓缓抬起头,注视你略带坚定的眼神。“别忘了,我们还有我们的梦想,别卸下太多的忧伤……告别,不是遗忘。”我打断你的话,我们相视一笑,异口同声:“是珍藏!”

你转身离去,不再多说徒劳的话语,这样就够了,能够把彼此珍藏,不再相见又能如何呢?雾慢慢消去,带着你的身影。

那天,我在码头静静的哭泣,带着我给你的最后的笑容。无论我们相隔多远,总会有一份情,一份思念把我们牵近。

对我们来说,记忆是永远飘不落的日子,不会发黄。

告别,不是遗忘,是珍藏。

篇2:有关遗忘的初二作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用墨水挥洒自己的豪情壮志,写下自己的悲伤离愁。一点一横,无不蕴藏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小时候,羡慕老师可以从一首诗里找出许多有趣的故事,现在才知道这大概就是汉语的奥妙吧!都说写字就像画画,的确,例如一个“众”字,三个人在一起就是团结,一个人靠在木桩上就是“休”息,古人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朴实,没有装饰,有的只是对大自然最深切的认识。这,又是什么语言所能及的呢。

如今,快速的发展把我们带到了信息化的时代,写字也逐渐被手机、电脑所代替。随着国际化大门的打开,各式各样的语言摆在我们的眼前,汉语显得那么的渺小。有人想去美国留学,拼命学习英语;有人想去日本做生意,拼命学习日语。可有谁想过汉语呢?越熟悉就越容易被遗忘,人们嘴上说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住洋房、开洋车。说得难听点就是贼喊捉贼。所谓发扬传统文化不是一项任务,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意识。国人在与外界交流时把外语带了进来却忘了把汉语带出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在小学时就有英语课,而外国在上了大学也不一定会有汉语课。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权利使用汉语,但同时我们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汉语。它不只是我们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篇3:作文评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作文评语,实际上就是作文评价问题。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们来看看语文教师是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的:或是“本文取材新颖,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视角独特,立意深刻,语言优美,文笔老道”,或是“本文结构不够清晰,内容不充实”,“取材过于陈旧,主题不够突出”,“详略不得当,语言不够简洁”。类似评语比比皆是。然而语文教师辛辛苦苦写下的这些评语,有多少学生能认真的看一看,仔细的想一想呢?几乎没有。这些评语又有多少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呢?几乎不能。问题在学生身上吗?不在。笔者认为,问题恰恰在那些教师辛辛苦苦写下的评语上。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这种评语实际上都是对学生的写作技能的评价,是一种工具性评语、技能鉴定型评语。语文教师作这样的评语,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掌握写作这个工具。然而写作仅仅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表明,写作已经超越了工具这样一个形式上的意义了,它更多地包含了个体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的个性化的看法,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真诚袒露,是心灵交流的情感需要。总之,写作的人文内涵大大超过了它的工具意义,它是一种生命活动。因而,语文教师所作的作文评语也必须揭下工具性那副冰冷的面具而充满人情味和人文关怀。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作文评语从工具性评语变为人文性评语呢?笔者不避浅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语文教师应明确作文训练的意义及作文评语的意义。我们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能写出文从字顺的文字,从而在考场上获得高分(不可否认这确是我们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考试这个功利环境之外能毫无障碍地书面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因而,教师的评语就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关注学生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如果说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那么作文评语就是教师对这种真诚的回应。因此可以说,作文评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心灵的一座桥梁。我们强调作文评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强调它的人文性,并不是要否定教师对学生写作技能评价的必要,而是认为技能鉴定并不是评语的主要任务。上文所提到的那些“结构……选材……语言……”等有关写作技能的评语,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放在写前指导中。教师在指导中应该尽可能详细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因此在评语中就不必再重复这一环节,否则就是教师智力资源和教育时间的浪费。

2.作文评语应少点指责,多点赞赏。许多教师都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学生根本就不看,白白浪费心血。难道学生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老师给自己的评语吗?事实上学生是很在乎的,作文本一发下来首先看的就是分数和评语。但老师给的评语都是千篇一律的冰冷面孔,总是写些结构怎样、语言怎样。一次两次还无所谓,次次都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烦了。更何况评语里大多都是“结构不合理、语言不简洁、主题不突出”之类的话。看了自己成果被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就大受打击,时间长了也就懒得理这样的评语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说“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作文评价同样也重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个个都是写作高手,事实上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都很强的,在作文中出现那样这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语文教师要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不足,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再差的作文也会有它可取的地方,例如没有错别字、某个词用得好、某段描写较精彩等等。教师要及时对这些闪光点进行表扬。如果教师每一次都能发现学生的一个闪光点并表扬,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每次作文都有一个进步,从而他们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不断提高,自信心也不断增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整天口干舌燥地讲那些写作的条条框框、写那些冰冷的评语,还不如另辟蹊径,多给些赞赏,激发他的写作兴趣。一旦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直都处于高涨状态,他的写作能力也就会逐步提高。

3.作文评语应少些定性的语气,而多些商量的口吻。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人格平等的主体,因而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提倡师生之间积极的对话和交往,其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教学的民主气氛,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中,教师常常因为师生之间知识的不平等,而漠视师生人格的平等,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学的民主意识淡薄。表现在作文评语中就是常对学生作文的优劣下结论、定性。例如“本文结构安排不合理,某个部分显得多余”等等。这样的直接结论式评语缺少对话与交流的真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因为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产生离群索居的焦虑感,被人抛弃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一旦与写作产生条件反射,那即使你作文练得再多,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反之,如果教师在评语中多用些商量的口吻,例如“构思挺用心的。你看如果……这样安排是不是更好一点呢?试着这样写一写,看看哪个效果好。”这样的评语会让学生觉得他的作文被老师认可了,并且老师还真诚地给自己建议,自己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这种被认同感一旦与写作活动建立起条件反射,就会提高他写作的积极性并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也就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正所谓“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不知不觉中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4.作文评语要善于求同存异,保护学生敢说敢写和创造性创作的冲动。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生活中的收获和疑惑,他们总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因此他们就在作文中大胆吐露出来了。但由于社会阅历不够丰富,思考问题还不够成熟,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观点未必都是正确的、积极的,而且由于现在的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他们的思想中常被一种强烈的消极情绪浸染着。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写些“思想不够积极”之类的评语,那无疑雪上加霜,只会压抑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欲望与冲动,让学生更加消极。因此,我们的评语必须对那些“奇谈怪论”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释放成长中的冲动。同时,我们也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接受方式来聆听他们的倾诉,引导他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疑惑。

5.作文评语要优雅些,多些文学的味道。语文教师要求学生作文的语言要优美,要多点文学气质。而老师自己呢?评语永远是那样干巴巴冷冰冰的。学生长期看到这样的评语,就会失去对语文教师的崇拜感,对语文教师的水平产生质疑。试问,学生对你的水平产生怀疑,你又怎么能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呢?因此,语文教师要让评语多点文学味道,可以用散文的笔调写几句感性的美句,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这样新鲜的形式会让学生对评语产生一种惊喜感、期待感,从而关注评语,从关注评语形式到关注评语内容,进而思考自己的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肤浅体会,仅做抛砖引玉之用。写作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还需所有一线教师和理论研究者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

篇4:遗忘的爱初二作文

夜晚,弯弯的月牙,横挂星空,似我心中高悬的那张思乡之铉,轻轻一拨,便有忧伤、轻快的音符流淌。透过夜色,透过城市七彩灯光的折射,一座巍峨、苍茫的高山映如眼帘,那长有四个角的苍老山脉,纵横交错的在我的思维中交织、跳跃。喜欢高攀,不是因为征服的欲望,只是想在宽大的视野里寻找遗忘的爱,伸沉、博大、慈祥、宽容、伟大、无私的爱。

我,做为一个读书人,在距离不远却遥不可及的知识殿堂里生存、呼吸、学习着,心里清楚我的.幸运、幸福、受宠若惊之路,不是一张张红红绿绿的金钱铺成的,而是艰辛、汗水、鲜血、泪水、坚强,还有大无私的爱。匆匆中,我多想拣起一只饱满感恩墨水的笔,抒写我来不及抒写的、遗忘的爱。 父亲,支持我飞翔的人,明知一鸣冲天如海上的灯塔、星星之火,却用双肩撑着让我试飞。我飞走了,留下如蜡像般的父亲;母亲,明知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只是一个黄土地上祖祖辈辈遥望明月时的奢望,而她却带着执著与坚强,年轻的容颜任岁月这个化装师化装成苍老、憔悴。乌丝变白发的父母,那双渐渐深陷、深邃的双眸却永远注视着,坚定的。 傲岸的海,也有孤寂,也希望万涓之水能汇入大海。而我只顾奔流,遗忘了。父亲、母亲,记得啊,在海上游弋着,奋力挥桨的人,是我;父亲、母亲,记得啊,夜晚红红的蜡烛燃烧时流下的,是我的泪水;父亲、母亲,记得啊,在某条路上,有个旅行者心里默念的,是对你们的感恩。

爱,血浓于水的爱。

篇5:让我慢慢的遗忘初二作文

让我慢慢的遗忘初二作文

我想,人有的时候真的需要一种勇气,遗忘的勇气.当回忆起以前青涩的岁月,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打搅着我们伤痕累累的心,为什么不选择遗忘呢?至少选择遗忘后,我们不会痛苦,不会失落,至少我们以后的岁月不会在思念和后悔中度过.也许遗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有勇气,哪怕真的做不到,至少心里的伤痕不会被我们抓得鲜血淋漓.

我很喜欢遗忘这个词,因为它的本质充满幸福与安详.忘记曾经的痛苦,曾经的迷茫,没有了那些东西,或许才会发现头顶的.朗朗晴空,才会发现星星的可爱,月亮的温柔.一切的苦难让过去承担,一切的悲伤让逝去的岁月品尝.让我们的心灵永远留有一块想象的空白,让我们的眼睛永远燃烧着希望,让所有的不快随风而逝,随水而流.   时间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河,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没有止境,只会盲目的走,把今天变成昨天,把绿叶变成黄叶.这中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凝聚了多少眼泪,为什么还要把早已愈合的伤痕重新撕开.以前的我不知道遗忘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回忆起伤心的往事而难过,痛苦时,我才知道原来遗忘一直是我内心所热烈期盼的东西.

篇6:有关遗忘的初一作文

忆起两年前的一个月夜,爸爸和我在园里乘凉。谈起这次考试的失利,“爸,我这次没考好,我知道这种情绪是不对的,但是……”,“女儿,试试换种角度去思索!”爸爸略带笑意的开导着我。

“我知道,从考试的错误中分析,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在下次考试中加以运用,但是,爸,这其中的得与失岂不有很大的差异?我不解。”“呵呵,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你在失去的分数中得到的可不仅仅是消极情绪,还有对这“失”如何去弥补的方法进行又一次掌握,当然,在你其他分数得到的情况下,又少练了一次会做的题目,这样你得多去做多去练。所谓‘得失共存’嘛!”爸爸还是面挂笑意,意味深长地讲了许多,虽然辞藻并不华丽,但是耐人寻味。但是,我的内心仍然充盈着失落与不解。我思索良久,又问道:“那拉了班级的后腿,岂不只有失,没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能在这个时候认清哪些人对你不好,会对你嘲讽甚至谩骂,反之又能认清自己身边的朋友是否真的是朋友,你还可以从这次吸取教训,通过这次来激励自己。”爸爸的语气略微严肃了些。“那化悲痛为动力也有得失,为什么得失就那么折磨人呢?”我有些忿忿不平。“女儿,你不能这么想。”爸爸脸上只挂着严肃了。秋风习习,沁人心脾。月光洒在爸爸脸庞,我也跟着严肃起来:“得与失才构成了真善美,也才有罪恶丑,才构成了生活。生活只有通过许多人的情绪、兴趣、感悟以及获取才会丰富多彩,得与失也是人们生活的行为需要。”

爸爸说这话时有点激动,说话过后我们父女俩一同陷入了沉默,我想爸爸在给我思考的时间。

我想,我是懂了……

从河心摇着船桨回到岸边,这是一次思索的水上游行,也是一次回忆的翻阅。那不能被遗忘的月光下有着更不能被遗忘的一次谈话,那是一个11岁的孩子与她的爸爸关于“得与失”之间的深谈。

上一篇:和谐家庭讲话下一篇:极难的谜语合集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