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的反义词

2024-04-08

熟练的反义词(共11篇)

篇1:熟练的反义词

词语:熟练

【熟练的反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生疏;生硬;

附录词语(熟练)的相关知识:

【熟练的意思】

(形容词)技术纯熟。

【熟练的例句】

操作熟练。(作谓语)

【熟练的近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娴熟;烂熟;流利;谙练;老成;练习;纯熟;操练;熟悉;实习;干练;老到;老练;熟习;纯属;

篇2:熟练的反义词

熟练的反义词:熟练主要指人或者其它事物对于某个动作的熟悉、老练,一般指对某事掌握得很好,是一个高频词。

熟练的反义词:生疏 生硬

拼音:shu lian(分别为第二声、第四声)

造句:1,学了十多天的羽毛球后,他对羽毛球的.基本打法已经熟练了;

2,自从小明下了苦功夫后,这本书的所有诗词,他都能熟练的背出来!

意思:1. 对技术精通而有经验。

唐柳宗元《非国语上・问战》:“士卒之熟练者众寡?器械之坚利者何若?”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 德楞泰 熟练军务,策划精明,拊循士卒,人皆用命。”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他们便以熟练的才技,写出这种残缺和破败。”

2. 精细煮炼过的素绢。

宋陆游《立夏》诗:“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明王兆云《挥麈诗话・百别诗》:“霜藤熟练莹无瑕,人去空悬对碧纱。”

3. 煮炼丝、麻、棉织品使之洁白柔软。参阅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熟练》。

凡帛织就犹是生丝,煮练方熟。练用稻稿灰入水煮。以猪胰脂陈宿一晚,入汤浣之,宝色烨然。或用乌梅者,宝色略减。凡早丝为经、晚丝为纬者,练熟之时每十两轻去三两。经、纬皆美好早丝,轻化只二两。练后日干张急,以大蚌壳磨使乖钝,通身极力刮过,以成宝色。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熟练》。

英译: [skilled;skillful]

出处:语出唐柳宗元《非国语上・问战》:“士卒之熟练者众寡?器械之坚利者何若?”

篇3:熟练的反义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 导致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工资差距方面, 熟练工和非熟练工之间出现了扩大的趋势。例如发达国家美国就是典型的代表。 (Katz&Autor, 1999) 对美国和一些OECD发达国家的工资差距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1979到1995年这段时间, 美国学历为高中生的全职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了13.4%, 而学历在高中之下的全职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了20.2%, 但是在同样的时间段内, 学历为大学本科的全职工人的实际工资上升了3.4%, 而学历为硕士的全职工人实际工资上升了14.0%。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发达国家的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虽然最初这样的研究都集中在发达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地移向了发展中国家。例如墨西哥也出现了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 (Robertson, 2000) 。大量的学者都从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但是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那么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工资差距扩大呢?这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国际贸易导致工资差距扩大的传导机制。Robbins (1996) 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中, 贸易开放会使得企业提高现有技术含量, 以便能更好地进入外国市场, 而贸易导向型的技术变化又会增加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 进而引起工资收入不平等的增加。此后Rodrik (1997) 也指出国际贸易会增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 而弹性的增加使得工资和就业面临劳动力需求的外部冲击时更不稳定, 从而对非熟练劳动力工人的工资和就业带来不利结果, 进而导致工资差距的扩大。

二、技术进步与工资差距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由于电脑的大量生产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工资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Acemoglu (1998) 指出:与国际贸易影响工资差距不同, 在贸易政策改革后, 贸易自由化也会导致一国技术的进步, 其通过改变技术创新的角度增加了工资差距。在南北贸易中, 发展中国家会对发达国家模仿技术从而采取偏高的技能, 进而成为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

1、技术进步导致工资差距扩大的传导机制

发达国家将产品生产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 从而将本国的生产集中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环节, 这样专业分工的结果充分利用了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 增加了其国内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从而扩大了一国的工资差距。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从而增加了对东道国高技能的需求。

2、外生型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作用

Milner (2005) 通过20世纪90年代贸易政策改革后印度制造业的数据, 也认为工资差距扩大不是价格变化引起的, 而是技术变化引起的。这个结论刚好验证了Berman, Somanathan and Tan (2005) 的观点, 熟练劳动力工人的相对需求增加是由于技能偏向技术变化因素引起的。Coe and Helpman (1995) 选取了28个国家23个制造业部门的数据, 结果表明:“物化型”R&D溢出是技能偏向的, 是扩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相对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

三、国际外包与工资差距

国际外包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新热点。对于国际外包, (Arndt, 1997) 指出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国际外包活动给外包国的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关于国际外包, 最早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期间, 美国的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不断扩大, 而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却不断缩小, 因此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国际外包被认定为工资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Feenstra和Hanson (1999) 运用零利润条件估计法指明了要素偏好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美国1979—1990年间制造业国际外包活动引起的中间产品贸易对相对工资和劳动需求的影响, 结果发现国际外包是二者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此后Harrigan (2000) 运用GDP函数估计法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进行了研究, 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贸易政策改革对一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在国际经济学收入分配领域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贸易政策改革在对一国的经济增长稳步上升的同时又对一国的工资差距产生重大的影响。笔者从贸易政策改革的三个角度概括了一国工资差距扩大的原因。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国际外包都是影响工资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工资差距的扩大对我国的收入分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也看到一国工资差距的扩大代表了一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摘要:本文首先基于贸易政策改革对工资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其次指出了工资差距扩大的内在动因: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导致了熟练工和非熟练工之间薪酬差距的扩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篇4:熟练的无能

这则故事只是个比喻,说的是“熟练的无能”(skilled incompetence)这个在组织行为理论中,很有分量的专有名词。其真正的意思并不是“因为无法适应外在变化,而使熟练的技能失效”,而是指“在组织中的经理人,经常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变得如同无能一般”。

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曾举一个企业内常见的案例来说明这个概念。在企业里,为了制订一套具竞争优势的战略,一开始高级主管们一致认定,他们之所以没有办法拟订出一套好的战略,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财务数据的支持,所以他们就聘请了一个财务高管专门分析处理数据;待有了数据,他们又说,企业的问题并不是缺少财务数据,是缺少对公司愿景以及公司战略的构想;但当他们有了构想,又开始说其实需要信息软件与数据库才能有效管理战略。于是年复一年,永远可以找到一个出路或借口来躲避麻烦,这家企业始终和根本没进行战略思考的公司一样,到最后也没有找到一个可行有效的好战略。

为什么这会变成组织内常见的情况? 为什么高管们可以允许那些会议的结论,最终能以列出“一串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形式来了事,而形成不了任何实质性有价值的决议?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内心不想让别人不高兴,但是又想劝说别人改变他们的主意”,两方拉扯之下,这些不能实现目标的“熟练”与“模糊”,一种自发性的、下意识的,不需要事先预演而相当熟练的“推诿行为”,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这是常见的第一种“熟练的无能”。

第二种常见的“熟练的无能”,发生在我们认为要开始做任何事之前,一定得先有一大串“必须”的准备与评估。虽然有备而来是好的,但准备与评估太多太慢的时候,机会跑了,环境变了,一切还要重头再“准备评估”一次。所以,周而复始,便永远处在“准备评估阶段”,从来都没走到“贯彻执行阶段”,当然就永远没能走到“欢呼收割阶段”。许多企业常常会说,等我“准备评估”好的时候,就要来导入某某管理手段……但不要忘了,企业与人生一样,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我们可以寻求客观清楚的会议引导者,让引导者(facilitator)协助我们认清及排除这样的心态;也可以利用团队共创、焦点讨论的方法,使会议更有效率及更能达到目的;此外左手栏、双环学习等,学习型组织的手法,亦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但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要让主管从心态开始改变,从熟练的闪避问题,到真实的面对问题,勇敢的去解决;养成对事不对人的文化;从顺从他人,不正视他人的推理和行为,演变成不单只会归因于他人,而具有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审视能力,不会因为恼羞成怒而变得不计后果。另外,鼓励自己和他人说出知道却不敢说的事情,也能将那些如果没说出来,便容易被歪曲和掩饰的事情减到最少。

“熟练的无能”更是组织的领导者们应该直面的问题(他们自己可能也是“熟练的无能”中的一员大将),因为它虽然并不会马上造成组织的重大损失,但这种慢性自杀也就是最可怕的地方,组织因为逃避问题,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丧失竞争力。这就像是人体的肝脏一样,因为没有神经,发炎了也不知道痛,而长期忽视的结果,就是一旦肝脏发病,多半都已病入膏肓。

篇5:熟练一词的反义词

(2) 经过几年的具体实践,他已经是个技术熟练的老工。

(3) 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4) 去年他投亲靠友来到这里找工作,如今已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电焊工人了。

(5) 他当了十年司机,当然开车是熟练的啦!

(6) 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7) 新的生产线要求工人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8) 熟练的英语口语和书写能力。

(9) 纳瓦霍人以豢养家禽,技术熟练的纺织者,制陶者和银匠而著名.

(10) 所以我想好熟练的编码器的代码移动广告脚本。

(11) 可是,如果没有熟练的统计人员进行仔细的数据分析,或者没有由S做出的分析和报告,这些问题都将没有意义。

(12) 一些熟练的工人已经过来并且开起了店铺,铁匠、木匠、车匠也过来了。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其它的帮助。

(13) 骗都骗了还熟练的配合,晚都晚了何不享受夜色,冷都冷了谁对谁不变冷,晴天就算不多还不是得过。

(14) 你用非常熟练的技巧和足够的耐心创作出如此美的,金银丝细工的作品.

(15) 公安院校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准确、熟练的`使用枪是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

(16) 结论正确的入口,熟练的操作技术,合理应用止血带,一些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17) 难度可调级别的含义,无论新手,最熟练的球员可以发挥。

(18) 他现在已经是一个熟练的钻工了.

(19) 家访过程中,熟练的卫生工作者应履行下述措施。

(20) 在欧胡岛的向风海岸,划桨手们用熟练的划船技巧划动有弦外支架的轻舟。

(21) 他操作这台大机器熟练的惊人.

(22) 在技能熟练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雇员里,反对声却在移民的大数目和相对充裕的社会服务的州里最为强烈。

(23) 球技高超并不能让一个人成为熟练的、有洞察力的球场设计师。

(24) 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重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比有一种熟练的技巧更实用;有一股青春活力比有一副健全的臂膀更有力;有一身勇气和胆识比有一门知识更强劲。

(25) 我们来到了一个鸡贩子那儿,妈妈挑了很肥的鸡给了那个鸡贩。那个鸡贩首先把鸡的脖子弄断,然后把鸡放在热水中一烫,熟练的拔了鸡的毛,最后再把鸡切成四块,装进口袋。

(26)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27)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

(28) 温暖的阳光洒在赛场上,男子乙组标枪的比赛即将开始。赛场上,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将轻盈地划过天空。健儿们用手中的标枪向距离的权限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挑战。标枪在空中轻盈的姿态,是健儿们强健的力量和熟练的技巧的结合。

(29) 生命是一个游戏,我不愿面对这个世界,我要跟它保持距离,我要像一个熟练的老手那样掌握世界,在它面前保持无动于衷,不失理智,无论生活在我面前搞什么花样。

篇6:熟练的近义词是什么

与熟练一词含义相反的词语有:生硬、生疏、呆滞等。

1、生硬 [ shēng yìng ] 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如:这几个字用得很生硬。

2、生疏 [ shēng shū ] 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的,也可表示因长期不用而不熟练。如:手法生疏。

篇7:熟练近义词有哪些

2、的确,政治专家和多位前外交官都表示,中国在处理与日本新任领导人的关系方面比奥xx政府更为娴熟。

3、在佛山一家工厂的那次罢工有效地关闭了在华的本田装配线。这家雇员的技能要比这家锁厂工人的技能更加娴熟。

4、他运球娴熟。

5、她趁热打铁于推出备受赞誉的专辑《无惧的爱》,几首热门单曲如《爱的故事》,《你属于我》和《白马》奠定了她作为娴熟的创作型歌手的地位。

6、美国需要更多技术娴熟的人员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发展劳动力。

7、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娴熟的提取创意的能力上,成为在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创新的专家。

8、对于一个对解雇工人有顾虑的社会主义国家,较美国而言,在处理效率不高的教师问题上,中国的手法惊人的娴熟。

9、相反,休斯以娴熟的技巧处理了这件事,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指出,在老特拉福德有一块永久性的嘲讽曼城没有奖杯的标语。

10、我们培养出的个体往往能够娴熟地按照他人的要求和命令办事,却不懂得独立思考。

11、她运用娴熟的营销能力,涉足杂志出版、书籍、教育等领域,还开通了一个针对妇女的生活频道。

12、不过,在给出了一组由罗塞塔生成的10个潜在的结构之后,最佳选手就能很娴熟地挑选出最接近优化配置的一个。

13、有关认知的研究多数没有涉及猿类动物及其娴熟的社交学习能力、工具使用以及其他类人的基本文明。

14、它既能激人愤慨、引人深思,又能汇集成一串缪谈遑论,其技巧如此娴熟曼妙,你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他们。

15、你可能是个聪明的开发人员,一个技术娴熟的网管,或是一个杰出的数据库管理员——但如果你是外行,那你的事业很可能岌岌可危。

16、但雇主却不在意:农民需要廉价劳工,富裕家庭需要娴熟的外国花匠和管家。

17、美国政府再次显示了在缓慢推进立法草案获得众议院通过并移交参议院的娴熟政治能力。

18、一名技术娴熟的技师训练他们如何驾驶坦克。

19、此模式最适合用于小型的技能娴熟的团队,难以扩展为大型项目。

篇8:三种语言的熟练转换与解题的关系

问题二:说出两个可以用 (a+b) ÷2表示结果的实际问题。代数式a (1+x%) 可以表示什么?试举一个实际例子, 并说明当a=3600, x=-10时代数式的值的具体意义?这样的问题, 一开始, 几乎所有同学都不会做。这说明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的数学意义和实际意义学生不能理解, 数学的符号语言没有真正读懂。

问题三:已知, 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A、B两点, A点在B点的左侧, 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 其中C点的横坐标是2, 点G是抛物线上的动点, 问在x轴是否存在点F, 使A、C、F、G这四点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 求出所有F点坐标;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这类题目, 大多数学生不能根据题意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 所以做不好, 还经常漏答案。

问题四:翻开《错题集》, 对于有些作业中易错的题目, 发现许多学生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犯重复的错误。如有关绝对值的题目、平方根的题目、求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题目, 就是这样, 屡教不改, 一错再错, 弄得教师自己非常生气。前些天, 进行了期中考试, 批改后, 进行了质量分析, 对每个题目的得分人数进行了统计, 发现以前易错的题目, 现在还是错, 得分率很低。更想不到的是, 前一天复习时, 曾讲到过的一个新类型题目, 是关于计算机程序的题目, 输入一个数, 通过计算, 判断是否大于某数, 否则输回重新计算, 到大于某数后才输出。而第二天, 差不多的题目又来了。当时我估计每班十几个人是会做对的, 但出乎意料, 每班只有二三个人做对。这说明, 所学的知识点一知半解, 特别是对数学符号和图表的理解更弱, 没有真正搞懂掌握。

这四个问题, 对我影响很深很大, 不得不引我思考, 不得不引我分析其中的原因。通过分析, 我发现主要原因有三条:其一, 课本中的知识点没有搞懂和掌握, 具体来说, 对于定义、法则、定理和数学方法等知识点, 三种语言转换不熟练;其二, 题目意思搞不懂或搞不准, 题目中的图表看不懂, 根据题意又画不出图, 审题还常受习惯思维影响;其三, 对于题目中的问题和课本中的知识点不能有效联系起来, 做题目是没有根据地做, 掌握知识点是没有理解地掌握, 这样才会一错再错, 屡教不改。后来, 我通过进一步分析, 这三条原因都是因为三种语言的转换不会或不熟练导致的, 这三种语言的转换就是数学语言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的转换。如完全平方公式, 文字语言为: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两倍;符号语言为:公式;图表语言为:画出一个正方形, 在相邻两边各取两点, 都分为a和b两段, 再过这两点作对边的垂线, 分为四个小图形, 其中两个是正方形, 两个是长方形。对于这个图形算面积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以边长a+b来算, 另一种是先算出这两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再把它们加起来, 而这两种算法的结果是相等的。而所谓三种语言的转换就是, 字母公式能用文字语言表述, 也能用图表来说明;文字语言也能用字母公式简单表示, 也能画图来说明;对于前面这个图, 也能通过算面积来得出公式, 也能用文字语言来说明。以前经常说分析题目要“数形结合”, 这当然很对, 许多题目, 随便想想很难, 但一用上“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就迎刃而解了。然而, 我现在想想光用“数形结合”还不够, 还得有“数与文字语言结合”和“文字语言与图表语言结合”, 这里所说的“数”, 实际就是“符号语言”, “数形结合”实际就是“符号语言与图表语言结合”。但归纳起来, 这三种“结合”, 就是这三种语言之间的相互熟练转换, 即已知文字语言, 能自然想到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已知符号语言, 能自然想到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已知图表语言, 自然能想到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实际上, 对于学生来说后两种转换更不易接受。

一、三种语言的转换与解题关系的举例说明

举例一, 对于绝对值的性质, 文字语言: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符号语言:若A>0, 则|A|=A。若A=0, 则|A|=0。若A<0, 则|A|=-A;图表语言:数表示在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显然, 这距离是个非负数。首先要求学生, 对这三种语言能相互熟练转换, 然后, 有关绝对值的题目, 都从不同语言进行表示, 那正确率必定将大大提高。如, 求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5的整数。首先用符号语言表示:2<|?|<5, 再考虑图表语言:离开原点的距离大于2而小于5的点有哪些, 各表示什么数?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否则, 会把负的整数漏掉。如果这三种语言不会转换, 那这个题就很难做对的。再如, 计算:|3-π|。首先想到文字语言,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然后考虑“3-π”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它是正数, 若都能想到, 那这题就会做对了。再如, 有个数a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在原点的左边, 求a的绝对值。这个题目, 首先, 要通过观察图发现a是个负数, 然后, 再联系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 才能求出正确结果。

举例二, 平方根的概念, 文字语言: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符号语言:若x2=a, 则;图表语言: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a, 则它的边长为, 因为边长不会是负的, 舍去负的, 故边长为。如果这三种语言之间相互能熟练转换, 这样有关平方根的题目就能做对, 否则, 就会一错再错, 摸不着头脑。如, 求的平方根。很多同学答案是±2。如果从符号语言考虑是双重根号, 那就不会错了;如果从图表语言考虑, 那是面积为根号4求边长的, 也不会错;如果直接按主观思想, 就错了。又如, 计算:。很多同学答案会是3或81。但如果能转换文字语言:求9的平方根, 即求什么数的平方等于9, 那就不会错了, 或已知面积9, 求边长, 也不会错的。再如,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3, 求它的边长。这个题目, 若不转换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 是不能做的。

举例三, 那些函数如正比例函数, 文字语言是:一般地形如y=kx (k是常数, k≠0) 的函数, 叫做正比例函数;符号语言:y=kx (k≠0) ;图表语言: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如, 题目出现正比例函数或二个量成正比这样的语句, 就应马上想到它的符号表示是什么, 它的图像是什么, 这样才能解决正比例函数的问题。又如, 对于较难的应用题, 首先应对文字语言进行图表语言的转换 (画图或列表, 有助于搞清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 , 然后再转换为符号语言 (列出方程) , 这是非常典型的由文字语言转换为图表语言, 再转换为符号语言。目前, 新课程里涌现了许多新颖的题目, 如, 已知代数式或一个方程, 编一个结果为这个代数式或方程的实际问题, 这是符号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又如, 已知图表, 叫你通过观察这个图表, 写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这是图表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再如, 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等公式, 用图形的面积来说明, 在数轴上的准确表示, 这些是符号语言转换为图表语言, 等等。

二、三种语言转换与解题关系的理论说明

数学语言是特殊化的语言, 有别于自然语言, 这种语言, 从纷杂的个体现象中本质地抽象出来, 它使数学现象的结构和规律非常严密、精确地得到描述, 亦即通常所说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三种。文字语言语法严谨, 逻辑性强, 常表述定义、概念、化理、法则等;符号语言简洁、抽象、精确, 用它表示公式、性质、法则、推理论证、求解运算、函数关系等;图表语言则是形象化的数学语言, 具体、醒目、形象, 以几何图形附加必要的文字说明体现。上述三种形式中, 文字语言较长, 推理关系多;图表语言直观形象, 这三种语言之间若能相互熟练转换, 并且在平时解题时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转换来分析解决问题, 那对解题的思路的拓展, 对解题的正确率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 两者相互依存。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 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让学生说说公式的来由, 图表的信息, 解题的思路, 三种语言的转换等。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他指出:“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数学语言学习中语义处理和句法处理之间配合不当, 准确性不够。形式和内容的脱节实质上是数学语言符号和公式与它们所表示的东西的脱节。”我认为这话讲得很对, 学生掌握了数学语言 (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 就等于掌握了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学生数学语言不过关, 将难以阅读和交流, 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难以听懂、看懂别人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观点。这也不符合现代“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未来社会高度发展, 瞬息万变, 这决定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 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 以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所以, 要学会自学, 读懂三种语言及它们的转换是基础。

三、三种语言转换和解题关系的实践

前些天, 到外校去听省教坛新秀和县教坛新秀的课。在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 他们都把这三种语言的转换讲得非常清楚, 如, 在讲对角线的性质时, 首先在图上叫学生量出各条所分的对角线的长度大小, 说明对角线相互平分;然后, 通过旋转来说明相互平分, 最后, 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再在黑板上写出, 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它的几何语言为: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OA=OC, OB=O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或者,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OA=OC, OB=O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分析平行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 常问学生由图可得到哪些信息结论, 得出的结论越多越能解决问题。这实际是图表语言与文字语言的转换和图表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

在自己平时教学时, 特别是分析实际问题时, 如应用题, 常要求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列表或画图, 说出等量关系, 再把等量关系变为方程。这个过程, 实际就是三种语言的转换的过程。在教学公式、定义、定理法则和数学方法时, 我也能有意识地进行三种语言的转换, 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它们。因此, 我认为, 要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 首先, 要求学生将同一个概念、定理或公式, 能用三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 在分析例题时, 要有意识地进行“三种结合”;最后, 要求学生做作业或考试时, 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三种结合”进行思考和分析。若能这样, 我认为, 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巩固率, 对问题解决的正确率, 将会大大地提高。

摘要:现在想想, 光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分析和解题还不够, 还得用“数与文字语言结合”和“文字语言与图表语言结合”等思想来分析和解题, 这样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

参考文献

[1]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篇9:华尔街的“熟练枪手”时代

股票型共同基金的资产在20世纪60年代,由160亿美元增长至450亿美元。对这些共同基金特别有诱惑力的,是快速增长型公司,如IBM、立顿工业、德州仪器、宝丽来之类,它们充分利用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方法。共同基金开始在投资业绩和基金经理的吸引力上展开竞争,这些基金经理精明、年轻、有进取心,似乎能发现股市的最新趋势,据此快速行动,推升基金的收益率。他们与取而代之的经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投资经理大不相同,后者的典型特征是埋头苦干、小心谨慎、畏避风险。这些基金经理逐渐获得“熟练枪手”的称号,因为据说他们很乐意先开枪(也就是早建仓位),然后再问问题。

敢于冒险的基金经理

“熟练枪手”出手很快,他们会抓住行情的波动,而那时行情波动总体看来也是向上运行的。他们手上持有的东西,几乎每样都会拿来交易。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能把整个投资组合换个遍,有些人的换手率还要高。另有一些基金经理管理特殊的基金,称为“对冲基金”,可以自由地进行保证金交易,卖空股票,交易其他种类的证券以及商品期货。

所有“熟练枪手”之间都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但不管怎样,表面上他们对自己都信心十足。亚当.斯密于1967年写了一本描绘他们的畅销书,名叫《金钱游戏》,借用电影《红男绿女》里的人物名称,给现实生活中的基金经理安上虚构的名字,如叫做“零敲碎打的罗伯特”、“了不起的温菲尔德”、“可怜的格伦维尔”等。

“熟练枪手”胆大果敢,行动快捷,但他们也有专业风范。他们会阅读长篇研究报告。那些报告都是帝杰证券这家新公司出版发行的,该公司由三位年轻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生于1960年创办,旨在提供坚实而全面的研究,既有翔实的事实和数据,又有对“概念股”投资的详细解释,恐怕他们的商学院教授也会引以为傲。

帝杰证券是1932年以来华尔街上设立的第一家新型公司,它的整个做法与众不同,研究成果完全是以大型金融机构的专业投资经理为目标客户。“熟练枪手”阅读它的报告,不过,他们似乎更依赖在电话中听到的东西,每天多数时候话筒不离耳朵,像胶粘住了似的。虽然很多人在投资过程中会使用特别的角度,但所有的人都在寻找“增长型股票”,也就是寻找每股收益每年增速超过15%的公司,在1962~1966年牛市期间,还真出现了不少这样的股票。

在“摇摆舞”风行的岁月里,有一位明星“熟练枪手”,名叫蔡至勇,出生于中国,是富达资本基金的组合经理,这只基金发起于1957年。他对于市场时机感觉极为敏锐,似乎握在手中的总是好股票。这只基金成了富达基金公司的旗舰,把很多资金吸引了过来。1965年,这只基金上涨了50%,持仓周转率为120%。蔡至勇专攻数只精选过的增长型股票,进行大手交易,逼迫经纪券商达成对他非常有利的佣金协议。

他的业绩好得惊人,但是可惜,他不是约翰逊;富达基金公司的主要所有人爱德华.约翰逊(共同基金业的一个传奇人物,业内总是称之为“约翰逊先生”),有个名叫奈德的儿子,将从父亲手中接管公司。因此,蔡至勇于1965年年底辞职,宣布自己将发起和管理一只新基金,取名曼哈顿基金,希望为这只基金募集2500万美元左右的资金。这只基金太热门了,那样的目标筹资额显得太少,所以,认购期结束,基金一开张便有了亿美元的资金可以管理。

很遗憾,曼哈顿基金的问世与牛市的终结一同来临了,而正是牛市让蔡至勇变得炙手可热。曼哈顿基金根本就没有达到过投资者追求的那种成功,因此他们也都赎回了基金份额。这引得持怀疑态度的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评价道:“所谓天才,就是上扬的市场行情。”

“熟练枪手”催生的第一位亿万富翁

1968年9月12日,电子数据系统公司首次公开发行65万股股票,承销商是二三流投资银行普莱斯普里奇公司,总发行价值约达到2亿美元。这家由罗斯.佩罗特创立的小型数据处理公司非常热门——它为很多州处理政府资助的老人医疗保健和穷人医疗补助的数据及相关支付—— 所以,增长速度非常快。

“熟练枪手”们热衷于科技板块的股票,不管持仓多少都不满足。电子数据系统公司在媒体上频繁抛头露面,有多达15家以上的投资银行的项目人员跑到达拉斯,竭力向那位精明而脾气暴躁的“乡巴佬”似的创始人推销首次公开发行业务。他们说,现在市场环境好,他们能够按较高的价格做发行,比方说,30倍的市盈率,或者50倍,甚至70倍。

市盈率一超过30倍,大多数创业家都会极其热心,而佩罗特却想作一番哲学上的探讨。公开发行合乎道义吗?尽管这辈子活到现在还从来不跟富裕沾边儿,但他似乎对金钱嗤之以鼻。毫无疑问,在公司经营管理上,他也不想有任何来自投资者方面的干预。在佩罗特面前做工作的最后一些投行人员中有一位,是普莱斯普里奇公司的肯尼思.兰格恩,他曾做过销售员,说话语速很快,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曾向自己的公司报告说:

“佩罗特说给我30分钟时间,让我向他阐述股票发行事宜,可是,接下来他自己用光了那30分钟,自说自话,说个不停。于是,等时间到了,我起身说我该走了。他说为什么就走了,我说,你看,你说只能给我30分钟,现在时间到了。他说,你不能走,我还没讲完。这样,我就留下来,他又接着说。后来,我终于可以展开业务推销了,我们一直谈到吃过晚饭,谈到深夜。”

兰格恩开始大力推销,他知道必须说出让人心悦诚服的话才行,美国顶尖投资银行的人多数也是这样做的。他心想,把股票卖到100倍的市盈率,市场也会证明是合理的,他就这样对佩罗特说了。但是,还得花费更多时间和他在一起,才能赢得他的信任,说服他公开发行股票他是能够承受的。

佩罗特不了解其他投行的血统、家系,也没多大兴趣。他喜欢兰格恩,一旦他们交流了一段时间,相互意见统一了,这单生意就是兰格恩的了。数月之后,最终公开发行时,这确是一次非同一般的发行。在总股本1150万股中,只拿出65万股来发行—— 发行比例不足6%,对于市场交易来说,是一个极小的盘子——其中一半股数由电子数据系统公司售出,另一半由佩罗特本人售出。从每股美元的发行价看来,这只股票是按118倍市盈率定的价。

股票上市后,股价又上扬了。佩罗特兴奋不已,每天都与兰格恩通话,到纽约时也会去看他。兰格恩劝服一些规模较大的机构买入这只股票,于是股票涨了又涨,到1969年时,已涨到每股160美元。佩罗特持有900万股,按此时的股价计算,纸面财富已接近15亿美元。他把自己看做勤奋工作白手起家的年轻人的成功典范。的确,他是第一个利用机会,通过华尔街让自己变为身价10亿美元以上富翁的人。

自此以后,佩罗特便是一个富有的人,至今仍以脾气暴躁的土里土气的乡下人形象示人,但是,他因华尔街而一夜暴富,几个月之后,又成为一天输掉4.5亿美元的第一人,却也是拜华尔街所赐。

对于股市来说,1969年是日子不好过的一年。越南战争和国家经济不是很协调;美国各地社团的反战抗议在升温,从黑豹党人到学生,都在游行示威,反对越南战争。但是,尽管有种种坏消息,电子数据系统公司的股票并未下跌——仍然以160美元左右的价格交易着。4月22日,公司公布业绩,也很不错,不过并不特别诱人,股票犹豫了片刻,立即像卡通动物似的,沿着陡崖往下掉,到半空又悬在那里,仿佛快踩水车一般抓狂,最后地心引力终于结束了这个可笑荒诞的局面。股票几乎刹那间跌去了五六十美元。

“屋顶塌了”,兰格恩说,然而,无论是他还是别人,都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了。其实,答案在于场外交易市场崩溃了。这个市场是一个笨拙而效率不高的交易系统,使得规模较小公司的股票,即便交易行情本来很好的,也可能因消息和业绩报告稍有风吹草动,就变得不堪一击。必须有更好的办法来维护市场。

纳斯达克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期间,美国的股票有些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这是一个上市标准相当严格的市场,有些在美国股票交易所交易,这个市场的准入条件不是那么严格,又有些在非正式的“场外交易市场”交易,这里的入市标准根本没有严格可言。很多规模较小的公司,包括电子数据系统之类的一些小公司刚刚完成公开发行,往往至少得依附场外交易市场一段时间,然后才有资格到那两个主要交易所之一上市交易。

场外交易市场依靠美国国家报价机构每天发布的场外交易市场股票的买卖报价进行交易,而这些报价全由各只股票的做市商在前一天准备好后交给报价机构,报价机构又把报价都印在粉红色的单子上发布出去。据纳斯达克市场首任主席高登.麦克林说:“在那个年代,场外交易市场股票报价的发布方式,是每家经纪券商先写下自己所交易公司的买卖报价,然后有人过来,拿走报价单——再后来,夜间又将所有报价分发给经纪券商。每天早晨来上班时,总会看到我们所说的‘粉单’。问题是,粉单是在不同时间里收集的,又在不同时间里印出来,待到我们拿到粉单时,报价已经旧了。”

1963年,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发表一篇论文,探讨股票市场的交易条件,提出了通过电脑联网电子交易系统进行场外交易的可能性,这样的系统会提供更好的交易透明度和价格发现功能。

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己做主,力图创造一个电子交易系统,交易系统旨在通过数千公里的电话线,把经纪券商的台式电脑与设置于康涅狄格州的中央数据站相连接,基本上能实时传输数百只股票的众多做市商提供的报价。有人认为,这实在是一个奇迹;也有人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但是,1971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即纳斯达克市场)还是开张营业,开始交易了。到第二年年底,它大约已占到三大市场(即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所有交易股票的25%,大约是美国股票交易所的两倍。纳斯达克这时是美国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有很多公司想在此交易,尤其是完成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它们想有一个好市场让自己的股票上市交易。

后来,科技公司,如英特尔、思科、微软等,之所以被吸引到纳斯达克上市,是因为这些公司无法理解,为什么像纽约证券交易所那样的市场,人们站在交易席位旁,相互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会比计算机支持的系统更有效率?而计算机支持的系统浑然一体,每周运转7天,每天工作24个小时。

为了让科技公司易于登上纳斯达克市场去交易,高登.麦克林取消了公司必须赢利的规定,使上市标准变得“对客户友好”了。30年后,纳斯达克市场的股票交易股数,接近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不过总市值还要稍逊些。

“集团企业”的精神及其基因

“熟练枪手”以及在销售和交易方面为其提供服务的人,处在最热闹、刺激的地方,也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而投行人员所处的地方,却是需要孜孜不倦地投入枯燥冗长的工作,不过,投行业务也会受到“熟练枪手”以及为其服务者所激发的市场活跃氛围的影响。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增长型公司的投资胃口很大,于是,华尔街人不得不走出去,自己创造出一些增长型公司来。此时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板块,涉及计算机、电子、图像处理、打印机等,激动人心,大有前途,但市场上并没有足够的公司来满足投资需求,所以一类新的增长型公司应运而生了,这就是所谓的“集团企业”,通过收购大量各种类型的企业拼凑而成。

像“熟练枪手”一样,集团企业(这在当时是一个多少有点儿贬义的说法,集团企业自己谁也不喜欢这种称呼)大量买卖公司,出手很快,保持着很高的交易频率,常常同时有好几个交易等待敲定。大约10年之后,多数集团企业都变得难以控制,只好予以解散了,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们却很热门,的确,它们也有存在的道理。

在“熟练枪手”看重成长性甚于一切的时代,集团企业自我营销时,便以增长型股票的形象来做宣传。作为增长股,集团企业受益于高市盈率,这意味着,当集团企业收购另一市盈率较低的公司时,根据当时宽容的“权益合并”的会计准则,合并后的每股收益则会提高。

这样一来,不管收购来的公司是做什么的,自身成长性究竟如何,只要收购交易愈多,每股收益便增长得愈快,使用杠杆的时候尤其如此。由此可看出,所谓的集团企业理念,多少是一个为引人注目而搞出的噱头。但是,这种自我推销的花招,在多年里都没人计较,所谓“成长性”倒是得了报酬,就是股价的不断上涨。

20世纪60年代,为数众多的集团企业被“组装”而成,以致到1969年年底,《穆迪行业手册》列出了数十家集团企业,称为“行业多样化公司”。别的不说,单是这数十家集团企业就收购了几千家公司,促成美国战后发生了第一波并购浪潮(也是20世纪的第三波),这波浪潮在20世纪60年代致使万家公司消失。

集团企业精神及其基因,20世纪80年代又将重现,表现形式是“杠杆收购”,20世纪90年代则以“私募股权投资”的面目再现了。

吉迪恩.拉赫曼:

当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与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就如何更好地应对此次经济危机产生分歧时,弗格森的回应幽默而谦和:“猫也可以看国王,有时历史学家也能挑战经济学家。”

《文明》

【英】尼尔.弗格森 著 曾贤明 唐颖华 译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李昕:

本书是冯骥才先生在城镇化浪潮即将吞没杨柳青历史上著名画乡“南乡三十六村”之际,进行的一项“临终抢救”工作:紧急抢救性的调查与存录。

《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

冯骥才 著 三联书店 2011年11月版

刘苏里:

只四字评语:惊心动魄。

《西伯利亚训诫书》

【意】理宁 著 杜舜年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柳传志:

钟国兴先生说的找点,我理解就是要一眼看到底,才能把

想做的事做成,对此,联想也是深有体会。

《找点》

钟国兴 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篇10:形容熟练含有手的成语

2、心闲手敏: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3、心辣手狠:心肠凶狠,手段毒辣。同“心狠手辣”。

4、心慕手追:慕:羡慕;追:追求。心头羡慕,手上模仿。形容竭力模仿。

5、手不应心:犹言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6、遂心应手:犹得心应手。形容运用自如。

7、心摹手追:用心揣摩,追随仿效。

8、心慈手软: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

9、心手相应: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样想,手就怎样做。

篇11:熟练运用Alt键的各种操作知识

在运行游戏或其它应用软件中,当屏幕上出现精美的画面时按下键盘上的Alt+PrintScreen组合键,就可以把当前活动窗口或对话框的内容拷贝至剪贴板,然后调用“画笔”或其它绘图程序,选取“编辑”菜单中的“粘贴”项,即可调出一幅漂亮的画面来。 当然,我们如果只是按下PrintScreen键,就是全屏抓图。

2. 关闭应用程序

按下Alt+F4键可以最快的方式关闭任何应用程序,而不用在文件菜单或工具条中寻找并单击“退出”或“关闭”。

3. 切换应用程序

按住Alt键不放,再连续按下Tab键则可以在一个对话框中显示出当前已经运行的所有程序的图标和当前激活的程序的图标及其名称,只要释放Alt键便可以立刻切换到该应用程序中,称之为“冷切换”。

4. 打开控制选单

在应用程序中,按下Alt+空格键可以直接打开系统控制选单。

5. 激活操作命令

按下Alt键可以激活活动窗口的菜单栏,使菜单栏的第一个菜单成为高亮条,而按下Alt键和一个字母就可以激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菜单项,如按下Alt+F就可以激活当前窗口的“文件(File)”菜单。此外,在对话框中,同时按下Alt键和带下划线的字母则可以选定该选项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6. 终止某一进程

按下Ctrl+Alt+Del组合键即可弹出一个“关闭程序”对话框,选取某一进程,然后点击“结束任务”即可快速终止该进程。而再次按下Ctrl+Alt+Del组合键则可重新启动计算机。

7. 弹出下拉列表

在对话框中,可以通过Alt+向下箭头键来弹出所选的下拉列表,以免去移动鼠标寻找并点击列表框下箭头按钮之苦。

8. 快速查看属性

按下Alt+Enter组合键或在按住Alt键的同时鼠标左键双击某对象(如资源管理器右边窗口中的文件夹、文件、桌面上的图标等,左边窗口中的文件夹不行),则可快速打开其“属性”对话框。其作用相当于点鼠标右键,并选取“属性”。

9. 切换DOS窗口

按下Alt+Enter组合键可以在窗口和全屏幕方式下切换MS-DOS。

10. 撤消上步操作

在Windows的各个对话框中,凡是对编辑框的操作都可以通过Alt+Backspace键来撤消,其效果和Ctrl+Z完全一样。该功能同样适用于微软的各字处理软件,如记事本、书写器、WORD等。另外,也可用该组合键来撤消文件移动或重命名等文件操作。

11. 切换辅助选项

对需要使用辅助选项快捷键的特定用户来说,Alt键同样可以助一臂之力。比如,按下左Alt+左Shift+Printscreen键可切换高对比度开关;按下左Alt+左Shift+Num Lock键可切换鼠标键开关。

12. 在Word中

上一篇:纸包装行业发展前景下一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