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生

2024-04-09

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生(通用8篇)

篇1: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情况

哈工大新能源汽车主要研究课题组有郑萍,崔淑梅两位教授以及陈清泉(C.C.Chan)院士。

郑萍老师主要研究的是基于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也叫四象限能量变换器)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崔淑梅老师主要研究基于感应电机的电气无极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及纯电动汽车和电容车。此外我校机电工程学院也有研究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就是利用液压泵和马达代替电机和发电机实现混合动力驱动。

总体看来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汽车发展主流,其中以电驱动混合动力为主;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很好,目前主要问题是电池成本太高;纯电动汽车的瓶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电池问题,包括使用寿命,成本,功率和能量密度及安全问题,目前锂电池开始成为纯电动汽车的主流电池,另一个问题是电网问题,大范围推广纯电动汽车会给电网带来很多挑战,电网改造和充电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哈工大承担的“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日前通过国家验收专家组验收。专家们对这项包含6个专利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校研制的电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上有创新特色,控制功能完全达到整车要求。

由哈工大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崔淑梅教授等承担的“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及王福平教授等承担的“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是生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部件。据有关专家介绍,使用工大科研成果的混合动力汽车,可节约使用一半燃油。

据介绍,使用哈工大科研成果的混动汽车虽造价较高,但行驶费用比普通汽车减少1/3,保证了零污染。司机在驾驶中可随时了解车体各部位情况,车辆还可随时对漏电、短路、刹车失灵等危险发出警示。专家认为,此种汽车今后将成为小区运输、短途公交的“主力军”。2011年12月3日,浙江东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哈工大新型电池联合研发技术中心签约仪式在哈工大举行。哈工大化工学院院长黄玉东和东颐公司总经理郑燕燕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据了解,哈工大化工学院王殿龙课题组研制出了具有快速充电性能的石墨烯/磷酸铁锂复合储能材料。该储能材料既具有超级电容器材料的快速充电性能,又具有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高比容量。化工学院与东颐公司合作组建东颐-哈工大新型电池联合研发技术中心,利用石墨烯/磷酸铁锂复合储能材料,联合研制基于超级电容复合锂离子嵌入充放电机里的新型“超级锂电池”。据悉,将这种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的新型电池用作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电动车(PHEV)的动力电源,可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并能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方便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

篇2: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生

设计学学科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 适用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学学位、工学学位)、工业设计(工学学位)复试面试实施细则

面试总分80分,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外语水平。考生需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一)面试主要内容

①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

②综合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

③外语听说能力;

④大学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

⑤专业课以外其它知识技能;

⑥特长与兴趣;

⑦身心健康状况。

考生可提供反映自身能力与水平的相关材料,如:由学校权威部门出具的成绩单和排名(应届生为前三年的成绩),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各种获奖证明材料、撰写的论文或社会实践报告、其它能证明考生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材料。

(二)面试流程:

①考生在侯考区等待,所有考生需将手机关闭并上交;

②在导引员的引领下,考生提前20分钟抽题准备,到指定小组面试;

③考生用外语自我介绍5分钟,然后回答抽到的题目;

④面试结束后直接离开,不允许与未参加面试的考生交流。

(三)评分方式:

篇3: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生

在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各大高校大规模进行扩招以及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各高校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相对不足,各高校特别是三本独立院校均反映在土木工程的实践环节遇到困难较多,笔者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1 我院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院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相对比较完善,包括了课程设计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方面,现在根据我院土木工程教学方面的具体现状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1 在课程设计教学方面

本院土木工程专业从大一到大四班级众多,但是老师比例明显不足,课程设计布置下去之后,由于安排给每位老师的学生指标较多,这样就造成了老师不能实现给每位基本上进行课程设计辅导,学生面对课程设计更像是面对“家庭作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在宿舍自行完成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当中也只有少数成绩好、好学求问的学生经常问指导老师问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较差,虽然每周都安排有几次集中辅导,但是学生并不能做到人人都到,人人都能针对课程设计中的问题提问指导老师,结果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完全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完成了课程设计,中段大部分学生也基本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不乏有少数基础知识差学习不积极的学生会照抄别人的设计成果。

事实上,课程设计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位同学能够锻炼设计能力,将书本知识学会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去,是学生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之后,系统的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的一次练兵,意义非常重大。

1.2 在实验教学方面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在全院所占比重最大,有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测量实验室、道桥工程实验室等等。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对工程进行局部认知,并且动手操作实验仪器,争取每位同学都能独立完成一项实验,能够基本上对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进行论证,但是我院土木工程学生人数太多,实验仪器数量偏少,在安排的实验课时有限的条件下,并不能让每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

再者,我院的实验条件十分有限,实验老师没有条件给学生做梁板等大型构建的实验,模拟工程实际,让同学们对土木工程实体有更形象的认识,目前我院教学情况是:指导老师往往一批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不能对每位同学都照顾到,有些同学态度散漫,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看其他同学做,自己怕脏怕累不动手,实验报告直接抄袭同学的成果,没有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

1.3 实习教学方面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包括大一的土木工程认识实习,大四的土木工程毕业和生产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会碰到以下一些问题:

1.3.1 实习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学院分配给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经费较少,因此,在校期间老师带学生集体外出实习的机会较少,而只能等到大四生产实习期间让学生出去生产实习来锻炼。如果实习经费够用,在学校学习完一门课程,就可以带他们下工地,看工程实体,一方面,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1.3.2 集体实习单位联系较困难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必须要到工地实践中去,而每个工地能容纳的学生人数有限,且许多施工单位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不太愿意接收学生到工地实习,而且我院土木工程学生人数众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每年都是500人以上,因此绝大多数同学最终是自己先找生产单位实习,少部分由老师帮忙找单位实习。

1.3.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困难

现在学生均是90后,学生比较懒散、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少有学生自主要求进入施工单位进行实践训练,加之大多数工地上指导老师并不会让学生参与较多的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动手能力锻炼缺乏。

1.3.4 实习时间安排有待改善

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未,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期初,正值寒假与春节期间,这段时间施工单位项目处于赶工阶段或者项目尾声,学生的实习时间横跨寒假,学生普遍反映时间不连续,导致部分施工单位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加上在寒假假期许多学生要参加各种类别的考试和考研补习辅导班等,在时间上与实习相冲突,二者难以兼顾。

1.3.5 实习质量无法准确估量

由于学生是在校外实习,指导老师不能时刻了解学生在工地的实习情况,最终评定实习成绩只能依据学习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并不能结合学生在工地的实际实习效果给学生一个更加公正的实习成绩,这样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缺乏公平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2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在不断完善中。具体措施如下:

2.1 针对课程设计教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尽量做到“一人一题”,按照学号尾数给每位同学不一样的题目,防止相互抄袭。给每个班级指定教室完成设计,指导老师不定时去设计教室指导学生,及时给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要求老师对每位学生的到勤率和设计进度进行记录,保证老师能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水平及表现,集中指导和分散指导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设计更深层次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2.2 针对实验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实验能力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对本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旨在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做到在实验教学环节,记录每位同学的实验完成程度,最终将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分进行综合,设置各占50%的比例,督促学习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2.3 针对实习教学

1)呼吁学院加大对土木工程的实习经费投入力度。

2)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我院实习实训中心已经批准建设,正在筹划阶段,期望学院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速度。

3)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校内利用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去。

4)调整实习时间安排。将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个学期期末三个星期,这样生产实习时间和暑假连在一起,能够很好利用暑假的2个月时间,保证了实习时间的连续性,这样许多生产单位更容易接受学生实习,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5)改革实习成绩考核体系。实习的考核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考核成绩要综合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因此,考核的形式要从学生的出勤率、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答辩情况等综合考虑,给每一项评定相应的分数比例,按照比例算出学生的实习总成绩。实习答辩不容忽视,答辩除了能反应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掌握程度,防止学生“假实习”,而且,由学院领导在答辩时对学生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内容真实性进行检查,并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相应评价。改革实习成绩评价体系能更合理,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实习的效果。

3 结束语

自2013年至今,我院土木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已进行了三年多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提高,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更全面。在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跟踪回访中,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数据表明学生的质量越来越好,综合素质越来越高,这说明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针对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本文主要从课程设计、实习、实验这三个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着手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改革措施,并论述我院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通过实施实践改革后我院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土木人才。

关键词:博文管理学院,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宛新林,丁克伟.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3):101-103.

[2]王银辉,王小荣.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3):19-20.

[3]赵世平.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9):301-304.

[4]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5]程远志,刘欣.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动因[J].教育与职业,2009.

[6]李德平.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7.

篇4:亚琛工大:德国最好的技术学院

亚琛工业大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德国享有盛名的激光技术开发和研究中心的普教授,简短而到位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在进行科学工程教学时,从不和实践脱离,而是根据它的社会意义和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来引导和培养学生。

尖端技术的研究是亚琛工大令人瞩目的特色。我们可以从这所大学对医学技术所进行的研究内容,清晰地了解到这一点。在亚琛工大的医科学生和工科学生共同从事研究的有:机械心脏瓣膜、血液泵、超小型医疗仪器、手术导航系统和手术机器人。除此之外,亚琛工大的学生研究的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在事故发生的现场,及时地将急救病人的情况传送到医院的专家处。同时,现场的救护人员可以按专家建议的方案,及时有效地处理急救病人。

亚琛工大不仅是一所以工业为主,包括医学、文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大学,而且也是一座国际化的高等学府。让亚琛人引以为豪的是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在这里攻读过博士学位。此外,中国清华大学有多名教师,或长或短地在亚琛工大进修过。目前在亚琛工大学习的外国学生共有5000名,中国留学生占900名,几乎占五分之一。他们中间有15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亚琛工大也同样期待和中国高等技术院校合作的机会,普教授曾受亚琛工业大学的委派到中国寻找和青年科学家合作项目的机会。普教授说:我们在中国已经找到合作伙伴。最近中国准备通过奖学金资助5000名优秀的精英博士生,到国外深造,其中会有50名到亚琛工大。

亚琛工业大学也聘请许多外国教授,这是这所大学的光荣传统。中国的郭余宝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名。1987年郭余宝大学毕业后拿到国家奖学金到亚琛攻读硕士学位。接着他再接再厉又取得博士学位和教授资格,2005年他被亚琛工大聘请为数学系的教授。郭教授从事亚琛工大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地为亚琛工大和中国的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繁忙着。

2006年亚琛工业大学在中国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以便于和中国高等院校相互了解双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双方院校科技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前景。通过多年来的辛勤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亚琛工业大学已和中国清华大学结成兄弟院校,双方决定共同合作,就生产机械工程和汽车工程两个专业,开设双硕士的学位课程。双方院校各选派成绩名列前茅的学士毕业生,到对方兄弟院校学习一年;如果他们能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就能获得双硕士学位。这种两国联合培养的学生,虽然要在两国院校经过非常严格的专业考试,但是学习时数还是照旧。无论在中国的清华大学,还是德国的亚琛工大,两国学生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英语。这些双学位的学生,普遍受到两国工业企业家的青睐,因为他们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对两国的文化背景也有相当的了解。

就拿派往中国清华大学学习的德国学生约翰作个例证吧。他经过近两年的学习,曾自豪地说:“我对中国非常崇拜,也结交了中国不少好朋友。在中国的清华大学,我们生活上得到许多关怀,专业上受到了高科学含量的、高要求的训练,此外我们还有幸接触到了中国文化,并且有机会学习中文;最让我受用的是我学会了怎样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我,过上有声有色的生活,这种经历会让我今后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受益无穷。”约翰还对中国和德国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在亚琛工大学生大多在大课堂授课,老师课堂上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学生在交完作业后,才能知道回答是否正确。相反,在清华都是小课堂授课,听课学生一般不会超过25人,学生经常会有作业,作业及时被修改,学生可以因此随时了解和检验自己学习的状况。今年约翰将在亚琛工大接受硕士毕业考试。如果他能顺利通过在清华的所有规定的考试,就能在毕业典礼上得到理学硕士的证书。约翰说:“我的中文水平提高不少,在8周的穿越中国的旅行中,我已经可以和当地的人士进行交流。”

除了和清华大学联合开设双学位专业外,亚琛工业大学还和中国科技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共同开设这种双向培养的硕士学位班。

亚琛工业大学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工程学的教授和专家们,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所能,正在酝酿一个庞大的科研项目。他们计划在亚琛工业大学的技术研究所附近的50多万平方米的地域上,建设15个以科学和工业相结合的研究开发区,目的是想通过基础研究,优化、改良工业产品的设计方案和相应的生产系统。在每个研究开发区中,企业一方在创造价值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会受益于大学的研究成果的支持。这种企业和高校之间密切的合作,促进双方更加紧密的人际交流。比如,保时捷公司的董事长来亚琛工大给学生讲课;企业员工来亚琛工大进修深造;而更多亚琛工大的学生,会在企业的研究项目中找到他们攻博的机会。对于参与合作的大学研究所来说,让他们受益的是,他们不用再像以前在一个又一个的小项目之间辗转和适应,而是可以持续地参与大项目的研究工作,从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及能力。

篇5: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生

——学习心得

通过这段时间对可再生能源系统中的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的学习让我了解到,能源是人类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动力来源。在20世纪的一次能源结构中,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经过人类数千年,特别是近百年的消费,这些化石能源己近枯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世界上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总有一天将达到极限。此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已经为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目前由于大量使用矿物能源,全世界每天产生约1亿吨温室效应气体,己经造成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如果不加控制,温室效应将融化两极的冰山,这可能使海平面上升几米,人类生活空间的四分之一将由此受到极大威胁。当前人类文明的高度发达与地球生存环境的快速恶化己经形成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它向全世界能源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命题和挑战。针对以上情况,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各种绿色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是人类必须采取的措施,使以资源有限、污染严重的石化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逐步转变为以资源无限、清洁干净的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

了解到几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一.发电系统

1.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图1-1是一个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示意图。该系统由太阳能、光伏阵列、双向直流变换器、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和并网逆变器构成。光伏阵列除保证负载的正常供电外,将多余电能通过双向直流变换器储存到蓄电池或超级电容中;当光伏阵列不足以提供负载所需的电能时,双向直流变换器反向工作向负载提供电能。

2.风力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按照风轮发电机转速是否恒定分为定转速运行与可变速运行两种方式。按照发电机的结构区分,有异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永磁式发电机、无刷双馈发电机和开关磁阻

发电机等机型。风力发电运行方式可分为独立运行、并网运行、与其它发电方式互补运行等。

图1-2 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持续供给的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连续不断地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燃料电池发电最大的优势是高效、洁净,无污染、噪声低,模块结构、积木性强、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其效率可达40%-65%。燃料电池被称为是继水力、火力、核能之后第四代发电装置和替代内燃机的动力装置。

图1-3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4.混合能源发电系统

利用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天然的互补性而构成的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可以弥补因风能、太阳能资源间歇性不稳定所带来的可靠性低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稳定可靠电能。太阳能光伏制氢储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结构如图1-4所示。

图1-4太阳能光伏制氢储能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从图1-1-图1-4可以看出,发电系统中都存在“变换器”和“逆变器”等环节,称之为电力电

子变换装置。这些环节的功能是实现电能变换,即将由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等发电元件产生的电能变换成可以并入电网或直接供给用电设备的电能。

在电气工程领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研究与开发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之对应的技术就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经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等发电元件的能量转换而产生大小变化的直流电或频率变化的交流电,需要电力电子变换器将电能进行变换。在电能变换及并网(或独立供电)的系统控制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技术。典型的电能变换技术主要有整流技术、斩波技术和逆变技术;典型的控制技术主要是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技术。

上述技术中,电能形式的转换及控制是核心技术,而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又是相对普遍和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的部分相应问题已在此前做过介绍,本专题重点讨论风力发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电能变换器的功能作用、电路结构和电气原理分析。

通过学习了解了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整流技术、逆变技术和斩波技术。

一.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整流技术:风力发电系统中,风能转换为电能馈送到电网上或者单独向负载供电,期间能流转换的本质是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所涉及的变流(电能变换)技术主要有整流技术、斩波技术和逆变技术。在多数场合中,整个风力发电系统中包含上述三种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1.不可控整流方案

在直接驱动型风力发电系统中,由于发电机出口电压的幅值和频率总在变化,需要先通过整流电路将该交流信号变换成直流电,然后再经过逆变器变换为恒频恒 压的交流电连接到电网。但是在整流过程中,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作用使得发电机 侧功率因数变低并且电流谐波增大,给发电机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然而,由于该种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同时,不可控整流模块的功率等级可以做到很大,技术瓶颈较小,因此在实际中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该系统前端采用不可控整流桥整流为直流,将风力发电机发出的变压变频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最后经过变流器环节将电流送人电网。该系统具有工作稳定,控制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合于中小功率场合。

2.多脉波不可控整流方案

图2-1不可控整流器与逆变器的直驱型系统结构

不可控整流方案的缺点在于交流側谐波含量大,降低了系统的效率,给系统带来了不良影响。多脉波不可控整流技术可以显著降低交流侧的电流谐波,降低直流側的电压脉动,已经在电源、变频器等多种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

3.三相单管整流方案

不可控整流桥会向发电机注人大量的5次、7次、11次低频谐波,电流的畸变率很大,约为10.68%。大量的谐波电流会在发电机内部产生大量损耗,使发电机温度上升,缩短发电机寿命,系统效率降低^因此,如果能使发电机输出电 流正弦化,减少电流谐波,就能减少发电机损耗,增加系统效率。三相单管整流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并联无需均流等特点,同时可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ireclion,PFC),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该电路可以调节整流器输人端(即发电机输出端)的电流波形,减少谐波失真,提髙功率因数,进而减少发电机损耗,提高永磁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能力。直驱系统为全功率变换系统,随着功率的逐步上升,就需要多个整流以及逆变环节并联运行。三相单管整流电路对直驱系统中的永磁同步发电机进行升压稳压以及功率因数校正,由于其电流源特性,并联时无需均流措施,应用前景看好

4.基于晶闸管的逆变方案

系统中整流部分采用三相不可控整流,逆变器的开关管采用晶闸管,并在网侧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与自关断型开关管(如IGBT)相比,晶闸管技术成熟,成本低,功率等级高,可靠性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相控强迫换相变流器用于髙压直流输电系统和变速驱动系统中。早期的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基本都是采用晶闸管变流技术。但是,品闸管变流器工作时需要吸收无功功率,并且在电网侧会产生很大的谐波电流,为了满足电网谐波的要求,必须对系统进行补偿。由于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输入功率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补偿的无功功率变化范围也比较大。传统的投切电容方式不够灵活,系统需要电容量可调、响应快速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通过检测逆变器输人端电压、电流以及电网的电压值,可以计算出补偿系统的触发延迟角。

晶闸管逆变器成本低,输人电网电流的谐波含量高,为了消除输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可以加入补偿系统。补偿系统的控制比较复杂,但是容量比较大,这会增加系统成本。为了更好地消除谐波,可以采用多脉波晶闸管等方法,但是会使系统成本有所增加。

5.电压源型PWM逆变方案

电压源型PWM逆变方案是当前主要应用的逆变方案,该方案的拓扑如图4-2所示,采用的结构为三相全桥,开关器件为全控型开关器件,如IGBT、MOSFET等。

6.电流源型逆变方案

晶闸管具有成本低、功率等级高等优点,在早期的并网风力发电机组中使用较多;但是晶闸管变流器工作时需要吸收无功功率,并且会在电网侧产生很大的谐波电流,必须增加补偿系统对其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这将增加系统的成本和控制的复杂性。全控型器件构成逆变器,能够实现自换流,使输出谐波大大减小,可以省去补偿系统。不可控整流+电压源型逆变器的结构图。由不可控整流得到的直 流侧电压随输入而变化,通过全控型器件构成电压源型逆变器(VSI),可以通过改变调制比来实现并网电压频率和幅值恒定;这种拓扑可以进一步提高开关频率,减小谐波污染,灵活调节输出到电网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从而调节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的转速,使其具有最大风能捕获的功能;缺点是不能直接调节发电机电磁转矩,动态响应较慢,不可控整流会造成定子电流谐波含量较大,会增大发电机损耗和转矩脉动,并且当风速变化范围较大时,VSI的电压调节作用有限。与VSI相比较,电流源型逆变器(CSI)容易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由于直流侧存在大电感,抗电流冲击能力强,系统的可靠性更高,但是CSI容易受电网电压变化的影响,动态响应较慢,并且谐波问题较大,功率因数低。因此,综合成本、效率和动态响应等因素,电压源型逆变器具有更大的优势,目前在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中使用较多。

7.斩波技术实现的是直流到直流的变换,直接驱动型风力发电系统中,采用不可控整流方案的场合很多,此时发电机(通常采用永磁发电机)发出的三相电通过三相不可控整流桥整流后,再进行逆变然后并网发电。但由于同步发电机在低风速时输出电压较低,无法将能量回馈至电网,因此实用的电路往往在直流侧加人一个Boost升压电路,在低速时,由升压电路先将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压提升。采用此电路可使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在非常宽的调速范围。Boost电路是风力发电系统中主要用到的斩波技术,其具有输人电流连续、拓扑结构简单、效率高等特点。Boost斩波器是常用的DC/DC升压斩波器。

篇6:哈工大之航天学院

建院后,学校又相继将光电子工程教研室和光学工程教研室划归学院,并新建了空间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和空间环境工程教研室。2003 年学院进行了体制改革,将原来的系和教研室两级机构整合为 12 个系、研究所(中心),同时设立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下辖 3 个系所。

学院现设有本科专业 13 个,建有二级学科点 18 个(全部为 博士点),涉及一级学科 7 个(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6 个,国家重点学科 6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 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级教学基地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是国内航天主干学科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航天学院。

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学院各学科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一支以著名大师、知名专家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 161 人(含博士生导师 124 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双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5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6 人、国家教学名师 1 人,建成了教育部创新团队 3 个,是全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著名光学专家马祖光院士更是学院的光荣和骄傲。

建院以来,学院发扬我国航天人创建的航天精神,努力登攀,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在教学方面,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几十项,其中国家级教学奖 4 项;科研方面,学院一直以承担国家和国防重点工程项目为主,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强势。2004 年 4 月成功发射的“试验卫星一号”和“新体制雷达”、“空间激光通信”等成为学校的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二百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 21 项,学院 2005 年科研经费达 2.09 亿元,总量与人均值都居于全校之首。

学院在读学生 5105 人,其中博士生 964 人,硕士生 1211 人。学院的热门专业多,在历年本科招生录取中,学生入学成绩均居于全校前列。2006 届本科毕业生中,近50% 毕业生考取(保送)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不但北京、上海等国家级航天研究院所大量需要,而且金融、电信、交通等领域以及沿海地区的涉外企业、知名大企业也都来院争相招聘,总体来看人才供不应求。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多已成为各领域的专家和骨干力量,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马兴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军、海王集团总裁张思民、新闻集团副 总裁高群耀等;早期曾在院内各专业就读的有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 席宋健 教授、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原国家航天局长栾恩杰、原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中将、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等。

学院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航天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了著名科学 家宋健 教授、我国航天元勋 任新民 教授、航天英雄杨利伟等几十位著名航天专家作为兼职教授,这些单位还在学院设立了多种航天奖学金。

篇7: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生

2014年哈工大建筑学院硕士招生复试名单

序号 姓名 报名号 考试方式 毕业学校 报考学科代码 报考学科名称 备注 1 曹宇 230198978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 陈桐 230198670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3 池华山 410199756 全国统考 中原工学院 081300 建筑学 4 崔浩 230198684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5 崔猛 230193336 全国统考 东北石油大学 081300 建筑学 6 崔巍文 220796539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 081300 建筑学 7 邓博 230195127 全国统考 沈阳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8 邸云起 230194873 全国统考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9 郭乾立 230199015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10 郭威 230199049 全国统考 烟台大学 081300 建筑学 11 何晓晨 230199657 全国统考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1300 建筑学 12 何欣 230195299 全国统考 大连民族学院 081300 建筑学 13 侯佳男 230198815 全国统考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14 侯清扬 230198730 全国统考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15 胡凯莉 370197898 全国统考 济南大学 081300 建筑学 16 黄茜 230193543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17 姜彧 230196717 全国统考 华侨大学 081300 建筑学 18 解文龙 210899404 全国统考 大连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19 金雨蒙 321497327 全国统考 苏州科技学院 081300 建筑学 20 李安娜 230199593 全国统考 昆明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1 李东东 230198597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2 李静 150192564 全国统考 内蒙古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3 李琦 152199019 全国统考 武汉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4 李云辉 230197839 全国统考 河南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5 梁钊 430697699 全国统考 长沙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6 廖攀 421994900 全国统考 武汉科技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7 林德海 422295051 全国统考 武汉科技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8 林泽乾 230198634 全国统考 延边大学 081300 建筑学 29 刘宏 230199023 全国统考 攀枝花学院 081300 建筑学 30 刘梦雅 230193740 全国统考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31 刘思琪 230194388 全国统考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32 刘祝贺 230197319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081300 建筑学 33 鲁佩佩 230192734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34 蒲琪 230197990 全国统考 黑龙江科技大学 081300 建筑学 35 全禹 230194104 全国统考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1300 建筑学 36 任常历 210297770 全国统考 大连民族学院 081300 建筑学 37 宋泉昊 230196975 全国统考 辽宁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38 苏瑞琪 230197337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081300 建筑学 39 陶斯玉潇 230198285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40 王何宇 220792475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 081300 建筑学 41 王兰兰 230194127 全国统考 河南城建学院 081300 建筑学 42 王璐 220789482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 081300 建筑学 43 王鹏 230198484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44 王爽 230193590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45 王田 230198429 全国统考 黑龙江科技大学 081300 建筑学 46 王亚隽 230197312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47 文晓璐 220767562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 081300 建筑学 48 吴迪 230198908 全国统考 青岛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49 徐小惠 230196837 全国统考 长安大学 081300 建筑学 50 许晓婷 230197524 全国统考 黑龙江东方学院 081300 建筑学 51 晏凌峰 230196907 全国统考 河北工程大学 081300 建筑学 52 杨宇 230197815 全国统考 烟台大学 081300 建筑学 53 张帆 130393993 全国统考 燕山大学 081300 建筑学

张丽娜 230197320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081300 建筑学 55 张琦 230198413 全国统考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56 张思琪 230198390 全国统考 烟台大学 081300 建筑学 57 张腾蛟 230193862 全国统考 南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58 张廷冬 230193303 全国统考 长春工程学院 081300 建筑学 59 张晓晖 210195720 全国统考 东北大学 081300 建筑学 60 张秀芝 230198315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61 赵曼冰 230197045 全国统考 哈尔滨理工大学 081300 建筑学 62 赵庆超 230198295 全国统考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081300 建筑学 63 周楠 230198934 全国统考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1300 建筑学 64 周清华 360195340 全国统考 华东交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65 宗敏 230193450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1300 建筑学 66 邹广宇 230195907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081300 建筑学 67 边博文 230199179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68 陈康 230197783 全国统考 沈阳建筑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69 陈天骁 230195427 全国统考 青岛理工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0 陈小洋 230197488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1 陈宇 230199943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2 戴超 230196555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3 方慧 360190796 全国统考 江西师范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4 付天宇 230197690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5 高红玉 131695854 全国统考 河北工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6 谷梦婷 150298251 全国统考 内蒙古科技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7 冀萱 130494173 全国统考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8 李铁 220771295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79 林芳菲 230197929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0 刘宇琛 230198732 全国统考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1 罗晶晶 230193673 全国统考 成都理工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2 马智莉 230197946 全国统考 沈阳建筑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3 孟晶晶 410498724 全国统考 河南城建学院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4 庞翠芸 230192714 全国统考 山东科技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5 石飞 230199019 全国统考 内蒙古工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6 孙华中 375799132 全国统考 山东建筑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7 涂静文 230198029 全国统考 沈阳建筑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8 王磊 230196361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89 王利会 130695000 全国统考 河北农业大学 083300 城市规划 90 王文秀 410499623 全国统考 河南城建学院 083300 城乡规划学 91 王潇 111699715 全国统考 北京建筑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92 吴晓晨 230198449 全国统考 东北农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93 武中阳 230198273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94 于潇 130797805 全国统考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083300 城乡规划学 95 于兴冉 230193089 全国统考 河北工程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96 袁艺 220695176 全国统考 西南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97 张晶 230194384 全国统考 河北工业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98 周立威 230198929 全国统考 绥化学院 083300 城乡规划学 99 周雪瑞 230198431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100 周易 375798965 全国统考 山东建筑大学 083300 城乡规划学 101 金蕾 230198323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3400 风景园林学 102 井伟业 230199615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3400 风景园林学 103 马毓 230197878 全国统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083400 风景园林学 104 孟佳卉 230197558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3400 风景园林 105 谭卓琳 230199875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3400 风景园林学 106 杨杰莹 230199545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3400 风景园林学 107 姜霖 230198264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 085100 建筑学 108 李孟璇 230199667 全国统考 长春工程学院 085100 建筑学 109 马维一 220780022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085100 建筑学 110 宋鹏 230197578 全国统考 大连理工大学 085100 建筑学 111 王正 230199139 全国统考 黑龙江工程学院 085100 建筑学 112 徐红冉 111699592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5100 建筑学 113 甄琪 230193178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5100 建筑学 114 房佳萱 230195724 全国统考 山东建筑大学 085300 城乡规划学 115 郭娟娟 230198519 全国统考 商丘师范学院 085300 城乡规划学 116 卢新潮 230199967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5300 城乡规划学 117 鲁钰雯 230198213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5300 城乡规划学 118 孙琴 230199212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85300 城乡规划学 119 赵欣 220771496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 085300 城乡规划学 120 任禹豫 230198810 全国统考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087200 设计学 121 左路路 230194450 全国统考 鲁迅美术学院 087200 设计学 122 曹彦芹 230194817 全国统考 哈尔滨师范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23 冯大力 230199092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学 124 高晓宇 220793838 全国统考 吉林建筑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学 125 贾丽博 230199889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26 贾翼萌 230197489 全国统考 大连外国语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27 姜晓雪 230194560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28 李山山 230199325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29 李响 130395682 全国统考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095300 风景园林 130 孟昭晶 230197088 全国统考 东北农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学 131 王海洋 230198096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32 王瀚宇 230198686 全国统考 吉林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学 133 王希铭 230195611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34 危聪宁 510299028 全国统考 四川农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35 吴尚 230198819 全国统考 哈尔滨工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学 136 于赫 230199343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学 137 袁雪娇 230196208 全国统考 东北农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学 138 赵阳 230198499 全国统考 东北林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39 郑红霞 375799807 全国统考 山东农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 140 周烨 230196094 全国统考 华中农业大学 095300 风景园林学

篇8:哈工大能源学院研究生

一、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综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自1953 年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到后来出台的“高校60 条”等各项措施,其实不难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一直处于“管制”状态。通过“管制”使高教管理规范化、统一化,指导各个高校在学历学位教育方面稳步发展。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管制” 的消极意义也日益凸显,“钱学森之问”就是一个典型问题。现在各个高校内部的这种“管制”局面依然存在,对各个院系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高校实施的三级管理体制当中,学校的管理权力过大,院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非常差,权力过小, 导致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校与院、系权利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在高校中各个院系承担学校绝大多数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资源却由学校统一调配,各个院系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的调整,往往出现院系资源短缺的现象。

第二,由于各高校的学术委员会既是学校最高的权力代表,也是学术的权力核心,在各高校的学术委员会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具有行政权力,在这种双重身份下会导致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混淆,势必导致重行政、轻学术,致使我国大学普遍存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的现象。

二、学院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原则

“善治”在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校的内部治理最初来源于“学术自治”,特别是现在中国的高校正处于内部治理的讨论热潮当中,善治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学术自治。高等教育作为思想传承和学术研究重任的承担者,学术始终为立身之本,学术主体在学术自治当中要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这对实现 “善治”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参与主体多元化

在学院的办学过程中,要与各个行业、企事业单位、 政府机构、同类学院、教职员工等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对学院发展的关切,他们都是学院发展的利益主体。 对于学院发展的大事,不能由学校、学院的领导一拍脑门就决定,而应该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目前学院内部治理的情况来看,学校的管理权力过大,各个行业基本不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度过低,教职员工话语权不够,学生不关心。在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治理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改革办学机制,引导各个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学院的办学过程,使其对学院发展的重大事项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其次建立健全民主参与机制,把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利益放到突出位置,使其具有更多的话语权,把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办学机制落到实处。

(二)彰显学术特性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具有鲜明的学术特性。在构建内部治理机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基本原则,明确在参与主体多元化当中,学术的主体地位,即教授(教师)是内部治理的主体。由于软件学院的办学属于校企联合办学,从企事业单位外聘的教师也应纳入教授群体。失去学术地位,行政管理就无任何意义。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当中,学术权力处于主体地位,行政权力处于为学术发展和教学服务的保障地位。

(三)责权利明晰

在实现“善治”的内部治理机制当中要有明确清晰的责权利界定,无论是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还是引入外部参与者,都要处理好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否则,就可能出现决策效率低、争权夺利、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等不正常现象。责权利的划分不明确也会导致一些参与主体如行业、企事业单位参与办学流于形式。

(四)健全监督机制

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内部治理就很可能出现混乱的局面。在构建学院内部治理机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治理的模式,建立一套“决策—执行—监督— 决策”的管理体制。在决策环节,要让多元参与主体一起为决策出谋划策,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建立由教授专家组成的团队进行咨询和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执行环节,要加大学院党委、工会的监督权力,由党委对学院的重大决策进行全程的跟踪和监控, 并建立定期汇报的制度;在监督环节,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查改,吸收经验和教训。

三、构建学院治理机制的措施

为了解决高等院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文件中把推进试点学院改革作为三十条意见之一。随后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2]11 号),进一步给出了包括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在内的试点学院 “三改革一完善”的实施指导意见[2]。建立和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目的是推进学校行政管理重心的适当下移、学术管理重心的适当上移,促进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将包括教师聘任与晋升权、招生权、 学科与课程设置权等学术权力从学校下放到学院,使得学院切实落实和扩大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自主权,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主体。

(一)确立民主治理机制,加大教师的参与权

现在各个学院中普遍存在学院事务管理,教师参与热情不高的现象,一方面是没有充分给予教师参与权, 另一方面是教师觉得学院的管理与发展跟自己没有关系,无心参与。在学院的办学过程当中,应当建立民主治理机制,加大教师的参与权,尊重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话语权。

(二)建立院内矛盾协调机制,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在学院的办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在矛盾的处理中,要坚决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以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 为此,在学院的内部应建立矛盾解决机制,及时解决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里需要加强工会的管理与协调功能,建立院内的协商机制,加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评议权等。只有切实维护了教职工合法权益, 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学院也才能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健全发展调控机制,促进学院特色办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作为省级试点学院,坚持 “成本办学、市场导向”的办学模式,根据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层次,完善自身发展的调控机制,积极主动地监控和调节办学模式,促进学院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稳步发展,为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断提高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校外建立了16 个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办学, 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在调整办学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院的专业方向评价机制,使专业评价具有导向性、科学性和规律性。

(四)构建公平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名誉不在于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一定要有出色的教师。”[3]教师在学院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当中占据主体地位,在设定奖励机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特殊人力资本的价值。通过激励机制对参与主体利益的强化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终使其个人利益与学院发展的整体利益趋于一致。

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治理机制当中,只是做了一个初步的探索,目的是在学校宏观调控、学院自主办学的环境下,通过构建新型学院内部治理机制,理顺学校与学院、行政与学术、教师与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开放办学、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营造以学生为核心、激励创新人才快速成长的环境。但是善治不是一步就能达到的,在后继的研究当中,将继续推进学院内部治理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至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二级学院的内部管理模式并未得到改善。针对高校管理中学校、院系之间权责利划分不对称以及重行政轻学术的现象,提出了基于“善治”的科学高效的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原则与实现“善治”的措施。

上一篇:六级常考词频下一篇:当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