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记杂文随笔

2024-05-03

无尽记杂文随笔(通用13篇)

篇1:无尽记杂文随笔

无尽记杂文随笔

无聊人生的苦闷,

比不知何处的蝉鸣,更加铺天盖地。

教室里不流动的空气混杂着工业气息的花露水,

不洁净肉身沉默成一片霉斑,像

雨后满地被碾烂发臭的果。

我向食欲和消费主义投降,试图为低级趣味感到满足,

不停触碰静止的湖面,请它不至于成为一滩死水。

我和生活对望,落进无底深渊,

从起点坠向起点,即使这样也平静如常。

永远没有轰然之声。

长昼

从下午就开始轰隆隆地打雷,天色黯黯,

住一楼地板上都是潮气结成的水珠。

我最近又买了特别漂亮的裙子,没什么场合能穿,

向来都是这样,总是买些华而不实的衣物,

只为了某一次相聚或者出行。

那天顶着暴雨和老友见面,却没穿一直想穿的那条裙子,

我走进面包店时几乎衣衫全湿,

怀里紧紧抱着的自己的相机还好安然无恙。

如今和他不过分别几天,我心境和与他半年未见并无二致,

见时未有别,别后又仿佛忘了昨日才相见。

交流

想起和好友不自觉就开始的深入的长谈,

明明只为了吃些甜点小坐片刻,

恍然就过了晚餐时间。

能遇到思维能力对等,且互相宽容吸纳的人很不容易,

也许在那个我们交流的维度里,时间的流逝确是不同的。

惊雷

那电闪雷鸣就劈在你耳边,一个翻身就是生死徒刑,

你分明闭着眼,夜幕的创口却一再划过你的视界,

心头的钟摆数着晚到数秒的雷音。

那声响沉重到无法忽略,可以碾碎一切长梦。

暴雨痛吻大地,也用力扼住你脆弱的神经。

有时我还能听到大风过境,我窗前的树木和我一样惊惧颤抖,

由远及近,就像站在铁轨中间感受着飞驰而来的火车。

父母

父母有时待我真好,好到我会想:

要不就舍弃掉全然自我的追求,舍弃虚无的自我价值实现之必要,

简单地当一个他们想要的孩子。

在他们殷切盼望的道路上进行这一生,

是最普通的女儿,最普通的妻子,最普通的母亲,也仅此而已。

不,我并不是拒绝“普通”,

我拒绝的.是人们默认的唯一的道路,是人们不加思考就接受的世俗道德观。

所以我不,就像我抗争过的千百次,也像我已经犯过的千百次错误,

我不,我不,我不。

回忆处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胆小,缺失的勇气,

意识到自己多擅于溜之大吉,

看起来似乎慨然的告别,

只是为了把过往事物隔绝身外

恨不得判它死刑。

惨案

我捏死了在鲜艳的碎花裙子停驻的小虫,

竟带着点悲天悯人的同情,

想到它本可以在真正的花朵上死去。

对于我的确不擅长写小说这一点,我算是认命了。

我想着到这世上一趟,无非是为证明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来。

一生到此,所得所获寥寥无几,

人人都说我的这个年纪人生不过刚刚开始,我却常常抱着随时结束的心态,

只想活得更加无所畏惧些。

篇2:无尽记杂文随笔

教师的德才学识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科功底,每时每刻都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丰富自己,加厚自己的功底。新教师走上岗位,首先就应系统学习、研读本学科大纲、教材,尽快掌握大纲、把握教材,对自己要上的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大家还应关注市、区的学科信息,了解市内、区内同行最新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迅猛发展的大潮中,保持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较前沿地位。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我们工作中每一个小小的失误或不慎,都可能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伤害,有时甚至会造成终生的遗憾。同其他行业比,教育最不该失误,最不容许出现废品、次品。所以,教育最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最需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通晓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就青年教师而言,最有效的学习,就是要立足本职工作,精读部分教育教学理论书刊。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教师,必然会十分重视自己的业务理论及学科知识的进修,将读书作为自己的日常功课,并且努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用扎实深厚的学科功底去讲好每一节课。在这个读书与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必然会从经验积累的较低层次,上升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更高层次,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也随之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21世纪是一个经济、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实力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国民的素质又靠教育。因此,说到底,21世纪是一个教育竞争的时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尽快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教育教学科研必须先行。除了专职教科研人员外,我们每个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新教师更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基础教育科研队伍的生力军。由于我们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我们搞科研也就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课堂,我们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我们所在的学校,就是我们最大的科研实验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都是依靠在学校工作的优势才获得成功的。实践中,我们占有大量的科研对象,我们也最了解作为科研对象的学生的个性与共性。我们取得的科研成果,能够直接运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新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应从工作实践中选题: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研究本学科的教材、教法、学法,研究如何优化教学教程,研究如何加快自身成长......我们这种立足本职工作的研究与探讨,我们所得的点滴心得、体会,都是十分宝贵的。在这种对教育教学实践深层次的探索中,我们自身已不再是一个忙忙碌碌的教书匠;在这种长期不懈的探讨中,我们必将厚积而薄发,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

篇3:《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篇4:周五记杂文随笔

在南京城墙上面拍了几张照片,发了很久没有更新动态的朋友圈。现在的生活,少了很多分享的乐趣,我还是更喜欢私人很小范围的空间。lofter一直是属于我自己的存在,任何人都不知道,所以这里的我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很多篇,还会一直写下去,基本是流水账似的记录生活,又像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坚持了这么久,已然成为习惯。又要思考一下最近过的生活了,过了生日以后也没有什么不同,天气越来越热,工作渐渐忙碌,生活继续向前行进。我应该要去跑跑步,锻炼一下天天坐在办公室的僵硬的身体,也可以放松一下工作使我感到疲惫的心情。早睡真的无法坚持,睡觉前还是会玩很长时间的手机,找了很多书放在kindle,却不知道从哪一本开始看起。无趣又无聊的生活,还很是颓废。

之前就说过了,现在很不喜欢约饭,没多大意思,但是接下来的日子还是会做很多没意思的事,因为无聊啊。复联3下周上映了,一定要去看,好久没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了,自从上次和鲁子体验了一下最后一排观影,我就觉得找到了以后看电影的最佳选座。六月估计也来得很快,还有端午小长假可以期待。七月八月九月就很难熬了,没有假期,要不停的上班了。这个夏天应该计划出游一次,还没有计划去哪里,但是我真的应该出去走走了,毕业以后,还没有一个人出去玩过。其实除了玩手机,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只是其他事情做起来不那么容易而已。玩手机是最简单直接方便可以缓解无聊的。

今天一天雨也不会停了,宅宿舍,看看书吧。明天又要上班,简直是天打雷劈的心情,最近又有项目要答辩,心情很沉重,又要开始承受压力。等天气好起来,真的要去跑跑步了。

篇5:枇杷记杂文随笔

于是乎,各种果树相间种下。樱桃、苹果、梨子、柿子、红枣、梅子、板栗、核桃、李子、石榴、桃子、枇杷、开心果等等,整个一个"百果园"初具形态。诸果之中,最易得见收获的,要数桃子和枇杷了。

枇杷树容易栽活。次年枝叶发新,第三年可挂果。那一年,十来棵枇杷树仅成熟三颗。老爸老妈共享一颗。品尝之后,母亲决意要把剩下的两颗留待我和妻女摘尝。可惜的是,一颗被鸟雀吃了,一颗因熟透而掉落了。没有掉落的,是母亲对枇杷果之甜的欣喜描述;没有掉落的,更是我们对来年的美好憧憬。

第三年年底,枇杷花开。幸有学东君光临老屋。这一武警出身全能比武全省第一名的四川小伙,英俊是次要的,身体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枪法准;重要的,是粗旷中有细腻,细腻中有豪放。

或许是他四川老家种果为业的缘故,学东君熟练地剪枝、打花。当留的枝芽端详许久,再粗壮繁茂的冗枝果断剪落。那一束束枇杷花,果断剪去一半。剪得我老爸眉头紧蹙。

果然,第四年枇杷果大,味甜。成熟时节,那翠叶枝头,簇拥着颗颗橙黄透红的圆果,随风摇曳。可惜的是,这一年女儿就读高三,繁忙的学业使她无暇感受亲自采摘枇杷果的乐趣。正是这一年,在这枇杷果似的酸酸甜甜里,女儿只身离开了我们远赴大连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

又是一年花开季,又是一年果熟时。忘了打花,忘了施肥,今年的枇杷粒多个小。在风风雨雨期待成熟的日子里,我和母亲近乎一致决定,待枇杷果成熟时,一定要拣最大最甜的给远在大连的女儿寄过去的。

老爸拿剪,老妈指挥,我挎篮接果,妻挑拣包装。带着方方正正的一盒枇杷,怀着酸酸甜甜的一腔情愫,我把一家人的心意托予了顺风快递。

微信里传来了女儿收到枇杷的照片,电话里传来了她和室友分享枇杷的喜悦。其实我和妻心里明白,这多雨少阳的季节里成熟的枇杷,无论如何是难以合女儿喜好的。

枇杷成熟季多阳,果就甜得多。在妮娜君的真情指点下,我决计要母亲把个小味酸的枇杷果酿成枇杷膏。在学东君的耐性指导下,我决计在果落后及时施肥,在花旺的凛风里果断打花,在"微雨燕双飞"的季节里果断疏果。

篇6:捉鱼记杂文随笔

除了吹海风这条,其它都与我无关。

今天也在吹海风。

为了稍微锻炼一下快废了的四肢,吃过晚饭出门遛弯已经有个几天了。虽然只是漫步,但至少还是有在动对不对。前一周潮水退到最低,导致沙滩全是裸露的滩涂淤泥。而今天到海边一看,这个时间正好,海水正在退去,但还未退到最低(按照算法今天6:20的时候是高潮,8点半差不多是在退潮了),海水低低的卷着沙滩,一波又一波,刚冲刷过的沙子很平坦,走起来也很舒服。于是沿着海浪漫步,让海水随意卷着沙子打上脚背,冲力时大时小,每一步踩在沙上,或踏进水里,有如嬉戏。初秋的水终于已经有几分凉意,但并不寒冷。周遭一片黑暗,只有远处灯火通明,璀璨的感觉。岸上的路灯距离太远,根本照不到海里。黑黢黢的水反映着些许亮光,只能是来自天上的月亮。

整片海滩寂寥无人,或许有零星几个,总之都在黑暗里互不可见。世界就只剩下拍打沙滩的水声,模模糊糊无尽的沙滩,压得低低的云层,月亮冷冷清清,以及掠过耳畔的风声。海水带走脚下的沙粒,一颗颗滑开去,然后再度卷土重来。似乎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安静而安稳,呼吸在天地之间。

于是可以想象是任何人,任何世界,只是这样一片沙滩,在黑暗中,也可以是无尽之海……正当我这么浮想联翩,突然,眼前一片灰暗的水里有什么东西一闪,弧形……

银白色。

打开手电一看,竟然是只鱼,不断扑腾着,随着海浪被冲上来,搁浅在沙滩上,但又挣扎着想游回去。看着那条鱼在灯光下闪烁扭动,脑子还想着刚刚的安逸,一片宁静,想让它再游回海里,于是俯下身,想把它……突然,脑子里蹦出:

活鱼!水煮好还是香煎妙?红烧也不错,绝对新鲜活蹦乱跳!

于是刚刚碰到它的手指就变成了——

我抓!

呃,这一瞬间证明了自己是真·中国人!

一番抓捕,刚刚看着在沙滩上无能为力的鱼儿突然猛力蹦达起来,挣扎,挣脱,又落在沙滩上,海水及时而至,它趁机逃走,但又被海浪推了回来(退货!我们不要!),于是又再一次,水和鱼和沙和人类的爪……

再一次,再一次……

下一刻,它已经在海水无力触及的沙滩上,喘着,被我的脚挡住了去路。但刚刚捕猎模式大开的我这才发现一个问题,这TMD的要怎么才能把它带回去啊?用手?显然完全不可能。就算我能在每次挣扎后都HOLD得住,我也不想就这样抓着(单手,相当有feel)一条鱼横过大街回家。于是苍天啊,一人一鱼,一期一会,竟相对无语凝噎。

呃,要不,放你回去如何?你看,其实我也不爱吃鱼,只是见了鱼,总是要抓的(你是猫还是啥?),这可是人生头一回逮着活鱼啊!

鱼没理我,已经翻白眼了。

于是又是一抓,带到深点的水里放开,开始它只是随着海浪上上下下,底朝天不能动了一般,渐渐的开始翻过身,再仔细一看,它并不是随着海浪,而是在水里转着圈,对扛着将它再冲上来的力量。转着转着,银色的身影渐渐往深一点的水里去了。目测已受到百万吨的惊吓,一时半会是没法高兴得起来了。

没意外的话,要么与人类不再相见,要么,下一次再见到人类,绝不会是这个结局了。

因为,以后记得要带塑料袋呀!

艾玛,一手腥味!

And...我还记得在一个海岸边,发现一条努力扑腾上岸的小灰鱼,我的一个哥哥说,别踩了那条鱼,我还拿它有用呢~

Castiel:有啥用?

Gabriel:香煎小灰鱼啊~不然红烧也不错你喜欢哪个?

篇7:念念成长记杂文随笔

阿美在阳台搭刚洗完的衣服,忽然听到一岁九个月的念念,口中念念有词,一遍一遍不停地重复说着不咋着,噗嗤笑出声来。

念念。

嗯。

谁不咋着呀?

念念不咋着。

哈哈哈哈······谁教你的不咋着呀?

姥爷。

哈哈哈哈······您姥爷可真中!啥都不教,教你个不咋着!

不咋着,不咋着,不咋着,不咋着······

(二)语言

一岁八个月,是念念在语言表达方面发生明显进步的分界线。

之前,只会单音节字,或单音节字重叠,譬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姥姥、太太······双音节字就不行了,譬如,会说姥,会说爷,却不会说姥爷。

之后的某一天,在大人的反复教导下,突然就把“姥爷”两个字连在了一起。虽然很僵硬,虽然两个字中间拖得很长,虽然说出来很困难,但是,清清楚楚地连在了一起,“姥——爷”。猛然闻之,大家惊呼。我突然意思到是在喊自己,就柔声地大大拖长字尾地应了一声“唉——”。

从此,语言进步加快了。

三音节字譬如“念念吃”,四音节字譬如“妈妈手机”,都慢慢地从那张小嘴里蹦了出来。

(三)变化

过了半岁,因为爸爸工作忙,念念就随母亲来我家住,只是偶尔回她们自己的家。

念念一直非常省心,也极少闹人。每天睡醒以后睁开眼,从来不哭。不会坐时,就睁着俩眼自己在床上蹬打着玩。会坐以后,就自己爬起来,往床沿儿上挪移。大人发现的慢一点,有两次就滚下了床。

近几个月以来,随年龄增长,和自我意思的觉醒,越来越粘人,越来越闹人,而且异常地固执。譬如,她拿到手里的东西,任何人都要不走,除非用另一样东西交换。只要她的目的达不到,就会一直哭闹,直至达到目的。如果在母亲那里达不到目的,就会在姥姥那里达到;如果在姥姥那里还达不到目的,就会哭着一双泪眼转向姥爷。小东西似乎总结出了经验,因此屡试不爽。

每逢此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双江对儿子李天一失败的教育,想起前段时间因为母亲无钱给他买车就连捅母亲九刀的那个留学生。孩子教育必须从小做起,小时候形成的世界观,直接影响人的一生,甚至于影响一个家族的兴衰。

(四)扭转

我不止一次向阿美、阿女说过自己的想法和担忧。最后三个大人一致决定,要趁早扭转这个小东西的不良倾向,要让她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一岁九个月的念念,又开始耍脾气。半夜下一点了,不睡觉,掂着一袋子西瓜子,就是不松手,非要妈妈给她剥剥吃。而妈妈已经困得不行。阿女几次试图让念念放下瓜子,哄她睡觉,都没有成功。念念坚持要妈妈给她剥瓜子吃,而且在以往的经验里,总能达成目的。但是,这一次阿女终于狠下心来,不再有求必应,而是要给小东西制造一次碰壁的机会。

念念百试不爽的武器就是哭。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已经是共识。于是,念念一直哭。因为妈妈不给她剥瓜子,她没能达成目的,就扯起嗓门大哭。终于把我们吵醒,一个一个穿衣走下楼来。一看有了救星,念念哭声更嘹亮了。

此时,阿女已经从卧室到了客厅,念念掂着瓜子哭着跟在后面。小东西的目的已经变了,发现剥瓜子的目的达不到了,就要妈妈抱抱。但是,妈妈就一个要求,放下瓜子。

先是哭喊着,妈妈剥剥(瓜子);现在是,妈妈抱抱。

妈妈则说,念念把瓜子放下,妈妈抱。

念念不放,妈妈抱抱。

念念不放,妈妈不抱。

母女俩杠上了。

念念哭着走向姥姥,张开双臂要姥姥抱。正当姥姥要弯腰去抱念念的时候,我阻止了她。

今天非制服她不可。

接下来就是对峙。三个大人都不理小东西。小东西一直放大声哭,哭了大概有两个小时。我们就坐在沙发上陪着,只是不理她。中间念念已经有妥协的表现,丢下了瓜子,妈妈也抱起了她。但,就是不睡觉,还是哭。妈妈实在受不了了,自己去了卧室,把念念关在外面。

实在没办法了,哭不开门,就去求姥姥抱。姥姥不抱,就找姥爷。

一边哭着,一边不停地说姥爷抱抱······

我走过去,念念睡觉,姥爷就抱,你睡觉不睡?

不睡。

不睡不抱。睡不睡?

不睡。

不睡不抱。睡不睡?

睡。一边继续哭着,却终于改了嘴。

姥爷伸出手抱起来念念,刚抱起来,就又改口不睡。

不睡不抱,又放下。

睡。

睡就抱。刚抱起来又改嘴不睡。

不睡不抱,又放下。

睡。

············

如此反复多次,终于不再说不睡。抱起来,交给姥姥,姥姥抱着去卧室交给妈妈。也许哭了许久,小东西也已经过于疲困,很快就睡了。

篇8:女汉子成长记杂文随笔

还记得老公在印尼买这个行李箱的情景,“最近行李箱5折,你要买个什么样的”?几个颜色我挑了黄色,觉得阳光。当问到大小的时候,我豪不犹豫的说“要最大的,店里最大尺寸就好了!”老公再三劝说,行李箱太大了,估计我拉不动,我不为动容,自从有了孩子,大的行李箱太重要,太实用了。

小孩二岁时候,冬天回家过年,拖家带口,就像搬家一样,小孩保暖衣至少要带四至五套,棉衣棉裤,鞋子,尿布湿,奶粉,氺杯,常用感冒药,担心小孩感冒咳嗽,还要备雾化药与雾化机。我自己带二三套冬天的换洗衣服,稍微带点礼物给家人,一整箱就会塞得动弹不得。

当我回家时,爸爸妈妈一看我的行李箱就皱起了眉头,“带着一个小孩,还拖这么笨重的一个箱子。”妈妈心疼的看着我。

昨天返深,爸爸把我送到县城,他一再叮嘱,“上火车的时候,出点钱叫拖运工帮你把行李箱拉到火车上,我搬起来都很费劲,你别逞强,你牵好然然就好了”我的车开了很远,他还在原地站着看着车子缓缓的消失在车流里。

在车里,然然由最初的兴奋不已,然后是如坐针毡,昏头晕脑,最后催眠入睡,等车已到车站时,他睡意正浓,让他勉强站起来,也是闭着眼睛,不忍心,只好一手抱着40多斤的儿子,一手推近70-80斤的箱,背上还了一个十多斤的包放的随身吃用的物品。就这样找了一个附近的饭店,抱了他一个小时,在那里解决了晚餐。

还有4个小时,人生地不熟,想去逛街,又带着太多的行李,想去开个钟点房休息,问了下两个小时要128,算了一下,太不划算了。

于是继续往前走了,去到了一间咖啡厅,那是用木头与垂帘隔开的包间,里面有两个长沙发,放了蓬松的抱枕,中间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可以坐着喝点饮料,吃点小吃。点了一杯现榨的梨子汁28,土豆条18,然然津津有味的吃着东西,看窗外的车来车往,灯火璀璨。

有Wi-Fi,我躺在沙发上刷微信,看手机,然然吃完东西也开始无聊了,我从行李箱里拿出绘本给他看,然然还是很听话的,一个人静静的看了半个小时。

10点15分,我们从咖啡店出来,步行10分钟就到了车站,汽车晚点了几分钟,报点进站时,我居然忘了找人帮忙,那么高的楼梯,我左手牵着然然,右手一步一步的顺着梯子往下移。“你太厉害了,带着个娃,还提着这么大的行李箱,这恐怖是我们市里最大的吧”有个娇艳欲滴的女孩,踩着高跟鞋经过我身边时说到。

篇9:记老友与一梦杂文随笔

想起他偏大的脑袋,憨憨的笑

想起他聪明的读书时期,并不复杂的辍学,让人唏嘘的离去

他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数总分第一名,我排第二

他和我一起去参加区里的竞赛,早上起得很早来喊我,我妈给他也下了一碗面条,葱花面加鸡蛋,我们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去街上

长街无行人,我们在那里等其他同学,太冷,在路边做早餐的小店外就着铁皮油桶改成的炉子烤火。记得那家的“斗馍”味道好极了,松软热乎,带着一丝甜味。

后来,他同我进入同一所初中,初一毕业的分班考试都考进了所谓的“实验班”,初二时的班主任陈爱国老师是教数学的,个子不高,记得他的数学很好,所以总分也在我前面。

他后来因家里经济原因辍学,再后来曾离家出走过,再后来学厨师。

我们同村不同湾,湾里有人大年初一生日,他学艺有成后,总在初一来做寿宴,便来我家拜年,顺便坐坐。

我便也抽空在初八前去他家里拜年,有时在家,有时赶着去其他村子做酒席了。他在家我便多坐会儿,他不在家我便少坐会儿,他父母都是老实人。

后来听说因空调安装的事和他爸吵起来,一时想不开,便走了,三十不到。

听到他走的消息,彻夜无眠。

做的梦与他有关,梦见初中上学的那条路,梦见因为什么事在那条熟悉的路上跑,似乎是迷路了,他来了,拉着我跑,梦中的我依稀知道他已经不在,却对他的出现没有犹疑,只有惊喜。

梦见他拉着我跑回了正确的路上,终于跑到了街上。

梦中他拉着我踩的路似乎是柔软的。

我不信鬼神,却希望天地间如他一般逝去的好人有个安心的去处。

篇10:女汉子成长记杂文随笔

“这个行李箱这么大!公交车太多人了,放不下。”公交车司机夸大了张开了嘴巴,没商量的说到。

“你这个行李箱后尾箱估计装不下”出租车司机瞄了一眼我的行李箱,看着我还背着包,拖着个孩子。都不愿下车就离开了我的视线。

还记得老公在印尼买这个行李箱的情景,“最近行李箱5折,你要买个什么样的”?几个颜色我挑了黄色,觉得阳光。当问到大小的时候,我豪不犹豫的说“要最大的,店里最大尺寸就好了!”老公再三劝说,行李箱太大了,估计我拉不动,我不为动容,自从有了孩子,大的行李箱太重要,太实用了。

小孩二岁时候,冬天回家过年,拖家带口,就像搬家一样,小孩保暖衣至少要带四至五套,棉衣棉裤,鞋子,尿布湿,奶粉,氺杯,常用感冒药,担心小孩感冒咳嗽,还要备雾化药与雾化机。我自己带二三套冬天的换洗衣服,稍微带点礼物给家人,一整箱就会塞得动弹不得。

当我回家时,爸爸妈妈一看我的行李箱就皱起了眉头,“带着一个小孩,还拖这么笨重的一个箱子。”妈妈心疼的看着我。

昨天返深,爸爸把我送到县城,他一再叮嘱,“上火车的.时候,出点钱叫拖运工帮你把行李箱拉到火车上,我搬起来都很费劲,你别逞强,你牵好然然就好了”我的车开了很远,他还在原地站着看着车子缓缓的消失在车流里。

在车里,然然由最初的兴奋不已,然后是如坐针毡,昏头晕脑,最后催眠入睡,等车已到车站时,他睡意正浓,让他勉强站起来,也是闭着眼睛,不忍心,只好一手抱着40多斤的儿子,一手推近70-80斤的箱,背上还了一个十多斤的包放的随身吃用的物品。就这样找了一个附近的饭店,抱了他一个小时,在那里解决了晚餐。

还有4个小时,人生地不熟,想去逛街,又带着太多的行李,想去开个钟点房休息,问了下两个小时要128,算了一下,太不划算了。

于是继续往前走了,去到了一间咖啡厅,那是用木头与垂帘隔开的包间,里面有两个长沙发,放了蓬松的抱枕,中间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可以坐着喝点饮料,吃点小吃。点了一杯现榨的梨子汁28,土豆条18,然然津津有味的吃着东西,看窗外的车来车往,灯火璀璨。

有Wi-Fi,我躺在沙发上刷微信,看手机,然然吃完东西也开始无聊了,我从行李箱里拿出绘本给他看,然然还是很听话的,一个人静静的看了半个小时。

10点15分,我们从咖啡店出来,步行10分钟就到了车站,汽车晚点了几分钟,报点进站时,我居然忘了找人帮忙,那么高的楼梯,我左手牵着然然,右手一步一步的顺着梯子往下移。“你太厉害了,带着个娃,还提着这么大的行李箱,这恐怖是我们市里最大的吧”有个娇艳欲滴的女孩,踩着高跟鞋经过我身边时说到。

篇11:佛系少女,行禅记杂文随笔

的最后一天,我在杭州的釜托寺度过。

那段时间莫名的吹起“佛系”风,为了体验真正的佛系,我特地和稻草人旅行一起去体验了行禅。

于12月30号早上07:39分在上海南站集合,出发前往釜托寺。

我们在安吉的杭宣古道下车。杭宣古道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那时要从杭州到南京,必须翻越杭州北边的崇山峻岭,所以杭宣古道因此而生。

杭宣古道

古道开始日益繁忙,过往的商队渐多。古道周边出现了很多庙宇,釜托寺便是其中之一。 釜托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梁朝,距今约10了。

在北宋时期十分繁荣。而后来多次毁掉,又多次重建。最近一次重修,是20世纪80年代。

寺院建在安吉的大山深处,需要走过一段古道才能到达,沿途穿过南宋时期的遗迹独松关。之后,就可以到达釜托寺,一座被竹林环绕的寺庙,一年四季都禅意盎然。

那天下着细雨,我们徒步穿过曾经商贾往来的杭宣古道,穿过整片的竹林,一路小溪,细雨相伴,整个人也慢慢地静了下来。古道步行约1小时,慢慢走也不觉得累,一颗从都市来浮躁的心,沉淀了下来。

穿过古道,来到藏于竹林深处的釜托寺。寺里的住持带着我们参观寺庙,讲解釜托寺的前世今生。

我们来到禅堂,学习佛教中的礼仪和佛法的入门知识,这是感受寺庙生活的第一课。

随后,我们在法师的引导下,体验坐禅,俗称“打坐”,调整呼吸,静观自己,从外在世界回归到自己的内在世界。通过眼观鼻鼻观心,找到回归自己内心的路,听自己的心声。

用过晚斋后,庙里给我们安排了佛教电影。那部电影叫《一轮明月》,讲诉了李叔同大师的一生。从电影中我了解到了李叔同求法之路的不易,也被李叔同大师的才华所惊艳。

李叔同在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诸方面造诣颇深,才华满身。著名的作家、漫画家丰子恺就是李叔同的得意门生。

通过佛教电影,深度了解,求佛法路上困难重重,要有一颗无比坚定的心和强大的信仰,方才可以求仁得仁。

看完电影后,就准备洗漱入睡,庙里给我们安排的禅房是两人的标准间,和连锁酒店的标间类似,条件尚可。我觉得住宿条件已经很好,还提醒我们21点关灯睡觉,睡了一个难得的早觉。

早上五点半起床,参与寺庙的早课,和师父们一起念经。

听着师傅的念经,我唯一听懂的就是心经,其他都没听出来,好多都是梵文,师傅们读的非常流利,速度也不慢,历时大约一个小时,几乎把一整本经书都读完了。

让我体验了一个仪式感满满的早晨,明显感觉这是寺庙里最庄严的仪式,师傅们对佛法的虔诚,让我心生敬意。

上完早课,用早斋。整个早斋过程又称为“过堂”,也是一堂课。住持讲解了吃斋饭的学问。从如何摆筷子,到如何添饭,再到用完之后如何祷告,讲解特别详细。原来,一粥一饭,皆是佛法,用心就会有收获。

上午安排了坐禅和抄经。经过禅坐之后,让我们达到精心的状态。静下心来,带着恭敬心安安静静地抄三遍心经,并诵经供奉。

抄经之前,要先洗手,洗完手后,不能用其他任何物件擦手,以免手上会沾染任何气味,要将手上的水甩干净。然后直接抄经,在抄经的过程中,不可中断,直到抄完才可以做其他事情。原来抄经也极其讲究的。

抄完经以后,我们随着住持去登塔,塔高七层,每一层供奉着不同佛菩萨,各种各样的壁画,讲诉了一个佛菩萨的求佛之路和责任及义务。总的来说,是救苦救难,普渡众生。

午斋后,启程回上海。

这是我第一次住在寺庙里,20的最后一天,我用这样的方式来告别过去的一年,迎接新年的到来,通过两天的`学习之后,我觉得这是我经历过最有仪式感的告别方式。

寺庙的前门属于杭州,后面一小部分属于安吉,后面就是一片竹海,就是李安《卧虎藏龙》的拍摄地。所以,站在塔的第七层,听风吹过竹海的声音,感受风拂过脸颊的诗意,甚是惬意。

晨起早课、烧香、礼佛、打坐、登塔、抄经、用斋。哪怕是烧香拜佛这样简单的事情,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何跪地、如何叩首、扣几个头、如何起身、如何作揖,事无巨细,皆有讲究。

通过两天的体验,我开始有点明白,何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以佛经为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和佛法融为一体。所以,从知道到做到,和佛法知行合一。

真正的佛法是庄严神圣的,是对生活极高要求。绝对不是外界所认为的毫无作为,无所事事,一心散漫的“佛系”。真正的佛系,绝对是对自己要求严厉,事事做到极致。当你说自己佛系的时候,你一定要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

一个完美的告别仪式,我结束了我的年,勇敢面对新的一年。新年愿望:愿自己越来越美好。

我是钟灵毓秀。佛法云: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感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相逢,祝好!

篇12:记金陵长江大桥的杂文随笔

初次邂逅长江大桥,正如“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朦胧。我坐着583路公交车(前年秋已经换了路线),从阅江楼一侧驶入,回望观得是燕子矶,二桥远远地在那边,也是朦胧的。

在桥上只看得江水茫茫,想起苏轼的《赤壁赋》里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自然就懂得那一叶扁舟中诗人的心,我是蜉蝣,我是沙砾,我是江上的风或是江底的尸体。

扬子公交温馨提示:“前方驶入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每次听到这样的提示,我就自觉的,也可以说是情不自禁地拨开遮阳的窗帘,因为我知道这一刻多多少少的有了那么一点的神圣意味。这种观摩虽尽收眼底却是读不懂多少的沧桑变化。

桥连接着两岸,对岸的对岸也管对岸叫做对岸。这是一种沟通联络,对许多人来说桥的这岸是生活,桥的那岸是工作。

当我终于亲自走在这座桥上的时候,我能看到许多,不仅是来来往往的行车行船行人,更多的是他们的生活姿态。

而促使我要来这里走上一遭的,也是他的即将封闭维修,这一别就是两年多啊!所以啊趁着我还年轻,趁着我还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要尽力地去抓住啊!

车子走在这座建筑之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长江,看见砂轮在浑浊的水面上机械工作着,偶尔的会有一两艘货轮穿过这座建筑,有时候你不得不回头看一眼,只可惜在车上的视角总是受到了限制!

所以每每只在车子之上来感受这样的一种宏伟,总是觉得是一种亵渎,太过于随意。所以,此行就是为了弥补这样的缺憾。

我背着书包,一壶水,可惜没有面包一片。我从桥北汽车站开始了徒步之行,凭借着我的稀薄记忆,我一路快走。

但笑话还是被制造了出来,我错过了入口,一直沿着高架之下走着。私以为某个地方会有升降机?不然怎么会在途经中看见行人呢?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失误,让我从另外的视角来领略这座建筑,如此的精美如此的高雅如此的恢宏!

我不知道有多高,比几层楼还要高。他的构造属于双层的巴士,上层汽车道下层火车道,我从这样的视角沿着江边走着,雾气蒙蒙……

有汽笛的声音,远远的,在江的对岸,在那头,或者又是很远的上游。也不知是哪一艘。

后来我去了江的对岸,那边没有什么遮拦,可以直接去亲水区域,几棵水柳树,剩下的就是七零八落的碎石块,有大的也有小的,依稀记得挑选了,又学着小时候的模样打起了水漂,一个,两个,最多三个,就沉了底。

在这里我抬头就看见了桥的心脏,他在动,是一种律动,也是一种呼吸的节奏。我不敢大喊大叫,生怕惊扰了他,尽管我的声音不可能比得过列车驶过。

苏联人没有想到中国人有的是智慧和人才,所以啊他骄傲的屹立在这里,也是永恒。

为了一探究竟我终于还是原路折返到上桥的地点,踏上桥的那一刻我是有些害怕的,毕竟车流量大的惊人,没有多少行人走动,至少我走了约摸十分钟都没见着一个和我一样的探索者。

倒也有种唯我一个的自豪感!越往前走,桥面升高,看的也就越是广阔!站得高看得远,此刻才有真正的体会。

来往的多是打工的下班者,他们把吃饭的家伙大大小小的装填在小小的摩托车电瓶车上,他们舍不得那几块钱于是也算是冒着风险在桥之间穿梭,我自然是害怕的。

后来桥封了,就有人改坐轮渡,有的人选择二桥。时常能看见船上装的都是电瓶车,这就是生活,没有几个人像我一样看到长江感叹一番,他们司空见惯。小时候就沿着长江跑,如今也还是沿着长江跑。

我只在入江口处往前一百米的地方停留,如果要走下去,一个小时估计都不敢说。而且天色已晚,考虑到种种因素我也就量力而行了,倒是不抱有什么遗憾的,这种接触已经让我很是满足了。

我希望是能够走完的,一个人有没有说话的人,光一个人感叹人生了。下一次,等着某个人一起走,数着沿途的路灯,数着江边的沙船,数着来往的旅人……

我原路返回,看到站岗的军人,看到骑车的人,看到了和我一样的步行的人,看到了远处的摩天轮,看到了远远的一条长龙吞云吐雾,他在呼吸,这种心跳的律动着实让人激动。

对于大桥,他是人们的工具用以交通出行;他是人们的日记用以记录生活;他是人们的历史用以缅怀先烈。

篇13:记童年一件小事的杂文随笔

我在青年教师论坛上看到一句特别有实在意义的话,很是喜欢,便摘录下来,与之分享。

一个人能安身立命,显示自己独特性,带给自己一生幸福、自信的,一定是自己的长处。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我在想,嗯……这句话说得挺有道理,看看此时的我,仿佛有种感同身受的模样。一个人的长处确实可以让自己安身立命,让自己变得独特,更能给自己带来自信和与之而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个科学家,他用智慧的头脑为世界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更新,更便捷,更科学的技术产品,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他的智慧,给予他自信;他的发明创造给予了他不懈努力付出后所得的成就感;而他为人类创造的福利则是每一个科学家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一个医生,当他为快要死去的病人带来生的希望的时候,即便是累趴在手术室,心里都是充满了对这份职业的责任感的敬佩及灵魂深处的成就;当医生看到自己的病人脸上流露出那对生命迷茫无望的神情,到后来洋溢着希望的脸庞,我相信,此时的救世者心灵充满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此时此刻,救死扶伤则是他们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一个警察,他必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如远赴边境的战士们,他们放弃城市灯红酒绿闲适的生活,放弃和亲人朋友长相聚的喜悦,选择在恶劣环境下坚守岗位,保卫边境一片安宁,他们不畏艰苦,不畏严寒,用顽强不屈的意志和生命捍卫祖国一方领土与尊严。在笔者眼中,他们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在人民心中,他们更是值得敬佩,英勇无畏的战士!

我想,对于目前是一个中文系学生的我来说,能让我安身立命,显示自己独特性,带给我幸福,自信的长处,那应是非“汉语言文学”莫属吧!

脑海里突然涌现出两个佛系语录,‘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如果非要选的`话,这两句话我更倾向于选择相信后者,否定前者的原因是:我认为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一切也许并不是所谓的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我们前期所做出的种种选择,才有了后面所谓的安排。这句话对于我来说,它所表达的情感实在是太安逸了,所以难以顺理成章地接受,它好像是在告诉人们,别做挣扎了,别想着如何如何改变了,生活,婚姻,家庭,事业,等等……一切都顺利也好,不好也罢,而你要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我,则像想冲破牢笼的鸟儿一样,充满了想改变,想挣脱的野心和欲望,我不相信现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只相信一切都应有“更好的安排”。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想,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相信一个人的发展,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就好像你为什么成为了现在的你,为什么成为了今天的模样,也许这是你以前梦想着成为的模样,亦或是你讨厌的模样,但是,有一天当你忽然转身回头沉思过往时,你也许就会发现,这一切好像都是冥冥之中自有的安排。冥冥之中,我似乎发现这一切都像是自有安排。今天的我之所以选择相信能让我安身立命,有独特性,能带给我自信,幸福的是“汉语言文学”(语文),那得感谢成长中遇见的所有良师益友,是受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受益无穷,爱上汉语言文学,(小时候我崇拜你,长大后我便成了你)慢慢地努力成为梦想中的模样。

回忆从小学到高中期间,似乎能给我带来自信快乐,带给我荣耀,尤其让我值得骄傲的就是语文学科!在校时,老师的鼓励与表扬,同学的仰慕与赞赏,还有自己心目中那许许多多的窃喜和感动,以及那些至今还忘不了的温暖而又响亮的掌声。时光如梭,现已过去许久,蓦然回首,没有想到的是,原来这些鼓励冥冥当中都成为了支撑着我这一路走来为梦想潜心前行的动力和支柱。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对“语文”的热爱,我只想这样: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终身语文。不忘初衷,方得始终,希望我能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有所热爱,有所向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无尽记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枇杷记杂文随笔05-14

北漂租房记杂文随笔04-15

念念成长记杂文随笔04-28

周日闲记杂文随笔04-29

爱无尽头范文05-15

无尽的思念日记04-12

无尽的延长作文04-21

随笔杂文范文05-17

杂文随笔范文05-18

花见杂文随笔04-09

上一篇:乡镇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左肩痛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