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反义词

2024-04-14

不幸的反义词(共14篇)

篇1:不幸的反义词

幸运、幸而、幸福

不幸造句

(1)由于叛徒的告密,她不幸被捕了。

(2)爷爷常常讲起他在旧社会的不幸遭遇。

(3)凡卡童年的不幸遭遇真令人同情。

(4)作曲家聂耳于员怨猿缘年不幸溺水逝世,终年圆源岁。

(5)他怯懦的性格缘于不幸的童年生活。

(6)看他那满腹哀愁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不幸的事情。

(7)我们军训中,有个同学在跑步比赛时,一位选手不幸摔伤,可他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结果获得了冠军。

(8)她的不幸在某种意义上颇有些自作自受的意味。

(9)几十年来,他经历了很多不幸,如今才一朝运转,属垣有耳。

(10)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对别人的不幸不应幸灾乐祸,而是去帮助他们。

(11)世间最不幸的婚姻,不是不相爱的结合,而是兰因絮果的悲剧。

(12)不幸的是,这有点儿弄巧成拙。

(13)这接二连三的不幸,维尔福先生怎么受得了呢?

(14)战乱中,他的全部藏书不幸被付之一炬。

(15)当她看到这不幸的事件突然发生的时候,不由得惊心掉胆,不知所措。

(16)他去年在抗洪抢险中不幸以身殉职。

(17)这种坏人倘有朝一日厚禄重荣,才是国之不幸。

(18)姐妹俩不幸失散后,一个享尽了荣华富贵,一个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真是南鹞北鹰,处境各别。

(19)当她知道自己的父亲在那次事故中不幸牺牲后,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20)黄先生的事业正在发展,却不幸德禠如毛,亲友无不惋惜。

(21)不要在比你不幸的人年前津津乐道你的幸福。

(22)当她听到老二不幸牺牲的消息后,心都快碎了。十指连心,哪一个孩子不是她心上的肉呢?

(23)他愁眉锁眼的,好像发生了不幸的事。

(24)不幸的是,战争一开始,这一战争法就被人们置之脑后。

(25)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面面相觑,悄然无语。

(26)这条精致的造句竟然被我想出来了,可是不幸,我的头脑突然“短路”了,连什么词造句都忘了。

(27)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简直有如晴天霹雳。

(28)别这麽说,拨云见日,所有的不幸一定会有转机的!

(29)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老李大惊失色,口吐白沫,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30)为了修路,他在排险中不幸被乱石砸得血肉横飞,死得十分悲壮。

篇2:不幸的反义词

不幸是一个汉语词语,一般来说有以下几层含义:

1、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如:不幸的消息。

2、表示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如:不幸身亡。

篇3:普希金成功背后的不幸

关键词:自由思想,现实主义,俄国文学,诗歌

别林斯基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屠格涅夫曾说过,“毫无疑问,他创立了……我们的文学语言。”丘特切夫在纪念普希金的一首诗中写到“就像铭记自己的初恋一样,俄罗斯心中不会把你遗忘。”每每提及普希金,就会将世界知名文人的句句真言联系起来。普希金一生创作了800多首抒情诗,其中,爱情诗多达200多首,代表作有《致大海》《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普希金诸体皆擅,叙事诗代表作有《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茨冈》《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三十年代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包括《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作品。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历尽普希金的短暂一生,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本文通过了解普希金不同时期的生平事迹,进而分不同时期了解他的思想性格及对创作的影响,特别是三十年代普希金被誉为“波尔金诺的秋天”的丰收时期,将俄国文学引上了真正的民族化道路。

一、普希金思想的初步形成

“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一切开端的开端”……众多的形象描述都归功于一个俄罗斯历史上的旷世奇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由于普希金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充满着诗歌和文学的氛围中渡过的。加之,普希金的奶妈阿琳娜·罗季昂诺芙娜,她是一位农奴出身的善良妇女,不但哺育了普希金,而且用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养料培育了普希金。因此,从小普希金就对民间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当普希金刚8岁时,就将兴趣转化为行动,开始使用法语创作诗歌。当年仅12岁时,便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学时期他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还结交了日后的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官,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普希金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普希金早年创作的长诗《修士》(1813年)、《鲍瓦》(1814年)以及他在皇村中学创作的《致尤金的信》(1815年)和《梦境》(1816年)等诗作都为其日后的创作及不幸埋下隐患。

普希金从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毕业后,积极地参加一些进步文学社团,如“阿尔扎马斯社”和“绿灯社”的活动。同时,他又与“救国同盟”和“幸福同盟”的成员保持联系,深深地被他们的民主自由的思想所感染。为此,他创作了一系列以自由为主题的诗作,如著名的《自由颂》(1817年)、《致察尔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在此期间,他一直在创作一部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这部长诗讲述了骑士鲁斯兰历尽千辛万苦,救回了新娘柳德米拉的故事。后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根据普希金的这部长诗写成一部出色的交响作品。时至今日,音乐会还时常演奏,并且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轻音乐。

二、普希金不幸的起端及最后的余晖

1820年初,普希金写的大量讽刺短诗,影射了沙皇政府。这些讽刺的短诗和政治抒情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沙皇政府非常恼火,便把普希金下放到克里米亚,从此注定了他悲惨不幸的后半生。被下放的时光对普希金而言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流放的4年间,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年)、《强盗兄弟》(1822年)、《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1823年)和《茨冈》(1824年)等作品。同时,他还写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如《太阳沉没了》(1820年)、《囚徒》(1821年)、《短剑》(1821年)。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并突出了普希金的自由思想。

1823年普希金开始写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年一1831年),他笔下《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可谓是“多余人”的“鼻祖”,是俄国第一个“多余人”。像奥涅金这样的徒有聪明才智、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爱情中也遭失败的贵族青年,先被别林斯基称为“聪明的废物”,后来被人们称为“多余人”。“多余人”这一典型形象是俄国处于西方文化与传统的俄罗斯文化相互冲突之下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就。

在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作出了慈善姿态,接见了普希金并召回他到莫斯科居住。从此,他的作品受到了严格的监视。尽管如此,普希金仍然没有改变自由的思想。于是创作了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了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普希金这种执着的思想热潮为其不幸的生活埋下了祸根。

“波尔金诺的秋天”是普希金一生创作的丰收时期。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不仅完成了重要作品1823年创作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而且还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小悲剧《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共收入《射击》《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以及《村姑小姐》5个短篇,他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如贵族、军官、城市手艺人等等。其中,名篇《驿站长》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的先河,使《别尔金小说集》在俄国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方向舵的作用,更使《别尔金小说集》成为现实主义作家学习普希金现实主义风格的典范。

三、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1831年,普希金与被誉为“圣比得堡的天鹅”娜塔莉亚·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婚,并与夫人迁居彼得堡。婚后的普希金常常处在一种沉重和抑郁的生活之中。随后,农民在残酷政权的重压下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普希金受到启示,创作了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1836年,普希金创办的杂志《现代人》出版。后来,这个刊物推动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解放运动和文学的发展。这段时期,虽然普希金的创作进入了高潮,但是黑暗的专制制度令自由奔放的普希金十分不悦。他被卑鄙的宫廷显贵们设下了罪恶的阴谋,以其夫人娜塔莉亚·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为源头,唆使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公开追求她,而后普希金又收到耻笑他的匿名信。经过多方刺激和挑拨,1837年初,普希金和丹特斯进行了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腹部受了重伤,两天后不治身亡,年仅38岁。后俄国进步文人曾感叹:“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篇4:不幸家庭的不幸

许多不幸家庭的不幸,都在57岁的方冬梅身上出现了:

年轻时连失三个亲人,以为可以相伴终生的丈夫精神失常;她以拾荒为生,艰难养活两个女儿,年老时,却发现自己患上了晚期癌症。

日前,在阴暗的出租屋内,头发花白的方冬梅泪眼矇眬,“我不治病了,谢谢好心人帮女儿找个稳定工作吧。”

一段不愿触及的往事

方冬梅现在的“家”在江汉区复兴二村常宏里31号,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推开门,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方冬梅捡的垃圾满满当当挤在这里,走两步转个身,脑袋都容易碰着它们,一张大床被这些垃圾围在里角,这是方冬梅和两个女儿共同睡的床。“这地方太小,请你们出来吧。”方冬梅有些局促地搓着手,在门口招呼着。“我一个人住够了,现在女儿回来就麻烦些,隔壁还有个屋是我家疯子住的。”离此50米不到的小屋,跟她住的差不多大,一样塞满垃圾,方冬梅站在门口不太想让别人进去,“疯子一个多星期回来一趟,从来不洗澡,屋里臭得很。”

方冬梅口中的疯子,是她的丈夫杨华清。20多年前,他们在新洲阳逻有个美满的家。丈夫是楚剧团的,经常跟团四处演出,方冬梅收拾家里和田间,2年后,他们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厄运在1987年降临。那一年,小姑高考落榜,一时想不通跳江自尽,公公悲痛之下也撒手人寰;还没来得及抹干眼泪,9岁的儿子又被一场重病夺去了生命。连连打击,让丈夫经受不住,精神崩溃。

这些往事,方冬梅不愿提及。“我一想起来,心就扯着疼。”

一个让人意外的举动

在痛苦面前,女人的韧性往往超乎想像。

面对空空的家,面对精神失常的丈夫,方冬梅奔走在医院和田间,用她瘦弱的身子苦苦支撑。

1988年夏季的一天,在去医院路上的厕所里,方冬梅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孩子眼角、嘴角和屁股都烂了,想想死去的儿子,她毫不犹豫地抱起这个孩子,带回了家。

1年后,方冬梅生下了一个女儿。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个精神异常的丈夫,生活异常艰难。有人劝她丢掉抱来的女儿,她不干,“我舍不得,做不出。”

以为可以一直守着这个家过下去。不久后的一天,方冬梅从地里回来,听见屋里哭声一片,丈夫正把谷灰往女儿身上扬,嘴里还念叨着“我送你们回家”,她一把扯开丈夫,抱起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女儿。还有一次,丈夫差点将两个女儿活埋,当方冬梅从土堆里扒出孩子时,她们已是奄奄一息。

这个家,不敢待了。1991年4月,方冬梅抱着1岁大的小女儿,牵着3岁的大女儿,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流浪。后来,她来到武汉,开始以拾荒为生。

一桩梦寐以求的心愿

受尽冷眼与艰辛,方冬梅下定决心“今生不死,一定要把两个女儿培养成大学生”,“扁担倒下来,我连个‘一’都不认得,我不能让她们过这样的生活。”

她每天拾荒十几个小时,送孩子上流动学校。曾经,她在长江边抬头望天泪直流,“老天爷,保佑我的女儿能一直读下去。”孩子很争气,大女儿杨心读完中学考上了卫校,小女儿杨苗成绩也不错。没想到此时,病魔悄悄逼近了这个家。

2005年,方冬梅左侧胸下发现了一个包,后来越长越大。大女儿悄悄打电话找来舅舅,强行送母亲做检查,结果发现是乳腺癌。做手术,要花钱,方冬梅强忍着,流脓的时候,就用捡来的痱子粉、牙膏抹一抹,脓味难闻,她又抹上风油精压味。

病情越来越严重,方冬梅生怕自己走了,女儿没依靠。去年11月,她给大女儿找了个婆家,嫁了出去。“孩子不愿意走,和我哭了一晚上。谁家嫁姑娘是这样的,是我没用……”

方冬梅固执地认为,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供孩子读书,所以老天爷惩罚自己得了病,“我不怕生病,可是小女儿又没读到书,又没找到稳定工作,我放不下心啊。”

篇5:不幸的作文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他靠着自己不断努力,耐心,共发明上千种事物,给人们带来的是快乐。然而在背后却有不为人知的不幸。爱迪生再发明灯的过程中,曾有上千种的失败降临在实验室中。最厉,一次次的失败令他不但没有放弃实验,然而更加坚持不懈。最后终于获得成功。可想象一下,灯的诞生给人们带来了多少便利。正如伟人说:“有了那些不幸的失败,才使我一次次的坚强下来,走向成功”。

海伦・凯勒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作家。然而在她的过去,大家都为之吃惊。海伦・凯勒天生是聋哑人,有双目失明,她的人生多悲惨啊!完全与世隔绝。从这位学家口中没有说过停止学习。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断努力以自己的全力去感受生活。有了那些不幸的失败,才使他坚持奋斗,拼搏:终于创造出了奇迹,塑造了自身坚强的心灵。

贝多芬是位音乐家,而在他音乐世界中,也有一些不幸,不幸的是双儿变聋,无法听到外界声音。然而对音乐的热爱与“疯狂”坚持不懈,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在生活中,有许多伟人,因为自己的不幸而使自己有幸的成功、坚强、快乐。我们要感谢不幸,因为不幸使我们走向成功,变得坚强,享受快乐。

奇迹是人去改变。

篇二:不幸我的小学同学心豫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但还幸福。妈妈很爱她,还有许多的亲戚朋友都很照顾她。她的妈妈很能干,带孩子、上班,该做的事情一件都没落下,还不时抽空帮班级做事。

心豫人缘很好,成绩也不错,经常主动接下班里买杂物的任务。有一次学校要开小吃节,我们班也积极参与,在分配任务时,不用说,心豫又包下了买杯子的任务。那天傍晚,家委会记账的家长打电话给我妈,说是联系不上心豫妈妈,我妈给了她电话号码。过了数十分钟后,我妈接起了电话,不一会儿,她沉默了,只听见电话那头家长的讲话声。妈妈挂断了电话,揉着已通红的双眼,摘下眼镜,抽了张纸,捂着眼睛。等妈妈静下心后,徐徐开口,说心豫妈妈去世了。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愣住了。

心豫妈妈人很好,非常和蔼,怎么突然就去世了?真是造化弄人啊!我回想起来,心豫这个学期很沉默,应该是被突如其来的的变故吓住了。妈妈还告诉我,心豫妈妈在心豫五年级时就发现癌症,一直瞒着心豫,到了晚期才告诉她。我妈妈一直不知情,要是能早点知道,还能去探望一下,在最后的时期陪陪心豫妈妈。多好的一个人啊,怎么就走了呢?妈妈伤感着。

后来心豫由她的姨妈带着,原本爱笑的她,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好像不知道什么是高兴的表情。她的学习在不断地进步,可能是一头扎进书堆里,麻痹自己的意识,怕一闭眼头脑里满是妈妈的面容吧。我在无意中发现心豫的笔袋里,有一张她和妈妈的合影,应该是太想念妈妈了吧。

第二天,那位打电话来的家长的儿子悄悄问我知不知道这件事,我点点头。我俩决定和其他知情人一起保护这个脆弱的“秘密”,“封锁”这个消息。

初中期中考试后,我去看望小学的班主任,金老师提起了这件事,说心豫又开朗起来,活泼了。我在心里默默祝福她。最近,我在英语比赛中遇到了心豫,看到笑容又重新回到她的脸色,整个人充满了阳光。

人生中有许多的意外,我们预料不到,但无论如何要从不幸中走出来,重新绽放生命之花。

篇三:不幸我的小学同学心豫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但还幸福。妈妈很爱她,还有许多的亲戚朋友都很照顾她。她的妈妈很能干,带孩子、上班,该做的事情一件都没落下,还不时抽空帮班级做事。

心豫人缘很好,成绩也不错,经常主动接下班里买杂物的任务。有一次学校要开小吃节,我们班也积极参与,在分配任务时,不用说,心豫又包下了买杯子的任务。那天傍晚,家委会记账的家长打电话给我妈,说是联系不上心豫妈妈,我妈给了她电话号码。过了数十分钟后,我妈接起了电话,不一会儿,她沉默了,只听见电话那头家长的讲话声。妈妈挂断了电话,揉着已通红的双眼,摘下眼镜,抽了张纸,捂着眼睛。等妈妈静下心后,徐徐开口,说心豫妈妈去世了。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愣住了。

心豫妈妈人很好,非常和蔼,怎么突然就去世了?真是造化弄人啊!我回想起来,心豫这个学期很沉默,应该是被突如其来的的变故吓住了。妈妈还告诉我,心豫妈妈在心豫五年级时就发现癌症,一直瞒着心豫,到了晚期才告诉她。我妈妈一直不知情,要是能早点知道,还能去探望一下,在最后的时期陪陪心豫妈妈。多好的一个人啊,怎么就走了呢?妈妈伤感着。

后来心豫由她的姨妈带着,原本爱笑的她,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好像不知道什么是高兴的表情。她的学习在不断地进步,可能是一头扎进书堆里,麻痹自己的意识,怕一闭眼头脑里满是妈妈的面容吧。我在无意中发现心豫的笔袋里,有一张她和妈妈的合影,应该是太想念妈妈了吧。

第二天,那位打电话来的家长的儿子悄悄问我知不知道这件事,我点点头。我俩决定和其他知情人一起保护这个脆弱的“秘密”,“封锁”这个消息。

初中期中考试后,我去看望小学的班主任,金老师提起了这件事,说心豫又开朗起来,活泼了。我在心里默默祝福她。最近,我在英语比赛中遇到了心豫,看到笑容又重新回到她的脸色,整个人充满了阳光。

篇6:不幸的我

每天生活在吵吵闹闹的环境中的我,很不幸!爸爸妈妈每天所干得事不是他们在一起恩恩爱爱,而是在一起吵架。每天只要我妈妈说错了那一句话或者是干错了哪一件事。爸爸就会把全家闹得天翻地覆。而我只能躲在一个角落里,对于妈妈我只是爱莫能助了!

今天本是我去我姥姥家陪我的小妹妹玩的一天,可是巧遇大雪,我无法出门妈妈也不支持我。不一会儿,妈妈提出去照雪景,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出去,却悲悲惨惨的回来,又是因为妈妈多说了一句话,同样,又引发了一场“世界大战”……

篇7:小鸟的不幸作文

有一天,妈妈说要带我和伙伴们一起去旅游,我们都高兴地答应了,我们在外面玩得很开心。

过了段时间,妈妈又把我们带了回来,可回到家乡,我们都大吃了一惊,这是我们的家乡吗?原来,我们的家乡有茂密的森林,到处翠绿翠绿的。可现在却只有几棵树,但它们都只有光秃秃的树干,我连忙飞过去打听,才知道是由于人类的砍伐,原本粗壮的大树现在也所剩无几了。

这个时候,一个同伴感到口渴,便飞下去到小河边喝水,可它刚喝完水便口吐白沫,不省人事了。我们这才发现小河已不是以前那样的清澈见底,相反,这条小河变得又黑又臭,小河边还有一条水泥管,棕黑色的废水正从水泥管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散发出刺鼻的怪味,我想,这水里一定含有有毒的化学物品,难怪同伴喝了水会晕死过去。

我继续往前飞,发现不远处有许多“大圆管”正朝外面冒着黑烟,我们飞到大圆管上却被那黑烟熏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又一个同伴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晕了过去。我们只好继续往前飞,到处都灰蒙蒙的,我们已经分不清是早晨还是晚上了。

飞着飞着,我们飞累了,便降落在了地面上。我们发现以前碧绿的小草不见了,就连大地也是灰色的,失去了以前的生机,小河上漂浮着鱼虾的尸体。终于同伴们都一个个地倒下了,我也坚持不住“扑通”一声倒在了草地上。

篇8:成龙的不幸是我们共同的痛

呵呵, 霸王洗发水从发迹到此次因二恶烷事件而深陷谷底, 真像一个神奇的传说, 短短几天时间发生的一切, 使人有恍若隔世之感。从2005年开始, 陈启源以巨资聘请成龙做产品代言人, 通过广告轰炸来打造“中药世家”概念, 并以“中药世家”第十九代传人自居。而二恶烷事件在加速“中药世家”所暗示的纯天然洗发水神话破灭的同时, 也把一个荒诞不经的真实内幕———所谓的“中药世家”实乃虚拟神话, 霸王老总的父亲不过是一卖农药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让人很不自在, 也忒难堪。

由此, 不禁使人想起网友们调侃、戏谑成龙的代言段子。据网友查证发现, 最牛代言人成龙代言什么, 什么就有问题。比如, 代言小霸王学习机, 倒闭了;代言爱多VCD, 老总坐牢了;代言汾湟可乐, 汾湟可乐没人喝了;代言开迪汽车, 全国才卖了900多辆;代言“不含化学成分”的霸王洗发水, 结果有致癌物质二恶烷。

篇9:“幸福”的不幸一面

幸福一般被视为一件当然的,自然而然的好事。对于讴歌幸福的人们来说,“幸福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幸福为何有益”),与“我因何幸福”是同一个问题,因此也只需要有同一种回答。那么,幸福会给你带来什么呢?回答是,幸福可以帮助我达到重大的人生目标,如事业、财富、地位、荣耀、荣誉。幸福可以为我稳固重要的人际关系,如家人的亲情、夫妻的恩爱、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同志友情、崇拜者对崇拜对象的绝对崇敬、对民族群体的无条件认同。幸福可以扩展我人生的范围,如智慧和知识、见解和判断、思想的乐趣、艺术兴趣和修养。幸福还可以提升我的福祉和心理健康,如让我快乐和满足、令我愉悦、免除焦虑和烦恼等等。

在这样的理解中,幸福展示的永远是光明、美好的一面。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事物从来都是两面的,有利就会有弊,为什么偏偏幸福就是例外呢?最近,2011年第6期的《心理学研究透视》杂志上刊登了3位研究者讨论幸福的文章,涉及的正是幸福不为人注意的另一面,文章的题目是《幸福的阴暗面?幸福如何、何时、为何并不总是好事》(A Dark Side of Happiness? How, When, and Why Happiness Is Not Always Good)。文章中提出的基本问题是,追求幸福和体验幸福是不是也可能带有负面的后果呢?这个问题是从四个方面来提出的。第一,幸福是否有不适当程度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提出,美德和一切可以称之为“善”的事物,必须要程度适中,有益的东西一旦过犹不及,便会转变为有害的东西,幸福也需要适中,不能提倡无条件、无止境的提升。

第二,幸福是否有不合时宜的问题?我们所熟知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既是一种程度不适中的幸福,也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幸福。在许多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的社会里,炫耀和展示财富带来的幸福(宣扬所谓的“豪华”或“顶级”享受),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不道德的。

第三,幸福是否有追求手段不当的问题?第四,幸福是否有错误的种类和方式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例如吸毒、淫乱、挥霍(尤其挥霍公共的财物)、奢侈、专制独裁、权势者的飞扬跋扈、盛气凌人、耍威风,老子天下第一,享受特权、损人利己,这些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显示的幸福是光明的还是阴暗的呢?

许多人是在既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也没有认真思考过幸福的情况下,处于“幸福”状态的。这种幸福有它的价值,但并不代表幸福在更高层次上的意义。这就像儿童所处于的那种“天真”。在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之歌》(与之相对的是他的《经验之歌》)中,这是一种没有经过经验“考验”的天真,它是脆弱的,无法维持的。

从古代开始,思想家们更关心的是一种高于个人感受和情绪的幸福,那是一种与旁边的公共生活有关的幸福。

不思考的幸福是肤浅的,它使人陷入一种病态心理的“欣快症”(Euphoria),让人飘飘然而忘乎所以,因此变得越加可能不合时宜、不合度地,以不当手段和不当方式去追求幸福。一个关注不幸福的社会要比一个对幸福沾沾自喜的社会更成熟也更理智。这就像成熟、睿智的预言,它关注未来的灾祸一定甚于幸事。感觉不幸福多于幸福,這才有可能将未来的幸福最大化。

对个人的幸福是如此,对群体的幸福也是一样。古罗马曾经是一个因为空前强大、富有、成功,而拥有无比幸福的帝国。然而,弗洛鲁斯在他的《罗马简史》中恰恰在这种帝国的幸福中看到了它灭亡的开始。他问道:“穷奢极欲的盛大宴会和十分慷慨的赏赐难道不是将巨大的财富挥霍殆尽而变成贫困吗?正是贫困使卡提林策动叛乱。独裁统治的欲望难道不是过多的财富造成的吗?财富以复仇女神的火炬武装凯撒和庞培,让他们去毁灭自己的国家。”这种幸福的危机和阴暗,不是明白地显现在我们眼前吗?

篇10:关注身边的不幸作文

他的不幸不是我的责任,但我有责任让他摆脱不幸。――题记

世界上有多少幸运的人,就会有比之多千万的不幸的人。在我们不经意间经过他们的时候,你将如何面对心灵的.抉择?

每当你对着满满衣橱的衣服,却还觉得缺少一件称心的而因此发愁时,你可曾想过身边还在瑟瑟发抖的小女孩;每当你坐着温暖如炉的私家车上学,却还喃喃埋怨于清晨早起的困倦时,你可曾想过身边上不起学的同龄孩子;每当你明明只遇到了一点点的阻遏与挑战,却还仰天哭嚎认为自己简直倒霉透顶时,你可曾想过身边整日奔波于生计频频遭受屈辱的工人们……他们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你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他们,更不屑于拿自己跟他们作比较。

也许你会反驳我,他的种种于我何事?是呀,他们既不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生活也与他们毫无交集,我们凭什么要帮助他们?所以,仅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远不如杨绛先生,远远不可匹及她的善良。那是在“”的年代,杨绛先生本应是最不幸的人,她本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但她并没有。她用自己的善良记下了“老王”的所有不幸并尽全力帮他。她还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还对老王心有愧怍。读完这一课,心里酸酸的,漾起一片波澜。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不幸是客观存在的,也许下一秒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当自己遭遇困难时,你是否会珍惜以前的丰衣足食,是否会期待于他人的帮助?既然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认为别人的不幸与自己无关?就请你为自己庆幸吧,并省下钱来使小女孩儿不再受冻;请你为自己庆幸吧,并挑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赠与亲爱的同侪;请你为自己庆幸吧,并保留一个温暖的笑容和一句鼓励,给那些不幸的人们……

篇11:幸与不幸的作文

在初三之前,我每天都能听见心脏在歌唱:“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那时,骨子里处处都傲视着年少轻狂与随心所欲。因此,这不羁的歌词每天都在我的教室、房间、公交上飘荡,然而谁又曾想到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会磨平我所有的棱角。

那一年简直就是我三年中最不堪回首的黑暗历史。由于我的倔强,我的任性,以及我那不听使唤的暴脾气,所有的朋友都离去,大家不约而同。然而我才发现我自己就像房间里的充气大象,看似庞大,却渺小的无处可寻。朋友就像一支绣花针,毫不费力的就让我瘪了下去。当我成为一层胶皮时却无能为力,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装扮成了无所不能的女超人,却以假为真,以苛刻的言语来夸示自己的硬骨却落得如此狼狈,那一天不是泪流满面。课也无法听,成绩一落千丈。我以为我会因此博得同情,我以为我会失而复得,然而红尘梦碎,待我清醒时却发现一切仅仅是我以为。

然而哪个人没有经历过青春,哪个人没有体会过背叛,哪个人没有落下几滴泪水?但是,又有几个人会栽在这个不该栽的跟头呢?德国作家亨利希·曼曾说过:不幸可以提供意想不到的可能,是人认识生活。的确,我是失去了友谊,而且一败涂地,但是此时此刻我可以面带微笑谈及曾拒绝回忆的东西,我放下了,我成长了,我也学会了。我学会了收敛,学会了承受孤独寂寞,尊重,包容。是的,包容,就是这个我曾无法下口的词,我学会了,我学会了,我放下了那些伤害以及那些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祖早就告诉我。正是因为我学会了包容,现在才坦然才舒适,或者说这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是一种“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安然。又或者,包容是一种对过去对未来的担当。

这一切不都是我不幸中的万幸吗?

一物降一物,尽管青春再多么倔强锋利,生活会收了它的。生活教会了我衡量得与失,教会了我学会低头弯腰,教会了我懂得世界上只有一个千颂伊与都敏俊,没有谁真正属于我,因此要耐得住寂寞。当我已习惯了这些,我懂得高中三年是一个新开始,我要有责任,有担当,那些希望还在,纵使坠入题海非一般的辛苦,这就是我的责任,父母的眼光灼烧我炙热的心。时光,过客。

篇12:幸运与不幸的散文

一直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现在才发现充其量就是一种性格,根本不能算有个性,也许只有当一个人没有任何“想法”时,身上原有的某些个性会更加彰显出来。一但有了想法,不管这种想法是你无心插柳还是有心栽培,只要成荫之后个性就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消失,如果你想让想法走的更长远一些,那么你还要把你的棱角打磨的更圆滑一些,因为你深知你现在还没有能力去改变任何事情,正如有人说的“你无力去改变它,那就只好去适应它……”

也许此时这句话用到我身上最恰当不过,我本是一个不求上进、随心所欲之人,上天忽然间掉了一滴雨点砸到我头上,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对于我来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也许有些人感觉我是幸运的,可说句实话到现在我没有一丝快乐的感觉,反而觉得这一切对我更像是一个紧箍咒,将我紧紧的`箍住,有些窒息,原来的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不该”说的少说、“不该”做的少做,让骨子里原本善良的我变味了。

篇13:不幸的反义词

远没结束的技术复制

被列入法兰克福学派一员的本雅明, 在20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著名论文《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其中简要地勾勒了复制技术作用于艺术的历史过程。即先是古西腊人掌握了浇铸与制模工艺后, 能大量制作青铜器、陶器和硬币。随着木刻的产生, 版面的技术复制成为可能。印刷——文字的技术复制的出现, 带给文学以巨大的变化。在中世纪还产生了铜版刻和蚀刻。19世纪初复制技术达到一个新阶段, 即平版术出现。但在二三十年后, 石印的平版术很快被照相术超过。这时手第一次从最重要的艺术职责中解脱出来。人们不满于此, 又顺理成章地发明了电影艺术。

当然, 复制技术并没有到本雅明时代就画上句号, 相反, 复制技术以更加迅猛的态势发展着。电视的出现大大地缩短了人们与艺术的距离。现在网络传输、数字化等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运用, 滋生出许多像网络电影、互动电视等新的艺术样式, 艺术的发展不断获得新活力。并且新技术正以全方位的态势注入到艺术当中来。这种情形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的效应必定是带来“美学感觉”的变化, 即技术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感和时间感。

在这里, 我们要明确的是, 本雅明在文中提到的“复制”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机器对艺术的批量生产, 二是机器在艺术中的创造性运用。而本文所指的“复制”, 是在此之外, 还有着商业利润诱导下的其他形式的艺术复制, 如对民俗仪式的反复表演。因此, 本文的“复制”具有更为宽泛的内涵, 即以商业利润为追求目的, 以先进技术介入为端倪, 以规模的生产或重复的演出为表征。这种对于艺术的复制, 正形成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景观。

复制带给艺术的机遇

就因为复制技术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所以人类才对之苦苦追求。在促进艺术的发展上, 复制技术已经立下丰功伟绩, 并在以后, 复制技术将以更加强劲的势头作用于艺术。

复制技术作用于艺术,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使艺术走向大众。借助于复制技术, 艺术的创造和享受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不再为部分文化精英、文化贵族所垄断。艺术走向大众最熟悉的例子或许是卡拉OK在我们身边的普及。复制技术带来的便捷, 也明显地体现在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方式的变化上。在以往, 一出京剧只能在一个剧场里演, 其观众是非常有限的。现在同是一出京剧, 可以电视转播、可以录音、可以录像, 然后以工业化的方式, 大量生产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等, 观众不必亲临现场也能观其表演。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对艺术的介入, 又出现了网上电影、互动电视等新的观赏方式。接受者的自由天性由此得到了伸张的机会。由此, 我们对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是人的延伸”也会有新的理解。

摄影、摄像等复制技术的出现, 对传统艺术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 客观上又迫使艺术家进行艺术创新。因为在逼真性上, 艺术家无法与这些机器匹敌, 而要确立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及意义, 只能在其他方面寻求突破。于是他们就不靠反映事物的外在形态逼真取胜, 而是靠色彩、构图等变形夸张巧妙运用的方法, 表达事物的内在真实和作者特定情感来取胜。这一点在绘画艺术中的印象派乃至抽象派艺术的出现体现得很明显。另外,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 出现不少新的艺术样式, 不断突破传统的艺术概念。这也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新的一种形态。

复制技术的运用, 还有利于珍贵艺术品和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许多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或手艺, 在复制技术的帮助下得到小心翼翼的保存。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系列文化专题节目《见证》, 或许就具有这方面的意义。现在, 许多传统民间艺术正是在复制技术的帮助下, 重新焕发艺术光彩, 锁定人们的目光。

复制技术的最过人之处, 恐怕就是能将艺术形态最全面最细微最逼真地表现出来。对于这一点, 英明的本雅明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注意到, 并在他的著名论文《可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写道:“在照相摄影中, 技术复制可以展现那些肉眼不能看见但镜头可以捕捉的原作部分, 而且镜头可以挑选其拍摄角度, 此外, 照相摄影还可以通过放大或慢镜头等方法摄下那些肉眼未能看见的形象。”他讲的就是俯、仰、快、慢、推、拉、摇、移等各种镜头带来的优越性。我们知道, 在以前, 特技演员的一个特技动作, 在我们还未看清楚之前便已结束, 留给我们许多遗憾。而现在通过慢镜头切割, 演员再短暂的细微动作也毫厘毕现。至于其他各种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 也十分有利于弥补我们的视觉缺憾。

在中国, 复制技术在艺术中的广泛运用, 还有促进艺术产业化的现实意义。在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时代, 艺术附庸于政治之下, 只作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根本没有自主地位。到了经济主导型时代, 艺术由于被认为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而只能寄生于经济之上, 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点缀, 仍然没有自主地位。艺术如果要走向时代中心, 实现本体革命, 就必须进行艺术产业化。因此, 借助复制技术进行艺术产业化, 不仅有助于实现艺术经济自立, 而且有助于艺术的自身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附庸于政治之下或者寄生于经济之上的命运。尽管实现这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所幸的是, 我们已经上路了。

复制带给艺术的挑战

艺术复制必然是以艺术品为中介, 对艺术创造者和艺术接受者产生多重效应。本雅明在《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 提到复制品与原作品的最大区别, 就是“即使最完美的复制品也不具备艺术作品的此地此刻——它独一无二的诞生地。恰恰是它独一无二的生存, 而不是任何其他方面体现着历史, 而艺术作品的存在又受着历史的制约。”本雅明客观而深刻地看到了原艺术品与艺术复制品的原则区别。

艺术原作体现的“真实性”是任何复制品都无法比拟的。只有它才真正承载了那一历史阶段的真实特点 (如当时的社会思潮、审美风尚等) 和创作者的独具匠心。除了艺术风格之外, 它的材料、质地和装裱等总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口味。无论是西方的凡高、毕加索的经典油画, 还是中国的董其昌、倪云林的千古国画, 假如置于拍卖行上, 原作总比复制品价格高, 其原因就在于艺术原作具有独一无二反映历史真实性的特点, 而任何复制品在这一点上都不及它。

本雅明在该文中还深刻地指出了艺术原作与艺术复制品在功能特征上的区别。“复制过程所缺乏的, 可以用氛围这一概念来概括, 在艺术作品的可技术复制时代中, 枯萎的是艺术作品的氛围。”以至于“随着艺术作品的技术复制方法的多样化, 它的可展览性也大为增强, ……就像原始时代的艺术作品由于绝对推崇膜拜价值, 首先是一种巫术手段, 而后才渐渐被视为艺术作品, 今天的艺术作品由于绝对推崇可展览性, 成了具有全新功能的塑造物”。这种审视艺术复制的眼光, 对于我们现在观察艺术的演变仍具有启迪意义。并且, 这种推断正在变为我们眼前的现实。

就拿当前盛行的民俗表演艺术来讲, 氛围、巫术、膜拜价值本来是民俗仪式的基本品质。可现在氛围在枯萎, 巫术在消弥, 膜拜价值被驱散, 这一系列复制带来的后果, 正在当今一些民俗艺术的表演中显现出来。比如一些民族地区随着旅游业的兴起, 为了吸引游客, 纷纷推出一些民俗艺术项目, 其中有些是民俗仪式表演。只要游客有要求, 这种仪式表演有时一天就上演几场。无疑, 这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复制。我们或许知道, 在当初, 这种民俗活动是纯仪式性的, 仅在特定时空下进行, 有浓重的巫术或宗教意味。并且其仪式活动是为了所在群体的心理凝聚和精神震撼, 具有崇高的膜拜价值。而现今这种复制的民俗艺术———即兴表演、重复表演, 其仪式成分已全部抽空, 膜拜价值全面让位于展览价值。这对创造该仪式的人们心中的神圣感, 是一种严重的削弱。

另外, 复制技术可能滋长艺术家的惰性。我们知道, 复制技术为艺术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 也为艺术创作者参照写生提供了便捷。当然, 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摄像机、摄影机的广泛使用, 艺术家们已渐渐习惯于足不出户地对着机器屏幕摹写天地万物。尽管通过复制技术提供的影像画面, 艺术家们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握那人物、山川、花鸟、虫鱼的形态特征, 但要真正感知自然万物、人间百态, 最好的方式还是经历和体验。许多大师级的艺术家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等人, 他们既是大画家, 又是大旅行家, 正是有了对世间万物的亲历观摩, 才有了笔下流传千古的杰作。因此机器复制带给艺术家摹写自然的方便, 并不能完全取代亲历大千世界而获得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验。艺术家如果一味沉溺于足不出户的便捷, 滋生出懒于亲历世界的惰性, 便走向了误区。

再就是, 机器复制有可能加快民间手工艺术淡出历史舞台的过程。在人们几千年的手工艺术的创造中, 民间艺人们达到了叹为观止的水准, 但在机器复制时代却面临严峻的挑战, 就更不用说在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命运了。手工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拒绝复制的, 创作者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心智才情都会在作品中体现, 这就使得每件手工艺术品的制作必然出现差异。这也就恰好为文化的多样性存留了一个容身之处。而机器复制则全然不同, 复制是模式化的代名词, 复制按同一标准将“某一个”作品转化为“某一类”作品, 艺术品的精神实质并未增加。另外, 艺术的机器复制往往携带着利润最大化的动机, 因此复制品很难说有原作的精致和匠心。

现在不少地区制作剪纸和窗花, 采用电脑制图, 机器压模的方式, 一天的产量抵得上以前艺人一辈子的数量。如此这般, 效率虽然提高了, 但作品也陷入了模式化的窠臼, 而没有了手工品的天然情趣。

复制技术的进步, 也将带给艺术从业者生存状态变更的现实问题。新的复制技术总是不遗余力地替代旧的复制技术, 由此也就影响着艺术从业者的结构组成和职业定位, 甚至导致从业人员的裁减。比如以往必不可少的特技演员, 现在由于电脑合成技术的采用, 就有可能遭到导演的解聘。复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细致入微的分工, 毫不留情地把跟不上前进步伐的人淘汰出去。

结语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艺术大众化为表征的新时期, 这也是艺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时期。是依靠复制技术服务大众, 还是凭借复制技术制造文化垃圾, 这是我们当下要认真审视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 复制技术批量的复制品, 确实没有原作的“气韵”, 而那“气韵”又是传统审美观中艺术的本性所在。正如克隆人的大量制造, 将严重亵渎人类的尊严一样, 民族地区的仪式活动在金钱支配下的重复表演, 也会对其固有的神圣性造成极大消解。复制技术给艺术家描摹景物带来方便, 也可能让他们滋生懒于出门亲历世界的惰性, 这种惰性有碍于伟大作品的诞生。许多民间手工艺术的日渐消亡, 一部分原因也可以归咎于复制技术。因此民间手工艺术的传承, 难免成为人们一块难以释怀的“心病”。

当然, 相对于复制技术已经或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 其积极意义无疑是主要的。“毫无疑问, 技术的新发明不但改变了我们所生活的物质世界, 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理解。”复制技术改变了以前那种只能视听原作的模式, 突破了时空限制, 使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复制技术在艺术中的运用, 客观上也迫使艺术家们寻求创新, 同时催生了许多新的艺术样式, 带给艺术发展源源不断的活力。以数字化为代表的复制技术, 对许多濒临消亡的民间手工艺术细致入微的保存, 充分显示科技的优越性。至于当代影视艺术呈现的梦幻奇观, 更让我们折服于复制技术的无所不能。以复制技术作支撑的艺术产业化运动, 不仅是艺术走向时代中心的努力, 而且也是一次艺术本体化革命。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时代主题。因此, 我们在评价复制技术对人类艺术的作用时, 必须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为基点, 从而使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位于具体的分析和评判。

摘要:复制是艺术发展的必然阶段, 而复制带给艺术的影响又是多元化的, 既有加快艺术平民化进程、细微记录民间工艺的制作技艺、促进艺术产业化等积极意义, 也有消解民俗艺术的神圣意义、滋生艺术家懒于亲历自然的惰性、使民间工艺趋于粗糙等消极后果。因此, 我们在评价复制技术对人类艺术的作用时, 必须以当代视野和辩证眼光来审视, 而使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让位于具体的分析和评判。

关键词:复制,艺术,影响,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其版本为《经验与贫乏》之一篇, 王炳钧、杨劲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2].丹尼尔·贝尔[美]:《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中文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

[3].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

[4].王履[明]:《华山图序》。

[5].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德]:《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4的社会文化后果》, 中文版,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年版。

[6].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年版。

篇14:不幸的骡子

两liǎnɡ匹pǐ骡luó子zi身shēn上shɑnɡ都dōu载zài满mǎn背bēi包bāo。一yì匹pǐ驮tuó着zhe装zhuānɡ满mǎn财cái宝bǎo的de背bēi包bāo,另lìnɡ一yì匹pǐ驮tuó着zhe装zhuānɡ满mǎn谷ɡǔ物wù的de背bēi包bāo。驮tuó着zhe财cái宝bǎo的de骡luó子zi昂ánɡ着zhe头tóu,不bú断duàn地de摇yáo动dònɡ系jì在zài颈jǐnɡ部bù的de铃línɡ铛dɑnɡ,使shǐ之zhī发fā出chū清qīnɡ脆cuì的de声shēnɡ音yīn。它tā趾zhǐ高ɡāo气qì扬yánɡ地de走zǒu着zhe,仿fǎnɡ佛fú知zhī道dào所suǒ载zài的de东dōnɡ西xi价jià值zhí不bù菲fěi。而ér那nà匹pǐ驮tuó着zhe谷ɡǔ物wù的de骡luó子zi,却què以yǐ悠yōu闲xián的de步bù伐fá安ān静jìng地de走zǒu在zài后hòu面miàn。

突tū然rán,一yì群qún强qiánɡ盗dào从cónɡ隐yǐn蔽bì的de地dì方fɑnɡ冲chōnɡ了le出chū来lái。在zài打dǎ斗dòu中zhōnɡ,一yí个ɡè强qiánɡ盗dào用yònɡ一yì把bǎ短duǎn刀dāo刺cì中zhònɡ了le驮tuó着zhe财cái宝bǎo的de骡luó子zi,并bìng将jiānɡ财cái宝bǎo抢qiǎnɡ劫jié一yì空kōnɡ;而ér驮tuó着zhe谷ɡǔ物wù的de骡luó子zi根ɡēn本běn没méi有yǒu引yǐn起qǐ强qiánɡ盗dào的de注zhù意yì。

受shòu伤shānɡ的de骡luó子zi哭kū诉sù着zhe自zì己jǐ的de不bú幸xìnɡ,另lìnɡ一yì匹pǐ骡luó子zi却què说shuō:“我wǒ很hěn高ɡāo兴xìnɡ强qiánɡ盗dào不bú看kàn重zhònɡ我wǒ,我wǒ没méi有yǒu一yì点diǎnr儿损sǔn失shī,也yě没méi有yǒu受shòu伤shānɡ。”

上一篇:2015年上半年四川省口腔执业医师药理学:组胺受体阻断药试题下一篇:初中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